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效益评价休闲农业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在梳理休闲农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休闲农业吸引要素的4个命题,得到乡村性、景观性、休闲性和功能性4个吸引要素及其相应的属性。然后,本文以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为例,分析4种吸引要素的实际应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综合效益评价休闲农业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综合效益评价休闲农业论文 篇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福建省各地市休闲农业发展力评价

摘 要:【目的/意义】休闲农业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对福建省各地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力进行评价,可为福建省各地市未来的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对策建议。【方法/过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就福建省9地市2017年休闲农业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休闲农业对社会效益和农业促进两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包括福州、泉州、厦门、漳州和莆田,其应着重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培育休闲农业品牌,充分整合休闲农业资源优势,推动休闲农业带发展;休闲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包括三明、龙岩、南平、宁德,其应加强建设休闲农业配套设施,利用其他产业优势来支撑休闲农业发展。

关键词:福建省;休闲农业;主成分分析

Key words: Fujian Province; leisure agricultur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隨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提高供给侧质量成为各行业的核心工作。其中,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质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2015年,原农业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提出,“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促进乡村振兴。

休闲农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休闲农业不断发展进步,最近几年休闲农业更是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各类经营主体达到33万家,比上年增加3万家,营业收入近5550亿元[1]。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休闲消费黄金时期,休闲农业预计可实现20%~30%的年均增长。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也呈井喷态势。截至2016年底,福建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2900多家,全年接待游客近8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20亿元,吸纳农民直接就业13.5万人[2]。2017年,福建省已建立休闲农业示范县30个、美丽乡村268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福建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拥有众多岛屿海湾和漫长的海岸线,内陆地形、植被种类多样,极具发展休闲农业的自然禀赋优势。福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其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要构建休闲农业精品体系。但是,相较其他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的省份,如浙江、四川等,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仍处于粗放阶段,整体发展质量不高,发展成效不够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分析评估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对促进福建省各地市有针对地采取政策措施,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1 文献综述

休闲农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地区,目前国外休闲农业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国外学者对休闲农业产生动机、动力等深层次问题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Sonnino[3]通过对罗马尼亚的研究分析认为,技术创新和资金支持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Tosun[4]在对欧盟休闲农业相关政策进行梳理研究后认为,欧盟的服务政策和共同的交通与运输政策有利于休闲农业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休闲农业的发展和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均处于初级阶段,相对国外而言研究没有那么深入,主要集中在对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上。肖靖[5]通过对比中国和澳大利亚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总结了澳大利亚的休闲农业发展经验,提出了提高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建议。罗绚丽[6]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对其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认为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将会稳定向前。胡雪瑛[7]对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模糊打分,认为政府应该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工作,以促进陕西省休闲农业整体化发展。

虽然国内学者休闲农业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发展速度快,研究内容广。而就研究方法而言,国内休闲农业研究学者还较少开展实证分析,大多是进行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基于此,本文研究特色如下:一是在研究视角上有所拓宽,分析比较了福建省不同地级市之间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从地区差异的角度提出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二是在技术层面上,选取表征9个地级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若干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用原来变量中少数几个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解释原始变量,以找出影响福建省不同地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便于提出针对性更强的对策建议。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选取与模型设定

根据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莆田、三明、龙岩、宁德、南平、漳州9个地级市2017年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市统计局,以及各市政协会议有关报道资料,选取6个指标对它们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如表1所示,这6个指标分别从休闲农业生产水平、规模效益,对缩小城乡差距和对农业、社会效益、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作用这6个角度反映其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本文选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利用SPSS 24.0平台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主成分分析适用性检验、主成分提取、主成分得分排序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2.2 主成分分析适用性检验

只有当变量间存在较高程度相关性时,才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也就是说,如果变量间存在信息冗余,可以通过降维来将问题简化。当变量间相关性很低时,就没有必要进行主成分分析。本文采用KaiserMeyerOlkin(KMO)统计量和Bartlett球型度检验进行多变量间相关性检验。Kaiser给出的标准是:KMO≥0.9,表示非常适合降维分析;0.8≤KMO<0.9,表示比较适合;0.7≤KMO<0.8,表示一般适合;0.6≤KMO<0.7,表示不太适合;KMO<0.5,表示不适合[8]。

