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在分析辽宁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提出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有效路径。其中包括产业路径、行业路径以及国别路径。产业路径集中在制造业方面,主张在制造业的基础上承接生产性服务外包;行业路径方面则建议辽宁省大力承接软件、金融服务外包;国别路径方面提出了重点承接日本和韩国的服务外包,同时积极开拓欧美市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论文 篇1: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技术促进效应分析

摘 要:本文实证分析了在中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过程中,发包方的技术是否会向承接方溢出以及这种技术溢出的渠道。实证结果显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导致直接的技术转移与间接的技术外溢,从而对承接方产生技术促进效应。但在这一过程中,发包方对承接方的直接技术效应大于通过技术外溢产生的间接效应。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了积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充分利用承接服务外包所带来的技术效应提高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承接;技术促进效应

从上世纪末开始,国际服务业信息化、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加之产业不断升级、分工不断细化,跨国产业转移成为服务业的新趋势。我国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因此,能否抓住这一巨大的发展机遇提高我国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服务外包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我国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价值链层级的重要渠道。与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技术溢出不同,国际服务外包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产业聚集、规模经济等途径产生技术促进效应。弄清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过程中技术是如何从发包方转移至承接方的,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贸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效应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1 服务外包中技术溢出路径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说,承接服务外包能够通过扩大出口、促进就业和提升技术水平以促进承接方的经济增长。具体到企业这一微观层面,承接服务业务既是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但有可能接触到新的技术还有可能学习到更好地管理方法。因此,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承接服务外包对承接方都有技术促进效应。具体而言,承接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直接的技术转移和间接的技术外溢两个渠道带来技术促进。

1.1 服务外包中的直接技术外溢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宏观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外包服务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升。许多企业外包的服务活动都从低层次的呼叫中心业务逐渐向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信息技术系统运营服务转移。目前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技术密集型领域,例如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等领域。这就使得服务外包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尽管发包企业在考虑将部分业务进行外包时往往将涉及核心技术的业务留在本企业,而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业务进行外包,但由于发包方往往选择劳动力成本较低地区的企业作为承接方,因此发包方仍然比承接方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这就为技术外溢提供了条件。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承接方的技术水平与发包方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让承接方能更好地完成服务外包业务,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发包方必须与承接方进行大量的业务沟通和交流,发包方有可能在此过程中会对承接方的员工尤其是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帮助承接方改善原有的管理系统使之与新的技术水平相匹配。这就会导致承接方的技术水平提高。服务外包中的这种技术转移一方面加深了发包方与承接方之间的合作深度,另一方面也使承接方获得了先进的技术知识。这会促进承接方的技术水平的提升。

1.2 服务外包中的间接的技术外溢

与其他行业相比,服务外包具有较高的知识密集与技术含量,因此在服务外包过程中存在较强的技术溢出效应。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过程中,技术水平较低的承包方可以通过模仿与学习逐渐从提供简单的代工服务发展升级到研究开发等高端服务,从而提高本企业甚至行业和地区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发包方主要通过示范带动、人才培养、竞争和产业关联向承接方传递技术外溢:

(1)示范带动。发包方将服务进行外包时,对承包方的完成情况会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保证承包方能达到这些要求,发包方往往会对承包方传授必要的知识与技术,例如对承包方提供新的机器设备并派驻技术人员,这就为承包方接触和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提供了机会。承包方的学习能力越强,与发包方之间的技术差别越小,承包方越有可能获得这种技术溢出。而且,在承接服务外包过程中,承接方可以通过“干中学”不断积累经验,并将从发包方学到的技术与自身的经验结合起来,进行一些系列的自主研发,从而促进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而与承包方处于同一行业和同一地区的其他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又会努力学习和模仿承包方的技术,这样一来,承包方在当地和同行业中都可以产生技术示范效应。

(2)人才培养。发包方将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业务进行外包通常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因此往往会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选择承包方,而这些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了确保承包方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在发包方进行服务外包的同时,不仅会向承包方提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会对当地的员工提供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培训,这无疑会提高承包方员工群体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是技术的载体,这些员工在获得相关技术与管理技能以后,在日后发生工作变换时,技术就得以扩散。

