二十年后再相会习作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二十年后再相会习作

二十年后再相会(上)

[编者按] 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影,名字叫《20年后再相会》。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群投身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年轻人,他们努力工作,并设想到20年后能看到一个伟大的新中国。“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20年过去了,昔日的歌声已经成为记忆中优美的旋律,我们突然发现,当时看电影的人其实就是歌声中的这些年轻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4级书籍装帧艺术系的校友们就是这些年轻人中的一员。20年后,这些曾经在同一个专业学习的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是多样化的,他们对当代中国的艺术和设计领域的贡献也是各不相同的。

本刊记者找到了20年前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84书装班”就学的几位校友和他们的班主任刘巨德老师。希望能通过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来回顾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这段历史,对中国20年设计教育的某些方面做一下总结,同时为未来的中国设计发展提供参照。本刊将在4、5 两期连载访谈全文。

访谈嘉宾:

刘巨德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4级书籍装帧艺术系班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吴 勇 1984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艺术系,1988年毕业分配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吴勇设计工作室。

赵 健 198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艺术系,并留校任教。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北京市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委员。

张 念 198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艺术系,1988至1990年任教于汕头大学工艺美术学院,1990年至今自由职业。艺术形式不拘一格,涉及架上、行为、观念、装置、摄影(胶片和DV)和设计等。

记 者:滕晓铂 周 志

记 者:赵健、吴勇二位校友,在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工具都与现在不同。从1984年到2004年,可以说是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也你们的风格逐渐走向成熟的20年,你们是如何让自己适应这种迅速的改变的?

赵 健:我赞成你用“不同”这个词,因为“不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孰好孰坏,每个时代都会给当时的人们留下特别的东西。20年前是我们这代人生活和事业的起点,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是幸运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我们梦想和希望的起点,这里的名师和名家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他们非常有学识,也有亲身实践的经验,有去国外留学的经历,他们的教育是传统与西方的结合,他们创立了在当时来说是全新的艺术教育理论。这种氛围的影响,比某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影响还重要。我想,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引进人才的策略也是在塑造一种氛围,有了名师才可称为“名校”。与现在相比,那时的学习环境比较单纯,但各种艺术思潮表现得比较活跃;另一方面,大多数人都是为“艺术”而来,不太知道“设计”是什么,在社会上更是如此。

与我们上学时的状态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受到的影响很多,生活环境是一种表面无压力的状态,他们有很实在的物质上的满足感,追求也转换得更加实际。这并不是坏事,他们避免了我们当时受到的一些不必要的周折,但我们因此而获得的独立性强、有责任感的品质却是很宝贵的。现在他们也强调个性,这种个性有一定商业社会的特点,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20年前人们思考的结果已经形成,达到了相对稳定,眼前的饱满不同于80年代的单纯,那时候人们的梦想有很多。

当时多数老师上课首先会用大量的时间谈理想,来激发同学们的热情,而如果现在上课这样做,却会让学生觉得你没有“东西”,现在的学生要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实实在在的,都要“有所指”。因为社会发展了,以前的想象变为现实,要适应这种状况,就需要发展实验性、互动的、开放式的教学,这也是对以前“理想式”教学的发展。无论什么时候,设计教育的关键都在于引导,在于激发学习兴趣。

吴 勇: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对设计的认识尚处于“装饰”、“装潢”的模糊阶段,这是与经济的发展有关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尚在起步阶段,资讯和资源的贫困使我们对国外的设计发展到什么阶段几乎一无所知。就算有所了解,也顶多局限于某个层面、某个片断。不像资讯发达的现在,学生也许在某方面的信息比老师的还多。那时的学习工具就更是“硬功夫”的家伙什,如裱上绘图纸的木画板、圆规、鸭嘴笔、DIY(自己制作的,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脱了胶的广告颜料……,特别是喷笔,也许一件作业喷得好坏就决定了它的品质。不像现在,一切都是在电脑的“关照”下,变得是如此的无障碍。这种半工匠的学习方式也限制和压抑了设计课程原本所应有的创造性学习,而让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制作”上。相比之下,挥洒自如的绘画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则更显得地位崇高,让人愉悦。包括我在内,许多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在寝室里“画画”,作着“当画家”的美梦,设计只当是完成课程的一种外在需要。

