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会面临一定的任务,而要更好的完成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书写工作计划有哪些要求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数学教研组教研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数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探索

摘 要:“辐射引领”是上海市“高峰计划”体育学科名师基地三大任务之一,在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俞定智老师的主持下,发挥以区域协作、校级联动、导师带教、学员蹲点等形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区域辐射和带动效应,探索建设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本文从“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价值、实践探索的过程及成效、对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探索的思考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总结凝练,抛砖引玉,为国内其他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峰计划;名师引领;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教给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方法和态度,使其能够自主、全面、个性地发展。体育教师怎样教?怎样更好地教?这将成为体育教师成长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毋庸置疑,教研活动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呢,在我国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合作共享联通更加紧密,社交互动更加轻松,促成了若干基于共同的教学与研究目标的教研共同体[2]。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是对体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方式方法的有效补充,依托“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本文围绕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问题展开探索实践。

一、“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价值

(一)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的国际背景下,帮助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的转化已成为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稳步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成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3]。打造“专业型”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对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可见,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同样是教师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也是未来教学教研发展的必然趋势。

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在“高峰计划”的引领下,让基地青年教师从中汲取名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搭建骨干教师交流、学习、探讨的平台,形成教学风格;区域联动、合作研讨,让学科基地的成员们在共同体中挖掘潜能,交互心智,提升素养。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而言,通过共同体之间的联合活动,相互之间起到团队共建、优势互补的效应,打破了地域和学校界限,促进了学校间体育教师的良好合作和良性竞争。这不仅对体育教师的发展有积极助推的作用,而且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深化校际间的合作、联动,有助于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使教师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形成普遍认同的发展愿景,完成文化的融合、精神的重构,为学校个性文化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地共同体的研修形式

上海市各区体育学科基地凭借“高峰计划”红利,以研促教,助力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各基地在“高峰计划”引领下策划与实施各类活动,如互动教研、课题沙龙、科研探讨、教学成果展示等(圖1),促进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凸显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内的成员联动,通过沟通分享,加快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主动请“名师”指导。教师通过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可以在教育专家、学校领导、专职研修人员的多方参与助力下提升教科研的达成度,探索教学的瓶颈问题,共同发现、探索、创造、生成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成果,形成群体智慧共享,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图1 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研修形式

(三)基地共同体的发展目标

体育教师承担着促进祖国下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只有专业过硬才能履行和完成其使命与责任。虽然新教师的加入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重难点混淆、教学方法手段不合理等。经验型教师则沉溺于原先的教学经验,创新开拓性不足,无法满足现代新型教学模式。体育学科基地通过各种形式指导新教师更好地进行角色转变,快速挖掘青年教师的后续发展潜力,促使其加速融入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帮助教师掌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对青年教师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三化”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二、“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一)基地共同体探索实践的路径

1.理论学习

学科基地先后聘请了“高峰计划”主持人上海市特级教师俞定智,“高峰计划”核心团队成员上海市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卜洪生,特级教师陆志英等专家为体育学科基地作学科核心素养、科研技能、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为基地学员带来了最先进的理念、最前沿的资讯和最精彩的报告,为他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成员基于每阶段的理论学习认真做好讲座笔记,形成体会心得并付诸教学中。“多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也是学科基地必须完成的任务,做好读书笔记形成读后感分享交流。该模块运行的流程为:名师讲座-分享交流-实践运用-反思修正-再实践。

2.教学实践

围绕上海市体育“三化”课改和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例研讨、说课、评课等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多元的教学实践,教法的改变、器材的创新等使“三化”教学改革无痕“落地”。该模块的运行程序为:集体研讨-分工备课-示范课展示-课例研讨-总结-反思提升。

3.教学研究

学科基地要求每位学员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围绕学科基地研究的内容开展教学研究,例如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研论文、小课题研究等,目的是促使每位学员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争取在学科基地掌握一个研究方法,获得一个研究方向,让基地学员养成“勤学、善思、精于研究”的好习惯,努力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科研为课堂服务,科研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该模块的流程为:确立方向-集体教研-交流心得-能力提升。

4.辐射引领

在“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积极开展名师结队伴我学活动,深入学校,通过名师助力教学,开展校本研修、打造校本特色、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带动学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辐射区域。该模块的流程顺序为:名师引领-带教教师-指导教研组-助力学校-辐射区域。

(二)基地共同体探索实践途径

1.形成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保障机制

为提升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成员综合能力,基地建立了“学员轮转制”,即学员在基地三年轮换五个职能小组(图2)。以基地任务开展为驱动的培养模式,既可以使每一位成员熟练掌握本基地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图2 基地学员职能小组轮换制图示

2.完善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研修制度

例会制度:每月择一日召开基地会议,当共同体成员面对某一问题时,学科基地优秀教师对其进行学习指导,帮助教师打开思路,引导教师积极思考,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并商讨布置下月工作[4]。每学期的期初召开一次基地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每学期的期终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展示学期工作成果及形成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研修制度:每位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含发展目标、发展进度、发展措施),并根据个人自我发展目标和研究课题,有选择性地学习相关理论,例如《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现代教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问题,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在广泛的阅读中,不断修炼内功,丰富内涵,夯实专业功底,进一步丰富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底蕴,为基地学员的专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要求学员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两本理论专著,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参加基地组织的集体交流研讨,每学期提交一篇有价值的课例或案例;每学年提交一篇获奖或正式发表的教学论文;每学年撰写一篇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档案管理制度:学科基地为每位学员和跟岗研修人员建立研修业务档案,基地负责人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基地成员的计划、总结、论文、案例、反思等,定期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基地的发展提供依据。

考核奖惩制度:学科基地主要考核项目分别为研讨会出席频率、理论素养是否有所提高(读书笔记的撰写情况)、教科研业绩如何(承担课题情况、论文发表情况等),由学科基地负责人、学科基地特聘专家组成考核小组,每年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基地学习共同体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科基地任务分配、核心组成员负责工作内容以及学科基地表彰机制进行调整。

