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集体备课

2022-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三语文集体备课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摘 要:集体备课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流程,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为提升集体备课的工作效率,增强集体备课质量,文章将通过多方面策略对提高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效率的措施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实效性

一、 引言

在新课标与素质教育的双重推动下,当前教育体系中不再以知识的传递为主要教学目标了,教育方向及教学目标逐渐广泛且科学。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学科,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语文写作能力等综合素养为主要教育方向。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以自身较强的专业性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秉承授人以渔的心态,将学习知识的能力及技巧教给学生,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集体备课即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拓展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 提升教师个体备课能力

集体备课并不是将教师聚集,共同商讨课程教学流程,而是在教师完整地设计出个案之后,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将各自的疑惑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更加完善、科学的方案展开教学,进而达到高效备课、高效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的个人备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与探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以下将根据开展备课工作培训讲座和加强教师综合能力考核两方面措施,对提升教师个体备课能力进行分析。

(一)开展备课工作培训讲座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的方式十分丰富,其中学校定期开展备课工作培训讲座即是十分有效且合理的方式和培训途径。对此,学校应当注重培训讲座的专业性及实用性,当前教师工作中,为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内容较多,因此培训讲座主要应以实用性及精确性为主,以此达到高效培训的效果。另外,除定期的备课工作培训之外,教师还应当以培训内容为核心,及时根据培训内容进行整理与沟通。或者在培训之后以集体会议的形式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和想法一一进行解决。备课工作培训讲座以完善教学理念、详细了解学生特点、针对性地策划教学设计及训练习题、科学撰写教案为主要内容,注重主题切合实际并以生为本,使得教师的平均水平及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拥有良好的自我备课能力,是为集体备课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多元化且具有实用性、科学的备课工作培训讲座是促进提升教师综合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教师综合能力考核

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应做到首尾呼应,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水平,因此,综合能力考核是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应当以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多方面进行开展。首先,针对教师个人备课能力中教案设计的环节进行考核。教案设计不仅要全面,更要保证教学环节更加完善且科学,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开展。其次,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知识考核,应当紧紧围绕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以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知识作为考核内容,加强教师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教学水平。另外,最为重要的部分即是实践操作的考核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主要展示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中,如何将备课的重点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进行突出?如何利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问题均是实践操作中的必要内容和环节,更是备课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多方面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备课不仅要求教师出具完善的教学设计,更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进而将教学流程更加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环节设计和完整的教学流程提升集体备课效率是十分重要的。以下将通过掌握教学目标、针对难点讨论、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强化深度拓展以及注重课后总结五方面,对提高集体备课效率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一)掌握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均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因此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是集体备课中的重要环节。而集体备课的先行条件是教师的独立备课和个案设计,在既定的个案设计环节中,已经通过自身理解和资料查找等方式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而集体备课环节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更加完善,进而达到提升教案质量的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集体备课中,其主要教学知识目标在于通过课文的阅读与教学,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进行认知与理解,积累具有新鲜感的词汇和语法。能力目标是通过课文内容的描述,以仿写的方式对校园内的场景进行描述。而情感目标则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生幸福的生活,并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自豪及赞美之情。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需要通过讨论进行解决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个案设计中,并不擅长准确地找出综合性教学目标,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教师可以逐渐通过其他教师的经验和互相的讨论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进而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在集体备课中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是提升集体备课综合实效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教师综合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针对难点讨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一直是集体备课中的重点讨论内容。针对难点突破问题,传统的教学体系中,语文教师常以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理解不够深刻,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弊端出现。集体备课的优势即在于共同讨论,通过集思广益搜集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对教学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教学。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习作教学《写观察日记》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的生长过程描写观察日记。在此课的教学中,部分學生存在并不擅长观察或不善于描写植物的问题。因此,本课教学中的难点即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写作手法对植物进行观察与描写。语文写作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长期的学习与积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得以成长。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描写植物的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将语文写作的手法为学生进行积累。另外,在针对教学难点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兴趣较低,集体备课的讨论中应当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难点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设计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进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的发展与引导下,现代教育不再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开展,而是将传统教学体系中的弊端有效避免,同时利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发挥其优势,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在集体备课期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情况,提出相应的创新型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的讨论环节,将各自的教学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找出更加完善且科学的教学方式。创新型教学方式的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方式进行设计,比如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方式、实践活动方式等。依据学生兴趣设计教学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因此在集体备课期间的教学方法讨论中,应当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兴趣与喜好,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完善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的优势即在于可以通过集体讨论不断完善教师个体设计的教案。在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多方面进行针对性突破之后,即可通过教师之间的讨论完善教学设计,使教案以更加完整且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案呈现,以此保证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强化深度拓展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常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缺乏延伸性教学,无法突出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集体备课就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积极吸取其他教师的优秀建议,以共同分享、共同提升为目的,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延伸,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比如,在生字认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根据教材内容中的生字延伸至组词和造句中,使学生在认知生字的基础上,达到深度理解字意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适当延伸至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等多方面阅读途径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讨论更加完善的写作教学手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环节中均可运用延伸拓展教学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时机,加强拓展教学的探讨,进而达到深度拓展教学的目的。

