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服务群众制度

2022-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前人经验与血泪的总结和提炼,是行为的基本准绳,必须执行到位。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服务群众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乡镇服务群众制度

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开展群众文化的创新经验办法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应该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主体,乡镇文体服务中心有必要引导群众文化的创新,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要求。本文总结了群众文化的创新经验,分析了群众文化的内涵特征,进而提出群众文化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群众文化;创新;乡镇文体服务中心

0 前言

农村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群众文化又是农村文化的关键。所以在当今社会不断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创新尤为重要。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文化的发展复兴还不够,现在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创新型的社会,所以群众文化的创新显示出了自身的特色,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就在开展群众文化创新上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的创新能够突显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须将群众文化与社会主义理念以及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1 群众文化内涵与特征

首先,必须阐明群众文化的内涵。群众文化自古有之,但是这个概念其实是现代概念。所谓群众文化,就是文化的对象是人民群众,文化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在特定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下,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地丰富。文化不仅仅是精英文化,不仅仅是少数人的文化,文化创新也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是面向大众的文化,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当中占有重要的成分。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积极引导群众文化向良好的方向前进,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软实力。将文化的魅力灌输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人人享有文化生活,不断充实丰富物质精神文化,提高文化生活的需求,使国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群众文化需要有国家政府的积极引导,结合现代文明和信息技术的手段,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中优良成分,发扬自身的文化魅力。

其次,群众文化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一类文化的特点由“群众”性质所规定。群众文化不是精英文化,不是少数人的文化,所以这样的定义就决定了群众文化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特征。群众文化活动是面对人民群众的,需要所有人的参与,不分年龄段、不分阶层、不分类别。比如备受争议的广场舞就是一种群众文化,无论怎样受争议,这一文化类型是可以经过引导,走出受欢迎的、良好的趋势的。在广场舞中,不仅仅是大妈参与,老人也可以参与,年轻的人也可以参与,大家锻炼身体,娱乐身心,这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形式。

由于群众文化有着广泛性的特征,任何年龄段、任何阶层、任何类别的人都可以自由参与,由此又决定了其本身的多样性。每个人的兴趣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文化需求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人多的情况,所以群众文化有着广延性,具有形式多样的特征。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喜好,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追求;妇女有妇女的喜好,男士有男士的追求。特别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娱乐形式多种多样,群众文化更应该保持着开放的状态。

2 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对开展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2.1 乡镇文体服务中心为开展群众文化起到牵引作用

乡镇文体服务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群众文化的。乡镇文体服务中心的设立是社会主义的特征,面对农村文化资源匮乏、设备欠缺的情况,乡镇文体服务中心有必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独特的文化形式得到保存。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十分具体的,由各民族、各部落、各乡镇的独特文化组成。所以每一个乡镇都有保存自身独特性的义务,这就需要乡镇文体服务中心来关注,牵引着群众文化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2.2 乡镇文体服务中心为群众文化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群众文化是需要创新的,一方面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一方面要跟着时代的步伐,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但是群众文化的创新不是光靠蛮力,不是光靠想象的,需要有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持。群众当中可能会产生不良的文化思潮,使群众文化偏离正轨,乡镇文体服务中心需要及时纠偏。群众当中的普遍文化素质以及创新意识,还不如精英阶层的先进与深刻,所以需要乡镇文体充当思想创新的先行者,为群众文化提供理论支持,使群众文化的创新成为可能。

3 群众文化的创新策略

3.1 最基本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人类之成为人类的那一刻起,就产生了文化。所以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是离不开的文化的,特别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有着物质上的文化需求,有精神上的文化需求,要想取得群众文化的创新,就必须先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否则乡镇文体服务中心自己关起屋子,光靠着理论的演绎就想进行群众文化创新,而不关心人民群众实际的文化需求,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群众文化的创新首先就得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去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去掌握人民群众的文化信息,才能制定正确的文化创新的策略。

3.2 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谋求创新

从辩证的角度上看,继承也是一种创新。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文化逐渐走向了衰亡,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甚至人民群众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文化,感染上了一种洋不洋、中不中的文化习俗。这是应该警惕的,文化是保存一个民族、一个村落原来的模样,如果传统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这个村落即使还是本来那些人,或者是那些人的后代子孙,传统文化消失了的这个民族、这个村落一样是不存在了。所以在新时代谋求群众文化的创新,应当重视从传统文化当中吸收营养,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秉承着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现阶段,党和国家也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从具体上说,群众文化的创新应该贯彻党的精神,坚定地走党的文化复兴路线。

3.3 构建群众文化形式多样的环境与载体

文化创新需要政策和时代,上文已经提到这两点,群众文化的创新正是赶上了好时代。同时,文化创新还需要良好的环境与载体。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应该鼓励每一个村民用于提点子,用于实践,用于进行文化创新。少压制,少批评,多鼓励,多表扬。让人民群众的每一份子都参与到文化创新当中,发散思维,各尽其能,实现群众文化的创新。乡镇文体服务中心还需要建设完备的群众文化载体,有了完备的文化基础设施,人民群众就有了文化活动的场所,创新便是时间的事了。比如构建休闲广场、娱乐公园,文化展区,将本地最有特色的文化展现出来,群众参与其中,将文化活动普及开。人民群众本身就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发挥群众主体的文化创造性,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的趋势,实现群众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姬汝茂.新农村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机制[J].社会科学家,2008(8).

