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调查问卷

2022-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分析调查问卷

实践教学认知问卷调查分析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在大学期间顺利实现专业学科教育到专业工作实践的渐进过渡,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从2003年起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从学生认知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对此项改革进行了总结。并从学校主管、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三方面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共同推进实践教学提出了具体设想。

关键词:实践教学 认知 主管 主导 主体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在大学期间顺利实现专业学科教育到专业工作实践的渐进过渡,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从2003年起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为对此项改革进行总结,我们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

一、样本抽取

2013年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应届毕业生1033人,分布在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五个专业。自2005年起我院本科毕业可选六种文体之一(毕业论文、区域发展规划、项目选址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企划书等)。毕业答辩按照文体分组。调查样本按比例在各答辩组随机抽取。调查问卷围绕毕业生对我院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认知共设19类28问。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毕业文体选择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选择毕业论文,选择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学生占到10%,选择企划书的学生占到7%,选择商业计划书的学生占到6%,选择项目选址报告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学生占到1%和2%。每年选择论文之外的五种文体大致比例在25%左右,论文之外的文体实用性强但是教与学均比较吃力。

(二)关于求职的途径

有102份问卷未填此项。在其余98份问卷中,57%的是通过直接应聘找到工作。亲戚介绍占的为16%,学校推荐和家族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和5%。这反映出截止到问卷调查时有约一半的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大多数是通过自己直接应聘入职,经亲戚介绍与学校推荐入职占比较低。

(三)对于专业前景及就业的认知

70%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较有前途,15%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很有前途,1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很没前途,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2%。

104人选择就业形势严峻、对就业困难担忧,90人选择只要提高自身技能就可以找到工作。选择这两问所占的比例几乎持平。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就业形势尚好。

(四)关于就业指导与就业信息

希望从学校就业指导处获得职业规划辅导的占到28%,希望获得用人单位信息的占到27%,希望获得应聘面试技巧的占到25%,希望获得专业出路的占到20%。可见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学生缺乏用人单位的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存有一定的迷茫。

(五)关于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在就业时,60%认为个人能力的高低非常重要,20%认为专业技能非常重要,13%认为社会经验非常重要,6%认为学校名气等一些外在因素非常重要。

31%认为毕业生最缺乏的是创新能力,认为毕业生缺乏执行力和专业技能的各占到26%,16%的认为毕业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

(六)关于毕业生能力要素排序的认知

对“作为一名经贸类专业的学生,您认为个人专业知识技能重要还是综合实践能力重要?”47%的认为个人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两者都重要,41%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能力比个人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12%的学生认为个人专业知识技能重要。由此可见,在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方面,学校还需双管齐下,既要注重学生个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七)对学院培养学生侧重点的认知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通过学院日常对学生的培养感知学校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状况。认为学院更注重个人专业知识的占到29%,更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占到28%,对个人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两者都很注重的占到29%,14%的认为学院对两者都不注重。

(八)对于毕业生个人专业知识技能获得途径的认知

除了教师教授专业课外,就学院对于个人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如何提供帮助,35%认为是通过组织参加大型专业培训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30%认为是通过邀请外校名师进行讲座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20%认为是通过推荐网上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1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院并没有特别关照。

(九)关于对学校教学实践的认知

学院每年都组织大三学生进行教学实习,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实习活动中获得知识。93%参加过学校的教学实践,7%没有参加过学校的教学实践。反映出个别学生对教学实践认识不足。

对实践学习类型的认知,有120人选择社会调查,有113人选择企业见习,有97人选择校外兼职。对课题研究和课程实训的了解或参加较少。

(十)关于实践教学方法及与社会对接的认知

关于实践教学方法,接触过案例教学法的占40%,专业实习教学的占29%,场景模拟的占14%,项目组法和学科竞赛所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为7%和10%。此项调查说明学院在教学实践方法方面拓展的空间很大。

(十一)关于与实践或实习单位的对接

毕业生的实践或实习单位主要是自己联系的达123人,亲友帮忙为61人;学院安排为46人;学校安排和老师推荐的较少。

作者:李玉萍 赵培芳 (等)

第2篇:人才发展环境调查问卷分析研究

摘 要:人才发展环境是人才赖以发展的外部综合条件,是人才发展的关键支撑、激励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问卷调研分析法对H市K区的人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

关键词:人才;人才发展环境;调查问卷分析

文献标识码:A

H市K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毗邻广州,邻近港澳。2003年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工作被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2012年K区召开了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人才强区”的战略,制定了相关的“引才、留才、用才”措施。本文就通过问卷调研法,对K区目前人才发展环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1 人才的概念

何所谓人才?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部门、学校使用的人才概念是指经过中专及中专以上学校培养,在德、智、体诸方面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国家要求,能够初步适应某项专门技能的人。人才预测部门使用的人才概念是指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者,或者具有技术员或是相当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人才研究者使用的人才概念,是指以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与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人才解释:人才就是具有知识和能力,能够创造性劳动,并且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的人。