(六)注重课后总结

集体备课的完整流程应当包含课堂教学之后的总结及交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及时总结各个教学环节,可将学生活跃度较高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进行记录,同时对教学效率较低的环节进行反思与总结。继而在集体备课中,将个人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通过互相讨论与分析,将教学设计中的优势加以延伸并运用至其他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将教学设计中的弊端和学生兴趣较低的环节通过总结与讨论,分析出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以此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进步与提升。因此,课后总结环节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在集体备课期间应当加强注重此环节的探讨,以此达到提升集体备课实效性的目的。

四、 结语

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期间,应当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特点,通过集体备课的讨论和分析,确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另外,需要在不断改善中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德敏.提高集体备课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策略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5):76-77.

[2]于新蕊,鄧淑凤,宋辉.采取多种形式集体备课 提高教学实效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29-30.

[3]赵存冀,吕士财.备课研究 增进集体备课实效性[J].中小学管理,2009(4):27-28.

作者简介:陈云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三小学。

作者:陈云霞

第2篇:对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模式的探索

摘要:集体备课是教师间合作研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一种有效教研形式。是教师团队精神的体现,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集体备课的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传授式”、“说教式”开始慢慢发生变化。新形势下,多样的备课模式应运而生。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改变,课堂在改变,教师也必须随之改变。而每天伴随教师的备课模式也应率先作出回应,本文就将针对小学语文集体备课的模式做以探讨。

关键词:模块型备课;探讨型备课;线上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一种互通有无的分享与促进,是民主研讨与集思广益的优秀成果,是不同教学风格的百花齐放,是以点带面的全面提升。集体备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形式,已经得到学校及教师们的认可与高度重视。在新时代教学环境中,不断打造出适应发展的集体备课模式,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线教师们提升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摒弃个人优秀主义,不把集体备课局限于打造个体精品课堂,探索更多有益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模式,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模块型备课,分工合作。

模块教学在近几年比较常见,以语文教学为例,把语文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作为一个模块,串联起来进行讲解,而不是单元内一篇一篇的文章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知识内在关联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其潜能。

这种教学方式就需要教师们有更加深厚的知识储备与教学技能,以教材为主体拓展更多的引导方法。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三篇文章《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全部为红色历史题材,而略读课文《灯光》及单元写作也均为爱国主义教学题材。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教学线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本单元的模块教学备课工作。

这样将一本教材按教学主线分为不同的模块,在教学组内进行分工合作模块备课,将自己所负责的模块内容,检索出更多拓展资料,扩充知识要点,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所有教师资源共享。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首先可以让学生单元整体通读一遍,初步认识与感知模块的内容;其次,针对教学过程大家要集体研讨,抓重点课文进行典型示教;再次,强化关联,找出规律,以归纳类讲解的形式让学生快速掌握大纲的知识要点;最后,启发运用,让学生们自主阅读略读课文《灯光》及开展习作练习。自主动用练习部分,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检验,更是对教学成果的验收。

模块型备课,可以实现明晰教学主线,分解备课任务,共享教学资源,高效备课的同时,使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可能。

二、案例分析,打造探讨型备课。

教师的个人备课工作其实每天都在进行,个人的教学备课与集体备课有着紧密地联系。以往的教学工作中,集体备课大多是个人教学备课的集中,是单纯的以优秀课示范,老带新的形式等等,是一种传授型和说教型的传统备课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新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很高,教学思路活跃,教学设计新颖,对新教学模式的反应比较快。反而是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困扰与限制了他们的成长速度。学情分析,个体案例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

打造探讨型集体备课模式,就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分析,是新形势下的集体备课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在的家长都追求提前教学,很多学生把教材中的古诗词与文言文都已经超前背诵。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实这种超前教学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学生掌握不牢固、内容不理解、知识点不扎实,只是单纯记忆,没有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的能力与技巧。相反,上课时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造成了课堂的无效性。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集体备课中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如:找一些相关联的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将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的注释进行关联教学等。以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二则”为例,第一篇《学弈》中“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为”,与第二篇《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中的“为”,两个“为”的读音和意义是否相同呢?教师这样引导可以提升学生课堂活跃度与专注度,实现知识点的串联,再让学生读一些文言小文章,检验是否真正理解与学会知识点。

新形势下学生的情况在不断变化,针对出现的普遍与个体问题,都可以加以探讨,让普遍问题快速解决,让个别问题妥善安置。既不抹杀学生们的个性,更要实现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线上集体备课,共享课件,集思广益。

日常线下集体备课已经是各教研团队的常态化教研模式,利用網络的线上集体备课应该说还不是特别普遍。线上集体备课的模式,是日常线下集体备课的一种拓展与延伸,它具有不受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巨大优势,教师们可以分享课件、保留教学资料、学习优秀教学影像、扩大参会人员、自主探讨学习等。

