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诊疗活动全程,患者未发生法律及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涵盖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方面的损伤、缺陷、障碍、死亡即为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不仅是患者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客观需要,医疗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护理安全是患者选择就医的直接参考指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篇1:

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建立在老年肿瘤患者皮肤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探讨

 

【摘  要】目的: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建立在老年肿瘤患者皮肤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皮肤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建立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口造口失禁并发症发生率(12.12%)低于对照组患者伤口造口失禁并发症发生率(36.3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91%)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5.7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建立在老年肿瘤患者皮肤护理管理的有效性较高,能够降低伤口造口失禁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老年肿瘤;皮肤护理管理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皮肤护理管理水平从某些方面来说直接体现了医院护理内在质量,造口作为一种特殊的伤口,与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术后生存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约50%的造口并发症发生均是因为患者术后护理不当而引发的,而造口并发症发生概率更是高达25%,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肿瘤患者而言[1]。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文则对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建立在老年肿瘤患者皮肤护理管理的有效性进行了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7年9月-2019年1月所收治的6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为58-82岁,平均为(67.24±2.45)岁。按照患者皮肤护理管理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皮肤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建立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具体如下:首先,构建相关护理小组,明确各个小组责任与职责;其次,针对性分析造口伤口失禁患者出现的皮肤问题,构建皮肤护理管理档案[2];最后结合患者皮肤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管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伤口造口失禁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应用我院子自制量表。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伤口造口失禁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伤口造口失禁并发症发生率(12.12%)低于对照组患者伤口造口失禁并发症发生率(36.3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91%)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5.7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2。

3.讨论

皮肤为人体第一道防御系统,做好皮肤护理对于疾病预防而言十分重要。伤口、造口以及失禁患者在治疗恢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皮肤红肿、过敏、压疮等问题,为患者临床治疗以及康复带来了较大影响。老年肿瘤患者新陈代谢速度缓慢、恢复起来较慢,所以对于这类患者的皮肤护理管理更加的重要,所以对这类患者做好皮肤护理管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建立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就是以构建风险预警体系作为基础,借助于多学科协作监管患者皮肤护理情况,以此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3]。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肿瘤患者皮肤护理管理过程中建立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之后,患者伤口造口失禁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皮肤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建立在老年肿瘤患者皮肤护理管理的有效性较高,能够降低伤口造口失禁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陶艳, 陈鲁红, 胡成文, 等. 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5):321 -325.

[2]高京华, 李婷, 王倩,等. 皮肤护理专科小组模式在临床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20):2635-2638.

[3]吕阳, 李东艳, 孙俊锋, 等.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34):4167- 417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科研项目编号:SFZD-2019143

作者:任凤华 冉淑杰 李晓红 李殿铃 张金美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篇2:

加强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途径分析

【摘 要】诊疗活动全程,患者未发生法律及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涵盖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方面的损伤、缺陷、障碍、死亡即为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不仅是患者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客观需要,医疗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护理安全是患者选择就医的直接参考指标。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的安全问题越发重视,医学领域先后有学者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为推动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避免医患纠纷,医院开展了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研究,总结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以及社会经济日渐发展促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的老龄化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心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比例不断提升,考虑到老年患者在身体方面的特殊情况,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作为老年人群体中常见性高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了常见性疾病,并且由于发病比较急并且危险性非常高,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这就使得护理安全受到了威胁。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12例老年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男261例,女251例;年龄64~88岁,平均(71.50±4.60)岁;住院时间35~76d,平均(41.20±11.30)d。

1.2方法

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对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情况、手术史、基础疾病等进行了解,结合老年患者自身特点与所患疾病制定护理计划,针对具体影响因素实施相应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开展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专项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为护理人员提供深造平台与再教育机会。对常用药物剂量、用法、副作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会正确操作新型医疗器械。(2)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病致病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制定感染控制操作规程,加大日常监控与督查。(3)护理文书字迹必须清晰、工整,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护理文书必须具备时效性、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护理组长定期检查本组护士护理记录,使本组护理记录更趋于规范化。护理组组长将本组护理记录与其他护理组交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及时发现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新问题,组内讨论应对新问题的有效措施。(4)成立安全质控小组,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以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贯彻落实与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定期统计上报护理差错事故;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培养,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5)严格执行安全查对制度,将“三查七对”制度贯彻落实到临床用药、护理操作、感染控制、器械设备检查等方面,实现对每一项护理流程及每一个细小环节中潜在风险的有效管控,按差错事故报告制度中的正规流程处理护理差错事故。(6)制定应急预案,准确评估病区环境,针对可能发生的猝死、躁动、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等突发情况出具详细可行的紧急预案。(7)营造安全的住院环境,为避免患者跌倒,维持地面干燥,在走廊、卫生间、病房门口等处悬挂防跌倒警示牌,保洁人员在拖地时一定要放防滑标志,在厕所门口铺设防滑垫,坐便器或蹲便器旁安装扶手,告知患者入浴时不要锁门。指导体位性低血压者、服用降压药者、反应迟钝或行动不便者、服用冬眠药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保证呼叫器随时在患者手边。(8)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活方面的护理工作,从患者生活起居以及个人卫生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需要重视患者饮食保持清淡,坚持少食多餐,避免出现过饱,有效限制食盐实际的摄入量。實际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鼓励患者食用水果,平时保持锻炼,养成患者定期排便的习惯。心理护理在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大部分患者都是急性疾病问题,由于心理方面的不谅解使得情绪上容易出现激动,这样容易造成病情恶化。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患者心理反应,及时沟通,缓解精神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防范措施实施前后跌倒、护理差错事件、院内感染、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2 结果