综上所述,对人才的界定要考虑是否具有一定知识技能、是否能进行创作性劳动、是否能做出社会贡献。只有充分满足这三点,才算是人才。

2 人才分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中国的人才进行了分类,分别是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

党政人才是指在乡镇(街道)及乡镇以上党政、群团、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等工作的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在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一般指在车间、科室以上工作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在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上工作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活跃在农村,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乡村劳动者。社会工作人才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3 人才发展环境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由此可见,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创造了更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反过来环境也影响了人,人才更是如此。人才环境是指人才赖以生存、成长、发展的外部因素的总和。适宜的环境可以激励、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恶劣的环境可以制约、阻碍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从特征上来看,人才发展环境具有外部性、相对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征。环境是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是外部条件、因素的总和。外部性是人才发展环境的本质特征。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因而是个相对的概念,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的不同,其指称的外部世界也不尽相同。多样性是指人才發展环境的多样性体现在以下机构方面,首先,从外部世界来看,影响人才发展因素的内涵多种多样,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既包括宏观环境,也包括微观环境。其次,人才环境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科技、教育、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再次,从环境对人才的影响方式来看,有单向影响,也有多向影响,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有深层影响,也有浅层影响。动态性是人才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才环境内部各个系统始终处于运动中。在人才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生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层次性是指人才环境是一个立体系统,具有多个层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勒温的心理力场理论,人才环境评价体系可分为基础层次、社交层次和最高层次,相应地,人才环境优化也可根据满足人才各层次需要的环境因素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4 人才发展环境的构成

人才发展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构成包括多个维度。从人才成长发展与创造的角度来看,最为密切相关的环境,主要涉及事业环境、安居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策制度法治环境。

4.1 人才发展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中重要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发展。自然环境对人才发展环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特别是地理位置,便利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4.2 人才发展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人才发展的根本因素,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才流动越高,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持续增长的经济环境,会增加工作的机会,吸引人才聚集。

4.3 人才发展的科技环境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依靠科技的发展。良好的科技平台吸引科技人才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繁荣的经济又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4.4 人才发展的教育环境

接受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仅要接受学校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而且社会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就是指良好的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必然培养更多的人才,也会引起人才集聚。

4.5 人才发展的信息化环境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程度越高,人们获取信息渠道越多,接受的信息也就越多,就越有利人才的发展。

4.6 人才发展的市场化环境

人才发展的市场化环境反应人才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是衡量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建立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化环境是人才发展的需要。

4.7 人才发展的政策法治环境

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离不开人才法治环境的保障。良好的政策制度法治环境,赋予人才发展进程中各相关主体明确的权利义务,提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基本依据,为人才发展格局建构良好的秩序。对于一支人才队伍来说,其能量的发挥不仅取决于人才个体的能量,更取决于这支队伍是用一种怎样的制度组织起来的。好的人才加上好的制度才是生产力。表面看我们是面临着世界人才大战,实际上在这场人才大战的背后还在进行着制度上的较量。

4.8 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

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支撑,涉及到人才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也更趋向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发展。

5 H市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研究

5.1 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

通过座谈会和实体调研的方式,了解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目前K区人民政府很重视人才工作,尽全力为人才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但是K区人才发展环境依然难以满足人才的需求。K区整体的城市环境比邻近的广州要差一些,广州发展不了的企业会迁到K来发展,导致K的产业很乱。K的物质文化很难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要。K缺乏投资环境,技术发展和技术引进都很缺乏。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尚未形成规模,科研平台不多,成熟的产业孵化器平台尚未建成。

5.2 K区人才发展环境现状的问卷结果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课题组在实地调研过程发放了126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74份。分别向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人事人才发放了223份、448份、471份、122份,有效数分别是219份、396份、437份、122份,有效问卷占比是18.65%、33.73%、37.22%、10.39%。

问卷要求四类人才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各级要素进行了评价。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政府工作人员在一级要素中对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最高(64.38%—评价“好”以上的比例),对K区人才发展的自然环境评价最低(57.08%);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一级要素中评价最高的是经济环境(5404%),对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最不满意(36.11%);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级要素中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中评价最高的是经济环境(67.73%);组织人事人才工作者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中评价最高也是经济环境(68.85%),而对政策法治环境(35.25%)和教育环境(35.25%)最不满意。具体见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各类人才中对K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是有明显差异的,从整体上来看,政府工作人员对各项环境的评价是较为满意的,各项环境的评价没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说明政府工作人员对自己在人才方面的工作比较的满意。近三年以来,K区的人才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设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人才工作,同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人才来到K区发展,再以优质的人才服务工作留住人才在K区创业。在吸引高端人才来到K区来工作和创业方面,K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政府工作者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比其他人才都要高。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都不高,是四类人才中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最低的一类人才,说明他们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是很满意,特别是社会服务环境,评价好以上的不到40%,而社会服务环境这一项政府工作人员的评价好以上接近60%,政府部门扮演着为社会服务的角色,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自己觉得还不错,可是被服务的对象企业经营管理者却很不满意,这说明政府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部门需要在行政服务上多下功夫,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让社会满意。