以小学语文学科的集体备课为例,日常备课组的划分多是按照学校、年级为单位进行的。利用网络后,集体备课可以实现跨校区协作,听取区内、市内、省内优秀教师的课程。在课件制作方面,可以资源共享,根据内容检索出需要的课件资源,避免重复工作。当然,这种共享空间的利用并不是说让教师们坐享其成,而是一种互通有无,取长补短,高效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工作方法。教师会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与改变,走出自己的教学之路。

线上集体备课,可以实现自由分享与交流,扩大交流人群,即便不同时在线,也能实现回放与平等发言,有助于教师汲取更多的经验与教学理念。

结束语:

集体备课,让教师在资源共享中高效备课;在教学反馈中提升实践经验;在交流与合作中快速成长。明确了教学目标与任务,优化了教学设计,避免了课堂的千人一面与枯燥乏味。多渠道、多形式的集体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需求,是群策群力合作的结果,更是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的工作体现,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白静静.让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在解惑中不断走向高效[J].考试周刊,2021(56):21-22.

[2]刘久娥.对集体备课的审视与模式开发思考[J]. 中学教学参考,2021(27):66-68.

作者:方幸乐

第3篇:让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在解惑中不断走向高效

摘 要:备课作为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案为主要内容。

为提升备课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方式被更多教师所采纳。此方式的运用以集思广益为基本,有效提升了备课效率。文章通过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以及集体备课的主要措施两方面,对小学语文集体备课高效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集体备课;高效

集体备课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普遍运用的一种工作方式,具有效率较高、效果较好的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完善教案设计,教师应当注重集体备课的流程,确保每一环节的有效性,同时注重提升课后总结及交流的有效性,在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下,让集体备课以更加科学的流程展开。

一、 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

集体备课具有较强的优势,不仅有效地为教师减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能力。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教师的想法和意见,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和教學方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集体备课环节并非将教师聚集一起展开备课工作,教师要注重基本原则,在依据基本原则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备课工作。

(一)准确掌握教学目标,针对性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学科,更是需要长期积累、不断精进的教学科目。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根据教材内容及科学延伸,帮助学生认识生字、提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积累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语文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集体备课期间,应当注重准确掌握所备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使整体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延伸。同时注重改变重点及难点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其的理解及学习能力,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另外,集体备课并非笼统地设计教学目标,而是应根据教学重点及难点,以更加细致并具有针对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而促使教学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因材施教,确保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不应一概而论,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的教案。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是教师应当着重注意的备课原则,尽量避免因教学设计不完善而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较差的问题。因此,提升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交流,促进集体备课有效性

集体备课的主要优势即在于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与沟通。无论在集体备课期间亦或是课程结束之后,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是提升

教学效率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教师应当抓住集体备课的机会,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与总结,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达到互相借鉴以及共同提高的目的。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原则一致,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同样是促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渠道。在此期间,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其他教师的分享与建议,拓展自己的思维以及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思路与同事进行分享,积极参与讨论,进而达到高效备课、解决疑惑的目的。

二、 集体备课的主要策略

集体备课主要在于环节安排,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在集体备课期间,应当将流程更加完善,将独立备课、集体探讨、修改方案、课后总结等集体备课环节细化,进而达到良好的备课效果。

(一)独立备课

独立备课是教师应当具有的重要工作能力,同样是集体备课的基础。集体备课并非将教师进行整合,对新课程进行分析,而是在教师独立备课并拥有个人见解之后,通过集体备课进行分享,在集体备课中互相交流,进而达到思维碰撞的目的。独立备课要根据既定的教学预案,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等环节,准确掌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教案设计。例如,在小学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准确掌握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中的生字及重点句型,并总结其中的教学重点及难点。继而通过多种途径的资料查阅,探究出更加适合学生且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同时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与不断的学习,逐渐夯实语文基础,继而获得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个案期间,应当尽量将教学设计完整化、细节化、科学化,以此确保教学个案的有效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的目标不仅要有知识目标,同时要列出情感目标以及能力目标,将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作为基础,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因此,独立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独立备课能力与专业的教学水平,进而设计更加完善的教学个案,为集体备课奠定良好基础。

(二)集体探讨

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即在于集体探讨,教师将各自所设计的教学个案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在分析与讨论中,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环节以更加精进的方案进行展现。集体备课的第一步即是教师分别发言,将各自所设计的教学个案进行分享,同时提出各自的疑惑,继而将教师的疑惑点进行总结与整理,通过讨论和分析将疑惑一一解决。第二,根据研讨内容推出精品教学个案,以教学个案作为核心内容进行合作探究,讨论相关教学策略。第三,进一步阅读课文内容,强化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此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升教学设计的整体质量。集体探讨的主要目的在于各抒己见,

讨论出最优教学方案。

(三)教学延伸

传统的教学设计常以教材内容和基本目标为中心,缺乏新颖性和拓展性。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将教学目标不断扩大,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拓展语文知识范围,以此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环节的备课中,教师应当注重以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核心,继而进行科学地拓展延伸。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查阅资料、丰富教案内容,同时也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性的优势,通过在线分享的形式达到集体备课的目的。对此,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在完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以高效率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以此提高备课效率,同时在多元化的备课环境中达到解惑的目的。另外,延伸拓展类教学活动应当在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与基础之后开展,使学生既达到深度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又有效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拓展知识范围的目的。

