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

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央纪委向大会的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这是一个重要论断。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丰富内涵,对于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反腐倡廉道路,主要是回答“谁来领导反腐倡廉建设、依靠谁搞反腐倡廉建设、怎样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等根本性问题。其基本内涵是: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

在我国,对反腐倡廉建设领导的重任,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承担。这是因为,第一,从法律规定上看,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唯一执政党。第二,从党的性质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先进政党,是与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第三,从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要求看,它是关系国家盛衰兴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既有科学理论指导又有强大政治力量的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这项系统工程。第四,从党领导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看,党对执政条件下必须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是十分清醒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也是显著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确立正确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有利于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反对腐败,使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平稳健康地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是全面的,体现在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各个方面。

在组织领导方面,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多年来,党在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这一套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保证了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全党动手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良好局面。在思想领导方面,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建设,就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判断形势,深刻总结经验,准确把握规律,制定正确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注重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做到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人员素质和工作作风的与时俱进。

在政治领导方面,必须坚持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原则,制定和实施反腐倡廉的重大决策。党对反腐倡廉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方向、路线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全局工作的关系。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任务提出、政策制定、工作部署。都以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经济建设统筹谋划,将防治腐败寓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重要决策和措施之中。

二、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专门机关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反腐败必须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相信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由此进一步认为,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建设可以依赖、也是必须依赖的主力军,是战胜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强大力量。

依靠人民群众反腐倡廉,核心是加强对行使公共权力的监督。主要形式是:(1)人大监督。坚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加强人大对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的监督。发挥人大代表视察的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2)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使行政机构、人员和行为在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都受到监控。(3)司法监督。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审理和执行行政诉讼案件,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人民检察院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强化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行政诉讼和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4)政协民主监督。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政协运用会议、专题调研、委员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5)一般群众监督。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政府上网工程,深化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群众举报、民主评议等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落实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信访举报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6)新闻舆论监督。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支持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要坚持依法监督、科学监督和建设性监督,把握正确导向,注重社会效果。

执政党党内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纪委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特别是在体制转换、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时期,充分发挥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是完全必要的。

三、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怎样才能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选择一个可靠的路径。建立国家廉政体系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共同做法。我国在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提出了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

一是坚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灵魂。要正确处理惩治和预防的关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不断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既重视遏制正在发生的腐败现象,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又注重预防腐败工作,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力,才能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是坚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治腐败分子。惩治这一手不硬,就谈不上体系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硬起来,不但能够有效打击和震慑腐败分子,而且有利于查找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漏洞,加强预防腐败的针对性。

三是加强干部的廉政教育。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工作。必须坚持教育在先、关口前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着力加强公职人员作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使党员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

四是坚持把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反腐败必须走法制化道路。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

五是坚持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监督;越是高层次公职人员,越要有严格的监督。加强权力监督,要实现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相结合、自上而下监督和自下而上监督相结合。

六是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在当今社会,腐败行为产生的领域是多方面的,防治腐败工作也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只有努力拓展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才能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空间。

四、坚持灵活有效的反腐败战略策略

反腐败不仅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而且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实行正确的战略策略。主要是:

——坚持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正之风是产生腐败的温床,腐败是不正之风蔓延的必然恶果,因此,反腐败必须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坚持纠建并举、寓建于纠的原则,既坚决纠正已经存在的不良风气,又着眼于防止不良风气的产生,重视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坚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反腐倡廉工作格局。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党中央提出纪委履行“保护、监督、惩处、教育”四项职能。90年代初,确立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败工作三项格局,对于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起到重要作用。十五大以后,在坚持三项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强调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着手,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进入新世纪,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从而使反腐倡廉工作格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坚持战略上整体规划、战术上分阶段实施。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战略任务,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增强现实紧迫感。要坚持把战略性目标与阶段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宽严相济,注重综合效果。在反腐败的政策策略方面,坚持对人的处理必须始终持慎重态度,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既严格依纪依法,又注意全面历史地、合情合理地处理问题。孤立和打击极少数顽固不化的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犯错误的干部,支持和保护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好干部。对严重违纪违法而又拒不悔改的,从重处理。对虽有严重错误,但能够主动讲清问题并配合组织查清其他人问题的,从轻或免予处分。对有一般性错误的,给予批评教育。帮助其改正。对经查清事实确属被诬陷的干部,予以澄清,给予保护。

——坚持反腐倡廉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全球反腐败合作框架,拓展反腐败国际交流合作领域。随着我国对外交往迅速增多,联系渠道更加畅通,一些腐败分子利用其中存在的漏洞,或向外转移赃款。或直接逃往国外,腐败问题日趋跨国化、国际化。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与交流,成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2003年12月,我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这一公约的框架内,积极加强反腐败双边和多边合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今后,反腐倡廉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将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在新的历史阶段,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反腐倡廉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基础和前提。第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我们党在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结合中国基本国情、适应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形势不断变化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来的,既是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也是所处时代的必然要求。没有历史继承就没有基石,没有时代创新就没有发展。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必须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努力与时代俱进,在新的反腐倡廉实践中继续加以丰富和发展。第三,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坚持中国特色就是要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外国模式,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出发,开创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同时也要看到,腐败是世界性毒瘤,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对于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长期反腐败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和成熟做法,我们应当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吸收人类反腐败的优秀成果,把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部监察专员、研究员)

