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与新民间故事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民间故事与新民间故事

2014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在民间故事史、讲述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4年,发表民间故事论文150余篇,其中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10余篇,专著2部,在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编撰、比较研究、文化研究、故事讲述研究等领域取得不俗成绩,但民间故事论文数量虽多,高质量论文并不多见,中国民间故事研究面临的研究范式的顽固性、本体意识薄弱等困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关键词:民间故事;述评

对中国故事学人而言,从事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具有很多优势:一是随着三套集成工作的完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大量在民众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文本被记录下来;二是在些农村地区,传统的讲故事活动依然存在,为故事讲述活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中国典籍丰富,笔记小说、佛教、道教等典籍中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文本资料。研究对象的丰富、多样及鲜活为从事中国民间故事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

进八21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在民间故事史、讲述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民间故事史的梳理方面,自刘守华1999年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史》引来学界广泛好评后,祁连休、顾希佳两位学者潜心研究古代民间故事数十年,厚积薄发贡献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两部对中国故事学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在故事讲述研究方面,近年来故事学人对讲述人、讲述空间、叙事传统、表寝、村落等语境因素日渐关注,涌现出不少优秀成果,如江帆的《口承故事的表寝空间分析——以辽宁讲述者为对象》、《民间叙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以故事家谭振山的叙事活动为对象》,林继富的《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以湖北长阳都镶湾土家族故事传承人为例》、《孙家香故事讲述研究》、祝秀丽的《村落故事讲述活动研究——以辽宁省辽中县徐家屯村为个案》等。

本年度发表的民间故事论文150余篇,其中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篇10余篇,专著2部,研究范围涉及故事学理论、比较研究、文化研究、故事讲述研究等多个领域,成绩可观,以下分别叙述相关成果。

一、故事学理论研究

顾希佳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是本年度故事学研究的重要著作,该书兼有工具书和专著特点,上编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表”和“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下编是作者撰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系列论文。该书首次把散见于浩瀚典籍中的故事文本搜检出来,加以认定,并进行系统分类、编码,为故事学人查找古代民间故事文本提供了极大便利。此外该书在故事类型的增设及对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类型命名的改进方面等方面成绩显著。

(一)增设新的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类型表及编码基本采用AT分类法体系,这样方便国内外学者查阅。凡是在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和金荣华《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有明确故事编码的,一般沿袭采用,有的故事类型名称则有所调整。凡是新增订的故事类型,一律暂时不设编码,在该类型面前加“o”。作者增设的类型有近380则,呈现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丰富性。在“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先列出每个故事类型的情节概要,然后以时间为序列出不同时期见诸典籍的相关故事文本,对当代还有传承的故事文本予以说明。对所列的故事类型名称,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金荣华《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和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中所列不一致的予以说明,供学者对照使用。

(二)对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命名的改进

顾希佳对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类型的分类做了些变动,使之更符合逻辑。如ATl-299型,在丁乃通的故事类型索引中是命名为动物故事,实际上所列的故事中有植物故事、身体两个部分不和等类型故事。顾希佳将ATl-299型统一命名为动植物及物品故事,这样的命名更加准确。此外,他把丁乃通的AT850-999传奇故事(爱情故事)命名为生活故事,在生活故事大类下设选女婿和嫁女儿的故事(AT850-869)、娶亲和巧媳妇的故事(AT870-879)、恋人忠贞和友人之真诚的故事(AT880-899)、有用的话(AT910-919)、聪明的言行(AT920 -929)、命运的故事(AT930-949)、盗贼和谋杀的故事(AT950-969)、其他生活故事{AT970-999),把愚蠢妖魔故事(AT1000-1199)更名为恶地主和笨魔的故事。通过对丁乃通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表的重新命名和增设新的故事类型,凸显了该书的工具书价值和科学性。类型索引是从事民间故事研究非常重要的工具书,顾希佳几十年潜心中国古代故事文本的钩沉爬梳,为故事学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令人钦佩。随着三套集成工作的完成,《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和《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出版为编撰一部全面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户晓辉的《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现象学》介绍了瑞士学者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理论。吕蒂通过将童话与欧洲民间传说比较分析童话的特征,发现童话具有一维性的特点,在一个平面上朝单线发展,童话抽掉深度,把母题空洞化,使母题和现实脱离关联,进入童话自身的世界,童话是抽象的艺术,进八童话的人、物和母题都被抽象化,变成平面的图形。一维性、平面性和抽象化也就导致了孤立化。孤立化表示人和物只具有情节意义。童话中的人物可以随时发生新的联系,带来了童话的含世界性。吕蒂的目的在于寻找是什么东西使童话成为童话并且观察童话如何获得本质。吕蒂认为童话是一种纯正的文学艺术作品,童话不可能是老百姓最初自己创造的,老百姓是童话的传承人和守护者。童话的本质是通往人的形象和存在。美国学者林恩·斯克印克和玻利维亚学者波利欧·乔克合写的论文《景观、性别与社区:安第斯山脉的故事》运用人类学“景观研究”方法讨论在玻利维亚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两座山峰及其中一座山峰之旅程的故事,分析地形地貌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被当地民众建构,它又如何被镌刻上诸如社会性别这样的特性?作者试图将遍布于故事之中且被故事讲述者群体所强调的景观主题、社会性别主题和身体主题联系在一起,在过程中注意到景观被赋予生命的程度以及人类是如何与有生命的景观相互作用的‘引。这篇论文对国内故事学人运用“景观研究”来处理民间故事文本有一定启示意义。

曹成竹的《叙事辅助和语言游戏:歌谣在民间故事中的两种功能》认为歌谣在民间故事中有两种比较突出的功能:一是作为叙事的必要辅助,一是作为纯粹的语言游戏。前者以故事为核心,歌谣所起的作用是修辞性的,有推进情节发展、作为文化中介、促进故事生成等作用,是使得民间故事更加精彩和引人八胜的必要手段;后者以歌谣本身为核心,歌谣所起的作用是文化意义上的,通过语言的自我凸显来促人发笑,营构出民间文化特有的诙谐和狂欢化语境。王远明的《刍议母题研究的反思与重建》认为汤普森关于母题查找的指标性分类是以文学性为指标的,缺乏社会性和实践性的支撑,应建立一个关于母题的层级分类体系,第一层级指标体系是社会性、实践性指标体系,第二层级指标体系是文学性的指标体系。

类型研究是民间故事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对其他文类的研究能否打开新的空间?李琳的《故事视角下的古代英雄传奇》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借用故事类型研究法以《说岳全传》为个案从故事角度看古代的英雄传奇,发现两者都有模式化的叙述方式、叙事观念民间化。作者运用故事类型研究法将英雄故事分成“出生”“征战”“婚恋”“死亡”等几个大的核心故事系,在每个核心情节单元之下又有若干更小的情节单元。以岳飞故事为例,如出生故事包含“大鹏鸟转世”“出生异兆”“弃子不死”等。认为每个故事有不同版本和演变历程,其情节演变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中皆有或多或少的变异,从中可以探讨异文变化及其意义,这是纵向角度的研究。而将众多英雄传奇故事如杨家将、薛家将、岳家将等故事视作一个整体,寻绎出其相同的故事类型,以同一故事类型为中心,将不同异文汇集起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内在意义,这是横向角度的研究。若从两种角度对古代英雄传奇进行故事类型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则能够开辟出英雄传奇新的研究空间。

笑话研究为故事学人较少关注,崔若男的《另一种幽默:作为口头文类的冷笑话》认为冷笑话作为新兴的口头文类通过口头、书写和媒介实现了三维传播,作者结合日常生活中讲述冷笑话的经验,尝试把冷笑话作为一种“表演”置于语境中研究。郭建萍的硕士论文《(古今谭概>笑话研究》对明代笑话集《古今谭概》的成书背景、版本流传、人物塑造艺术、结构情节艺术、讽刺艺术及在笑话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

二、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

本年度,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成为热点,相关论文数量最多,论文大多通过文献考证对中外民间故事进行跨国、跨民族比较。