(四)修改方案

集体备课的教案设计不应千篇一律,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具有个性化、科学化的教案,进而使教案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集体备课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综合素养以及教学思路。在集体备课的探讨与沟通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修改教案,使教案设计更加高效。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即可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对本课中“培養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进而了解纳米知识”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梳理。继而在教学设计中以科学、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环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和课件的引导,深度学习本课中重点生字、生词,并将发展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完善的教案设计不仅要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还要将教学流程更加细致地体现,总结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从而达到教学方案完善化、科学化的目的。因此,修改教学方案这一备课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教学重点,以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和学习难点,不断在学生的薄弱方面加强指导,同时将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拓展教学等步骤,以更加完善的方案展开分析,以此达到设计精品教案的目的。

(五)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集体备课中不可或缺的重点环节。在课后总结阶段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经验及思路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准确找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有待提升的方向。另外,总结优势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在总结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中运用良好、学生喜欢的方式和教学环节进行总结,进而通过分析,感受学生的喜好,以此达到纠正错误、发展优势的目的。例如,在上述《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展开教学。在教学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个环节的课堂氛围及学生反应,思考教学设计是否完整、有效,从其中总结经验,将失败的问题加以反思,将成功的案例进行整理。在集体备课的反思与沟通环节,教师也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与其他教师共同进行分析,本着集思广益的原则,将低效率的教学环节优化。同时将课堂教学中教案设计的明显优势与同事进行分享,并加以记录,继而合理恰当地运用至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三、 结语

集体备课是促进解决教师备课疑惑、促进教师准确掌握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的有效途径,对加强集体备课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自身的独立备课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与探究,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不断弥补自身不足,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燕涣.区域集体备课模式及流程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小学语文学科为例[J].教育导刊,2010(11):71-74.

作者简介:白静静,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三小学。

作者:白静静

第4篇: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考情解读

《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④铺垫情节

⑤更好地表现

主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

、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提高答题准确率。

三、散文阅读模板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

.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模板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

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

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六、作业:预习“如何读懂散文”

第5篇:高三语文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教学经验介绍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高考考点

合浦廉州中学邓春林

2009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今天我在这里发言,我觉得愧对学生,愧对我们

学校的领导,因为我所教的三个班的语文成绩其实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本届高三,我们按学校的要求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在廖玲材老师的带领下,每周大家至少一次在一起集体备课。事先按照教学计划确立好论题、主讲教师,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了集体的智慧,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

其实,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着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我觉得没有什么创新;如果一定要说,那在这里就略谈几点,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落实基础,重视积累。在现代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把他们自己认为比较陌生的字词用笔勾画出来,并掌握它的音、形、义,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同时我常常把由同一个偏旁或部首构成的常见但又难以区别的形近字交给学生,让他们查出读音,组成词语,记在积累本上,让学生进行比较记忆,加深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落实实词和虚词的意义,除了课文中的含义外,如还有其他含义则补充出来,让学生了解掌握。

二、明确中心,活用方法。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明确理解这几句话:“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艺术手法是作者抒发情感的手段”。“志”是中心,是主旨,是作者的情感态度。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中心,文本中的一切东西,如语言、景物、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通过对景、物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到人物的情感态度,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诗歌、散文、小说总会有人的影子。在景、物的描写中,我们要看到人的行为,看到人的性格、精神,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社会人文精神。环境(景、物)、人物(性格形象)、主旨(思想感情)的关系与作用在小说、诗歌、散文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学生还需掌握一些相关的专业术语,如语言风格类、意境类、人物形象类等。诗歌、小说、散文的题多如牛毛,但万 1

变不离其宗,相同的都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只有把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让他们从每一道题中总结规律,悟出方法,规范答题能力,才能真正地做到“不丢分”。

三、立足课文,贯穿作文。高中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如字词、成语、标点、句式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词汇,然后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一些词汇。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丰富了作文素材的储备。高中课文,我们应该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

四、快乐学习,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果学生学得不快乐,讨厌语文课,把语文课当作一种负担,那么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了。让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让学生觉得是语文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一个有自己思想意识的人,才会去审视他自己的生存状况,才会跳出狭隘的自我,才会去关注社会与自然。思想是一个人最主要的东西,思想意识变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行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脑袋“开花”,由课文中的某一个知识点作为触发点,然后向四周扩散,要跳出文本,要看到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不要被课文束缚了。

五、加强阅读,扩展思维。我们学校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学生在图书馆里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扩大自己的视野。而在高三阅读教学中,我以典型文章为例,要求学生认真研究设置的题型,题目设问的方向,弄清楚答题的区间,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为什么”贯穿阅读始终。在阅读中总结经验,总结做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从这几年的的考题分析,试题回归课本越来越突出,从字音、字形到语言表达,甚至作文。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更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每一篇课文上来。在每一篇课文中落实高考考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五点,要说经验还谈不上,我只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第6篇:高三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流程

