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2022-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技术课程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热工

一个学期以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电子元件及电子电路的学习不仅加强了我们的社会应用认知,还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加强了学习能力。下面是我学习本课程的一些收获。

在第一节课,老师你就跟我们讲解了一些学习方法,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之余,写一下那本练习册,锻炼自己的做题能力,多了解一些题型,增强分析能力,学会总结,还有在

4、

7、

10、

13、16周的周二下午6点半,还给我们进行答疑,这都令我们的学习渠道增多,解决掉课上没听明白的知识点。经过你的悉心指导,我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完成一定的相应练习,不让自己对课上的知识生疏,但我还不能做到每时每刻上课都专心,偶尔会有点分心,但相对其他的课程,我的专心度是最高的,实话说。上课的时候基本都能听得明白清楚,就最后一章的时序逻辑电路当时没能听明白,但在课后与同学讨论及在后面一节课中你的习题讲解,令我渐渐了解了时序逻辑电路的题型。

听老师讲解题型是学生学习进步最快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因为在题型中包含了很多的知识点,而老师讲解就能让我们知道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题,也能让我们少走弯路,思维更快的往正确的方向走。而学生自己解题,不仅得先浏览一遍课本后才能想起一些知识点,还得查找相关例题,看例题如何分析,这样就大大的削弱了学习效率,一天时间也做不了几题。同时老师讲解题型的时候有些题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题方法的,老师讲出来,就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思路,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课本。而我们写那本练习也会有不懂的题,老师的讲解就成为我们解惑的渴望,在听讲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都是高度集中的,老师讲题越多,学生的精神集中能力也会提高,进而形成一种习惯,那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全神贯注的听讲了。

上电子技术课,在电子元件方面,我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了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方法,并认识了稳压二极管、三极管以及晶闸管等电子元件的性能与应用。在电路方面,认识了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电子电路的反馈、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在如今这个科技发展的时代,电子技术在科技方面占领了很大的一块领域,几乎与所有的技术息息相关。集成电路越做越小,内部电路越发繁多,功能也日日增多增强,生活水平也就日日提高。在这门课程里我们学到了门电路的组合与分析判断,在课程实验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令我们真正的学有所得。

现在一个学期就过去了,课程的轻松愉快令我有些不舍,但想到自己在这个学期的学习表现还不错,也为自己欣慰,同时有点期待下学期的其他课程自己也能像上电子技术课一样好好听课,并有收获。在此感谢老师您这学期以来的悉心指导,O(∩_∩)O谢谢。

第二篇: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机理。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熟悉二极管、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了解常用光电器件(LED、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耦合器)的伏安特性。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1. 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非线性失真等概念。能够理解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方法和频率特性。 重点掌握共射极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静态计算和动态计算方法:

1) 静态计算:用估算法(近似计算法)计算静态工作点(IBICUCE)。

2) 动态计算:利用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模型计算:电压放大

倍数Au,输入电阻 ri,输出电阻 ro。

2. 掌握负反馈的概念,判断反馈类型,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 了解差分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放电路的原理和一些基本概念。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各种运算电路:比例、加法、减法(差动运算)、积分、微分、对数和反对数、乘法和除法运算。

滤波器和比较器:电压比较器、滞回比较器、窗口电压比较器。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输入与输出关系)

4组合逻辑电路

掌握基本逻辑代数运算规则。熟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加法器,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电路的原理。能够分析和设计稍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掌握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电路实现组合逻辑的一般方法。

第5章 时序逻辑电路

掌握各种双稳态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计数器电路的分析;集成计数器的使用。

第7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简单了解常用ADC和DAC电路的结构和原理,了解ADC和DAC器件主要技术指标之含义。

第8章 信号的发生与变换

理解自激振荡的产生条件和建立过程,能用相位条件判断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理解常用的波形发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例如文氏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矩形波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锯齿波发生器等电路的工作原理。重点掌握555集成定时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电路。

第9章 电力电子技术

了解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掌握二极管整流及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计算。

掌握串联调整型直流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三端集成稳压集成电路的应用。

第三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程总结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魏 绍 亮

