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骂人技巧归纳

2023-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英语骂人技巧归纳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一、词汇方面

㈠.词义选择

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词义选择的方法有三: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㈡.词义转换

在理解英文词汇的原始意义基础上,翻译时可根据汉语的习惯按引伸义译出;或用反义词语译出,即所谓的正文反译、反文正译。

㈢.词类转换

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

㈣.补词

是指原文已有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直接表达,译文中需将这些含义补充进去,这样才更通顺易读,如:英语中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而译成汉语时可酌情增加。

㈤.省略

是指原文中某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译,只要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如:上面讲的汉语“量词”,译成英语时则可以省略;又如:英语中大量使用物主代词而汉语中往往省略不用。

㈥.并列与重复

英语在表达重复含义的并列结构中常采用共享、替代、转换等形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却常常有意重复表达以加强文字的力度,如:英语的物主代词替代前面的名词,短语动词只重复介词而省略主动词,汉译时可考虑重复表达。

二、句子结构方面

子结构方面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三种类型:语序类、组合类和转换类。

㈠.语序类

1. 顺译法与逆译法

英语时间状语可前可后。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而汉语

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因此,顺译法也罢逆译法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汉语的习惯相一致。英语表达与汉语一致的就顺译,相反的则逆译。

有时候顺译法与逆译法的差别,就象前面谈的正译与反译,依译者的爱好而定。

2. 前置法

英语中较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身份特征等的同位语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词(中心词)的前面。

3. 分起总叙与总起分叙

长句子和句子嵌套现象在英语中比较普遍,这是因为英语的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虚词比较活跃、生成能力强,可构成并列句、复合句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

嵌套罗列而成的英语长句确实给理解和翻译都带来了一定困难。

英语长句虽然长,但它既称为“句”,毕竟可以提炼成一个主干和由若干个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构成的说明部分。

根据句子阐述的内容和汉语的思维习惯,采用分起总叙或总起分叙翻译法翻译即可。

总起分叙,就是先把句子的主干译出,然后分别译出其它说明部分,即先归纳后叙述;分起总叙,就是先叙述后总结。

4. 归纳法

对于个别英语语言呈跳跃性的长句、蒙太奇性的长句,译者需要进行“综合治理”,重新组合,体会“翻译是再创造”这句话的含义,归纳而成明明白白的佳译。

㈡.组合类

1. 分句法

有些句子由于“联系词”的联系,虽在形式上是一个句子,但句子许多成分的意义是独立的。将它们断开分成短句是完全可以的。断开的位置一般可选在这些联系词处。联系词通常由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独立副词、伴随动词等担任。

2. 合句法

形式上为两个句子或多个句子,但意思紧密相关,只要译文不显得冗长,是可以合译成一个句子的。如:同主语的简单句、并列句可合成一个句子的并列成分,较短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可由从句缩成主句的修饰成分。

㈢.转换类

1. 句子成分的转换

前面说到词类可以转译,句子成分在翻译时也可以转换。句子成分的转换主要是由译文里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关系改变了它们在原文里的语法关系引起的。

2. 被动语态的转换

一些被动语态句子可以按顺译法直译,但大多数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时需要做一番转换才能使译文更加汉语化,这是汉语较少使用被动语态的缘故。

被动语态的改译常有三种方法:①还原成主动句:将by后的动作发出者还原成主语;增加“人们”“我们”等原文省略的动作发出者还原成主动句。②构造成主动句:使用“把、由、使、让、给”等词译成主动句。③转化成自动句:通过选择汉语译文的动词,将原文动词的承受者(即主语)转变成汉语中那个动词动作的发出者(仍然做主语)。

第2篇:英语四级做题技巧总结与归纳

现在,很多考生正在努力准备着12月24日的四级考试。然而每次考试,都有同学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了解四级,导致做题速度比较慢,犯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错误。所以,如果能够对四级考试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相信大家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下面,本文将按照这次四级考试的程序,探讨每一部分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方法。

一、听力。

听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也是很多考生很没有自信的板块。在最后一段时间内,考生应通过正确的训练来维持听力水平,并力争有所突破。在最后一个月内,可以通过短时间高频率的方式来增加量的积累,通过精听一盘四级考试真题英语磁带的方式来实现质的飞越。

除了能力的提高,我们还需要从了解考试形式,掌握应试技巧方面来提高成绩。

听力部分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0个短对话(short conversations),每个题目只播放1遍,涉及的话题较广,但是涉及的单词不难,句子结构相对简单,语速略低于正常语速;第二部分是短文理解(short passages)或复合式听写(compound dictation)。短文理解包括三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有2到4个题目不等,一共是10个题目;复合式听写部分的文章在250个单词左右,一共播放三遍。其考法由两部分组成,前7个空是单词听写,所写单词必须是原文的单词,后3个空是补全内容,考生既可以按原文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大概意思。其实,四级考试大纲还规定另外一种题型,即听写填空(spot dictation),但是至今没有考过。这种考法涉及一篇120个单词的短文,有10左右的空,要求填入一个句子或者是句子的一部分。全文朗读三遍,第一遍没有停顿,考生掌握大意,第二遍在空格后有停顿,要求考生把听到的内容填入空格,第三遍没有停顿,供考生核对内容。大家在复习时,重点仍旧是前两种题型。

