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反垄断实践不断取得突破,然而,国外偶有声音质疑我国反垄断、质疑我国投资环境。反垄断的政策、实践是动态变化的,借用SWOT综合分析方法,对我国反垄断现状进行梳理,列出我国反垄断对国内投资环境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国际大环境下的机会与威胁,进而提供多种可选择策略完善和发展我国反垄断。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篇1:

对我国风险投资环境的分析与建议

风险投资是以一种非传统融资方式、创新的金融工具,结合资金、技术、管理与创新精神,支持创新活动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了充分释放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化的孵化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的环境,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法律政策环境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地方与风险投资的运作不适应。如:

1、公司审批制度,公司注册有两种,一是登记制,二是审批制。我国采用审批制,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包括高科技企业)最低也不得低于10万元人民币。从金融学角度来看,这种资本金制度能够降低贷款的风险,但是这个门槛对风险企业要求较高,对创新、创业不利。

2、退出机制,风险资本需要通过企业上市(IPO)和出售方式(被收购兼并)退出,因此需要有公开的或柜台的交易市场,但目前创业板(或二板市场)需要尽快讨论推出退出机制。

3、企业组织形式,风险投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有限合伙制,与有限公司和合伙企业都不同。其组成人员有两类,一是有限合伙人,持有公司99%的股份,以出资颇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二是普通合伙人,持有公司1%的股票,但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责任,这类合伙人负责经营管理投资公司和风险资本。之所以采取这种组织形式,是由敢于冒险的资本、资本运作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样的特点决定的。然而,我国法律对此类公司组织形式尚无界定。

4、知识产权,如果对知识的保护不够,那么风险投资就不敢涉足试前期的投资,因为早期的风险最大,而仿造和盗版几乎一文不花,可以同步在任何地方进行,使投资人蒙受损失。

我们建议,应当放开无形资产(此处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技术)在工商注册资金中比例的限制,对技术价值进行充分肯定,扩大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运作空间,从而推动风险企业、风险投资的发展。

二、技术环境

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1)自然资源的推动;(2)人力资本价格的推动;(3)消费市场的拉动;(4)投资拉动等四种途径支撑。据估算,我国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20%,而经济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则达到65—85%。1992年,我国高科技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为26.6%,日本为30.9%,英国为20.2%,德国为18.6%。由此可见,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贡献很小。

1、从技术上看,我国经济整体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目前我们还有相当比例风险投资以改造传统产业为主。

2、我们的技术水平较低。通常,风险投资领域有五大类:信息技术(IT)、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和其他。其中,IT又包括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硬件,通讯,电子等类型;生物医药包括生物工程,各种药物和各种医疗器械等;其他包括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媒体,传统行业技术改造等等。

3、我国境内的国内风险投资公司、国外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领域比较:

(1)国内的投资更加分散,原因是技改项目过多;重大的、民用的技术并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国外的风险投资集中于我国的IT行业,原因是:国外的投资机构掌握着IT的核心技术,经验丰富,对风险投资的活动规律更为熟悉,比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早,普遍比我国机构早3年时间进入投资领域,投资的高潮在1995、1996、1997年。

4、技术生命周期的影响,生物保健类产品的研制到产业化需要7—10年,甚至更长;而计算机硬件的研制到产业化仅需要18个月,正如摩尔定律所说,其技术性能成倍提高,而价格大幅度下降。很显然,在相同的风险水平下,资金更愿投向回收期短、见效快的项目和领域。

三、税收优惠

1、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为鼓励某种行业发展的通行的做法,税收优惠主要有四个方面:税收免除、降低税率、增加资本抵减项目、增值税。(1)在美国,资本收益税是影响风险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1969年,美国税法提高了资本收益税率,由21%提高到49%,使上世纪70年代风险资本市场急剧萎缩,风险投资几乎被扼杀,1974年,只是由于放开了对养老金等机构资金的管制,风险投资才没有灭亡,并开始复苏;1981年,由于“斯基格修正案”和税法法案的修改,个人最高资本收益税由49%下降为20%,风险资本流入量剧增,使得风险投资又得到巨大发展;(2)台湾的税收优惠是投资抵减,创新企业的资本所得中,以抵减股本后净值作为应税所得;(3)澳大利亚政府鼓励R&D支出,实行“让税150%”的税收优惠,使得R&D不仅能够保本,并且能够得到增值:

应税所得=(利润-R&D*150%)

2、在我国税法中,支持高新技术的条款如下:

(1)高新区内企业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日免征所得税2年;

(2)校办企业免交所得税,(不包括纳税企业盘入、合资、联营、联办等形式。)比较来说,我国优惠较少;1优惠途径单一,基本上是以减免优惠为主;2优惠面窄,只涉及高新区的高技术企业,及校办产业;3关于税收抵减,只限于加速折旧的提法上;4对天使投资人的优惠毫无涉及。

3、在税法上,我国应当改进三点:(1)针对风险项目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抵减;早、中、晚各期投入资本承担的风险不同,因此抵减程度也应不同。(2)风险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所得税率应有所差别;此外,对创业资本所得应进行必要的税收优惠,如调整个人所得税。鼓励天使投资人等等。(3)应当认真考虑增值税因素。由于增值税是对产品增值部分征税,但由于高科技产品消耗原材料少,其进项税低而销项税高,使得无形的知识资本、风险资本负担了较高的增值税,这是不合理的,应当增加抵减项目,以减少风险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增值税负担。

四、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

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方式对高技术企业及其产业化进行鼓励。

1、政府补贴,方式有3种:(1)R&D补贴,如德国对完全用于R&D的固定资产投资,给予投资额20%的补贴;(2)亏损补贴,如新加坡对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公司,如果连续3年亏损,可获得亏损50%的政策补贴;(3)匹配性补贴,如美国马里兰州政府的技术发展公司对补贴的企业,要求必须有2—4倍的私人资本相匹配。

2、政府采购及其作用。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硅谷40%的销量来自军方采购。通过政府采购,为尖端技术的产业化和民用化提供了有力的市场支持,可以这样说,没有军方和政府的采购,美国早期的风险企业不可能发展起来。现在,美国每年政府采购支出占GDP的15%、政府全部支出的30%,如此庞大的规模确实可扶持其国内产业,增强竞争力。我国从1996年开始尝试政府采购。通常,政府采购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二是尽可能通过政府采购扶持国内产业的发展。在信息产业里,通过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目的。我国于2002年6月出台了《政府采购法》,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我国目前政府采购方面,2001年,政府IT产品的采购支出仅仅为44亿元人民币,2002年,仅80多亿元,与我国上万亿的IT市场相比,这是非常小的。因此,对中小型的高科技公司来说,政府采购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应当尽力争取;对政府来说,应当尽量采购本国高科技企业的产品,以达到扶持的目的。

五、社会配套环境

社会配套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介环境,一是人才培养。

1、中介环境

中介机构不仅能够联系“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而且对简化投资进程、寻求投资代理、降低投资风险等很有帮助。中介环境的建设包括三个部分:

(1)要建立信息中介服务机构:高技术是无形的资产,技术交流与配套的信息需要有一个有形的市场予以公布和沟通;另外,创新实体的市场预测也需要市场研究机构、包装上市辅导、投资顾问机构、代理服务等中介咨询机构的服务。(2)要建立权威的评估机构:风险资本的进入必然涉及技术的入股,而退出(比如IPO、兼并收购、清算等),也要求评估总资产(包括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这类中立的、公平的评估机构(由技术专家和资产评估师组成)是非常必要的。(3)要建立独立的监督审计机构。通过社会的审计监督,能够形成“会计、统计和审计”的财务监控。我国目前的评估和审计机构还都是行政隶属机构,没有民间化和独立性,不能保证公正、公平、公开,也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权威(非行政权威)机构。

