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煤矿安全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结合目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阐述了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及消除措施,分析目前煤炭企业安全隐患引发的事故原因,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解决事故隐患及消除治理的有效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隐患排查煤矿安全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隐患排查煤矿安全论文 篇1:

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析

[摘 要] 煤矿安全中的隐患排查是一项非常艰巨、系统的工程,是矿山安全工作能否有效、顺利开采的保障。本文从战略角度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中隐患排查的目标、重点排查内容及相关的保障措施,为我国大部分煤矿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并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 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5. 076

目前,矿山管理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科学性以及意识上的疏忽,再加上井下工作的复杂性,一些不安定、诱发因素(瓦斯、粉尘等)导致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间接上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如何更深层次地挖掘、发现煤矿安全中存在的各种隐患,是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也直接关系到广大煤矿一线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煤矿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分析,打造安全本质化矿井,保证资源开采的顺利进行,显得尤为迫切。

1 煤矿安全隐患排查的目标及内容

1.1 隐患排查的目标

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以贯实四中全会精神和新安法为契机,以落实煤矿“双七条”为重点,坚决防范遏制重大事故,努力减少较大事故,继续降低事故总量,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直至根本好转。

1.2 隐患排查的基本内容

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倾向性、开拓方式、开采方式、工作面个数、设计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剩余可采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期限、是否建立救护队以及开展自查情况。

1.2.1 停产及停产整顿煤矿

(1)停产矿井是否存在违法组织生产的情况;

(2)停产整顿矿井是否存在边整顿边生产、只生产不整顿行为;

(3)待关闭矿井停产措施是否到位。

1.2.2 煤矿建设项目

(1)建设项目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不按设计施工等问题;

(2)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安全责任是否落实,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转包分包、以包代管等问题;

(3)是否存在边建设边生产、未经验收组织生产、在改扩建区域组织生产等问题。

1.2.3 生产矿井

(1)证照是否齐全或失效,重点检查无证或证照到期未及时申请延续等问题;

(2)是否存在越层越界开采或巷道式采煤、以掘代采等问题;

(3)通风系统是否可靠,重点检查通风设施设备是否完善,是否存在无风、微风、循环风作业,采区专用回风巷是否符合要求等;

(4)瓦斯治理是否到位,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瓦斯超限作业、瓦斯超限是否查明原因,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抽采是否达标,瓦斯监控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等;

(5)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是否严格落实2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局部防突措施代替区域防突措施,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效果检验等;

(6)是否落实探放水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重点检查是否开采防隔水煤柱、是否查明老窑水、采空区积水以及承压水导水通道、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和复杂矿井排水系统是否完善等;

(7)有冲击地压倾向的矿井,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

(8)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矿井,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采空区和封闭火区管理是否规范;

(9)煤矿是否按照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急救援队伍,或与救护队签订救援服务协议、配备应急救援装(设)备,预案管理、演练、应急培训是否符合要求。

2 如何狠抓落实

2.1 资金投入

企业无力,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与支持;无力投入或投入不足致使重大隐患不能及时整改的,必须坚决停产,决不允许带病运转。

2.2 工作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例会、工作简报、信息交流、调度统计、台账备案、整改监督、总结报告等。

2.3 兼顾协调

保证煤矿救护队兼顾隐患排查工作和日常战备值班;煤矿企业处理好当前生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

2.4 保障措施

抽调人员及救护队指战员的生活保障、差旅费、下井津贴等费用由省、市相关单位统一研究办法;各级政府参加隐患排查人员食宿费用由本单位按规定报销,不准向企业摊派。

2.5 信息上报

简历统计数据库,一矿一入库,排查组及时填报。

2.6 宣传引导

及时总结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曝光隐患排查走过场、治理措施不得力的单位和责任人。

3 矿井安全隐患因素动态管理

矿山的隐患因素排查治理是一个相对动态、复杂、长期的过程,并涉及多门学科。正是由于井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现场各种问题变化较快,各种隐患因素随时存在,所以需要对矿山的各种隐患因素实施动态监测及管理,利用科技,来代替人员复杂、程序烦琐的老式矿井管理手段。

矿山动态安全隐患因素排查系统主要分为全动态和半动态模式。其中,半动态排查系统(图1所示)主要是人机结合,通过该系统对矿山存在的各种隐患因素(如粉尘、水、放炮等)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工作人员将各种数据输入计算机,继而进行信息处理和评价,根据测评获得的数据实行合理的管理措施,预防灾难的发生。