(本文责任编辑 梁丽萍)

作者:邵景均

第2篇:刍议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摘 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重大命题。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证为目标,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要载体,坚持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通过全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的中国反腐倡廉模式。其主要内涵包括基础支撑体系、目标价值体系和途径保障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基础支撑;目标任务;路径保障

中共十七大首次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证为目标,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要载体,坚持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通过全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的中国反腐倡廉模式。其基础支撑体系、目标价值体系、途径保障体系构成了这一道路的主要内涵。

一、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基础支撑体系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基础支撑体系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社会基础、实践基础和中国特色四个方面,主要解决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科学依据和现实基础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凝结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探索实践的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国人民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共同的思想基础。

2.30年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反腐倡廉从刹风整纪、侧重遏制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从三项工作格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阶段性集中整治到持久作战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布局更加全面。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届四中全会,党开辟了在不搞群众运动的情况下健康有序地开展反腐败的新途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六大,党逐步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基本路子;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3.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支持参与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社会基础。大量的信访举报、网络反腐败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之一。除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外,人大、行政监察、审计、司法、政协、公民、社会团体、舆论等方面的监督形成了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构成了反腐倡廉的社会基础。

4.立足国情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明显标志。一是必须把反腐倡廉工作置于党的统一领导下。西方国家反腐倡廉主要靠国家行政监督体系和反对党、在野党的监督制约。我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都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保证了反腐败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致,保障了反腐倡廉经济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二是必须面对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也有“一人得道、鸡犬飞升”、“官官相护”等文化的糟粕。为此,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腐朽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袭。三是必须正视民主政治不够健全完善的现实。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存续的时间很长,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观念、民主传统相对缺乏,通过扩大和发展民主进行反腐倡廉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四是必须应对体制转换的现实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存在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和漏洞。如何实现体制机制平稳转换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面对的现实课题。五是必须解决好权力过分集中的腐败症结。我国现行领导体制容易造成“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如何防止权力的膨胀和滥用,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六是必须综合治理错综复杂的腐败问题。我国腐败类型主要有因从政者道德问题形成的道德性腐败,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制度造成的体制性腐败,社会集团占有资源不同和在竞争中的不同地位形成的结构性腐败,失职渎职带来的官僚性腐败等。对此必须充分考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七是必须统筹谋划领域广泛的反腐败工作。我国反腐倡廉对象以党政机关和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也包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乃至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反腐败的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反腐倡廉的内容包含反贪、戒奢、正风、肃职等方面。反腐倡廉的多样性、广泛性决定了反腐倡廉必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目标任务体系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目标任务体系主要包括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等,重点解决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功能作用问题。

1.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因此,反腐倡廉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决影响和妨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战略目标。2005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规定,“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工作规划》提出,“经过5年的扎实工作,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这些目标就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战略目标。

3.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证为主要任务。要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要通过反腐倡廉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通过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纯洁党的组织和队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通过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赢得党心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路径保障体系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路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实现载体、基本途径、方针原则和基本策略等,重点解决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实现途径问题。

1.“十六字战略方针”是方向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十六字战略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一要求,丰富和发展了十六字战略方针,明确了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反腐倡廉工作最大限度遏制腐败,减少因腐败造成损失和危害的根本目的;强调了反腐倡廉必须标本兼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指明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立足于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思想意识等源头上消除腐败隐患和漏洞,从根本上治理和防止腐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揭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规律,拓展了反腐倡廉工作的视野,确立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着力点,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提供了坐标方位。

2.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是动力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反腐倡廉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要高度关注民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的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要发展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发挥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防范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和各种不良倾向。

3.深化改革、拓展领域是突破口。要继续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要高度重视发挥国家预防腐败机构的职能作用,抓好预防腐败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和政策制定,建立预防腐败的信息共享机制及反映廉政状况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努力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构建全方位反腐败战略屏障,切实增强预防腐败的有效性。要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腐败产生的深层次问题,最大限度防止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4.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基本要求。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清除党内腐败分子,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5.坚持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组织保证。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坚决遏制腐败现象”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重大成果,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保证。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肯定了这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6.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是重要载体。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根据形势发展适时对反腐败工作格局进行丰富和完善。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党确立了三项工作格局,对于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五大以后,在坚持三项工作格局的基础上,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着手,加大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继续抓好干部的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抓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抓好源头治理,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四项工作任务。《实施纲要》要求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各项工作,反腐倡廉工作格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工作规划》提出要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大任务,这是做好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一个路线图,也是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载体。

7.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本职能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是反腐倡廉工作在党和国家整个工作中的科学定位。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谋划和部署,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领域,积极推动各项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领域,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维护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文化领域,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抵御腐朽落后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在社会领域,积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渠道,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8.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建设的政策是基本策略。一是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其他建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变化,不断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融入党和国家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之中,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给反腐倡廉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战略部署上坚持整体规划与阶段实施相结合。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战略任务,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既要树立持久战的思想,又要增强现实紧迫感。三是政策策略上要宽严相济。要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既严格依法办事,又注意全面地、历史地、合情合理地处理问题,注意社会政治效果,最终达到宽严相济、实现反腐败综合效果的目的。四是把握几个辩证关系。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既要戒除盲目乐观、思想麻痹、急于求成的情绪,又要防止灰心丧气、无所作为的心态;既要态度积极、坚决果断,又要慎重稳妥、循序渐进;既要严肃惩治腐败、除恶务尽,又要投鼠忌器、注重方式,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既要立足于当前解决突出问题,抑制腐败现象的易发高发,又要着眼于长远,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9.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必要的外部条件。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至此,我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与其他缔约国联起手来共同打击腐败。近年来,我国分别与联合国、世界银行、亚太经合组织、透明国际、亚洲监察专员协会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多次派团参加APEC工作组会议和反腐败研讨会。目前,我国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司法协助方面的协议。今后将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指引下,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国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新局面。