[2] 房秀丽.发挥乡镇文体站作用带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2(06):19-20.

[3] 陈建国.实践与思索·群众文化论文集[M].四川出版集团,2008.

[4] 卜清平.乡镇文化站的历史变迁与路径转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4:28.

[5] 江林娜.浅议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创新[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25(4):115-116.

作者简介:陈明山(1980—),男,福建泉州人,专科,福建教育学院教育教学专业。

作者:陈明山

第2篇:浅议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开展群众文化的创新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提高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使得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高要求,这需要将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创新。而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可以快速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是对文化活动进行组织、策划的机构,但需要了解群众的需求。对此,要想促进文化活动得到有效创新,需要提高群众的创新意识,将文化活动的发展思路进行拓展,确保文化活动内容具有多样性,满足新时期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创新群众文化时的路径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乡镇文体服务中心;群众文化;创新

引言:

随着人们进入21世纪,我国文化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但是,乡镇文化发展无法有效紧跟整体发展脚步。而乡镇文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不具备完整的建设体系,乡镇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并没有多样化的形式,由于文化活动的形式以及内容较为单一,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也不利于促进乡镇文化得到有效建设。因此,首先要了解乡镇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将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创新与改变,并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行有效丰富,创新文化活动发展的思路,有助于促进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一、了解群众新文化的多样需求

人民群众要想了解文化产生的源头,需要从人类进步的初期进行了解。人类在社会上发展离不开文化,对于基层群众而言,文化是促进自身进步的重要工具。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人民群众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要想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有效创新,需要了解人们对于群众文化的基本需求,也是对群众文化创新时必不可少的。当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了解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那么文化创新时无法得到有效成效,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创新时只重视理论知识,忽视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创新群众文化时无法得到有效突破。

例如,目前全国最典型的三个地区组织进行的优秀文化活动的活动站,他们服务中心的内部建设做得都非常好。因此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文化人才队伍是高效开展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想有效创新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深入群众中倾听群众的意见,并且知道群众对新文化的多样化需求有助于更好的掌握文化变动规律,有助于优化文化活动创新的策略[1]。

二、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谋求创新

通过辩证的角度出发,继承也可以作为一种创新方法。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会逐渐走向衰亡,也失去了原本的地位。并且也有部分群众完全与传统文化相互脱离,学习了一些其他的文化习俗。传统文化需要得到有效保存,不能完全发生变化,否则会失去原有的韵味。将文化比作一个民族、村落,传统文化就需要保证其原有模样,当传统文化失去原本的韵味以及价值,就像村落得到彻底改变,与原本情况完全脱离,这不利于文化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对群众文化进行有效创新时,吸取传统文化中精华,并将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将传统文化作为基础进行创新时,需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当前,党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复兴给予高度重视,综合而言,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在对群众文化进行有效创新时,需要将党的精神进行贯彻,按照党的文化复兴路线不断向前进步。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在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时,需要将传统文化作为创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文化活动进行创新,既可以保证传统文化的韵味,也可以提高文化活动的整体质量,提升乡镇文化发展与前进的速度,有助于乡镇文化追赶我国整体文化发展速度。

三、激发群众的创新意识,加大参与力度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在创新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需要相关政策给予保证,此外,还要了解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将其与群众文化进行结合,在创新过程中要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形式。与此同时,群众文化活动在创新过程中,对环境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需要一個载体。并且在对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时还需要人民的帮助,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创新,通过群策的形式提高创新效率。在对群众文化创新时需要具有灵活的思维模式,灵活变通的思维有助于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以及建设,有助于促进文化创新工作得到有序地开展。此外,在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时还要提高活动载体的质量,为文化活动构建健全的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场所,群众在该场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有助于提高群众的积极性[2]。

例如,方国苗通过调研总结分析得出:凡是乡镇文化服务做得好的地区,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乡镇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可以为人民群众建设娱乐休闲广场以及文化主题公园等多个活动场所,为群众体现出不同区域内的特色,有助于增加群众参与活动的力度,将文化活动进行有效推广。在创新文化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活动的主要受益者,也是组织协调者。因此,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意识,有助于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的变化形式,实现文化活动向现代化模式进行有效转型。

