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能有效扩大城市影响力,增加城市对外认知度有积极作用,通过城市品牌建设能有效集约化推进区域经济多种类型产业的对外发展如对外旅游业,本地对外产品运营也会由品牌形象提高而推进。本文研究以衢州为例,探究了以城市文化品牌带动对外经济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包括突出文化特质、强化文化对外宣传、发展文化旅游和丰富产品的文化品牌内涵。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论文 篇1:

浅谈郑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文化品牌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文化品牌也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以郑州市为例,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天然的政治条件和资源优势,同时还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郑州曾五次为国家首都,拥有大量文化遗产片区。但是,郑州也面临着文化品牌建设的现实困境,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内容单一、渠道狭窄以及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影响了郑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发展。对此,郑州市相关部门需要立足当地文化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历史文化产品、旅游产业以及人才创新等资源优势,带动文化品牌建设。

一、郑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优势

郑州在传统文化、地域条件、自然环境以及城镇化建设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国家近年来对郑州经济的大力扶持,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得以迅速发展。由此可见,国家政策的支持、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已经成为郑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些外在力量为郑州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提供了强大助力。

(一)雄厚的地区经济实力

郑州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城市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相互融合,更是城市文化底蕴的积累与沉淀。换言之,是多种要素的结合共同促成了城市文化品牌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雄厚的经济实力。郑州地处河南交通要道,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据初步核算,截至2019年年底,郑州全年生产总值11589.7亿元,比上年增长6.5%,人均生产总值113139元,比上年增长4.1%,第一产业总量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总量同比逐年上升,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金融、证券市场发展总体走势呈现良好稳定状态。因此,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为当地文化建设提供了便捷通道。

(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郑州各个区域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在《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文件中明确指出,支持郑州、武汉等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郑州省会城市地位。该文件同时还指出,支持郑州地区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构筑文化强市,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以文化产品为依托的多领域、全方位的文化综合产业,比如文化旅游、文化医疗、文化教育等新型文化产业,带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等等。这些政策的颁布为有效加快郑州地区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多重机会。

(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

郑州地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比如,河洛地区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据地质学家考证,嵩山是2.5亿年前形成亚欧大陆时第一块浮出水面的陆地,从此才有了黄种人在此繁衍生息。另外,郑州不仅有实物遗址和文物可以發掘和考证,还有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做文化支撑。比如李白和杜甫两位大诗人经常在此相见,之后关于此地和诗人便有了许多历史典故,供后人阅读瞻仰。因此,郑州地区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能够为发展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支撑。

二、郑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许多中小城市在文化品牌构建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大,给郑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郑州也在致力于文化建设发展,希望通过构建良好的城市文化品牌,传播郑州文化内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构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郑州部分地区城市文化内容单一、传播渠道狭窄以及管理力度有限,使得郑州地域文化乃至城市文化品牌还未完全成型,制约了郑州文化品牌的发展与建设。因此,当下之际,最主要的任务便是郑州地区相关部门要深入分析其中原因,找准问题症结。

(一)城市文化内容单一

文化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更是一个地方的精神所在。而郑州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城市文化建设内容单一的问题,阻碍了当地城市文化建设。近年来,郑州部分地区只是重点发展自然生态景观、历史文化遗址与文物等文化内容,对于当地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节日文化等方面发展力度不足,导致郑州地区文化建设内容呈现单一化倾向,难以吸引社会大众,不利于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同时,郑州部分地区对文化资源缺乏合理利用,对主次文化资源并未有明确规划与定位,使得历史文化遗产等主要文化缺乏节日、民俗等次要文化的辅助与配合,从而显现出城市文化内容较为单调的现象。

(二)文化传播渠道过于狭窄

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是对一个城市整体形象的认识与肯定,而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需要依靠多重渠道进行传播。在郑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仍有部分地区采用传统旅游宣传、电视广播宣传等方式,此类宣传形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同时,即便部分地区已采用了新媒体传播方式,但是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使用力度仍然不足,而且也只是在本地及周边区域进行宣传,致使当地文化传播范围较为狭窄,影响了当地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