高三生物备课组

2013年3月3日

一、集体研究确定二轮复习模块

1.细胞代谢

2.细胞增殖

3.遗传与变异

4.生命活动的调节

5.生态与环境

6.实验分析与设计

二、集体讨论确定主备组

1.赵伟

2.陈国瑞

3.陈广收

4.许先艳 惠盼盼 曹言平 周敏 卢兵

三、集体讨论确定本周专题模块

主备内容:细胞代谢 主备组: 1.赵伟

2.陈国瑞

3.陈广收

第7篇: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2013年12月2日

地点:二楼集体办公室

主讲人:张家树

参与人员:王树仁、范祥军、 宁树成、 李平、胡青林

课题《女娲造人》 科目:语文

年级:七年级

主讲人:张家树

审核人:王树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难点 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文章。

三、 教学设计

(一)播放动画,激情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走进语文天地。在这块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神奇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神话吗?就让我们在这优雅的古典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那令人向往的神话殿堂吧!

(播放多媒体 展开想象翅膀,飞向神话殿堂)

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呢。请看两段配乐动画,看后说出它们的名称。( 播放多媒体配乐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

你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

(引出课题:《女娲造人》,播放多媒体女娲造人图片)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答

(将学生分成"探索组""发现组",两大组展开质疑答疑比赛)

1、看到课题,同学们很想知道文中一些什么内容呢?

2、带着这些疑问,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作标记。(播放背景音乐)

3、读后请你以女娲的身份口气回答你想知道的问题,注意语气感情。

两大组解答比赛,形成板书:

(三)再读课文,对比讨论

同学们整体感知了故事情节,现在让我们走近作家袁珂--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丰富的想象。(播放幻灯片5配乐朗读:大家好,我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人。爱写神话,人称"神话学家"。 我的作品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我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希望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风俗通》两则短文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①造人动机的产生②造人的具体过程③女娲的心理情绪④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⑤作者的评述。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同学们能不能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说呢?

人类起源学说有:传统的古猿进化说;最新的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尘埃说等等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同学们体会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再来认识故事中的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播放多媒体小组讨论)

1、四人小组交流:

①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说话。

②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感情的语句,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多媒体 学生对照女娲造人动画片断体会喜悦感)

③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播放多媒体认识女娲:神通广大的神 勤劳聪明的人 )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一声"妈妈"让她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播放多媒体神话的亮点:大胆奇特 合情合理)

现在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吧--(播放多媒体放飞想象的翅膀)

(五)拓展延伸,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探索组""发现组"作好准备,看哪个组的改编最奇最新最合情理)

参考示例:

她造出了第一个小人,可以让这个小人帮她再造人

她既然神通广大,可以叫天上的天兵天将帮她造人

她应该让天下大雨,雨点溅落到地上,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娃娃。

她本领既然那么大,她用手一指,地上的万物就变成人了

她吹一口仙气,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人

她可以让石头变成人

她可以用荷花、莲藕造人

......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人执笔。

3、两大组组长收集书面材料,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参考示例:几十万年后的人应该是没有头发,头发是烦恼丝,没有头发就不会有烦恼。他们应该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界上。

他们应该有三头六臂,聪明、有力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们穿着超薄的衣服,这些衣服既散热又保暖,随季节而变化。

他们不知道饥饿,生活在海底。

他们长着翅膀,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自由自在。

他们的皮肤会变色,感情起了变化,肤色就会变。

他们住的房子吊在半空,想飘就飘,可以住在家里游览各地的美景。

他们的头应该很大,手很小,腿很短,因为多脑力劳动、少体力劳动的缘故。

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有特异功能,是超能力的人。

......

(六)课堂总结,赠送名言

1、同学们,想象多么重要!神话离不开想象,生活离不开想象,科学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中国神舟载人飞船的升空;没有想象,更没有美国"勇气号"对火星的探测......记住:"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最后赠送两句有关想象的至理名言与大家一起共勉!(播放多媒体赠送名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 ─ 〖爱因斯坦〗现代科学巨匠

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

─ ─ ─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大门上的人类誓言

2、布置课外作业:(播放多媒体)

①收集有关图片及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②将文中的故事或你改编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弟妹听。

③阅读综合性学习有关资料,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教学反思:

第8篇:语文集体备课

松江九年制学校

集体备课设计过程

主持人: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你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贯彻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我们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一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在集体备课中坚持“四定”“五备”的原则。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备课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多年来,我校一直遵循自主备课——集体研讨——提炼升华——总结反思,这一集体备课模式。

本次我们集体备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板块第二课《藏羚羊的跪拜》在第一课时的集体研讨中,我们确定了以文中的主人公和藏羚羊为切入点的教学策略。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和资料介绍使学生对藏羚羊及藏羚羊的现状有所了解,为解决“跪拜”埋下伏笔。本课的生字、词语可以放手让学生在预习中独立解决,教师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即可,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梳理本课的文章脉络。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本课第二课时的集体备课活动。今天我们确定的中心发言人是我校蛟河市“全天候”教师姜艳红老师,记录人是二年级的陈丹老师。首先请姜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