(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一、原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该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原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内容多而杂,学时少。由于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较杂,既包含了电路的知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同时又有电机及其控制等内容,它是电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内容多,而学时较少,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课程任务,成了该课程最突出的矛盾。所以,在教材选择上、内容体系上、教学方法上等需要改革创新。

(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陈旧。社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该课程又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所以,必须加强实验改革,加强学生综合性和验证性实验的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原教学内容却反映很少。由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在变化,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要提高学生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予以体现。

二、课程改革的原则和做法

总的思路就是利用有限的学时让学生既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能尽量加强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同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具体安排:

(1) 选择质量高,学时和内容相当的教材。如面向21世纪的国家级优秀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唐介主编的《电工学》,叶挺秀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等,都可优先选用。

(2) 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课堂 1

效率有效地解决学时不足与内容较多之间的矛盾。

(3) 内容讲授上增加PLC的应用和EDA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前某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 加强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至少再增开设两个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5) 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家团结互助,整体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改革成果

(1)内容体系改革上有新突破。能够利用60学时的理论授课时间,把该课程的内容讲授完,并适当增加了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介绍。如在原来的教学中,一般是先讲三相电路,然后讲授非正弦交流电路和暂态电路,接着讲授变压器和电动机。由于,非正弦电路与暂态电路在本书中相对较为独立,前后联系不大,而变压器、电动机和正弦交流电路与三相电路具有较密切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上讲授完正弦电路和三相电路后,直接讲授变压器和电动机,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进度,而且教学效果较好。采用合理的教学安排,不仅把原来书本上的内容较好的学完,而且留出足够的时间讲授当前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学生对PLC控制器的原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EDA设计方法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2)成功开设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如“电动机星三角自动延时启动“试验”它在电工电子中是一个综合较强的设计性试验。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暂态电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对模拟电路也有较深的认识,所以,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把电工电子所学的内容前后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电路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学生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为以后的成功编写实验教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编写了三本实践教材:《电工技术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电子技术实践》、《EDA设计与方针实践》。三本实践教材于2002年8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班级都选用了该教材。该教材总结了长期从事电工电子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及科研成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现在我们正在计划出版两本理论教材:《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划2003年底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相关教师正在全力编写。

(4)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已完成了教学用的全套多媒体课件,该课件融入

了老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文字编写、图形制作、公式演绎,到声音配制到版面效果等都作了精心设计和制作,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5)成绩评定方法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要想改变传统的“教死书”的模式,就必须进行学生成绩评定的改革。原先那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好差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把成绩评定方法作了改革,学生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课堂成绩×20%+平时测验成绩×20%。这种计量方式可以较公正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验成绩采用单独计量方式,打破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在一块的模式,对实验单独设课,便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对待每一个试验,使实验课走向正规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四、存在的问题

资金短缺,使很多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试验很难正常开设,许多元器件不能及时购买到,影响试验的正常开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先进的新技术和方法,由于资金不足,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认识上,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如PLC(可变程序控制器)、CPLD(EDA开发和仿真系统)等缺乏应有的试验设备,所以我们只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而不能进行实验,达不到学习和培养的需要。我们还需要购买较好的多媒体课件,由于资金问题迟迟不能实现,所以某些教师的讲课只能停留在黑板的讲课方式上。

五、课程改革的效果分析

针对采矿专业,我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应该说效果较好。采矿专业是工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拓宽了教学的知识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悉当前应该了解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如EDA设计),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加强了实验课,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总体来看,课程改革的效果较好,学生反映也较好。

第四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总结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学院有关工程专业本科班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涉及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对本科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授课时间按学院规定安排在第3学期,在专业基础课全部完成后,总共20课时(实训授课)。

根据对本专业的专业设置要求,并根据专业课程需要的知识结构以及所选教材的内容,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进行了课时的合理分配。 根据被授课学生专业特点,我们选用了科学出版社出版、张永红主编的《电工使用技术实训教材》教材,该书逻辑性、工程性很强。我们对教材研究、分析后,选取其中最必要、最重要的内容用于20课时的教学。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除了获得电工实习的必要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理论的基本概念,熟悉电工基本特征,具备较为扎实电工实习的能力。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工实习操作技能;使学生对电工技术在现代工业的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气专业知识、掌握电气控制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电工操作技能基础。 教师在实验前认真进行了实验教学备课。学生对实验课重视,实验课都获得了较好效果。整体成绩比较理想。