责任编辑:思 齐

作者:徐喜林

第3篇:浅谈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特点

【摘要】腐败问题是人民反映强烈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巨大障碍,因此,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不同时期的领导人也都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对反腐倡廉理论也都各有建树,进入新时期后的历届领导人的反腐倡理论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基础上,结合新时期中国的实际国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 反腐 倡廉 理论

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治理腐败问题的理论成果,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未解决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反腐倡廉思想的指导

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我们党在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紧紧围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反腐倡廉、怎样反腐倡廉”的问题,努力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新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展开反腐倡廉的路子。

我们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紧紧抓住反腐倡廉这道防线不放松,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建设、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也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教育、制度、监督三者相统一为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90多年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反腐败斗争新的形势要求和基本规律出发,遵循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初步形成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既反映了国际社会“体系化”反腐的发展趋势,又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包括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推进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都有自己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理清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相互关系,对于把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反腐倡廉贯彻到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治理腐败问题的理论成果,特别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提出关于跳出“周期律”、 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以及关于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重视党的廉洁与打击贪污腐败等工作的开展,回答和解决了如何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中进行反腐倡廉工作。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党内政治生活出现问题,一些党员思想作风方面也出现问题。中央领导集体实事求是的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加强党内作风建设,并且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是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党和政府必须将党风不正问题重视起来,切实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通过搞好党风来促进社会风气好转,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初见雏形。

从十四大至十六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面对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的严峻形势,中央领导集体适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论断,为进一步坚定我们反腐败的信心给予了理论支持。我们必须认识到腐败问题对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并且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不会在短时期内完全消除。全党同志不仅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还要有现实的紧迫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反腐败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的重要理论,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原则、腐败产生的原因和根源、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具体措施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

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推进,我国虽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和高发期。针对腐败问题依然很严重的形势,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反腐败措施。主要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使反腐倡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三、以体现时代特色为反腐倡廉思想的创新基础

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在每个时代都体现不同的特点,体现时代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每一届领导人都对反腐倡廉理论做出突出的贡献。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注重对腐败现象的查处力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多年来,我国的反腐败实践都是围绕如何解决社会矛盾而展开的。反腐倡廉建设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有效实行做了政治保障,进一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扫除了障碍。 坚持站在一定的高度,正确把握反腐倡廉的形势。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判断形势,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正确把握反腐倡廉形势,必须客观的来看待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和明显的不足,并且也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集体能够结合国内外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辩证客观地把握腐败形成的原因、特点等问题,并且创造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在对待腐败问题的态度上,我党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社会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根本消除。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腐败现象是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等条件下产生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胡锦涛同志也再一次强调,“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继续把反腐倡廉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将反腐败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党和政府能够对腐败问题正确把握,才使得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使得反腐倡廉工作更加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

坚持惩防结合为重点解决腐败问题。将已发生的腐败行为加以严厉打击,不仅让违法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的制裁,更有效的警示了想要腐败而未腐败的人,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在坚决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的约束,防止腐败的发生,不断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四、以完善理论体系建设为反腐倡廉思想的出发点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反腐倡廉形势严峻,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我们党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的理论体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说明我们党在反腐败工作上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标志着我们党反腐败斗争任务更实、方向更明、目标更清,这是对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深化,是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是对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反腐倡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反腐败斗争中总结出的实践理论,提出我们党必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我们要立足国情,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各种腐败变化中探索和研究建设反腐倡廉体系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完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时刻牢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理论创新中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实施在阳光下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治理防腐的立法;继续加大思想道德建设,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现象;继续推进我国的反腐监督体制改革,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成为反腐倡廉建设权力结构的推动力。实践反复告诉我们,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所以必须紧紧抓住教育、制度和监督这三个关键环节,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245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2005 年1月11日。

[6]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月9日。

[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页。

[8]朱旭东:坚定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J].瞭望,2010年第52期。

作者:张世勇

第4篇:论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

摘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立足国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党的十七大上首次提出。中国的反腐倡廉道路始终坚持、继承自身优良的党的领导、惩治腐败、党的建设、群众路线等方针;始终与时俱进,用改革和发展的眼光,吸收各方面的文明成果和实质内涵,适应市场经济民主化、制度化的形式,具备了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也表现出我党开拓与伟大。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同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企反腐倡廉工作成效、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的制约因素、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的思考进行了简单论述。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立足中国国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要载体,坚持反腐倡廉工作机制,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通过全党及全社会的勇于创新和不懈努力,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新局面。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里,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同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近年来,国有企业反腐倡廉成效。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为反腐倡廉工作奠定了思想保证。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迅速推进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主要有:一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反腐倡廉各项规定的不断出台,加强了反腐倡廉制度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廉洁勤政工作有了明显好转。二是创新性开展改革措施,加大源头治理预防腐败力度。如“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等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三是加大了腐败惩处力度。不少国企腐败分子原形毕露,并得到应有的惩处,有效及时的挽回了国有财产的损失。