(一)《鹦鹉故事》研究

陈岗龙的《论印度(鹦鹉的故事)在中国各民族中的传播》对古代印度梵语故事集《鹦鹉的故事》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鹦鹉的故事》很早就传播到中国,不过传播的途径和来源不尽相同。唐代诗人元稹的《有鸟二十章》叙述的故事和梵语故事集中的“鹦鹉和商人妻子的故事”是相似的,表明“鹦鹉和商人妻子的故事”作为独立的故事类型可能随着佛经翻译流传到中国来了。而《鹦鹉的故事》中包含的几十个故事中的不少故事则随着汉译佛典广泛流传在中国汉族中。作者考察了印度《鹦鹉的故事》在中国汉族、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中翻译和传播的情况后得出结论:(1)古代印度的梵语故事集《鹦鹉故事七十则》没有完整地被翻译成汉语,这主要和汉文佛典翻译传统有关系,但是其中的一些故事很早就随着佛经翻译被翻译成汉语了;(2)印度的《鹦鹉的故事》在藏族和蒙古族等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间流传过程中与《王子变鹦鹉讲佛经》的故事类型粘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复合故事类型;(3)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信仰伊斯兰教和深受波斯文化影响的新疆兄弟民族是通过波斯语的《鹦鹉的传奇》接受印度《鹦鹉的故事》的,并且在翻译和传播途中也根据伊斯兰教思想对原来的故事进行了过滤。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论维吾尔文版(鹦鹉故事五十二则>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特点》,认为《鹦鹉故事五十二则》源于印度的《鹦鹉故事七十二则》,是由波斯文译成维吾尔文的故事汇编,沿袭了女性不忠的主题思想,以散文叙事为主,韵文抒情为辅,采用连贯串插式结构。毕桪的《<鹦鹉故事七十则>与<鹦鹉传奇)》认为哈萨克文《鹦鹉传奇》渊源于印度《鹦鹉故事七十则》,从印度《鹦鹉故事七十则》到哈萨克文《鹦鹉传奇》,其间经过多次翻译、转译和编译,甚至经过多次改动和替换,哈萨克文《鹦鹉传奇》已经同原作有了很大的区别,但依然在不同程度上保持了同《鹦鹉故事七十则》的联系。潘珊的《“以弱胜强型”故事之比较研究》对印度的梵语故事集《鹦鹉故事七十则》中的“兔杀狮”型故事和阿拉伯及珞巴族、锡伯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同类故事进行比较,从故事发生的地点、出现的动物、故事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该故事的深层心理结构是:狮子或老虎是一种处于在镜中无法分清自我和他者,对自我的认知处于较低阶段,所以在较量中输给了运用他者视角来认知事物的兔子等小动物。

(二)《五卷书》的研究

满达的《论(五卷书>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以<如意钥匙>为例》选取《苏布喜地》的注疏《如意钥匙》为例,发现《如意钥匙》中共有11篇故事与《五卷书》中的相同,作者对梵文原本、藏文、蒙译本三个版本的《婆罗门与三个恶汉》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结构简略化、内容变异、教育目的不同,《如意钥匙》将《五卷书》故事的主旨简化,改成适合蒙古文化。金勇的《论五卷书在泰国的传播及特点》运用扎实的文献资料指出泰国传播的《五卷书》不是直接来自梵文原版而是异文版本《娘丹德莱》的故事,这个版本保留了原故事中连环穿插的框架形式,但在主干故事、穿插故事的内容和数量上均有较大的改动,增删了不少内容,新插八的故事都是在泰国流传的佛本生鼓事和本土的民间故事,有浓厚的佛教训谕色彩,有强烈的泰国民间文学特征。桑吉东知的《印度<五卷书>与藏族寓言故事》分析了印度的《五卷书》在藏族地区流传的三种途径,再将《五卷书》中的与《萨迦格言注释》、《甘丹格言注释》、《修生论众生养育滴注释》等文献中的动物寓言故事依次比较,发现有的保持了原作的风貌,有的发生了蜕变,有的在原素材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

(三)其他类型故事研究

金毅的博士论文《中日韩继母型故事比较研究》介绍了中日韩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日韩继母型故事的形成与传承状况进行分析,推测中日韩继母型故事的传承路径,认为日本和韩国的继母型故事是以中国故事为基础形成的,以口传或文献故事传承后,再现为创造作品,然后把中国的21个类型与韩、日对应的10个类型进行比较,讨论了中日韩继母型故事圈的共性和民族性特点。类似论文还有《东方(无手少女)故事比较研究》、《“猴子的心挂在树上”——东方各国AI91型故事比较》、《比较视野下的维吾尔族“灰姑娘”》、《印尼与中国民间故事比较研究》、《<贤愚因缘经>与蒙古族民间故事、《(诺桑王子)与<召树屯>关系之研究》、《藏族阿古顿巴故事与维吾尔族阿凡提故事的比较研究》。

三、民间故事的文化研究

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类型研究及文化研究历来是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常用研究范式。本年度,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民间故事文本中的各种母题及深层文化心理进行解读的论文较多,一些论文的解读视角颇有新意。

沈德康的《羌族“毒药猫”故事的文本与情境》在文化解读视角上让人耳目一新。作者认为羌族的“毒药猫”故事是羌族口传文学中最有特色的一类,“毒药猫”不仅出现在故事中,在几乎每个村寨中也都存在被看作是“毒药猫”的社会成员。羌族人眼中的“毒药猫” 般是指害人的女性妖精或邪灵。作者认为“毒药猫”一方面反映了传统村寨的社会本相,另一方面包含各种观念的故事反过来影响了村寨成员的情感、认知及实践。作者把“毒药猫”故事的文本结构分为内外两种,故事本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为故事的“内情境”,故事讲述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为“外情境”,在“讲故事”的特殊“场域中”,“内外情境”发生关联。根据故事内外的情境关系把“毒药猫”故事分为去情境化、再情境化和情境重合三种,从模式化的情节来看,故事中“毒药猫”与人的关系经历了“对立”“反转”到“统一”的过程。从社会情境来看,体现了羌族历史文化进程中的母系到父系的性别冲突、村寨间的对立与合作。“毒药猫”身上的二重性身份既为当地人提供了一个宣泄负面情绪的渠道,也让村寨间由于资源竞争导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这篇论文将故事文本置于社会情境中来考察故事的观念结构,勾连故事文本与文化意蕴的关系给人启迪。

王青《从病态幻觉到文学经典——离魂型故事的心理基础与文学创造》把古代笔记小说和戏曲中叙事身体离开魂魄的主题故事分为离魂出奔型、离魂八梦型、冥府游历型和借体还魂型,认为这类故事的产生有其真实的病理基础,是古代离魂病的再现,文化背景源于中国传统社会压抑个人欲望的自抑训练和离魂幻觉在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备受推崇,在此基础上借助客观化和审美化转化为经典文学作品。王立的《<镜花缘)佛经母题溯源三题》运用母题研究法指出《镜花缘》中的“茶虫”毒橄榄来自佛经的人体中生虫母题,小说中对寄生虫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佛教不杀生精神。旅行者误八洞穴误食鲜果来自佛经与僧传“误食仙果遭祸叙事”,蕴含着对外来八侵者的歧视观念及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中心论。“养鸡致富”描写来自印度民间“一个鸡蛋家当”母题,作者改写了梦想者的结局,鼓励困勤劳而美梦成真,体现了勤劳致富的社会伦理教化。

任志强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狐精故事研究》从历时角度对自古至清的狐精故事进行文献梳理,然后根据故事主题及狐精与人的关系划分为狐博学、狐作祟、狐报恩、狐抱怨、狐狸媚人、人狐恋、狐仗义等十种类型,再从民间文学、古代文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文化解析,发现狐精形象与胡人、妓女、鬼、流民及官员有着紧密关联,唐代狐精是对八居中土的西域胡人的隐喻,到宋狐精娼妓化现象更为明显,清代狐即妓的观念尤为突出。晚期的狐精故事中,狐有时被赋予流民的角色,狐与官员的故事呈现出官员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合作、冲突和妥协,狐精从官府衙门的不速之客逐渐演变为“守印大仙”,象征着官员屈服的不只是一个被视为淫祀的妖媚崇拜,而是屈服其背后所折射的地方势力。狐精介于仙妖之间的“边缘状态”往往被视为危险的、令人难以控制的。透视狐精故事所呈现的狐精形象,狐精所象征的胡人、妓女、乞丐、杂技班子等流民群体,通常被认为是危险的、边缘的,官方难以控制的。狐精象征的群体,代表了中国社会中受到社会规范抑制的声音,受到文化制约的欲望及官方政治力量压制的力量。

茶志高的《巍山彝族民间故事<丁郎刻木>的文化内涵及其佛教渊源》认为滇西 带彝族中流传广泛的《丁郎刻木》故事情节上糅台了佛经故事和祖先崇拜,明显保留了佛教影响的痕迹,借用了目连故事中的转世为狗的情节,巍山彝族民间故事《丁郎刻木》的“刻木接祖”习俗可以看到“盂兰盆会”活动形式的影响。李芳的《蒙古族民间童话中蟒古斯现象与少年的弑父情节》认为蒙古族平魔故事中的蟒古斯是父权的象征,平魔故事是蒙古族少年成年仪式的隐喻,只有通过了“斩杀蟒古斯”的考验,蒙古族少年才能顺利地为成人社会所接纳,进而取代“父亲”在家庭与社会中的位置。她的另外 篇论文《蒙古族民间童话的女性理想及叙事危机》认为就蒙古族民间童话而言,女性叙事在构建梦想的进程中陷入悖论:一面是激情地吟咏女性的反抗与辉煌,另一面却又不得不面对男性叙事圈套的蛊惑。蒙古族民间童话中的女性形象依顺着男性对女性想象的二重性——神或妖展开,而非有着生命欲求和生命张力的真实的人。

