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药鉴定学

2022-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在我们学习还是工作中,自我鉴定都是非常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学生要毕业鉴定,工作中要晋升鉴定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什么是中药鉴定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什么是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强调重视实验教学,探讨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模式,开展有关中药鉴定竞赛等,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升《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Keywords:Identifi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类高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研究和鉴定我国传统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1],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我国中医药科学事业的迅猛发展,《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科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不仅要继承掌握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还需要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定、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切实保障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及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我国许多中药材资源面临匮乏,甚至有的野生中药资源面临濒危灭绝状态,许多人工栽培的中药材品种由于不合理的种植和加工采收,导致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偏低,甚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而远远不能达到良好的临床药用效果。此外不法药材商贩为牟取暴利,导致越来越多的伪品和劣品混入中药材市场,各大药材市场销售的中药材广泛存在混淆掺假、染色等现象。仅凭传统经验鉴定方法来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显微理化鉴定、含量测定,有害物质限量测定等方法来鉴定中药材的质量品质。因此加强《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不仅掌握传统经验鉴定方法,还能够应用现代技术方法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适应社会对中医药人才发展的需求。

实验教学环节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2]。《中药鉴定学》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4],本文通过强调重视《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地位;探讨《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评价模式;开展有关中药材鉴定的竞赛来强化中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建立中药材鉴定文化学习园地;开展有关新疆民族药材鉴定研究,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并应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四大中药鉴定方法,从而具备鉴定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实践能力[5]。

1重视《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

《中药鉴定学》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鉴定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课程实践性较强,实验教学尤为重要,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过程中四大鉴定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实践操作来提高对中药材的鉴定能力。为保证教学效果,首先就要保证实验教学的课时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最好能够达到1∶1,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实践操作中学习并掌握理论课所学中药材的鉴定方法。此外还应将《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学时细化为性状鉴定学时、显微鉴定学时、理化鉴定学时三大部分,并以性状鉴定为主导地位,其他两种鉴定方法并重,从而让学生掌握中药材综合鉴定的能力,以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求。

性状鉴定又称为经验鉴定法,是我国中药材鉴定的传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常是采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方法对药材的外观性状进行鉴定,此法简便易行,可直观快速的初步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在实验教学中要保障学生可以随时看、闻、摸、尝和折断各类中药材,结合实验教学理解记忆各类中药材鉴定术语,如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甘草的“菊花心”、防风的“蚯蚓头”等,以便于学生理解性的掌握常用药材的性状鉴定。

很多中药材性状鉴定特征类似,容易混淆的中药材较多,仅凭经验性状鉴定的结果是不够准确的,需做进一步的显微鉴定或理化鉴定才能精确鉴定出中药材。在中药材显微鉴定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每人1台显微镜,每人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老师加强辅导,确保每个学生掌握显微鉴定的操作技术,选择代表性强的中药材进行切片和粉末显微鉴定,如黄连的石细胞、桔梗科植物(党参、桔梗)的菊糖、半夏成束的草酸钙针晶等,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显微观察来绘制中药材横切片显微结构图和粉末显微特征图,以促进学生对中药材显微特征的识别能力。在中药材理化鉴定教学中让学生灵活运用中药化学所学知识点,利用各类化学试剂鉴定常用中药材,如用马铃薯伪造成的天麻饮片和正品天麻饮片,用碘液就可检验出来,正品天麻饮片显紫红色至酒红色,而伪品则显蓝色。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用中药材样品与多媒体互动设备相结合进行实验教学,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的目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在近期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应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辅助实验教学,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中药材鉴定技巧,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掌握中药材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定方法。

2探讨《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评价模式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考核内容应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以及未来中医药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把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贯穿于《中药鉴定学》实验实践操作考核中,把考核重点放在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把中药材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四大鉴定方法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将理论知识点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其目的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中药材的名称及其科、属、种、药用部位和采收加工等,还需要全方面掌握中药材鉴定方法,包括传统经验鉴定法和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现代中药材鉴定技术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利用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知识,并且能熟练应用现代分析仪器鉴定中药,分析解决中药鉴定工作中各种问题,旨在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中药鉴定人才。