从整体上来看,专业技术人才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比企业经营管理者要高,最令专业技术人才最不满意的也是社会服务环境,这点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样。如果说只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对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不满意,也也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社会服务的期望太高,但是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70.95%的被调查者对K区社会服务环境评价不是很满意,占了被调查对象的一大部分。

组织人事人才工作者严格来说也是属于政府工作人员,但他们是负责分管人事人才的工作人员,所以把这类人才从政府工作人员中拿出来做问卷调研查。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组织人事人才对K区的经济环境的评价是最高,接近70%。但组织人事人才对K区的政策法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不是很满意,而且除了政府工作人员对这两项环境的评价较高以外,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對这两项环境都不算很满意,这说明K区的政策法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有待改善。

从K区人才发展环境评价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繁荣的经济环境是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势环境,而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和组织人事人才给了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一个相对而言较低的评价,这就反映了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确实需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寻找到提高K区社会服务环境的方法。组织人事人才对K区的政策法治环境评价不高,是组织人事人才在开展人才工作中受到政策发展的制约后的自然反应,而教育环境评价也不高,是因为K区的高等教育院校不多,研究性的机构也不多,是人才发展的一个短板。

参考文献

[1]王顺.中国城市人才发展环境综合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4,(3).

[2]中共宾阳县委党校课题组.宾阳人才发展环境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4):22-25.

[3]孙晓萍.大力营造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J].经管视线,2011,(3):53.

[4]陈嘉平,胡加达.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我之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0).

[5]李萃英.人才环境论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0,(2).

[6]耿立卿,吴夺.对人才发展环境的哲学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1).

[7]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8]陆晓曦.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视线高层次人才国际竞争新突破[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1):2-7.

[9]孔晴云.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J].群言天地,2008,(10):68-69.

[10]Alexande. Alexander′s M Framing 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U.S.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

[11]Marshall.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nd Personal Income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9(2):256-261.

[12]Schultz. Investment in Hum 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12):20-23.

[13]Pald Gertler. Insuring Consumption Against Iillnes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3).

作者:雷丽 桂昭明

第3篇:作文教学问卷调查分析与思考

摘要:笔者通过对一份中学生作文心理调查表的分析发现:现在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着重从读、写、改、评四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作文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调查 积累素材 写作实践 自改 讲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进行语文教改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作文的心理情况,我在初二和高二两个年级(各400人)分别进行了学生作文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喜欢作文的少(初、高中分别是3%、 6%),怕写作文的多,有的即使不得已完成了作文,所写的文章也并非有感而发,而是为了交差,结果空话、套话连篇,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学生已经接受了十来年的语文教育,但我依然感到,作文教学如同陷入重围的孤军,左冲右突,却并没有撕开突破口溃围,作文教学始终徘徊在“少慢差费”的层面,始终未能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2700多课时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依然造就的是大量语句不通的学生”,甚至出现了“现在的大学生是高分考进来了,但不少学生仍然不会写文章”的可悲现象。

为此,我不禁深思:作文教学怎么了?为什么师生谈作文而色变?所有这些问题,都如一柄柄寒气森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作文教学的头顶上,令人不寒而栗。毕竟“文章千古事”,教不会学生作文,罪莫大焉。那么陷入如此境地的原因何在呢?首先,我不得不承认作文非常难教,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的能力比“读”的能力“教”起来更加困难。其次,教材毛病大,只知选文,不能确定出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最后,我想说“都是作文书惹的祸”。名目不断翻新的作文书如雨后春笋,近年来充斥中小学校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至少拥有一本作文书,每逢作文,略施小计,即可“克隆”出一篇。有些教师以让学生背作文为捷径传授作文之法,更是等而下之。

那么如何才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呢?我在十多年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的有益尝试:

一、读——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1、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读,是作文的基础和动力。历代许多成名作家都是在读了大量的书,研究了大量的资料后,走上创作之路的。像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大师,他们并没有进过专攻文科的高等学校,却在文学上有着空前的成就,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家庭和私塾中打下了很好的文字根基”,古今作家的经验之谈也证明了这一点:柳宗元说:“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由此看来,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不单能积累表层写作素材,更能够从深层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很有必要了。课堂少上一两节课,甚至几节课都无所谓,每周抽出一到两节语文课或自习课,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进行阅读、借书,然后再延伸到课外。我所教的一位学生祝洁在随笔中写道:“……初二生活对我而言,的确是我学习道路的重大转折点,我开始了我有生以来的大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怀着莫大的兴趣去读书看报的所得比老师强加的知识要来得容易,发现了我更喜欢带着笔记本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这大概便是心灵的充实带来的快感吧……”。她所写的正是对初二整个学年的课外阅读的真实感受,不难看出,课外阅读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视野的开拓、知识的积累,更是思想的熏陶、素养的提高。刘勰曾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只有读书,才会产生写作欲望,才会“情动而辞发”;所以说,读书是写作的第一要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是靠读出来的。

