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农业信息化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业信息化就是指在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在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广泛的应用,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对涉农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村建设农业信息化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建设农业信息化论文 篇1:

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

摘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途径之一,农业信息化在推进现代化发展、农村与世界接轨、帮助农民创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广大新时代农民学习先进科技带来动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各方努力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信息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农村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化带动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时代内涵;意义;措施

作为信息化建设和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农业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将信息化渗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去,有助于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新时期农业发展应以现代的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农村信息发展提供完整的服务体系和快捷的服务,让农业信息化带动新农村建设。

1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内涵

1.1农业信息化的时代内涵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整个农业过程的信息化,也就是说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领域中,使之为农业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生产水平、效率及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带来动力。农业信息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农业资源信息化、农业环境信息化、生产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资料信息化、市场信息化、农业科教信息化和政策法规信息化。

1.2新农村的时代内涵

党描绘的新农村有以下几个特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指的是物质文明建设要发展,这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前提。乡风文明,指的是要注重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村容整洁,要求新农村不可忽视生态问题,要做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两手抓。管理民主,指的是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支持。以上五个内容构成了“新农村”的内涵,它们相辅相成为一个整体。

2农业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农业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农业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灵魂和突破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在信息方面的差距有重要意义。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城乡间的信息交流,加快农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在信息发展上的差距;还为农民带来现代科技知识和农业市场信息,带动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保证农民享受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权利,从而加快农村各项事业的前进。

2.2农业信息化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有了农业信息化才可能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使我国农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服务农业的作用,有助于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从而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优化,最终达到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农业信息化是帮助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发展农村经济,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保证农民收入的最基本方式是将农产品引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民生产,让农产品的价值得以转换。要将农民与市场紧密结合就要注重对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保证农业增产,首先要提高决策力和管理能力。所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农业和农民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4农业信息化是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的动力

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掌握了信息上的主动权,就相当于掌握了生产、经营的先机,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农业信息 化是农民学习技术、收集信息最快捷的途径。学习了新知识、了解了最新信息的农民就可以主动地摆脱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经营不再单纯依靠经验、力气,抢占商机,最终在销售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与世界的接轨

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外市场的扩大等,为我国农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及时的信息资料,以顺应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所以,要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强农产品和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农业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3.1坚持发展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根本动力,也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从而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劳动资料和对象也有新的要求,这就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取代落后的劳动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要置备信息设备、培养信息人才和巨大的资金投入,而满足这些要求的必经之路就是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3.2坚持以农为本的道路

要使信息化发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就要不断完善本地的信息内容,引导农民使用这些信息,所以说,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第一,要通过宣传、教育及培训等方式,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真正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在农村开展信息服务奠定基础。第二,听取农民的想法和意见,真正认识到他们的需求,开发专业的软件和产品,以满足农民学习的需要。

3.3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

信息化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一定要坚持政府的引导。坚持政府引导要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是坚持政府的规划指导;第二是坚持政府的组织领导;第三是坚持政府的示范引导;第四是坚持政府的依法管理。政府要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调动各方力量和组织,从而实现整体的统筹规划和优劣互补。政府要大力支持公益的信息库建设和信息传播工作,鼓励在市场上有发展潜力的信息服务;积极组织、开展有偿的信息服务,创新机制,调动积极性,引导企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以加快信息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3.4加强涉农信息资源建设

建设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要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服务,还可以建成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和根基,农业信息资源则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这就要加大对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及利用力度,围绕生产、市场、生活等建立健全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专家咨询、灾害预测、卫生防疫等与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相关的信息系统。

3.5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农业信息化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加大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和新农村的关键点。因此,要在现有的工作人员中普及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教育,逐步建成一支配合信息化发展的队伍。所以,要组织培训农民,普及农业科学文化知识,切实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发展。

3.6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农业信息涉及内容多而复杂,因此,法制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加强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其次,要建立信息采集标准制度,确保农业信息的及时和真实。最后,要建立健全信息的发布制度,提高服务质量,禁止虚假信息的传播。总而言之,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规制度建设,才能使得农业信息化更好的推动新农村建设。

4结束语

多年来,我国的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步开展推进。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体系逐步完善,信息网络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协作参与的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总所周知,要进一步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就要打破传统的发展思路,将发展农民素质作为农村工作的关键,不断发展、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形成一种培养机制;并吸取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建设中来,如通过相关政策将大学生引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知道农民生产。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在信息化方面日益加大的差距,促使农村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翟光红.论三农问题的本质及其根本解决途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溫暖,胡峰,冯晓,等.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2):7-10.