姜艳红:《藏羚羊跪拜》以其深沉、凝重的笔调写出了母性的伟大与崇高,人类的忏悔与自责。文章叙述了在藏北高原上的一头母藏羚羊为了保护自己腹中的幼崽,用跪拜的方式乞求老猎人放生,但最终并没有逃脱老猎人的枪口,而老猎人也为之感动,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中,从此不再打猎的故事。

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是这篇课文的主旨,藏羚羊对老猎人的深深一跪告诉了我们,爱,从来不卑微,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而老猎人在藏北草原的消失,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的共存。

全文可分为故事来源及背景、藏羚羊向老猎人跪拜求生而最终被枪杀、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三个部分。

文章内容以转述的方式展开,运用人格化的描写,细腻地写出了藏羚羊那浓缩了它全部母爱的深深一跪,突出了它对生命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对人性回归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呼唤这一主题,形成了文章的鲜明特色。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是全文的核心,理解课文时可以把这两个句子作为切入点,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价值就在于通过直白、率性的语言,唤醒读者要敬重生命,善待自然的本性,旨在引导学生与文中的老猎人一起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跪拜,引发学生对母爱内涵的深层诠释及对保护动物、珍视生命、关爱自然的深层思考。使学生懂得没有什么比得上慈母的爱更值得我们珍惜,没有什么比得上生命更值得我们敬重,我们要保护动物,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主持人:好,我想姜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一定会在今天的集体备课中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接下来请刘艳华老师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朗读一下,让我们共同来赏析一下《藏羚羊跪拜》这一课的精彩部分。

刘艳华:朗读课文

主持人:好,感谢刘老师的精彩朗读,下面谁能把《新课标》中关于高年级阅读的要求说一说。 王巍:《课标》中明确之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姜艳红: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体验藏羚羊震撼人心的母爱力量。

②、体会细节描写、运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 能力目标:

①、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文中补白、续写故事结尾等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①、感受藏羚羊、悲壮的母爱和牺牲精神。 ②、理解老猎人的杀生和慈善情怀。

③、初步树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①、感情藏羚羊跪拜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②、结合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及慈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热爱自然。

张晓凡:细致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树立形象的性格特点是本文写作的特色,而这种写作手法恰恰是学生在作文中缺少的。因此,体会“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不仅仅是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手段之一。因此,把教学重点。感悟藏羚羊蕴含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的复杂内心世界改为通过体会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感悟藏羚羊蕴含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的复杂内心世界更具体准确。

陈丹:张老师对本课的重难点确立得非常准确。本文的重点应该落实到反复朗读上,以此品味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主持人:我们学校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通常实施“读——悟——写”的教学模式。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仍然可以采用“读——悟——写”的教学策略。下面我们来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与交流。姜老师你先来说一说吧。

姜艳红:因为本节课已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所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首先,大屏幕出示藏羚羊图片及藏羚羊三个字,同时教师创设情境:“高原的精灵藏羚羊放下了自己的高傲,俯身跪拜于地,演绎着一则离奇而感人的故事。是什么让它屈服于猎人的枪下,它又为什么要跪拜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再次回眸那感人至深的时刻,藏羚羊跪拜。”教师板书课题。

陈丹:我在这里设计了配乐欣赏故事。在抒情的音乐下以老师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创设与教学任务相融合的课堂学习气氛,形成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情感。使“课伊始,趣即生”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王巍:多媒体出示可可西里生活的藏羚羊图片 导语: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就是这种不怕严寒、不屈服于自然界任何灾难的藏羚羊面对猎人枪口却选择了跪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藏羚羊跪拜》

毕德君: 我也认为陈丹老师的故事导入应该放在第一课时比较合适。我很赞同姜艳红老师的用课件导入的方法。这样的导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

会主动去获得知识。我很赏识姜老师这样的导入。

张晓凡:我喜欢姜老师的导入。多媒体的导入首先从视觉上抓住学生的兴趣,富有点睛之笔的两个问题,更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读悟

主持人:看来大家都比较赞同,姜老师和王巍老师的导入设计。的确两位老师在导入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那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自己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选择。关于这一环节的讨论,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那我们进行下一环节的讨论。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也就是讲读课文的环节上,我们怎样设计才能通过我们所确立的“读——悟——写”这一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呢。接下来我们还是先请我们的中心发言人姜老师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姜艳红:在“研读藏羚羊_____感受“跪拜”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读悟结合感受藏羚羊神圣、悲壮的母爱和牺牲精神的。

一、出示读文提纲:

1、藏羚羊为什么要对老猎人跪拜?