四、大力加强国企党建工作。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和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起到正面的、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带动政风进一步好转。

二、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的制约因素。

1、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落后。部分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速度快、变化大,经营更加专业化、一体化,而反腐倡廉制度不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高效运作的需要,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仍存在滞后现象,如组织不健全、人员不到位、部门协调能力差、效率低,对关键岗位、重要环节、领导干部行为等

2 缺乏硬性约束,难以起到真正规范作用,流于形式。

2、反腐倡廉制度监管缺乏持久性。制度建立,关键在于监管和执行。部分国企在制度出台时“一阵风”,时间过了就出现了制度不执行和不按制度执行的现象,造成监管不及时、不到位。一些企业领导干部也慢慢放松警惕,不按程序办事、不接受群众监督,漏洞由无到有,由少积多,久而久之,必然会造成国有财产的损失。

3、部分国企领导干部自律性不强。个别企业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意识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强。李源潮同志在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讲话中严肃地指出:“保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要强调自律,但光靠自律不够,还得靠有力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实践证明,那些立场不鲜明,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经不起外界诱惑,必然走上腐败之路,如任人唯亲、行贿受贿、私挪公款等消极腐败现象就不能消除。

三、对国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思考。

1、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企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途径,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广大干部职工继承企业发展中的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

3 良传统和作风,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良好风尚,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主要工作有:一是加强宣教,营造良好氛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广大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创新性开展丰富多彩、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洁文化宣教活动,如廉政讲座、反腐倡廉征文等,使廉洁文化入脑入心;利用各种传媒,用廉洁文化引导人、凝聚人,逐步提高企业廉洁文化素养。

二、重视培育,储备廉政人才。企业党政应注重廉洁文化人才培育,建立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人才库,成为任用、提拔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后盾。三是表率引领,规范执行权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也是廉政文化的主要体现者,他们的表率、引领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对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有直接影响。要教育企业领导干部提高思想意识,强化责任意识,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廉洁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以自己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全体员工积极建设企业廉洁文化,进一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健康发展。四是努力拓宽廉政文化建设领域,开展企业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一线班组的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潜移默化,使企业职工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向上、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2、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要继续健全廉政制度。管理无序、制度缺失是腐败滋长的温床,要实现企业“两袖清风、一腔正气”的良好环境,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要不断完善各项源头治理的各项机制,消除制度死角,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一是完善内控制度,建立企业规范运作机制,使企业运行程序化、透明化。二是健全权力运行制衡机制,合理进行职责分配和授权管理。按照相互制约、权力分割原则,关键岗位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进行科学配置,设计环环相扣的制衡制度,保证人事任免、资本运作、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管理关键部位在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上运行。三是加强监督,确保按制度行使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制度会形同虚设。俗话说“制度是腐败的防火墙,监督是腐败的灭火器。”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权利不受约束,必将腐败”。腐败分子——原江西省长胡长清说的“牛栏关猫,进出自由”。由此,可见制度监督的重要性。防止国企腐败,治理贪污,建立一套真正管用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一是形成有效监督的权利约束机制,杜绝国企主要领导在经营管理中是“一把手”,决策时是“一言堂”,财务上是“一支笔”现象发生。二要监督到位,形成合力,杜绝班子副职不愿监督,知情部门不敢监督,职工群众无法监督的现象。国企内部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参与企业决策、执行的主要过程,形成具

5 有全方位、多层次、及时性、前瞻性的监督。三是强化纪检监察审计队伍建设,培育一支上下结合、监督有效的专兼职监督队伍,发挥其实际作用。本着“公平、公正”原则, “一碗水端平”,不能因为是老领导、好朋友便有畏难情绪, “模糊行事”,这对企业个人会带来极不好的负面影响,把工作逼向死胡同,无法有效地开展下去。

3、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要持续推进厂务公开制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是反腐良药。权力运作不仅应当循规依章、流畅运作,更需亮亮堂堂,让职工群众明明白白,这样才能建立一支团结高效、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强基固本。目前,厂务公开不规范主要有:一是贯彻制度不利,有章不循;二是公开不及时,缺乏时效性;三是厂务公开不能坚持,上面抓一转,下面动一动;四是热点问题公开,其它方面“懒得公开”等。针对上述问题,一要提高认识,加大责任追究,强化厂务公开的自觉性和严肃性。二要对厂务公开内容细化,形成上下联动的各级公开网络,是公开内容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在公开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问题的同时,还要及时准确的公开企业经营方面的其它问题,及时消除职工误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厂务公开要持之以恒,要注重公开效果,杜绝应付走过场现场。四是重点加大对工程建设、干部选拨、