3.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研究项目“三步走”

体育学科基地把每次研究时间划分为“三步走”,每一阶段结束都将产生一定的研究成果(图3)。本着不断完善、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原则安排工作,使每一位学员都有工作,每一位学员都有收获,达到“培育一位名师,调动一门学科,带出一支队伍,产生一批成果”的效果。

(三)基地共同体探索实践成效

在“高峰计划”主持人及核心团队成员的指导下,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成员以报告、讲学、教学示范、说课评课、教研交流会等活动不断提升。与区域联动的同时,让基地成员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使知识与能力迁移在教学和教研上,如何做到有效性,如何提炼自己的风格与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高峰计划”不仅对体育学科基地学员的教学起到指引作用,对科研的引领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在高峰计划的引领下形成了跨区域、跨学段、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专家领衔的多方合作型研究团队,对体育实践中遇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展开集体攻关,推动“体育与健身”“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体育名师是科研之路的一面旗帜,引领基地成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智慧型”的教师转变。体育名师也是一盏“明灯”,他们敏锐的研究意识、自觉的研究追求、执着的研究精神,为基地成员指明了研究方向。以“嘉定区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为例,依托上海体育学院的研究方向,跟随学院教授所研究的学校体育方向,积极参与“研动力”项目,成为名师科研板块中的一部分,工作室成员们在科研之路上积极与名师沟通,明确其阶段目标,以更好地达成科研成效。

三、“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思考

(一)未来发展

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是以“修”“研”“实践”为一体进行建设和发展,在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运作的过程中,它会发展成为“教师发展共同体”,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诉求,形成科研、教研、信息沟通协同发展的一个平台。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在不同区、不同校立足本土特色、挖掘本土资源,打造本土专家团队,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研制度与教研文化,从而促进体育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上海体育教育系统储备优秀人才。

(二)创新设想

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平台搭建,不同于简单的学习小组,教研共同体是一个相对庞大而复杂的组织体系,在基地大家分工明确,研究方向类似,体育学科基地成员接到新型研究项目时,成员之间需要通过频繁沟通、座谈和互动,深入地交流与研讨,从思想与观念上进行“碰撞”,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活力。

四、结语

随着体育学科不断受到重视,对优秀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打开各区、各校之间的沟通壁垒,增加区域体育教师间的交流频率,搭建体育教师平台,建立携手进步、共同成长的教学环境。基地教研共同体的作用在于相互促进,在“苹果”与“苹果”的交换中领略不同的成色,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领会不同的视角。相信教研共同体会发展成为“教师发展共同体”,成为科研、教研、师训、信息化協同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郝文武.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中国共产党关于教师和教师教育思想的百年发展和实践[J].当代教师教育,2018,11(01).

[2]曹宇星,王东虹,饶嘉婷,胡小勇.教研共同体:在线社交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J]. 数字教育,2019,05(04).

[3]朱建明.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薄弱初中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12(10).

[4]陈悦.“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

作者:徐艳贤 胡艳晖 王建光 綦焱朱

第2篇:在数学教研中成长

一般说来,数学教育教学的成败取决于3个因素:硬件、软件和人件,什么是人件?就是指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呢?带着这个问题,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的同仁们在风景秀丽的永州冷水滩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数学教师只有认真作数学教学研究,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也有所发展。

一、为什么数学教师要做研究?

1 个人发展的需要

有些教师认为,数学教师只要读懂了课本,会演算习题,就万事大吉,一旦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中或课外辅导时提出了“怪问题”,教师只要回答“这超出了范围”,就能抵挡过去,在讨论中,一些教师说,教师很少时候会想“这个概念是怎么产生的”、“这个解法是如何想到的”之类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问题,教师如果是这样应付教学,也许能够过日子,但对学生、对个人的发展是没有半点好处的。

教师们说,如今可不同了,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提倡创新思维,提倡学生敢问、敢争、敢辩,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问倒老师的场面,例如,有位教师教完质数与合数后,顺便介绍了陈景润是如何克服许多困难,最终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上取得丰硕成果的事例,试图培养学生的自豪感、爱国情怀等,谁知刚说完,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啊?”该老师哑然了,作为中国的一个数学教师,连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是什么都不知道,恐怕有点说不过去吧。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作为老师,偶尔被学生的一些问题难倒,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某些时候,学生接触社会的面或许比老师更广阔,但是,在数学学科知识这一块上,我们总不能老被学生问得汗流浃背,不然,你这个数学老师就太不称职了,一方面是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另一方面教师的地位和形象也将在学生的心目中跑得无影无踪了,更为难堪的是你将面临下岗的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

说得现实一点,搞研究,是为了我们教师自身的需要,为了不使自己老是处于被动,也为了使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威信,老师们应该时常搞搞教学研究,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2 教研的推动作用

教学研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百利而无一害,用数学的话说,我们可以把教师应做研究看成公理,它对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座的老师们主要聊了两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教师经常性做研究可以使自己成为名师,甚至是专家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是许多人一踏进教师这个行业就拥有的梦想,成为大伙都敬佩的教师,至少有一个好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老师,如果学识高深,博大精深,讲课的时候,常常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如行云流水般,学生学得如痴如醉,在知识的海洋流连忘返,不消说,你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崇拜你,自然地,他们会将对你的喜爱迁移到你教的学科上,这比平时老师们想尽法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好得多。

