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矿区可持续发展是指矿区的发展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人类在环境与生态方面的需要。既满足当代人们的需要,而且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矿区可持续发展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矿区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

现代化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分级和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在阐述现代化矿区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现代化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分级,提出了应用模糊数学进行现代化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矿区 可持续发展 评价

1、现代化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问题的情况下,人类对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的反思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忧患并觉醒而提出的全新的人类发展观。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学者还普遍地认为这个定义是最权威的。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是针对煤炭行业的特点而提出来的。中国煤炭协会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中指出:“煤炭工业所属矿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相互协调,并向整个社会提供洁净燃料、原料和电力。在运用市场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及寻求可替代资源的基础上,控制煤炭资源的最佳耗竭率,使煤炭工业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其主要内容就是:①既符合国际公认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又满足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要求;②协调发展矿区的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各个方面;③提供洁净燃料、原料和电力供社会发展;④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和依靠科技进步,调控煤炭资源的最佳耗竭率,保证在煤炭资源未被替代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

2、现代化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分级

依据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可以将现代化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分为如下四级:

⑴ 传统发展

这一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而且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互不协调,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呈加剧趋势。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发展经济,为向更高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⑵ 传统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过渡

这一级是在矿区经济状况好转的基础上,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议程,依据科技进步,加强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投入,防治矿区环境污染和塌陷土地的整治复垦,矿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向相互协调方向发展。

⑶ 初级可持续发展

这一级矿区经济及社会发展已达到相当好的水平,将可持续发展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对妨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全面限制,矿区污染已得到控制,基本实现矿区增效不污染,煤炭资源基本达到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矿区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开发基本协调发展。

⑷ 可持续发展

矿区经济及社会发展达到富裕水平,将可持续发展摆在首位,实现经济良性循环。能对妨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全面有效限制及调整,完全控制矿区环境污染和地面塌陷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矿区资源达到全面合理开发利用。矿区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开发实现协调发展。

3、现代化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

现代化矿区可持续发展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应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判。具体来说,先确立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总目标和准则,然后建立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进而确定基因素的从属函数及各层次因素的权重,最后根据得出的总目标值进行评价。

⑴ 总目标

总目标就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用P表示。它分为两个子目标:发展水平和协调水平。

根据上述对可持续发展的分级定性描述,可以对其进行定量化,即:

0.85

0.70

0.50

0

由于总目标P是由子目标发展水平和协调水平组成,所以当P为1时,说明发展水平和协调水平是最理想的;当P为0时,说明发展水平和协调水平是最差的。

⑵目标准则

根据广泛调查和专家们的慎重研究,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目标准则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协调水平。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都无从谈起。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矿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矿区经济发展与其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矿区环境保护以不损害矿区发展的功能、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标。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矿区经济发展。

协调水平:协调水平反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向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投入,以促进社会发展,消减排污量,保持生态平衡,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上述各个目标准则都可以由说明它的幾个因素或指标复合而成,形成主从关系。根据总目标与目标准则以及目标准则的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关系链。

⑶ 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分层次由后向前逐层评价的。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目标点,就是总目标P;第二类为复合因素点,如、、等;第三类为基因素点,如、等。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评价问题,实际上分为三个集合的评价,即基因素评价、复合因素评价和目标因素评价。

基因素评价就是确定基因素点的从属函数值。复合因素和目标因素的评价,采用模糊数学合成运算完成。运算公式如下:

式中 ──综合评价值;

R──评价因素的从属函数值矩阵;

W──评价因素权重值矩阵;

l──评价因素数。

⑷ 基因素的从属函数确定

基因素的从属函数确定,依靠专家的集体智慧来完成,基因素包括以下多个方面。

1)资金利税率

2)职工人均收入

3)综合开发及多种经营产值比重

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5)计划生育达标率

6)职工子弟入学率

7)职工平均受教育程度

8)人均住房面积

9)职工子弟待业率

10)塌陷土地复垦率u10

11)大气质量u11

12)水质量u12

13)矸石利用率u13

14)采区回采率u14

15)原煤入洗率u15

16)储采比u16

17)经济社会协调系数u17

18)经济环境协调系数u18

19)经济资源协调系数u19

20)环保投入占GNP的比重u20

⑸ 各层次因素的权重

各因素的权数在其独立的评价组内确定,与其它层次或组无关。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有两两对比法、专家评议法等等。现代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各层次因素的权重确定,结合专家的意见,采用两两对比法得出。为了使评价值介于0一l之间,权数采用归一化后的值。

确定各层次因素的权重后,可以根据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总目标分值,进而对比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分级进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以便加强和完善。

正确理解现代化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科学划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分级,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可使煤炭企业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尽快改变产业模式,实现绿色开采,进而转型为新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参考文献:

1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2 模糊数学,楼世博、孙章、陈化成编著,科学出版社,1985年。

3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葛新权、李富强、谢赤、唐五湘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

代贵生, 1973年11月生,籍贯甘肃省泾川县,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万利一矿,工程师。

作者:代贵生

矿区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矿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与新路径

山东科技大学曾丽君博士的专著《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机理研究》已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青年学者,如一直以中国的矿区和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领域,且带着中国矿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远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学、探索,并继续带着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到上海交通大学继续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其孜孜不倦之精神可嘉。本書是作者的第一本著作,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合理。

作为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其原有的粗放式模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面临障碍和困难。首先,矿产资源富集区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链条低端锁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柱不稳。第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出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薄弱。第三,矿产资源富集区普遍存在开发强度过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的问题,城镇化的资源基础被削弱。第四,一些矿产资源富集区的城镇化发展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张,可持续发展模式无系统理论引导。煤炭资源富集区鄂尔多斯,不顾自身的环境承载力、区位条件和城镇化基础等条件,盲目扩建康巴什新城,结果新城却成了人烟稀少的“空城”。此外,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少数人富有和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矛盾比较突出。

作者提出,矿区转变原有发展模式,选择对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延长和拓展产业链为途径,以科学技术和科技产业发展为支撑的生态矿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是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对矿产资源富集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纵览全书,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以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视野,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的理论架构

首先,该书以协同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重新界定了科技产业与科技产业发展、矿区与生态矿区的概念,归纳了科技产业的特征,提出了生态矿区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生态矿区的发展模式。

其次,作者通过分别阐释科技产业发展对生态矿区建设的推动效应和生态矿区建设对科技产业发展的拉动效应,从而构建起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效应模型。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的协同发展领域贯穿于矿区的各类生产经济活动,二者的协同发展路径包括产业升级、产业更新、产业重组、产业替代和科技转移等多种形式。

然后,该书分析了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动力转化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并且提出“府产学研资介”创新协同机制对于创新资源分散、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薄弱的矿区而言,是避免同质低水平重复创新、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运作、突破相关产业与生态矿区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的根本出路,是推动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的核心动力运行机制。

这一理论架构体系,厘清了生态矿区与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系统的组成元素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的主要领域,为矿区和资源型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清楚详实的系统结构图,为矿区和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体系。

二、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政策仿真,找到了促进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的有效政策杠杆点

首先,该书通过构建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因果关系图,从而构建起整个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进而构建系统各变量间的方程从而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且检验了模型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信度。

其次,作者以济宁矿区为例,用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有效地证明了科技产业能推动生态矿区建设和生态矿区建设能拉动科技产业发展的观点。

最后,本书设计了五种政策政策模式来进行政策仿真:政策模式一是提高企业的R&D投入系数,其他政策变量不变;政策模式二是政府和企业提高对协同创新联盟的R&D投入比例,而联盟的运作效率系数并不高,企业的R&D投入也不增加;政策模式三是政府和企业在提高对协同创新联盟的R&D投入比例的同时,提高联盟运作效率,但并不增加R&D投入;政策模式四是提高企业的R&D投入系数,同时,提高对协同创新联盟的R&D投入比例,但联盟的运作效率系数并不高;政策模式五是同时提高企业的R&D投入系数、对联盟的R&D投入比例、联盟的运作效率三个政策变量。

政策仿真的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提高R&D投入并全面支持创新协同,可以很好地促进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的协同发展;相反,只是一味地强调提高R&D投入,而不注意R&D资源的配置运作效率,就会出现高投入下低回报的结果。此外,虽然有些矿区的R&D资源有限,但只要“励精图治”,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是能够有效促进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的协同发展的。通过政策仿真,找到了促进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的有效政策杠杆点:企业R&D投入系数、企业对联盟R&D投入比例、政府对联盟R&D投入比例、联盟运作效率等四个政策变量,而尤以联盟运作效率即协同创新的运作效率为最佳政策杠杆点。这些政策仿真的结果为矿区和资源型城市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有效促进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根据理论分析和政策仿真的结果,提出了系统的实现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该书根据理论分析和政策仿真的结果,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实现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构建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战略、完善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实现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加大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创新资源整合、完善政策环境实现“六位一体”创新协同、综合运用多种路径促进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等方面。

概览全书, 该书围绕科技产业与生态矿区协同发展这一主线,将理论研究和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有机结合,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对矿区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和推进供给侧改革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值得矿区的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科研人员一读。当然,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学术见解和研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还有待于广大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责任编辑 徐 晶

作者:赵来军

矿区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3:

可持续发展下资兴煤炭矿区的建设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下,煤炭矿区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规划,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正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为此通过资兴煤炭矿区和谐建设情况探讨了实现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煤炭 矿区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一种倡导资源、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强调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有效利用以及废弃资源的资源型转化。煤炭矿区是我国资源型园区的代表,其传统的“高度开采,低度利用”经济发展模式不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也更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着煤炭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煤炭矿区如何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生产集约的发展道路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就成为探索新型煤炭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一、可持续发展下煤炭矿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技术适用性

可持续发展经济技术能否适用,能否很好地融入到煤炭矿区生产实践中去,要受到理论、技术、经济可行性和企业条件等诸项条件的制约。一项可持续发展经济技术方案,即使在理论和技术上可行,但如果引入到煤炭矿区中会导致经济上不合理,也就是说如果它的成本—效益指标不如非可持续发展经济型方案,那么,在实践中也是难以采用或者至少是难以大规模地采用的。

2、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衔接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法律法规和税收减免领域的优惠政策,这也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条件。煤炭矿区如何通过完善自身制度体系建设,做好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衔接,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就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3、渐进的过程

我们应当看到,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一个十分漫长、系统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以其现有的综合实力,尚且无法建立堪称理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各项制度,对于还处于发展之中的中国而言,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煤炭矿区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立足长远,坚定踏实地沿着可持续发展经济道路走下去。

4、存在的问题

煤炭矿区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首先要代表性地考虑到以下几项内容,然而,就是对于这些基本着眼点,也很少有企业顾及周全。第一,从设计源头入手,把煤矿开采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对地表沉陷的影响,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共生、伴生矿物利用程度的影响,以及对矿区生态及各种资源利用程度的影响等等,都在矿井开发的初期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在设计、建设和煤炭生产实践中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使各种负面影响能够降低到最小程度。第二,矿井水的治理及利用。在水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应充分利用矿井水资源,进行深度处理后,能够全部用煤矿井下生产、电厂生产循环水、地面防尘绿化、卫生冲洗等生产及辅助用水,同时最大可能地满足生活用水,使矿井水资源得到全部综合利用。第三,矿井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配套建设煤矿坑口电厂、煤矸石建材厂、充填采空区、复垦塌陷区等综合利用项目,来消化煤矸石、煤泥等;电厂的炉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又可以成为水泥、建材的原材料,从而形成煤—电—建材产业链。第四,塌陷区综合利用。根据煤炭开采造成地面塌陷的规模和数量规律及特点,广泛吸收总结国内外地面塌陷治理理论和经验,合理规划,制定地面塌陷后的治理方案和具体措施,减少地面塌陷对土地的破坏,恢复和重塑新的生态环境面貌。第五,矿区大气污染的治理及利用。煤炭矿区对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取暖锅炉和抽排瓦斯气,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根据瓦斯气的浓度、排放量等情况,进行相应的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降低成本,提高煤炭矿区经济效益。

二、可持续发展下资兴煤炭矿区的建设

1、资兴煤炭矿区的现状

资兴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赣、粤三省交汇处。全市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人口36万,挟南国秀色,秉承历史文明,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她像一块巨大的宝石,镶嵌在湘南大地上,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装点着南域山山水水。资兴市三都镇宝源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下辖南平硐、北平硐两个社区居委会,18个居民小组,2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21人,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1296人,其中常住人口10676人,流动人口620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361人,城镇其他失业人员298人,退休、退养人员3689人,享受抚救人员508人。作为建矿40多年且现已破产的老矿,宝源社区与其他城市社区相比,有独到的特点:一是成分复杂。有国有企业破产后部分人员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和失业保障金人员,离退休人员较多,又有部分原宝源煤矿遗留的工伤残人员及遗属等人员;二是遗留问题多。过去煤炭企业困难,历史欠账很多,遗留了许多问题。如职工住房紧张,医疗设施差,子女就学困难,待业青年多,再就业难度大,当时遗留问题多又没有及时解决的很多难题,这就成了不稳定因素。可以说,没有和谐的矿山社区,就很难有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2、资兴煤炭矿区建设目标

可持续发展经济矿区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采用清洁生产、废物综合利用等手段,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开发利用,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廢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协调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高效、稳定、良胜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3、资兴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设计

(1)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的副产品,是无机质和少量有机质的混合物,是我国年排放量和累计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之一,然而,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煤矸石无疑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煤炭矿区应将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作为发展非煤产业的重点,不断扩大利用面,增加利用量,提高利用率,走出一条煤与非煤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煤矿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解决煤矸石的占地和污染,需要从回收、利用和治理几方面人手。首先,应改进工艺,充分回收矸石中的煤和硫,在杜绝污染源的同时,提高矸石利用率,增加效益。其次,大力发展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如发电、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及充填采空区、塌陷区以及筑路等。煤矸石发电是指通过建设坑口燃煤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既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又减少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使原准备废弃的煤炭副产品资源得到重新利用,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煤矸石的回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将矸石铺盖在充填区上压实后作为非农业用地用;二是将原地表耕地挖起,把矸石铺盖压实后,再覆上耕土,恢复农业用地;三是将消耗不掉的矸石推平压实覆土绿化,可在堆积已久而无法消耗的矸石山上植树造林,搞好矸石山的绿化。矸石山的绿化可与矿区生产区、生活区的绿化结合起来,使矿区成为一个工业园。