中药材鉴定考核内容:

2.1性状鉴定考核形式为实验操作验证与笔试相结合,重点药材200余种,随机分成10组题库,每组题20味中药材,学生随机抽取一组题目,通过药材性状鉴定该组20味中药材,默写药材的来源、采收加工和鉴定要点,性状鉴定考核占实验考核分值比例50%。

2.2显微鉴定考核形式为实验操作验证与笔试相结合,重点药材50余种,随机分成10组题库,每组题5味中药材粉末,学生随机抽取一组题目,自行制片并通过显微镜鉴定药材粉末,默写药材的来源、采收加工和鉴定要点,显微鉴定考核占实验考核分值比例25%。

2.3理化鉴定考核形式为实验操作驗证与笔试相结合,重点药材50余种,随机分成10组题库,每组题5味中药材饮片或粉末,学生随机抽取一组题目,通过中药化学鉴定方法(试剂法、升华法、荧光法等)鉴定中药材,默写药材的来源、采收加工和鉴定要点,理化鉴定考核占实验考核分值比例25%。

3开展有关中药材鉴定竞赛

中药材鉴定技能不应该只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更应该是所有中医药类相关专业学生所具备的技能之一。为促进中医药专业人才掌握中药材鉴定技能水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可定期组织举办关于中药材鉴定的校级竞赛,来强化中医药类专业学生中药材鉴定的实践技能。在竞赛内容上可将《中药鉴定学》与传统的中医药典籍相结合,竞赛内容不拘泥于教材,可增加中医药典籍的知识点作为考点,以促进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经典著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中医药典籍的学习热情。在竞赛形式上可分为四级和六级两个竞赛档次,中药鉴定四级竞赛以常见药材的来源鉴定和性状鉴定作为主要考点,侧重面向于所有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中药鉴定六级竞赛以常见药材的来源、性状、粉末和理化四大鉴定技能作为主要考点,考察学生对中药材的综合鉴定能力,主要侧重面向于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竞赛的考核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将技能竞赛评分标准及职业素养贯穿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做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建立中药材鉴定学习园地

《中药鉴定学》这门课程的信息量大,知识点琐碎,主要涉及中药材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以及理化鉴定等,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中药材鉴定的基本要点,可在班级内建立中药材鉴定学习园地,将常见中药材及其伪品的原植物(动物、矿物)图、饮片图、药材饮片等,分类制成中药材鉴定文化学习园地,供学生随时观看学习,来丰富学生课余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习园地不仅限于班级内,甚至可以建立模拟中药房,模拟医院中药房的工作环境,学生可根据模拟处方调剂药方,不仅可以强化对中药性状鉴定的实践技能,又可巩固方剂学知识点,还可使学生尽早接触将来可能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和自信。此外,还可定期组织中药学班级学生开展野外实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中药材原植物的形态,我院中药系中药资源教研室每年5月组织大三年级中药学班级学生前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昌吉植物园和天山野生森林公园等野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中药材原植物的形态,有助于巩固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密切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药材鉴定的能力。

5开展新疆民族药材鉴定研究

新疆民族医药学是我国四大传统民族医药之一,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新疆民间常用的民族药大约有100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药材种类与中药交叉,例如甘草、干姜、肉豆蔻等,其药材来源和药用部位均一致。有的新疆民族药材和中药的来源一致,但药用部位却不同,如肉桂,中药通常用树皮入药,而新疆民族药通常用叶入药。有些新疆民族药与中药同名,但来源却不同,药用部位也不同,如艾,中药使用的是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药用部位为叶,而新疆民族药使用的是苦艾A.absinthium L.,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因此合理有效开发新疆民族药是现阶段的重大课题,关乎着新疆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新疆民族药材的鉴定及其质量标准尚缺乏,在本科教育过程中可开展新疆民族药材性状鉴定的学习,例如鹰嘴豆,根据该味药材的性状可总结其性状鉴定术语为“鹰嘴”,此外,积极开展有关新疆民族药材鉴定的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通过显微、理化等鉴定方法系统研究新疆民族药材的鉴定,规范新疆民族药的来源,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本课题组前期系统研究新疆特色民族药材多伞阿魏[6]和伊贝母[7]的药材质量标准相关研究,旨在扩大中药阿魏、贝母的药用来源,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并合理有效开发新疆民族药材资源,促进我国新疆民族医药的发展。