张艳的《“复生”母题的文化探析》认为死而复生故事与古人对生死的认识及原始宗教、鬼神观念等因素相关,作者分析了自先秦至明清文学作品中的复生母题寝变情况,复生母题的反复出现表面看是灵魂不灭的古代信仰,实质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综合传达。王涵的论文《侗入阴阳世界的建构与想象——贵州黎平县述洞村“再生人”故事调查》则通过田野作业方法分析述洞村“再生人”故事,认为“再生人”是侗族宇宙观和灵魂信仰的产物,“再生人”故事的传播有其特定的民俗环境。对民间故事中体现的文化观念进行分析的相关论文还有《<夷坚志>道教故事文化内涵研究》、《佛教因果观念对越南民间故事的影响研究》、《<日本灵异记>佛教故事女性形象研究》。

有不少论文是论述民间故事的地域性特点。刘春燕、胥惠民的《多元文化视域下民俗文化的互文性及其表现——以新疆民间故事为例》认为互文性是新疆民间故事的重要特性。新疆地处亚欧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文化融会的枢纽,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多元文化局面。从新疆民间故事中可以看到对印度文化因子的吸收、对阿拉伯文化因子的接受、对欧洲文化因子的择取、与中原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进而形成了精彩纷呈的多元文化形态。刘淑珍《浅谈宝物折射出的地域文明——以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宝物故事为例》把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的民间宝物分为植物、自然山水、动物的部分肢体、工具武器等几类,认为这些宝物形象反映了满通古斯语族民众的自然环境特点、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及原始萨满教信仰习俗。

四、新故事与故事家研究

中国故事学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新故事关注不多,而本年度该领域成果较丰。侯姝慧的专著《20世纪新故事的文体衍变及其特征研究》是国内第一本专门论述新故事文体衍变及特征的著作。该书从文体学的角度将新故事界定为:与我国社会变革紧密联系的文学大众化、民族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以“口头性”为基本特征的“口头——书面”结合型故事文体样式。作者把新故事的文体衍变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萌芽时期,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解放战争结束;第二个时期是文体的确立时期,从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三个时期是从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是新故事文体对民间叙事传统的回归与发展时期。创作主体也由萌芽阶段的知识分子为群众代言转变到群众成为创作主体。新故事在语言方面以群众口语为蓝本,吸取方言土语、民谣俗谚,同时引八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外来语、科学用语等,形成了精炼通俗、明白如话、形象生动、具有时代感和一定思想性的的“口头——书面”结合型语体,结构上呈现出以“易讲、易记、易传”为目标的“一过性”结构特征。主题方面始终贴近群众的社会生活。新故事以书面的形式发行,成为处在群众日常生活文化建构与国家文化主导权实现之间的重要桥梁。侯姝慧的另一篇新故事研究论文《新型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与中国新故事家研究——以1950 - 1980年代中期产生的第批新故事家为例》认为新故事家的出现与新型社会国家的意识形态构建有着密切的关系。1958年,为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各级党委在基层群众中选拔和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故事员。部分故事员借此走上了讲、写结合创作故事的新路子。他们从60年代开始与故事刊物的长期合作,孕育培养出了兼有卓越的讲、写能力的第批新故事家,如张功升、吴永昶等。他们的讲演创作活动不仅对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在基层群众中的传播起到了枢纽作用,而且通过刊物向社会表达了基层群众的所急所想,促进了新中国社会意识的生成与建构。同时,“口头——书面”结合型文体的建设,在沟通传统口承叙事文学、说唱文学和中西叙事文学的基础上促进了民族性语体文学的形成。

王曼利的博士论文《从传统故事讲述人到现代故事家——丰国需故事讲述研究》关注传统民间故事与新故事的关系。作者以杭州余杭的故事家丰国需为个案,通过对其生活史及其善长的新故事和传统故事讲述的特点分析,探究传统民间故事与新故事的联系,如何看待民间叙事传统在当下的传承和发展,并对当前新故事家和传统故事讲述人割裂对待的做法进行反思,作者认为丰国需在传统民间故事和新故事之间措建了一座桥梁,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体,无论是新故事家还是传统故事家,从形象、讲述、技巧及功能而言,两者是一种延续,一种传承发展。李扬的《性别语境下的民间叙事与记忆——基于土家族女性故事讲述家孙家香的研究》从性别视角出发对孙家香的故事讲述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孙家香的民族历史记忆和伦理道德记忆。

五、民间故事与数字化

在互联网时代,对民间故事文本的海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强大的民间故事数据库,能否打开新的研究空间是故事学人关注的话题。德国学者利洛·贝格的《小红帽2.0版——数字人文学的新发展》认为无论研究对象是童话研究、语言学还是考古学,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开始转向数字人文学的方法。他从小红帽故事相关研究的新进展切八,系统梳理了数字人文学在德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其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人类学家贾姆希德·德黑兰尼在他的研究中用基于网络的种系发生学的方法研究童话,分析了来自欧洲、非洲和亚洲的58个小红帽故事异文。研究的结论是大部分欧洲异文属于一个类型,非洲异文属于另一个类型,而东亚异文则是这两个类型的结合。这样就不是一个源头,而是多个典型的种系。那么如果还坚持起源的老观点是否还有意义?事实上,对童话故事源头系统的发现与现代进化生物学的认识有很多共同之处。直接的家庭谱系树的观点早已被抛弃。古人类学家提出了种系发生丛这个概念。文化发展似乎也沿着同样复杂的路径。

斯琴孟和以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和金荣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为参考,根据蒙古民间故事特点,把故事分成AT分类体系中的故事类型和无法纳八AT分类体系中的故事类型两大部分,无法纳八的另行制定编码体系,设计完成了蒙古民间故事类型分析数据库。如果我们能够将中国已出版的民间故事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起强大的数据库,将促进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深化。类似论文有《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数字化形式对下堡坪民间故事进行抢救与保护》。

六、民间故事的再创作及产业化研究

民间故事在当代以多种媒介形态存在,民间故事与作家文学关系,民间故事作为文化资源如何产业化也是故事学人关注的话题。

刘家民的《论哈萨克民间动物故事在本族当代作家叙事文学中的影响》把哈萨克民间故事在书面叙事文学中的存在形式分为显性存在和隐性存在,民间动物故事以主题层面和艺术层面的路径进入哈萨克当代书面叙事文学,其影响因素可归结为族群性因素和个人性因素他的另一篇论文《口承一书面视域下的<聊斋>的故事书写——以<阿绣>为例》从口承一书面视域分析《聊斋》的故事书写,认为故事层是基于对口承故事自身艺术基质的继承;意义层则受口承意义、道教文化及儒家传统等多重影响。冯丽军的《“骗子”的功用——也谈<皇帝的新装>对民间故事的继承和创新》通过对“骗子”的性格特征分析,认为安徒生对骗子形象的刻画让安徒生的作品具有了比一般民间故事更深的的哲理性和深刻性。徐一起的《“田螺姑娘”:民间故事与当代文人改写》认为阮章竞的叙事诗《金色的海螺》是对田螺姑娘故事中“外力干涉”与斗争元素进一步寝绎,与时代背景契台。汪曾祺的小说《螺蛳姑娘》则通过故事文本中的“内生嫌隙”与螺女离去情节寄托了讽寓主题。民间文学为文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与进一步演绎的“生长点”。类似论文还有《卡尔维诺小说创作的民间故事渊源——从<意大利童话>谈起》。

严卿方、杨经华的《贵州民间故事的动漫改编研究》认为与美国日本及欧洲动漫相比,我国动漫欠缺的是民族精神和神韵,而贵州动漫的发展更要从本土文艺资源中获取养分,创造贵州文化特色。对于贵州民间故事的动漫改编,可将民间文化植八到动漫文化深处,形成文化基因。民间故事的动漫改编不会改变它的本来面貌,在改编创作中必定有一部分原内容保留下来,保留的是原生态的文化特质;让另一部分内容进行发展,并按动漫改编的想象空间发展。贵州民间故事的动漫改编要让故事内容视觉化,通过贵州文化艺术资源的融合创作,呈现出具有贵州民间文化独特魅力的动漫作品,由此推动动漫产品包括动漫衍生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带动动漫产业发展。常亚恒、李小斌的《动画艺术对贵州苗族民间传说故事的传播优势及价值》认为用动画来传播苗族传说故事能推动其文化的发展,达到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类似论文还有《灰姑娘故事的现代寝化研究——以当代影视剧为例》分析了传统灰姑娘故事和当代灰姑娘故事的文化内涵、灰姑娘现象在当代影视剧中的演化情况。

