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1+X证书背景下,根据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具体情况,关于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先建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目标,后通过整合职业证书科目与重构专业课程设置、根据职业证书内容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根据证书考试特点与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结合证书考试要点与调节课程评价模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以此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专业认同实证分析

摘 要: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是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非常重要的环节,顶岗实习对于学生构建坚定的职业认同有推动作用,并将支持其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过问卷调查研究顶岗实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专业认同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是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顶岗实习对于学生构建坚定的职业认同起着推动作用,并将支持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本课题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顶岗实习前后的专业认同变化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究顶岗实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

一、问卷调查

本次研究调查问卷借鉴了林雯雯编制的学生酒店实习认同的问卷,于2017年4月份(实习前)和2017年10月(实习后)对同一批实习生进行了两次专业认同度调查。实习前调查选择在教室进行,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的方式;实习后的问卷调查采用网络发放(腾讯问卷)、网上回收的方式。

二、结果分析

(一)学生专业选择、实习单位选择、行业选择行为意向的均值分析

本研究对学生实习前、实习后的专业选择、实习单位选择和行业选择进行了意向调查。调查用5点李克特量表采集数据,实习前的得分均高于实习后的得分。实习前的均值分别为3.52、3.65、3.45,均值均大于3.4。根据托森的观点,5点李克特量表的均值在1—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5—5之间表示赞同。这个结果表明:实习前学生对酒店实习及专业相关行业进行就业是抱有积极态度的,对未来的实习与就业充满期望。而实习后学生的行为意向均值明显下降,实习后的均值分别为3.02、3.19、2.89,这个结果表明学生择业相关意向呈中立态度。

表1 独立样本T检验

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知学生实习前后的专业选择无明显差异,这和77%的学生的志愿是自主选择的情况相吻合;学生实习前后实习单位选择也没有明显差异,学院在进行顶岗实习安排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由学生自愿选择中意的企业,根据企业的挑选进行双向选择,选择结果和现实情况相吻合;学生实习前后的行业选择有明显差异,学生实习前对酒店行业抱有积极的态度,实习后对去酒店行业从业的意愿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择业意向。这和酒店行业“低就业率,高流失率”的情况相吻合。

(二)学生酒店实习认同感分析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认同情况,特意针对实习后学生对酒店实习认同各维度感知进行分析。

表2 学生对酒店实习认同各维度分值

本次学生实习后对于顶岗实习的总体认同度为3.09,表明:经过实习,学生对酒店顶岗实习认同中立的态度,一方面学生普遍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通过实习巩固所学,另一方面学生审视自身是否适合酒店行业,为最终择业打下基础。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酒店实习多数项目认同度比较高,低于3.4分的只有实习兴趣(3.2791)、职业评价(3.0930)、特长发挥(3.2791)、工作幸福感(3.2326),这和社会对于酒店行业的评价和酒店基层岗位的工作性质有关。酒店实习认同的四个维度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行为维度(3.80)、认知维度(3.67)、情感维度(3.43)、匹配维度(3.41),学生认同最高的是行为维度,学生在工作中和同事、顾客的人际关系处理良好,一方面是由于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是酒店给予的人文关怀;学生认同最低的是匹配维度,这与学生刚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酒店针对实习生的岗位设置、酒店工作本身(如劳动时间长与工作强度大)等多方面都存在关系。

三、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旅游管理專业顶岗实习是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专业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和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适应旅游行业的从业,是学生向行业和社会过渡的重要桥梁;同时通过专业实习,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但通过调研实习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不高,对比实习前的专业选择和行业选择意愿有所降低,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实习前学生对酒店行业只是感性认识,从各类媒体和消费体验中获得,同时学生普遍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和期待,因此实习前的专业认同度要高一些,而实习后学生能更理性地看待酒店行业;二是酒店提供给学生的岗位和管理,学生的适用能力等都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最后,虽然对学生进行过岗前的引导,但某些学生只把实习作为一段学习经历,对待顶岗实习和真正工作态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可能会更关注工作兴趣、特产发挥及幸福感等。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正面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势在必行。

(二)启示

1.通过科学化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入学之初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育,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更重要的是职业观念的塑造、人格脾性的培养和锤炼。一方面,通过设置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向学生传递行业的最新内容,为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的信心,向学生传递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工作中的实例,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在专业授课中,可以通过视频、影视作品等向学生展示酒店工作环境、职责、可能遇到的挑战及机遇,改变学生对专业的态度。另一方面,积极提供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以便适应即将面临的环境、角色和学习内容的转换,并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行业认同。最后要做好顶岗实习的动员工作,全面介绍酒店的基本情况、酒店对实习者的基本素质要求、酒店提供的岗位及待遇、实习生的职业规范、实习生的义务与权利等基本情况,做好酒店和学生的双选工作,派遣有经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积极为双方提供好服务。