(3)竞争。发包方的技术水平一般高于承接方,尽管可能是承接方的成本优势来源,但过低的技术水平可能会使其错失接包的机会。此外,承接方与发包方往往处于同一行业,发包方的技术领先会对承接方造成市场竞争压力,迫使其不断提升自身技术以缩小与同行业跨国企业之间的差距。而承接方的技术追赶会给发包方带来竞争的紧迫感,为了维持自身的技术比较优势,发包方也会保持较强的研发力度以保持竞争优势。

(4)产业关联。发包方在通过服务外包进入承接方的产业链后,会通过对产业链后端的供应商等上游企业以及产业链前端的经销商产生影响。发包方对承包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会促使其对上游供应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会促进供应商的技术革新。而承包方在学习了发包方的先进技术后,向经销商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也会提升,这为后续产业链环节的技术革新创造了条件。此外,承包方在獲取发包方的先进技术之后,可以对该技术进一步改良,这些改良后技术在承包方与其他企业的竞争、合作过程中会得到进一步的扩散。

2 服务外包技术促进效应的经济模型

2.1 模型设定

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

本文基于新增长理论,将国际服务外包纳入承接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构建以下国际服务外包技术效应模型:

在公式(1)和公式(2)中:Yt、Lt、Kt、OSRt、OSt分别代表t年的产值、劳动量、资本存量、服务外包占产值的比例以及服务外包额。At为t年全要素生产率,它是由服务外包额、服务外包额占产值的比例来决定的。θ用于衡量服务外包过程中直接的技术溢出,具体以发包方与承接方相对生产率弹性系数度量。而η为用于衡量服务外包过程中间接的技术溢出,具体以服务外包额占产值比重的弹性系数度量。Bt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的残余值,反映了其他因素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从公式(2)可见,国际服务外包主要通过直接的技术转移θ和间接的技术外溢来提高承接方的全要素生产率。综合公式(1)与公式(1),可推出公式(3):

进而可得公式(4):

lnYt=lnBt+ln(1+ηOSRt)+θlnOSt+α1lnLt+α2lnKt(4)

对公式(4)中的第二项作近似估计,可得:

lnYt=C+ηOSRt+θlnOSt+α1lnLt+α2lnKt+ε(5)

上式即为本文的回归模型,其中C为常数项,ε为残差项。其余各项含义如上文所示。

2.2 变量设定

本文以2010年至2019年作为研究时间段。各变量具体衡量方法如下:

(1)对于总产出Yt,本文以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10-2019年的GDP,按照相应年份的价格指数进行价格调整,得到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结果进行衡量。

(2)对于服务外包额OS。参照国内学者的常用做法,以服务贸易出口额替代,并根据WTO有关服务贸易的定义剔除其中政府服务的部分,并按照相应年份的价格指数调整为2010年的不变价格。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OSR表示服务外包额占当年GDP的比例。

(3)Lt表示t年的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万人),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4)对于资本投入Kt,由于较难获取流动资本的具体数据,且考虑到其数值与该年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比例关系,因此本文以全社会固定资产净值进行衡量。

3 实证检验及结果

回归结果表1所示。

下面对回归模型中的残差序列ε是否平稳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回归模型的残差通过平稳性检验,说明上述回归结果不是伪回归,回归结果有效。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服务外包额占产值OSR的比例每上升1个百分点,就会带来承接方总产出0.0026个单位的增长。服务外包额的自然对数LnOS每增加一个单位,就会带来承接方总产出0.6031个单位的增长。

从这一结果来看,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确实能够提升我国的GDP,这意味着确实存在正向的技术外溢。但在这一过程中,发包方对承接方的直接技术效应更加显著,这说明目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技术效应主要来自于发包方的技术转移,而示范、人才、竞争及产业关联在技术外溢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将视角聚集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效应,并从直接技术溢出与间接技术溢出兩个方面分析了承接服务外包对承接方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确实能够通过直接技术转移与间接技术外溢两种途径提升我国承接方企业的技术水平,但发包方对承接方的直接技术转移起了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爱民.服务外包增长动力与要素效率[J].国际贸易,2017,(5).

[2]张翊,陈雯,骆时雨,等.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世界经济,2015,(9).

[3]蔡宏波.外包与劳动生产率提升——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再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1).