四、完善乡镇文化网络

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具备乡镇区域内各种文化活动的清单,也是文化活动的集合点,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地区。乡镇文体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科学、合理的集结方式,成为一个文化活动的群体。科学、合理、有效的组建结合点可以将乡镇文化网进行完善,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

例如,龙敏在探索文化站如何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的研究汇总提出,政府从改善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着眼,科学规划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的建设与使用。对此,乡镇文体服务中心需要将专业化文化团体进行吸收,还需要对业余团队进行接纳,有助于提高乡镇文化的整体实力,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也有积极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创新群众文化过程中乡镇文体服务中心是主要的组织者以及实施者,同时也对创新文化活动进行协调。对此,要想有效创新文化活动,需要进入到群众中,全方面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多样性需求,还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文化活动进行创新,提高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提高群众的创造力以及积极性。增加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力度,有助于将文化活动向现代化进行转型,同时,还需要完善乡镇文化网络,可以有效、快速地集合群众以及文化活动,有助于建设多元化的文体活动。

参考文献:

[1] 曾翠影. 刍议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开展群众文化的创新途径[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8.

作者:韩婉婉

第3篇: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思考

【摘 要】分析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联系服务群众 学生党员 完善

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社会的中坚,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大使命。责任在肩,义不容辞。群众工作能力是党员不可或缺的“第一能力”。因此,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探索构建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既是提升大学生党员自身能力的需要,也是肩负使命,完成重托使然,具有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

在党建中,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始终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受到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党员只有心怀人民,才能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需,真真正正为民做事,扎扎实实做好事,成为群众服务先锋,做群众的贴心人。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加大,但是,对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培养、教育和管理却跟不上步伐,再加上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功利型、虚荣型、盲从型、被动型、情感型等同学被发展成党员。这些动机不纯、意志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的党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认识不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容易漠视群众利益。他们不愿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疾苦,只身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

(二)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能力是成事之要。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成为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一大障碍。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部分学生党员由于缺乏锻炼,没有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由此造成了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一方面,缺乏群众工作思路。面对群众存在的问题,想不出解决的法子,起不到党员同志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处理群众事情时,主观臆断,片面地、一厢情愿式地去解决问题,缺乏客观分析和全局考虑,工作方法简单粗放。最后,勤勤恳恳的所作所为,不被群众接受,得不到群众的点赞,甚至反遭质疑。

(三)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过窄。平台是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42.6%的学生认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方面太狭窄”,36.4%的学生认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太过单一”。平台太窄不利于激发兴趣爱好,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正能量。目前,大部分学生党员同志联系服务群众还只是停留在“学雷锋”、“三下乡”、义务支教、义务维修等传统载体上。平台窄,时间短,模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特色,缺乏创新,专业性不强,吸引力不强成为弊病。要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党员正能量,关键在于拓宽途径、拓展深度,创新载体,并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日常化、常态化。

(四)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是工作的导向。目前,在对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考核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党组织在发展和考核党员时,往往将学习成绩压倒一切。这种简单、不负责的考核方法容易将学生党员引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误区,使得学生党员奉献精神缺失,社会实践不足,服务群众能力低下。其实,党员同志不只是学习成绩要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心存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外,有些基层党组织简单地将参加活动的次数、促成项目的个数作为指标,忽视工作的效果。最后,在考核时,偏重领导评价和党员的自评,作为服务对象的群众评价所占权重偏低。

(五)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效果不明显。行动的成败最终反映在效果上。虽然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但是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党员同志将“走过场”当作联系服务群众。有些党员将“慰问”当作联系服务群众,将乡村游当作联系服务群众。“任务式”、“走过场”、“玩乐风”等形式主义很难产生好的效果。

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策略

高校学生党员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他们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积极探索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对增强学生党员素质,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增强联系服务群众意识。思想引领行动。大学生党员要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

1.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2.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在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党员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强化群众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联系服务群众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形成联系服务群众新常态。

(二)拓宽实践锻炼渠道,提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能力的提升源于实践的积累。针对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能力欠缺的现实,应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党员实践锻炼的渠道,让他们有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的锻炼,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

1.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党员同志提供实践的平台。同时通过较为稳定的平台,避免应付了事、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通过有平台、有内容、常态化的联系服务提升工作能力和实效性。

2.做好挂职锻炼活动。挂职锻炼是大学生党员接触社会的重要窗口。大学生党员能到相应的岗位去挂职,有利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知行合一,将所学的知识奉献到岗位上,在为人民服务中牢固群众观念,提升服务人民的能力。