就四级听力应试方法而言,首要一点就是预览。因为预览会让你明白这个对话或这篇文章将会用到哪些核心单词,涉及什么主要内容,这无疑将提高我们的自信,提高听的效果。那么应该怎样预览呢?先看section A还是先看section B?section A是短对话部分,考试说明大概是120秒,有足够的时间把10个题目预览一下。而section B如果考短对话,考试说明的时间只有35秒,如果考复合式听写,考试说明是60秒左右,考生一般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后面所有题目预览完,所以在预览顺序上应该作一个调整。其实,考生进入考场后,9:10分可以拆卷,9:15分开始放听力磁带,这中间有5分钟,考生可以用这5分钟时间来预览第二部分。当9:15分放录音时,考生再利用第一部分120秒左右的时间迅速预览10个短对话,这样安排就会比较合理。

我们可以用 “竖看+联想”来描述预览。下面就通过真题来分别说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应该如何预览。

在第一部分,不能仅仅分析每一个选项的意思,而是要“竖看”,把握四个选项共同的重要信息,然后再根据这些共同的信息来“联想”这个题目可能涉及的话题。如2005年1月考题的第一题,

A) The man enjoys traveling by car. B) The man lives far from the subway.

C) The man is good at driving. D) The man used to own a car.

一览四个选项,可以发现主要信号是“the man”和“car”,说明可能会讨论这个人与车之间的关系了。又如第二题,

A) Tony should continue taking the course. B) She approves of Tony’s decision

C) Tony can choose another science course. D) She can’t meet Tony so early in the morning

四个选项中共同信号有“Tony”,“course”,这说明会讨论Tony与功课的关系,而“continue”,“decision”,“choose”这些词进一步说明,可能会讨论Tony是否会继续选择某一功课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预览,我们听的时候就会更有方向,而且很多单词由于事先已经看过,就更加容易听出来。在很多情况下,四个选项中共同信息较多的选项,不但会成为预览的重点,而且还可能直接成为正确答案。比如上面的第一题A和D有重复信息,而正确答案是D;第二题A和D有重复信息,而正确答案是A。又如在2003年6月的考题中第6题是,

A) Buy something for the picnic B) Go shopping with the man

C) Go for a ride around town D) Have a picnic

我们发现明显的共同信息是picnic,而正确答案是A。又如第9题,

A) The old lady sitting next to the couple likes toys very much.

B) An old lady took the couple’s suitcase for her own.

C) The couple’s suitcase was stolen in the restaurant.

D) The man forgot to put the toys in their suitcase.

这个题目中,A和B有old lady, couple这些共同信息,而B,C和D有共同信号suitcase,B选项汇集了最多的信息,而正确答案也正是B选项。当然,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预览共同信息很重要。

如果说在短对话部分“竖看”更加重要,那么在短文部分“联想”就更加重要了。如2003年6月考题第三篇短文,

18. A)A rescuer on the Golden Gate Bridge.

B) A professional diver.

C) A telephone operator.

D) A guard on the Golden Gate Bridge.

四个选项中rescuer,professional diver,telephone operator,guard都是讲一种人,所以可以联想到这个题目可能考一个人的职业,而且很有可能与“the Golden Gate Bridge”有关。

19. A) Someone has fallen off the bridge.

B) Someone on the bridge is being attacked.

C) Someone is threatening to destroy the bridge.

D) Someone on the bridge is attempting to kill himself.

四个选项中fallen off the bridge,being attacked,threatening to destroy the bridge,attempting to kill himself都讲一件负面的事情,而且这件事发生在桥上,看来是重要细节题。

一览四个选项,可以发现主要信号是“the man”和“car”,说明可能会讨论这个人与车之间的关系了。又如第二题,

A) Tony should continue taking the course. B) She approves of Tony’s decision

C) Tony can choose another science course. D) She can’t meet Tony so early in the morning

四个选项中共同信号有“Tony”,“course”,这说明会讨论Tony与功课的关系,而“continue”,“decision”,“choose”这些词进一步说明,可能会讨论Tony是否会继续选择某一功课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预览,我们听的时候就会更有方向,而且很多单词由于事先已经看过,就更加容易听出来。在很多情况下,四个选项中共同信息较多的选项,不但会成为预览的重点,而且还可能直接成为正确答案。比如上面的第一题A和D有重复信息,而正确答案是D;第二题A和D有重复信息,而正确答案是A。又如在2003年6月的考题中第6题是,

A) Buy something for the picnic B) Go shopping with the man

C) Go for a ride around town D) Have a picnic

我们发现明显的共同信息是picnic,而正确答案是A。又如第9题,

A) The old lady sitting next to the couple likes toys very much.

B) An old lady took the couple’s suitcase for her own.

C) The couple’s suitcase was stolen in the restaurant.

D) The man forgot to put the toys in their suitcase.