(三)文化管理力度不足

郑州相关部门在构建文化品牌特色过程中,缺乏与社会企业、民众的有效协调与沟通,使得当地文化传播与管理力度不足,文化品牌塑造还未形成良好合力机制。郑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城市文化品牌定位以及发展规划中缺乏管理配套措施,比如文化景区文化设施不够健全,人物介绍、古迹由来等未做释义,使得地区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此外,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也较为薄弱,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文化传播渠道歪曲当地文化事实,而政府及相关单位对此类现象未能及时处理,信息传播平台预警、信息保存、信息反馈等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郑州打造文化品牌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郑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路径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促进经济发展。郑州作为经济转型较快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城市文化发展,使得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力度不足,并未充分展示当地城市文化优势。对此,郑州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是加强重视力度,以文化产品、旅游形式以及人才创新带动当地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内容丰富、样式新颖的城市文化品牌特色。

(一)以文化产品带动文化品牌建设

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无法脱离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郑州在构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展示新郑州文化作为初衷,从历史文化角度构建新旧文化一体化链条,以文化产品带动文化品牌建设。一方面,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制定文物保護相关政策,鼓励文物产品创新,比如可由政府出资,定期举办博物展览会、文化特展等相关文化活动,宣传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可充分发掘当地其他文化元素,比如老城区历史资源、文化游园等场所,利用其创新文化产品,具体可将其与当地艺术、教育、文化、旅游等行业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化产品,比如养生温泉、山体雕塑以及特色小吃等,以便更好地弘扬与传承当地文化。

(二)以旅游业带动文化品牌建设

郑州地区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除了以文化产品带动文化品牌建设之外,还可将旅游与文化相融合,以旅游业带动文化品牌建设。郑州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可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区、文化名城旅游景点以及休闲之都等文化旅游特色,同时还可在旅游产业过程中推行旅游纪念品、老字号旅游小吃以及文化一条街等多领域发展项目,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此外,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还可联合打造文化旅游集聚区,通过定期举办文化线上旅游活动,开发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音乐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创新郑州旅游特色。

(三)以人才创新促进文化品牌建设

郑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因此,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应当实行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育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以人才创新促进文化品牌建设。首先,郑州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可与地方高校、文化研究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共同开发和研究当地文化资源为目的,制定“政行企校”人才合作政策,吸引专业文化人才。比如可创建高校文化研究中心,聘请社会各界人才到此进行地域文化研究工作,加强文化品牌创新。其次,当地相关部门还可增加内部人才鼓励政策和文化建设优惠政策,比如为文化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人才薪资以及创新品牌奖励等激励政策,打造人才优势,促进当地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四、结语

文化不仅是民族凝聚力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抽象反映。郑州市多年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早已为当地构筑城市文化品牌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他地区也应当充分借鉴郑州发展经验,总结文化品牌塑造方式,为提升全国整体城市品牌建设实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白志如,王喜艳.老字号与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融合路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5):54-61+122.

[2]魏华飞,侯敏.合肥城市文化品牌定位及建设路径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20(1):1-10.

[3]包丽娟.谈城市文化助力城市发展——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0-42.

[4]邵建伟,惠露佳.博物馆展览助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从“中国龙文化特展”谈起[J].中国博物馆,2020(1):75-78.

[5]吴晓霞.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以邢台市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86-287.

(作者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文法学院)

作者:张逾梦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论文 篇2:

论以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为主导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①

摘 要: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能有效扩大城市影响力,增加城市对外认知度有积极作用,通过城市品牌建设能有效集约化推进区域经济多种类型产业的对外发展如对外旅游业,本地对外产品运营也会由品牌形象提高而推进。本文研究以衢州为例,探究了以城市文化品牌带动对外经济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包括突出文化特质、强化文化对外宣传、发展文化旅游和丰富产品的文化品牌内涵。