老师们举了许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在专家智慧型教师沈元教授(后来成为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的启发诱导下成为数学家的当年沈元教授因故留在福州,接受母校的邀请,当了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当他一站在陈景润所在班级的讲台上,即刻引起所有中学生们的一片倾慕,沈老师讲课风趣、形象、生动,居然演义出数学界几乎惊天动地的一幕活剧,在一次讲课时,沈老师无意中扯来了一片奇光闪烁的落霞,谈起了数论中著名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沈老师从小学生们都能理解的奇数、偶数开始,循循善诱,将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数字,阐释为蕴藏着极为玄妙的智慧,将本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解释成闪烁着生命的异彩,沈老师这样讲授,无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这凝聚着人类文明、智慧和创造的学科,竟是一个何等鲜活、何等瑰丽的自由天地,当然,虽然许多学生以后成不了数学家,但他们受益于数学科学教育却是无限的。

其次,教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及应用能力,这里的知识包括数学学科知识和数学教学方法的知识等,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研究和学习这些东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任务,体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及如何以多种方式展现数学信息,以便学生的数学理解获得成功,可以说,教研可以使教师的数学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知识相统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外来学科知识已经和数学知识融合,而融合后的知识,开始慢慢渗透到我们的数学课本中,但是,老师们对这些新东西并不在意,没有去研究和学习,有人作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数学老师对信息安全、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风险与决策等近现代数学问题不熟悉,这是比较危险的信号,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这些进入数学课本的与现代数学思想和应用数学有关的问题,并将其融入已有的数学知识中。

二、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课题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研究的课题,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教学研究,这有理论研究(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思想、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二是数学学科(包括初等数学)的研究。

数学教学方面的选题,一般来说,可以是老师们教学中感到困惑、问题难以处理的地方,如差生转化,作业处理方法的改革,某某方法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等,而教学的实验研究,建议教师最好是报名参加课程培训,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研究前,教师有必要先了解教育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方案的制定、实验对象的选取、实验假设的设置、实验过程的安排、实验资料的收集,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

座谈中,老师们都强调,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往往难以参与并完成大型课题研究,因此,老师们应多搞微型课题研究,即选取一个很小的,不需要花费太多人力物力的课题展开研究,比如要教一元一次方程了,这是学生初次接触方程,他们的学习心理是什么呢?会在哪些地方遇到困难?要怎么设计环节,突破难点呢?等等,教师带着这些问题,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定能获得很好的成果,张奠宙老先生说过:“一个好例子,胜过一打好名言,”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我们研究了一个又一个很小的课题,积累起来,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许多有成就的数学教师,就是从微型研究中成长起来的。

老师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第一个方面即数学教学研究得比较多,主要包括对数学教材的研究,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状况的研究,对课堂的研究,以及对教师自身的角色和职能的研究,等等,关于对教材的研究,永州市永华中学的刘正华老师谈了他们的做法,很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

永华中学现在使用的数学教材是湘教版的新教材,作为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刘老师经常与同组的数学教

师一起研究教材教法,比如教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新教材中安排的例题比较乱,七个例题分别是电价问题、手机话费问题、储蓄利率问题、水费问题、商品打折问题和两个有新意的行程问题,不像传统教材是按类型进行编排,老师们觉得教材这样编排不系统,于是就有人提出还是按传统教材教,把应用题分为行程问题、百分率问题、工程问题、劳力调配问题、数字问题、面积问题及其他问题等类型进行教学,并且有的老师平时就是按这样的类型进行教学的,由于采用人教版教材教了十多年,教学效果也不错,而新的湘教版虽然没有进行归类,不便于学生模仿,但比较贴近生活,于是刘老师就在所教的两个班做了一个对比实验,一个班按传统人教版的把例题归类教学,另一个班则按湘教版的例题编排顺序教学,布置不同的作业,结果在单元考试中,对两个班的学生在试卷中应用题的成绩进行了分析。

试卷的应用题中,第一题是行程问题,第二题是百分率问题,这两道题是传统题型,对比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略好,第三题是新题型,湘教版班的学生做得比较好,应用题的总平均得分相差不大,并且按新教材教学的班级的成绩还略好一点,

事后,刘老师对这个实验进行了质疑:为什么湘教版对这一节要这样编排,而不采用传统教材这样按类型编排?这样编排有什么好处?

他通过思考,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新教材的例题,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新教材选用的例题都是一些与实际生活非常贴近,能引起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图文并茂,给学生以丰富的表象,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学生迫切想搞明白的问题,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2 新教材这一节的例题没有按类型编排,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题意,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材的按类型编排例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完例题后,模仿例题去解题,新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新课标“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基本理念。

后来,他为了了解学生解应用题时的思考方法,调查访问了一些学生,发现按传统教法教学的班级的学生大多数人在解应用题时,首先把这道题进行归类,看它是哪个类型,然后才去思考怎样解答;而按新教材教学的班级,大多数学生首先是弄清题意,找等量关系,然后进行解答,凸显了新教材编排上的优点。

冷水滩区一小的冯小华老师对数学教师职能定位做了一些研究,他认为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什么时候老师是“导演”呢?什么情况下又充当起“演员”了呢?冯老师认为,第一,因不同年龄层的学生而定,面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引、重在导,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师以朋友和学习中的一员参与学生合作探讨、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红领巾、三角板、时钟、折扇等一系列学生生活中遇到过的有关角的实物,让学生看角、指角,再引导学生折角、摸角;接着指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摆弄大小不等的角;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将图钉演变成点,两根硬纸条演变成线,介绍角的画法,最后把角的描述性定义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整过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导演”的角色,在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当到四年级学习角的知识时,教师可根据内容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画角,标出角各部分名称;(2)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3)如何量角?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然后学生小组内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汇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则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到小组的学习和交流中,完全成了“演员”中的一员。

第二,因学生经验而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育对象虽然已是高年级同学,但教学中,教师仍要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再推导面积的计算,当到“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的经验,因此教学中,学生完全可在小组内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第三,因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经过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发现概念、公式类知识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引导、解释;计算、应用类教学,则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尝试、交流、探究、解决问题。

冯老师还认为,小学数学教师职能定位还要受学生个别差异、教学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教师职能定位的研究,他认为教师作研究要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从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最后又运用到实践中去。