七、学术史与书评

本年度恰逢著名民间故事研究专家刘守华从事民间故事研究六十年。肖远平、孙正国的《60载倾情于中国故事学研究——刘守华先生的治学方法》认为刘守华在学术研究中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历史追踪的“执着式”治学方法,他善于以历史追踪的大视野和敏锐的学术眼光关注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同时以论证的深刻与新材料的发掘为亮点,长期跟踪研究;二是以本土材料为核心的“原创式”治学方法。坚持以本土材料为核心,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发现新材料,进而作出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周超的《刘守华民间故事研究述评》对刘守华在建构中国民间故事学理论体系、创建中国比较故事学体系、梳理中国民间故事史、探讨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与中国民间故事的关系等领域的成绩进行评述,认为刘守华民间故事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取材范围的广泛而周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始终立足于中国民间文化进行故事学研究。

乌日古木勒的《柳田国男故事学理论述评》认为柳田国男概括和提炼出日本民间故事具有固定的、程式化的开头语言,结尾有附加程式化的固定语句等形式特征,他针对学界对说话、民间说话、民谭、民话等口承文艺术语界限不清的状况,建议用传统日语中的“昔话”术语来替代,阐明了难以划清界限的传说、民间故事和说话、世间话等文类的异同。他对民间传说和故事区分的标准,对中国民间文学界产生了影响。柳田的鼓事学理论为日本民间故事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高海燕的《中国汉传佛教艺术中的舍身饲虎本生研究述评》回顾了舍身饲虎本生故事的研究状况,认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重点多集中于敦煌地区、对个案的关注仍比较孤立、层次基本停留在表面等问题,没有交叉运用各门学科、多种方法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地探讨。作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包括实物、图片、文字记录、历史文献、佛教经典和地方志等一切材料,综合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总结新的研究方法,拓宽学术视野。王蕾的《安徒生童话与周作人童话研究》认为安徒生童话是周作人最重要的研究资源,对周作人童话理论在童话起源、童话分类和童话创作论上起到重要的文本言说作用。

穆昭阳的博士论文《中国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史研究一以1949-2010为例》对建国后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进行学术史的梳理,认为“搜集整理”源于一种“记录的传统”,并在技术、观念及学理层面得以延续。建国初的17年,民间故事搜集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内容,并受到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思潮影响,调查内容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促成了多民族文学观的形成以及国家文化传统的创立。改革开放后启动的“三套集成”工作,成果丰厚,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资料基础和实践经验。普查运动采用了田野作业的方式,发现了故事家和故事村,开始注意到故事生成的语境和背后的传统,困普查范围广,有特定的局限性。21世纪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在非遗影响下,更加注重了社会应用,凸出了个人文化身份。在故事文本的规范化书写中,体现出在文本自身、采录者、文本的追求等方面的特点。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成为一种可供书写的文化史记忆,为我们积累了记录传统的中国经验。

本年度发表的书评有张青仁《故事学:范式转换与学科独立——评<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认为《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一书以研究主题的方式梳理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指出文本范式主导下的故事研究在成就了20世纪中国故事学辉煌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故事学乃至整个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应该把民间故事视为交流活动的本质,建立“行为视角故事学”。李丽丹的《宗教文学与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一从刘守华先生<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寝变>谈起》认为刘守华在从事宗教文学与民间文学研究时,在研究方法上以类型研究为主,同时吸纳其他学者较为可靠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多种研究方法,在材料的使用上重视汉族民间故事,也重视多民族的民间文化。他的两部宗教与民间故事关系研究著作先后获奖表明其成果得到民间文学界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认可。桑俊的《佛经故事传中国比较故事园地结硕果——评刘守华教授新著(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认为刘守华的《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主要运用比较故事研究法,兼用叙事学、民间文化史学、民族学、宗教学、民间文学等理论将著名故事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全面揭示佛经故事、佛教文化对中国民间文化的深远影响及中印文化交融的积极意义。刘守华的《中印故事比较的奇趣——(鹦鹉故事在东西方的流传>序》评价该书对印度鹦鹉故事从多角度做了全面而周详的评述,既有编撰成册之历史渊源的梳理,也有文本的细读与诠释;虽题为“流传研究”,却并不满足于陈述这部故事书的转译与传播过程,而重在借鉴历史地理学派方法进行影响研究,将流传于不同历史地理背景之上,以不同语言文字转述的同类型故事的情节细节异同之处作精细比较,以探求这部故事书的世界影响与艺术特色。

总体而言,本年度民间故事研究在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编撰、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的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民间故事论文数量虽多,高质量论文并不多见,中国民间故事研究面临的“研究范式表现为顽固性,在故事形态学、文化人类学以及类型学、主题学等范式构成的学术围墙内打转”“本体意识薄弱”“中国民间故事学一直是技术之学和分析之学,而不是感受之学和生活之学”等困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作者:漆凌云

第2篇:中华民间传奇故事

引导语: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下来很多的民间传奇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姜尚钓鱼等故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民间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民间传奇故事

神农尝百草

在远古时代,人们靠狩猎生存,但因为工具简陋,捕捉到的野兽往往不够吃.怎么解决吃的问题呢?传说有一位炎帝,教大家耕田播种庄稼,种出粮食后让大家食用.他还带领大伙制作各种农具,大兴水利,教大伙识别五谷,种植百果,使人类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下去.因此,人们称炎帝为神农.

神农教会人们耕田种粮食后,看到人们经常因为乱吃东西而得病,甚至丧命;在疾病面前,人类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等死,神农心里很是焦急,他决心要亲自尝遍所有的植物.这样,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能吃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能够治病的.下了决心后,神农就做了两只大口袋,一只挂在身子的左边,一只挂在身子的右边.他每尝一样东西,觉得可以吃的,就放在左边的口袋里,将来给人吃;觉得能治病的,就放在右边的口袋里,将来当药用.

神农一出门,就见前面一片矮绿树丛中长着许多可爱的小嫩叶,神农采了一片,刚含进嘴里,就滑到肚子里去了.那片小嫩叶也在神农的肚子里漂来漂去,把他的内脏都擦洗得清清爽爽.神农觉得舒服极了,于是他把它放进左边的口袋里,并给它取名“查”,也就是我们现在用来泡茶的茶叶.

第二天,神农又发现了许多淡红色的小花,它们的形状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神农采了一朵花放进嘴里,只觉得甜津津的,浓香四溢,神农给花取名为“甘草”,把它放进了右边的口袋.就这样,神农每天不停地走啊走,他的足迹遍布了江河山川,高山峻岭.他尝遍了各种花草,也认识了许多药物,用它们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有一次,一个病人得了急病,他需要的药草很难找.神农找了很久,终于发现它长在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这岩壁又高又陡又光滑,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连猿猴都难以攀登.人们见了,连连摇头,叹息这药草生长的地方实在太高太险,人想上去,比登天还难.神农救人心切,他动手搭起了一个木头过架,顺着这个架子慢慢地攀缘上去,终于爬到了岩顶,采到了草药,救了这个病人.相传神农搭架子采草药的地方,人们称它为神农架.

神农背着满满两口袋的药草,仍在不停地采摘、品尝.有时偶尔尝到毒草,他就赶快拿出第一次采到的“查”,吞下肚去,毒就解掉了.可是有一次,神农不幸尝到了“断肠草”.这种毒草实在太厉害了,神农还来不及吞“查”解毒,毒性就发作了,神农临死前还紧紧地抱着他的两口袋药草.人们隆重地安葬了神农,尊他为农耕和医药之祖.

当然,上面讲的仅仅是民间的传说.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由来.盘古开天辟地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人们习惯将传说中的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那么算到现在,将近有“上下五千年”了.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很多是有文字记载的.

五千年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呢,古籍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比如,古人早就在探索,世界是怎样形成、人类是怎样起源的?

有一个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是这样说的——

宇宙原来是混沌一团的,里面既没有光,也没有声音.盘古用巨斧把这一团混沌一劈为二,轻的气往上浮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成了地.从此,天每日高出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一万八千年后,天已经很高很高,地也很厚很厚,盘古就是屹立在天地间的巨人.他死后,身体各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山丘、江河及森林、草原等.还有一个女娲创造宇宙万物的神话,是这样说的——

最初的时候,天地不知为什么经过一次大破坏,天倒塌了,地倾斜了,洪水泛滥,烈火焚烧,人类和一切生物都毁灭了.这时,有个叫女娲的女神采炼五彩的石头补好了天空,斩断巨鳌的四脚树立了四极,用芦灰止住了洪水,又去扑灭了烈火,然后慢慢地造出生物和人类来.

从上述两个神话来看,盘古是开天辟地的英雄,女娲不但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人类及万物的始祖.