[3]胡大平,陶飞.农村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解决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

[4]吕晓燕.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4):51-54.

[5]谭玲玲.关于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5).

作者:许明丽 张蒲修

农村建设农业信息化论文 篇2:

以农业信息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业信息化就是指在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在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广泛的应用,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对涉农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了以农业信息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义。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信息技术;新农村建设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渡期,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我国的农业发展必然是朝着农业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转型过渡期,我们应该着力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工程,提高农民的科学水平与自身素质,逐渐完成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以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充分利用,取代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盲目性,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工作重心。虽然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其整体素质偏低,在农业生产中达不到对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体现出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盲区,最受到重视的反而是物质成本的投入。在以信息带动起来的新农村建设当中,广大干部群众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改变重物质投入、轻人力资源开发的陈旧理念,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把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工作的重点,着力培养出大批以信息武装头脑的新时代农民代表。

一、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化就是要在农民生活消费、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流通、农业资源环境等六个方面进行,带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步伐。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化,首先就要进行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农业的信息化进程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保障与开展前提。与传统的耕地少与配置不合理相比,现代化的农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得不全面改进,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途径。

要做到农业信息化,首先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管理,改过去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改包揽一切的宏观调控为行政干预的适当引导等。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除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外,要切实做好农村的信息化发展,就必须调动农民的工作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好生产经营工作;同时,农民的自身素质与生产技术需要不断的得到提高,才能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中根据市场需求决策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其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农业的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信息化的主体仍旧是农民,做好信息化发展,也就相当于是对传统农民进行了一次信息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自身素质,最终表现在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上。

二、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坚持两个原则

1. 坚持面向需求、服务“三农”的原则

要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根据市场情况、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合适的信息服务方式,着力提高农技部门的服务质量,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努力增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能力。

2. 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促建的原则

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在教育投资有限的条件下,建设一个现代化信息平台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最有效办法。以提高应用能力作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民“用得起和方便、实用、有效”放在首位,把推动广大农业经济主体特别是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作为导向,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训和推广应用力度。

三、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举措

1. 加快“三农”信息商务平台建设

政府应组织涉农部门和涉农企业及相关的大专院校,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展有益的合作,为农民提供切实需求的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多方面实用交互式的信息咨询与服务。

2. 建立农业信息站,为农民普及信息技术服务

通过电话、互联网、广播、信息栏等方式,向农民传播发布各种信息,并对农民需求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及时更新;利用“数字农业网”等农业专业网站,以相对合理的组合方式,相互链接,方便农民和相关单位访问查找,不断提升农业专业网站的效能;把单向的传播和交互式的咨询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组织一些农业专家上门或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强化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使农业信息站成为集技术咨询、信息发布、技物结合、产品营销为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3. 建设“农民信箱工程”

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通信运营商的技术设备,统一规划建立实名制“农民信箱”,采用实名制登记,广大农民、农技人员、涉农企业和其他人员都可申请注册使用。注册用户能够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双向交流,快速、便捷地获得各类科技、市场信息和系统提供的服务,并要求每个用户所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

4. 推广“三电合一”模式

“三电合一”是指利用电脑网络采集、发布信息,利用电话语音系统为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咨询和专家远程解答,利用广播电视制作、传播农业节目。通过三方面有机结合,降低信息成本,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增强服务的有效性。重点推进农业专业网站等信息平台与地方广播电视台合作。