SPSS 24.0得到的运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KMO检验值为0.708,处于0.7~0.8,所以认为适合做降维分析。Bartlett球型度检验概率值为0.028,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因此有必要进行主成分分析。

2.3 主成分提取

通过软件运行的主成分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2个,贡献率分别为60.495%、18.454%,其对应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8.948%。

同时,如图1所示,碎石图是作为将主成分按

照其方差从大到小排列,以各主成分序号为横轴,以各主成分方差作为纵轴而绘制成的曲线。碎石图“肘部”位于第2个主成分位置,表明从第2个主成分开始,特征值变化趋势趋于平稳。因此,特征值贡献率和碎石图都表明选取前两个主成分比较合适。所以,将原来的6个指标转化为2个新指标,记为F1、F2,这就起到了降维的作用。

通过SPSS 24.0软件平台,得到了主成分矩阵,如表4所示。根据该成分矩阵可以得出以下信息:在主成分F1中,休闲农业人均年收入、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载荷系数比较高;在F2中,人均农林牧渔产值的载荷系数比较高。所以,主成分F1是休闲农业人均年收入、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这5个指标的综合反映,主要说明的是休闲农业的社会效益,因此将F1称为社会效益因子。主成分F2是人均农林牧渔产值这个指标的主要反映,说明的是休闲农业对农业产值产量的促进作用,因此将F2称为农业促进因子。

2.4 计算主成分得分

主成分是原来6个指标的线性组合,其中,各指标的权数为对应的主成分特征向量,它表示各个单项的指标对主成分的影响程度,并且决定了该主

3 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讨论

根据公式(1)和公式(2),计算出福建省9个地级市2017年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得分并进行排序,得到表5。从表5可以看出,福建省休闲农业处于上等水平的是福州、泉州、厦门。福州休闲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其F1和F2得分都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表明福州休闲农业对社会效益及农业生产推动作用都比较好。福州近年开发的休闲农业项目规模较大,截至2017年12月,全市休闲农业项目数达526家,总投资规模接近235亿元,年游客量接近1080万人次;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省级休闲农业点37家,都排名全省第一[10]。福州休闲农业更是初步形成了“依山、泮水、沿江、滨海”四大都市休闲农业聚集带。泉州近年来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其F1、F2得分在省内均名列前茅,说明泉州休闲农业在促进农业生产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就业率等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都比较明显。截至2017年年底,泉州拥有各类休闲农业点272个,实现利润总额2.62亿元。休闲农业已然成为其农民创收、农业功能拓展的新途径。厦门F1得分较高而F2得分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厦门休闲农业对于促进就业、缩小城乡差距等社会效益的提升作用效果比较好,但是在对于农业推动方面作用力不强。厦门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田园农业模式、村落乡镇模式、休闲度假模式和回归自然模式,其发展已进入扩展期。但是由于其耕地面积狭小,在促进农业产量提升方面显得带动力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发其他休闲农业项目,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高知名度,以吸引更多游客,提升其对农业产值的拉动作用。