3.探索新媒体服务平台。目前,互联网、手机、QQ、微信等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社会的新宠。高校学生党员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党员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将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中,及时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所求,并输送相应的服务。同时,大学生党员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打造学习教育专栏、信息发布之窗和娱乐交流的服务平台,及时向群众传播党的声音,占领舆论新高地,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拓展服务平台,丰富实践内容,激发党员兴趣爱好,凝聚党员力量,提升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引领联系服务群众开展。制度是行动的保障。管理制度犹如指挥棒,引导着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制度。

1.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党员的发展,“入口”是关键。在学生党员的发展中,要严格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进行,进一步完善发展制度,不能为完成任务而降低要求。在党员的考察中,既要参考学习成绩,更要对政治觉悟、思想道德、行为作风等做全面的考察,不能用成绩代表一切。另外,在评价发展对象时,也应积极听取多方意见。通过“入口”把控,提升党员整体素质,提升学生党员群众工作质量。

2.完善监督制度。监督犹如高压线,让广大学生党员时刻保持警觉,牢记宗旨,不忘初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将大学生党员的所作所为处于群众的视野下,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防止出现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行为和行为缺位、错位等现象。促使大学生党员深入群众,敢于担当、甘于担当、乐于担当、勤于担当、严于担当、善于担当和精于担当,扎实做事,为民服务。

3.完善争先创优制度。争先创优是提高党员同志联系服务群众积极性的“助推器”。要定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评选“最受群众欢迎党员”、“党员先锋模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党支部等活动,树立典型,宣传榜样,奖励先进。形成大家其参与,人人争先进的良好局面,助推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4.完善考核制度。考核犹如指挥棒,引导着党员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对党员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不留空白。二是突出重点,科学设置权重。三是科学运用考核结果。考核的结果要作为评先评优、保送、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完善的考核制度可以保障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不偏离方向,保证各项制度有效执行,强化党员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章对每个党员的要求。构建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效性与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志新,王统斌.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调查分析——以江南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4(18)

[2]周清云,优化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思考——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

[3]赵薇,马晓君. 创新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实证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6)

[4]杨杰.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4(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14ZZZ031)

【作者简介】卢文忠(1984— ),男,广西桂平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责编 黎 原)

作者:卢文忠

第4篇: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经验交流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极探索乡镇干部深入群众、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搭建一个平台,根据乡镇建制调整地域发生较大变化及村民的出行习惯和交通等因素的制约,为方便群众办事,以本乡镇内村民自然赶集地为依托,以“便民服务岗”为平台,利用赶集日,集中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有效解决部分乡镇干部服务不主动、态度不好等问题,促进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一、采取两种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村进行专题调研,制定《实施方案》,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稳步推进。

一是不断探索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的途径和载体。

二是全面推广。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服务民生工作相结合。根据乡镇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利用赶集日,认真开展为民办事、为民解惑、纠纷调处、政策咨询、信息发布、时事宣讲、民情了解等工作。二是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将便民活动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来抓,进一步转变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与“干部大下访”活动相结合。将“干部大下访”活动中的定期下访、定点下访、预约下访、专题下访和联合下访的有效做法,运用到便民活动中来,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被动办为主动办,让乡镇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尽可能为老百姓释疑解惑、济困解难。

遵循四条原则。一是便民原则。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让干部成为群众办事的代理人,实现农民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二是公开原则。结合政务公开,对服务项目、服务对象、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监督办法等情况全面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高效原则。对每一件办理事项、每一个办理环节,实行承诺服务,限时办结。四是无偿原则。除国家明文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一律实行无偿服务。

二、2011年我们结合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把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服务“三农”向农村延伸和拓展,创新农村社会服务新模式,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管理。

为确保“农事村办”服务实现全覆盖,我们按照“三个一定”的原则布局和设置服务站点。在行政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一定要设置“农事村办”服务站,或距离乡镇党委政府所在地比较远、群众办事来往不方便和人口聚居、自然形成的行政村,一定要设置“农事村办”服务站;在人口聚居、自然形成社区化管理的行政村,一定要设置“农事村办”服务站。目前,全镇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实现了服务全覆盖。

我们根据各站点的具体情况,分别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乡科级后备干部选定专人作为村“农事村办”服务站的专职工作人员。并对各项办事内容,对应设置办事窗口,落实办事人员,明确岗位责任。采取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定期定点到村集中受理、派员在村固定设点代办、经常性业务到专门场所办理、定期流动巡回办理等方式开展服务,做到农事“六不出村”:一般农事“代办员”不出村、农民的农资购买和农业技术推广不出村、经常性文体活动不出村、看小病不出村、一般矛盾调解不出村、一般审批事项办理不出村。

今年以来,全镇各“农事村办”服务站共开展六大服务活动510次,共为群众办实事370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800多人次,受理群众申请事项415件,已办结390件。“农事村办”服务模式,受到了农村群众的广泛欢迎。