关键词:城市品牌 区域发展 外向型经济 衢州

在全球化经济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外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引擎,不可忽视。尤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倡议纲领的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迈向新纪元的阶段。中国的外贸经济发展格局正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能否跟上中国对外经济大发展的节奏也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和形势。因此开发自身有利的经济要素,探索自身的对外经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各个省市开拓自身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议题。以浙江衢州为例,探索以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作为策略,全方位推动对外产业宣传、产业品牌建设、对外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应对外贸经济发展竞争上的挑战

衢州位处浙江西部,属于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近几年来,尤其是在衢州开立海关、高速公路贯通以后,衢州的对外经济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相比较于浙江的其他区域,衢州的对外经济增长相对滞后。而且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态势正面对着进一步扩大的危机。浙江的东部城市,利用地理优势,明确定位,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经济。浙江中部城市,资本要素丰厚,蓄力规划产业集群化。衢州面对巨大的区域经济竞争挑战,不进则退;另一方面,衢州也面临着对外经济产业转型的压力。衢州外贸经济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粗放式发展模式,缺乏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品牌,无法独立开拓市场,处于利润链的末端。因此,衢州必须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走出自己的道路,制定战略建设自己的品牌,开拓有特色的对外经济发展创新之路,加快发展的步伐。

2 城市文化潜力和优势分析

衢州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上有突出优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战略可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力引擎。目前“一带一路”的“重走丝绸之路”建设构想,本身就是一个范例且营造了一种经济发展氛围—即借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搭建沟通的纽带,形成融合协作的关系,促进往来沟通。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城市特色,以此能形成对外经济往来名片,发展对外经济契机“引进来,走出去”,并进一步以此为基礎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的对外品牌建设。“引进来”,衢州打造魅力文化之城,引进投资引进旅游。“走出去”,走出融合现代特色的古韵之风,以城市品牌推动产业品牌开拓市场。

衢州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悠久。最有特色是“两子”文化,温煦的儒风熏陶出雅致古朴的民俗,秀丽的景致承载着奇异仙人的弈棋传说。犹如历史化石般的古城墙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将古战场的嘶喊声化入周边的轻风中、溪水中。徐霞客几番游历衢州,诗意的文字,刻画了如画的风景。如同此类,文化的印记映照在衢州的山山水水上,展现在人文风情上。所以衢州有很大的城市文化品牌发展的空间,能打造出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打造出对外经济发展特色。

3 城市文化品牌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

在建立城市品牌推动对外向型经济时,需以城市文化与内涵为吸引点,从而实现“引进来,走出去”,具体策略如下。

3.1 把握文化亮点,勾画城市文化名片

衢州的历史悠久,在历史漫长的轨道里留下了许多文化生成的痕迹。在这纷繁多样的文化形态中,进行整理和分析调查,找到和筛选出具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进行着重推广。并且源于古代和历史的文化,结合当代的形势,展示现在文化在现在的传承。文化的勾勒,不能脱离现实,不能海市蜃楼、空幻虚无。历史文化有传承,在现实有写照,才能真正展现魅力,成为城市名牌的亮点。如衢州儒家文化,在实体形态上要灵活多样的表现它,除了沿袭古代祭祀等活动,也要研究策略让它表现在现代形态中,如设置和组织读书会,发展教育和礼仪,倡导重“诚信之德”的儒家企业文化,为城市文明的进步发挥实质的作用,这样才能让文化名牌真正的闪耀光芒,展现魅力。

另外对儒学的尊崇注重留下文本形式的记录,并翻译成外文,推进城市对外交流的成果实现、保留和弘扬。如在邀请国外嘉宾来衢州参加祭孔典礼时,展开关于现代“儒学”的学术座谈会,整理思想交流的精粹,形成文稿、文章存档和发表。让各国学者体会到不仅是仪式上的庄重,也让他们感受到与这个城市更深层次的沟通。当这个城市在留下他们思想的痕迹,实际上也留下这些学者对衢州城市儒文化的深厚感受和对这个城市的情感。学术思想上的融通,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和强化了彼此认知的意识,为后续经济的交流构架了桥梁,为可长远持久的对外经济发展道路打下基石。