当然,随后的毕业生源也就兵分两路了,一部分坚定地走上了穷困潦倒的艺术道路,如张念、张大力等,而我则是糊里糊涂地踏上了设计之路,但当时还是在主攻绘画,设计则成为生计的需要。我进了出版社,通过这一阶段同行同事的熏陶,特别是主任吕敬人先生(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教授)的循循善诱,我逐渐被设计的魅力所吸引,完成了在学校里不曾学到的印刷实践的学习。我是从铅印时代到胶印时代再到数码时代的见证人与质变者,这个有趣的过程吸引了我,带动了我,让我真正领略了设计意识与设计工艺的非凡魅力。那时在每两年一次的“北京图书博览会”上看到香港、日本、台湾、欧美的书籍,令人眼花缭乱,触摸每本书,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美的享受。随着与外界的接触逐步扩大,我也开始向国外同行学习,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地进行着“极限”的尝试。为了在封面上模切出整齐的小方孔,我在深圳的印厂呆了一个月 ;为了出特殊效果,我甚至创造出“吴勇混合金墨”来。这些在今天都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正是这种由极度“贫困”的环境在几年间飞跃到现在几乎能用到世界上最领先的印刷工艺的过程,让我养成了始终都要先人一步的意识。否定自己也就是不重复自己,更不模仿他人,让自己的作品总能出新,但新就毫无经验可谈,所以必然是成功与失败参半的。“新”是设计的灵魂,也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

记 者:现在充斥设计市场的现象是,一些拙劣的设计大量出现,做设计的人不懂得美,设计的品味亟待提升。而作为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探索者、实践者,你们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的心得是什么?

赵 健 :你提到的所谓“拙劣”现象其实很正常。以前的20年中,对劣质设计作品的抗议声没有现在高,但不等于那时的设计就都是好的,因为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不需要竞争的设计行为,设计被运用到生活中的频率非常低,问题就不像现在那么突显。现在这个频率提高了,需求多了,范围广了,问题当然就多了。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设计还是在进步的。

美,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单纯地懂得“美”并不能解决设计的基本问题,设计的功能性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的基本问题在于受众,在于市场,在于设计的目标确立和目的达成。更多的设计需求和更多的设计参与正说明了设计事业在发展,而大量问题的存在说明了发展的程度。

20年前,同学们用“画作业”、“画稿子”、“画效果图”来说明设计这个行为,这是因为我国的设计教育脱胎于美术学院的教育系统,在那个时候还相当不成熟。从表面上看,设计与美术都是视觉艺术的行为,但二者在内涵上有很大不同。设计的结果是实实在在地使用,它必然要融入生活,体现程序感、科学化、理性化,而审美一定也要加入其中。

吴 勇:我们这一批人是经历了巨大演变全过程的一代。旧的模式与新的格式都为我所用。虽说手工时代花费了大量时间让我们深陷于“制作”中,但也的确培养了我们对美的认识与修养。随着电脑时代的日新月异、资讯的杂乱与快速,让人无心境去体验“沉静的美”。一些人更是把电脑当作自己的“得力助手”,利用其程式化的模式进行着“懒惰设计”,致使非人性化的电脑味充斥市场。其实电脑只是个先进的设计工具而已,我们要吃透它,用我们的脑子让它做出更不可思议的事来,同时把它的影子尽可能地抹去,突显的是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品位、自己的想象世界与空间。未来的社会需要想象力,这种需要影响着我们,我们的成长也促进着社会的进步。

记 者:平面设计相对于其他领域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它的个性是什么?它的设计语言表达是怎样的?设计思维与设计工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们目前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吴 勇:现代设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过去把它们之间的界限划分得太过明确,工业、服装、环艺、装潢……好像是互无关系的、各自神秘的,以致工业产品上的字体、色彩是那般的幼稚,平面设计中也没有空间与时间概念。其实它们是有共通性的,是互需的,所以它们的设计语言表达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应是有创造性的、有想象力的。在这种前提下,一切设计工具的调动与使用,都将是以设计思维为先决来支配的。一个国家的形象、国民的素质无不与设计水准的高低有关,不重视这些方面,“视觉污染”将横流于世。对于国粹形式的传播就是如此。韩国、日本的传统文化习俗源于中国,他们在现代设计中对传统的演绎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我们做出来的却是如此的“土”,是因为他们有不断的、不失原味的改良与“设计”。现在我们在不断地拆除旧有的建筑,认为它们太旧太土,并在设计意识并不强大的状况下,大量建起对未来毫无保留价值的建筑群,有价值的被毁灭,无价值的在兴建,这令人心痛,为什么不能保留有价值的传统,在城边另建新城呢?有眼光的人士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这个问题,可我们在所有硬件都不亚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今日,还是个“拆”字了得,“软件”却是依旧如初,一个整体宏观的设计意识什么时候才能被真正推行?