2、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独到的眼光观察生活,促进阅读

调查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想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者要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端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飞速发展的科学和层出不穷的时尚文化艺术,关注各种形式及渠道所传播的健康、新鲜、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现代化语文现象,同时关注人世间的黑暗面。鼓励学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看《中国青年报》、《语文报》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园内的广告与海报、公约与制度。星期天不妨走出户外,看球赛、赏花灯;节假日可以三五结伴,游名山大川,观乡土人情,看云亭飞阁。“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口”要常开。评名作,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我还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打开心灵的闸门、开掘生活的素材——自己的情感:抑制不住的兴奋、热泪盈眶的感动——自己的思想:别具慧眼的见解,社会现实的忧虑,人生道路的迷惑——自己的校园:风采迥异的老师,性格不同的同学,色彩缤纷的班级……一缕飞扬的思绪,一场激烈的争鸣,一簇思想的火花,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

二、写——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

谚语说:“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写,历来被古人所重视。古人说:“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坚持多写多练。

因此。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引导他们在阅读、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只要有感悟都写下来。训练记叙文时,我请他们把班上某个有个性的同学或某次有趣的活动写成文章给父母看;训练说明文时,我请他们写《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并进行征文比赛;训练议论文时;我请他们就语文教学改革谈自己的看法,参加《语文报》的有关讨论……平时我结合一些特殊的日子或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写作,新年到了,我请同学们互相写信,互致新年的祝贺等等。有时还从他们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些专题让他们去写,如人物素描、时事论坛、校园争鸣、名胜风光、影视评论、应用文苑、心海浪花(写心理活动)、文学天空、一题多做。又如,我提倡学生写随笔,开始不少学生不太愿意写,他们觉得这是负担。在一次初二半期考试中,我出了一道作文题《一件小事》。不少同学都埋怨题目陈旧而无从下笔,云涛同学却写了这样一件小事:“远处高楼上,不知是谁在练习小号吹奏,虽然声音不美,旋律不准,但吹奏者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给我以极大的生活启迪……”这篇文章不长,但我请云涛在班上朗读时,全班同学都被感动了。当时,我问云涛:“在考试时,你是怎么想到写这件事的呢?”他答道;“当初听到那号声时,我的确受到感动,并悟出了一定的生活哲理,所以当时就情不自禁地把这件事和我的感悟写在了随笔中。考试时一看到作文题,我就很自然也很顺利地写出了这篇文章。”后来写随笔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感到了随笔和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更感到了随笔对磨砺思想、训练文笔的好处。

三、改——让学生养成自改习作的好习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改,是提高作文的必经之路。尤其是中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更是较快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列夫?托尔斯泰曾在日记中写到:“写作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必须摒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前人之言,真是经验之谈。文坛上也流传着不少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当把文章写成以后,贴在墙壁上,反复吟咏,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改,能出好文,也能出妙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地改,可以使文章克服“意不称物,言不逮意”的弊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古人“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中学生更应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尤其在动笔前腹稿的修改后,才能够“下笔如有神”,“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自工”。从起始年级起,本人尝试小组轮流批改作文的方式,教师在这过程中作适当的要求和指导,并深入到评改小组中,与学生一起讨论。这种批改方式,批改作文的学生耗时不多,却能通过横向比较,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怎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在批改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评——教师要鼓励性讲评出好作文

每个人都乐意接受表扬。中学生尤其是这样。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写作上的每一点成绩,给以及时肯定、鼓励和表扬。孔子就曾用这种方法来激励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教师对学生的一篇作文的范读,或对学生作文中某一优点的鼓励,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语文对作文的看法和认识,甚至可以影响或改变学生的一生。

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评语以肯定为主;评讲以鼓励为主;范读,以学生优秀作文为主;交流作文,以推荐有特色作文为主。在作文评讲课上, 我专门设立了“佳作亮相”、“片断欣赏”、“妙语连珠”等栏目一一“佳作亮相”,就是让本次最佳作文的作者上台朗读其佳作;“片断欣赏”,就是选取一些作文中的精彩段落让作者上台朗读;“妙语连珠”,就是捕捉作文中很生动的一两句话让作者上台朗读。

总之,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读、写、改、评的各个环节,强调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在准备、实践、提高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个促进、引导作用。教师只有集教练、观众、啦啦队员为一体,学生才能象体育运动员一样在作文中发挥出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写作整体化教改宣言[J].语文学习,1992,(5):25

[2]章辉.问题、定位、对策——陈望衡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11)

[3]朱熹.观书有感[M].作家出版社,1986.376

作者:郑 静

第4篇:美术调查问卷分析

同学们好!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你在美术学习中的一些情况,顺利地开展本学期将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加入美术课堂的教学工作,特做一下调查,请你认真填写。 你的美术老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请把你的答案序号写在题目后的括号内。

1、你以前参加了哪些美术活动? ( )

