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结业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音乐结业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中,音乐的传播方式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在中职音乐课堂上,音乐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的发展为有效音乐的教学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

第一篇:音乐结业论文

《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装饰图案”高级研修班》圆满结业

受文化部的委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自2009年开始承担为期三年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国家级培训项目。

继2009年的《雕刻、刺绣艺术研究班》之后,专家委员会主任张道一先生提出:可否办一个图案学习班,专门研究图案。他谈到。中国图案源远流长,7000年前的彩陶上就有了太极图,商周时代青铜器的创造,让“中国的工匠走在了哲学的前面。”张道一先生强调“图案是工艺美术的灵魂,是设计的命脉。”为我们举办《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装饰图案”高级研修班》奠定了理论基础。

图案教学曾在很长时期受极左思潮影响,改革开放后又被外来的“三大构成”取代。致使图案教学体系支离破碎,严重缺失。面对现状。我们与项目承办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经过认真磋商,多方寻访老师,精心制定了教案。并在办班方案中提出学习目标:

1、夯实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基础。捋清不同朝代的图案发展脉络,理解意义;对国外的优秀图案纹样也要认真解读,兼收并蓄。

2、在形式设计上,无论立体造型或平面设计,要认真解决图案纹样及相关的造型、构图、美学等问题。

3、在表现手法上,解决好浮雕。浅浮雕、阴阳刻的处理方法与节奏把握,以及画面的虚实关系、层次感、透视效果等问题。

4、开拓思路,依据美观、适当的原则,提倡创作具有时代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型工艺美术作品。

在4月-10月的半年期间,装饰图案班通过理论课、实训课、实地考察,作品创作等学习环节,使学员们从设计理念、审美能力、创作能力以及作品批判力等方面多有提高,逐步达到了眼高手更高。

2010年10月,“装饰图案班学员结业作品展”在杭州大师博览会上设专区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人大原副委品长李铁映同志来到展区,他认真观看学员作品,亲切询问创作心得。在课程设置的展板前,他详细了解课程开设情况,并强调说:图案是创作的重要元素,工艺美术工作者要掌握好提炼和运用元素的方法,才能得心应手的搞好创作。对图案班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员的作品参加了“天工艺苑百花杯”评奖活动。10月31日评奖揭晓,成绩十分喜人:许金玉的石雕作品《衍》,郑喜燕的石雕《残荷组砚》,赵艳艳的陶瓷《粉彩吉祥八宝纹碗》,刘鹏举的陶瓷《白地黑花连年有余四系瓶》,张茜文的彩釉罐《富贵吉祥》,李竹玲的陶瓷《和和美美》,邹英姿的刺绣《花旦*,刘雅的刺绣《银虎》、杨昌杰的银饰《撑天柱——和谐盛世》共9件作品获得金奖。此外,有13件作品获得银奖、6件作品获得铜奖、24件作品获得优秀奖。

作者:卢莹

第二篇:伊春市2015年初中结业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满分100分。选择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有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识图分析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实验探究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二)分数结构

依据初中生物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教材命题。试题分值分布为:七年级上册占46分,下册占34分,八年级上册占16分,下册占4分。考试内容没有超出教材范围。

(三)难易程度

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试卷难度较为适中,无偏题、怪题和错题。标准差13.87,难度0.87,区分度0.31,平均分87.19。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根据分析,学生没有对生物学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没有很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对记背的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多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在非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乱填知识点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杜绝偏科思想,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背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好奇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学的学习。同时,教师要用好《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分析和建立初、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相关链接,理清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使之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的教学。

三、教学建议

(一)关注学生,分析学生

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先分析学生,了解学生。要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教师的课堂就得吸引学生,可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用鲜活、与时俱进的实例来讲解知识。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投其所好,才会事半功倍。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总是关注一些新鲜新潮的东西,比如微博、游戏、电视剧、电影等。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选择一些新鲜的、健康的事物,和学生一起交流。教师要学习心理学,掌握一些科学方法,比如遗忘规律、概念图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以便及时对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对课本不熟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没有注重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本的内容。在课本中有很多“资料分析”的栏目,教师要仔细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解决讨论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迁移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答题,而是结合了死记硬背,感觉差不多的,就将以前做过的题目答案填上去,从而导致得分率不高。这也能看出教师平时的教学导向,有可能是偏向于让学生背,即重知识、轻能力。应加强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只有思考了才能加深理解。应加强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关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

生物学知识是在观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以证实的,因此,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教学要落实到位,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积累实验和探究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掌握方法、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对科学探究的各环节,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以及评价实验方案等,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关注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整理能力