3.2 加强媒体运作,扩大对外宣传

拓展对外交际往来机会,就必须重视宣传。走文化之路,城市宣传就会有更多的特色和内容,这个城市也更容易得到认可。宣传采用多平台、多媒介,利用城市中多元的文化元素寻求多元的途径进行宣传。首先是主动走出去宣传,但宣传欲达到期望的成效,在宣传的时机、内容和形态上都预先有规划,有的放矢,才不会盲目、避免错误。对外宣传可以是单独从文化项目展开,也可以从产业目标展开,但需因势利导,视情况而定。并且,对外宣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以围棋协会形式,在国外推广围棋、建立、并结合国外对围棋已有的认知,进行策略宣传,并伺机穿插介绍自己城市品牌。对外宣传采用多种途径,现代是个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时代,针对对应的文化族群和应用多样宣传平台。例如,当前建立特色小镇,可以在对应国外小镇民宿题材的新媒体宣传平台进行展示宣传。

3.3 用文化吸引人脉,发展对外旅游,引外資

值得称道的是衢州位于四省交汇之地,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所以要通过文化城市的打造,将对外经济相关人邀请进来,而不仅仅路过衢州。在城市文化品牌旗帜打造和宣传的亮点下,大力发展对外旅游,将国外的旅游者和旅游团吸引到衢州来。以旅游创建出来的人脉来促进引进外资和推进产业营销。虽然宣传能留下印象,但把国外的人真正吸引到实地,才能让他们有更多的认识和得到认可,从而通过对外旅游项目,推动对外经济人脉的形成。同时,对外旅游本身也是一项经济产业。要吸引国内外游客,衢州虽然有景致,但单靠景致,与其他旅游城市竞争时不够突出,所以必须融合文化,形成特色。要研发和开展生态文化主题的旅游项目,并配套建设相关文化旅游点和创设主题文化旅游项目。

明代徐霞客至少五次游历衢州,留下了描绘衢州景致的珍贵诗句,为衢州的文化旅游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衢州自古栽橘“橘奴千树,筐篚满家,市橘之舟鳞”,衢州丹霞地貌风景绮丽“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问之,即江郎山也”。文化主题旅游“随徐霞客游衢州”,看风景观民俗,用古韵诗画的印象观眼前美景,别有一番盎然生趣。当然相应地也要积极开发对应的主题文化旅游的外文宣传资料和宣传要件。

3.4 城市品牌推动产业品牌,创品牌,强管理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品牌的发展。衢州的产业转型势在必行,衢州的大多产品品牌在外贸营销上缺乏认可度。品牌没有打出市场,相应地也没获得太多的利润空间。而反向地,因为缺乏市场认可,也打击了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系列创建和品质提高的积极性。这使外贸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因此,要找突破口。单个产业品牌难以创建,那就以区域化规模化的城市品牌创建,打开出路,作为本地产品品牌标杆。将城市文化推广与有文化标符的产品营销相结合,推动产业品牌创建。如城市文化品牌的“儒家”纸墨书香的文化意境打造时,就可以把开化的“贡纸”产品或衢州其他优质纸类产品推出。以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出来的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产品品牌树立做铺垫,提高本地产业在产品利润链的层级和额度,促进产业经济,推动产业转型。

4 结语

城市长效持续的发展在于特色创新,激活自身的经济潜势,依靠已有的人文基础和经济模块因子,因势利导拓展经济格局、发展经济发展动能。在经济建设思路无论面向对内经济还是外向经济,发展上不能拘泥特定模式,一味地模仿其他城市发展格局,抹除自有的风情特色。衢州需要创建自己的城市品牌,让自己的风格特色在绿意汀州中、在水墨儒风中氤氲开来,顺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推进自己的区域产业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刘亚军,倪树高.“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浙江省经济增长质量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6(6).

[2] 蓝晓宁.“衢州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基于索罗模型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3(9).

[3] 张伟胜.“两子文化”与衢州创业创新精神的内涵[J].观察与思考,2012(12).