(1)美术班学习 (2)自己画画 (3)没有 (4)其它 11人22% 29人58% 5人10% 5人10%

2、你喜欢美术课以什么形式来上? ( ) (1)老师讲,你们欣赏 (2)让你们自由发挥的完成 (3)让你们跟着范画或制作

4人 8% 29人 58% 17人34%

3、你喜欢小组合作吗?( ) (1)喜欢 (2)有时喜欢 (3)不喜欢 39人 78% 11人 22% 0

4、美术课堂中,你常用到以下哪些工具? ( ) (1)水彩笔 (2)油画棒 (3)彩色铅笔 (4)颜料 (5)毛笔 (6)剪刀 (7)其他 选三项以上的10人

占人数的20%

5、你觉得哪些美术课你更加感兴趣? ( ) (1)绘画 (2)手工 (3)其他 20人 40% 30人60%

6、你喜欢美术课上运用哪些材料呢? ( ) (1)生活废品 (2)学具袋彩纸 (3)自然材料 (4)其他 17人 34% 13人26% 20人40%

7、哪些美术作品你更喜欢收藏?( )

(1)绘画作业 (2)废物利用的改造物品(笔筒,装饰品等) (3)综合材料制作 (树叶拼贴画,报纸撕贴画,等等)

14人 28% 22人 44% 14人28%

8、在家你会利用美术课学到的一些知识来装饰家里吗? ( ) (1)有 (2)没有 39人 78% 11人22%

9、你喜欢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加入我们的美术课堂吗?( ) (1)喜欢 (2)有时喜欢 (3)不喜欢 39 人78% 10人20% 1人2%

10、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在美术课堂上运用,你觉得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 (1)废物利用 (2)环保意识的提高 (3)审美情趣的提高 (4)其它 选2项以上的有40人占80%

11、如果将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加入美术课堂,你会带什么材料来呢? 回答此问题的人有50人

美术调查问卷小结

调查原因:

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开展比较困难,条件上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家长的认可度等一直制约着美术教育的发展,造成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够浓厚,希望通过此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美术的现状和兴趣方向,以及将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加入美术课上的兴趣度和认识度来进行的调查, 调查目的:

1、通过此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关注程度;

2、了解美术课上加入生活和自然材料是否对学生具有促进作用;

3、了解美术课加入生活和自然材料,学生对此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以及发展的方向。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0份,涉及到10个班级,分别是301;302;401;402;501;502;503;601;602;603;每班5位学生。 调查准备:

美术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学生情况拟定调查问卷内容,准备在中学阶段的各年级中3-6年级每班中抽5位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情况小结:

为配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自然材料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小组于2011年9月5日至7日在青板中学校园内展开了

一次美术调查问卷活动,在三至六年10个班班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现将本次问卷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如下:

问卷共设置11个问题,分别针对学生学习美术的现状和兴趣方向,以及将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加入美术课上的兴趣度和认识度来进行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孩子尤其喜欢手工,这点很好,因为手工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还可以锻炼小朋友的手、脑协调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促使他们更多地了解生活,关心生活,对少儿的教育和生活情感的培养也有帮助。农村孩子是喜欢美术的,特别是绘画和手工的学习。,2,3,5题中可以看出,。特别第5题,60%人喜欢手工课课,78%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多运用在手工制作。但由于现状的束缚,学生接触美术专业学习的机会不多,多数学生只能自由发挥,在地1题中可以看出。58%的学生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他们手中的美术工具有限,除了几支水彩笔和蜡笔画画之外,很多同学根本连油画颜料和国画颜料等都没有见过。这样的现状可以从第4题看出,只有10人能带3样以上的美术学习用品,只占调查人数的20%,而且这10人中9人在学校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习,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生活环境地处偏僻外,家长似乎也不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在孩子艺术学习投入很少是一个较重要的原因。农村孩子家长学历低,这无形中对农村孩子的艺术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家长工作不稳定,为一家人的生计奔忙,无暇顾及孩子的艺术教育。更不用说陪孩子去准备美术课所用材料。所以农村大部分学生没有教材所要求的美术学具和材料,学生一味的看老师

示范,像这种情况美术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提高呢?更何况美术教学是以主体参与为前提,使学生成为美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进行美术创造的主体,也就是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因地制宜,拓展学生的美术材料面,在美术课中本人尽量安排一些农村学生容易找到的一些简单材料,如纸、废物、泥巴等。学生乐意,而且兴趣也高,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愿意带生活和自然材料进入美术课堂,72%的学生愿意收藏这样的作品,78%的学生会用这样的制作物品来装饰家中。而且100%的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环保意识。美术的教学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尤其是农村学校,要解决农村美术教学的矛盾,教师可适当的对教材中的内容和美术学习工具进行灵活运用,对教材中要求的材料进行变通加入自然材料和生活材料,让孩子不再为美术课担忧,轻轻松松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第5篇:音乐调查问卷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调查问卷报告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表现,特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目的是了解我校低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以便情况,以及他们对游戏化教学的反映情况,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

二、调查对象

随机抽去三年级20名学生,参加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问卷从态度、情感以及兴趣爱好几个方面进行,让学生们充分、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最真实的看法。调查结果如下:

1. 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A.很喜欢(10人选择) B. 喜欢(8人选择)

C. 一般(1人选择) D. 不喜欢(1人选择)

2.你怎么看待音乐这门课程?

