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要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从而满足现阶段教学的要求,即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探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期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 篇1: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需要依靠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现代教学需求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文就针对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已经有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线教师应当积极寻找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时代需求相符合得新方法,下文就对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

一、 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学习

不管是什么学科,学生都应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高中地理也不例外,学生应当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使得教学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一线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其当做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新课改开展的必要性,带动整个学校以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此来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地理知识通常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就要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高中地理知识点都是比较零碎的,教师可以将其串联起来编成一个个顺口溜等,将枯燥的知识点变成易记、易背的段子,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另外,地理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一些教育培训活动,主动进行研修与进修等,实现自身专业水平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对教学理念进行及时更新,并与社会发展步伐联系在一起,明确高中地理新课改的实施方案,特别是高中地理的学科研究,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对了解新课改的内容与方案要求,促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与安排的教学模式。教师务必要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增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在地理学习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积极开展学生合作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究,获取的知识能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得到培养,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新课改的目标。

二、 创设出高中地理的情景教学模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对现代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运用,实施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积极改革,不断增强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教学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就在于对最佳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时,并不是盲目选择,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进行合理安排与筛选。也就是说,在选择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时,要结合地理教学目标,学生基础知识储备情况,选择出一些必要恰当的地理教学方法。除了常见的讲授法、演示法之外,还有情景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对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构建出生活式的情景模式,使得学生能在更加真实的课堂中感知知识内容,并对地理知识内容进行积极思考,保证学生良好的学生状态。比如,学生对南方的“梅雨季节”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定了解或者是真切的体会,教师就可以对梅雨季节形成原因与特征进行分析,创设一定情景,对气旋、反气旋等概念进行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一步步认知梅雨的相关知识点,这样调动学生的个人经历或者是对学生的一些知识储备,能充分保证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营造出良好地理教学氛围,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 实施地理比较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线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不要局限于一种,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可对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充分保证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像在地理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地理比较法,可以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对一些依靠一种教学方法无法很好诠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施地理比较法中,可以与图表展示法、归纳总结法、推理演绎法等结合在一起,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展示出教学实践性,便于一些复杂知识点变得更加简单、易懂,使得学生能更快、更准确的掌握地理知识内容,提升地理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理比较法与总结归纳法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比较法与总结归纳法的结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并且逐渐形成一定知识认知体系,真正地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像在“水的运动”学习中,教师将洋流运动知识进行总结,比较寒流、暖流运动的不同形成因素,同一个性质洋流在不同半球、不同风带作用下,其运动方向變化等也需要进行比较与归纳总结,在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增强学生对水的运动知识进行理解。

四、 总结

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一线地理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持续研究,保证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确保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形成,增强学生地理知识储备,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瑞国.新课改对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86.

[2]刘昱萱,翟禄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07):127,129.

作者简介:

张彦红,中学二级教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合作二中。

作者:张彦红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 篇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要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从而满足现阶段教学的要求,即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探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期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创新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有效推动了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对教学要求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即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必须进行一定的创新,才能满足现阶段地理教学的要求。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是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师最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鉴于此,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思路的意义重大。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实施之前,高中地理教学以教学理论知识为主,在执教数年之后,地理教师对教材内容能够倒背如流,抛开地理教材进行教学。但是新课程实施之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此一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加强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熱点,以便在地理课堂教学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师生有效互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与学生进行互动,究其原因是教师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不应该存在太多交流。这样,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表达自己的见解,也不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改变这一局面,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新学期刚开始,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不够,高中地理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有效互动。要想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通过实验。

如在教学《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嘴吹产生微风,从而使得纸条浮动。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纸条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风的大小与气压差、距离有何关系?”为了解答问题,学生积极开展实验,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同时,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见解,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还有利于转变师生间的关系。

三、加强实践教学

不同学生的思维及综合素质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同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先设定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堂授课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力的培养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逐渐从“文本式”教学转向“实践式”教学。

如教学《长江三峡工程》时,教师要鼓动学生自行查询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说说自己搜集的资料。之后,教师选取其中有用信息,展开长江三峡工程的教学,并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文中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十分明显。

四、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需不断创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创新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掌握更多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及新信息,才能有效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王立斌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 篇3:

基于面向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地理是高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在高考中占有大量的分值,对学生以后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对其高考模式进行了改革,为此,本文针对新的高考模式,依据新高考模式的特点,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便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地理成绩不断提升,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考模式也不断创新,与传统高考模式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因为的新的模式给学生一定自由选择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科目。基于这种情况,其教学方法需要适当的调整,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进而可有效提高学生地理水平。

1 借助电子设备

高中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自然性,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如果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该课程自身所隐藏的独特魅力也很难被挖掘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是很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而且也无法真正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尤其是在新高考模式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与新的高考要求相适应[1]。因此,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可以借助电子设备进行教学,以便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学习地理。

例如,在讲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节时,在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基础上,为了使其对能够更准确的分析和了解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电子设备。该设备是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为一体的,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进而可为学生呈现一个比较逼真的画面。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特征制作成视频,进而可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如在制作长江三角洲视频时,可以为学生展示其全景及区域面貌,通过观看视频,可以让学生了解其降水量的情况及原因。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理解难度,拓展其知识面,开阔其地理视野,对学生高考地理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2 注重引入国际性案例,提高学生眼界

在新高考模式下,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从宏观上开拓学生眼界,不仅对其当前学习有一定帮助,而且还有利于促使学生真正把握地理学科宗旨,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使其能够运用发展的眼光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要根据教师内容,积极引进合适的国际性案例。而且从近年高考题型来看,很多都是与国际性问题相关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该案例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国际性案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对其进行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地理分区、地理差异有更好的了解,而且还能让其更好的把握人文地理知识。通过对新事物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更好面对高考中的新颖题型,对其高考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高考复习中,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性案例,可以让学生从生态角度、经济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如,可以让学生探究和讨论怎样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不影响经济发展。再如,还可以让学生从旅游角度出发,探讨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国际案例的分析,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对人文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的思考,也能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相关知识,进而可有效提高学生地理水平[2]。

为了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答题思路,教师还需要对近几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对出题人的设题理念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还要比较准确的掌握命题方向。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规范其答题形式,使其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答题思路,有利于帮助学生拿到高分。

3 开展实践活动

在新高考模式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地理学科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为了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其能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提升自身地理能力,教师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此同时,该活动的开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喜欢上地理学科,进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授“荒漠化的防治”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块带有荒漠性质的土地,通过课堂上所学习的防治知识進行治理,如,增加水量、种植适合的植物等,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还能使其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物理水平。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模式下,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便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积极应用电子设备,注重引入国际性案例,提高学生眼界,而且还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进而可促使学生更灵活的应用地理知识,对其高考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锐.面向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64-165.

[2]蒋亚琴.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7(13):74-75.

作者:项前

上一篇:虚心学习演讲稿下一篇:市优化人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