[4] 刘泽阳,陈则谦,赵俊玲.“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品牌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8).

[5] 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李乃和,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6] 王松林.徐霞客在浙江[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7] 陈则谦.“论城市文化品牌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18).

[8] 张伟胜.“两子文化”与衢州创业创新精神的内涵[J].观察与思考,2012(12).

[9] 张日波.区域品牌及其建设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

[10] 朱越.衢州“当代人祭孔”的儒家文化创新性传承及其反思[J].青春岁月,2011(10).

①基金项目:本文为衢州市社科规划课题项目“城市品牌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以衢州为例”(15GSKG10ZD)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秀琴,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对外贸易发展,外宣资料翻译方面的研究。

作者:李秀琴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论文 篇3:

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探究

[摘 要]从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对衡水市发展的重要性、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何塑造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三个方面,围绕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这一中心展开探讨,以期对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提供咨询或建议。

[关键词]衡水;城市文化;文化品牌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4.088

所谓城市文化品牌是指用来识别城市文化的一种名称、 标志、 符号或设计等相关要素,其作用是用以识别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在文化上的区别,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城市文化区别开来,产生对该城市文化的认知。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衡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衡水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就成为一个亟待完成的研究课题。

1 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重要性

城市的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就是塑造城市的人文形象,就是利用品牌效应实现文化与市场的对接,促进城市居民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改善精神面貌,增强城市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1 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可以提升衡水市的影响力

衡水与石家庄、保定、沧州、邢台等城市邻接,衡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地处中南部、连接冀鲁两省的地理优势。然而根据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指标的统计,京津始终处于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顶级,和省会及沿海城市相比,衡水与邯郸、承德、张家口、邢台等市则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在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上与前者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加速衡水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对于整体塑造新衡水的崭新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1.2 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可以提升衡水市的竞争力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长期积淀,是其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城市品牌作为城市的形象、名称、文化、功能和环境等文化特性的外在体现,能够突出该城市既有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等差别化优势,使外界对城市产生清晰、明确的印象,从而增强城市的聚集效益、规模效益和辐射效应,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周边省市对城市的认同程度以及全国其他省市对该城市的关注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可以彰显衡水市的经济文化特色,提高与周边城市相区别的辨识度的重要因素。

1.3 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可以促进市民的自我发展和素质提升

城市文化品牌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现象,完整的城市文化应有如下共性:共通的价值观取向、同质的文化特质、城市自己创造的文化模式、城市文化的多元发展等[1]。“文化在提升城市居民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生活素质的同时,还大大有助于强化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使城市居民积极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2]”。由此可见,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可以增强衡水人对本乡本土文化的自觉意识,提升市民对衡水这座母亲城的自豪感、认同感,增强凝聚力。

2 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衡水市随着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以及“三严三实”活动的开展,发展环境从硬件设施建设到文化氛围的建设都得到明显改善。2013年,在产业结构调整、治理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2014年再次实现新的跨越。然而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定位模糊,缺乏个性,盲目模仿其他城市

缺乏个性、千城一面是不仅是衡水,也是目前众多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误区。通常都是一窝蜂地把城市按照可以投资的方向包装:建城市景观街作为对外门面,建一些标志性建筑或雕塑当城市名片,到处火柴盒一样名目时尚或洋味十足的高层住宅小区和写字楼。旅游热就到处修建旅游景点,景点建筑均为古色古香,甚至旅游纪念品除了深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外,其他地方都大致相同,这样毫无特色的复制使城市沦为赝品。一味追求现代性而抹去所有历史陈迹都去追求同一个模板,必然会失去自己的特色,在彼此雷同中淹没。

2.2 重视物质建设,轻视文化建设

重物质、轻文化,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另一个误区。衡水目前的品牌建设也存在此类情况,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留局限于现有文化景点的利用,文化旅游项目形式单一。仅有的少量大型文化活动比如衡水湖国际马拉松比赛特色又不够明显,因此没有形成最佳竞争优势。又如,衡水中学作为衡水闻名全国的教育品牌,不仅是衡水的一个鲜明的文化坐标,而且在国外也享有一定的声誉。衡水教育产业发展迅速,为衡水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但同时,交通管理、通信信息及其他相关文化服务仍没有在宏观调控下及时适应这一发展形势。