神话只是神话,当然不可当真.随着科学的发达,人们根据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有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是人类最早的祖先.

猿人的体力比不上凶猛的野兽,但他们和动物不同的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猿人的工具主要是经过砍削的木棒和经过打制的石头.他们用这些粗糙的工具来与野兽搏斗,猎取食物;也用简单的工具采摘果子或挖植物的根茎来吃.那时,光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的,猿人便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对付猛兽的侵袭.这种主要使用石制工具的时代,在考古学上叫做“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根据发现的不同的石制工具,以及有关的活动遗迹来划分不同的发展阶段,把只会打制加工石器的阶段叫做“旧石器时代”,把掌握了磨制加工石器的阶段叫做“新石器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不仅能制造石斧、石锤,还能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用来把兽皮缝成衣服穿.

大约在二百多万年以前,在我们祖国广大的土地上,就有远古的人类在活动.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重庆巫山、安徽繁昌等地区,都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遗骸和遗物.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猿人”化石,距今已有四五十万年的历史.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猿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而陕西出土的“蓝田猿人”,距今已有八十万年的历史.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云南陆续发现了许多古猿化石,而且伴有石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八十年代发现的“元谋猿人”,距今已有一百七十万年历史.

1997年,考古学家在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巫山猿人”遗址进行挖掘考察时,发现了大量旧石器,都带有人工打击的痕迹,是古人类所使用的工具.这一结果,有力地证实了二百万年前“巫山猿人”的存在.

1999年,考古学家在安徽繁昌人字洞进行发掘时,发现大量石制品和骨制品.经专家联合鉴定,确认这批石器是二百万年至二百四十万年前的早期人类遗存,从而把人类在亚洲出现的历史又提前了至少三十万年.

猿人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与现代人的距离越来越接近.比如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另一种原始人——“山顶洞人”的化石来看,形体和现代人基本一样.他们过着按血统关系固定下来的群居生活,以氏族公社的形式构成了当时的原始社会.从对工具的使用来说,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不少,最有代表性的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青莲岗文化等.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不过五千年,但在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乃至更加久远前,已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它们比开天辟地的神话可要靠得住多了!

后裔夺权

夏启当上国王以后,有一个部落有扈(音hù)氏不服,起兵反抗.启和有扈氏的部落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启把有扈氏灭了,把俘虏来的人罚做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样子,没有人再反抗了.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羿音yì),野心勃勃,想夺取夏王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

后羿是一个著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发百中的.有一个神话,说古时候天空里本来有十个太阳,地面上热得像烤焦似的,给庄稼带来严重的灾害.大家请后羿想法子,后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几下,把天空里的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这样,地面上气候适宜,不再闹干旱了.又说,古时候大河里有许多怪兽,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水灾,把禾苗淹没,人畜淹死,也是后羿用箭把这些怪兽都射死了,人们的生活才恢复了正常.这些神话说明后羿的箭术很高明,是大家公认的.

后羿开始还只是做个仲康的助手.到了仲康一死,他干脆把仲康的儿子相撵(音niǎn)走,夺了夏朝的王位.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音zhuó).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他杀了.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

相逃到哪儿,寒浞就追到哪儿.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杀了.那时候,相的妻子正怀着孕,被寒浞逼得没法,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个儿子叫少康.

少康长大后,给姥姥家看牲口;后来听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儿.

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反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少康灭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间的斗争还没完.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们的弓箭很厉害.后来少康的儿子帝杼(音shù)即位,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战胜了夷族,夏的势力又向东发展了.

鲍叔牙荐管仲周平王在公元前770年把国都迁到洛邑.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256年周被秦消灭为止,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56年叫做战国.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一天天丧失了权势和威力,称霸的诸侯国的权力大于天子.到后来周天子的国土只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了.

春秋初期,齐(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是个大诸侯.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齐桓(huán)公在位.齐桓公即位七年后就开始称霸.他得力于管仲,管仲又叫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治理国家的本事很大.齐桓公任命他为国相以后,齐国一天比一天强大.可是以前管仲却是齐桓公的死敌.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不能不归功于鲍叔牙了.

原先,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齐襄公残暴荒唐,连他的两个兄弟都逃到别国去了.这两个兄弟是两个母亲生的.一个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姥姥家.一个叫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逃到了莒(jǔ)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的姥姥家.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分别在当纠、小白公子的师傅以前,合伙做过买卖.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少.赚了钱呢,管仲倒多拿一份.伙计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我乐意.”他们俩也一块儿打过仗.冲锋时,管仲排在鲍叔牙后头,退兵时 ,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人家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分辩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他的母亲老了,多病,不能不奉养母亲.还说:“他的勇敢天下少有.”管仲听了这些话就对人说:“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就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走.走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管仲一看,小白死了,急急忙忙带着人马逃跑.他想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稳坐了.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只是咬破舌头,弄得满口的鲜血装死.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zī),可是公子纠年龄比公子小白大,照理应该立公子纠.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任命鲍叔牙做宰(最高助手),鲍叔牙推辞不做,说管仲才可以当这个官.

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又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鲁国.不料齐国的追兵追上门来打.鲁庄公没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鲍叔牙关照齐国的使者对鲁庄公说:管仲射过齐桓公,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了他.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鲍叔牙的主意.原来鲍叔牙要举荐管仲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怕鲁国先杀管仲.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即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七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不久齐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他尊称管仲为仲父.鲍叔牙则一心为齐国着想,甘居管仲之下,历史上传为美谈.

苏武牧羊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打败了匈奴,又派张骞通西域,都还顺利.匈奴逃到漠北,休息了好几年,表面上又要跟汉朝和好了.单于把被扣留的使者放了回来.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送匈奴的使者回去.

但是,苏武到了匈奴,单于对苏武不讲礼貌.苏武没想到,以前有个汉朝的使者叫卫律,投降了匈奴,匈奴封他为王.卫律有个副手叫虞常,见卫律替匈奴出主意侵犯中原,老想杀了卫律,逃回(http://www.douhua.net/wenxue/)去.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本来是朋友,就暗地里对张胜说,准备把卫律杀死.张胜愿意帮他暗杀卫律.谁知道泄漏了消息,单于叫卫律审问虞常,张胜害怕,把虞常跟他说的话告诉了苏武.苏武着急了,堂堂使者,如果像犯人一样被匈奴审问,会给朝廷丢脸,他就拔出刀来向脖子上抹去.张胜和另一个副手常惠连忙夺下刀,没让他死.单于叫卫律劝苏武他们投降.

苏武一见卫律来叫他投降,又拔出刀来向脖子上抹去.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已经倒在地上,浑身是血.卫律叫人去请医生.常惠他们哭得不成样子.医生给苏武灌了药,让他醒过来,然后给他涂上药膏,扎住伤口,把他抬到营房里去.张胜就被关到监狱里去了.

单于早早晚晚派人去问候苏武,还是叫卫律想办法劝他投降.卫律想,软劝不成来硬的.他先举起刀来吓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卫律又拿起刀来要砍苏武.苏武脖子一挺,不动声色地等着.这一挺,反倒叫卫律的手缩回去了.

卫律又软下来对苏武说自己投降了匈奴,单于封他为王,给了几万名手下人和满山的马群.苏武今天投降,明天就跟他一样,要不然,恐怕不能再见面了.

苏武指着卫律的鼻子,骂道:“卫律!你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厚颜无耻地投降敌人做了汉奸,我为什么要跟你见面?我决不会投降,要杀要剐(guǎ)都由你!”

卫律无耻地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更要想办法叫苏武投降了.他想折磨苏武,叫他屈服,就把他下了地窖(jiào),不给他吃的、喝的.这时候正好下大雪,苏武就吃着雪和扔在地窖里的破皮带、羊皮片什么的.

过了几天,单于见苏武还活着,以为老天爷在帮苏武,就把他放出来,要封他为王,他不干.单于只得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叫他在那边放羊,还说哪天公羊下小羊,你再回去吧.苏武到了北海,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挖野菜,逮田鼠吃.死活他都不在乎,最叫他念念不忘的是,他是汉朝的使者.他拿着使节放羊,抱着使节睡觉,他想总有一天能拿着使节回去.