6讨论

近年来,一句典籍“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科学事业发展进入新纪元,而《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科中处于关键地位,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不仅要掌握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定方法,还要学会应用中药现代鉴定技术,来保障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文通过强调重视《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地位;探讨《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评价模式;开展有关中药材鉴定的竞赛来强化中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建立中药材鉴定文化学习园地;开展有关新疆民族药材鉴定研究,培养学生掌握并应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四大中药材鉴定技能,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笔者在近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以上教学改革方法,并将实验教学考核纳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了《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中药鉴定学》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中药材鉴定專业技能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中药材品种多样、复杂,在各中医药高校中关于《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并结合当下中药材市场实际情况,有效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让学生在今后从事有关中药鉴定、购销、检测等相关工作岗位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在中药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培养合格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8.

[2]王立明. 浅谈实验室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实验室科学, 2006, 2(34):28-29.

[3]黄慧敏, 洪秋媛. 探索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 实验室科学, 2004, 1(24):22-24.

[4]王红霞.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分析与探讨[J]. 中华中西医药研究与临床杂志, 2003, 1(6):76-77.

[5]代丽萍, 陈随清, 杨晶凡, 等. 基于理化鉴定法的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的建立[J]. 药学教育, 2013, 29(2): 34-36.

[6]苗莉娟. 新疆民族药多伞阿魏指纹图谱的研究[D]. 新疆:新疆医科大学, 2014.

[7]安露莎. 野生与栽培伊贝母质量评价研究[D]. 新疆:新疆医科大学, 2014.

[8]田耀平, 李忠芳, 梁玉勇. 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23(24):156-157.

(收稿日期:2019-07-17编辑:杨希)

作者:杨明翰 韩梁 陈创博 盛萍

第2篇: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的鉴定)

叶 类 中 药

药用部位一般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

叶类中药多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个别以叶的一部分入药,如桂丁,为肉桂叶柄。

叶类中药的鉴定

一、性状鉴定 观察其特征时常需将其浸泡在水中使之湿润并展开后观察。一般应注意叶片的形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叶片的质地;叶柄的有无、形状及长短;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以及叶片的气和味等。

二、显微鉴定 叶的组织构造常由叶的表皮、叶肉及叶中脉三个部分构成,要注意观察每个部分的构造特征。通常作叶中脉部分的横切面,同时还应做叶片的上下表面制片或者粉末制片。

(一)表皮 1.横切面 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特征及附属物,如角质层、蜡被、结晶体、毛茸的种类和形态及内含物等。

表皮多为 1 层细胞,亦有为 1 层以上细胞的复表皮,如夹竹桃叶。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有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等。有的表皮细胞较大,内含葡萄状钟乳体,如桑科植物桑叶,或含螺旋状钟乳体,如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簇状橙皮苷结晶体,如唇形科植物薄荷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黏液质,如豆科植物番泻叶。表皮外壁常被角质层,尚可见腺毛、非腺毛和气孔等。

2.表面制片 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的弯曲程度及增厚情况;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皱纹或突起;毛茸的种类、形状和密度;气孔的类型及密度等。

表皮细胞一般多为略等径性的多边形细胞,在叶脉附近或叶脉部及单子叶植物叶的表皮细胞则是长方形,其长径与中脉相平行。各种表皮细胞的垂周壁显示不同程度的平直或弯曲,如枇杷叶的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而下表皮较弯曲;薄荷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均较弯曲;有的表皮细胞垂周壁呈念珠状

增厚等。表皮细胞的外面平周壁常具角质层,显不同程度的纹理,有波状、放射状、点状、条状等。有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而呈乳头状,如荷叶。表皮细胞上有无毛茸和毛茸的类型,如非腺毛和腺毛的形态、细胞组成、表面特征、壁是否木化、排列情况和分布密度是观察叶类中药极为重要的特征。

叶的上下表皮上气孔的存在、分布情况以及其气孔类型也是叶类中药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