2、人才培养

风险投资涉及三类人才:一是风险企业家,即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资金所有者;三是风险投资家,即职业金融家。(1)专业技术人才:认真执行“科教兴国”战略,造就“金字塔”型的专业技术梯队,保证人才的培养、供给、储备。要建立人才自由流动和配置的机制,使专业技术人才流动起来,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其中,创新型企业家是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创新型企业家往往是在技术人才中产生的。他们具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具有敢于冒险的品质。在争取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在项目评价和谈判时,企业家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是风险投资评价的最重要标准。正如德里·奥特所说:“可以考虑对一位有着二流想法的一流企业家投资,而不能对一位有着一流想法的二流企业家投资。”应当营造一种创业的社会环境,承认和尊重成功企业家,使企业家的才能充分释放出来。(2)资金所有者: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市场44.3%资金来自国外,国内资金以政府出资为主,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我国目前风险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其他来源很少,与美国早期的SB IC投资模式类似,弊端是风险承担和利益不对等。目前我国特别缺少天使投资人。这类人最具冒险精神,其示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比如美国的天使投资额占资金额的15%左右,但是,其示范辐射作用不可低估。我国目前不缺少富翁,但敢于大胆投资、敢于冒险的投资人极少,与我们的投资理财观念、优惠政策设计不能有效激励有关。(3)风险投资家这是一类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同时又懂得现代管理理论,并具有金融投资实践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实践的复合人才。目前,我国这类人才奇缺,应当尽快从课堂和实践中培养起来。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家大多是“官办”或“官营”,创业投资活动带有较强行政色彩。政府投资的作用应该不仅是经济上的,更应该是示范性的,以带动民间资本的广泛介入。上述三类人才的有机结合,需要建立利益关联,引入竞争机制,才能使风险和收益对称平衡,使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喻俊)

作者:孙 勇 张立新 赵金先

我国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篇2:

SWOT分析我国反垄断对国内投资环境的影响

摘要:我国反垄断实践不断取得突破,然而,国外偶有声音质疑我国反垄断、质疑我国投资环境。反垄断的政策、实践是动态变化的,借用SWOT综合分析方法,对我国反垄断现状进行梳理,列出我国反垄断对国内投资环境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国际大环境下的机会与威胁,进而提供多种可选择策略完善和发展我国反垄断。

关键词:反垄断;国内投资环境;SWOT分析

随着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加强,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SWOT分析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考虑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运用SWOT分析我国反垄断对国内投资环境的影响,列出有重要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而提供我国反垄断可选择的策略。

一、我国反垄断的立法与实践

反垄断指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直接限制垄断组织的建立及其对市场的控制行为。①换言之,政府反垄断的途径就是立法和执法相结合,目的是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经济法的法律部门主干下,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应共同发挥的作用是“为国家对市场经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导致的弊端”。②我国反垄断的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协定等。这些法律构成我国反垄断的多层次法律框架和执法根据,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是被称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与之配套的规章来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工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商务部等。此外,在国际条约和协定方面,反垄断的国际统一规范或公约并未达成,但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条款在众多国际条约中已有体现,包括中国加入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反垄断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立法和执法构成我国反垄断的理念和实践。在“有(反垄断)法可依”的前提下,我国反垄断的执法程序将更加完善。反垄断调查可以是由单位和个人申请启动或者是反垄断执法机构依职权调查。反垄断案的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陈述申辩和听证、处罚决定以及送达执行等。我国反垄断立法既规范垄断组织的垄断行为,也规范国家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管理行为。我国现有三家具体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分别是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在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指导下断三家执法机构权责分明、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建立充分竞争、公平竞争、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虽然我国反垄断实践偶有来自国外的质疑、批判,但是反垄断本身的理念鲜少遭到质疑,反垄断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调节工具,公平竞争是促进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一国反垄断对其国内经济环境,尤其是投资环境的影响需要从多方面评析。

二、SWOT分析我国反垄断对国内投资环境的影响

在本文語境中SWOT分别代表,S(strengths)是我国反垄断现状中存在的优势,W(weakness)是指与优势相对的劣势,O(opportunity)是指可以利用的国际环境中的机会,T(threat)是指国际环境中存在的威胁。其中,优势和机会对投资环境有积极的影响,劣势和威胁则是消极的影响。