作者简介:鲁海帆(1980-),女,江西余干人,管理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务外包。

作者:鲁海帆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论文 篇2:

辽宁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路径与对策

[摘 要]本文在分析辽宁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提出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有效路径。其中包括产业路径、行业路径以及国别路径。产业路径集中在制造业方面,主张在制造业的基础上承接生产性服务外包;行业路径方面则建议辽宁省大力承接软件、金融服务外包;国别路径方面提出了重点承接日本和韩国的服务外包,同时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在政策建议方面,针对以上的路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其中包括开放服务市场,消除体制障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及人才培养,加强对服务外包的规划及企业联合,创造品牌优势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辽宁省;国际服务外包;路径

1 引 言

众所周知,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在国际货物贸易蓬勃发展的今天,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且二者发展的不均衡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势必会影响货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若要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最佳选择就是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恰恰是加速国际服务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工,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承接服务外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不仅促进了服务贸易发展,同时还推动了货物贸易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的学者致力于服务外包的研究,他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论证。刘晓认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融入高层次服务业“圈子”,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承接服务外包。武阳探讨了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的模式和成果,比较了中印两国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赵君认为中国在未来5~10年潜力巨大,能发展为全球服务业外包市场,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潜力,中国应该是一个外包服务提供商。唐宜红、陈非凡认为我国虽然目前服务外包规模不是很大,但是通过弥补环境禀赋的不足以及政策上的不足就能够实现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王习农认为,在国际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必须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不断改进和加强投资促进工作,加大服务业引资力度。谭力文等比较了美国、日本和欧盟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模式,认为这三种模式的形成基础、外包类型、管理方式和实施结果均不同,同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对策。李志能认为中国以制造业经济的思维模式来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可能是存在思维方面的障碍,要成功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国尚需做出很多战略性的调整。

辽宁省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辽宁省承接服务外包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结合辽宁省承接服务外包的自身特点以及优劣势,制定出具有区域特色的路径及对策。

2 辽宁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别路径

2.1 发挥比较优势,承接日本的服务外包

日本是国际上服务外包较多的国家,而辽宁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具有承接这两个国家服务外包的先天优势。在地域上,辽宁与日本相邻;在文化上,交往历史久远;中日在语言、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人际交流等方面有大量的相似之处,这些都是意欲开拓日本市场的其他软件公司所不具备的。同时,日本在辽宁制造业投资较多,这为进一步投资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较多的制造业投资为开展BPO业务提供了业务潜力。以大连为例,从2007年投资企业数量看,日本是投资大连市服务业最多的国家,达到108家,韩资服务业企业60家,港资服务业企业37家,美资服务业企业19家,英国、荷兰各2家,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典、乌克兰、澳大利亚、文莱、马绍尔群岛各1家。

在国际软件市场上,日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产业与服务需求国。日本软件产业在金融、电信、交通管理、企业管理、电子政务等领域中有着丰富的解决方案与运行管理能力。同时,极具发展前途的嵌入式软件形成了日本数字化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近年来,日本软件BPO市场潜力巨大,日本软件企业对向海外外包软件开发持积极态度,但是出于语言、文化方面的原因,日本与印度等国家的委托合作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那么辽宁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日本的外包模式受到日本文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刻影响,其外包模式有其独特的形式。日本由于单一民族文化的影响,企业间的关系类似于金字塔形状。那么具体的模式就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企业处于支配地位,是发包方。而直接承接这些企业外包的则是与其有直接关系的一级接包商。接下来,一级接包商处于发包的地位,再将业务发包给二级接包商。按照同样的规律,则有三级、四级接包商等。如图1所示。

由图1不难看出,日本实行离岸外包的业务是细分到最后的层次的业务。当然,技术含量就相当有限。其实,辽宁省特别是大连外包基地所承接的日本软件外包业务多数属于三级接包或四级接包。辽宁省特别是大连是三级或者是四级接包商,并不是说辽宁省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实力不够雄厚,而是因为日本企业的商业习惯与偏好。日本的最终用户在发包的时候,都希望总接包商具有很强的业务咨询能力与行业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信誉,它们同时还希望接包方有足够的资金来抵御风险以及在日本本地承担法律责任等。因此总接包商一般都是日本本地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受日本文化的影响,总接包商需要根据业务特点主动与客户沟通交流,并且熟知客户的业务细节。也正是因为这样,国外厂商不可能进入日本的总接包商的行列。