作为当代的中国设计师,小到与客户的沟通,大到眼观国家的发展进程,都是在挣扎与痛苦中煎熬的;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的初恋——“艺术”,则又演变成媚俗的玩意,大量“伪艺术家”的表演,图一时刺激的噱头来出名,已经把艺术的纯真给玷污了;像张念这样生计决不靠“艺术”而是靠设计,张大力这样完全把艺术当作生命而生计另有来源的纯艺术状态实在是太少了,所以真正令人感动的艺术作品也太少了。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我们这些有理想的一代。经济突变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诱惑泡沫,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得到它,能成功,要很快抓到一种结果,从国家急需成果,到个人急需成功,都造成了一种畸形。

赵 健: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被大量复制,这是它与艺术品的本质区别。而如何复制,复制多少则是由市场决定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平面设计基本语言(文字和图形)的运用、传播,都是建立在各种“复制”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复制”技术,从历史上看,有手工描绘、各种版画技术、印刷技术等;而数字化技术更加丰富了上述的“复制”概念。在国际国内的专业交流中我们发现,现代平面设计在理念和构成上已有了长足发展,其艺术语言的成果也由于高科技的影响而日新月异。这个“新”字不仅体现的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语言,更体现在通过新技术对以往各种技术语言的综合开发与运用上。

选择什么样的手段和工具是由思维决定的,或者说手段和工具的表现力也是设计思维的一部分。设计要和最广泛的社会人群沟通。对于普通人来说,设计融入他们的生活越发变得像空气一样不被察觉,可一旦不好的因素积重难返的时候,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可能发生。设计师要具备应有的责任心,生活需要更多的优秀设计。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反复研究训练的基础究竟是什么。写美术字不等于做设计,材料语言和技术语言不等于设计语言。平面设计是视觉信息传达设计的专业,如何把视觉感受转换为信息,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怎么画和怎么转换是两回事,要把握艺术设计语言本身的构造、规律。手工的训练要看自己的兴趣,做得好坏是另一回事,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要从中了解内在的规律,设计师不一定要事必躬亲。在国外,这种设计教育的跨度就更大,设计师可能不必做具体设计,他的智慧在于选择,在于了解设计表达语言的手段,了解产品的物化过程。

手工和半机械化是20年前多数人实现学习成果的手段,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学习非要从手工练习开始才能做到“基础扎实”。现在我更愿意从另一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各种艺术或艺术设计语言都有独立的规律和构造;技术和材料是实现上述语言的手段,同时又赋予了它特定的个性表现。选择什么样的手段在于个人的习惯和修养,手段不是唯一的,创造力才是灵魂。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平面设计的手段更加便捷和丰富。注意,这些新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应该被看着是一种丰富,而不是替代。我们不能因为有了电脑就取消一切手工操作,现在有人觉得只要有了电脑就可以做设计了,这种想法必将导致想象力的程式化、单一化、快餐化,不会产生好的设计。维生素永远取代不了水果和蔬菜。有了一种好用工具还不够,我们应该寻找机会,尽可能接触各种视觉样式形成的可能性,利用新的,综合旧的,来丰富设计的表现语言。

(待续)

作者:Journalist

第2篇:二十年后再相会

《二十年后再相会》导学设计

丰裕镇中心小学

刘兰英

导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2.结合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写好二十年后相会的情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3.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导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结合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写好二十年后相会的情景。

导学过程:

一、歌声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伴着歌声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相信轻松愉悦会成为今天课堂的主旋律。听了刚才的歌,你听懂了什么?

2.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步入作文的殿堂,一起走进今天的习作:二十年后再相会。

二、创设情境,想象人物

1.《二十年后再相会》,谁来说说这次写的是(

)作文?

小结:描写二十年后相会情景的想象作文。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6页,自由朗读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3.谁来说说本次的习作要求。

二十年后我们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也就是要写二十年后的人物。

4.回忆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抓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5.二十年后,你会是了不起的发明家?是优秀的企业家?还是为祖国争光的运动员?或是颇有名气的教授?想好了之后,可以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6.创设情境:让我们乘坐时间飞行器,来到二十年后,变化争大呀!你们瞧,刘老师变了吗?变成什么样了?(指导学生进行外貌描写) 想象之前,老师送上习作锦囊一。

(出示习作锦囊一:教你想象)

(1)想象要“立意”。 (2)想象要大胆、合理。

7.你们还是二十年前我五年级的学生吗?接下来,我们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来介绍介绍你自己吧!