2.对专业实习实施精细化的全过程管理

要精选实习合作单位,选择愿意并积极与学校合作,共育人才,重视对实习生的培训、培养,有较强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尤其是有一整套的人力资源培训制度的高星级酒店作为实习单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行,逐步改变只把学生派在基层岗位且不给学生调换岗位轮流学习的情况,且对能力强的同学给予基层管理的岗位;顶岗实习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协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积极解决实习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积极和酒店沟通,获知每位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而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实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及时进行正向引导,以稳固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提高专业实习后学生的专业认同。

3.做好实习效果评估和实习经验交流

实习效果评估是专业实习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求学生做好整个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报告并进行反思,另一方面酒店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做评价,尤其是客服务技能、职业精神和意志品格(吃苦耐劳、扎实稳重、乐于学习等)、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巩固加深顶岗实习的成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程内容要贴近岗位实际,并增加基层管理類内容等。

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为了使本来就处于就业弱势的高职学生能够高质量就业,就要培养高质量人才,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要先培养包括吃苦耐劳、扎实稳重、乐于学习等在内的职业精神和意志品格。专业认同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意志的磨炼、培养,这是专业培养的重要部分;同时顶岗实习也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同时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专业及未来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陶玉国,孙天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前后专业认同的对比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3).

[2]林斐斐.学生酒店实习认同感与择业相关行为意向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5.5.

[3]郭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探析——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

项目:国家旅游局2016年度“万名旅游人才英才计划”课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效果分析和优化设计”,课题编号:WMYC20164-1013。

作者:索虹

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 篇2:

1+X证书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1+X证书背景下,根据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具体情况,关于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先建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目标,后通过整合职业证书科目与重构专业课程设置、根据职业证书内容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根据证书考试特点与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结合证书考试要点与调节课程评价模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以此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1+X证书;高职教育;旅游管理;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教育部联合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作,已经在国内多所职业院校试点,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1+X证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一般是大专学历,反映的是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X”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对此后职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当在1+X证书背景下,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将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相关要求融合,更好指导学生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这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目标

在国家大力推行1+X证书背景下,各地高职院校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行动起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与办学特色,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与就业市场需要,结合不同的高职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建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目标,以此为基础更好推行[1]。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文化旅游市场培养相关人才,职业资格证书一般是指导游资格证,这是本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基础证书,含量较高且不太容易考取。不同地区的导游证考试安排时间不一,但是为全国统一命题,题型为单选、多选、判断,均是客观题,知识范围涉及到旅游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政策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导基和地方导基。口试考查本省景区导游词讲解与从业应急能力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综合素质培养上,向以上方面倾斜,创新教学模式与调整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建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对策

(一)整合职业证书科目,重构专业课程设置

关于在1+X证书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构课证融通体系,首先要做的是整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重新建构专业课程的相关设置[2]。这需要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与主要内容,结合文化旅游企业的标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与其对应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口语能力、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比如,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仅为三年,并且在大三就要外出实习,所以留给学生备考导游证的时间很少。学校要确保学生可以在大二上学期完成备考与考证,这句需要适当调整专业课程教学时间,从大一开始就要渗透有关导游证考查内容方面的知识,进行笔试与口试方面的指导训练与模拟测试。

(二)根据职业证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上,也需要根据导游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进行创新,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能加重视学以致用,既要提高学生理论基础,也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际操作技能。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试着通过项目教学模式,根据导游证的笔试与口试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项目化学习任务,借助生动直观的课件与微视频等资源,创设生动的旅游情景,让学生分组参与项目学习与探究。教师可以根据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区、省级风景区等设置专题课程,实施项目教学。

(三)根据证书考试特点,重视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非常重视实践能力,因此在课证融通背景下,教师还需要根据导游证书考试特点,重视专业实践方面的教学[3]。学院要根据本证书具体要求,搭建丰富多样的培训与竞赛平台,组织相关导游比赛活动,邀请旅行社、行业专业等做评委,对参赛学生予以专业评价,更快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导游资格证书的口试是难点,因此要加强口试实践。高职院校可以与本地自然和人文景区合作,经常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景区和听导游讲解,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实地探访与学习,学生可以当义务讲解员,能够锻炼学生的关于导游方面的口语表达能力,为考取导游证书打好基础。

(四)结合证书考试要点,调节课程评价模式

在课证融通下,还需要结合导游资格证书的考试要点,适当调节相关课程的评价模式,根据行业企业对导游相关岗位的要求,制定更适合市场需求的考核与评价标准。高职院校还需要组织专业教师筛选与汇总历年考试真题,为学生分析考试大纲,编写模拟习题,进行模拟考试等。

通过完善以上相关考核与评价模式的基础,定期对学生进行笔试、口试等的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得分与具体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之后,专业教师还要对学生针对性指导,辅助他们完善自我,更上一层楼。

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学生职业素养

在学院培训评价组织的支持下,高职院校还要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通過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加强学院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更适合课证融通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团队。

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除了导游资格证书相关的教学与培训,要重视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通过多开设普通话、专业英语、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课程,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基本能力;定期开展普通话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礼仪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具备旅游行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1+X证书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当重视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选择具有较高含金量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统筹专业各项资源,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合,推动“1”与“X”的融合互通,将证书相关的内容与要求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调整与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构建系统化的课证融通教学与培训体系,更好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更好培训人才。

参考文献

[1]钟莹. 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模式[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 000(014):155-156.