对教学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了,许多老师也或多或少地参加过一些研究,但是,大家往往忽视了对数学学科知识方面的研究,就目前的情况看,研究数学学科知识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我们曾作过调查,在小学数学教师中,系统地接受过数学训练的老师人数极其的少,这样势必会造成一个现象:老师对所教的数学知识并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常常没有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而将内容讲错,有的老师竟然还不如自己的学生,因为有部分学生自己报名在外面参加了奥赛培训班,习得了更高一级的数学知识,拿到课堂来问老师,常常使老师很难堪,这个现象在小学尤其突出,比如,到现在为止,仍然有许多老师在围绕x=0是不是方程,2/0算不算分数,0.9是等于1还是小于1,1+1-1+1-1+…等于多少等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这都是老师们数学专业知识不扎实所导致的。

鉴于目前老师们的知识结构状况,我们认为,从事数学学科知识的研究,选题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个是解题方面的研究,另外一个是读书,即研究数学专业方面的书籍,包括初等数论、数学史话等方面的书本。

讨论中,大家特别强调了解题研究,并列举了许多中学教师通过解题研究而成为名师、大学教授的例子,比如现为上海大学数学系教授的冷岗松、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的沈文选等,他们原来都是中学教师,通过研究初等数学问题,解答无数习题后,获得了许多成果,凭借这些,最终应聘到大学任教,顺利评上正教授。

再如,在我省慈利县某初中有一个数学教师,他买了几大本初中数学竞赛的书,利用课余时间,将这些书上的每一个题目都做了一遍,以后不论他的学生拿哪一个题目来问,他都能讲出做法,结果,他带的学生经常在大大小小的竞赛中获奖,他也就一举成名,成为了一个很优秀的数学教师。

关于读书与解题的研究,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已经作过讨论,讨论结果刊登在《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7年9月号,这里不再多谈。

三、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选择好要研究的课题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开展了,研究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我们还是围绕两个大的方面来

论述对于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老师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谈话法,即构建与学生的数学对话,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为设计基于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奠定基础,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促进课堂教学向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转变,其具体步骤是:

首先,数学教师为对话任务的顺利进行做必要的准备,包括了解交流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所在班级、数学成绩、性格特点、数学学习习惯、语言交流能力等;明确与学生交流的数学内容及其对学生的难易程度;设计基于以上实际情况的交流问题,尤其应关注交流问题的有效性,不论是关于知识、技能的问题,还是情感态度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要有实际意义,要能激发学生说出他们的心声。

其次,教师与学生进行系统的对话,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完成一些教学任务,例如,分析和纠正学生的数学问题,检查并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找出学生学习某些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三,展示并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录像带,根据自己学生时代学习数学的经验和已有的教育教学知识,解释学生在系统交流中的数学表现,理解教育形态的数学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数学观点,讨论在后继的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教学,构建课程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有什么不同。

认真做好了这三个步骤,教师再稍加总结和反思,就会获得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可以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带来不少帮助。

例如,有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便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份情况表,将他们原来的数学成绩、数学学习习惯等清楚的写在上面,然后分别找他们谈话,保证每一天有一个学生要走进该老师的办公室,这一轮谈完了,再重新开始,从不间断,这样一来,他对班上每个学生过去和现在的情况都了如指掌,结果,课堂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学生在埋头解答课外习题,如竞赛题等,另一部分学生在仔细听老师讲课,并认真做笔记,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翻阅以前学过的数学课本,查漏补缺,这位老师教的学生,有的在竞赛中获奖,有的顺利考入理想的高中,有的虽然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但是获得了他们需要的数学知识。

叙事研究法,近年来,叙事研究法在教育界受到重视,并被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广泛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指教师通过自己对数学教育实践中有意义的典型事件的描述与分析,以一种类似记叙文的方式展开,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数学教学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揭示数学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它的基本特点是倡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应从发生在自己数学教育生活中的事例出发,通过对数学教育实践案例的叙述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具体步骤可以是:

首先,描述教育事件,数学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能启发自己进行教学反思的事件写成“教育记叙文”,文章重点是描述遇到什么样的教学问题,用怎么样的办法解决的,解决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另外的教育事件,结果怎么样,这些事件大多具有比较强的情景性、偶发性,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及时记叙。

第二步,给出教学注释,教师叙事研究不在单纯叙述,而是激发教师探索、梳理个人的教学主张、看法,因此,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以教学注释的形式表达出个人的教学解释、理论依据、成功或失败的教学行为、理解了的或感到困惑的教育问题,教学注释可以穿插在事件描述中,也可以写在叙事之后。

第三步,教师叙事讨论,叙述教育故事的教师应将叙事文章提前展示给参与讨论的教师,让他们对事件有一些了解,为接下来的问题讨论做准备,讨论中,叙事文章的作者最好充当讨论的主体,而讨论的主要目的是使主体教师回味、体验经历的教育故事,并借鉴其他教师的批判性意见,使得个体知识得以验证、发展。

第四步,理论研究者给予指导,教师在叙事研究中作为研究者,探究的是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思想,发展个体知识,不是探索大而全的教育规律和规则,但这种研究一样需要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更加理论化、系统化,解决疑惑的问题,因此,教师的叙事研究需要通过面对面或网络交流,及时与专家和教育研究人员沟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的同仁就专门建立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潇湘数学教育网,欢迎大家登陆交流。

关于叙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的曹一鸣教授曾专门撰文叙述,文章刊登在《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6年6月号上,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查阅。

当然,还有许多教学研究的方法,讨论中,老师们都积极谈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如冷水滩一小的冯冬春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在一小做过《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音像设备发展学生想像力》、《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协同教学、同步教学、数学实验教学等很多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大胆地处理教材,灵活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我的工作经验在研究中积累,教育教学能力在研究中提升,我进行协同教学研究时,主要探讨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起初,我很难做到在数学课中自然地体现其他学科的知识,设计的课有时只有一清二白的数学知识,有时就像一个百科知识的万花筒,我没有放弃,反而花更多的时间学习相关的资料,向周围的同行们请教,与同班的科任教师交流,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每次上完课我都会记下师生的发现、体会,及时进行总结,每学期结束时,我就挑出自己满意的教学设计,写出一些典型课例的分析,总结出几篇教育教学体会,经常会有一两项在省、市、区级获奖。”