这个题目中,A和B有old lady, couple这些共同信息,而B,C和D有共同信号suitcase,B选项汇集了最多的信息,而正确答案也正是B选项。当然,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预览共同信息很重要。

如果说在短对话部分“竖看”更加重要,那么在短文部分“联想”就更加重要了。如2003年6月考题第三篇短文,

18. A)A rescuer on the Golden Gate Bridge.

B) A professional diver.

C) A telephone operator.

D) A guard on the Golden Gate Bridge.

四个选项中rescuer,professional diver,telephone operator,guard都是讲一种人,所以可以联想到这个题目可能考一个人的职业,而且很有可能与“the Golden Gate Bridge”有关。

19. A) Someone has fallen off the bridge.

B) Someone on the bridge is being attacked.

C) Someone is threatening to destroy the bridge.

D) Someone on the bridge is attempting to kill himself.

四个选项中fallen off the bridge,being attacked,threatening to destroy the bridge,attempting to kill himself都讲一件负面的事情,而且这件事发生在桥上,看来是重要细节题。

一览四个选项,可以发现主要信号是“the man”和“car”,说明可能会讨论这个人与车之间的关系了。又如第二题,

A) Tony should continue taking the course. B) She approves of Tony’s decision

C) Tony can choose another science course. D) She can’t meet Tony so early in the morning

四个选项中共同信号有“Tony”,“course”,这说明会讨论Tony与功课的关系,而“continue”,“decision”,“choose”这些词进一步说明,可能会讨论Tony是否会继续选择某一功课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预览,我们听的时候就会更有方向,而且很多单词由于事先已经看过,就更加容易听出来。在很多情况下,四个选项中共同信息较多的选项,不但会成为预览的重点,而且还可能直接成为正确答案。比如上面的第一题A和D有重复信息,而正确答案是D;第二题A和D有重复信息,而正确答案是A。又如在2003年6月的考题中第6题是,

A) Buy something for the picnic B) Go shopping with the man

C) Go for a ride around town D) Have a picnic

我们发现明显的共同信息是picnic,而正确答案是A。又如第9题,

A) The old lady sitting next to the couple likes toys very much.

B) An old lady took the couple’s suitcase for her own.

C) The couple’s suitcase was stolen in the restaurant.

D) The man forgot to put the toys in their suitcase.

这个题目中,A和B有old lady, couple这些共同信息,而B,C和D有共同信号suitcase,B选项汇集了最多的信息,而正确答案也正是B选项。当然,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预览共同信息很重要。

如果说在短对话部分“竖看”更加重要,那么在短文部分“联想”就更加重要了。如2003年6月考题第三篇短文,

18. A)A rescuer on the Golden Gate Bridge.

B) A professional diver.

C) A telephone operator.

D) A guard on the Golden Gate Bridge.

四个选项中rescuer,professional diver,telephone operator,guard都是讲一种人,所以可以联想到这个题目可能考一个人的职业,而且很有可能与“the Golden Gate Bridge”有关。

19. A) Someone has fallen off the bridge.

B) Someone on the bridge is being attacked.

C) Someone is threatening to destroy the bridge.

D) Someone on the bridge is attempting to kill himself.

四个选项中fallen off the bridge,being attacked,threatening to destroy the bridge,attempting to kill himself都讲一件负面的事情,而且这件事发生在桥上,看来是重要细节题。

三、三选一的题型,或者考完型,或者考简答,或者考英译汉。

英译汉1996年1月,1996年6月和2000年6月考过三次后,就一直没有考过,之后都是或考完型,或考简答。这部分考试时间15分钟,分数比重为10%,考生得分相差不大。与其余题型相比较,并不是考生复习重点,只需了解考法,掌握做法,拿到题目时有明确的思考步骤。

完型填空。从思考步骤来讲,大体可以描述为:首先把各段首句相加,了解文章大意;通过局部语言信息,先做简单题;利用整个句子内部逻辑,完成中等难度的题目;结合上下句甚至全文逻辑,推敲难题答案。如果考局部语言,比如考play a role, look for等词组,speak language等固定搭配,单词认知的考法,做题速度会比较快;如果考整个句子的内部逻辑,则需要根据句子意思进行同义词辨析,比如四级完型曾需要考生根据句子意思,结合内容逻辑,区分 rule和law;consequence和result等等。利用句子逻辑,还可能涉及句型句式等的语法性考法。四级完型总会涉及根据上下文来判断的逻辑性考法。这类题需要考生对句子开头的关联词引起重视。

简答题。考生在做简答题时,一定要看一题做一题。带着问题看文章,在原文中迅速搜索相关信息,然后就马上做相关题目。简答题的特点是,文章没有看懂,也同样可以把题目做对,有很多单词不认识也没有关系。考生觉得简答题难的主要原因是它规定:如果答案整句原封不动照搬原文要扣分。其实,只要你写的单词都是必要的,那么即使每个单词都是原文的,也没有关系。就以97年的题目为例说明,

题干:What is the opinion of British authorities concerning speeding laws?

原文: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 maintains that speed limits reduce accidents.

答案:Speed limits reduce accidents.