休闲农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是漳州、莆田、三明。漳州F1和F2得分差异较大,F2得分相对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而F1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说明漳州休闲农业发展社会效益较好,在带动社会就业率上升及缩小城乡差异等方面作用显著,但是对农业发展促进力不强。漳州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休闲农业,出台了《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七条措施》,从休闲农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税费优惠、金融机构支持等7个方面扶持休闲农业发展[11]。通过捆绑项目扶持,建立多个果蔬合作社,基地发展后劲强大。但由于漳州大多数农业园区较为偏远,交通状况差,休闲设施和接待设施相对落后,降低了休闲农业项目附加值。莆田F1和F2均处于省内中等水平,说明其休闲农业对社会效益及农业生产推动作用比较均衡,但有待提高。截至2017年,莆田拥有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相对于其他地市该水平较低。莆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湄洲岛、九龙谷等。政府应该充分调动整合资源,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三明F1和F2得分都比较落后,说明三明休闲农业对增加就业、推动农业生产,以及拉动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都较差。虽然三明积极地参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并于2016年获评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但是三明位于福建内陆地区,即使交通逐渐发展起来,其距离客源市场丰富、经济也更加发达的沿海地区相对较远,使其在休闲农业的经营规模不大的同时,宣传成本又较高,从而影响了三明市休闲农业对沿海地区居民的吸引力,进而影响了其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发展处于落后地位的是南平、龙岩、宁德。南平F1和F2得分都比较差,说明南平休闲农业社会效益较差,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也不明显。南平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截至2018年上半年,共有農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在内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10家,比2014年的106家增加了近1倍。但是南平大多数休闲农业园区效益低下,主要是园区科技含量不高[12]。由于农作物品种少,成熟期比较集中,所以其经营活动容易受季节因素影响,导致南平休闲农业发展水平难以提升。龙岩F1和F2得分都处于落后地位,其中F2得分排名最末。这表明龙岩休闲农业对社会效益和农业生产的拉动效果差,其中社会效益推动作用在全省最差。虽然龙岩注重“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培育创建休闲农业示范点。在原农业部公布的“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名单中,龙岩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等5个村庄榜上有名。据不完全统计,龙岩市创建省级“水乡渔村”17家,在建休闲渔业点20余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4个[13]。但其休闲农业的产业效益不够凸显,主体优势不强。宁德F1和F2得分水平也较低,其F1得分排名最末,这表示宁德休闲农业对社会效益的作用在省内效果最差。宁德注重实施休闲农业品牌培育工程,加强品牌认证。宁德拥有一批富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逐步形成了农业观光型、农业园区型、休闲农庄型、休闲渔业型、森林度假型、传统村落型等多种业态的休闲农业格局。但其旅游产品系列化有待改进,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乡村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4 对策建议

福建省休闲农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相对于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成熟的省市,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福建省不同地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要更加注重加强休闲农业发展后劲,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市则要把重点放在培养休闲农业的比较优势上。

4.1 休闲农业相对发达地区未来发展策略

4.1.1 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推动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休闲农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需要考虑增强休闲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当前各地休闲农业同质化情况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尤其是对于休闲农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牌的休闲农业,不能一味地发展同质化的休闲农业项目,这样既浪费资源也影响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福建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武夷山和福建土楼,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妈祖文化、漳浦剪纸等,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3个。但是当前休闲农业对此的展现大多都仅体现在建筑风格及景观表面上,千篇一律,对游客吸引力不大。因此,在充分保留历史文化资源“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把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融入到餐饮、科普教育等方面,才能真正地吸引游客,让他们体验到与其他地方不同的风情,推动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4.1.2 对休闲农业项目进行统筹规划,打造休闲农业带

要将各类休闲农业项目纳入总体规划,并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行衔接,引导休闲农业发展有序推进[14]。要对区域内休闲农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特色化、品牌化休闲农业项目,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打造休闲农业带,共同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物流交通、科技、创意、文化合力,优化休闲农业发展环境。

4.1.3 推进休闲农业创新,打造高质量的发展人才队伍

休闲农业融合了一、二、三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各行业、部门的分工协作。要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性地引领休闲农业发展。目前,由于休闲农业发展还不够成熟,专业从事休闲农业经营的人并不多,高素质人才十分匮乏。因此,有关部门要注重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技能培训,并且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到休闲农业发展中去。

4.2 休闲农业相对落后地区未来发展策略

4.2.1 根据季节特点发展休闲农业项目,丰富休闲农业内涵

休闲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农业科技含量一般不高,主要按照季节进行农业生产,其休闲农业也主要是依托季节性农业特点予以开展。因此,休闲农业发展不能“一团抓”,要根据季节特点打造特色优势休闲农业项目。如秋冬气温下降,天气寒冷,休闲农业经营会比较惨淡,这时可以选择发展温室休闲农业,通过开展种养休闲温室、科普休闲温室、大型展览温室、温室游乐场等吸引游客。

4.2.2 加强休闲农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休闲农业经济附加值

在休闲农业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城市,其休闲农业配套设施也较为落后。休闲农业配套设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一般公共事业实施的配套设施,如供水系统、排污系统、供电系统、道路系统等;二是满足游客生活需要的基本设施,如医院、银行、治安管理机构等。加强建设休闲农业园区配套设施,不仅能给游客带来便利,也会大大提高休闲农业的经济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李慧. 乡村旅游,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N]. 光明日报,2018-09-26(15).