2.2 创造竞争优势,主动承接欧洲的服务外包

欧盟国家在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开展方面起步较晚,总量也不太多,但是其发展速度强劲,也是辽宁省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对象国。除了英国以外,欧盟其他国家的外包模式都十分类似。由于欧洲各国的法律以及工会等各方面的规定和限制,使得欧盟的离岸服务外包呈现出了特有的样式。为了防止高新技术的外溢及大规模工作岗位的转移,欧洲国家的外包活动是各个联系密切的事业部门在合并或重组那些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价值链环节后,形成新的服务于整个公司的外围业务事业部后,将符合法律规定的业务进行离岸服务外包。如图2所示。

那么辽宁省针对欧盟市场的特殊性,应该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在提升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的基础上,承接欧洲国家高附加值的整体性外包和低附加值的选择性外包。由于欧盟国家服务外包对提供商的规模和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能力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辽宁省若要承接其服务外包,必须在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下工夫。扩大市场,扩大企业的规模,必要时进行企业的强强联合,因势利导,承接欧盟国家中的欠发达成员国的服务。

事实上,欧美BPO市场的主要承接方是印度。因为印度在日常交流以及市场开放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这并不等于辽宁省或者中国就不能承接欧美的服务外包。相反,辽宁省应该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少走弯路,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直接切入欧美BPO市场。

3 辽宁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

辽宁省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相关部分的大力配合,而这就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依托优势,针对劣势,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为辽宁省更加有效地沿着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路径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根据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和特点在划定的区域内对服务外包采取更开放的政策,降低服务外包市场准入门槛,加大服务外包引资力度。放宽某些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为跨国企业来辽宁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软、硬件环境。要积极稳妥地进一步开放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国际货运代理、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外贸、商业、文化、旅游、医疗、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借助服务外包国际转移促进辽宁省服务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更好地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参考文献:

[1]李晶晶服务外包产业面面观[J].中国外资,2006(10):24-25

[2]荆林波全球外包服务发展与风险规避[J].中国科技投资,2007(1):45-46

[3]李志军发展服务外包:西部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06(11):21-24

[4] Amy Jocelyn Glass and Kamal SaggiInnovation and wage effects of inernational outsourcing[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67-80

[5] Catherine JMorroson Paul,Donald SSiegelThe Impacts of Technology,Trade and Outsourcing on Employment and Labor Composition[J]ScandJOf Ecomomics,2001,103(2):241-264

作者:赵 亮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论文 篇3: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研究

摘 要:选择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路径作为切入视角,分析了影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模型,最后通过与印度对比,分析了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竞争优势;竞争力模型

全球化浪潮与不断深化的国际分工使得国际服务外包这一服务贸易新现象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那么,什么是服务外包,什么是国际服务外包呢?服务外包指的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把由企业或机构内部人员提供的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人员或组织,包括在岸外包、近岸外包和离岸外包。国际服务外包指的是离岸外包这种形式,即服务的发包方和承包方是不同国家的企业。

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的浪潮为发展中国家重塑际分工价值链上的地位提供了契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乘数效应。印度、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中显示出不俗的实力,中国是服务外包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与国际领先的外包目的地印度、爱尔兰等相比,在一些服务外包的关键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与要素投入程度有关,也与国家经济发展路径有关,重视制造业的传统政策视野为“中国制造”提供了生产力要素基础的同时,也增加了机会成本——挤压了“中国服务”的打造。然而,进一步扩大的发达国家国际服务外包需求以及印度等国出现瓶颈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为我们改变这一领域相对落后状态提供了难得机遇,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扬弃立足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参与法则、建立立足于竞争优势的贸易战略提供了一条合理的现实路径:通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的培育,大力发展高级技术型生产要素,这些要素反作用于传统制造业要素,促使其提高产出效率,最终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飞跃,走上中国制造业向中国服务业的全面升级之路。

一、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模型

(一)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资源禀赋,若把资源禀赋称作初级生产要素,美国学者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则更强调的是被创造出来的高级生产要素。前者是传统贸易的理论基石,后者为分析当下新型贸易形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波特所构建的基于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继承了自然禀赋产生比较优势的观点,而且揭示了非自然禀赋产生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即所谓创造性要素。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认识到,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与必要条件,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与高级生产要素结合后的转化形式。