(2)矿井水综合开发利用。伴随着煤炭开采,矿井会排出矿井水,矿井井下水是一类多元混合物,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包括地面渗透水和岩体裂隙水等。现今,大部分矿区的矿井水与生活用水一起排入河流,不但降低了水体质量,同时也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煤矿在实施矿井水综合利用过程中,要提升矿井水的利用率,提高处理矿井水的积极性。第一,要积极响应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处理矿井水的有关强制性和鼓励性政策,态度积极,努力应对;第二,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是企业的责任,不能靠牺牲社会利益和环境效益来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第三,广泛开展矿井水处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发高效矿井水处理新设备;第四,要鼓励矿井水井下进行清污分流,实现原位利用或排至地面,直接作为工业、建筑、绿化等用水。

(3)塌陷区治理。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造成的土地、生态破坏也是巨大的。为此,在矿山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就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第一,地表破坏较轻的区域,发展集约化农业生态模式煤矿区土地破坏程度较轻的区域,虽然会因为土地挖损或沉陷造成地表凹凸不平,但此类土地破坏区域内一般没有积水,而且土层并未发生较大改变,土壤养分变化不大,只要采取工程措施对地表进行简单的修复整平,同时改善田间配套设施,即可恢复土地原有的实用价值。复垦后的土地主要执行种植业生产功能,以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建成以当地优势农作物为主,兼顾土特产种植和加工一体化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景观的空间镶嵌性与多熟种植原理,合理组合作物的空间结构,科学安排轮作顺序,逐步扩大间种、套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第二,面积广阔的废弃土地区域,依照土壤状况,发展果草林生态模式。我国许多煤矿区由于采煤的影响,导致村民住房和基础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地面、屋顶或墙体出现裂缝,有的整个建筑物发生细微的倾斜、变形,有些矿区甚至出现房屋沉没等严重现象,导致村民不得不整体迁移。针对这种村庄废弃遗址的复垦,可以根据地面建筑物受损程度和下沉深度,采取简单的充填式或非充填式复垦技术和必要的整平措施,将其恢复为具有可耕种能力的上地。复垦后的土壤肥力较差,土地生产能力较弱,可以选择栽种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生长力强的果树,如苹果、梨、柿子等进行果园小区规划;并在建园过程中或者建园之前营造防护林,降低风速减少风害,增加空气温度和湿度,促进提早萌芽和有利于授粉媒介的活动。第三,常年积水区域,发展农林渔禽生态模式。在高潜水位煤矿区,即使地表挖损和沉陷程度不大,也常常造成终年积水状况,不仅破坏积水区的土地生产能力,而且影响周围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这类复垦区土地雨季经常浸泡在积水中,旱季则泛盐、泛碱,由于土地利用程度比较低,造成大片土地的撂荒现象。这类沉陷区的复垦土地利用方向是以水产养殖和饲养禽畜为主,兼顾发展农业、林业;土地复垦主要是采用挖深垫浅法,对沉陷较深的区域运用挖掘机或泥浆泵继续挖深,使其形成适合放养鱼虾的水产养殖基地,并在其周围修建禽畜饲养基地用来饲养猪鸡、鸭,构建“禽畜—鱼虾”立体养殖。

(4)矿区与生活区环境治理。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已然成为煤炭工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而推进节约型矿区建设,是符合矿区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园矿区发展思路,是对矿区综合环境治理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举措。一是在资源开采环节,坚持洁净生产,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将造成环境压力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长期以来,矿区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是各类煤矿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资源浪费非常严重,而且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日益突出。为此,煤炭生产过程中就要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要从生产源头减少矸石割出量,要推广应用矿井水复用技术,实现矿井水井下循环利用,或将其进一步处理转化为生活用水,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开采中的浪费。二是在资源利用环节,采用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三是在废物利用和處理环节,强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煤炭矿区通过煤矸石发电、生产建材制品以及复垦回填的方式,通过对矿井水的处理,为当地居民、选煤厂、电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通过对矿井瓦斯回收利用,为居民洁净能源,减少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

【参考文献】

[1] 沈传河、王学民:产权制度创新对煤炭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经济管理,2005(9).

[2] 杨海如、杨奇斌: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3).

[3] 李建荣:煤炭企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5(6).

[4] 王文飞:煤炭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J].煤炭经济研究,2005(8).

作者:房家臣

上一篇:化学实验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中小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