气孔的数目在植物不同种间有较大区别,同种植物的上下表皮的气孔数目亦不同,通常下表皮较多。

一种植物叶的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值称为气孔指数。它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可用来区别不同种的植物和中药。

(二)叶肉 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1.栅栏组织 通常为 1 至数列长圆柱形的细胞组成,细胞长轴与叶面垂直。一般分布在上表皮细胞下方,细胞内含多量叶绿体,形成异面叶,如薄荷叶;也有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栅栏细胞形成等面叶,如桉叶、番泻叶。栅栏细胞一般不通过主脉,有些叶类中药的栅栏组织通过主脉,如番泻叶等。

2.海绵组织 常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内有侧脉维管束分布。叶肉组织中是否有结晶体如钟乳体、草酸钙结晶、橙皮苷结晶等,有无分泌组织,如油细胞、黏液细胞、油室、间隙腺毛、分泌道等,以及是否有异型细胞、厚壁细胞等的存在,其形状及分布等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三)中脉 叶片中脉横切面上、下表皮的凹凸程度在叶类中药的鉴定上有其特殊性。一般叶的中脉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组织,但亦有少数叶的中脉上方有栅栏组织通过,如番泻叶。中脉维管束通常为 1 外韧型维管束,木质部位于上方,排列呈槽状或新月形至半月形;韧皮部在木质部的下方。有的中脉维管束分裂成 2~3 个或更多,维管束外围有的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包围,如蓼大青叶;有的为双韧型维管束,如罗布麻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编

第3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多年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由许多概念编织而成的、枯燥死板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每一种药千篇一律地罗列各项内容,特别是执业药师的教材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图像,所以很抽象,容易造成记忆混乱。在学习中,环球网校给大家以下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全面复习,重点记忆

大家在学习精讲班的课时,每一讲都要仔细弄懂,重要的内容要随时记忆。学到后面,要注意比较相似药物、同类、同科药物的异同点,帮助记忆。在复习时,最好先复习重点药材。先看重点药材包括哪几项内容,在每项内容中找出主要特征;然后再复习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因为后两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与重点掌握药材是同科或同属植物,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把重点药材特征掌握好了,再找出与后两部分药材的异同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实物和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教材,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介绍,使中药鉴定学变的抽象,所说的鉴别特点看不见,不容易记忆。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找一些典型的药材标本,或在书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药材图片,结合性状、显微鉴别特点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记忆效率。

3、 抓住经验术语

经验术语可以说是《中药鉴定学》的一大特色。这些传统的经验术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学习中,要把经验术语与药材性状特征有机的联系起来。如:松贝的“怀中抱月”、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等,这些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的表达出来了。这些经验术语一方面加深了大家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对药材的记忆。

4、比较、归纳、总结

在学习后期和复习过程中,注意利用比较、总结归纳的方法,一是可以扩大知识面,二是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例如:在学过的中药中,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和商陆这几个药都有异常构造,有什么相同点和异同点?五加科植物含油树脂道,桔梗科的植物含乳管、菊糖等,通过比较归纳,增强记忆。

第4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 ,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 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 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 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 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 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 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 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 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 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第5篇:中药鉴定学总结

(一)蒽醌类:

1.番泻甙A、B、C、D(双蒽酮甙):大黄、番泻叶。

2.其它:何首乌、虎杖、巴戟天、番泻叶、茜草、大血藤、决明子、连翘。

(二)萘醌类

紫草、茜草。

(三)皂苷类:

1.人参皂苷:人参、红参、西洋参、三七。

2.三萜皂苷:牛膝、商陆、太子参、威灵仙、地榆2.其它:怀牛膝、太子参、黄芪、远志、威灵仙、柴胡、桔梗、党参、麦冬、知母、天南星、枇杷叶、款冬花、木瓜、瓜蒌、砂仁、豆蔻。

(四)生物碱:

1.莨菪烷类:洋金花、天仙子。

2.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草乌、附子。

3.甾体类生物碱类:川贝母、浙贝母。

4.黄连小檗碱:黄连、黄柏。

5.其它:防己、延胡索、川芎、北沙参、百部、钩藤、厚朴、秦皮、地骨皮、马吴茱萸、马钱子、牵牛子、辛夷、菊花、槟榔、麻黄、淫羊藿、益母草、冬虫夏草。

6.剧毒性生物碱:川乌、草乌、附子(双酯类)、马钱子。

(五)苷类:

1.芍药苷:白芍、赤芍、牡丹皮。

2.环烯醚萜苷类:胡黄连、玄参、地黄、栀子、龙胆(裂环)。

3.其它:黄芪、天麻、川木通、大血藤、秦皮、红花、西红花、葶苈子、苦杏仁、桃仁、巴豆、酸枣仁、龙胆、地榆、石韦、山楂、沙苑子、连翘、牵牛子、槲寄生、紫花地丁、车前草。

(六)鞣质:

绵马贯众、大黄、虎杖、何首乌、白芍、赤芍、地榆、大血藤、鸡血藤、秦皮、枇杷叶、木瓜、山楂、槟榔、金钱草、儿茶、五倍子。

(七)黄酮类:

虎杖、地榆、苦参、葛根、甘草、黄芪、三

七、黄芩、麦冬、知母、苏木、鸡血藤、桑白皮、罗布麻叶、金银花、款冬花、菊花、红花、蒲黄、木瓜、山楂、沙苑子、补骨脂、枳壳、小茴香、菟丝子、栀子、砂仁、淫羊藿、紫花地丁、金钱草、荆芥、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儿茶、。

(八)香豆素、内酯类:

甘草、白芷、前胡、防风、北沙参、木香、川木香、白术、桑白皮、肉桂、、秦皮、决明子、补骨脂、连翘、菟丝子、穿心莲、茵陈、青蒿。

(九)挥发油:

绵马贯众、白芍、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防风、柴胡、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石菖蒲、莪术、姜黄、郁金、沉香(白木香)、厚朴、肉桂、辛夷、丁香、菊花、五味子、葶苈子、补骨脂、枳壳、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广藿香、荆芥、薄荷、青蒿、茵陈、没药。

苍术酮:白术、苍术。

(十)酚类:徐长卿、厚朴、牡丹皮、丁香、连翘。

牡丹酚:丹皮、徐长卿

(十一)多糖类:商陆、川乌、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防风、地黄、天花粉、党参、金樱子、冬虫夏草、茯苓、猪苓。

(十二)甾醇类:商陆、太子参、地榆、柴胡、巴戟天、桔梗、党参、山药、鸡血藤、黄柏、地骨皮、红花、沙苑子、连翘、菟丝子、牵牛子、槲寄生、金钱草、蒲公英、冬虫夏草、茯苓、猪苓。

(十三)菊糖:菊科和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白术、苍术、木香、青蒿、茵陈

(十四)有机酸:地骨皮、五味子、山楂、金樱子、栀子、瓜蒌、益母草。

(十五)靛蓝、靛玉红:板蓝根、蓼大青叶、大青叶、青黛。(十六)木脂素类:辛夷、五味子、连翘、淫羊藿、

(十七)绿原酸与异绿原酸:金银花、菊花

理化

1.泡沫试验阳性(产生丰富而持久性泡沫):上述含皂苷的药材。查皂甙类:1.泡沫试验——牛膝、太子参、柴胡、桔梗。2.醋酐+浓硫酸——(二液交界处棕红色)党参;商陆及威灵仙(三萜皂甙)。

2.盐酸-镁粉反应阳性(显红色):含黄酮的药材。

查黄酮类:醋酸铅显橘黄色:黄芩;盐酸+镁粉显红色:枳壳、黄芩

3.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绿-黑色:鞣质、酚类等含酚羟基的药材。查鞣质类:三氯化铁(FeCl3)试液显乌绿色——狗脊、丹参等

4.异羟肟酸铁反应阳性(显红色):含香豆素及内酯类的药材。

5.遇碱液显红色:含蒽醌类的药材。查蒽醌类:遇碱液显红色:大黄、何首乌、番泻叶等。

6.加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碘化铋钾多显红色,碘化汞钾多显黄色,硅钨酸多显白色):含生物碱的药材。

查生物碱:

碘化铋钾显红色:延胡索、百部、浙贝母(橙黄)、厚朴(橙红)等。硅钨酸显乳白色:百部、浙贝母、厚朴等

7.醋酐(或冰醋酸)-浓硫酸反应阳性(两液交界面显棕红色环):含皂苷、甾醇等的药材。

显微化学反应:黄连、柴胡、肉桂等。

微量升华反应:大黄、何首乌、沉香、牡丹皮、蓼大青等。

(一)伞形科

1.根头部有纤维状叶残基或叶鞘痕绕茎痕成同心环。

2.表面多具横长皮孔。

3.断面多散在油点。

4.气芳香。

5.皮层、韧皮部具油室。

6.中果皮有6条油管。

7.内果皮细胞为镶嵌细胞。

8.含挥发油。

(二)唇形科

1.茎方形,多被毛茸。

2.叶对生,叶缘具锯齿或分裂,叶面被毛。

3.气香。

4.四角处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在四角处发达。

5.气孔直轴式。

6.具腺鳞、非腺毛。

7.含挥发油。

性状:全草类药,茎方形、叶对生、边缘锯齿、常有毛;轮伞花序腋生或顶生(穗状或总状)、花冠二唇形开裂、花萼钟状、顶5裂,气香。如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等。

显微:全草类药具小腺毛、腺鳞(8细胞头)、多细胞非腺毛、气孔多直轴式;偶见草酸钙小针晶(广藿香)及橙皮苷结晶(薄荷)

成分:挥发油(绝大多数全草类药);脂溶性菲醌色素类化合物(丹参);黄酮类(黄芩、荆芥、薄荷);生物碱类(益母草碱)。

理化:以微量升华法取油,加香草醛及硫酸进行挥发油显色反应,如广藿香、薄荷。

(三)姜科

1.根及根茎断面筋脉点散在。

2.有香气。3.皮层散有油细胞或油室。

4.果实具钝三棱,顶有花柱基,基部有果柄痕,表面具连续或断续棱线。

5.种子团被隔膜分成3瓣,种子不规则多面体,外被假种皮。

6.种子破碎后具芳香气。

6.种皮具表皮、色素层、油细胞层、色素层、内种皮(石细胞)等数层组织。

7.含挥发油。

果实:姜科果实性状:蒴果,三室,每室种子多数,种子多面体形,外被膜状假种皮,气芳香。如砂仁、豆寇、益智等。

显微:种子横切面由外到内依次为:假种皮薄壁细胞→种皮表皮厚壁细胞1列→色素细胞1~2列→油细胞层1列→色素层细胞数列→内种皮栅状石细胞1列(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较大,含淀粉粒及少数细小草酸钙方晶)→内胚乳细胞(较小,含糊粉粒)。

成分:挥发油——姜科类药:莪术、姜黄、郁金、砂仁、豆寇、益智;石菖蒲等。

(四)菊科

性状:A根及根茎类药:断面见棕色油点,香气如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箢等

B花类药:头状花序如款冬花、菊花(舌状花及管状花);红花(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C菊科全草类药:茎圆形,表面具纵棱,叶多互生,少对生,常羽状分裂,头状

花序顶生或少腋生,花管状或舌状,气香。如青蒿、茵陈、蒲公英等。

显微:分泌组织为油室(多数药)、分泌道(红花)

成分:常含挥发油(款冬花、菊花、红花;其中木香、川木香及白术油中含内酯;白术及苍术油中均含苍术酮)、菊糖、香豆素(茵陈、青蒿)、黄酮(茵陈、青蒿、款冬花、菊花)、内脂类(青蒿含倍半萜内脂)等。

理化:厂进行挥发油类显色反应(用香草醛检查白术挥发油:用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显玫瑰红色检白术及苍术)

(五)蔷薇科

果实:酸涩,常见花托参与果实的形成:木瓜(外层为假果部分)、金樱子(假果)

种子:种皮红棕色(苦杏仁、桃仁等)