2、本文题目为“藏羚羊跪拜”,请你在文中找出描摹藏羚羊跪拜这一情景的句子。

二、学生轻声读文,勾画出描摹藏羚羊跪拜的语句。

三、组织汇报交流,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1、课件呈现句子“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现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首先,指导学生练读句子,先让学生放声读两遍,再联系生活中保护自己时的情景再轻声读一遍。

接着,指导学生抓住描写藏羚羊动作的重点词“望、前行、跪、流”以及乞求的眼神指导学生读出哀求沉重的心情,抓住“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感受“跪”的坚决,跪的毫不犹豫,抓住“两行长泪”神态描写感受藏羚羊的沉痛与绝望,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藏羚羊的同情,读出对母爱的体验,激起孩子内心的情愫。

进而引导学生交流:从这些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交流后,再次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触。

教师牵引引发共鸣:央求的眼神,哀求的跪拜,乞求的长泪,是什么让这高原的精灵向老猎人屈服跪拜?它在乞求什么?生答后教师继续牵引,跪拜的姿势成为了凝固的母爱,至死都没有改变。

2、课件呈现第二个句子教师轻声诵读“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引发思考,讨论交流: ①、此刻你又读出了什么? ②、为什么前后两次写到它的姿势和眼泪?它的这种反常的行为同时也说明了什么?

③、教师牵引:此刻藏羚羊母亲有千言有万语,如果它会人类的语言,它会说些什么?(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表达想法。) 教师继续牵引过渡:如果这位母亲能够让老猎人了解它的内心,如果这位母亲能够亲口请求老猎人留下它孩子的一条性命,如果这一切能够成为现实的话,这位母亲是否能够救它自己和它孩子的性命呢?(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研读老猎人____理解“跪拜”的研读感悟。)

王巍:配乐读:震慑人灵魂的是一个“情”字,而非说教。因此,在指导学生感受藏羚羊跪拜“乞求”时的哀伤、“扑通一声”跪地时的毫不犹豫、我选用配乐读文的形式,幽婉的乐曲《雨的印记》缓缓响起,同时学生眼前出现跳动的文字“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了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音乐的渲染下,我想学生感受到的是那一跪,跪出了藏羚羊为腹中孩子求生的渴望,感悟到了那一跪,跪的是藏羚羊对腹中还未出世的孩子浓浓的母爱,音乐的催化下感情得到了升华:天下所有的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刘艳华:读悟结合还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读藏羚羊跪到在地那一部分。教师读:“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学生读:“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他眼里流了出来。”这样大声读两遍,读中体会和感受藏羚羊对生命的珍爱和对子女的关爱,一定会更深刻。

张晓凡:姜老师的读,是在读中悟知 品味文本 。王老师的配阅读,和刘老师的引读,是在读中悟情,我想把读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即引导学生进行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因为有了前面的读中悟知,读中悟情的学习基础,加之,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因此抓住时机,诱导学生进行表演朗读。让学生人人做演员,各个参与。在表演中体会藏羚羊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更重要的是在表演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即用人物的富有特征性的连续动作的细节描写,以表现人物的品质,处境,状态等。学生通过表演朗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主持人:紧抓第一条主线来理解课文内容的设计中各位老师设计了配乐读,引读,抓住重点词语读等各种方式的读。意在帮助学生悟出“跪拜”这一动作背后那神圣母爱的熠熠闪光之处。感觉大家真的用心在研读这篇课文,刚才王巍老师的配乐读读的那么深情。心灵一下子被触动一下的感觉。真的,太好了。接下来我们再交流一下,在紧抓第二条主线理解课文内容上的设计。

姜艳红:在设计“研读老猎人___理解“跪拜”这一环节时,我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因为本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本课的主旨部分,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从而唤醒人们人性的回归,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我们要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呢?

王巍:在这里我设一个问题“你认为老猎人是个怎样的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理解文中描写猎人的外貌特征,沉沉的猎物让学生批注这些都证实这个猎人屠杀了无数的生灵;然而“他无名无姓,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杀生是慈善的条件,只有他打到更多的猎物,才有可能在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后去接济别人。

指导学生圈画出猎杀藏羚羊后老猎人的一系列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从这些细小的地方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向我们展现一个慈善之心未泯,内心忏悔,并且自责的藏族老猎人的形象。

毕德君: 我认为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进行理解。 如:

关于杀生方面的:

①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 ②他眼睛一亮,送上来的美事!

③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 关于慈善方面的:

①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朝圣者。 ②老猎人的心一软扣板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③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通过这些语句使学生认识到:杀生是他的职业,所以他猎杀了许多动物。慈善是他的心理品质。他能够救济不相识的人、他能够埋掉杈子枪,从此不再杀生。说明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王巍:在朗读时老猎人看见藏羚羊站在眼前时的兴奋;藏羚羊跪拜时的“心头一软”善心的萌动;忐忑不安的解剖藏羚羊是的震惊,老猎人感情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是他内心“仁”念的回归过程,指导学生把这些复杂的情感读出来,读出老猎人的心潮澎湃,感悟杀生与慈善共存的意义

张晓凡:王老师这一设计,准确巧妙的落实了通过体会动作细节描写,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一教学重点。教学中我们可以全盘采用。

(其他教师交流后)可不可心利用读写结合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呢?