A. 培养兴趣,掌握一门音乐技能,提高自身素质(10人选择)

B.陶冶情操,提高音乐感受力,开发智力,培养创造了(5人选择)

C.培养专业素质(2人选择)

D.主课以外的放松、快乐(3人选择)

3.你喜欢音乐课上的什么内容?

A. 唱歌(10人选择) B.乐理知识(1人选择)

C.音乐史(2人选择) D. 音乐欣赏(7人选择)

4.你认为音乐课重要吗?

A. 不重要(12人选择)

B.一般(1人选择)

C.比较重要(5人选择)

D.非常重要(2人选择)

四、调查结果显示:

1、学生对音乐学习所持的强烈情感倾向。这说明学生们还是很喜欢上音乐课的。因为这一学科没有过重的学习压力,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又能从音乐中感受美,创造美,同时还能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个别人“不喜欢”音乐课,认为“音乐课是主课以外的放松、快乐”,让我们看到学生的严重偏科以及对音乐课学习的态度。

2、低年级的学生对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要上好课就需要我们将游戏引入课堂,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到音乐知识。音乐游戏在实现“激发情趣、提高审美感、体现成就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多数学生在音乐课上“参加”音乐游戏,同时他们也认为“有必要”在音乐课上做音乐游戏。说明音乐课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孩子们乐意主动参与音乐游戏活动。课前的音乐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简单活泼的音乐游戏中轻松学习音乐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重音乐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根据课型需要设计一些内容丰富有容易接受的音乐游戏,让我们的音乐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薄弱学科课堂上活而不乱的教学模式研究到现在,让我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老师们探讨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一些教师只是口头上谈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实际上,他们仍然不肯下讲台,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我始终坚信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大胆的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活而不乱”的关键是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一颗“童心”。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和他们零距离接触,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这样,有助于尊重儿童,从而能够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如果走进去了,师生心理相容,课堂的气氛一定会活跃。走进童心不容易,从里边走出来更难了,教师要从“牧羊人”的角色,转变成 “领头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平等合作中的“首席”。教师成为“羊”和学生“合作”,是走进去,作为“领头羊”、“首席”就是要走出来。要让学生“敬”而不“畏”,“敬”而不“远”。

课堂上要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控制。教学中的民主与开放是以

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为基础的,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对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应该进行必要的课堂常规教育,如:文具的摆放,坐、立、走,回答问题、唱歌等正确姿势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中,应注意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如:在导入、歌曲学习的过程中,纪律控制是必须的,是为了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对学生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评价,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控制。但是,在探究学习的活动中,纪律控制就不是关键了,而应把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究的兴趣作为控制的重点。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做到“有序”。在教学过程中,“活”是指气氛的活跃,教学材料的巧妙组织,教学方法恰当的灵活运用。不能盲目地追求“活”,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活跃和片面的花哨,而不顾课堂实际效果。教学的形式应由教学的内容决定,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有的教学内容需要用外在多变的形式来体现,有的教学内容则不需要通过改变外在的形式来进行,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形式。动与静的关系要处理好,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的形式,不要让学生长期处在“动态的兴奋”中,要动静结合。

分组教学时,要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内向的学生和外向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也能减少活动过程中无序。

对于“活而不乱”的问题,我们还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让音乐课成为师生轻松学习的欢乐平台。

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是否有效,不是看老师讲的好与坏,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张起来,手动起来,大脑用起来,真实有效地让课堂落到实处,这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6篇:工作分析调查问卷

注:为了解本公司员工的工作状况及工作意愿,特发放此问卷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希望大家能够填写真实的工作状况及想法,谢谢您的合作!

1、您是

A女员工B男员工

2、您的年龄

A18-25B26-35C36-45D46-55E56以上

3、您的学历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专E本科F研究生G硕士及其以上H 其他

4、您在本公司工作多久了

A一周左右B一个月左右C半年左右D1-2年E3-5年F6年以上

5、您的岗位所要求的最低学历是

A无要求B初中C高中D专科E本科F研究生G硕士及其以上

6、您认为就您的工作而言,哪个更重要

A经验B学历C人脉D胆量E其他

7、您每天工作多久

A2小时以下B3-5小时C6-8小时D8小时以上

8、您每月工作多少天

A10天以下B11-15天C16-20天D21-25天E26天以上

9、您的月收入在多少之间

A 800元以下B 800-1500C 1500-2000D 2000-2500E 2500-3000 F 3000-3500G 3500-4000H 4000-4500I 4500元以上