[2]王榕春. 2017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论坛福州举行[EB/OL]. (2017-06-20). https://news.china.com/finance/11155042/20170620/30780561.html.

[3]SONNINO R. For a ‘Piece of Bread’? Interpre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Agritourism in Southern Tuscany [J]. Sociologic Ruralis, 2004, 44(3):285-300.

[4]TOSUN C. 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0, 21(6):613-633.

[5]肖靖. 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比较及障碍度诊断——以中国和澳大利亚为例[J]. 世界农业,2018(11):40-46.

[6]罗绚丽. 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4):232-236.

[7]胡雪瑛. 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驱动力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0):256-262.

[8]李靜萍. 多元统计分析:原理与基于SPSS的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9]王莎莎,张贵友.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效益实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7):159-164.

[10]邱陵. 市政协关注休闲农业发展部门:加大支持力度[EB/OL]. (2018-09-27). http://news.fznews.com.cn/dsxw/20180927/5bacb96fe31f2.shtml.

[11]林惠虾. 农村产业融合与漳州休闲农业发展刍议[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2):46-50.

[12]张芷寻. 南平市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度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7.

[13]张强. 龙岩市休闲农业发展述论[J]. 龙岩学院学报,2015,33(3):81-84.

[14]林育芳. 泉州休闲农业转型升级探析[J]. 中国林业经济,2015(2):46-50,65.

作者:邓婕

综合效益评价休闲农业论文 篇2:

休闲农业的吸引要素构成研究

【摘要】本文在梳理休闲农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休闲农业吸引要素的4个命题,得到乡村性、景观性、休闲性和功能性4个吸引要素及其相应的属性。然后,本文以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为例,分析4种吸引要素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休闲农业 吸引要素 因子联系 重庆

【DO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7.15.0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长,休闲农业现阶段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而且会有长期旺盛的需求。2016年农业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2017年中央1号文件又力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但目前休闲农业发展方式还较为简单粗放,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品类型同质化、缺乏文化内涵、旅游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是对休闲农业的独特价值和核心吸引力认识不清,对休闲农业的吸引要素构成也鲜有系统化的理论和针对性的研究探讨,但这却关系到休闲农业的立行之本。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分析,阐释休闲农业的吸引要素构成,深入剖析其本质和特点,从一般意义上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休闲农业的内涵

休闲农业直译为“Recreational Agriculture”或“Leisure Agriculture”,另外还有多种表述,主要有Agritourism、Agrotourism、Farm tourism和Entertainment farming等多种词汇,目前并不存在达成一致的术语。现行一般主张用国际通行术语Agritourism,或用Leisure agriculture。国内则称为休闲农业、游憩观光农业、农业旅游、体验农业和农庄旅游等。休闲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积累了上百年的经营与发展经验,已发展为服务性质的观光产业,这些国家中农场观光(Farm tourism)非常兴盛。

Lordkipanidze认为,农场观光即是指“在生产性的农场所经营之观光企业,而此观光事业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增补作用”①。郭焕成和吕明伟认为,休闲农业是農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具体来说,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设施和农耕文化等旅游资源,通过合理策划开发,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娱乐度假、康体健身等多种需求的旅游经营形态。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笔者认为,休闲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发掘农业在休闲旅游方面的价值,识别并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乐享农业需求的一种跨界农业利用方式。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休闲农业具有自然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并富含旅游休闲的元素,吸引人们乐而向往。

休闲农业吸引要素

对于任何一种旅游产品,其吸引力大小是旅游价值的表现和市场潜力的指征,在旅游开发和旅游营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核心吸引物理应成为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也应成为构建旅游学专业话语的关键概念之一。吸引要素属于其中的范畴,本文对休闲农业吸引要素的分析如下。