实施防范措施前,跌倒、护理差错事件、院内感染、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发生率分别为12.50%、8.19%、15.82%和6.05%;实施防范措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5%、0.78%、5.27%和0.39%,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身体各个组织与器官功能衰退、老化,视力、记忆力下降,四肢活动协调性差,相比年轻患者在环境适应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病区灯光昏暗、地面积水、存在障碍物、厕所地面湿滑、厕所内无扶手、呼叫器距离病床较远,这些因素的存在均有可能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可能服用降压药、冬眠药或伴体位性低血压、行动不便,患者意识不清,反应迟钝,对可能存在的危险事件不能及时反应,自我保护意识差,常在夜晚下床如厕时发生跌倒。医院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并不重视,在无专业技术支撑与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缺乏的情况下,易发生护理操作失误;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薄弱,实际护理过程中不懂得留下有利的护理证据,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医院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医院在新设备、新技术引进应用指导与培训方面工作滞后,导致护理人员未能及时掌握新医疗器械正确的使用方法,为临床诊疗埋下隐患。其次是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差,护理记录缺乏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经不起仔细推敲与考究。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对抗能力弱,易发生院内感染。

4 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临床护理中应提高对上述因素的重视,结合具体因素与老年患者自身特点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干预,力争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防范措施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刘国华.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

[2] 王哲.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

[3] 闵雪芬.加强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

作者:曹雪华 闫霞 洪垚 骆琪伟 王雪君 孙亚男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篇3:

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对肾内科老年患者的若干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对肾内科老年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肾内科老年患者作为样本,以50例为一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的肾内科老年患者采用安全护理管理的干预方法,对照组的肾内科老年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之后对两组老年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进行对比,并就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在安全护理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4.00%,对照组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22.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内科老年患者的病床护理中进行安全护理管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能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安全护理管理;干预;肾内科;老年患者;影响

引言

肾内科疾病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在各个年龄段人群中均有一定的发生几率。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各项身体机能较差,相比年轻人更容易患上肾内科疾病,再加上老年患者自身的恢复和抵抗能力差,病情往往恶化较快,且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肾内科疾病在老年患者全体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本文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之间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肾内科疾病患者为例,进行了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对肾内科老年患者影响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肾内科疾病老年患者为研究样本,以50例为一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69.5±2.5)岁;对照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61 - 82岁,平均年龄(70.2±2.4)岁。纳入标准:具有肾内科疾病诊断证明的、对本研究过程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的老年患者。排出标准:有沟通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以及肢体残疾的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肾内科老年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随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对病情的变化趋势进行观察和记录,做好心理干预工作、饮食指导工作、用药指导工作以及透析护理工作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肾内科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为保证老年患者日常行动的安全性,需在患者床边加设护栏,在患者经过的走廊两侧加设扶手,将患者的日用必需品放在患者可以安全取用的地方。要在患者床边加设呼叫器,方便患者与值班护士及时联系,加强巡视力度,避免坠床或摔伤事情的发生;(2)在进行热敷处理时,要调整好水的温度,做到先试过温度之后再给患者进行热敷,避免出现烫伤患者的情况:(3)当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暴怒烦躁等极端情况时,要加强看护工作的力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使用舒服,谨防出现患者擅自拔出胃管、尿管以及静脉置管的情况;(4)做好患者的口腔清理工作,做好对患者的感染护理。要定时给患者翻身按摩,避免压疮褥疮的出现。对于女性患者还要定期清理会阴。要做好患者的日常卫生工作。病房要定期消毒和开窗通风,保证环境的安全卫生;(5)对于患者的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情况要进行密切的关注,对患者的体重、腹围和胸围等数据每天都要进行准确的记录;对于限制液体摄入的患者,要采用多次少量的饮水方式来减少患者的口渴感;对于使用利尿剂进行水肿治疗的患者,护士要加大巡视力度,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对药物有不良反应;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要采用半坐卧的姿势,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6)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谈心,以此来引导患者进行情绪释放,同时还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老年患者在住院护理期间发生的各种不安全事件,如坠床、压疮、感染、烫伤、水肿等情况。对观察组和实验组在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以及相应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 SPSS19.0 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 2检验,P<0.05说明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机率为 4.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2.00%(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 92.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0%(P<0.05)。

3 讨论

肾内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常见的肾内科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以及肾病综合症等。研究表明,老年群体的肾病发病率较高,且病因都较为复杂。在安全护理干预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要进行严密的监测记录,要加大对患者的巡视和监护力度,避免出现坠床、压疮、感染、烫伤以及水肿等不良时间。要及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此来更好的配合医院治疗。

综上所述,对老年肾内科疾病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管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时间的发生率,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获得更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添添.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方面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6):290-291.

[2]王亚娟.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方面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0):49-50.

作者:崔园园

上一篇:高三英语教学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房地产年终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