每次结业考试都要考到识图的内容,从单个知识点的识图到综合知识的识图,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相应的能力。

(六)关注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物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把握生物学科宏观、微观及应用方面的发展,关注新闻、网络中与生物学科有关的信息,关注生物学科的新发现、新应用,并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够不断了解最新的生物方面的信息,如人类的生存环境、生物技术应用、医疗保健等方面。

作者:李筱媛

第三篇:音乐传播视野下中职音乐课堂的有效音乐教学研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中,音乐的传播方式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在中职音乐课堂上,音乐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的发展为有效音乐的教学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从中职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历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音乐传播视野下中职音乐课堂的有效音乐教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音乐传播;中职音乐课堂;音乐教学;传播媒介;教学研究;音乐传媒

一、在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对于中职学生的必要性

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音乐教师是进行音乐传播的主导者,同时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是音乐教学的监察者。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传播过程中起着一个中枢作用,他所具有多样性的身份角色,导致音乐教师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素质。

而在如今阶段,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去看,音乐传播的内容非常杂乱,如果没有一个正确引导,学生会很难分清音乐的好坏。在网络音乐一个大环境下,充斥着很多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以消极、低俗和不雅的内容为主,另外,当下社会整体处于一个商业化的氛围之中,音乐产品或多或少都趋于功利化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传播视野下能够促进中职音乐授课内涵的有效策略

音乐传播是指通过相关的传播途径,把相应的一些音乐类型和形式利用不同的大众媒介散发出去,这个传播过程具有发散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而音乐教学指的是一种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去选择音乐教材,然后通过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的口传心授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指导的过程,具有严谨性和方向性的特点。音乐传播和音乐教學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音乐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材料来源以及一些优秀的音乐内容,而在音乐传播向成熟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传播过程中专门化的部分。这种情况的驱使,就对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自身作出一个相应的转换,选择优秀的大众传播过程中的音乐文化,把握好音乐传播视野下促进中职音乐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把优秀的资源提供给中职音乐课堂,从而提高中职音乐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三、音乐传播视野下如何促进中职音乐授课方式和教学历程的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音乐传播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音乐进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任何实际距离的,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感性认识感受到音乐的不同内涵和意义。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模式,会根据周围的音乐环境进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习模式也会采用一种合理的选择方式,来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所以说,在中职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应该在一种合理、科学的音乐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

例如,如果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原生态音乐时,可以带学生到远离城市的田园中去,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对大自然进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原生态音乐的真正含义。

四、音乐传播视野下促进中职音乐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有效策略

在音乐传播的视野下,存在一种对音乐传播的实际效果的最终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在面对中职音乐课堂的改革中,中职音乐教师可以把这种评价和反馈机制加进去,这样的话,需要教师为了课堂上的音乐教学,建立一套有利于学生课堂的音乐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方面的鉴定系统和一个与评价系统相适应的反馈方式。在这个系统中,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对自己课堂音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程度来进行一个多方面、多角度的自我评价,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水平和不足之处,教师通过对评价系统进行反馈,还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参考。

本文以在音乐传播视野下进行中职有效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为基点,为提高中职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历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刘冰,赵昕.酝酿中的音乐传播学[N].音乐周报,2002.

[2]张丰艳.音乐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3(23).

[3]陈力丹,王亦高.论音乐传播[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4]刘聪明.新领域新视角新力量[N].音乐周报,2007.

[5]罗玄.音乐传播技术的历史发展解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4.

[6]刘超洋.新媒体与音乐传播[D].郑州大学,2008.

作者:蒋沂呈

第四篇:网络音乐与音乐文化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种新的音乐传播方式进入人们的音乐生活,那就是因特网络传播。网络使传播者和受众都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成为驾驶信息的主人。网络音乐具有独特的传播特性,它改变了当代人的音乐观。给音乐的创作、审美、价值观和音乐教育带来了冲击,提出了挑战。如何规范和保护网络音乐的传播,为和谐社会,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成为文化艺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网络音乐;特点;作用;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音乐传播方式经历了由原始音乐传播方式到现代音乐传播方式的根本跨越。这是音乐传播领域的新世纪,Internet为音乐传播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视听方式,促进了艺术产业的发展,开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气象。

一、网络音乐的特点

网络时代带来了网络音乐,网络音乐通常被人们认为是通俗歌曲,甚至特指网络歌曲。它其实是指音乐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的传播。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通过电信互联网提供在电脑终端下载或者播放的互联网再现音乐;另一部分是指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在手机终端播放的无线音乐。现在网络音乐走过了萌芽正处在快速的发展时期。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容量大、功能多、可互动、跨文化等特点,但比较突出的应是以下几点:

1.网络音乐的时空性:网络音乐拓展了存储空间跨越了地域,让受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各地发布的音乐讯息。空间、国界在网络音乐传播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2.网络音乐的自由性:网络音乐的传播使创作者和听众都具有了空前的自由空间。创作者可以不受出版发行商的约束,自由展示其作品;听众可以自由的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试听、下载、复制、收藏等。

3.网络音乐的交互性:网络音乐改变了大众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音乐创作者和音乐接受者之间可以及时的进行艺术性和技术性交流。

网络音乐成为音乐的主流载体,音乐市场因网络而发生了变革。打工青年、都市白领、在校学生、农民等等,都在音乐网站上找到了角色感,寻找音乐梦想的草根群体游走在网络之上。

二、网络音乐改变了当代人的音乐观

来到了21世纪的音乐网络传播时代,音乐语言更加多元化,进入了一个艺术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时代。音乐的娱乐观油然而生,给网民带来了最廉价的音乐享受。创作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有感而发,而是不拘一格的独抒性灵。音乐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音乐不再只是追求文人音乐的典雅与华贵,而是回归到传统的人间烟火和人之常情中。

三、网络音乐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网络的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播穿越了时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互动变得快捷,而且成本低廉,有利于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有利于借鉴和欣赏其他的文明和文化。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四、网络音乐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网络音乐传播方式的诞生使音乐表演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人们不再需要到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欣赏音乐,在互联网可以随时观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演出及重复观看。而且这种传播方式,使得音乐创作者不必再束缚于音乐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可以直接将创作成果供大众欣赏,真正实现了创作与表演的融合。

五、网络音乐对青少年音乐教育的影响

网络音乐是一种大众文化,所反映的意识形态是非主流的,它更多的强调娱乐功能,淡化了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容易接受新事物,是网络歌曲庞大的消费群体,但同时也缺乏理性的分辨能力。由于网络音乐资源良莠不齐,很容易受到毒害。据2010年3-6月对深圳市公明实验学校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网络的渗透率已达100%,其中认为网络对音乐学习非常有帮助的达38.6%,认为有帮助的达81.7%。随着网络在中小学生中渗透率的增大,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引导,保护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网络音乐是音乐的网络传播形式,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网络音乐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是网络音乐的发展也有一些负面影响,网络音乐市场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所有的网络服务更加规则和完善,网络音乐的形式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康康.浅析网络音乐的审美特点.新闻爱好者,2010-11(下半月).

[2]李志刚.音乐创作应对数字化时代的策略[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

[3]宋瑞丽.网络背景下音乐审美趣味浅析.决策探索,2009-09(下半月).

[4]王国良.漫谈网络音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

作者:曹薇

第五篇:浅析处理音乐课本中“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摘要】 “经典”和“通俗”是一组相对的、一致的概念。在音乐领域,人们赋予了“经典”和“通俗”的特殊内涵。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处理“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地位,调节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要如何优化中小学音乐教育。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小学音乐教学;音乐审美;经典音乐

“经典音乐”常常成为“高雅音乐”和“严肃音乐”的代名词。流行音乐指的是音乐在一定时期内的广泛普及。在许多情况下,它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其内容通俗、形式生动、感情真挚。它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音乐,也是学生们喜欢的一种音乐形式。与经典音乐相比,流行音乐的歌词更加让人容易理解,流行音乐的很多作品都是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用歌词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具有普遍性、流行性、新颖性、娱乐性、商业性以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

一、中小学音乐课的现状

我曾从事过一段时间的音乐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宗旨和任务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音乐教科书知识普遍枯燥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作为对小学、初中中学音乐教材知识与技能传授的人,小学和初中、高中音乐教育做为专业音乐学院的备份传输,对音乐专业发展水平较高,中小学音乐教育,很容易移植到音乐教育目标,尤其是现在大家都说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主要是中小学特殊教育和意识符号。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当前比较突出专业化、成人化趋势。总的来说,在教学大纲和小学和初中音乐教材的编写原则及音乐教育现状、内容和要求的影响下,大学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及音乐能力的发展存在难度。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显示:音乐这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综合,它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根本上来说,音乐这门学科具有整体性和包容性文化现象,这些特征为音乐在中小学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各类艺术门类之间和各种音乐方式之间的融合与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某种同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现象,这一心理现象使得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或各种各样音乐形式之间相互融合。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音乐为本,这里所谓的音乐指的是课本音乐。以音乐教材为主,中间融入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为辅,以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既然中小学生如此喜爱流行音乐,与其说将其放着不管,倒不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准确地将流行音乐运用于课堂中,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传统音乐。那么,经典音乐走进音乐课堂中,我相信一定会有崭新的一个局面。