6 物资采购等方面的公开,使厂务公开真正成为企业联系员工的桥梁和纽带。

4、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衡机制。企业领导班子同处一个集体里,要完成任何一项工作都需同事间的集思广益、团结合作。如果没有合理的分工布局,权力资源过分地集中于某个环节、某个人,局部拥有过多的对集体的节制力量,就会在组织内形成权力的巨大落差。从组织的角度反观,把大多数重要权力委以极少数人担负,本身就是一种对领导干部的不负责任。有的国企从上到下,从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到机构调整、选人用人等基本上由一个人把持,时时处处、口口声声“我说了算!”。有些领导的权力行为往往不能从公众利益出发、以集体意见或支持人数多寡去权衡,而是习惯于以个人工作经验判断为依据、以个人好恶来取舍,个人化色彩过于浓厚。抛开党的集体领导制度而奉行个人决策制,不仅不利于民主建设,更不利于企业发展。一是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决策程序。二要在科学分配、合理分担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现行决策机制,把领导干部实际权力分解,使之置于有效监督制约之下,防止和杜绝独权专断。三要盯紧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和关键部位,保证国企领导干部在这些环节少出事、不出事。四要营造民主管理、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五要把 “四个从严”(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落到实处。

5、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作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反腐倡廉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要高度关注职工幸福指数,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让职工群众和广大党员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防范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和各种不良倾向。国企中,职工群众是腐败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是反腐倡廉工作中最值得信赖和依托的力量,所以职工群众是国企反腐倡廉的动力源,是清除国企健康机体的毒瘤,防腐治腐的主体力量。职工群众通过自己亲身感受,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领导干部,谁清正廉洁,谁贪赃枉法,因此只有依靠职工群众,才能稳、准、狠德惩治腐败分子。一要建立完善信访制度,认真督办好职工信访工作,提高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二是建立民主评议制度。三是加强企业公开招标、公示工作等。

四、常抓不懈,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要在教育和预防上取得成效。

剖析国企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思想根源,无不是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信念理想蜕变,失衡心态滋长,世界观人生观扭曲,思想麻痹、免疫功能衰退所致。平时不注重政治学习,放松思想改造,面对金钱美色诱惑,在权力失去监督的

8 情况下,骄奢淫逸、贪念萌生,不惜代价也要以身试法,走上腐败的漫长不归路。这需要国企把工夫下在平时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上:一要加大廉政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影响力。二要结合企业实际和领导干部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在岗教育,如学习国企干部犯罪入狱的典型事例,反思其因,通过反面教育达到警示作用。三是通过开展“电化教育”,以案说法,触动心灵,感悟真理,提高拒腐防变的抗压抗诱惑能力。

四、想方设法,拓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扩大教育影响力,如上党课,组织参观革命胜地,缅怀革命先烈等。

反腐倡廉工作,在坚决惩治的同时,更要注重预防。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度再严密也有钻空子的,再严厉也有顶风作案的。侵吞国有财产,私设“小金库”等;不注重党建、廉政文化建设,粗放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直观的反映出,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性。要坚持不懈的做好防腐工作,构筑反腐倡廉牢固堡垒,就要做到:一是落实好报告制度。企业职代会、工作会、总结会上,将廉政情况形成报告,书面汇报上级党委,便于上级党委掌握情况,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二是发现苗子,及时处理。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对有伤勤政廉洁风气的苗子,要针对性地进行廉政问话、谈话,使其在违规前立即收手,把这种苗子扼杀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考核制度。上级党委、纪检要对企业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

9 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通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发生。

坚持中国特色国企反腐倡廉道路,任重道远,十分艰巨。我们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体系指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方法解决国企腐败产生的深层次问题,稳步提升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工作,为企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保驾护航。(苏强)

第5篇:中国特色的反腐道路

十八大以来四个月已有21位省部级官员及一大批厅局级官员因违纪落马,伴随着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四川省原政协主席李崇禧和南京原市长季建业等人的下台,中国的改革道路逐渐向深水区蔓延。与此同时,一系列制度建设已经开始。比如,“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制度化的中央巡视,渐成常态。重拳反腐令外界看到了习近平对澄清吏治的坚定决心。这一轮反腐风暴呈现出处理过程快速、信息公布及时、注重网络监督等特点,取得了显著效果,赢得了民众的肯定与支持。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十八大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

——摘自新闻

腐败问题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社会历史问题,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腐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积极探索惩治腐败的有效道路。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主席的铁腕反腐在中国社会乃至国际上产生了深刻影响,人民热切拥护主席反腐政策,反腐取得了卓越成效。中国社会的腐败现象由来已久,众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腐败一直停留在表面,如何根除腐败,保证中国社会良好有序的运行,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要想解决中国的腐败问题,先要了解腐败产生的原因,现阶段,中国腐败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我国的社会环境

A.历史因素

腐败在本质上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我国现阶段的腐败现象难以避免的受到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与一百多年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的影响。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国社会官僚思想根深蒂固,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影响甚大。千百年来的儒家文化受到多次冲击,现代文化良莠不齐,导致传统文化的碎片化,造成信仰危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引入使人们价值判断出现偏差,世风日下。

B.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诱发“拜金主

义”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市场经济的自主性易引发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冲淡人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C.政治体制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利的高度集中,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权力的滥用;政企不分,权力运作错位;干部人事制度暗箱操作,透明度低。

2.人性弊端

腐败是人类本性的缺陷,自私贪婪的人性是产生腐败的深层次“基因”。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与“为公本质”发生斗争,权力的内在斗争导致了腐败;道德素养是产生腐败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供职人员的素质及构成关系着国家公职人员队伍的纯洁性,我国历史上一些传统的道德准则与风俗习惯也对腐败现象的滋生产生了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需要走中国特色的反腐道路。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反腐道路进行了摸索和尝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要论断,把反腐倡廉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邓小平再次指出:“对我们来说,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党的十三大提出反腐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思想,总结党内反腐斗争的经验,对党员进行教育,严肃党的纪律。党的十五大把反腐败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反腐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反腐倡廉的工作被摆到了稳定党的首要位置。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的实践经验,把握我国新形势新时期反腐倡廉的现状的基础上,加大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了遏制。200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的讲话时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概念。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与一定的影响,如礼尚往来。