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苏武手里的那个代表朝廷的使节上的穗子全掉了.可是他把那个光杆子的使节看成自己的命根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了,即位的汉昭帝才八岁.公元前85年,匈奴起了内乱,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要求和好了.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常惠等人.匈奴骗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

第二次,汉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常惠买通了单于的手下人,私底下跟使者见面.使者明白了底细,就严厉地责备单于说:“我们皇上在上林园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绸子,是苏武亲笔写的一封信.他说他在北海放羊.您怎么可以骗人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说:“苏武的忠义感动飞鸟了!”他向使者道歉,答应一定送回苏武.当初苏武出使时,随从的人有一百多,这次跟着他回来的只剩了常惠等几个人了;苏武出使时刚四十岁,在匈奴受难十九年,今天终于回国了.长安的人民听说苏武回来,都出来看.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没有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大丈夫.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民间故事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

2.民间故事《水仙女惩罚恶头人》

3.民间故事《嫦娥毒死后羿》

4.民间故事《王母娘娘骗字》

5.民间故事《贪狼赶日》

6.民间故事《张勃治水》

7.民间故事《杏林春暖》

8.民间故事《李白题诗取名字》

9.民间故事《传奇大盗》

10.民间故事 尧王访贤

第3篇:朋友间的分寸哲理故事

一次,科幻小说家倪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一个隐藏于内心多年的故事。倪匡与古龙是好友。古龙出道时受作家排挤,然而,比他成名要早的倪匡对其却赏识有加。当时倪匡主编《武侠与历史》杂志,便找古龙写了《绝代双骄》。《绝代双骄》连载后,倪匡不断建议当时著名的电影人张彻将古龙的小说拍成电影,但张彻拒绝了倪匡的请求。倪匡并没有因此放弃,热心肠的他完全把古龙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经常带古龙参加各种聚会,以结识人脉。但是,倪匡忘记了古龙并不好酒。

一次,倪匡又受邀参加一个饭局,他一如既往地带上了古龙。席间,倪匡向大导演楚原建议将古龙的作品拍成电影。楚原对古龙也早有所闻,见倪匡如此诚恳,便答应回去认真研读古龙的作品。不久后,楚原回复倪匡,他愿意将古龙的作品改拍成电视剧《流星蝴蝶剑》。

守得云开见月明,古龙自然十分开心。为了感谢倪匡,古龙邀请倪匡去酒店里大吃了一顿。令倪匡惊讶的是,之前滴酒不沾的古龙,一系列饭局下来,竟然酒量渐增。更令倪匡没有想到的是,古龙从此染上了酒瘾。

电视剧《流星蝴蝶剑》走红后,古龙名利双收。为了感谢恩人,古龙经常跟倪匡一起吃饭,古龙喝酒喝得更厉害了。倪匡每次想劝古龙少喝点,但每次都欲言又止。因为,古龙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数年后,古龙因肝硬化早亡。古龙过世,倪匡三日说不出话。倪匡说:“我带着古龙发达,但可能也因此害了他。他发达太早,饮酒太多。人际关系十分复杂,我活了大半辈子,竟不知,再熟也要有分寸。两个人之间,完全不讲分寸的唯一结果就是距离越来越远,甚至阴阳相隔。”

第4篇:发生在师生间的感人故事1

“爱生者生恒爱之”!爱是什么? 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 爱是什么? 爱是一种感受。当一个人在被其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望着黑板上那一行祝语,看着讲台桌上堆满的鲜花,一时间,心中蓦的腾起一股热浪,视线有些模糊,泪眼朦胧间我看到了54张笑脸。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情感的洪水流动于笔端,遂谱下我与学生的“命运交响曲”。

我记得那是2008年的3月7号,忙碌的我已经忘记星期五是什么日子,疲惫的回到办公室,无意间瞥见几束鲜花,点缀于办公桌上,煞是好看。一问才知,明天是“三八妇女节”,学生们提前送花。望着其他老师灿烂的笑脸和那夺目的鲜花,羡慕之于不禁会想:“我的学生会记得吗?”突然,脑中闪现了昨天因学生犯错我“河东狮吼”的一幕,那唯一的一点可能性已被激的粉碎。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下午要去教研,大约四点半左右,我回到了学校,实在不放心他们值日做的怎样,便直奔教室而去。突然,教室门上的留言条吸引了我,上面醒目的写到:“班里有花,请您进班”--全体同学。我已有些迫不及待,门开了,眼前是一束束淡雅芬芳的鲜花,黑板上还写着一行虽不工整但极具感染力的祝语。驻足良久,看着一张张用图画纸连写带画的留言卡,我不禁热泪盈眶,回想往昔,已和孩子们共度了四个春秋,一同经历了愉快、失落、痛苦、激动的生命历程,尽管有时毫不留情的批评他们,但我相信他们能体会到在老师批评的背后是对他们深深的爱„„

“支教让我感受到爱的富足”

募师支教也是一种回报

“你可能想不到,我当初参加支教的原动力,就是想证明一个简单的事实:深圳是个充满爱心的城市,而并非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人情淡薄。”李樱樱笑着说。

1982年出生的李樱樱,2005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了深圳,成为宝安一家旅行社的职业导游。2006年3月初的一天,李樱樱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招募启事:深圳爱心人士许凌峰个人出资20万元募师支教。“我当时心里受到强烈的冲击,深圳人真的有爱心啊,为了山区的孩子竟愿用自己的钱招募教师支援外地。”她在第一时间拨打了热线电话,报了名。“当时我只是想弄清楚,是不是在真的帮助贫困地区。”

直到后来去参加面试,她才相信这是真的在搞教育扶贫。“我问一个在场的人,深圳人为什么要这样帮助外地人,他说深圳特区是靠全国各地的支持才发展起来的,现在深圳人就要通过这种方式去回报内地。我虽然来得晚,但也是深圳人,别人能去支教,我为什么不能去呢?”在面试现场,李樱樱用标准、流畅的英语征服了每一位评委,成为中国首例个人募师支教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支教老师。

“但我当时最大的顾虑是,刚走出校门,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份好工作,如果去支教,工作丢了怎么办呢?”李樱樱一直没有勇气跟单位讲这件事,打算等到最后,实在不行了,就先辞了工作,等支教结束后再找。后来报纸上登出了她参加支教的消息,公司一位老总看到了就对她说,要支教你尽管去,回来后只要你愿意,你还是公司的人。

支教让她感受到温暖 2006年4月3日,李樱樱带着两箱行李和一大袋书籍,来到了湖南省常宁市的大山里。她被分在常宁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乡——塔山瑶族乡的塔山中学做英语老师。塔山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李樱樱负责教49班的英语。

刚到塔山中学,正赶上阴雨连绵的天气,夜里,薄薄的毯子无法抵御大山深处彻骨的寒冷,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早晨,李樱樱刚刚洗漱完毕,就听到了敲门声。一开门,眼前的一幕让她呆住了,她的几个同事抱着衣服和被子正站在门外。被子是一个老师结婚时做的一直没舍得盖的新被子,还有他们妻子的最好最保暖的绒衣和绒裤。李樱樱的心被暖透了,她哽咽着说:“你们太好了,能和你们在一起共事真的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李樱樱在教单词时,常常把单词融进歌谣里,教学生们唱。她还在课堂上做一些游戏,课上始终洋溢着欢声笑语,李樱樱很快就成了塔山中学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

在塔山中学,吃饭成了李樱樱头疼的一件事。由于学校周围是大山,离最近的集市也要两个小时的车程,学校的厨师每周只外出买一次菜,所以每周临近周末就没有菜了,只能吃萝卜干、酸豆角。有一次连吃了3天的萝卜干,吃得李樱樱胃里直泛酸水,山区特有的孤寂更让她难以忍受。在学校里从日出到日落,每天面对层峦叠嶂、莽莽苍苍的大山,平时几乎看不见一辆汽车。那里读不到报纸,不能上网,而且经常停电,一片漆黑的环境令人窒息。

一天晚上,她到教室去查学生晚自习,刚来到教室门口,却被班长神秘地拦住了:“李老师,等一下进!”刚进教室,突然教室里一片寂静,灯也熄灭了,黑暗中一缕微弱的烛光在闪烁,音乐贺卡里传来了清脆的生日歌,她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同学们齐声祝贺:“李老师,生日快乐!”她被这突如其来的祝福感动得热泪盈眶。校长也赶来了,他手里捧着从城里订做的蛋糕说:“能相聚在这大山里就是缘分,要记住我们都是塔中人。”

每每碰到这样的温暖,那些所有的艰难和孤寂都会顷刻间一扫而空。“支教生活让我失去了一些物质上的享受,但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富足,感受到一种回报,有这些就值了。”李樱樱感慨地说。

突发灵感想办“爱心团”

更让她感动的是,在支教期间,她才明白,深圳人回报和支援内地绝不是偶发或个别现象,而是一种全社会的行为,不少企业都定期向塔山中学捐款捐物,深圳狮子会向当地捐款3万元修建了一座蓄水池。节假日,不少自驾游的深圳人开着车赶到那里,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具、衣物,有的深圳市民定向资助这里的孩子读书,还有的深圳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和这里的孩子结对子,把孩子带到这里,了解和感受山里孩子的生活,让深圳的孩子在这里长见识,受教育。

“回到深圳我也发现,深圳有许多爱心人士很想资助山里的贫困孩子,但苦于找不到资助对象,好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感受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李樱樱