“三农”特征在休闲农业中的体现。休闲农业在农业生产力获得较大提升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是农业后生产主义的重要体现。其活动对象是农业及其相关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包括周边生态资源和地域文化。它们构成了休闲农业的资源基础和独特卖点,是休闲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载体。②倘若不能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把农庄变形为城市公园,又怎么能够给游客带来有别于城市景观的农业艺术呢?农村生活、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充分体现了休闲农业的独特属性,将之从其他休闲旅游业态中区分开来。“三农”在休闲农业中可以归结为乡村性,它界定了休闲农业活动的直接对象和宏观背景,突出农耕文化特色,表现为乡村意象和乡土气息,是一种能酝酿“乡愁”的氛围。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1:乡村性是决定休闲农业活动内容和环境的重要吸引要素。

休闲农业的田园景观特色。农业是大自然恩赐和人类创造的结晶,其汲取于自然,由于凝结了人类的劳动,它又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类自然”的人工环境,是“人化”的自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形成了对农业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亲近感和依赖感。农业景观是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它的视觉之美会产生外部性,进而对乡村景观的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休闲农业把生态景观理念和审美意识贯穿于建设过程中,在农业景观基础上再次景观化改造和增添景观元素,同时顺应自然生境,维护兼具自然价值与美学价值的乡村田园风貌。田园景观融农业艺术与自然情趣为一体,洋溢着诗情画意,象征着返璞归真的符号意义,代表着一种“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2:景观性作为休闲农业的审美属性而成为其重要的吸引要素。

休闲农业的休闲规定性。休闲农业是人们在相对自由无压力的条件下,用身心、认知和情感去体验自然馈赠与人的创造力相结合所形成的吸引场域,其本质是人类凭借农业以宽松的心态来领略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休闲方式。休闲农业则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了一种活动场景,这是通过其休闲性来实现的。休闲性是休闲农业的内在规定,传统的一般性放松休闲是人们奔赴休闲农业的基本动机。其具体表现为休闲游憩的设施服务较完善;旅游休闲活动项目较为丰富;休闲娱乐活动能吸引游客积极参与;面向游客的农事活动休闲化等。价值共创与认真性休闲使得休闲不止于放松,而与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有助于带来更深刻的体验,成为休闲农业项目设计的重要理念。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3:休闲性是休闲农业内在要求和外在需求相结合的重要吸引要素。

休闲农业的功能拓展性。这里的功能是指“实用性功能”,即与俗世的功利性相联系的功能。休闲农业在“实用性功能”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直接服务于现实生活。休闲农业既是观光休闲度假的直接对象,又可凭借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作为开展许多活动的场景。休闲农业跳出休闲旅游的界限,实现功能的拓展和协调,这也符合吴必虎提出的“活化”理念。他指出要保留传统文化,但不是被动的、呆板的保存或者是原封不动的保存。“活化”是要将传统要素和现代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让村落具有经济生产功能。休闲农业的功能性联通了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使休闲农业延伸发展潜力,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形成一种新的经济生产关系。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4:功能性是代表休闲农业世俗功利价值的重要吸引要素。

综上所述,休闲农业包含乡村性、景观性、休闲性和功能性四种吸引要素,共同汇聚成休闲农业强大的独特的吸引力。这四种要素又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其中,乡村性使得休闲农业呈现由各种土地利用形态和农业植被构成的以乡村为大环境的景观,其休闲活动也是具有乡土色彩的娱乐游憩项目。休闲性丰富了景观形态,并使得景观“熟化”,增强其可亲近性。而景观则既是游憩观赏的对象,又为休闲活动提供了令人心旷神怡的背景和环境。功能性是在基于前面三种属性的基础上,挖掘休闲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开发相应的实用性功能。