永华中学的宋伟老师在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方面的研究也值得我们学习:“从事数学教育以来,我有一个发现:每次要求学生自己先阅读教材,熟悉课本内容时,有些学生就坐不住了,东张西望;还有些学生就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等你提问的时候,什么也答不上来,另外,布置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数学与文化和课题学习时,学生们也是牢骚满腹,认为浪费时间,有的干脆做其他资料,置若罔闻,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亦是如此,很多学生喜欢先做计算题或者一些简单的证明题、解答题,然后试探性地看阅读量相对大一点的应用题或实验探究题,如果很难就不做了,都不愿意仔细分析题目,这样下来,每次考试除了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能考好,其他的学生的试卷后面几乎都有空白。”

为此,宋老师特别作了一个调查,调查学生对计算题、化简题、证明题、应用题的偏重情况,还有阅读课本时的关注程度,结果显示:有78%的学生喜欢做计算和化简题;有83%的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心烦,因为对题目给出的众多条件难以辨清关系;76%的学生做数学题时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先看题目结果求什么;有82%的学

生喜欢阅读定义、公式;只有21%的学生喜欢阅读证明过程和应用题的分析过程,15%的学生会去阅读前面的章节介绍、编者的话,为了找到造成这个调查结果的原因,他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归纳出几点原因:

1 学生在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小的学习方法,如简便计算、套用公式等,认为解题就是要快,如果读题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后面的答题,做不完,而事实上,数学这门功课有很多教学内容,像一些函数建模、性质的推导过程,方程解应用题等都离不开阅读。

2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认为数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解题,考试考高分,上课时把完成教学任务放在第一位,注重知识点是否讲清楚了,学生是否会做题,而对于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理解知识点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这也促使了学生养成了光做不看的坏习惯。

3 社会上的一些舆论鼓吹数学就是要学会解题,解题就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越快越好,导致很多学生喜欢寻求捷径,忽视问题的实际意义、生活本质,变成了解题机器,对其今后的持续教育形成障碍,实际上,生活离不开数学,而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作为大自然最基本的语言,阅读是联系它和大自然的重要途径,同时,他认为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数学思维、归纳概括能力的有力手段,学生学会阅读,才能弄清问题的本质,学到有用的数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正确运用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定时举办数学文化演讲比赛,对优胜者进行表扬,这样就可以迫使学生查阅相关数学资料,熟悉课本以外的数学文化,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阅读的兴趣,(2)每两周或一个月举办一次数学阅读解题比赛,教师可以从相关资料和网上准备一些阅读量较大的且趣味性较强的探究题、应用题,不一定只选本期的内容,只要对学生有启发、能培养思维能力的题目都可以,(3)课堂教学时,要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数学教材,鼓励学生从课本中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答错的要找到其回答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4)平时的练习、考试过程中要求学生多审题,讲解的时候,对于一些难理解、容易产生歧义的题型,可以多举几个例子,要精讲细练,引导学生弄清问题的本意,(5)讲解应用题时,要以学生阅读为基础,对于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一定要引导学生先读再去想,直到弄清问题的实质为止,不能图快,要循循善诱。

开展研究以来,他所教的学生不仅开始喜欢数学阅读,而且还运用到其他学科里,以前感到头疼的物理、化学课程,现在也兴趣盎然,虽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太好,看懂题目有一定的困难,但也开始试着去看、去做,并乐于请教,现在他们的成绩提高很快,家长们都感到很满意。

对于数学学科知识方面的研究,大家主要讨论了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这一常见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选择一个数学探索性问题,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问题的范围最好停留在初等数学领域内,比如初等数论等,可以是数学竞赛题目,也可以是开放性问题,等等,问题涉及的内容最好是教师不怎么熟悉的,或是自己独自解答起来有困难的,然后根据收集的资料构造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定实验,通过解决问题,严格数学概念,深化数学知识理解,教师还要写出解题依据,哪部分操作失败,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问题解决过程,深化了哪些数学知识等。

第二,所有有过同种探索经历的老师组成讨论小组,讨论各自采取的策略和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关于学生学习这些题目可能有的思维特点、学习困难程度,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时应该如何调控,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手段等。

第三,每个教师将问题解决过程和讨论交流中的所想、所感、所得进行整理、串联、升华为个性化的数学理念和数学思想,作为今后教学的指导和提示。

四、教研遇到的阻碍

老师们认为,尽管有许多人知道教研的巨大作用,也熟悉一定的研究方法,但真正融入研究氛围的老师并不多,大多数老师只是简单重复着自己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有教师认为,“日出而耕,日落而归”,何必去劳神费力给自己加压力,自讨没趣呢?这大概是时下绝大部分老师的心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化传统的牵制,从长期的教育实践看,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一直保持着教学和科研双肩挑的传统,而且科研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有内在的联系,而在中小学校没有老师必须承担双重任务的传统习惯,在传统文化观念中,大学里的教师称谓是“教授”(即便是讲师),中小学教师即便是特级还是“教师”,于是乎,在我们的骨子里总有一种观念,要中小学教师去搞科研,有越位之嫌,即使他们认真研究了,人们总不放心他们的研究成果,因为他们是比不上知识渊博的大学教授的,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并且持续时间非常久。

教育制度的影响,从事科研是一项比课堂教学活动要复杂、艰苦得多的劳动,但是其物质上的收益却远比不上多上课、补课,这对积极从事研究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事实上,我们认为,科研和教学都应该纳入教育成本的。