对实训课质量的考核,采取以现场操作考核分和实验报告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学生互相抄袭的弊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同学们实训水平。

建议:有条件情况让学生去工厂参观现代化的整机产品生产线,使他们亲自看一看工业控制的实际操作,整机产品生产工艺的全过程以及工厂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以体会现场的生产气氛,管理理念,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第五篇:《电工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总结

《电工电子技术导论》小结

《电工电子技术导论》这门课旨在让我们对整个电学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过我本身学的专业也是电学,选这门课的初衷是让自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构成一个整体框架。

电工电子学是电工基础、电路基本分析、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等电类基础学科的共称。是所有理工类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更是电类学科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半导体基础知识;晶体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基础;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组合逻辑电路以及时序逻辑电路。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元件上电流与电压的正方向取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电路:是电流的通路,它是为了某种需要由某些电工、电子器件或设备组合而成的 。电路的组成:电源、负载和导线、开关等。

等效电路:电压源于电流源之间的等效互换。所谓“等效”是指“对外电路”等效(即对外电路的伏-安特性一致),对于电源内部并不一定等效。

二极管:主要导电方式取决于多子-自由电子,称(电子)型或N型半导体。导电方式取决于多子-(空穴),称空穴型或(P)型半导体。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附近形成PN结。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即在PN结上加正向电压时,PN结电阻很低,正向电流较大。(PN结处于导通状态); 加反向电压时,PN结电阻很高,反向电流很小。(PN结处于截止状态)。按内部结构,二极管可分为点接触型、面接触型、硅平面型。

现在二极管技术已经很纯熟了,特别是LED方面,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二极管的认识,这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电学定理,和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其中主要的定理有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等效电源定理,正弦交流电路,三项交流电路等。这些定理及定律在以后的电路分析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表明联接电路中同一结点处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在任何电路中,任何结点上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在任何时刻都等于零。其数学表达式为:∑I=0.依据:电流的连续性。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任一时刻,沿电路内任一回路以任一方向巡行一周时,沿巡行方向上的电位升(电动势)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 依据:电位的单值性。

支路电流法:(思路)应用KCL 、KVL分别对结点和回路列方程,联立求解。解题步骤为:1,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节点的电流方程式; 3,标出回路的循环方向,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回路的电压方程;4,解联立方程组,求出各支路电流。

叠加定理: 对于一个线性电路来说,由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某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分别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叠加时只将电源分别考虑,电路的结构和参数(包括电源的内阻)不变。暂时不予考虑的恒压源应予以短路,即令U S =0;暂时不予考虑的恒流源应予以开路,即令Is=0 。 诺顿定理:任意一个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就其对外的效果来看,可以用一个电流源模型来等效代替。

正弦交流电路的正弦量的三要素分别是:1,周期,频率,角频率。2,相位,初相位,相位差3,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

功率因数的提高

1、功率因数的提高(电源设备的容量能充分利用)、(减小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

2、功率因数不高根本原因是由于(电感性)负载的存在。

3、提高功率因数的常用的方法是与电感性负载并联(静电电容器),设置在用户或变所中。

4、并联电容器后,电感性负载的电流和功率因数均未发生变化,这时因为所加的电压和电路参数没有改变。但电路的总电流变(小);总电压和电路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变(小),即cosφ变(大)。

串联谐振电路: 当XL=XC时,则即电源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同相,称为串联谐振。

并联谐振具有以下特征:(1)阻抗模最大:(2)电路中电流最小,阻抗模相当于一个电阻。 (3)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同相,

三相交流电路中包括三相交流电源和三项电路的计算,三相交流电源中有三个火线和一个零线。三项交流电源的计算,要用到向量的运算,把电源的一般式是化为电源的向量式。中性线中无电流。中性线的作用使星形不对称负载的相电压对称,因此不应让中性线断开,也不能在中性线内接入熔断器或闸刀开关。三相对称电压,瞬时值、相量值之和均为0。