从答案和原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答案的任何单词都是原文的,但却是正确答案。这个例子说明考生在做简答题时,不要刻意改动所有单词,只要填写的单词是必须的,而没有多余信号,就可以拿满分。比如上面的答案写成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 maintains that speed limits reduce accidents.那就显得没有取舍,是典型的照搬照抄了。 另外,简答题要注意单词要求,它可能会对答案的大词量有规定,通常是答案不能超过10个单词。写答案时越简单越好,问什么答什么,没有必要都是用句子回答。

翻译。考生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如果句子较长,可以先把句子分为几个短句,然后一层层分别加以理解和翻译,最后根据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用汉语习惯把各部分连接起来即可。其实,四级翻译的句子,能理解一般都能翻译,它不同于考研英语中的英译汉翻译。所以,翻译部分重点还是要加强句子的理解力。

四、写作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写完一篇至少120个单词的文章。写作部分是四级考生又一软肋,得分普遍不高。有的是不了解得分技巧,有的是写不出内容,有的是语法错误太多,有的是字迹太差„那么,最后一段时间,怎么尽可能提高写作成绩呢?

1、 合理分配30分钟。

有同学草草看完题目要求,就匆匆下笔,结果跑题万里。如果文章偏离主题,那就不得高分。所以,建议考生用大概5分钟时间先审题,定下大概写作方向,写下重点单词,勾勒出文章的大概框架。接下来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写文章。考生一般是可以在这时间内完成至少120个单词的文章的,原因四级文章一般用7—10个句子就可以写完了。不过这也要求考生在考前做一定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作文如何分类,每一类写作可能会涉及怎样的语言表达等。另外,考生应该在考试前写几篇文章,练练笔,不至于在考试中没有写句子的感觉。写完文章后,考生还应用2-5分钟时间来检查文章。考生如果不检查文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犯一些错误,尤其是单数复数的错误和时态的错误。能力很高的同学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中国人没有单复数的概念,没有时态变化的习惯,导致母语思维影响英语写作。如果文章有一些低级的错误,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试成绩。

2、掌握拓展语言的方法。

近几年考生普遍感觉到四级写作变难了,一个重要原因是考应用文多了,考描述性的内容多了。这类题的特点是很多语言需要自己组织,不像以前的议论文,可以大量套用模板语言。的确,描述性的语言更加需要考生靠自己的能力遣词造句。

而考生遇到的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每个句子都得花很多时间来思考。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来引导我们,那写文章就会轻松多了。所以,建议考生在考前掌握如何通过因果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来扩展思维。另外,还要掌握如何分析原因,如何提供方法,如何做一些简单的评论。虽然考试形式可以灵活变化,但是考到的内容总是有这些共性。例如,2005年1月考竞选演讲词,中间有能胜任的理由分析,2003年6月考目击的一起车祸,中间有对车祸原因的分析;又如2003年6月要求考生描述车祸经过,2003年9月要求考生写大家如何帮助生病同学,2004年6月写一天旅游行程的安排,2005年6月写老师做的一件让我感动的事等等,这些内容都要涉及如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作,如何结合因果逻辑安排情节。

3、增加语言的亮点。

为了让作文得更好的分数,考生应该了解一些得分技巧,比如在单词层面上,单词要有变化,而且部分单词要有四级难度。如一篇四级范文中,考生用believe, think, maintain三个不同单词来表示“认为”,这就体现了变化,maintain一词也体现了四级难度。很多四级考生在写文章时会习惯性地用中学时学的单词,所以文章即使错误较少,也不能得一个较高的分数。另外,在句子层面上,需要长短句有机结合,不要从头到尾都是简单句,比如可以加一个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插入语等。这些语言的运用可以让阅卷老师知道我们所能掌握的语言复杂级别。当然,也没有必要从头到尾都写长难句。

第3篇:100句英语骂人常用语

第 1 页 共 3 页

1. Stop complaining! 别发牢骚! 2. You make me sick! 你真让我恶心! 3. What’s wrong with you? 你怎么回

事?

4. You shouldn’t have done that! 你真 不应该那样做! 5. You’re a jerk! 你是个废物/混球! 6. Don’t talk to me like that! 别那样 和我说话! 7.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你以为你 是谁?

8. What’s your problem? 你怎么回事

啊?

9. I hate you! 我讨厌你!

10. I don’t want to see your face! 我 不愿再见到你! 11. You’re crazy! 你疯了! 12. Are you insane/crazy/out of your mind? 你疯了吗?(美国人绝对常用!)13. Don’t bother me. 别烦我。 14. Knock it off. 少来这一套。 15. Get out of my face. 从我面前消失!

16. Leave me alone. 走开。 17. Get lost.滚开!

18. Take a hike! 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

吧。

19. You piss me off. 你气死我了。 20.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关你

屁事!

21. What’s the meaning of this? 这是

什么意思?