国际服务外包本质是一种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顺应不断纵深的经济一体化潮流而产生的新型贸易形态,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的构建理应建立在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而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构建理应建立在转换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转换的关键是,如何培育高新技术、高级人力资本,使其与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

(二)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Rupa Chanda(2008)认为,吸引企业的离岸服务投资目的地是那些能够为离岸服务有效供给要素投入和保证最大产出的国家或地区。若暂把外包简译为由内向外的转移,那么,转移与否取决于内部化组织成本与外部化交易成本的高低比较,当外部化交易成本低于内部化组织成本时,企业会选择外包产品模块生产环节或服务环节。在企业选择外包的前提下,外包目的地的选择则取决于产出一定,外部化交易成本的最小化。从国际服务承包方的角度讲,这是其构建承接竞争力的法则。将此法则与上述基于竞争优势分析视角的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内涵相结合,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影响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的因素:低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进一步,通过分析IT-BPO行业特质和总结相关研究学者的实证结果,细化和补充后的影响因素为:劳动力成本、外语人才、软件信息或相关专业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硬性基础设施、与服务外包相关的软性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

(三)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模型

基于对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构建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模型。

模型中,低级人力生产要素是指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成本;高级人力生产要素是指外语人才、软件信息或相关专业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基础设施是指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硬性基础设施和与服务外包相关的软性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在这里是指与服务外包相关的投资、执法、税收优惠等政策;发展路径是指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虽把政府看作外生变量,但其对模型内要素的优化是提升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的来源。

二、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分析——与印度国际外包服务能力的比较

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充分性程度显著提升,因而对竞争力的充分理解需要从国际竞争相对关系上理解。在已构建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模型框架下,通过与国际领先外包目的地——印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现目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状况,抓住传统外包目的地出现瓶颈的所提供的契机,扬长避短,蓄势待发。

(一)从人力生产要素角度看

印度与中国的初级劳动力工资水平都较低,这主要是源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都较丰腴。但在高级人力生产要素方面,两国差距较大,具体来说,中国相对缺乏熟练应用英语的从业人员和承接IT和流程服务外包等与专业对口的从业人员,在这一点上,国内外的学者都意识到与服务外包相关的高级人力生产要素在竞争力构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增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比较优势需要进一步向竞争优势转化。

(二)从基础设施角度看

在硬性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制造业所提供的强大物质基础和印度基础设施状况出现的恶化状况凸显出中国在此方面的相对优势,在电信硬件设施以及航空、道路、旅店等基础设施方面发展较快;在软性基础设施方面,我国电信网络国际联结和信息传输能力相对不足、企业应对网路意外中断能力脆弱、电信资费过高,降低了要素投入供给效率、增加了服务发包方的交易成本,而印度IT产业雄厚的实力使得这方面的缺陷较小。

(三)从相关政策角度看

与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相关的政策在这里主要指的是相关的投资、执法、税收等政策。中印双方在政策环境上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但单从审视中国相关政策的角度看,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通信管制、行业协会制度、税收优惠这几方面还存在制度设计的滞后性。

(四)从发展路径角度看

对于中国而言,对国际服务外包承接能力的逐步重视是符合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发展路径,从长期来看,现有优势的利用与潜在优势的开发使其拥有与印度等较为成熟的外包目的地抗衡的能力。

三、扬长补短,蓄势待发——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增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是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重考虑:首先,在人力资本上,鼓励学校和科研机构大力培养不同层次既懂软件技术、商务知识又具备外语能力人才;其次,在基础设施上,提高软性基础设施实力,比如增强电信网络国际联结和信息传输能力、企业应对网路意外中断能力和减少电信资费,同时,逐渐使投入向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活动所需的软性要件倾斜,为多元化服务外包内容开辟道路;再次,在相关政策上,调整相对滞后的通信网络管制政策;改进与知识产权相关立法和执法;完善税收补贴优惠政策;健全外商投资环境;建立国际服务外包的行业协会;最后,在发展路径方面,在正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寻求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机制来构建国际服务外包承接能力。

参考文献:

[1]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

[2]卢锋.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7,(9).

[3]卢锋.探求服务外包与服务全球化真谛--读江小涓等著《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2009,(12).

[4]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3,(7).

作者:贺 莹

上一篇:学生会工作报告(通用3篇)下一篇:统计分析报告(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