(一)优势对国内投资环境的影响

我国反垄断的优势表现在反垄断法体系的形成、反垄断合作等方面。我国反垄断的立法和实践充分发挥“后发优势”③基础,建设我国反垄断的法律体系。我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施行起,跨越“十二五”规划期间,配套规章数量增多,反垄断案件数量增多,为国内市场环境保障公平竞争。有专家指出,我国反垄断执法随着案件数量增加进入常态化、日常化阶段。④

(二)劣势对国内投资环境的影响

我国反垄断的劣势因素主要表现在妥协退让、经验不足等。我国反垄断的立法和实践起步较晚,因而需要不断积累反垄断经验。例如,我国在对高通公司的反垄断案调查以“妥协条款”结束,高通公司降低在我国的专利许可费,我国则承认高通公司的专利许可模式。这种承认是变相地对“非法”专利许可模式的默认,可能损害国内专利被许可人的部分权益。当然,反垄断的负面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结果,因此反垄断劣势因素需要辩证地看待。

此外,关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该概念的适用范围针对贸易救济中的反倾销、反补贴问题。由于可能对“市场经济地位”概念产生泛化认识,将反垄断与市场经济地位划等号是错误的认识。

(三)机会对国内投资环境的影响

在外部国际环境方面,有诸如来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IPP)、“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机遇与风险并存。

根据Clifford Chance 2015年全球反垄断趋势调查表明,我国反垄断特征呈现的特点是“潜在风险和有限的反垄断适用”。⑤此处的“风险”是指母公司因其子公司(subsidiaries)或投资组合成员公司(portfolio companies)在资本输入国的行为引发的无过错责任。该调查对各个国家反垄断情况进行比较,反垄断的低风险地区代表有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高风险地区以欧盟、南非和巴西为主,在低风险与高风险之间以中国、印度、土耳其为代表。低风险不是绝对的零风险,高风险也不是绝对的百分百风险。我国未来反垄断的实践目标应是常态反垄断、风险透明化,达到低风险的反垄断适用,增强全球投资者对我国国内投资环境的信心,以开放、良性竞争的国内投资环境发展经济。

反垄断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可以利用国际合作的机会积累反垄断经验。目前,我国与俄罗斯联邦反垄断署、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反托拉斯执法机构、英国公平交易办公室等签署反垄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四)威胁对国内投资环境的影响

反垄断的威胁可能来自跨国公司、资本输出国等,因为一国的反垄断常常打破跨国公司、资本输出国的既得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按照“全球战略”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形成国际垄断,常常成为一国反垄断的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吸引外资无疑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内投资环境对外资的吸引力举足轻重。然而,一国需要引进外资同时又可能对其反垄断,两者之间看似矛盾排斥,实则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心变化。平衡跨国公司的垄断和一国反垄断之间的关系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

跨国公司给资本输入国带来了资本、技术和就业机会等,同时本身也获得巨大收益。跨国公司遭受到资本输入国的反垄断调查和处罚后,或多或少会进行一系列的报复行为,例如撤资、裁员、阻碍技术转移等行为。以撤资为例,撤资不是单一的,连锁似的撤资对资本输入国的投资环境影响非常严重。在跨国公司背后,往往还有其资本输出国的外交保护,对资本输入国施加外交和政治影响,或者直接进行对资本输入国的企业进行对等报复等。

三、完善我国反垄断的选择策略

SWOT分析是现状分析和策略选择两个阶段的连接点。策略可以上升到战略,成为下一步我国反垄断的发展方向。SWOT分析结果提供我国反垄断可选择的策略最大化地保障国内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最小化地影响国内投资环境。