支 教 感 受

有的东西只有拥有才会明白其价值所在,有的事情也不有亲身经历过才会发现原来经历前与经历后有如此之大的不同。或许一直到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吸是单纯而又模糊地知道这是一次锻炼,但到了今天,我明白了我锻炼到了什么,才明白其实我收获到了很多。

当初接到任务时,我也和许多人一样,有些许疑虑;这既然是一个县级实验小学,怎么可能需要我们的捐助。但当我们看到那30个受助孩子时,我们不得不相信:再富有的城市也有穷人,再好的学校也有贫困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拄着双拐,但她脸上却始终洋溢着令人感动的笑容。当我给她端来椅子时,她轻轻地道了声“谢谢”。后来,从受助学生情况表中我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她那微笑与“谢谢”的含量。她名叫王雯文,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无父无母,与爷爷相依为伴,但学习刻苦,在学校品学兼优。另两个孩子是在发放礼物时认识的。当手中拿着最后一份礼物问谁没有时,却无人答应,四处搜寻一遍后才发现一个戴着助听器的男孩手中空无一物。我暗想我的声音应该不算怎么小,那老师上课他该怎么办,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能坚持学习,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种伟大吧。最后一个孩子是发完礼物进行交谈时认识的第一个孩子。看着他手中打开的礼物,我习惯性地问了句:“礼物漂亮吗?”,他腼腆地点了点头。不一会儿,陪同我们的该校老师也来到了他的身旁,我不经意间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老师问那男孩眼睛好了些没,看不看得清楚,他的回答是看不清楚。我顿时间意识到我说错了些什么,但那孩子懂事的回答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依依惜别那30个孩子时,我心中的五味瓶似乎被打翻了,有着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但仔细想了一番,我觉得我亲手触摸到了一直都在寻找的宝贵精神:坚强、自尊、自信、感恩的心。

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的前两节课是我们的爱心助教活动,也就是我们给该校的孩子上了三节课。以前看过多篇关于第一次当老师的文章,多写的是紧张的感觉,但可能是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急切求知的小脸的缘故,我这次似乎并未感到紧张,而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孩子们学得更多一点,学得更快乐一点。上午最后一节课下后,孩子们将我堵在了门口,要我下午一定要来他们班再上一课,由于下午课程我尚未安排完全,所以不敢轻易答应。但最终还是敌不过孩子们的热情,只好答应了才得离开。上午的课程比较轻松,而且气温也不是怎么高,因此,还未体会到老师的辛苦。而下午的课刚好是在一天最热的时候,并且连堂两节课,说真的,上完那两节课后,人彻底的虚脱了,而且声音也显得有些嘶哑。不过,此时心里面却是美滋滋的,因为下课后,有学生递给我一片纸巾,一群学生围着我要签名,要联系方式。说实在的,以前一直坐在讲台下的我们可能一直以为老师很轻松,而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45分钟并不等于45分钟,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其实要付出很多很多,从备课到讲课也绝不是一两句话所能描述的。问了其他几位参加这次活动的成员,他们对上课也都颇有感慨,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老师的角度,我们一致辞认为这的确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这也将成为我们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课。

日已渐过黄昏,临别时孩子们中有人要求我们明年再来,我们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微笑,因为我们知道明年的此时我们将走入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而由于你们的热情,你们的尊敬,我们将好好地利用这剩下的一年,好在明年的战场上奋力拼搏,我们也将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奋勇向前,为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奋斗。

第5篇:如何利用好一天时间的故事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 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 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 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 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 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 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 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 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 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经典寓言。在这个寓言中,全世界有四个20岁的青年去银行贷款,银行答应借给他们每人一笔巨款,条件是他们必须在50年内还清本息。

第一个青年想先玩25年,用生命的最后25年努力工作偿还。结果他活到70岁都一事无成,死去时仍然负债累累。他的名字叫“懒惰”。

第二个青年用前25年拼命工作,50岁时他还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却累倒了,不久死了。他的遗照旁放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狂热”。

第三个青年在70岁上还清了债务,然后没过几天他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上写着他的名字“执著”。

第四个青年工作了40年,60岁时他还完了所有的债务。生命的最后十年,他成了一个旅行家,地球上的多数国家他都去过了。70岁死去的时候,他面带微笑,人们至今都记得他的名字叫“从容”。

当年贷款给他们的那家银行叫“生命银行”。

去看时间的飞虫

有一只飞虫,整天浑浑噩噩,虚度时光。别人就劝它,珍惜时间吧,否则等你失去的时候,你就会后悔莫及的。

飞虫觉得奇怪,什么是时间啊,它怎么没听说过?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给它解释,就对它说,你看见那个钟表了吗?那里面走动的就是时间。飞虫还是不明白什么是时间,就想飞进钟表里看个究竟。它来到钟表前面,上下寻觅一番,终于发现了一个窟窿,于是它就飞了进去。飞虫在钟表里飞来飞去,只听到“滴答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到几根指针在走动。飞虫就想这就是时间吗?我浪费再多又怎么了?它本来就不属于我吗。飞虫准备飞离钟表,却发现原来的那个窟窿被人用一块塑料板给堵上了。飞虫大喊大叫,四处乱撞,却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最后,它死在了钟表里。

临死前,飞虫才恍然大悟:我终于知道什么是时间了,原来就是我的生命啊!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掌握了世界语等几门外语,一个身体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觉的高位截瘫患者,一个残疾者的生命为何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焕发出如此夺目的异彩?原因之一不是由于她抓紧了分分秒秒的富贵时光,增中了生命的活力吗?

第6篇: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范文1

小时候常常听奶奶讲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我经常被故事中一个个美丽善良的人们所感动,希望和他们一样幸福地生活。奶奶说等我上学了,读书了,还会读到更好听的故事。《我的母语课》中就有一个个和奶奶讲得一样好听得故事。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我感到了祝英台她学习的热情,一颗好学的心灵。

那时女子不能上学,祝英台只能每天趴在窗户上看着那些背着书箱的读书人来来去去,心里很羡慕。祝英台鼓起勇气和她的爹说:“我要去读书。”她爹坚决不答应。这时,祝英台眼睛一亮说:“我可以女扮男装呀!”她爹禁不住英台再三撒娇,只好答应了。在书院,她也的确巾帼不让须眉,成绩遥遥领先。

即使你出生贫寒之家,即使你天子愚笨,只要你有一颗爱学习的心,没有什么能阻止你学习知识。我们班上学期转来了一位四川来的同学,他虽然比我们大了两岁,也许因为家乡教育的落后,也许因为跟着父母四处辗转,在第一节课读生字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居然不会读拼音。老师鼓励他说:“拼音是我们认识汉字的基础,那你就利用课余时间把它补起来,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从这以后,我们经常听见课间他低声朗读拼音的声音,经常发现他出入老师办公室的身影,经常被他拉住问上一两个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三个月后,他就能准确、熟练地拼读生字了,让我们刮目相看,佩服不已。

其实我们只要有一份学习的兴趣,一份学习的热情,拥有一颗好学的心灵,我们将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享受学习的快乐,收获学习的成果,必定绽放出异常鲜艳的知识之花。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范文2

今天,我读了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山伯与祝英台》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继而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然而,保守的.年代却棒打鸳鸯两分离。但梁山伯、祝英台的情,终究感天动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飞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

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我认识了许多具有不同特色的人物,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祝英台:16岁少女。生于浙江上虞的世族人家,聪明伶俐,自小喜爱读书,不愿受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在父母的答应下,男扮女装去读书,因而认识了梁山伯,并暗恋着他,后来却因马家的强势及威胁所逼,不得不和梁山伯分离。

梁山伯:17岁少男。生于浙江绍兴的庶民家庭,温文儒雅,谦恭有礼,长相俊俏。在读书时认识了祝英台,后来发现祝英台是女儿身,两人相爱却因为马家威吓而无法成为亲家,最后抑郁而终。

马文才:18岁少男。不擅读书,身边总是跟着一群狐群狗党,仗着自己家有钱有势,到处欺负他人,所以和狐群狗党三人行都经常被老师处罚。也因为他发现祝英台是女生,所以造成后来梁祝两人相恋却无法在一起的悲剧。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而我也被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给深深地感染了,我羡慕他们能凭着自己的信念真爱到底,我会永远铭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范文3

中国老百姓没有几个不明白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织女乃天地的孙女,或说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她和六姐妹在天宫给天织彩衣。地上有个牛郎,哥嫂对他不好牛郎分家另过只给他一头老牛牛郎依靠自己的力量,老牛的帮忙,披荆斩棘,耕田种地,日子渐渐过得好起来。