成分:有机酸(木瓜、山楂、金樱子);氨基酸(金樱子、山楂);鞣质(地榆、木瓜、山楂、金樱子);皂苷(地榆、木瓜、金樱子、山楂)、糖类(山楂);黄酮(地榆、木瓜、山楂);三萜类(地榆);苦杏仁苷、苦杏仁酶、脂肪油(蔷薇科种子的特征成分如苦杏仁、桃仁)

理化:常进行皂苷的显色反应(地榆:醋酐加浓硫酸溶液显红紫色后变为棕褐色查三萜皂苷;木瓜:醋酐加浓硫酸出现紫红色环,溶液上层显棕黄色);鞣质显色反应(地榆);黄酮反应(木瓜:加三氯化铝乙醇液显蓝色荧光。);苦杏仁苷的水解及显色反应(苦杏仁:水解有苯甲醛特殊香气;使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

第6篇:中药鉴定学口诀

中药鉴定学口诀人参:顶有芦头盘节状,味苦带甘气清香;假货商陆味淡麻,断面还有同心环,中药鉴定学口诀。

三七:体有瘤凸质坚实,击碎面平皮木离;皮部散生棕色点,味苦有甘尝后知。

天麻: 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春空冬实心有别,松香断面要牢记。

巴戟天:形似鸡肠巴戟天,心细皮厚色紫蓝;伪品肉薄木心粗,虎刺易断勿受骗。

白前:根茎细长节明显,折断中空似鹅管;节上须根弯而细,勿与白薇相混乱。

当归:主根粗短支根长,质地柔软色棕黄;断面油点显棕色,味甘带辛气浓香。

黄连:黄连有节外皮粗,节间膨大似连珠;须根丛生硬刺手,断面色黄味极苦。

杜仲:杜仲扁平或微卷,断面胶丝紧相连;皮内紫棕平而滑,外皮纵裂极明显。

番红花:柱头如线番红花,泡水膨胀似喇叭;气香味苦红棕色,染水发黄不会假。

八角茴香:果实八瓣似星芒,瓣端纯尖鸟嘴样;若还不识真八角,再尝气味甜而香。

沙苑子:形似扁肾沙苑子,一边凹入具种脐;种皮泡水易除去,嚼之微有豆腥气。

鸦胆子:鸦胆椭圆网纹凸,外皮棕里内有核;核内种子黄白色,种仁味苦独特臭。

泽兰:单叶对生叶柄短,叶腋开花茎四方;叶背密生小腺点,莫与佩兰相混乱。

鸡骨草:藤茎从生鸡骨草,主根粗壮皮粗糙;小叶矩形约十对,叶背疏生巾伏生。

金钱白花蛇:蛇身缠卷成圆盘,蛇背黑环间白环;黑白宽度三比一,闻之气腥味微咸。

鹿茸:鹿茸片薄显透明,中间多孔蜂窝形;色近黄白或焦黄,体轻质韧气微腥。

羚羊角:通天眼呈现扁三角,血槽骨塞齿相咬;手握环嵴正合把,透见血丝为好骨

1995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四部委公布了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和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名录,自我鉴定《中药鉴定学口诀》。作为一名专业药师,特别是作为一名执业药师,掌握国家公布的28种毒性中药材及4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是基本要求。在药师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考试及执业药师执业资格准入考试中,毒性中药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药材方面的知识也是常考的基本题目之一。这就促使专业药剂人员必须像掌握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那样熟练掌握28种毒性中药及4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名录。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很容易记忆,是因为其有非常通俗好记的速记歌诀。28种毒性中药、42种保护药材品种因为没有速记歌诀就显得特别难于记忆掌握。笔者在记忆的过程中,归纳了三首速记歌诀,载录于后供药学同仁们记忆时参考。

1.1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1.2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速记歌诀及注解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川南狼⑥,闹粉娘⑦,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②银:水银。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⑨豆:生巴豆。⑩酥:蟾酥。

2.1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

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第7篇:中药鉴定学实验

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鉴定学的基础理论1 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

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实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1.1 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

1、品种 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成分不同、疗 效不同。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矗”虽有良医而药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影响质量的首要因素。

2、品种混乱的原因:

以假充真 1982年陕西省对县以上药材系统523个单位调查,全拾伪品”26种,混淆品、误用品143种,35个县销售的巴载天是羊角藤,22个县的乌梅均为苦李子和山杏。