习惯问题有些老师已经习惯或者说沉醉于我们前面所说的简单重复的劳动中,愿意以工具性主体行为来掩饰其真正主体性成长的单薄,这个制约因素是大面积的。

知识结构的影响,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完善,不具备从事研究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制约教学研究的因素,前面说过,我们曾对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学历做过调查,发现有数学系专科(含专科)以上文凭的老师,只占总数的1%,甚至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别的科目调过来的,对数学学科基本不了解,要他们开展教学研究,恐怕是难上加难。

尽管搞教学研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碍,但是在座的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必须坚持搞研究,否则就会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就会被淘汰。

最后,老师们都认为,要全心全意、扎扎实实地搞研究,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学术氛围,一个数学小组,或者一个学校的老师都不从事教学研究,那么大家都难以成长起来,因此,营造教研氛围,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前提所在。

第3篇: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

摘 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初中的教学质量问题更加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为此各个初中都在切实的开展初中的教学教研工作。数学是初中课程里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为了能使学生攻克难关,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研工作;团结协作;课程改革

一、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开展状况

就目前我国各大中学来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教师能够很好地完成数学课程改革 的任务,做到寓教于乐,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在全国的各大初中都得到了开展。部分学校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使教研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在进行教研工作的开展时,简单地进行教学工作总结,不能将教研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使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针对这些有得有失的状况,各个初中的数学教研组也在积极探索有效开展数学教研工作的方法,使教研工作的开展对数学教学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

二、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方法

1.做好数学教研队伍的建设工作

想要有效开展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首先要做的便是做好教研队伍的建设工作。检验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将决定着整个教研队伍的水平,只有教研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才能确保数学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教研队伍的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教研队伍成员的自我学习。作为教研队伍的一员,为了能使教研工作顺利开展,使数学教学能够跟上教育的发展,应该加强自我学习,首先要就初中数学教研任务大纲进行学习,明确每一项教研任务以便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2)学习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理解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方向,对应的做好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计划;(3)积极接受再教育。

2.团结协作,加强交流

教研工作想要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教研组是所有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单位,在教研组中老师们应该团结,相互就教学方面的经历以及经验进行交流。针对眼下新课改的教研工作的安排计划进行商议,总结出较为合理的教研计划,以助于数学教研工作的开展。具体的实行步骤如下:第一,召开定期的教研组内部会议,就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经历进行交流。对于数学工作者来说,大多数的时间都是集结在课堂上,所有的教研经验都是从课堂中获得而来,然而因为每个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教研经验也会各有特色。第二,展开公开课,进行课堂的观摩。

3.紧抓课堂教学为教研工作做好准备

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师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而教研工作的完成也并不是专职的。就教研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空口说白话,而要通过实践来总结,然后将教研的工作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不断地完善,也就是说教研工作的基础就是课堂教学,所以想要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就务必要紧抓课堂教学为教研工作做好准备。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其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领悟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授能力,要是学生听懂、会做,因此课堂时教研工作开展的最佳地点,课堂的授课经历,课后的总结,撰写教学总结和案例,这样将会为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增加砝码。

4.从思想到理论实践课程改革

从目前我国的数学教育来看,在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上远高于国外的国家,而初中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如今的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增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爱好,以及探究数学难题的兴趣。为了使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师务必做到从思想上到理论上时间课程改革。作为初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大力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借助一些数学游戏、讲述数学名人如华罗庚的故事使同学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应付考试而是陶冶个人情操,且具有一定的乐趣的。

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提供保障。在进行教研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脚踏实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使整个初中的教学工作享受到数学教研工作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陈旭燕.农村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作者简介:孙少寅,男,本科,福建省惠安锦水中学,数学教育。

作者:孙少寅

第4篇:数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教研室、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 、主要工作思路:

本学期继续加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准。优化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的作用。继续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的教学常规管理。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做好常规性的工作、规范教师的业务水平。

1、备课:要求教师备课时除了自我备课外,还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教案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教研组将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2、上课: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讲授要精当、精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提倡“讲练结合”努力尝试“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布置要适量,每节课要有一次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书写格式要规范。

4、辅导:继续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各科任教师要定时间、定计划、定内容地组织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并做好作业批改记录的记载。

5、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5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四、具体安排

三月份

1、学习教务教研工作计划。

2、各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3、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各位教师制定个人教研工作计划。

4、小组听课、评课。

5、检查教案和作业情况。

四月份

1、口算过关。

2、分析学生口算能力,制定训练计划。(提高率)

3、进行第二次口算检验。

4,检查教案、作业情况。

5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活动。

五月份

1、笔算过关

2分析学生笔算能力(提高率)

3、进行第二次笔算过关

4、检查教案、作业情况

5、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活动。

六月份

1、应用题过关

2、分析学生学情,制定复习计划

3、各任课教师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4、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进行结题,上交相关资料。

七月份

1、 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督促本组教师完成个人教研工作计划并

上交。

2、 上交教学故事或教学案例及各种资料。

第5篇: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2010-2011年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将以深化“堂堂清”达标创优活动及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为核心,以“堂堂清”教学能手比赛为载体,以“研究课堂,高效课堂”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目标清晰化,过程精细化,成果最大化”的管理思想,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的实。确立使学生“会学、乐学”的基本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在教研活动中注重校本培训,让数学组成为一支学习型、敬业型、研究型的集体。

2、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制定好集体备课制度,优化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3、狠抓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常态下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随时随地的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重视课堂教学,做好培优转困工作,以评价提高质量,使学生在成绩、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6、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三、具体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开学初将组织教师学习课标,领会课标,对每个学习领域的基本要求,把握好所教尺度。

2、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组织教师学习在课程教改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学习各种成功的优秀案例,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素养,增强教学能力。每次学习安排了负责人,负责人必须在开教研活动时准备好学习材料,组织大家学习。