全动态隐患排查系统如图2所示,即完全依靠该排查系统,理论上全动态化的优势十分明显,它排除了在信息处理及评价过程中人员的个体因素,使得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但在实际操作中,该系统要求的检测条件较高,一般矿井难以实现,所以说,该系统也是未来实现煤矿安全隐患因素排查和治理系统的一个方向。

4 结 语

煤矿安全的隐患因素排查及治理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安全生产。通过分析隐患排查及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得出需从资金、制度、保障、宣传等方面落实政策的结论,并有效利用相关的先进安全技术,避免人员财产方面的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红.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王喜芳.矿井安全评价系统[J].山西煤炭,2002(4).

[3]陈红,刘静,龙如银.基于行为安全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

[4]杨宗琰,李永生.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强化矿井安全管理[J].煤矿安全,2002(4).

[5]张绍峰,黄元平.近期煤矿伤亡事故高发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1).

[6]靳锋.创新安全管理体系 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J].山东煤炭科技,2011(6).

作者:李要锋

隐患排查煤矿安全论文 篇2: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及消除

摘要:结合目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阐述了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及消除措施,分析目前煤炭企业安全隐患引发的事故原因,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解决事故隐患及消除治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事故隐患 消除及排查 人员因素 机械设备 环境因素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如何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消除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机械设备——自然环境中能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称为危险源即事故隐患。要消除或减少事故的发生,首先应从了解事故隐患方面入手,消除一切事故隐患,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消除一切事故危险源即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达到防患于未然,如何有效地消灭事故隐患呢?生产实践证明,在生产人员、机械设备、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的生产过程中,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了解事故隐患产生的外部因素及事故隐患引发生产事故的内在动力,才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事故隐患达到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事故隐患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生产事故隐患是如何产生的

从《黑龙江省1994年——2004年重特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汇编》10年来全省煤矿生产事故类型及发生事故的性质的归纳、总结、分析来看,生产事故的发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生产人员、机械设备、自然环境。

1、生产作业人员是生产活动的主体,由于文化程度、职业素质、安全生产观念、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同都在实际生产中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从业人员各方面素质高就可能在实际生产中减少事故的发生反之增加事故的发生。而现实煤矿生产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安全培训时间短,法律法规观念差等原因造成现煤矿生产企业的员工达不到安全生产“专管群治、全员管理”的原则,安全生产大家管理,各个重视,互相监督制止三违和消除事故隐患人人有责的的现代煤矿生产管理的要求,从以上分析中发现煤矿企业必须要重视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所起的决定因素,又是一个活跃的事故隐患危险源,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隐患引发事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是事故隐患中最活跃的因素。

2、机械设备是现代煤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小劳动强度的发展方向,现时煤矿生产机械设备发展是提高机械化程度,向大功率、高性能的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机械设备的因素造成的事故隐患本身不引发事故,之所以能引发事故,是因为人对机的性能不完全了解,在操作、维护上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由于机械本身的因素而出现的事故隐患,普遍表现在年久失修、带病工作、超负荷运作及其受井下潮湿因素侵蚀等。

3、自然环境因素因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事故隐患。这类事故隐患分长期性事故隐患和短期性事故隐患。长期性事故隐患主要有:水患威协、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的自然发火倾向、瓦斯涌出、顶板压力等。短期事故隐患主要有:地质构造变化,瓦斯、煤尘、涌水出现突然异常变化等。环境因素中的长期事故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已找到了有效的防范方法,除加大强化管理力度,在开采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确保长期事故隐患不引发事故。另外,短期事故隐患引发的事故,是由于这类事故隐患的突发性所造成的,其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突遇短期事故隐患,而现场作业人员对事故隐患认识不高处理不及时,应变能力差,不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而酿成事故。

二、事故隐患排查及消除

1、事故隐患排查及消除的关键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处理,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根据生产具体情况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制度,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2、事故隐患排查的关键 事故隐患排查的关键是,抓现场管理。作业现场事故隐患排查应遵守的原则是:(1)、不安全不生产;(2)、事故隐患未彻底处理不生产;(3)、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4)、生产过程中出现事故隐患,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事故隐患整改;(5)、交班时事故隐患未处理彻底,必须向下一个班交待清楚。