(相机引导:结合二十年后的变化,再结合人物描写方法指导想象说话。)

三、方法引路,聚焦场面

1.见到你们,我真是激动不已呀!老师提议,我们来个同学聚会吧!

2.未来变化真大呀!也许你是坐上闪电式超音速飞机,也许是开着智能脚踏车,你们是相聚于北极的新型冰屋,还是聚会在中国第一高楼,你打算找哪几位同学叙旧聊天,赶紧在脑海中列个提纲吧! 3.聚会时间到,好热烈的气氛,好热闹的场景,赶紧找到你最想见的一位、两位或三位同学相互介绍、互相了解吧!

4.眼前乐融融、暖人心的一幕着实让老师陶醉,真想让画面定格,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那就带上你的笔,把我们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情景写下来吧!为助你一臂之力,老师准备了习作锦囊二:助你写好场面。(相机板书)

我们写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情景,就得把刚才那个场面描写写好。

(1)场面描写先进行面的概括,就是整体描写,写相会时间、地点、气氛等;用一个词说说刚才聚会的气氛。(激动人心、热闹非凡、兴奋、感人„„)

(2)再进行点的详写,就是细节刻画,抓住重点人物进行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你打算写哪几个重点人物?抓住什么进行描写?表现怎样的气氛?赶紧在脑海中列个提纲吧!)

5.指名学生说提纲,再小结(相机板书:点面结合,主次分明)

6.开始动笔,写下这令我们兴奋、激动的场面片段。

(学生动笔描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7.老师迫不及待了,我们来交流交流,请停下手中的笔,没写完的也不要紧,也许你的一句话就能留下精彩,赢得掌声。

(相机指导:想象大胆、场面描写抓住重点人物、好词好句等)

8.现在我们作文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了,若是能有个凤头、豹尾,那就更精彩了,“凤头”指文章的开关要像凤凰的头一样华丽、新颖。“豹尾”指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简洁、有力。怎样写好开关、结尾呢?

(出示习作锦囊三:送你点石成金术) 开头:

(1)场景渲染式开头 (2)提示主题式开头 (3)做铺垫式开头 (4)场景衬托式开头 结尾

(1) 自然式结尾 (2) 总结式结尾 (3) 启发式结尾 (4) 疑问式结尾

四、歌声结束课堂

(播放歌曲)伴着歌声,我们即将结束今天的课堂,相信轻松愉悦的作文学习能给你带来收获,愿你们写下的《二十年后再相会》会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美好憧憬。

板书:

一、 开头

二、 相聚时的情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 ××同学成为了________ ××同学成为了________ ××同学成为了________

三、结尾

第3篇:二十年后再相会

时间飞得真快,眨眼间同学们各奔东西20年了。在这20年里,我们风华正茂,各有各的成就。

今天,我们的母校——要举行同学聚会,我一想到要见到多年没见的老同学、好朋友时,就非常兴奋。

早晨,我吃完饭就要到北京谈生意,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软件公司的老总了。公司今天要跟一位客户谈生意。生意谈成后我立即搭飞机飞回南雄,我们南雄已经建立了一座国际化的机场,交通十分发达.回到我阔别多年的母校——永康路小学,我去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校园根本就不是我记忆中童年时的学校,而象一座美丽的宫殿,我心里想:“我一定要请这位设计师给我设计房子”, 正当我想象着自己的美丽房子时,突然一个人从后面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转身一看,觉得很面熟,我问:“你是?”“我是你同学王江啊!”他还告诉我,我们的母校就是他设计的,他设计的房子已经闻名世界了。这时,一个男人正在跟一位外国人谈话,当我一眼认出他是董环宇时,他一口流利的英语让我以为自己身处国外。

下午两点过后,同学们都到齐了,教室中的谈话声越来越大,当我抬头一看,一位文质彬彬的男士走过来还带着几分运动感,我很好奇,这位是谁呢?对,他就是我的同学少旭,他已经是世界排球名将了,曾参加过很多排球比赛并获得冠军。

二十年就像弹指一挥间,可是二十年同学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非凡的发展与成就,再过二十年又会怎么样呢?那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吧!