10、 您所从事的工作,对体力要求如何

A不需要没要求B有时需要较小C经常需要较大D总是需要要求较高

11、 您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工作的

A坐办公室B站着销售C跑业务D外地出差E开车F其他

12、 相比之下您更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形式

A坐办公室B站着销售C跑业务D外地出差E开车F其他

13、 您认为你的岗位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或能力(可多选) A电脑办公软件基础操作B会计基础C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D较好的沟通谈判能力E组织管理能力F开车技能

G决策分析能力H其他

14、加班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作量大B开会C自愿D其他

15、对于您的工作您还有其他的想法及建议吗

调查员:王钰

调查日期:2013年9月9日

第7篇: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张村驿镇九年制学校八年级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调查问

卷分析报告

富县张村驿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1、调查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每位学生成为诚实守信的文明小公民,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基础,我校实施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专门对学生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调查。

2、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全班学生,发放68份问卷,回收68份,回收率100%。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

“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文明礼貌、品德行为、卫生习惯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是学校通过观察课内外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个环节确定的。

3、调查结果与说明:

我们对调查所得资料,组织专人进行统计处理,其情况报告如下: 文明礼貌情况: 见到教师问好85% 主动问好10% 被动低头走过5%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1 经常使用80% 偶尔使用10% 从不使用10% 从上可知,85%学生能向教师主动问好,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同时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 品德行为情况: 做错事主动承认72.3% 教育下承认22.3% 不承认5.4%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 能主动谦让68.6% 力争高低23.9% 动手打架7.5% 帮助有困难的人: 主动帮助81.1% 有时帮助12.3% 从不帮助6.6%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 交给老师93.1% 交给家长6.1% 自己留着0.8% 从上可知,有93.1%学生捡到东西能交给老师,反映学生比较诚实。同时在调研中发现,22.3%的学生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23.9%同学在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谦让,12.3%同学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所表现被动性尤为突出。

2 卫生习惯情况: 每次吃饭前洗手 每次都洗手86.4% 有时洗手11.2% 太脏了就洗手2.4% 教室内发现脏物 : 赶快捡起来80.2% 有时会捡起来16.9% 装作没看见2.9% 从上可知86.4%同学吃饭前每次洗手,80.2%同学看到教室内有赃物能赶快捡起来。同时调研中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保持教室卫生方面较被动,应引起重视。

学习习惯情况: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大胆发表81.8% 听别人发表15.3% 不参与讨论2.9% 阅读课外读物 经常阅读61.9% 偶尔阅读30.6% 不阅读7.5% 对于新知识 提前预习66.5% 偶尔预习26.4% 不预习7.1% 对于学过的知识

3 经常复习58.3% 偶尔复习36.4% 不复习5.3% 从上可知81.8%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达30.6%,在学习方法方面对学习新知识提前预习仅达66.5%,对学过知识经常复习仅达58.3%。反映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有31.8%的学生和别人交流中还没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有13.7%的学生还没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与当前预防春季传染病要求相差甚远。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本学学生家庭环境处于农村,部分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监督力度。

2)、调查中发现有31.3%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28.9%的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使得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脆弱娇气,同学之间缺少热情。还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61.9%,有课后自学习惯的学生仅占62.5%,

4 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系。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观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学生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5.4%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2.9%的学生发现教室脏物装作没看见,虽然教师经常说教往往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践行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诚信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针对上述诸多学生不良现象,我校采取了积极地补救措施。

(一)、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将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的常规教育活动。

日查:每天由督导师生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仪表卫生、普通话等养成教育内容,全天进行细致检查,进行量化评比。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周结: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大的班级、学生。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各班每日:坚持背诵古诗。教导处有计划的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诗文诵读竞赛,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份学困生转化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三)、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5 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例如:教师带头讲诚信,说到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普通话课内课外都要讲好,带头营造推广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处处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潜移默化教育中养成好习惯。

第二,家庭教育要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如:对长辈有礼貌,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及生活、劳动习惯。通过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撰写“共筑诚信”征文等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四)、利用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班级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开展“以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运用“诚信讨论”、“诚信评价”、“评选诚信标兵”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如:校级三好学生,班级之星,诚信标兵等,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强活动效果。 (2)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以及形式。(已完成)

1、分析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由课题组长及成员确定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如下: A、举止文明的习惯

(1)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7)不给同学起绰号。(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时做到“静、齐、快”。(10)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11)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12)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看不起外地小朋友。(13)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B、诚实守信的习惯

6 (14)说了就能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15)答应的事设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16)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C、尊重他人的习惯

(17)耐心听,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18)专心听,不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19)当他人批评自己时,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20)不打扰他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能及时道歉。(21)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22)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随便告诉他人。(23)不随意打听他人的隐私。 D、守时惜时的习惯

(57)早睡,早起。(24)不迟到,不早退。(25)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学校滞留,不在路上溜达玩耍。(26)回家后,马上做老师布置的作业。(27)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 E、懂得感恩的习惯

(28)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29)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能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0)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31)孝敬父母,以自己满意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32)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F、勤俭节约的习惯