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更是将反腐放在了重要位置。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反腐道路,要将反腐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改革走向深水区,需要我们做出更多努力。

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坚持将反腐倡廉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格局。

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开辟新型监督渠道,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进行有效反腐。

3.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业工作透明化。建立阳光型政府,明确各机构职责,做到政务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4.建设学习型组织,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官员素质,保证党群组织及队伍的先进性,减少腐败的滋生。

5.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注重人才培养。从源头控制腐败,减少腐败现象。

6.建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升道德素养,在意识层面杜绝腐败。

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出真知,走中国特色的反腐道路。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特色的反腐道路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付出努力,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正直廉洁,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开透明,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反腐之路,任重而道远。

第6篇:论中国反腐败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十八大以来,尽管反腐的成绩已经很显著,但这这一问题并不能掩盖问题的存在,大张旗鼓的反腐运动只能说明当前的反腐形势更加严重。因此,接下来要如何突破目前的反腐现状,中国未来反腐应该如何发展甚是关键。

关键词:中国反腐

反腐现状

未来趋势

关键所在

十六大报告中都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要求。执政以来,党的执政地位使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也很有成效,但为什么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有些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大家知道,尽管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这些年来是不断地加大,阶段性的成效也比较明显,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认可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一些部门仍然呈现着易发、多发的态势。发案率高,特别是经济违纪、违法案件居高不下。什么概念呢?在被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当中,经济类案件大概要占到 44% 左右;在被查处的经济类案件当中,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案件大概要占到 50% 以上,一半以上;在被查处的行贿受贿的案件当中,建筑领域的案件将大概要占 1/3 以上;涉案的金额大。今年 1 月到 7 月份我们有一个片区,光有一个片区涉及到千万以上的经济案件就比去年同期上升 50% 。现在有的团伙作案的案值达到几十亿,甚至是几百亿,涉案金额巨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增多,特别是一把手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在领导干部当中的违纪、违法的案件从这两年情况看有不少涉及到一些要害部门,党政机关的要害部门;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比较突出。现在利用公款吃喝玩乐、乱收费、甚至收受红包礼金、刁难群众等等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相当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也比较突出;涉案人员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有的反调查能力相当强,给我们查处案件、调查案件带来了新的难度。

我国金融领域和各单位财务管理中制度的健全和权力约束的加强了,现在在银行系统,动用一笔金额较大的现金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如果再有挪用和贪污本单位资金的行为,也相对比较容易被发现。制度的健全和权力约束将是贪污挪用到行贿受贿反腐发展的趋势。但贿赂犯罪更加隐蔽,由于是两个人之间进行的隐秘的违法行为,往往很难被举证。香港廉政公署曾经使用监听的手段收集贿赂犯罪的证据,后因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而在此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反腐败部门需要行贿者的配合才能够将受贿者绳之以法。与贪污和挪用相比,贿赂犯罪的查处难度显然会更大一些。

随着涉及企业腐败犯罪行为的逐渐增多,我国对于腐败犯罪主体的界定范围也在发生调整。原来我国的刑法中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贿罪。1997年7月,针对企业领域的腐败越来越突出的情况,新修订的刑法增加了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罪、行贿罪。2005年开始的反商业贿赂工作也首次将私人部门纳入到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内容中来。然而,我国在反腐败实践中又遇到了新的挑战,社会中介组织中的腐败越来越突出,对原有的法律体系产生了冲击。于是,2007年11月通过的《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三)》取消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行贿罪,增加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贿罪。这标志着我国对贿赂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范围规定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将惩处对象以最早的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逐渐扩大到所有可能掌握委托权力的人。

腐败集体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腐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各类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共同特征,是未来我国反腐败工作必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与个人腐败相比,集体腐败具有更大的危害,会造成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合法性危机,并产生一种清廉者无法生存的官场文化,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集体腐败案件的增多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腐败形势恶化了。恰恰相反,我们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过去一段时期反腐败工作富有成效的表现。产生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我国在过去一段时期完善了制度体系,增加了权力之间的监督和制约,使得个人难以独立进行腐败行为,而不得不进行共谋。当然,信息化、全球化对于腐败集体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总之,限制公共权力的作用范围,消除腐败产生的基础 限制公共权力的作用范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二是调整政企关系,三是从人治走向法治。简政放权、依法确权,合理界定权力边界,真正践行“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的原则,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约束权力运行空间。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靠民主制度净化权力 在腐败程度较烈的社会中,权力被滥用肯定是权力机制本身存在严重的问题:或是权力绝对化,或是缺乏监督,所有这些问题均因民主的缺乏所致。只有靠实行民主,才能在制度上予以根本解决。严明法纪,减少和抑制腐败 腐败行为低成本、低风险的成因至少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法纪松驰、惩处无力;其次是检举机制不完善,腐败行为难以暴露;再次是无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引咎制度。 通过制定和修订既有法律规范,导入和完善“问责机制”,使得官员在决策、执行中不能也不敢不作为或乱作为,杜绝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第7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民主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百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民主、实现什么样的民主,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道路和模式: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另一种是走全盘西化道路,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照搬到中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创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12?18”重要讲话中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我 国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能够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使各种积极因素竞相迸发;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三是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四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和艰苦探索得来的,既遵循民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满足了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对政治制度提出的要求,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实现全社会利益最大化,我国现行民主制度具有比较好的民意回应机制,能够比较好地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人大代表与西方议会的议员不同,他们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国家政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国家政策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并且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坚持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政权,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从而根除了引起人们在民主权利方面不平等的阶级根源,把只有少数富人才能真正享受的资产阶级民主,变为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真正享受的社会主义民主。应当承认,在我国,人们的富裕程度和其他许多情况是存在差别的,但这并没有成为人们独立、自由、平等地行使民主权利的障碍,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也