22. How dare you! 你敢! 23. Cut it out. 省省吧。 24. You stupid jerk! 你这蠢猪! 25. You have a lot of nerve. 脸皮真

厚。

26. I’m fed up. 我厌倦了。

27. I can’t take it anymore. 我受不了 了!(李阳老师常用)

28. I’ve had enough of your garbage. 我听腻了你的废话。 29. Shut up! 闭嘴!

30. What do you want? 你想怎么样? 31. Do you know what time it is? 你知 道现在都几点吗?

32. What were you thinking? 你脑子进

水啊?

33. How can you say that? 你怎么可以

这样说?

34. Who says? 谁说的?

35. That’s what you think! 那才是你脑 子里想的!

36. Don’t look at me like that. 别那

样看着我。

37. What did you say? 你说什么? 38. You are out of your mind. 你脑子

有毛病!

39. You make me so mad.你气死我了啦。 40. Drop dead. 去死吧! 41. Fuck off. 滚蛋。

42. Don’t give me your shit. 别跟我胡 扯。

43. Don’t give me your excuses/ No mo

第 2 页 共 3 页

re excuses. 别找借口。

44. You’re a pain in the ass. 你这讨

厌鬼。

45. You’re an asshole. 你这缺德鬼。 46. You bastard! 你这杂种! 47. Get over yourself. 别自以为是。 48. You’re nothing to me. 你对我什么

都不是。

49. It’s not my fault. 不是我的错。 50. You look guilty. 你看上去心虚。 51. I can’t help it. 我没办法。 52. That’s your problem. 那是你的问

题。

53. I don’t want to hear it. 我不想

听!

54. Get off my back. 少跟我罗嗦。 55. Give me a break. 饶了我吧。 56. Who do you think you’re talking t o? 你以为你在跟谁说话?

57. Look at this mess! 看看这烂摊子! 58. You’re so careless. 你真粗心。 59. Why on earth didn’t you tell me t he truth? 你到底为什么不跟我说实

话?

60. I’m about to explode! 我肺都快要

气炸了!

61. What a stupid idiot! 真是白痴一

个!

62. I’m not going to put up with this! 我再也受不了啦!

63. I never want to see your face aga in! 我再也不要见到你!

64. That’s terrible. 真糟糕! 65. Just look at what you’ve done! 看 看你都做了些什么!

66. I wish I had never met you. 我真

后悔这辈子遇到你!

67. You’re a disgrace. 你真丢人! 68. I’ll never forgive you! 我永远都

不会饶恕你!

69. Don’t nag me! 别在我面前唠叨! 70. I’m sick of it. 我都腻了。 71. You’re such a *****! 你这个*子! 72. Stop screwing/ fooling/ messing a round! 别鬼混了!

73. Mind your own business! 管好你自

己的事!

74. You’re just a good for nothing bu m! 你真是一个废物!/ 你一无是处! 75. You’ve gone too far! 你太过分了!76. I loathe you! 我讨厌你! 77. I detest you! 我恨你!

78. Get the hell out of here! 滚开! 79. Don’t be that way! 别那样! 80. Can’t you do anything right? 成事 不足,败事有余。

81. You’re impossible. 你真不可救药。

82. Don’t touch me! 别碰我! 83. Get away from me! 离我远一点儿! 84. Get out of my life. 我不愿再见到

你。/ 从我的生活中消失吧。 85. You’re a joke! 你真是一个小丑! 86. Don’t give me your attitude. 别跟

第 3 页 共 3 页

我摆架子。

87. You’ll be sorry. 你会后悔的。 88. We’re through. 我们完了! 89. Look at the mess you’ve made! 你

搞得一团糟!

90. You’ve ruined everything. 全都让

你搞砸了。

91. I can’t believe your never. 你好

大的胆子!

92. You’re away too far. 你太过分了。93. I can’t take you any more! 我再也 受不了你啦!

94. I’m telling you for the last time! 我最后再告诉你一次! 95. I could kill you! 我宰了你! 96. That’s the stupidest thing I’ve ever heard! 那是我听到的最愚蠢的

事!(比尔·盖茨常用) 97. I can’t believe a word you say. 我才不信你呢! 98. You never tell the truth! 你从来

就不说实话!

99. Don’t push me ! 别逼我! 100. Enough is enough! 够了够了! 101. Don’t waste my time anymore. 别

再浪费我的时间了!

102. Don’t make so much noise. I’m w orking. 别吵,我在干活。 103. It’s unfair. 太不公平了。 104. I’m very disappointed. 真让我失

望。

105. Don’t panic! 别怕!

106. What do you think you are doing?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107. Don’t you dare come back again! 你敢再回来!

108. You asked for it. 你自找的。 109. Nonsense! 鬼话!

第4篇:诗歌技巧归纳

诗歌鉴赏题型归类作答整理

诗歌语言类习题

一、 炼字

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

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关注表色彩的词

解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摹情态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谈作用/点意境/表感情

典型试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规范作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词)。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述)

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典型试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系”字本义:栓.①用此在此处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诗人的衣襟,不让他离去。②作者用拟人手法表现它们依恋诗人不忍诗人离去的深情。③

“啼”字既有鸟兽叫的意思,也有出声地哭的意思。①此处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

1 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②作者用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自己对“湖上亭”的眷念和不舍。③

典型试题: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规范作答: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二.炼句

解题步骤

1、结合文意,简析句意

2、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3、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

典型试题: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句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规范作答:不同意.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

本诗前三联描写了初夏时,江流曲折,燕子 、水鸥自由自在,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

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读之不觉万分怅惘。

三、语言风格

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

解题步骤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典型试题: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 规范作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口语化。 (叙)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析)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诗歌形象类习题

一.人物形象

解题步骤

1、明确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刻画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及创造的氛围特点。

3、.概括形象的特征、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或社会意义。

典型试题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贫女形象?