(33)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34)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5)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36)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拧紧开关。(37)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爱护,轻开轻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38)不随便借钱。 G、遵守秩序的习惯

(39)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40)上下学有秩序,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公路,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一看、二让、绝对安全时再通过。(41)购

7 物、上车时能自觉排队,不拥挤。集会时能到指定位置有序地就座。在公共场合能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2)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H、勤于动手的习惯

(4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整理书包、抽屉、收拾房间,整理被褥。(44)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I、锻炼身体的习惯

(4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46)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安全保护。(47)在运动中能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48)上好“两操两课”。 J、讲究卫生的习惯

(49)勤洗澡、洗头;睡前刷牙、洗脸又洗脚。(50)勤换衣服,勤剪指甲。(51)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52)饭前便后洗手。(53)离开座位前能整理好物件,清理掉垃圾。(5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55)见到废纸、包装袋等能主动地给予清理。保证自己周遍环境的清洁。(56)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57)不吃变质食物,不买三无食品。(58)不边走边吃,不拿零食当正餐。

第8篇:调查问卷的调查分析报告

《优化课堂模式,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学生调查问卷报告

石狮市祥芝中心校三年级语文课题组刘爱治

一、调查目的:

新课程改革起始于课堂,理应回归于课堂,课堂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基于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力图改变当前课堂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该课题着眼于课堂、着力于优化课堂模式,旨在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从低效向有效乃至高效迈进,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学得高效。

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如何优化课堂模式的研究,探索出教师高效阅读课堂的方法策略,提炼出高效课堂中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并对时下课堂教学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使教师教得精简高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以期提升我镇中心校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并以“优化课堂模式,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我镇中心校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各基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1、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什么是高效课堂并不了解,但是他们还是比较喜欢语文这门学科的,70%的学生能经常从语文课堂上感受到愉快,30%的学生有成功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活动。他们对待作业的态度是一致认为一定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的提问,有90%学生的答案是主动、认真回答。这些显现了学生是热爱语文学科学习的,他们对阅读课堂教学是热情、踊跃参与的。

2、从问卷调查结果还可以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学生讲解、老师点拨,以及合作讨论的阅读教学模式。他们都希望通过自主探讨,老师点拨的形式,通过合作、讨论、解决新知识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们还希望老师在课堂多激励、引导他们。中年级的孩子还很活泼,喜欢展示自己,所以在展示环节有50%学生选择展示自己,积极合作。70%的学生认为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并按要求完成作业的课堂学习方式效果最好。

3、由此可见课堂阅读教学不能单调,不能只注意知识的传授,缺乏趣味性。要选取 1

适当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更高的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二)调查结论

1、情绪状态

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环境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的直接反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竞争幸福的生动、活泼的教育现象,为了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成长的喜悦,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不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的情绪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下持续高涨。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新颖刺激的心理环境。运用CAI手段,可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状态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达到了整体优化。

2、参与状态

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思维状态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可以从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来观察;可以从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呈现出“唇枪舌战”的场面来判断;还可以从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来衡量。整个教学设计之中,老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不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提供”知识、思路、情境和机会;在师生对

话的形式下,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经过自己思考的出人意料的一切结论,鼓励学生的求异心理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随着老师的点拨、引导,他们的思维从表层到深层,不断求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它既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成果,更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价值。

4、交往状态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尽量多一些。” 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实践证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情感和交流信息,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正如契诃夫指出的:“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 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按优、良、中、差搭配,合理划分,编成四人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小组合作的交往性学习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且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悦纳、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学生高涨的情绪、大胆的尝试、亲密的合作、心理的开发构成了一种相融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交往状态有助于学生形成性格开朗、积极进取、与人亲切交往、真诚合作等心理素质,真正有助于个体成长,焕发个体生命活力。为此,教师应转变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观,确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选取适当的内容、适当的时机,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交往学习的机会,通过明确目标、竞争激励、及时引导调控等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活动的实效,从而使学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动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第9篇: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提高中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小课题研究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旨在提高中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这个调查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然后我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初中学生运算能力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合理的数据分析。

三、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

四、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的对象是七年级全体学生,发放问卷的79份,回收79份,有效数量为79份,回收比率100%。

五、数据汇总

1. 做有理数运算题喜欢75%不喜欢8%有一点17%

2. 做有理数运算题需要理解法则、概念需要92%不需要8%

3. 背乘法口诀能92%不能5%会一点 3%

4. 你做有理数运算的速度非常快18% 一般68% 慢14%

5. 做有理数运算题,你经常出错经常10%偶尔85%不会错5%

6. 第

六、七题都是运算顺序题会的89%不会11%

六、结论

1. 部分学生做运算题的兴趣有待激发。

2. 影响有理数运算速度有待提高。

3. 学生做运算题的正确率有待改善。

4. 学生的运算顺序的规范性有待强化。

5. 以上调查分析反应,大多数学生的运算能力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运算能力的提高令人堪忧。

上一篇:七年级暑假作业历史下一篇:燃气安全生产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