2.3 传播手段滞后,缺乏稳定性和系统性

目前衡水的城市文化品牌缺乏整体性的设计,传播手段主要是广告、网络营销和节庆展示三种,且这三种手段各行其道、各有侧重,缺乏全局意识。例如,平面媒体、影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侧重于推销产品,偏重经济利益,如衡水老白干、衡水内画鼻烟壶等;节庆展示由于规模较小、所处层级较低,往往名称响而效益差强人意。由于缺乏全局意识,执行主体不明确,因此旅游部门、政府外宣部门、招商部门以及各文化企业的营销部门都在进行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他们对传播的目标人群定位各异,造成所传播的城市文化形象内涵模糊,缺乏稳定性和系统性。

3 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成功打造出一个城市品牌,必须有一个整体性的塑造方案,需要对每个环节深入研究,整合各方面因素,系统、协调、配套推进。因此文化品牌建设离不开政府宣传部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制定、战略实施、方向指明等方面引领和整体布局的作用。成功打造衡水城市文化品牌,需要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3.1 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定位

城市品牌定位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定位于一个既贴近城市现实又留有合理的发展空间。对于衡水的城市文化品牌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首先,从区位特征来看,衡水地处历史文化悠久的燕赵之地,北邻京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其次,从特色文化资源来看,衡水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例如董仲舒、孔颖达、高适等;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形意拳、武强年画、冀派内画等,这些特色文化资源为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从文化产业来看,乐器生产、水晶内画等均已建成产业基地或入驻产业园区,并已初步形成规模。所以,要充分借助这些文化资源,进一步扩大衡水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3.2 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方案

挖掘特色,建立独特的城市文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相关产业以此来打造衡水市文化品牌。从文化载体着眼,衡水湖作为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最具特色的自然资源。衡水已经以此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历史文化、文化创意、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着力打造“生态湖城、休闲之都”的旅游文化品牌。其次,整合资源优势,以品牌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高投入深挖掘,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目前,衡水已经基本形成内画、年画、乐器、人造水晶、毛笔、剪纸、雕刻、彩陶、金鱼、古玩十大特色文化产业。并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网络文化、古玩经营、文化旅游等多个文化产业门类。文化产业格局已具雏形。

3.3 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

要在众多的城市文化品牌中脱颖而出,必须选择适合于己的特定传播平台。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恰当地展示和推广自己的城市形象,绝不能盲目跟风。因此,城市文化品牌的内涵必然是一个渐进明晰的过程。其传播平台的选择和传播的手段、方式,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内涵发展的阶段性,制定适合的传播策略。

首先,执行主体的专业化。成功的品牌传播离不开专职、专业的执行主体团队。其次,传播对象的系统化。传播对象系统化可以很好地适应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方便在总体规划和传播方式上,与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节奏相适应,做到“形神合一”。最后,恰当选择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等几个基本环节。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还必须根据受众的定位、投资和消费需求等,选择恰当的媒介,更好地传递城市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

总之,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本质上是城市的整体作为一个产品商业化的过程,需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与市场建立良好互动关系。衡水市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相对落后的城市,要成功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必须做好城市文化品牌定位、个性特色塑造以及品牌传播等几个方面的工作;这也离不开政府的正确指导、大力扶持和整体调度,从而获得强有力的后盾,才能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取得最佳成效,真正把衡水打造成河北乃至全国著名的城市文化名片。

参考文献:

[1]苏萱.城市文化品牌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城市问题,2009(12):30.

[2]张艺.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文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126.

[3]李振.城市文化理论研究进展[J].中国市场,2013(4).

[4]薛兰.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3(48).

作者:王国洪郭晓芳

上一篇:某年个人总结下一篇:公司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