休闲农业吸引要素实例分析

近年来,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接点的重庆市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民俗文化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临江沿岸特色农業和山区平坝生态农业,造就了重庆休闲农业以民俗体验、采摘赏花、避暑度假、四季休闲为特点的鲜明个性。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庆市农业在开放与合作中不断壮大。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农村地区各项设施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重庆市休闲农业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提出的休闲农业吸引的4个要素,是提升重庆休闲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就乡村性而言,重庆农村区域大,农业资源形态多样,休闲农业发展应始终以农业为根,根据农业资源优势、时令季节性和农耕文化特点,打好休闲农业的乡村情怀这张牌,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着力建成中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和橙汁加工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榨菜种植加工基地。通过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重庆市休闲农业从初级的农家乐步入多业态并存的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可以说,乡村、农业和休闲农业之间的关系就是皮与毛的关系。就景观性而言,休闲农业往往大面积种植某种特色农作物,培植审美价值较高的果蔬花卉,休闲农业与一般农业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其颇具美感的景观观赏效果。重庆要利用江河湖库众多和山区丘陵地形地貌特点,将传统农业和特种农业合理布局,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梯级景观。同时要引入新的观赏农业品种,创造大地艺术,不断丰富农业景观。武隆猕猴桃采摘园、开州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等都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就休闲性而言,发展休闲农业应进一步开发特色民宿、农事体验、蔬果采摘、生态餐厅和垂钓捕鱼等休闲旅游项目,开展油菜迷宫、扎稻草人和环村单车游等富有重庆地方特色和广受欢迎的乡村文体活动,让人们在休闲农业景区度过令人怀念的欢乐时光。在各个时节举办相应的农业节庆活动并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如潼南的“菜花节”和“菜博会”,把休闲农业的休闲娱乐感知推向新的高度。就功能性而言,要跳出农业封闭发展的局限,发挥休闲农业的可塑性,拓展其想象空间,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重庆市休闲农业依托大江大山,生态环境优良,农业种植历史悠久,农耕文化灿烂丰富。要充分挖掘这些涉农资源的价值,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休闲农业,这里不仅可以获得享用、购买优质农产品的实惠,还成为许多社会活动的“舞台”。例如,石柱和巫溪的休闲农业可以作为黄连和大宁党参的原产地来吸引游客,也可以作为开展教育体验活动,或者聚会庆典和培训会议的举办场所等。

结语

休闲农业的发展创新了农业经营机制和模式,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发展综合效益,同时改善了农村面貌——休闲农业可以说是真正的阳光产业。休闲农业相对于一般的自然或人文景区,并没有天然或历史的吸引源(吸引物),而是在农业相关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再次由人为设计。因此,只有深刻把握休闲农业的吸引属性,才能打造适宜的旅游产品,也才能建立起有号召力的休闲旅游品牌。本文较为系统地提出休闲农业的乡村性、休闲性、景观性和功能性四种吸引要素,这四大吸引要素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化了对休闲农业本质和特点的认识,同时也成为衡量和评价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以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实例来说明通过打造休闲农业的吸引要素,有助于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提高休闲农业的发展质量,增强休闲农业的吸引力,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游客忠诚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KJ15012006)

注释

Lordkipanidze M, Brezet H, Backman M, "The entrepreneurship factor in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5, 13(8): pp.787-798.

刘影、李丹、何蕾、卢成芳:《赣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及驱动力分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72~79页。

责 编/戴雨洁

作者:李志民 揭筱纹

综合效益评价休闲农业论文 篇3:

镇江休闲农业建设发展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产业类型日益丰富,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的趋势。镇江市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设,将休闲农业建设纳入市重点建设范围,推动了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该文首先对镇江市现代农业建设进行了概述,之后对休闲农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镇江市休闲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镇江休闲农业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镇江市;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

1 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

镇江市拥有2 651km2的丘陵山区面积,16万hm2耕地面积,5.33万hm2林地面积,8.2万hm2水域面积。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光、水比较协调,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是历史上的“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蚕桑、茶叶、多种瓜果蔬菜以及各种淡水产品和畜牧产品。近年来,镇江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城郊型农业总体定位,发展高效、外向和生态观光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镇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具体表现为:

1.1 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建立 优质粮油、优质肉奶、高效园艺、特色水产、生态经济林业以及休闲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一大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区域优势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林、种草养畜、应时鲜果、无公害茶叶等为主的丘陵地区农业,以优质粮油、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等为主的平原圩区农业,以设施农业、时鲜蔬菜和休闲农业等为主的城市郊区农业[1]。

1.2 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从2012年开始,镇江市在市辖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职机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已确认镇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A级诚信企业59家、B级诚信企业154家。大力推进以标准化茶果菜园、标准化畜牧场、水产场为主体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共建设标准化园艺园23个,总面积达1 683hm2,建成标准化鱼池3 866.67万hm2,建成部级标准化养殖场4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场163家。全市“三品一标”总量达到1 03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55个(含水产158个),绿色食品57个,有机食品2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绿色生产资料1个。