规范作答: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概括)

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结合诗歌分析)

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表达情感 )

典型试题: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规范作答: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的弄潮儿形象。

钱塘江的江潮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表现出其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

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二.事物形象

解题步骤

1、概括事物特征;

2、分析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人物特征(特别要注意形容词和动词);

3、作者情感的抒发。(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典型试题:

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贵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这首诗刻画了什么事物,抒发诗人什么感情?

3 规范作答:1.壳嫩笋香的初生之笋,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只待春雨浇灌,即能昂扬九霄。可初生之笋因鲜嫩可口,所以食者众多,求者亦夥,而且价值甚昂。(概括事物特征) 诗以嫩笋比喻自己,年少而胸怀大志。可悲哀的现实是诗人一样壮志未酬空有“嫩箨香苞”美质,却没有了昂扬九霄的机会。(分析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字里行间充溢了一种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深切感叹。(作者情感抒发)

三.景物形象

解题步骤: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结合手法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型试题:

韩偓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 诗歌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规范作答:1.前四句运用虚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遥想中的故都长安景象:杂草丛生、塞雁侵池,宫鸦犹啼。(再现景物画面)

2.诗歌描写了长安荒凉破败的景象,笼罩了一种凄迷悲凉的气氛。(氛围特点) 3.寓情于景,寄寓作者对家国将亡的无比哀痛之情。(作者的情感)

诗歌技巧类习题

一、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包括:寓情于景、移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反衬

解题步骤:(借景抒情)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

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

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典型试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4 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典型试题: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主要运用了情景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步骤一)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步骤二)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步骤三)

典型试题:

中 年

郑谷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颈联突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规范作答:触景生情。(步骤一) 满墙苔色、连夜雨声,引发了诗人对“故第”的寻找、对“春田”的忆念, (步骤二)抒发自己追怀平生、欲归隐家园安度余生之感。 (步骤三) 典型试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 。

规范作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 (步骤一)通过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移情于物,(步骤二)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步骤三)

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考纲要求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解题步骤:

1、确定修辞方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

典型试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规范作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明确手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

5 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结合诗句分析)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分析作用)

三、描写手法

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讲究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解题步骤:

1、确定描写方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描写方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典型试题: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 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规范作答: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

典型试题: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规范作答:主要使用了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典型试题:

海 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 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 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②梁广: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规范作答: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衬托。那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四、结构特点:

常见的结构手法:照应、过渡、悬念、以景结情、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6 解题步骤:明确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典型试题:

边城独望

马戴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开篇点题,“聊凭危堞望”紧扣题目“边城独望”;(1分)总领全诗,引出后面对望中所见异乡景物的具体描写;(2分)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无处排遣的独处异乡之情。

典型试题:

双调·大德歌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 便做陈抟睡不着: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相传陈抟能一睡百日不醒。

这首曲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以秋景切入,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全曲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境相生,物我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

第5篇: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比喻:刘禹锡《望洞庭》“遥望;白银”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归雁” 比拟:拟人:杜甫《春夜喜雨》《春望》“感时;恨别”贺知章《咏柳》 拟物:李煜《虞美人》“问君;恰似”李清照《武陵春》“只恐” 夸张:李白《秋浦歌》“白发”《望庐山瀑布》“飞流”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春来” 借代:杜甫《岁暮》“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设问: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反问:李白《将进酒》“君不见”两句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不肯”杜甫《登高》“艰难;潦倒” 借景抒情:杜甫《蜀相》“映阶;隔叶”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 触景生情:王昌龄《闺怨》“闺中;春日。忽见;悔叫。”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虚实相生:(实:眼前之景;虚:想象之景)李商隐《巴山夜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动静结合:杜甫《绝句》“两个。窗含”“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鸟鸣”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陌上桑》王维《山居秋暝》“正面景-侧面人” 细节描写:叶绍翁《游园不值》赵师秀《约客》苏轼《江城子·十年》 白描:《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聂夷中《田家》 衬托:正衬:见烘托;反衬:“乐景哀情”杜甫《蜀相》李白《越中览古》 渲染、烘托:贺铸《青玉案》元稹《闻乐天受江州司马》王昌龄《从军行》 对比: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美人帐下”

象征:多为托物言志诗: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不第后咏菊》王安石《梅花》郑板桥《竹石》

用典:李商隐《锦瑟》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忽复乘舟”“长风;直挂” 以小见大:金昌绪《春怨》杜牧《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元稹《行宫》 卒章显志:末句直接表明思想:李白《行路难》“长风”《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杜《茅屋》

