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试论案例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学院2013级护理1班与2班同学为研究对象,护理1班采用传统方式授课,护理2班采用试论案例授课,比较两个班级同学单元测验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 篇1:

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的教学探索

摘要:目的 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教学应用。方法 对2017年入学的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共计262名的学生资料进行收集,依据262名学生的入学成绩,采用奇偶数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试验组学生则在对照组学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添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操作考核成绩、病例书写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以及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对照组学生和试验组学生的对比考核结果表明,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试验组学生对儿科护理的基本教学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都要显著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学生(p<0.05),试验组学生对儿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总结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儿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对儿科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儿科护理操作水平的提高。因此,体验式教学模式值得在儿科护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模式;儿科护理;教学探索;临床医学

儿童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身体免疫机能较差,相比较于成年人而言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更为频繁。而同样是由于儿童心智未成熟的特点,加之医疗治疗非常容易为儿童造成身体上的不适感,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儿童经常哭闹、歇斯底里、强烈的反抗医护人员为其进行治疗。因此,儿科护理的专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熟练的与儿童患者打交道的方法和基本护理操作,但由于我国传统的护理专业教学中对儿童护理方法的具体教学内容较为匮乏,因此临床儿科护理的专业人才素质水平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效作用进行分析,现将具体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2017年7月入学我校的护理学专业学生共计262名的学习资料进行收集,并依据学生在入学时的成绩排名,采用奇偶数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1例学生。其中,对照组学生包含男性10名,女性121名,学生年龄在18~21岁,学生平均年龄(19.04±0.53)岁。试验组患者包含男性15例,女性116例,学生年龄在18~22岁,学生平均年龄(19.28±0.57)岁。全部262例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均为儿科常见病护理。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所学基础知识等方面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方法

对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包括对儿科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儿科护理基本方法的教学、病例书写专业技能的教学和与儿童患者沟通的方法指導等。

对试验组学生则在对照组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其主要内容包括:

课前营造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的利用课堂内的多媒体设备、模拟病房等课堂设施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儿科病房护理环境,并为学生进行儿科护理工作的意义介绍,让学生在课前就充分的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要始终将自己放置在课堂引导者的岗位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这些问题的成因。

教学过程高度模拟实际儿科护理操作环境: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课堂变成一个高度模拟儿科护理工作现实开展的环境,通过课上为学生有意识的制造突发状况来考验学生对现实儿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反应能力,并鼓励学生自主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考核。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间合作扮演角色来模拟儿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沟通能力与解决突发护理事件的能力提升。

课后注重对学生的答疑解惑:由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上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因此学生必须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从而配合教师的模拟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会对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有所遗漏。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儿科护理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也应当要求学生在课下必须对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儿科护理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针对学生在课下复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为其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回忆课上模拟环境中的教学流程,从而帮助学生加深体验式学习的记忆。

在一学期的学习结束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其考核的主要形式为期末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多学生儿科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对学生儿科护理方法的操作考核、对学生病例书写能力的考核、对学生与儿童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考核,并依据这些内容的评分为学生进行综合学习成绩评定。随后制定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评价表,依据学生的填写情况不同将其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四级,以非常满意和满意等级的人数和总人数之比作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最后使用统计学软件对如上数据进行分析。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护理操作考核、书写简历能力、沟通测评能力的考核,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试验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评分要显著由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学生(p<0.05),两组学生的具体综合学习素质对照详见表格一。而从对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上来看,试验组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两组学生的具体课堂满意度对比详见表格2。综合以上两大块测评效果,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于儿科护理教学的促进作用显然更为显著。

三、总结

就当前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儿科患者属于相对护理难度较高的患者,毕竟儿童的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护理医从性以及实际配合程度上相对较差,会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突发情况或者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如何对儿童进行护理。是当前护理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深度研究的问题。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还原儿科护理环境,同时也能够让学习人员进一步将自身融入到对儿童的护理工作中,整个护理能够还原医院真实场景,达到一定的水乳交融的水平。对于儿科患者的护理工作由于要考虑到儿童对于疼痛的忍耐性较差、儿童更容易哭闹等特殊问题,儿科护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护理工作中较为困难的一部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和有效沟通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对儿童护理的操作不当造成儿童家属与护理人员出现矛盾的事例也非常多,儿科护理是医患矛盾与冲突产生的高发区,你如何处理由于儿童护理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就是当前儿童护理方面的重点问题之一。而在护理学习过程中,相关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情况的体验来进一步增强自身处理问题的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儿科的工作环境。

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对现实儿科工作环境的真实在现来促进学生加深对于各项儿科护理操作的学习印象和掌握熟练度,体验式教学模拟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真实的儿科护理工作环境,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在现实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帮助徐学生在未来工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考能力也是具有有效作用的。大量课堂实践结果都表明体验式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提升是具有显著促进效果的。本次试验的结果也表明,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试验组学生对于儿科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显著优于采用一般教学方法的对照组患者(p<0.05),这是与其他研究中的试验结果所相一致的,所以对于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推广在诸多护理专业中进行广泛应用时,学生能够真正的提升对儿科护理方面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提升儿科护理治疗、护理操作熟练度、护理知识理解及帮助学生提升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效果(p<0.01),体验式教学模式值得在实际儿科护理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仁香,龚芳.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的教学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8,20(21):190.