二、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巧借流行音乐,促进师生和谐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音乐教学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是必要的先决条件。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符合教学,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音乐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虽然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与教学所学的歌曲不相同,但也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如今,在高强度的应试教育下,流行音乐便成为学生们减轻压力的方式。因此,平时除了仔细选择教材上的内容,我们也应该关注流行音乐的最新趋势,主要是学习流行音乐的创作。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交流。

(二)巧借流行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观

在过去,中小学音乐或多或少会受到学院派专业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由于音乐课程标准已经给定好了教学目标、教学的宗旨、教学的内容等,造成教师设计教学内容都在这给定的范围内进行。由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背道而驰,导致在教学实践中,会把音乐课上成单纯的技能和知识传授课。偏向于专业音乐课的上课方式,不停地去要求学生掌握发声技巧以及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从而忽略了课标中提到的目前当下中小学音乐课的总目标,即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长久性兴趣,涵养与美感,和諧的身心,陶冶情操以及健全人格。

客观地说,音乐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音乐教学是“情”与“美”的结合,那么就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方式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但是,要实现这个理想,其前提条件就是学生要对音乐感兴趣。流行音乐尤其是优秀的流行音乐同样具有课本上传统歌曲的美育功能。音乐本身具有灵活性和实践性,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和追求。音乐课是灵活的,不是教条的,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及音乐水平。如学生们很喜欢迈克·杰克逊,我们可以介绍关于倡导世界和平,保护自然环境、珍爱生命这类的歌曲<> <> <>等歌。 深刻的内容,励志的歌曲,令人深省的画面,会给同学们以一种不一样的种震撼,加深对生命的保护,珍惜生命和审美的目标。如《看不见的翅膀》告诉我,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不要灰心,要顽强地面对。总之,我们应该学习音乐课中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并将其与古典音乐作品相结合,为学生加强审美教育和经典音乐的学习搭建桥梁,引导学生进入学校音乐教材的经典音乐殿堂。

(三)巧借流行音乐,提高民族文化意识

中国最早的骨笛吹出完整的七度,超过八,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国民间音乐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五十六个民族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如民间音乐、宫廷音乐、人文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五大类。民间音乐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学习和欣赏中国民乐美提供了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音乐的美;于此同时,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国传统音乐应作为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对民间音乐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和热爱祖國的音乐文化,提升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所以,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宏扬民族音乐文明势在必行。我们不否定异国音乐有其崇高的一面,也不否认流行音乐有其美好的一面,但我们决不能忘记我们本民族的经典音乐。为了使下一代接受“美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必须弘扬民族文化。

三、优化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国风”的流行音乐

歌手们借鉴风行于世的R&B、hip-pop的音乐模式,创作出具有现代韵律感的戏曲唱腔,配器则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尤其是京剧中的文武大件。这种新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学关心和继承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民族乐器

通过现代的民族器乐组合,例如:“女子十二乐坊”等流行民族器乐组合演奏的音乐,扩大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理解,以及不同形式的民族乐器的演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民间流行的儿童歌谣

与其他形式的音乐相比,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生的过程中,中小学生已学会了一些歌曲,虽然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不够准确,但学生更感兴趣。因此,在儿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传统音乐的氛围。

传统音乐嫁接流行音乐元素,不但使传统音乐具有浓郁的古典韵味,而且又不失现代感,不但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而且带给学生们亲切熟悉的感觉。流行音乐贴近大众生活,深受中小学生的推崇和喜爱。中国风歌曲让中学生享受音乐,放松心情,接触到古代戏曲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关注,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并享受到了生活的情趣和方向。中小学生可以通过中国歌曲认识许多民族传统乐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并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相关的知识。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不可抗拒的,采用拒绝或不理会的方式去对待新鲜事物,违反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我们应该把握“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规模。虽然流行音乐是多种多样的,但能成为经典的很少,其中大部分是相对薄弱的,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经典音乐、民族音乐和异国古典音乐历经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它们的艺术内涵很丰富,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因此,流行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不仅是长期的,而且还不长。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握流行音乐在课堂上的规模,即不要放弃流行音乐,又不能把音乐课堂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不能把流行音乐课当成课堂的主角,使音乐课偏离音乐教学内容,又提高音乐基本要素。

作者简介:魏靖雯(1993—)女,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硕士,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

作者:魏靖雯

上一篇:养老社区论文下一篇:医疗证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