1.3 休闲农业初具雏形 截至2015年底,镇江已有32家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句容戴庄村由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它也是全省唯一获得此殊荣的现代农村。丹阳万新农庄和丹徒区开心农场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企业。另外,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提档升级创建活动,位于句容境内的江苏岩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四星级升格为五星级。镇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采摘为重点的农事体验模式、以人文景观为重点的旅游观光模式、以花卉苗木或植物园为依托的观光休闲模式、以现代农业园为依托的度假休闲模式等四种观光农业的模式[2]。

2 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休闲农业指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通过利用农业景观、农村环境和农业资源,以农村文化生产、生活为依托,以体验农村及农业生产为目的,具有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其集中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功能特征,实现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多种功能优势,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有效提高了现代农业各项评价指标[3]。

3 当前镇江市休闲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镇江市休闲农业建设与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市相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特色不突出 当前镇江制定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经营内容雷同,功能不配套,重复开发等问题严重。

3.2 经营管理粗放,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镇江的大部分休闲农业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经营较粗放,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休闲农业园区内住宿、餐饮、环保、卫生等缺乏规范操作,从业人员多为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缺乏休闲农业的服务技能,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3.3 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镇江市加大了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力度,但是广大市民对于休闲农业仍缺乏了解,多数人都是在朋友的推荐或带领下才能找到农闲农业园,而对于每个园区里有哪些服务项目更是不清楚,尽管部分休闲农业园进行了一定的推广宣传活动,但力度仍不明显。

3.4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 发展休闲农业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旅游项目的推广,当前在休闲农业开发中,注重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存在,尤其是在引入商业投资后,原本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

4 进一步发展镇江市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领导,以政策带动发展 江苏省已经明确了全省休闲农业的主管单位为各市农业部门,为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制定了《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镇江市应进一步制定详细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休闲农业路线,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4.2 因地制宜,规划先行 发展休闲农业应以科学的发展规划为前提,以“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为要求,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谐发展”为原则,避免雷同、重复建设,根据区域特点,做到有序开发。另外,还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互衔接,确保休闲农业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及可持续性。

4.3 组建协会,推动发展 为了提升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做好行业自律,通过成立休闲农业协会,加大对协会成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园区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行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经营规范、服务周到、安全卫生,深受游客欢迎的休闲农业基地,推动农业休闲市场的发展[5]。

4.4 彰显特色,示范引导 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镇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与资源优势,将镇江的现代休闲农业做精、做亮,突出品味与个性,增强吸引力。同时,还应利用好镇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镇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加快谷阳镇槐荫村、宝华山千华古村等古村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历史风貌的再现和现代农业的结合,打造出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历史古村落。另外,镇江还应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重点休闲观光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村和精品“农家乐”,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发展的档次和品味。

4.5 多远投入,吸引外资开发项目 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和关心支持。从2011年起,农业部、国土部、金融机构都加大了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省财政每年设立2 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示范村发展。随着休闲农业功能与效益的不断显现,镇江市应进一步加大对休闲农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的带动下,民间资本、外资也开始关注休闲农业投资,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6]。

4.6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 各级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创新思维,狠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营造发展氛围,积极办好各种节庆活动,精心做好世业洲音乐节、句容草莓节、江心洲“柑橘节”等节庆活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5 展望

镇江市休闲农业发展应紧紧围绕市委“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升观光休闲农业内涵,突出休闲创意农业,拓展农业的产业功能,打破产业界限,一、二、三产互相渗透,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镇江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速了人文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融合。在今后的发展中,镇江市休闲农业将重点打造三个观光农业区,即:城市周边观光农业区,突出生物科普教育功能;丘陵生态观光农业区,突出生态、休闲、观光功能;滨水观光农业区,体现农渔风光、水边垂钓、渔事劳作等功能,逐步提高现代休闲农业的外延效益。

参考文献

[1]安林海.镇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309-311.

[2]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09:38-45.

[3]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东南学术,2011,02:72-78.

[4]张广海,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0:30-37.

[5]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02:39-42.

[6]刘正国,江学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关于加快推进丹徒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2012,08:5-7.

作者:张文文 张利明 罗明 孙德民 张丽颖

上一篇:六月物流工作总结下一篇: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