第4篇:二十年后再相会

张雪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同学们都咋样了呢?今天,梦想就要成真了,我们全班同学将在母校蹇街小学聚会,想到就要和那么多老同学见面了,我多么兴奋呀!我在家里精心的打扮了一番,镜子前的我,身着华丽的晚礼服,显得楚楚动人,淡妆过后的脸上泛起了阵阵红晕,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来到学校,我发现,学校里绿树更多了,鲜花更美了,小草更靓丽了,教学楼年轻高大了。我还记得,这棵树在我小学毕业的时候还是小树苗呢。现在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了。不知不觉我走到了五(1)班的教室,看看表发现时间已经到了,怎么是我竟然第一个到?我有些沮丧,难道其他的同学不来了吗?真是说曹操,曹操到,走廊上发出“咚咚咚”地奔跑声音,只看见李莹洲穿着运动服、运动鞋,像猎豹一样飞奔过来。他已经是一位国家运动员了,小时侯就跑步跑得飞快,起跑时就像弹簧把她弹出去似的,经常令人目瞪口呆。现在,他已经在32届奥运会上打破了世界记录,让我们骄傲不已。他激动地对我说:“后面有很多人来了。”果然,很快,其他同学都来到了教室里,这时彭颖婷、代莹、李欣竹、刘玉飞„„她们都分别介绍了自己现在的工作,彭颖婷,一个以前很想当医生的女孩,现在竟然是一位大明星了,没有人不知道她。代莹、李欣竹、小时候酷爱穿漂亮衣服的女孩现在已经是两位服装设计师了,她们设计的衣服现在已经是世界名牌,所有人都很喜欢穿她们设计的衣服。刘玉飞清华大学毕业后成了亚欧国际贸易的高

层管理,年薪两百多万呢!看到这么多同学都到了,我和大家紧紧地相互拥抱在一起。

不一会儿,全班鸦雀无声,原来是“压轴型”人物―——我们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赵老师来了。赵老师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虽然人有些老了,但精神丝毫不减当年。赵老师一开口说话,那声音激起了我心中一股热流,眼里噙满了泪花„„她亲切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都长大了,让我来想一想你们的名字。你是陈„鑫宇,你是王„雅„洁,你是„„”大家欢声笑语,快乐极了,师恩难忘,很多同学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转眼间,一天过去了,大家依依不舍的又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这二十年里,有多少故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啊,聊不完的话题,倾不尽的情谊,但愿我们下一个二十年后再相会,那时候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5篇:二十年后再相会 的歌词

二十年后再相会

来不及等待来不及沉醉噢来不及沉醉年轻的心迎着太阳一同把那希望去追

我们和心愿心愿再一次约会让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我们是否无怨无悔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山噢那时的水那时风光一定很美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那时的春噢那时的秋那时硕果令人心醉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回味

噢来不及回味多彩的梦满载理想一同向着未来放飞我们把蓝图蓝图再一次描绘让时代检阅让时光评说

我们是否问心无愧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天噢那时的地那时祖国一定更美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那时的你噢那时的我那时成就令人欣慰那时的你噢那时的我那时我们再相会

第6篇:《二十年后再相会》朗诵词

《二十年后再相会》朗诵词 男:昨天我们等待

女:今天我们沉醉

男:面对时代的召唤

女:我们无怨无悔

男:光阴见证

女:硕果检验

男:我们跨世纪的新一辈

女:要用理想和智慧

合:把祖国的山河重新点缀 男:明天的山

女:明天的水

合:明天的祖国和校园更加壮丽令人陶醉 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女众合:我们

男众合:我们

众合:我们二十年后再相会

第7篇:《二十年后再相会》教学设计

都安安阳一小 潘凤霞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2.结合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写好二十年后相会的情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3.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结合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写好二十年后相会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歌声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伴着歌声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相信轻松愉悦会成为今天课堂的主旋律。听了刚才的歌,你听懂了什么?

2.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步入作文的殿堂,一起走进今天的习作:二十年后再相会。

二、创设情境,想象人物

1.《二十年后再相会》,谁来说说这次写的是( )作文?

小结:描写二十年后相会情景的想象作文。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6页,自由朗读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3.谁来说说本次的习作要求。

二十年后我们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也就是要写二十年后的人物。(板书)

4.回忆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抓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接下来,我们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来描绘二十年后的自己吧!想象之前,老师送上习作锦囊一。

(课件出示习作锦囊一:教你想象)

5.二十年后,你会是了不起的发明家?是优秀的企业家?还是为祖国争光的运动员?或是颇有名气的教授?想好了之后,可以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6.(课件出示)创设情境:我们乘坐时间飞行器,来到二十年后,变化争大呀!你们还是二十年前我五(2)班的学生吗?老师变了吗?哪变了?(指导学生进行外貌描写)介绍介绍你自己吧!