就是说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的。人和物的关系在我们这里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根本不同的。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决不是像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那样以物来支配人,任何人都不允许用金钱来左右政治,干涉别人独立、自由、平等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人们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可以享受到公民的各种民主权利,广大人民享受的民主权利是真实可靠的,是形式与本质相符的,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我们才有今天的稳定和发展,中国正向美好明天前进

第8篇:反腐倡廉论文: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作 者:李京京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各个时期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逐渐走出了一条以被动的应对腐败问题到主动的惩处腐败的发展,建设“拒腐防变”的体系,从仅仅依靠群众运动反腐倡廉、到建立健全防腐制度体系的建设,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更加注重完善制度、规范权力,更加注重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将反腐推向了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的指导思想、方针、目标、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 体系建设 指导思想方针

腐败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众多社会都存在,因此反腐败是整个人类社会和世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历史课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各项工作调整部署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在我国经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历史时期,社会深刻变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社会物质形态中腐败现象的滋生和社会意识形态中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败思想,侵蚀着劳动群众创造的社会价值,威胁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清醒的意识到反腐败斗争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建设工程。而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中所面临的腐败问题在长期斗争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这条道路所包含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是经过了实践检验并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一、以思想教育和发动人民群众运动为主要方式的反腐倡廉理论的探索

1942年我们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当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这是我党开展的较早的以思想教育为主发动人民群众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针对建国初期出现的“贪污浪费狂澜和官僚主义”的问题,1953年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依靠人民群众运动的“新三反”“新五反”。1963年开始的“四清”运动使群众运动反腐的模式日渐成熟。

毛泽东同志始终认为如果思想道德防线崩溃,就难免产生腐败体系,要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和廉洁,防止党员干部蜕化变质,思想教育和主观自觉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强调通过整党整风的形式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并明确提出了民主反腐防变的思路,认为民主是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胜利和实现廉洁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为我们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地探索指明了方向。这种反腐模式适应了当时阶级斗争的需要,既有预防和惩治官员腐败、巩固新生政权的政治功能,更有净化社会风气、形成社会崇廉氛围的社会文化功能。然而,随着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不仅最终导致了国家反腐体系的全面崩溃,而且引起了严重的社会**。

二、思想教育和法制融合形成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框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原有干部作风问题进一步演变成为了“拉关系”,“走后门”,等新的不正之风开始盛行。另一方面,贪污受贿现象更加严重,“官倒”,“官商”、索贿、走私、套汇、非法占有国有资产等经济性腐败不断蔓延,在群众运动反腐模式不适应新出现的腐败问题,防止阶级斗争的扩大化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应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应通过法制保障人民民主,走依法制腐的新路子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并指出了反腐败过程的长期性观点“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框架。

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形成的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发展完善了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提出了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政策,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路子。

这一历史时期中,查办了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为代表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查办了湛江特大走私案,厦门特大走私案,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与实效,对反腐败分子产生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江泽民在总结党的历史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坚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一起抓;依靠法治方式进行反腐败斗争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减少消除产生腐败的条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健全遏制腐败的机制;要继续和发扬党风廉政建设的好传统、好作风,引导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推动纪律检查工作在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形成了全面防治腐败思路和策略。形成了由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路和理论,作出了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正确论断;制定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工作思路由单纯的亡羊补牢,调整到未雨绸缪上,由被动的应对腐败问题到到严惩腐败问题,实现由浅层面到深层次的结合和转变,强化对腐败现象的源头治理工作,着力解决腐败深层次的问题,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

四、中国特色反腐败理论的形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把反腐败工作引深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防腐败建设的理论成果。自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8年5月又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的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维护党章,以党的执政路线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密结合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为实现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提供有力保证。

基本要求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坚持惩防并举、重在建设;坚持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工作目标

经过今后5年的扎实工作,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利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形成了对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布局。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相继出台,形成了反腐倡廉工作由单项工作到综合治理的结合和转变,由应急抓到经常抓的结合转变,由被动反腐到主动反腐的结合和转变,由自发拒腐到自觉拒腐的结合和转变。形成了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解决深层次的腐败问题,坚持系统治理和整体推进的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建设。

五、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发展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反腐倡廉建设毕竟是一个充满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一个过程,使得反腐倡廉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更加注重完善制度、规范权力,更加注重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保障民生,兼顾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田湘波 顾 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载《检查日报》2009年9月29日。

[2]《新中国反腐倡廉60年:变与不变》,载《检查日报》2009年9月29日。

[3]何 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开放30年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求是》杂志2008.24期19-22页。