但他一个人总感到寂寞。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说七姐妹要下到温泉洗澡,牛郎可趁机把织女的衣服藏起来了,让他答应做牛郎的妻子。牛郎照老牛的说法办了,在温泉旁说服织女,二人结成了夫妻。婚后,二人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十分美满,还生下了一儿一女。但他们的婚事被天地明白了,派天神把织女捉回天庭问罪。牛郎追不上织女,抱着一双儿女痛哭。老牛此时说话了:“我快死了,然后把我的皮剥下来,你穿在身上,能够上天,与织女相见。”

老牛死后,牛郎披着牛皮,挑着孩子,上天到天界寻妻。正当牛郎与织女要相见时,被王母娘娘拔下了头上的金簪,沿着银河一划,清澈的银河一下子变成了波涛翻滚的天河,迫使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之后,天地和王母娘娘受到了感动,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相会。在这则神话故事中,老牛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媒人和神仆主角,每提起牛郎织女之事,人们都对他倍加崇敬。

我被牛郎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因为哥嫂对他不好,把他赶出了家门,可他并没有绝望,而是和老牛一齐相依为命,我觉得牛郎对生活和生命都十分热爱,并且拥有一颗乐观用心的心灵。

牛郎和织女本就应在一齐,可王母娘娘却硬是把他俩活生生的分开了,但最后王母娘娘还是被感动了,同意牛郎和织女的见面日为每年的七月七日,看起来真情和执着也能让神仙感动。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范文4

今天读了一篇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织女,成为夫妻,他们男耕女织,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但是被王母娘娘知道后,却无情的拆散,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能隔河相望,并且规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允许他们相会一次。

这个民间故事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赞颂了牛郎织女为追求幸福生活而不屈不挠的精神,读了这个故事,牛郎勤劳朴实,织女的美丽善良,他们富有爱心的品格令我深深的感动。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范文5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牛郎织女》。

这个故事记叙了牛郎小时侯的痛苦经历,牛朗织女婚后的幸福美满的生活,以及后来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情节。

我觉得牛朗织女你们该知足了。虽然王母娘娘把你们分开了,你们虽然不能时时刻刻生活在一起,虽然你们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可终究一年还能见一面,还能亲热一会儿。有词云:两情若是久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织女,你虽然触犯了天条,可是你吃的还是山珍海味,穿的还是绫罗绸缎,睡的还是高床软枕,而且一年还能和每天日思夜想的人见一面,以解相思之苦,织女,你是多么幸运和幸福啊!

可是别人却没有你那么幸运了。有的人每天朝夕相处,但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只能单相思而已。有道是: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旁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还有的人和你们一样相爱,可是却一生一世都不能相见。

就拿三圣母和刘彦昌来说吧。他们同样相爱,同样爱得死去活来,可是王母娘娘还是残忍地把他们分开了。不管三圣母如何抗争,如何的不屈服,但是王母娘娘仍是不肯成人之美,甚至一生一世都不让他们见一次面。可是牛朗织女你们一年就能见一次面,而且织女吃的、穿的、睡的都是那么好。然而三圣母与你就截然不同了,简直就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

难道你们的天差地别就是因为织女是皇亲国戚,所以对她就法外开恩,而三圣母只是一个小小的仙女,就对她那么苛刻,有道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母娘娘你是多么不公平,不公正啊!织女和三圣母你本该一视同仁,可是你却包庇织女,难道天条是让你随心所欲地滥用吗?

在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渴望做神仙。难道做神仙就这么好吗?我认为神仙虽然高高在上,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神仙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人之常情,而且他们想爱不能爱,不能触犯天条,只能安守本分做自己的事,一但犯了天条,就会坠入万劫不复之地。虽然凡人有贫穷有富贵,有烦恼,有辛苦,有生老病死,但是凡人能做神仙不敢做的事,能自由自在地生活,能谈情说爱。由此看来神仙还不如凡人逍遥快活呢!

第7篇:“与经典同行,与故事相伴”—金色童年讲故事活动总结

与经典同行 与故事相伴

---“金色童年”讲故事活动经验总结

印台区方泉小学

“一个好故事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伴着故事长大的。故事中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包含的深刻的道理、彰显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给我们以教育和启迪,使我们受益匪浅。根据学生们喜欢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的特点,方泉小学把讲故事与读书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与集邮活动相结合,分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活动,并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形式,让故事与学生相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育。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要想讲故事自然也得心中有故事。为此,学校大力倡导读书活动,通过读书丰富学生讲故事的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要求各班积极建立“图书角”,开展晨读、课外阅读和亲子阅读,广泛阅读中外名著和各种儿童读物。并把读书活动作为打造书香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还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读物,并组织学生之间开展好书交流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学生的阅读量不断提高,脑海里储存的故事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学校各年级都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的讲故事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使读书和讲故事两者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讲故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校生活的乐趣,也是为了让学生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明白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努力把讲故事活动和学生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推荐一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让学生去阅读,然后开展讲故事比赛,不断增强故事的教育功能。比如《啃玉米比赛》《没牙的老虎》,告诉学生刷牙的重要性;《馒头上的黑手印》《妞妞的小脏手》告诉学生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架在马路上的桥》《走在回家的路上》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学校还把讲故事活动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每学期都安排各班结合弘扬民族精神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故事会,以“同筑中国梦”、“奉献〃感恩”、“传承、聚心、铸魂—我们的节日”、“争做美德少年”等为主题,组织学生学习历史、了解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读名人传记、召开“我身边的感人故事”等德育主题故事会,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学校还把讲故事和集邮活动相结合,既丰富了故事素材,又促进了学校集邮活动的开展。方泉小学是中华集邮协会命名的“全国集邮活动先进集体”,多年来坚持开展集邮知识讲座、邮票设计、集邮征文、“我的集邮故事”等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学校积极把集邮活动和讲故事结合起来,开展“我的集邮故事”“邮票上的故事”等讲故事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许多关于集邮的知识和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还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了综合素质。2010—2014年,在陕西省邮政局和陕西省集邮协会举行的讲故事比赛中学校先后有10名同学获得了

一、

二、三等奖。

为了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讲故事的水平,学校每年5月举办“金色童年”讲故事比赛,为学生创设才艺展示的平台,通过“故事引路,熏陶感染”,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班级召开故事会,分学段提出具体要求,进行讲故事指导,在班级开展“评选故事大王”活动,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讲故事的机会,力争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讲故事的实践。

低年级(

1、2年级):学生还不大会讲故事,教师注重示范引路,告诉学生讲故事的一些技巧:例如:讲到狼说的话时声音应该粗糙一些、讲到小山羊话时可以让声音细腻点。讲到羊妈妈说的话时可以让声音温柔些,能带动作时尽可能带上动作。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讲故事或复述课文中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讲故事的兴趣。推荐学生读图文并茂、篇幅较短的注音读物,召开“童话故事会”。

中年级(

3、4年级):鼓励学生把故事讲完整,咬字清晰、语言流畅、启发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讲故事的技巧。鼓励学生读民间故事、启智故事等内容,尝试讲故事时加上创意进行表演。

高年级(

5、6年级):要求学生故事讲完整的同时还要有恰当的语言、语调和适当的表情、动作,启发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现故事内容,进一步掌握讲故事的技巧。鼓励学生读历史故事、名人故事,了解孝敬父母,尊敬老人,邻里和睦,艰苦奋斗等词语的真正内涵,逐步确立是非观念、道德取向,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扎根。

2、学校召开“金色童年”讲故事比赛。每年5月,学校教育处都制定具体的讲故事比赛方案,在全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每个班级先举行比赛,然后各班推荐的讲故事能手再在全年级比赛,最后各年级讲故事比赛的优胜者再在全校进行比赛,优胜者被授予学校“故事大王”称号。近5年来,学校先后有32名学生获得了校级“故事大王”称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讲故事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讲故事的水平。

3、积极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区级、市级的讲故事比赛。学校每年都推荐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种讲故事比赛活动,先后有7名同学获得区级奖励,4名同学获得了市级奖励。此外还有4名学生在全省“我的避险故事”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奖。

为了把讲故事活动推向深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讲故事的兴趣,充分发挥讲故事活动的教育功能,学校还努力丰富故事题材和讲故事的形式,不光提倡学生“讲”,还鼓励学生大胆地“演”,把“讲”和“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除了倡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历史书籍和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书籍,还鼓励学生阅读传统评书,组织学生收听名家评书,指导学生学讲评书,努力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学校还组织学生欣赏名家的电影配音,欣赏广播剧,组织学生排演广播剧和儿童剧,鼓励学生由单人讲故事向集体演故事方向发展。现在全校各班在课外活动时间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演”故事活动。讲故事已成为学校课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并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金色童年”讲故事活动的蓬勃开展,使学生开阔了知识视野,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了读书的兴趣,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了综合素养,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扬好的做法,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大胆创新,使“金色童年——讲故事活动”这一德育品牌更好地发挥它的教育作用,使学生真正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八日

上一篇:节电妙招下一篇:培训班报道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