(相机引导:结合二十年后的变化,再结合人物描写方法指导想象说话。)

三、方法引路,聚焦场面

1.见到你们,我真是激动不已呀!老师提议,我们来个同学聚会吧!

2.(课件出示未来世界图片)你是坐上它(闪电式超音速飞机),还是开着它(智能脚踏车),你们是相聚于北极的新型冰

屋,还是聚会在中国第一高楼,你打算找哪几位同学叙旧聊天,赶紧在脑海中列个提纲吧!

3.聚会时间到,好热烈的气氛,好热闹的场景,赶紧找到你最想见的一位、两位或三位同学相互介绍、互相了解吧!

4.眼前乐融融、暖人心的一幕着实让老师陶醉,真想让画面定格,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那就带上你的笔,把我们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情景写下来吧!为助你一臂之力,老师准备了习作锦囊二:助你写好场面。(相机板书)

我们写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情景,就得把刚才那个场面描写写好。

①场面描写先进行面的概括,就是整体描写,写相会时间、地点、气氛等;用一个词说说刚才聚会的气氛。(激动人心、热闹非凡、兴奋、感人„„)

②再进行点的详写,就是细节刻画,抓住重点人物进行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你打算写哪几个重点人物?抓住什么进行描写?表现怎样的气氛?赶紧在脑海中列个提纲吧!)

5.指名学生说提纲,再小结(相机板书:点面结合,主次分明)

6.开始动笔,写下这令我们兴奋、激动的场面片段。

(学生动笔描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7.老师迫不及待了,我们来交流交流,请停下手中的笔,没写完的也不要紧,也许你的一句话就能留下精彩,赢得掌声。

(相机指导:想象大胆、场面描写抓住重点人物、好词好句等)

8.现在我们作文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了,若是能有个凤头、豹尾,那就更精彩了,“凤头”指文章的开关要像凤凰的头一样华丽、新颖。“豹尾”指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简洁、有力。怎样写好开关、结尾呢?欲知详情,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习作锦囊三:送你点石成金术)

四、歌声结束课堂

(课件播放歌曲)伴着歌声,我们即将结束今天的课堂,相信轻松愉悦的作文学习能给你带来收获,愿你们写下的《二十年后再相会》会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美好憧憬。

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精神抖擞!老师今天想请你们听首歌,愿意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后,可要告诉我你听明白了什么哟!

课件播放《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听懂了歌曲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对,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祖国,一定更美!

板书:二十年以后

二、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1、二十年以后,有一天我们相约在一起了。二十年不见,当我出现在你们面前的一刹那,你们肯定不敢相信站在大家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曹老师,大胆地想像一下,二

十年以后的曹老师会是什么样子?

指导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想像说话。

小结:是啊,二十年后的曹老师已年过半百,皱纹已布满我的面颊,青丝中也夹杂着白发。见到阔别二十年的你们,我怎能抑制信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呢?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2、创设情境:二十年后再相会

师:噢,你们是二十年前我在民族团结小学六年级一班的29个孩子吗?啊,那是谁呀?我怎么认不出来了?指名学生想像并模拟当时自己语言、动作。

在创设的情境中,尽量启发学生想像说话,说出自己二十年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在哪个岗位上发挥作用。

小结:我太高兴了,因为我的弟子中有这么多有出息的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们个个都比曹老师强。

三、同桌交流,自由表达

1、二十后,我们相聚在一起,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变了,物也变了。咱们学校,咱们社区,咱们的城市,……可能变成什么样了呢?放飞你想像的翅膀,任你的思绪飞扬,把你的想像给同桌说说吧!

2、你打算重点写哪几个人,他们的样子、职业、谈吐等都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可用今昔对比的办法,重点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一定要合理。再在两人小小组之间交流评议。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么投入,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来,把刚才给同座说的内容说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吧!

四、全班汇报,相机指导

1、找三组同学说,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的意思表达更完整,更清楚!

2、请同学评议,评议的角度,

(1)想象是否合理

(2)是否表达了师生间,同学间,二十年之后再次相见后之间浓浓的情。

五、师生赛写,初拟草稿

同学们的想像果然丰富多采。二十年后的世界十分精彩!你们的创造和劳动会使咱们祖国更美好!多想乘坐时空快车去二十年后的世界看看呀!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去吗?好,拿起笔,把你想到的二十年的情景写下来吧!老师跟你们一起写,看我们谁写得又快又好!

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上一篇:雅思阅读题型归类分析下一篇:翻转课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