非正弦交流电路:要对非正弦周期信号进行分解然后利用叠加定理进行分析计算。 为方便,通常将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用等效电流和电压来代替。

一阶电路的瞬态分析:分析电路从一个稳态的过程变为另一个稳态的的过程成为瞬态分析或者暂态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当放大器没有输入信号时,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是直流恒定的值,称为直流工作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简称静态。放大器有输入信号时,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都处于变动的工作状态,简称动态。静态分析就是分析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情况,以确定,晶体管个电极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数值。动态分析就是分析输入信号变化时,电路中各种变化量的变动情况和相互关系,动态分析的主要工具是微变等效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分立元件门电路:

1、基本逻辑电路有(与)门、(或)门和非门

2、基本逻辑电路中门电路有两种工作状态,并用(1)和(0)来代表。

3、正逻辑系统规定(高电位)为1,(低电位)为0;负逻辑系统规定高电位为0,低电位为1。

4、与门电路功能是(输入全为1时,输出为1;输入不全为0时,输出为0)。

5、与门逻辑关系表达式是(Y=A·B·C)。

6、或门电路功能是(或门的输入只要一个为1,输出就为1;输入全为0才输出0)。

7、或逻辑关系表达式是(Y=A+B)。

8、非逻辑关系表达式是()。 最后,我们学习了数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其具有元件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引线短 、外部焊接点小、耗电省等优点。 本章着重介绍集成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集成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并通过应用实例,使我们对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有所了解。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逻辑状态表)是用输入、输出变量的逻辑状态(1或0)心表格形式来表示逻辑函数。

2、(逻辑式)是用与或非等运算来表达逻辑函数的表达式。 由逻辑状态表可以写出逻辑式其步骤:

(1)取Y=1列逻辑式。(2)对一种组合而言,输入变量之间是与逻辑关系。对应于Y=1,如果输入变量为1,则取其原变量(如A);如果输入变量为0,则取其反变量(如)。而后取乘积项。(3)各种组合之间,是或逻辑关系,故取以上乘积项之和。(4)逻辑乘用(与)门实现,逻辑加用(或)门实现,逻辑反用(非)门实现。

第六篇:《电子测量》课程总结

(一)、绪论

1. 测量的基本概念(熟悉)

1) 测量的定义

2) 测量概念的内涵

3) 测量的组成要素

4) 完成一次测量过程的步骤

2. 计量的基本概念(熟悉)

1) 计量的定义和意义

2) 计量和测量的关系

3) 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4) 测量标准的概念

5) 基准的分级分类

6) 计量中的几个术语

7) 测量标准的传递的概念

3.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1) 测量误差的定义(熟悉)

2) 测量误差的来源(熟悉)

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掌握)

[1] 绝对误差

[2] 修正值

[3] 相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满度相对误差、分贝误差

4. 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

1) 基于比例变换的间接比较法(偏转法)(熟悉)

[1] 比例变换原理

[2] 间接比较原理

2) 基于差值示零的直接比较法(熟悉)

[1] 差值测量原理

3) 减少误差的复合式比较(熟悉)

[1] 微差法

[2] 替代法

[3] 交换法

5. 测量的基本实现技术(了解)

1) 电子测量中的变换技术

2) 电子测量中的比较技术

3) 电子测量中的处理技术

4) 电子测量中的显示技术

(二)、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1) 电子测量的特点(了解)

2) 电子测量的内容(按被测物理量分)(了解)

3) 电子测量的定义(熟悉)

2. 测量方法的分类(熟悉)

1)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的概念

2) 有源量测量和无源量测量的概念

3) 频域、时域测量的概念

4) 静态、稳态及动态测量的概念

3.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熟悉)

1) 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概念

2) 静态误差、动态误差的概念

3) 测量系统的静态性能指标

[1]理想线性系统静态特性的数学模型

[2] 静态特性的基本参数(熟悉)

① 量程

② 零位值

③ 灵敏度

④ 分辨力和分辨率

⑤ 漂移

⑥ 时漂

⑦ 温漂

⑧ 线性度

⑨ 准确度

⑩ 可靠性

⑪ 输出电阻与输出阻抗

4) 电子测量仪器的技术条件及误差的表示方法(熟悉)