三、我们积极探索服务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使“农事村办”真正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的窗口、办理民事的载体、解决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造福民众的平台。

一是围绕“农事村办”的服务内容,创新管理体制,构建服务新模式。尽可能地将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执法事项、纯公益性的服务事项下放到村一级,将群众有需求的服务项目,放到“农事村办”服务站办理,实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对广大群众的全覆盖。同时,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把农村公共服务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以“农事村办”为实践载体,把乡镇干部下派到各“农事村办”服务站,更直接地服务群众。此外,针对“农事村办”两级服务网络庞大,群众办理农事业务手续复杂,还停留在初始人工操作办理阶段,代办员办理业务费时、费力等问题,在镇、村两级“农事村办”服务中心、服务站计划开通网络办公系统,组织有关部门在网络系统平台开展网上公文处理、网上公文交换、网络视频会议、网上信访、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办理等相关业务,面向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服务工作效率。

二是围绕深化“农事村办”生产服务,加强农业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服务活动中,政府充分调动各种协会、合作社的力量,引导农业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事村办”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提升产业层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合作组织利用“农事村办”平台,统一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统一开展生产指导,统一开展销售服务,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联合体,促成大规模的生产服务。

三是围绕深化“农事村办”法律服务,开展“农情联解,民意直通”活动,不断拓宽畅通民情渠道。以“书记大接访”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农情联解,民意直通”工作,即整合组织、宣传、政法、综治、信访、调处、民政等部门力量,以乡村两级为基础和重点,依托现有的“农事村办”服务站点以及农村“党员中心户”,建立镇、村两级联动服务网络体系;构建治安防控网、信访信息网、纠纷调解网、为民服务网等维稳信访“四张网络”,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目前,全镇已有9个村1个社区开展了“农情联解,民意直通”活动。

四是围绕推进“农事村办”工作的常态化,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农事村办”工作提供保障。完善工作制度,执行行政审批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建立保障制度,将“农事村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政务服务中心,由村支书、村委主任和村民小组组长担任所在“农事村办”站点的负责人、农事代办人,并在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完善考评制度,以办理群众申请事项的数量、办结率、承诺期限兑现率和群众满意率等来核定各级各干部政绩;建立监督激励制度,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影响的,严格按照“三项制度”的要求追究责任,对在“农事村办”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予以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

四、实践证明,“农事村办”是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由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是对基层组织基本工作规则、工作流程的再造,是干部作风、方法、观念的转变,是农村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的创新,是推动城乡之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是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针对少数农户缺资金、少技术、市场信息不灵、参与市场竞争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开展“农事村办”工作中,镇党委、政府注意整合涉农及有关部门的组织、人力、科技、财力等要素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科技贡献率、建立农民合作化组织、发展多种特色支柱产业等,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人才支撑、科技支撑、体系支撑和产业支撑,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各级各部门依托“农事村办”平台,采取政府出资的方式免费培训返乡农民工,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再就业和创业的能力。据统计,去年以来,财政安排不少于5万元的资金,专门用于返乡农村流动党员、农民工和企业待岗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二是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推进了乡镇职能转变,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农事村办”把服务窗口下移至村,变“群众跑机关找干部办事”为“干部下村为群众服务”,变缓慢办事为及时办事,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有效地克服了乡村办事拖拉、相互推诿、吃拿卡要的现象,实现了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各级干部在为群众提供六大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三是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畅通了民情渠道,维护了社会稳定。“农事村办”工作人员通过贴心服务,在为群众办事的同时,加强了对民情的了解。尤其是我们在拓展“农事村办”法律服务中,通过开展“农情联解,民意直通”工作,认真登记好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认真的处理和答复,从而从感情上贴近了群众,思想上相互沟通,干部能较全面地掌握群众的真实意愿,及时地掌握一些带有苗头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确保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是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个字”要求,结合“城乡互动、先锋同行”活动的开展,认真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并通过整合党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扎实开展六大服务活动,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民合作化组织,实现产业合作化,推进农村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把政府公共服务前移到村,让公共服务更多地倾斜农村、惠及农民,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五是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基层党员干部通过“村干代办”与“镇村联办”,“镇干代办”等方式,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镇、村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党性觉悟和宗旨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我们在推行“农事村办”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福利待遇,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医疗、养老补助体制,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爱,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提高。

五、在推行镇乡干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新模式工作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就,深受广大群众好评。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5篇:乡镇党委服务群众公开承诺书

文章标题:乡镇党委服务群众公开承诺书

乡镇党委服务群众公开承诺书

一步巩固和扩大第二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推动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经凤凰镇党委会议研究,2006向辖区内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公开承诺:

一、深入开展“商山深处党旗红”活

动,树标杆支部两个(清水、瓦房),培养“红星”党员28名(清水、凤街各4名,其余村各2名)。

二、建立党支部示范基地,培养党员科技示范户60户,党员帮扶结对子80对,支部联帮结对子3对。

三、全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0名,纳新党员20名。

四、投资3000元,完成六个村的党建活动室标准化建设。

五、争取资金18万元抓好一个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凤镇街村)。

六、发展烤烟400亩,发展中药材示范基地100亩,人均增收200元。

七、争取资金30万元为三个村建起跨河大桥各一座。

八、筹资42万元,建起法庭宿办楼一幢,投资35万元新建派出所宿办楼一幢。

九、钱镇发展有线电视入户累计达到1200户。

十、争取资金48万元,硬化凤中操场7000平米,建起凤中门楼和凤小厕所。

一、完成凤中拆迁安置遗留工程。协调完成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工程。

二、争取资金15万元,解决四个村两委会办公室。

三、筹资50万元,在十一前后举办凤中50年校庆活动。

四、全面启动蔬菜市场建设工程。建设集镇垃圾池两个、公厕两个,安装垃圾桶40个。

《乡镇党委服务群众公开承诺书》来源于,欢迎阅读乡镇党委服务群众公开承诺书。

第6篇:乡镇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关于“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安排部署,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好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乡党委迅速行动,层层动员,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有序开展。

一、基本情况:xxx乡位于泽普县城西5.5公里处,北傍叶尔羌河与xx县相对,南靠白什干渠与xx乡相望,西邻xx乡,东接xxx乡,全乡总面积80.24平方公里(含3万亩草场),耕地总面积4.3万亩。辖14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803人,农业人口9402人,非农人口3401人。XX年,全年生产总值14637.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555元。现有x个党支部,xx名党员,乡机关核定编制人数50人,实编50人,乡领导15人,汉族7名,少数民族8名。全乡现有警务室xx个,乡应急民兵分队xx人,警务室民兵xxx人,十户联防小组xx个,清真寺xx座,宗教人士xx人,刑事解教人员xx人,外来流动人口378人。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迅速成立了以乡党委书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实施方案》,3月4日下午,召集县派工作队员、乡领导、乡干部、村支部书记、第一副村长和站所学校负责人共计150余人召开了动员大会,通报了当前面临的维稳形势,传达学习了县委的工作部署,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翻译下发了动员大会讲话和近期近期工作要点,制定了工作计划。

2、合理划分小组,加强后勤保障。我乡共有赴基层转变作合理划分小组,加强后勤保障风服务群众工作队员60名,其中,县派工作队员16名,科级干部5人,乡派工作队员34人,科级干部9人,站所社干部10人;共划分了14个工作队,根据村人口数和村民小组数确定工作队的人数,基本原则是:每个工作队不少于5人,每个工作队员负责一个村民小组,民汉搭配,工作队组长一般由乡联系点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派工作队员中的副科级领导担任。接到上级关于开展此次活动的通知后,乡党委对工作队员就近期工作重点、驻村工作队员注意事项、联系村基本情况、工作队员职责等方面进行了简短培训,而后迅速将工作队员安排到各村开展维稳工作,期间,相继建立了工作队员学习、例会、请销假、入户走访、党团日活动、“三情信息”收集、台账管理等制度。加强了后勤保障。工作队员下村之前,乡党委就妥善安排了工作队员的食宿问题,为充分保障工作队员的人身安全,我乡把工作队员安排在村委会集中居住,在农户家中集中就餐,定期给农户缴纳伙食费和劳动报酬,给每个工作队送去了1袋大米、2袋面粉、1桶清油等必需品,给乡派工作队员每人每天补贴10元钱的伙食费,每月总费用近2万元,有效解决了工作队员生活上的困难,让工作队员可以更安心的开展工作。