主持人:在研读藏羚羊解读跪拜,和研读老猎人解读跪拜这两条线索的教学设计上,我们紧紧抓住了读中感悟,悟中有感的设计理念。紧紧围绕“跪拜”一词展开了读悟结合。意在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该如何建立读写结合点呢?谁来谈谈。

姜艳红:我觉得读写结合不仅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也可以尝试对语文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所以我除了设计了课内读写结合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个课内外相结合的读写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读后感。

下面我就把我的设计与大家交流一下,首先教师进行牵引:“是啊,动物也是通人性的,也与人一样关爱子女、珍爱生命,可悲剧却不断地发生着。”教师牵引到此用课件出示已灭绝的动物及相关资料,进而启发:“看了这些,或许现在你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乃至有一些超越这则故事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在学生交流感受中进一步体会作者撰写本文的意图。 陈丹:那浓缩母爱的深深一跪,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那一跪,跪出了( )跪出了( )跪出了( )

通过写好人物的这些连续动作,体会藏羚羊母爱的伟大和老猎人内心的慈善。体会动物与人类的生命有着一样的尊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所有的生命。 毕德君: 在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此处的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他难以入眠,他在想

教师要给予引导: 他久久难以入眠,他依然在想 他在想什么?

他双手颤抖着,他还是在想要给孩子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写一写老猎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老猎人慈善的情怀。

刘艳华:结合课后思考题2,可以设计一道读写结合的练习---续写这个故事的结尾。请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老猎人埋掉了他的杈子抢,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他会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教师提示学生写话时,还要围绕“忏悔”与“醒悟”这个核心展开思考。但是相信老猎人以后还是会继续接济路遇的朝觐者,只是谋生的手段发生了改变。

张晓凡:也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点,读者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 如果给你个机会,你有什么话读老猎人,藏羚羊说 2 如果给你个机会, 对文中的作者说。

主持人:刚才我们各位老师集思广益,形成了这么多的读写结合的设计。那么我想问一下,这么多的读写结合点我们能否在这一堂课实施,我觉得如果动笔写那一节课是无论如何都完成不了的?

刘艳华: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一定都要在当堂动笔写出来。比如刚才毕老师降到的省略号的补白部分,只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就可以了。我设计的读写结合的内容也要在课后才能完成。

姜艳红:我觉得除了把课内不能完成的读写训练作为课外延伸作业外,还可以让学生行动起来,了解动物及生态环境的现状,设计呼吁人类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宣传画报等。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集体备课活动到这里就要接近尾声了,请大家根据今天的研讨内容,归纳总结,重新提炼出一节教案,于明天下午下班前上交教务处。下周五第六节我们将在电教室集体听评由姜艳红老师执教的《藏羚羊的跪拜》一课并进行总结反思。完成我们

集体备课模式中的最后一个活动环节。记得《学记》中提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愿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共同进步公共提高。

第9篇:初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亲们:捡重点抄写就是了哈抄大点子)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地点:会议室

王涛

一、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提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充分感悟文章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整体感知课文的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是非曲直的辩论,在探讨中获得有益启示,学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二.正音: (辛先荣

怦怦 脸颊 攥 寒颤

三.分角色朗读,然后简评人物形象。 (罗兰

①人物形象鲜明。写得个性各异。妈妈:严厉,固执,性格急躁 ;爸爸:平静、沉稳; 奶奶:善解人意,但无能为力;万芳妈:较严厉,较通情达理;"我":重友谊;万芳:仗义、明理。

②人物出场顺序: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了③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

四.讨论: 郑世芳

1.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请谈谈"我"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A."我"的理由:①羚羊木雕是"我"和朋友友谊的象征。②对朋友讲信用,不能反悔。③爸妈已将木雕送给我,我就有权处理。

处事欠成熟的表现有:

⑴物品贵重,送前应征求父母的意见。⑵事发后应积极跟父母说心里话,求得谅解,而不是撒谎,甚至赌气。如"不!"、"飞快地跑"等。

2."我"的父母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B.父母的理由:①物品贵重。②羚羊木雕是父母所送,饱含着父母的感情,不能转送。③不能随便,送前要商量。

不足:①送木雕给孩子时应讲明不能赠。②事发后应冷静,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事情真相,让孩子说话。③了解真相后可让孩子自主处理或协助孩子处理事等等。

3.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哪一方?从文中哪里能看出?

作者的感情倾向:童心是美好的,尽管他们幼稚;父母不能伤害孩子那比任何贵重物品都贵重的心灵。这种倾向作者曾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不好"及结尾的"这能全怪我吗"来含蓄表达。

4.你能想出解决文中矛盾的好办法吗?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⑴办法一:"我"积极,坦诚地向父母认错。

办法二:文中的父母积极放弃要回木雕的想法,而就此事教育孩子处事要周全,大事要征求

父母的意见。

办法三:父母主动跟万芳的妈妈委婉的将这件事,劝万芳妈不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让她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有利于孩子成长。

(2)启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理解、沟通。五.我有话要说 饶茂

A.我要和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说......

B.如果我是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我会......

六. "家庭"作业: 王海燕

1.这周回家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文章。

2.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后,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七.小结辛先荣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八.板书设计: 王涛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 冲突 我送木雕给万芳

应商量

人与人之间

重财轻义 需要互相尊重、 重义轻财

理解、沟通

上一篇:3月份计划分析下一篇:守护健康新时代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