[2]栗娜,桑运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242-243.

[3]姚红月.PBL结合体验式教学在小儿腹泻病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16-18.

[4]王佳琳.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92-94.

[5]徐湘荣,刘瑛.体验式教学在2010版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3):71-72.

作者:李曼玲

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 篇2:

试论案例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试论案例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学院2013级护理1班与2班同学为研究对象,护理1班采用传统方式授课,护理2班采用试论案例授课,比较两个班级同学单元测验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护理2班同学单元测试平均成绩显著高于护理1班,且2班同学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学习效率明显高于1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试论案例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试论案例;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

儿科护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儿科由于疾病存在季节性、周期长、多人次反复观摩会引发患儿家属的不满甚至不配合,无法满足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需求[1]。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授课前、授课中及授课后都举出适当的病例,对学生加以启发、说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最终达到加深印象、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的效果[2]。本文对我学院的100名同学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学院2013级护理1班与2班同学为研究对象,护理1班采用传统方式授课,护理2班采用试论案例授课,每班选入5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两组同学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入校成绩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护理1班给予传统教学法,护理2班给予试论案例教学法,具体如下:①课前设疑:教师在授课前,提前选择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案例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多查阅相关资料,对学习内容提前预习。②课堂应用:通过课前设疑的案例,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将课前设疑的案例以图片、多媒体影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在完成某项课堂目标后,针对课前设置的目的案例,针对有疑惑的地方积极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作為患者向学生提出疑问,而学生也可作为患者向教师提出疑问,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课堂疑问进行解答与总结,并根据案例分析的内容归纳总结。③课后巩固与考查:将案例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以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在阶段或期末考试时,采用案例考核法,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班同学单元测试的成绩和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同学单元测试情况及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

3讨论

案例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引入案例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病例进行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对疾病的情况进行掌握,同时学会如何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让所学的知识能更好的运用到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更为直接、更易理解、更具吸引力。

案例教学的应用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情况,更多在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能让学生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特定情况下,能更深刻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此外,案例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活动,课堂上老师扮演患者的角色向学生提问,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知识点的构建与促进[4],学生在此氛围下,学习效率也自然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发现,护理2班同学单元测试平均成绩显著高于护理1班,且2班同学认为案例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明显高于1班(P<0.01),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学对教师的授课要求更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正确的引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慧,尹斐,周郁秋等.儿科案例式课业设计在培养护生通用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5):1906-1907.

[2]刘月影,崔盈,张建美等.系统性案例式互动教学在儿科学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大学教育,2017,13(5):86-87.

[3]刘方遒,张志勇.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儿科护理学教学效果[J].中国职工教育,2014,18(10):175-175.

[4]周海荣.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医药前沿,2016,6(18):389-390.

作者:黄莉莉

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 篇3:

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由于儿童的年龄小,在治疗中表达能力还十分欠缺,而且配合能力也较差,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大量的工作,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与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这无疑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儿科护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類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特意引入或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端正学生的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给学生一个良好、深刻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传达的内容,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心理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在规定的、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完全理解并掌握儿科临床的知识,即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无法有效地将其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这给达到教学目的带来了阻碍。但随着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缓解、解决了这一尴尬的局面,提高了学生的护理水平与儿科护理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首先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儿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情境教学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有利于解决儿科护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情境教学是课本的延伸,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只是教会了学生儿科护理学的基本常识,而情境教学的应用使学生从教材理论中走向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教材知识,为今后步入临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创设病房式教室或实训室角色扮演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知识,增加临床体验感,教师可以将教室或实验室布置成模拟病房的形式,设立护士站、监护病房、普通病房、儿童治疗室等,并配置相应的模拟设备和仪器,让学生分组轮流扮演护士与患儿,根据课题开展相应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感,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小儿生长发育这一课题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那么学生可能根本记不住知识点,但是如果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那么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教师可以这样问:有2个男性婴儿,他们都是半岁,其中一个身高54厘米,体重5.8千克,而另外一个稍微胖点,身高58厘米,体重6.1千克,请问这两个婴儿哪个发育状况更优异?学生都知道半岁的婴儿标准体重应该是6.5千克,但是两个幼儿都不符合这一标准,问题提出后,学生就会展开积极的思考,思考如何运用相关的指标对婴儿的发育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通过问题情境的提出及学生的思考,教师再进行知识讲解就变得格外轻松,学生也能有效地掌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思考的习惯,而且加深了知识的记忆力。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情境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有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在讲解新生儿溶血症的护理课题时,学生知道发生溶血的常见血型是母亲为0型血,患儿为A型血或B型血,假设学生结婚后,自己是0型血,以后生的宝宝是A型血或B型血,那么是否会发生ABO溶血的情况呢?学生便会带着问题展开充分的想象,最后教师对问题及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材虽然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但是教材比较死板,长时间利用教材教学学生难免会感到疲乏和枯燥,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上的知识点通过电脑设备展现出来,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得到双重体验,更利于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

三、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学知识点,而且给学生带来了更直观、更生动的临床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郭晓敏

上一篇:台阶教案(精选2篇)下一篇:摩擦力教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