以景结情:末句写景抒发情思:王昌龄《从军行》元稹《闻乐天受江州司马》

托物言志: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不第后咏菊》王安石《梅花》郑板桥《竹石》 欲扬先抑:叶绍翁《游园不值》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借古讽今: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乌衣巷》杜牧《江南春绝句》张养浩《山坡羊》 怀古伤己:杜甫《蜀相》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陆游《书愤》李清照《夏日绝句》 【诗歌中的形象·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

1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解题思路

诗歌中的人物分两类: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解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是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其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主要抓住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如动作、神态、心理等,还要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情趣爱好、精神品质、处世态度(知人论世)等尽量深入地赏析。最后要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人物形象有:1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2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羁旅漂泊、思念家乡的游子形象。 真题演示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4分) 答: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烘托他的高洁不俗(远离尘俗,崇尚隐逸);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表现了陆鸿渐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 (2)“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 【诗歌中的形象·景物形象】

常见题型

1诗歌的某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特点。

(二)解题思路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迷昂会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既有实景,也有虚景;既有单一景物,又有意象组合。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要按照“景物——意象——意境”的层次由浅入深进行分析。尤其要关注的是景物的季节、时间、色彩、明暗、温度等,把握诗人写景的方式,如视角远近、高低的变化、景物范围的大小、特殊意象的运用等。再就是参见注释,知人论世,明确创作背景与诗人的写作意图。

(三)真题演示吴松道中二首(其二)(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描写清早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伤感的氛围。 【诗歌中的形象·事物形象】注:分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与杂诗中的特殊事物形象

(一)常见题型

1这首诗歌描绘了某物怎样的形象? 2诗歌的某句展现了某物什么样的形象?

(二)解题思路咏物诗的手法就是托物言志,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人物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首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语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常见的事物有梅兰竹菊、桃柳松柏;春风秋月、夏雨冬雪等等。杂诗中的事物往往是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如月、雁、水等等,这些事物往往不单纯最为写景渲染意境,而是单独出现另有深意。例赵嘏《寒塘》中的雁;李白《闻王昌龄》的月;《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三)真题演示(此题为杂诗中的事物形象) 赠别(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在回答“诗中蜡烛的形象”时就要结合“有心”来分析。)“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将蜡烛拟人化,蜡烛整夜流着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修辞手法】

(一)常见题型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修辞手法的?

(二)解题思路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确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还原修辞)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谈效果、表感情)

(三)答题用语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四)真题演示

1、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采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系”字赋予柳条藤蔓人的动作,“啼”表现黄莺似有人的情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挽留诗人(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

2、岁 暮①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借代,“烟尘”、“鼓角”代指边境战事;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抒情方式】

(一)常见题型:

1、诗歌中“某句、某联”句运用了那种抒情方式?

2、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

(二)解题思路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明确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寄情于景。写景特点(季节、时间、色彩、温度、明暗)

(三)答题用语:

1、直接抒情: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的情感。

2、间接抒情:诗歌(这几句)借助(选取了)等意象(景物)(构建)描绘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主人公)的情感(情绪)。借景抒情(烘托)触景生情(引发)。

(四)真题演示: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

答: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诗人独爱甘于寂寞的涧边幽草,秀美树林中黄鹂清脆的鸣叫,郊野渡口潮涨雨急,而自己的一叶扁舟自在地横于江中。四句写景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也表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忧伤。 【描写技巧】

(一)常见题型:这首诗歌的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二)解题思路:

1、明确描写类型;

2、分析写景内容和手法特点;

3、点明表达效果;

4、明确感情。

(三)答题用语:

1、虚实结合:实:眼前之景;虚:想象之景。效果: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开拓诗中的意境。

2、动静结合:静态景物(山、树、月等类);动态景物(声音、飞鸟等类)效果:动静结合,对意境诗歌富于表现力。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表现,侧面烘托。效果:增强表现力,加强主题对象的形象特点。

4、细节描写:常见诗歌中人物的动作描写。效果: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

5、白描:语言朴实清新(山水田园诗常见)。

(四)真题演示: 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关于

三、四两句诗,明朝陆时雍《诗境总论》中评价“代为之思,其情更远”,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诗歌。

答: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风雨小舟、醉酒送别的场景,后两句想象友人离别之后到达潇湘之地,月夜相思,猿鸣悲伤,愁情无限;通过想象拓展诗境,使主客双方惜别之情更为浓郁深远。 【表现手法】

(一)常见题型: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二)解题思路: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三)答题用语:

1、衬托:(正衬)借助景物的描写烘托(渲染)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对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情感。

用典、象征:按照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有“自比、自喻、托物言志”类作用。

2、表现手法一类的问题是诗歌鉴赏中比较宽泛的提问方式之一,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方式、描写手法、结构技巧”等,所以要根据诗歌内容具体而定。

(四)真题演示: 别滁(注)(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作此诗。

问: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什么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两句写春花灿烂的季节滁州吏民为诗人设宴送行。三四两句抒情,诗人假装与往日一样歌舞欢乐,实则是在隐藏自己离别的不舍与忧伤。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手法,表现了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 【立意技巧】

(一)常见题型:

1、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诗歌的“某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诗歌的“某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解题思路

1、明确立意技巧;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结构作用;

3、点明诗歌思想感情。

(三)答题用语

1、以小见大:通过(闺怨、伤春)等平凡细微的生活小事反映(战争、兴衰)等重大的主题。

2、卒章显志:诗歌结尾直抒胸臆或直接表明诗人的情感、思想,表明诗歌主旨。

3、以景结情:诗歌末句写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创设意境,进一步烘托主题。

4、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前后内容、色彩上的转折,表现了诗人的情感由“喜/悲”转“悲/喜”的变化。

5、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影射来讽喻当朝;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悲凉情怀。

6、托物言志:咏物诗的基本手法,参见【诗歌中的形象•事物形象】

(四)真题演示:【略】此类题一定要注重将诗歌中的写景内容与立意技巧相结合进行分析。 【诗歌中的“炼字”艺术】

(一)常见题型:

1、诗歌中“某字”运用的准确传神,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个字?结合诗歌内容经行赏析。

(二)解题思路

1、明确用字特点: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副词等各有不同,多考察形容词用作动词,多用于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结合题中要求诗句或全诗各句内容经行赏析:由景物内容到情感、思想内容,终集于“某字”。

(三)真题演示: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蝉鸣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诗人的情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简要赏析。 答:“乱”一个字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抒发了诗人复杂的家国之思。首联描绘昏暗凄凉的意境,表明诗人心烦意乱;颔联写自己的多病之愁和羁旅之苦;颈联表达自己身处远地忧国忧民的感叹;尾联借寒蝉残鸣将几种情绪收于“乱”字,以景结情,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情绪的烦乱之感。 【诗歌题材分类】

送别抒怀诗《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送孟浩然》《送元二》《送杜少府》《左迁龙标》

2、民生疾苦诗“三吏三别”《兵车行》《卖炭翁》《观刈麦》《悯农》《山坡羊·潼关怀古》

3、羁旅思乡诗《登高》《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泊船瓜洲》《宿建德江》《枫桥夜泊》《九月九日》

4、山水田园诗《归园田居》《山居秋暝》《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鸟鸣涧》《绝句·两个黄鹂》

5、怀古咏史诗《蜀相》《赤壁》《泊秦淮》《越中览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

6、边塞征战诗《白雪歌》《凉州词·葡萄美酒》《雁门太守行》《出塞·秦时明月》《凉州词·黄河远上》

7、即事抒怀诗《咏柳》《梅花》《石灰吟》《登岳阳楼》《将进酒》《书愤》《寻隐者不遇》《行宫》《江南逢李龟年》

8、闺情宫怨诗《闺怨》《行宫》《菩萨蛮·小山重叠》《春怨》“打起黄莺儿”

第6篇:初中语文解题技巧归纳

解题技巧归纳

一、归纳语段内容

一般段意都是写上“某人做某事”或者“某物怎样了”如果不计数字,那么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概括标准。

★答题方式:段意+作用

二、谈感想启迪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句子品析

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2、.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3、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4、品析句子中的某个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语言准确性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4)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五、某句在文段、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类别,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等。

六、段落、语句能否删掉或者能否调换

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

2.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08初中毕业班语文复习 第 1 页 解题归纳

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

七、修辞手法作用

1比喻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8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9反复作用: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答题方式:这一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作用)论述了… …(内容).

八、环境描写的作用

1.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2.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A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悲凉气氛)

B表现人物……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

C暗示社会环境。(《变色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暗示社会环境,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

D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例:《驿路梨花》中关于“梨花树林”的描写)。

E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九、表达方式作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五种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十、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塑造人物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

★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十一、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特征;

2、事理说明文:说明科学原理

十二、 说明方法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2.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3.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死海不死》关于死海含盐量的一系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4.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游击战、阵地战)

6.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

7.列图表:直观形象的写出了……

8.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

9.摹状貌:(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

10.作引用: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

★答题方式:这一句(段)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事物的… …特点,起到… …的作用。

十三、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 空间顺序

3、 逻辑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因到果、由主到次、 由概括到具体、由特征到作用、由现象到本质等)

十四、语言特点

(1)形象生动性(打比方、举例子)

(2)准确严密性 (下定义、列数字、分类别)

十五、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替代的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十六、概括议论文论点

方法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十七、论证手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2.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3.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4.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答题要结合内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十八、论证方式

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两种

十九、驳论方法

驳论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过程三种

十、.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一、为什么从某事或某句写起

富有针对性,问题形象,极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为什么举甲例有援乙例

1、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观点进行说明,论证更加有力。

2、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观点

三、记叙文章中某句话为什么多次出现

1、起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2、起分层作用

3、是感情的经络,使文章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四、为什么对某段详写或对某段略写

详略问题与中心有关

五、写法上的特点有哪些

对比、烘托、悬念、扬抑、托物言志等

六、文白写法

1、文白相间,令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不少幽默,趣味。

2、运用大白话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

七、文章从哪个角度来写

从“五觉”上入手

上一篇:保险业务员年终总结下一篇:周工作总结与下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