3、突出重点,步步推进。到村后,工作队员在村干部的帮突出重点,步步推进。助下,迅速了解了联系村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每周工作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加强一是加强警务室建设,做好应急防范。警务室建设,做好应急防范。加强了值班戒备,乡机关全体干部坚持全员在岗,每个村委会保证不少于10名以上的民兵值班,学校、汉族群众居住地和其他重点目标都分别加大了值班防范力度,乡村认真开展以二级、三级网格化交叉巡逻,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逻。在重要路段增设了2个值班卡点,严格盘查过往人员车辆。重点村和中心村的维稳力量按照“一村多警”要求,重点村、中心村配备1名民警,5名协警、10名以上民兵,其他各村也保证了“一三六”的配置(1名民警、3名协警、6名民兵)二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入户走访。二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入户走访。截止目前,已经入户二是深入田间地头,走访2800户,覆盖全乡所有农户;对重点关注人群一人不漏的摸排了一遍;摸清去向不明人员3人,调解信访矛盾12起,调解各类纠纷25起;收集“三情信息”78条,整理上报县政法委19条。三是开展面对面宣讲。以集中宣讲、入户宣讲、宣传文三是开展面对面宣讲。三是开展面对面宣讲艺宣传、观看电教片等形式,重点做好未成年人、信教群众、青年、妇女的宣传教育,宣传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地委、(扩县委大)会议精神和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把反动分裂势力的本质和险恶用心讲清、把暴力恐怖事件的真相讲清。宣讲中充分发挥“四老人员”、爱国宗教人士和先进人物在宣传教育群众工作中的作用。截止目前,全乡共开展集中宣讲28场次参与群众13000余人次,对未到场参加集中宣讲的农户以面对面的形式宣讲1120户,占全乡农户总数的40.2%。四是加强了督查。乡里成立了督四是加强了督查。四是加强了督查查工作小组,每天不定时地对各村工作队员到位情况,工作开展情况督查不少于1次。夜间对各村值班情况进行检查的同时,一并将工作队员驻村情况进行检查,并于周五在全乡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例会上予以通报批评。六是建立完善各类工作档案。规章制度上墙、建立各类工作台账,记录民情日记,每天对走访的情况进行梳理汇总,上报驻村工作日报表,分类建立工作档案,作为工作队员考评的重要依据。

4、深化“五民”活动,确保服务群众见实效。继春节期间深化“五民”活动,确保服务群众见实效。见实效开展的“五民”活动,结合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深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五民”“五民”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二是开展结了对帮扶工作。乡机关干部和站所社干部帮扶2户贫二是开展结了对帮扶工作。困户、联系10户基本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建立工作台账,进行公开承诺。三是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三是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三是推进分解,每名工作队员负责一个村民小组,“四知四清四掌握”建立工作台账,由知人知面逐步向知根知底转变。

三、好的做法::一是把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与前期开展的“五民”活动结合起来,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同时,通过“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科级干部包村、普通干部包村民小组,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与10个户普通户建立联系,给贫困户捐款捐物,帮助农民理清发展思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三是给重点管控人员、不放心人员、刑事解教人员、宗教意识特别浓厚人员、有极端倾思想向人员、有越级上访意向人员分类建档,明确责任,分别实行一对一帮教和责任管控。四是将驻村工作队员纳入村党支部管理,在所负责的联系村参加周五党团日活动,既就近参加了党组活动,又可以很好的督促村里落实党团日活动制度。建议:建议:

1、工作队员在村委会担任职务,以便于更好地协助“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让群众和村干部尽快地把工作队员当成“自家人”看待。

2、此次活动时间跨度较长,涉及干部多,建议充分考虑干部的个人与家庭问题,适当安排干部轮体。

3、工作队员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干部的就餐、交通补贴问题建议给予补贴,就补贴标准和资金开支渠道给予政策上的明确。

第7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一、总体要求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二、主要方式

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

(二)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行承诺的情况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参加设岗定责活动。每一位党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所在部门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

(五)深入村组调研。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贫困和问题多的村组,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民主决策,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调查研究要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六)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信访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并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运用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

三、检查与监督

(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落实,由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负责,督促检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抓好落实。

(二)每年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听取意见。对制度不落实、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检查、测评、整改情况要向群众进行通报。

第8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新华书店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为了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传统作风,进一步促进党员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上级要求,特制订本店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一、任务与内容

1、自觉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与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党的任务。

2、严格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遇事同人民群众商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中寻求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坚决同侵犯群众权益的错误倾向和行为做斗争。

5、每个党员都要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形式与方法

1、谈心家访。普通党员每年至少要主动找1-2名职工群众谈心、交流思想。店领导每年每人找职工谈心不少于10人次,并利用重大节日走访离休老干部和年老体弱有困难的退休职工以及慰问住院员工等人员,了解民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联系1-2个销售经营部门,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督查指导,推动工作。

2、召开座谈会。党总支每年定期召开职工和八一建军节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及军嫂座谈会,主动听取职工群众对党员和店领导联系服务职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开展“结对”活动。每个党员与职工群众结对,可以一帮一,也可以多帮一或一帮多,关心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解决困难。并根据支部分工要求担负起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的责任,负责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至少每季度要同培养对象谈话一次,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和进步,同时将培养考察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报告。

4、切实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店领导每年至少为职工办1—2件实事好事。全店党员都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帮困扶贫、支教活动,每人每年至少向社会捐款1次,捐书不少于5册,同时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反映民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检查与考核

党总支要加强对党支部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工作考核,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党组织应加强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鼓励党员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总结、推广经验,不断完善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措施。