5. 开展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要积极开展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现有的测绘成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逐步建立包含土地资源、基本农田、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水利设施、气象资料、土壤环境、地理状况、农民承包地管理等内容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表现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变化也不小,随着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给我国的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现代化社会中,信息是人民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农村的建设当中,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农村人民只有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信息服务,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拉近农村与城市的距离。针对我国的产业分布情况及人力资源分布来看,发展农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针对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来看,以信息化带动新农村的建設,是最有效,也是最佳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莲香.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J]. 现代农业. 2008(08)

[2] 李道忠. 用信息化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中国农业信息. 2006(06)

[3] 汪冰.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作者:李亦菁

农村建设农业信息化论文 篇3:

农业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摘 要:21世纪,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不断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将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也逐渐意识到建设农村信息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先介绍了农业信息化的一些特征,然后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最后着重讨论了农业信息化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新农村建设 意义

1 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培育和发展以人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的发展,造福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农业信息化具有如下的特征。

(1)农业信息化中的农业是大农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2)当前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而且这个目标是建立在农业信息化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上,而不是重建。

(3)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现代技术通信手段是主要的动力和主要技术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导技术、人工智能等,参与到农业生活的各个领域。

(4)农业信息化涉及农业全过程和农村生活全方位。

(5)农业信息化使信息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传统农业中,土地和资源起主要作用,但农业信息化将改变这一传统,信息和知识将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农业赖以发展和支撑的依据。

(6)农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没有终极目标,只存在阶段目标。

(7)农业信息化离不开高信息素质的主体。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者、生产者、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都是农业信息的主体,他们的素质是农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2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要晚,但是发展很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信息技术零散运用于农业领域的起步阶段,农业信息体系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以及完善和提高的成熟阶段。

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第一,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中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全国农业信息网络,全国各个省和大部分县都相应地建立了与中国农业信息网对应的农业信息中心。第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一批专业性比较强的涉农数据库,数据库建设技术有明显进步,正朝着多元化、网络化和联合化的方向发展。第三,农业信息技术研发运用已见成效。我国开发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第四,农业信息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提高。但由于我国农业整体上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第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现在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在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调控手段、配套措施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流失,农业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等现象越来越凸显。第二,农民信息观念不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前,基本上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对于信息化这种新的东西认识很模糊,因此也就无法意识到信息化对于农业建设的重要性,更缺乏利用信息的观念。第三,农民文化程度低,利用信息能力弱。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受文化素质和上一点提到的传统封闭观念的影响,农民接受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意愿和能力都不强,使农村信息服务的开展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第四,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无论是开发人才、推广人才还是使用人才,都大量地缺乏。第五,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加上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信息服务的总体质量。第六,信息资源缺乏,共享程度低。对于农业信息的需求形式和内容都应该是多样化的,但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仍处于资源匮乏、共享程度低的状态。

3 农业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21世纪,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不断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将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信息化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3.1 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与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产业升级

农业信息网络的健全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必将使知识和技术跨越时空障碍进行传播,是广大农村各个角落都能及时便捷地获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将会大幅度提高。传统的农业是粗放型的农业,高消耗低产出,以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为主导。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利用,将改变这一模式,使农业发展为高度集约型优质低耗的“绿色”生产模式。

3.2 农业信息化是推进新农村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借助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农民与政府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加快了农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速度,进而可以强化广大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政府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利用信息技术,农民可以就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还能够和政府官员直接对话,充分发挥民主。农业信息化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参与政治决策的途径和手段,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吸引农民参与到政治决策当中,使农民民主化得以实现。

3.3 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各方面的素质

传统农业下的农民,都是依赖于自己的经验进行生产劳动,缺乏与外界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可以使农民分享更多的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从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享受更多现代文明的成果,推动农村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民思想文化观念、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将会得到提高,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 结语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当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农业信息化建设。从政府到农户,都要积极参与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来。政府要发挥好引导作用,调度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将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王文.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与机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 万宝瑞.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J].求是杂志,2007(4).

[4] 陈莲香.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J].现代农业,2008(8).

作者:王敢

上一篇:建筑业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电信局基站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