第一,增强优势,推动反垄断立法细化和执法强化。我国《反垄断法》是反垄断立法的重要成果和执法的法律根据。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反垄断工作,细化反垄断立法、强化反垄断执法,建立对市场竞争的保障机制。在细化反垄断立法方面,鉴于一些规定、指导意见、指南的效力较低,可以根据需要逐步提高其立法主体和法律效力。在立法过程中,充分立足国情和执法实践,完善反垄断法律体系,增强其针对性和操作性,为市场提供更明确的预期和指导。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整合三家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能和职权,避免执法混乱的现象出现。立法和执法有法可循,才能维持国内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才能提供国内投资環境的法律保障。

第二,消除劣势,借鉴各国反垄断理念和经验。由于劣势因素的限制,消除劣势的途径可以借鉴各国反垄断的理念和经验,弥补经验上的不足。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蓝本是欧盟竞争法,受美国反托拉斯法影响。⑥例如,美国当前的反垄断审判原则为促进技术创新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原则,理念上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⑦这种与时俱进的理念是值得学习的。

第三,抓住机会,增强反垄断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国际间交流、合作加深,国际反垄断具有很好的合作前景。我国与俄罗斯联邦反垄断署、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反托拉斯执法机构、英国公平交易办公室等签署反垄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反垄断合作纳入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和磋商中,有助于规避贸易风险和摩擦,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交流和发展。

第四,避开威胁,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垄断一直存在利弊之争,反垄断的立法和实践原则是允许垄断之利而规制垄断之弊。反垄断的阻碍可能来自跨国公司、资本输出国等,因为一国的反垄断常常打破跨国公司、资本输出国的既得利益。而TPP、TTIP的威胁主要是该规则致力于贸易自由化,意味着政府不能用反垄断等手段干预市场。面对强大的外部威胁,既要设法避开威胁,更需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经济实力。通过坚定不移地发展,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对抗威胁、无惧威胁。

四、结语

不能否认垄断经济在市场经济机制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反垄断也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工具。反垄断立法和实践所建立、保障的充分竞争,也是国内投资环境良好的表现。SWOT分析方法列出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为我国反垄断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可选择的策略,即增强优势、消除劣势、抓住机会和避开威胁。

[注释]

①赵林如编.市场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N].人民日报,2011-10-28(14).

③后发优势指在国际反垄断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反垄断可吸收、借鉴立法成熟的欧盟和美国反垄断的理念和实践.

④我国反垄断执法步入常态化日常化——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黄勇[N].经济日报,2014-9-24.

⑤Clifford Chance.Our Insights into Global Antitrust Trends.http://globalmandatoolkit.cliffordchance.com/downloads/Our-Insights-into-Antitrust-Trends-2015.pdf.

⑥李剑.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中的体系冲突与化解[J].中国法学,2014(6).

⑦龚维敬.垄断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11.

作者:李艳霞

我国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篇3: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探讨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框架及内容的介绍,探讨和分析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的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揭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局限性;现金流量;发展趋势;EVA

doi:10.3969 / j.issn.1673 - 0194.2015.07.0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被全面推向市场的企业日渐增多,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确立是在十几年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组织形式及公司治理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情况和发展能力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也应随之而变化。本文就目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1 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通过分析过去和现在,来预测未来。

1.1 财务分析可以用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并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加以控制,便于企业管理当局及其他报表使用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分析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进行区分,以明确经济责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合理评价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并据此奖优罚劣,以促使经营者不断改进工作。

1.2 财务分析可以用来挖掘企业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

通过对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状况,不断挖掘企业改善财务状况、扩大财务成果的内在潜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实现良性运行。

1.3 财务分析可以用来合理实施投资决策及调整经营方式

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是企业外部主要的报表使用者,而由于财务报告存在局限性,因此他们必须借助于财务分析,通过对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风险程度的分析,来决定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额。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反映出来的动态内容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经营方式;另一方面,财务分析也为企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决策提供依据。

2 我国现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及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着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我国的财务分析指标过于注重量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指标本身质的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首先,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是运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指标,是从静态角度反映一定时点的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但是,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质量很差,就会高估企业的流动资产,即使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很高,但仍不能保障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其次,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的均衡情况,会高估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效率,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在企业资产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会使得企业的资产被高估,造成资产负债率和负债经营比率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另外,企业在使用会计方法调节利润的时候,会使企业的利润虚增,费用加大,造成利息赚取倍数指标也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