第9篇:“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乡镇财政所评议活动方案

2010年民主评议群众满意乡镇

财政所工作评议办法

一、考评对象

**地区各县(市)区所管辖乡财政所。

二、考评内容及标准

(一)信息公开情况。(14分)

1、对办理的事项要设定办理时限,单位及工作人员必

须严格遵守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3分)。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公开资金分配程序、办法,努力建设阳光财政(3分)。各乡镇财政所针对承诺的内容,应采取印发办事指南、服务手册或设置公示栏等方式,向社会予以公开(3分)。

2、各乡镇财政所在办公地点醒目处悬挂办公机构示意

图(2分)。各乡镇财政所要将所有工作人员照片及姓名、职务等基本情况在公示栏上进行公示(3分)。

(二)依法办事情况。(8分)

1、各乡镇财政所应将与办事相关的办事依据、要求、

程序、时限、承办人、负责人、办事结果以及收费依据、项目、标准等(除保密规定外)公开告示或提供材料备查(4分)。

2、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无滥用职权、执法不严、办事不公,以及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4分)1

(三)服务质量情况。(14分)

1、服务承诺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效率和农民满意程度为目标,把各项财政管理和服务工作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3分)

2、改善服务态度。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热情周到的微笑服务(3分)。

3、坚持正确处理与服务相关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制定便民利民措施,热情为群众服务(4分);无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刁难群众、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发生。(4分)

(四)廉洁自律情况。(14分)

1、严格执行省、市纪委关于乡镇机关、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4分)。

2、在履行职责中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无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问题(5分)。无违纪处分情况发生。(5分)

(五)制度建立情况。(17分)

1、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有效地内部监督制度,规范工作行为(4分);建立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受理、整改和反馈机制(4分);

2、严格执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财政财务管理方式(4分);建立健全各项经费管理办法(

5分)

(六)工作完成情况。(33分)

1、按时完成财政收入指标及预算和各种财务报表的编报(4);做到财务会计账目清晰,票据规范,资料齐全(4分);

2、无擅自拨款以及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现象(5分);对预算内外资金监管及时、到位(5分);做到乡镇债务只减不增,债务台账清晰规范(5分);

3、建立预算执行定期分析及总结制度,对经济运行影响重大的事件随时报告(5分);在财源建设、财政管理等方面为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主管当好参谋助手(5分)。

三、考评程序

(一)公开承诺。各乡镇财政所公开承诺本单位在民主评议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标,为群众具体要办的好事、实事,并公布举报电话和网址。

(二)自查自纠。各乡镇财政所通过各种形式收集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了解本单位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开展自查自纠。

(三)公开评议。召开评议大会,对乡镇财政所的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面对面评议,由评议代表现场打分,记入评议结果。

(四)落实整改。各乡镇财政所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并及时通报整改情况。针对评议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五)动态测评。各县(市)、区纠风办或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各乡镇财政所进行民主问卷测评。

(六)工作考核。**市财政局会同**市纠风办采取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乡镇财政所实行量化考核。

四、评议代表的构成与职责

(一)评议代表的构成

评议代表主要由农民、城镇居民、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街道)干部代表、村(居)委会代表构成,可通过自荐、推荐、选聘等多种方式产生。人数根据乡镇(街道)规模确定,群众和企业代表应占60%以上。

(二)评议代表的主要职责

1、了解被评单位的政风行风情况;

2、参加评议大会,发表评议意见;

3、了解和监督被评单位落实整改情况;

4、参与对基层站所政风行风情况的民主测评;

5、对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进行监督。

五、考核评定

(一)考核办法

各县(市)区财政局会同当地纠风办采取问卷调查测评、述职评议、工作考核等方式,开展群众满意乡镇财政所评议活动总结评比工作。民主评议群众满意乡镇财政所的评议成绩由听证评议、问卷测评和工作考核三部分组成。听证评议占20%,问卷测评占60%,工作考核占20%。综合得分较高的单位荣获“群众满意优秀乡镇财政所”称号,优秀比例按各地乡镇财政所总数的20%掌握。

(二)考评等级

1、达标。六项考评指标符合达标标准,评为“群众满意乡镇财务所”。

2、批评。六项考评指标中有两项不达标的,给予批评。

3、警告。六项考评指标中有三项以上不达标的,给予警告。

(三)考评结果

省财政厅与省纠风办将对评为“群众满意优秀乡镇财政所”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连续两年以上群众满意度较高、评议名次靠前的乡镇财政所,将评议结果作为财政所主要负责人评奖晋级的重要依据。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群众满意度较低、问题较多的乡镇财政所,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四)总结上报

11月20日前,各县(市)区将评选出的本地群众满意乡镇财政所名单及总结材料上报市财政局党办,市财政局将评议结果总结后上报省财政厅。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行。

上一篇:大学校园毕业赠言下一篇:检验员考试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