[2]岳海静.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对外经贸,2018(4):4.

[3]赵艳.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评价的策略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17, 000(001):P.9-9.

作者:廖慧娟

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 篇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

[摘 要]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结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际,对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目标、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作了研究和探讨。

[关 键 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路径

一、高职旅游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一直是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为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业管理人才的重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对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使旅游管理专业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突出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有效防止和克服了重专业知识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落实了专业教师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德先自立,树人先树己,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职业能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要通过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并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發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师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升。专业教师在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发挥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出来。

(三)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在专业教学中,坚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化了思想教育育人功能,有效扭转了重智育轻德育、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及目标设定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目前全国高校正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协同育人、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课程思政理念已形成共识,并逐步转化为广大教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行动,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就总体上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

一是观念落后。长久以来形成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能力培养、轻品德修养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个别师生价值观扭曲,急功近利,不讲责任担当,只想索取不想奉献,这既是长期忽视思想教育造成的后果,也是今后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障碍。二是认识不到位。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深远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是硬任务,价值引领是软任务。不愿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花气力、下功夫。往往“会议上强调重要性多,会后检查落实少”,没有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脱节,相互不联系,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仍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部分专业课教师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只教书不育人。授课中很少结合旅游管理的专业背景来讲授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内容,学生更不知道应对未来职场的需求,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仅仅只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思政建设的缺位必然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四是专业内各类、各门课程思政教育缺乏协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有机协同。各类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未能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和有机的衔接与协调,导致部分课程思政内容重复讲授,而有些内容又被遗漏,影响了思政教学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是校内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校外的社会实践学习缺乏有机协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时间要在校外进行专业实践,从全过程育人角度出发,学校在安排专业实习内容的同时,应对实习阶段思政教育内容作出具体安排,而部分学校往往怱略了后者,导致学生实习期间思政教育成为真空期。五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方法手段单一。由于长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新形势下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部分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简单、呆板,或者是“贴标签”式地为思政而思政,讲解脱离实际,内容平淡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使学生产生抵触厌倦情绪。这些都会影响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设定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总的目标是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让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各地各高校形成广泛共识,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目标应是立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高职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教育部《纲要》为指导,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建立和健全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各项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本专业教师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积极投身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本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政治和业务培训,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提高对课程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激活能力,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新格局,培养适应当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旅游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整合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单一的思政课延伸、扩展到各类、各门课程,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还要把课外教育资源,如第二课堂、党团活动、文体活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纳入其中,形成思政课与专业课相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大思政格局,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思政建设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统筹安排,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计思政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课程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出发,遵循旅游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各类课程特点,不断完善专业课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搞好课程开发,梳理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旅游地理课程,通过介绍我国的大好山河、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爱祖国、爱民族、爱自然,关爱生命、保护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讲授红色旅游内容时,教育学生发扬革命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中华文化,当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导游课程,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旅行社业务与管理既包括业务实操又涉及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综合性。要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业务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培养职业道德,加强文化修养,增强法制、纪律观念。总之,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二)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教师。教師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决定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任何课程内容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能否发掘出来,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师的政治、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要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专业倡导的学科文化、职业操守、道德规范、法律、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并最终传递给学生。

课程思政源于课程本身,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在教材之中,蕴含着学生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对学生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启迪和引领作用。如何把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发掘出来,并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个要”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宽、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涵盖了对教师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教学水平、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的全面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教师的嘱托和期望。教师应不负重托,勇担使命,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增强课程思政意识,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为培养造就新时代、堪当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培训,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名师课程思政的引航作用,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三)建立和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规范和保障作用。建立和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利于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规范课程思政教学行为,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发展。要把课程思政建设纳入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对二级院系工作考核、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岗位聘任、评优奖励、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要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标准,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价标准,着重于教学过程评估,切实将评价体系的重心落在“立德树人”的总任务上,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标准,完善教师职称聘任的评价体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教案等教学文件都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制订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规范和评价标准,编制课程教学指南,并认真检查考核落实情况,切实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转移到立德树人的轨道上来。

(四)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教学要积极适应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模拟仿真、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于一体,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同时也促使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有效的教学方法,避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总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要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与认知规律,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断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OL].(2020-06-06)[2021-12-3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1-12-18].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09-11.

[5]李忠军.“铸魂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核心内涵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104-108.

[6]吴玉军.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1):48-53.

[7]董奇.育人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J].中國教育学刊,2017(1):3.

①本本系2019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立项编号:20192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天英(1971—),女,山东济宁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李宗顺(1965—),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营销。

作者:刘天英 李宗顺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毕业生个人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