[1] 容许误差

[2] 工作误差

[3] 固有误差

[4] 影响误差

[5] 稳定误差

[6] 仪器误差的表示方法:2-58~2-61

4. 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熟悉)

1) 动态特性指标的2种测量方法

2) 动态特性指标

[1] 时域指标的内容

[2] 频域指标的内容

(三)、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 测量误差的分类和测量结果的表征

1) 测量误差的分类(掌握)

[1] 随机误差

[2] 系统误差

[3] 粗大误差

[4]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表达式

2) 测量结果的表征(掌握)

[1] 准确度

[2] 精密度

[3] 精确度

2. 测量误差的估计和处理方法

1) 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

[1] 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了解)

a) 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的规律

[2] 有限次测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的估计值(掌握)

a) 有限次测量的数学期望的估计值——算术平均值

b)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c) 有限次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2) 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

[1] 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 (熟悉)

a) 不变系差的校准发现方法

b) 变化系差的残差观察法

3) 粗大误差及其判断准则(掌握)

[1] 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

a) 莱特检验法

4) 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掌握)

[1] 等精度测量

5) 测量误差的合成和分析(掌握)

3. 测量数据处理

1) 有效数字的处理(掌握)

[1] 数字修约(舍入)规则

[2] 有效数字

[3] 近似运算法则

(四)、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1. 概述

1) 时间、频率的基本概念(熟悉)

2) 时频测量的特点(了解)

2. 时间与频率标准(了解)

1) 天文时标

2) 原子时标

3) 石英晶体振荡器

3. 电子计数器的组成原理和测量功能

1)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功能(熟悉)

[1] 频率测量

[2] 周期测量

4.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掌握)

1) 频率测量误差分析

2) 周期测量误差分析

3) 中界频率

(五)、电压测量

1. 概述

1) 特点(了解)

2. 交流电压的测量

1) 表征交流电压的基本参量(不需要记忆常见波形的波峰和波形因数)(掌握)

2) 交流/直流转换器的响应特性及误差分析

[1] 交流电压的基本测量原理 (熟悉)

[2] 峰值电压表原理、刻度特性和误差分析 (掌握)

[3] 平均值电压表原理、刻度特性和误差分析 (掌握)

3) 模拟式交流电压表(了解其基本结构和特点)

[1] 检波-放大式电压表

[2] 放大-检波式电压表

[3] 外差式选频电平表

3. 直流电压的数字化测量及A/D转换原理

1) 数字电压表的组成(了解)

2) 主要性能指标(掌握)

3) 逐次逼近比较式ADC(了解)

(七)、信号波形测量

1. 概述

1) 主要技术指标(掌握)

[1] 频带宽度BW和上升时间tr

[2] 扫描速度

[3] 偏转因素

[4] 输入阻抗

[5] 输入方式

[6] 触发源选择方式

2. CRT显示原理

1) CRT(了解CRT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1] 电子枪

[2] 偏转系统

[3] 荧光屏

2) 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 (掌握)

[1] 显示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2] 扫描的概念

[3] 同步的概念

3. 模拟示波技术及通用示波器

1) 通用示波器的主要组成(了解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2) 通用示波器的垂直通道(了解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4. 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技术(掌握)

1) 用示波器测量电压

2) 用示波器测量时间和频率

(八)、信号的产生

1. 信号源概述

1) 信号源的组成(了解)

2) 正弦信号源的性能指标(了解)

[1] 频率特性

[2] 输出特性

[3] 调制特性

2.

1)

2)

3)

3.

1)

2)

3)正弦、脉冲及函数发生器(了解它们的功能) 正弦信号发生器 脉冲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 锁相频率合成信号的产生 频率合成原理(熟悉) 频率合成分类及特点(了解) 锁相环(PLL)的基本概念(掌握)

[1] 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2] 锁相环的基本形式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解部分主要掌握提纲,掌握部分请不要忘记复习作业,相信各位能考出好的成绩!有疑问请联系我,短号:670396

上一篇:电梯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电子商务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