(3)在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中,常见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基本上都是基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和作出评价的,如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不能反映出企业在有大量现金流入的情况下的真实盈利状况,只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量”,不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质”。

2.2 一些指标的设计不尽合理

主要是缺少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和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指标。财务分析的数据多来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针对于企业现金流量表所设计的指标很少,就现代企业管理来看,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可能更为有用。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及职工都非常重要,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2.3 指标体系忽略了对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的评价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公司治理”和“股东价值管理”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所接受,“平衡计分卡” 和“经济增加值(EVA)”等新型业绩管理工具也开始被引入,但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发现,绩效考评、奖酬体系和决策权分配系统,经常诱发内部各业务单元、管理者和员工的各种有害行为,特别是以牺牲公司整体利益为代价追求局部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在全面预算、内部成本费用分配、转移定价和责任会计体系中,也可以见到类似的现象。

2.4 基于财务分析的数据不准确

目前我国财务分析指标是运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指标。而会计报表又是根据收付实现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确认的会计账册数据编制的,因此,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的局限性必然影响财务分析指标数据的准确性。由于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很多企业的会计数据失真失实,更有甚者,部分企业为了满足经营者自身利益的需求而粉饰会计报表。种种原因导致基于财务会计报表的财务分析指标数据变得毫无价值,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负债水平、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也无法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

2.5 信息技术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的运用还不够广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化财务分析软件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不但可以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而且可以建立共享数据库,将企业历年的财务分析资料和数据储存起来,随时调用和对比。还可以采集大量的同行业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以发现本企业的不足和挖掘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带来便利。但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与国外先进国家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3 改进措施

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及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并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

针对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丰富指标体系的内容,注重对指标内在质量的分析,使财务分析指标数据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时应增加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因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围绕着这个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来提高资产的获利能力,通过提高资产净利率来实现可持续增长率的增加。

(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财务分析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增加一些表外分析的指标。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静态财务指标过多,而反映动态的指标过少,尤其是没有建立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指标,导致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及持续经营能力的分析过于单薄,没有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借鉴发达国家财务分析的先进经验,应注重对现金流量的指标的分析,尤其是应注重对现金流量负债比的分析来加强对企业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及持续经营能力的分析,使我国的财务分析指标的内容趋于合理。另外,由于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表外因素很多,因此应充实一些表外的分析指标,来充分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及持续经营能力。

(3)加强对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的评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已逐渐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我国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却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认知模式中,已经完全不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现状,必须加以改进。而对于衡量企业价值创造的方法,应该是引进EVA的概念,通过对EVA的计算分析,在考虑机会成本存在的情况下分析企业能给股东带来的真正价值,也就是企业应给股东创造高于行业平均回报水平的剩余价值。

(4)努力提高财务报表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及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由于我国目前会计制度存在缺陷和不足,导致我国财务报告数据普遍失实,这加大了财务分析指标的不准确性。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①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 ,报表的信息披露应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信息 ,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受物价变动影响的因素等。在此方面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和办法来解决现行报表信息披露不足、不规范及弄虚作假、粉饰报表等问题。

②现金流量表可以弥补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信息的许多不足。要把传统的分析模式与现金流量结合,以便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融资能力、股利分配能力,评估现金与其他相关事项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③加强对会计报表的审计监督,确保信息的真实。企业的会计报表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要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体制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工作,从制度上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促进我国报表审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可靠性。

(5)提高信息技术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水平。随着计算机的普遍采用以及财务软件的大量使用,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财务分析成为可能,而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储存功能,又可以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投资主体越来越多,投资环境也更复杂,企业的未来信息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盈利性预测、企业发展前景等信息是未来财务分析体系的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 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美] 罗伯特·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王滨

上一篇:混凝土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毕业生自我评价(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