1995年元月,我们在汉西收到十九种混淆品药材标本,包括金钱白花蛇(2种)、丹皮、土茯苓、五灵脂、前胡等。

多源现象 石斛 本属10余种

大黄 同属 3种

川贝母 同属 4种

品种混淆 大黄泻热通便,治疗急腹症效好,但一段时间发现毫无疗效,延误病情。1980年对陕西种植大黄调查,30%面积是波叶大黄,有一个地区全是波叶大黄,大黄属波叶组有抗菌作用但不含泻下成分番泻叶甙。

半夏商品 有半夏和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作用。

天南星为天南星属植物的块茎,但半夏属虎掌南星治宫颈癌有效,商品称虎掌男星。

地区习惯用药 产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

全国海风藤—————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

湖北

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

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

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

松萝科松萝————称作“海风藤”

3、品种是变化的

物种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它既存在又不存在,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的不连续性标准;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4、质量:地道药材品种退化、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和有毒物含量、霉变程度。

地理变化:内蒙黄芪栽培在河北,分枝多,柴性大,甜味低。

生态变化:柴胡栽培,主根小,须根多,柴性大,显微结构改变。

不当加工:苦参水泡切制——提不出苦参碱

伪制假药:

五味子提取了浸膏;

金银花粘附杂质40%

海金砂含砂——30%

没药含树皮、砂石要求<10%,广东销毁一批,杂质>30~50%

5、中成药鉴定

1) 显微鉴定

针对含有中药材粉末的成方制剂,借助显微镜观察检品种是否含有各组分中药材的粉末,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实验》。

2) 理化鉴定

对待检中成药中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光谱或色谱分析,检验是否含有其有效成分及含量的多少。

1.2 继承遗产,整理品种

1)本草考证,理清源流

几千年来,我们积累了三千多种中药的宝贵药学史料,它是指导现代用药的基矗但古代文献浩如烟海,有些又难免出错,需要本草考证及研究。

虎掌和南星纲目上为一物,根据调查,虎掌为半夏属掌叶半夏的块茎,含多量生物碱,为治疗宫颈癌的南星品种;天南星为天南星属 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的块茎。

2)整理品种,澄清混乱(一物一名)

我国幅员辽阔,品种繁多,各地用药习惯和名称不尽相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严重,亟待整理。

例 贯众 来源6科 35种

东北 绵马贯众 含绵马酸类 杀虫效好

中南 紫萁贯众 含促脱皮甾酮,促进代谢

又如金钱草、连钱草、广金钱草等,分别以不同药材名入药。

3)研究调查,继承发展。参考本草,不唯本草,不以本草为唯一尺度

青蒿:菊科青蒿和黄花蒿,青蒿不含青蒿素,90典删去

茵陈:茵陈传统用苗,但花蕾期利胆有效成分6.7 –二甲氧基香豆素和茵陈色酮等含量高,现茵陈蒿与茵陈(苗)同入药。求同存异,现代与传统共存,新苗与老茎共存,共同发展。

1.3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1、《药品管理法》

首次 1984.9.20 颁布 1985.7.1实施

2001.2.28修订 2001.12.1实施

2、中药质量标准

①中药标准含义:

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②制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③适用范围:新中药材

新中成药

老药再评价

④标准和政策

1994年 卫生部药政局 《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

1999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2002年12月1日实施 SFDA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现阶段我国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规定的常规方法进行, 只是部分药材和制剂有1个或数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从目前情况看, 仅靠这些方法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能达到较好控制中药质量的目的, 如在使用已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中常有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这与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不规范, 从而造成制剂质量不稳定有密切关系。

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宏观和模糊分析等特点, 可以通过对中药整体特性的描述, 采取适当模糊的处理方式, 达到整体质量控制的目的。

以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的国际共识。为实现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并与国际接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要求, 首先要求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 并正在抓紧进行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工作, 以逐步实现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现代化。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的必然模式: 将全成分指纹图谱和效标成分定性定量测定相结合,建立起符合中医用药特色规律的中药系列质量控制统一智能方法系统.

上一篇: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教案下一篇:小学生读书指导方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