[4]胡 杨:《论中国特色反腐模式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4期。

[5] 徐喜林:《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主要构成》,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11月24日。

第9篇: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周爱兵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5日 01 版)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这艘巨轮开始驶入机遇和风险都前所未有的新征程。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后接过历史接力棒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如何引领这艘巨轮前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科学态度和担当精神,准确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根本走势,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作出了理论新思考和战略新谋划,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讲话提出了新的历史阶段治国理政的总方略,用明确系统的施政理念和主张回答了新的征程上中国将往哪走、怎么走的重大问题

经过30多年努力,中国成功走完现代化“前半程”,迈上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但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比预料的更多,各种有待解决的老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利益关系问题和立场倾向问题、内部问题和来自外部的问题交织叠加,并集中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在社会主流思想总体积极向上的同时,也有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产生疑问,有的甚至开出种种“药方”、宣扬种种“方案”。可以说,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节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又以新的内涵和形式提到人们面前。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从方向、目标、思路上对此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为中国走好现代化“后半程”提供了可靠思想导航。

1.回答了中国将往什么方向前行,坚定宣示了将毫不动摇走中国道路的决心和信心。道路问题最根本,道路决定命运。总书记郑重向国内外表明,要坚定不移坚持、与时俱进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阐述了中国道路源自哪、怎么来的。讲话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考察,深刻论述了这条道路是由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决定的,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二是阐述了中国道路为什么走得对、走得好。强调“鞋子合适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这条道路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实践证明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三是阐述了中国道路是什么、特在哪。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特就特在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四是阐述了要有高度的道路自信和自觉。强调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就要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2.回答了中国将朝什么目标迈进,提出和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在每个阶段注重用有感召力的目标引领人们前进,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总书记在十八大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梦,进一步明确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目标。一是阐述了中国梦的战略意蕴。中国梦以融通中外的新表述,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中华民族历史使命和自我意识的新建构,确立了新的历史阶段国家认同的新坐标。二是阐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从

国家民族维度看,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社会和公民维度看,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从国际维度看,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三是阐述了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要求。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用实干和辛勤劳动托起中国梦。

3.回答了中国将用什么思路攻坚破难,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开创、靠改革向前推进的。讲话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新论述,回答了为什么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一是表达了推进改革的坚定态度和决心。强调要破解发展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风险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二是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深刻论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并围绕这个总目标阐述了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三是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强调要始终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做到蹄疾而步稳,坚守政治原则和底线,“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要坚持改革的科学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重大关系,不断探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规律。

讲话提出了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部署,用科学有效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政策布局回答了怎么推进党和国家各领域各方面工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明确大方向大思路,又要谋划好具体政策和工作重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大都是围绕指导某一领域工作、研究某一方面问题作出的,提出了做好党和国家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既有宏观层面的战略运筹,又有操作层面的政策设计,明确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遵循。

1.贯穿科学发展的主题,坚持发展的全面论与重点论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讲话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强调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相协调。同时,讲话坚持发展的重点论,强调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注重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基础上协调推进其他各方面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思路做好民生工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2.贯穿改革创新的要求,坚持顶层谋划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改革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抉择。讲话强调要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为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注入新活力。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不同方面、层次和要素,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增强改革措施配套衔接和整体效果。同时要立足我国国情,对事关全局的改革决策的制定,对一时还不是很有把握的改革举措,要运用好摸着石头过河这个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取得经验,看准了再推开。过去我们在改革上的每一次突破,无不来自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和创造。要继续鼓励地方和基层大胆试验、大胆突破,找到解决矛盾问题的思路办法,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3.贯穿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在我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下,稳中求进既是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也是做好其他方面工作的总基调。讲话强调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但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稳中求进,是国内外各方面因素综合所致,是客观发展规律使然,也是我们适应发展阶段变化主动调控的体现。要实现“稳”中有“进”,必须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确保新常态下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动力转换,以改革促转型升级,并注重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就是说,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注重把握现代化建设这三个重要支点的动态平衡,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

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贯穿共建共享的根本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同依靠人民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把人民共同建设与共同享有统一起来。讲话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各项事业。同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坚持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讲话提出了新形势下从严管党治党的总要求,用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措施办法回答了在日益复杂环境下如何打造一支自身硬的执政骨干队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把好蓝图好政策落到位,关键在把党自身建设好、把干部队伍建设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着眼破解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提出了一系

列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新思想新要求,为打造自身硬的执政骨干队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指明了方向。

1.加强思想补钙,在精神上“硬”起来。讲话形象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从严管党治党,首先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源,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必修课、作为看家本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史国史,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培植精神家园。

2.坚持选贤任能,在用人上“硬”起来。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是根本导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干部队伍面貌。选贤任能是我国制度模式的一大特点,要运用好发挥好这一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讲话强调要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科学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的问题。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反对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完善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选准用好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从严管理干部,夯实基层组织,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3.着力正风肃纪,在作风上“硬”起来。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构建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讲话强调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要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防止产生“破窗效应”;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年多来,党中央坚持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促进党风政风明显转变,激发起全党全社会巨大正能量。

4.掌握科学方法,在能力上“硬”起来。总书记的讲话既讲干什么,又讲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比如,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倡导真抓实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深入领会讲话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切实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上一篇:企业战略思维银行下一篇:直播文网文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