3、要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各年级在每周必须安排好一节研究课,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商议,形成一份预案,然后由授课教师展示,再进行评议,提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案,再在另外一个班上上,其他教师再评议。此活动将充分发挥群体教研作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所教内容进行研讨,重点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并将讨论结果直接记录在数学教材上。

2、听课:每周一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三)重视“三课”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本学期,将继续进行“三课”活动。具体要求是:全体教师先集体备课再上课。讲研究课的教师要认真准备、认真上课,上课要着力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听课教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听时要专心,做好听课记录,评讲要实在,多提改进意见。总之,每次研究活动包括:“说课--上课--反思--议课”4个环节;研讨的方式根据每位教师教学特长和不足开展三课活动。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为教师营造了良好教研氛围,体现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核心。逐渐形成“学习--研究--交流--分析--研究--反思”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教中研,研中学,让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学期针对各学生的兴趣及特长,开展一些低学段、高学段竞赛活动。营造“爱动脑、勤学习”的氛围。

(五)重视课堂教学,做好培优转困工作。

上课是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是教师的阵地,是教师演绎生命的舞台。每位教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注重优生的培养,还要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求进行培优转困的教师要有转化目标和具体的转化措施。

四、活动安排:

第一周

各数学教师拟定教学计划

数学教研组长拟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组织学习高效课堂解读

第二周

组织新教师上上岗课数学教师、四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第三周

五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校“堂堂清”教学能手的教研课

围绕如何实现“堂堂清”,构建“高效课堂”开展同年级第一轮“培优辅差”情况汇报及经验总结。

校内分年级段开展一次数学口算竞赛活动 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二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围绕如何实现“堂堂清”,构建“高效课堂”开展同年级第二轮“培优辅差”情况汇报及经验总结。

全组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六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全组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课件制作)

围绕如何实现“堂堂清”,构建“高效课堂”开展同年级第三轮“培优辅差”情况汇报及经验总结。

安排校内师徒合作课一节

安排校内集体备课(一人上课)一节 一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校内分年级段开展一次数学报竞赛活动 要求各教师做好教学扫尾工作 组织期末检测,成绩评定

教研组长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各教师进行本学科总结

城南小学

2011年8月

第6篇: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一、 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共有12个教学班,数学教师10人,其中张静老师正参加区学科带头人的评比,杨荣基、张静等教师的市级个人课题已顺利结题,还有多名教师的区级课题正在着手研究。在以往的数学教研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把理念转化成行为的过程中,更偏重于知识育人,而缺乏文化育人。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将以区“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为中心,以“研究课堂,高效课堂”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目标清晰化,过程精细化,成果最大化”的管理思想,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的实。确立使学生“会学、乐学”的基本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作目标

1、在教研活动中注重校本培训,让数学组成为一支学习型、敬业型、研究型的集体。

2、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制定好集体备课制度,优化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3、狠抓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常态下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随时随地的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重视课堂教学,做好培优转困工作,以评价提高质量,使学生在成绩、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6、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四、具体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开学初将组织教师学习课标,领会课标,对每个学习领域的基本要求,把握好所教尺度。

2、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组织教师学习在课程教改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学习各种成功的优秀案例,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素养,增强教学能力。每次学习安排了负责人,负责人必须在开教研活动时准备好学习材料,组织大家学习。

3、要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各年级在每周必须安排好一节研究课,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商议,形成一份预案,然后由做课教师展示,再进行评议,提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案,再在另外一个班上上,其他教师再评议。此活动将充分发挥群体教研作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所教内容进行研讨,重点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并将讨论结果直接记录在数学教材上。

2、听课:每周一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三)重视“三课”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本学期,将继续进行“三课”活动。具体要求是:全体教师先集体备课再上课。讲研究课的教师要认真准备、认真上课,上课要着力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听课教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听时要专心,做好听课记录,评讲要实在,多提改进意见。总之,每次研究活动包括:“说课--上课--反思--议课”4个环节;研讨的方式根据每位教师教学特长和不足开展三课活动。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为教师营造了良好教研氛围,体现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核心。逐渐形成“学习

--研究--交流--分析--研究--反思”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教中研,研中学,让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学期针对各学生的兴趣及特长,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口算比赛、数学报比赛等。营造“爱动脑、勤学习”的氛围。

(五)重视课堂教学,做好培优转困工作。

上课是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是教师的阵地,是教师演绎生命的舞台。每位教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注重优生的培养,还要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求进行培优转困的教师要有转化目标和具体的转化措施。

(六)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教育科研是教研工作的生命线,以科研促进课改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课题研究能激活教学思想,提高教研质量。本学期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作为小课题研究,围绕问题学习理论,依据理论和经验,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对策,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在不断研讨反思中形成解决的策略;同时研究一般以研究为载体,采取集体备课,集体听课;教者说课,进行自我评估与反思,报告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课堂问题探讨和提出改进教学建议,小结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做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讲究实效。切实以课题研究促教学改革,努力出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等一些精品成果,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改革实践,增强教研的实效性。

五、活动安排:

第一周各数学教师拟定教学计划

数学教研组长拟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二周组织数学教师学习数学常规细则、四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第三周五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第四周做好数学报征订工作,进行教学“五认真”检查,量化打分

第五周校内分年级段开展一次数学口算竞赛活动

第六周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第七周二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第八周进行教学"五认真"检查、并选出优秀教案和优秀作业

第九周全组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第十周六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第十一周全组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课件制作)

第十二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五认真"互查 、并选出优秀教案和优秀作业

第十三周安排校内师徒合作课一节

第十四周安排校内集体备课(一人上课)一节

第十五周一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第十六周校内分年级段开展一次数学报竞赛活动

第十七周要求各教师做好教学扫尾工作

第十八周组织期末检测,成绩评定

教研组长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各教师进行本学科总结

第7篇: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计划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与语文并称小学的两根支柱,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以后学习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而学生学好数学,老师的教学是是关重要的,只有教师认真的教,学生认真的学,才能共同把数学质量搞上去.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心小学的指导精神,特别制订本计划:

一.教学研究活动,本着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针对学生和老师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活动安排:

(1)以校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师人人执教展示月的活动.所有数学科任课教师全部参加

(2)结合中心小学开展优秀教学展示月活动.本教研组将选择一至两名教师参加

二.公开教学

根据学校安排,结合中心小学文件和学区教研活动安排文件,做好有组织,有准备的公开教学,并作好详细记录

三.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教研组结合学区教研组

活动安排工作利用适当时间开展集体备课,主要针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特点,研究教师对教材做到有的放矢,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8篇:高段数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教 研 组 工 作 记 录2004年 9 月—— 2005 年 1 月

一、 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二、 关于教研工作的意见

三、 教研活动计划

四、 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五、 教师备课情况

六、 教师、学生获奖情况

七、 教研活动出勤记录

八、 作业批改情况

九、 教研组工作总结

十、 教研先进个人教研组长:周静珠 组名:高段数学教研组教 研 组 长 职 责

1、组织本组教师的业务学习,引导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工作。

2、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本组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教研课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及时总结教研成果,组织指导组内教师撰写论文。

3、指导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并加强检查。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观摩教学、互相听课、评课,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积极捕捉教研信息,认真学习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和组员的教研能力及理论修养。

6、开拓创新,带动组内教师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培养尖子生。关于教研工作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课堂教学”为工作主线,并结合本校特点,实施审美教学、选择教学、建模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工作要点:课堂教学生活化,用生活理念构建教学大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超文本教学;坚持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和检测;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开展教学系列活动;教学要尽可能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儿童乐意接受的方式,使教学各具特色;切实抓好学困生和冒尖生的辅导工作;提倡并研究合作、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 研 活 动 计 划高段数学教研组200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计划㈠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遵循学校规划发展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高段数学教研组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选择学生能接受和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实施选择教育;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实实在在地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㈡总目标:⒈在期初依据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使整个教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尽量使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记录有总结。⒉尽量在教研活动中为每位老师创造机会,提高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⒊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学习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㈢教研活动⒈坚持教学常规管理,使之规范有序。⑴老师用电脑备课,使网上资源为我们所用,及时根据现代育教学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备课尽量做到:脑中有大纲、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使每学期都有代表自己教学水平、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教案。⑵用好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上好每一节课,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⑶认真批改作业,及时收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⑷加强辅导力度,尽量在保证下线的基础上,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关注数学特长生的发展和培养。⒉利用学校名师导教的优势,提高每一个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在学期初,安排老师业务提高的计划。在邱老师的指导下,每周四教研组开研讨课,要求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安排时间听课学习,让老师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⒊组织老师学习好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教研组的活动中,安排老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学习各课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新的教学参考以及教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从而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结构和内容,明确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

4、5月份安排一次⒋组织一次高段各年级数学思维竞赛。在期中之后安排高段各个年级思维竞赛,以提高数学特长生的学习。

第9篇:数学教研组计划

红星小学2016——2017学第二学期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研促教强质量,培训培养促成长”的宗旨,围绕本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课题研究、网络教研作为数学教研的两大特色。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教研工作做到“实、广、活、新”,得以有效落实。为此,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教学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把科研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教研中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本教研考核制度》等,努力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1、继续坚持每周四一个小时的教研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课题研讨、专题辅导、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进行量化考核,并记于教师个人教研积分。

2、继续坚持周前备课。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大要素要齐全;教案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的个人特点来进行,设计出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3、作好课堂教学指导,强化质量意识。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教师的重点工作。严禁教师无准备上课,无教案上课,努力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对教师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二)学、研、培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促进教师知识及时更新,作好课题的研究工作和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数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1、本学期把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运用程度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标,学习新教材,全面熟悉新教材的特点,以便更好的用好新教材,并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在学习、探索、研究、反思、交流、实践中,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作好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数学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围绕课题研究与学习资源,要求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利用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有效地开展培训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在校内形成人人想学、自觉好学、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继续深化我校数学教研之风。

二、工作重点:

1、继续坚持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2、继续坚持超周备课。导学案要规范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要清晰,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导学案。

3、作好课堂教学指导,强化质量意识。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校教师的重点工作。

4、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每节课留有5-10分钟的时间当堂完成课后作业,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

4、认真组织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标,学习新教材,全面熟悉新课标,并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在学习、探索、研究、反思、交流、实践中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的落到具体的课堂中。

5、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每位教师必须上好一节公开课,教师们通过听讲、评课取长补短,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本学期继续推行导学案。教师共同探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

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并有批改记录。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班教师要有组织地搞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四、工作安排: 二月:

1、学生暑假作业检查并小结;

2、学习新课标;

3、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并做好读书笔记;

4、教研组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并完善各项制度;

5、教学常规检查,规范备课和作业批改;

6、各年级教师了解各学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月:

1、各学段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利用远程资源等学习《课程标准》等理论知识;

3、组织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

4、作业批改检查;

5、教学常规检查;

6、开展互学互研、互帮互助的公开课活动。四月:

1、继续进行校内观摩课及课后点评活动;

2、组织组内课例研究;

3、组织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

4、组织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

5、教学常规检查,学习新课标;

6、数学竞赛。五月:

1、教学进度、备课、作业检查;

2、组织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

3、月考质量分析,学习新课标;

(口算、解决问题)

4、写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论文;

5、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检查;

6、观摩学习优质资源课件、案例。 六月:

1、教学常规检查;

2、组织第四次教学质量调研;

3、制订期终复习计划,各任课教师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4、各任课教师认真完成教学总结,并组织教学工作交流;

5、对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总结;

6、教研组对学期工作进行反思,完成教研工作总结。

平梁镇红星小学数学教研组

2017年2月

上一篇:家长班主任发言稿下一篇:二年级体育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