执行这项工作的关键人物是跟班段队长,其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多与少,责任心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现场事故隐患的发现、排查及其预防。因此,抓好事故隐患排查的关键是:抓跟班段队长的安全管理,提高跟班段队长安全素质。

3、重大事故隐患排查 重大事故隐患具有长期性,一旦引发事故,危害性特别巨大。故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原则有其特殊性:首先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以控制其引发事故。现场管理者责任心的强弱及其拥有的安全技术水平高低决定重大事故隐患是否带来危害。提高现场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技术水平,是及时防范重大事故隐患,不让其带来危害的关键是排查重大事故隐患要快速,做到资金、材料设备、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不要怕花钱、不要怕费时、费力,切不可有侥幸心理,切不可急功近利。

三、如何消除事故隐患

安全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质量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因此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通过质量标准化建设加以实现。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根本是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实现个体作业行为的规范化。行为规范化就是要求从业人员的行为要符合每项工作、每道工序的作业标准和安全要求。只有规范的个体作业行为,才能保证个体行为结果的标准化,每个个体行为都标准化了,我们的整个工作也就标准化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个行为规范化呢?关键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多种渠道和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和增强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技能,由于从业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要求安全管理方法也要千差万别,但是有一条必须坚持不懈,那就是要始终保持并行成一种行为习惯。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煤矿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事故隐患的引发事故人的因素最活跃,消除事故隐患首先要抓住人为这个关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做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教育,增强人的安全责任心,层层落实责任制,广泛地学习、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做到人人都能深刻地认知事故隐患,处理事故隐患得心应手。才可能达到在生产过程中消除事故的目的。

附:1、1994年——2004年3人以上重、特大事故统计表

2、1994年——2004年重、特大事故分类统计

作者:张孝敬

隐患排查煤矿安全论文 篇3: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探讨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十分重视安全性产品生产,党的十八大期间做出了许多重要决定战略部署。通过各部门、各地方和各单元的积极参与,以及重大隐患排除整改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建设等有关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国安全运行态势不断平稳改善,但火灾事故总数却继续偏大,重特殊事故既有出现,但安全运行态势仍然严重。其主要成因是,缺乏一种严格、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类控制和重大隐患排除综合治理双重防范管理机制。信息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针对当时期发展新特点、从根本上破解当前信息安全生产中突出问题的积极探索,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管理工作方法,是当前遏制重特事件的关键手段。

关键词:风险等级;安全管控;隐患排查;建设

一、煤矿如何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分类监管制度,(1)风险点排查识别。矿井要根据全年的采掘规划确定好本年度井底工作区域,并组织有关专家和所有职工对该区域的生产系统、配备设施、生产作业环境条件、职工行为、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因素进行全面检查识别,并明确了危险点的具体部位、数量、危险类别和相应管控办法等,努力做到系统、全面、无缺漏,并不断更新改进。 (2)实施风险分类和等级确定。煤矿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 等有关技术标准,经过综合考量确认重大安全管理风险种类和级别。将重点安全风险级别由高至低,区分为严重危险性、次严重危险性、普通危险性和低危险性(1-4级,1级最危险性,随机下降),并分别用红、橙、黄、青四个色彩表示,其中:对重点安全风险应当进行全面清查、汇总造册,并根据监管关系向所在的矿井行业监督管理机关汇报。 (3)实行危险性通告预警。煤矿矿井要构建信息安全经营风险公示体系,在矿井醒目部位和重要地段分类设定重要信息安全风险公示栏,公示企业风险点、重要风险类型、风险级别、管控办法和应对措施;制定矿井职业主体信息安全经营风险报告卡,明确矿井本职业的主体信息安全经营风险、可能产生事故隐患类型、重要事故后果、监管办法、应对措施和报告方式等内容。 (4)有效管控安全风险。矿井要遵照”一企一册”的规定,依据评估的结论,针对性安全管理风险特点,将安全风险逐一确定控制级别,并实施了具体化的责任单位、负责人和具体化的控制措施,在機构、体制、技能、应急管理等方面,对安全风险实施了合理控制。特别要加强对重要危险源,以及出现严重安全风险的相互关联系统、重要地段、重点岗位等进行监管,确保安全风险一直处在有效控制范围之内。(6)强化风险失控的应对管理。矿井须在安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措施,尤其是失控状况下的应对举措,统一列入国家应急预案编制中,并及时与当地政府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的相关国家应急预案衔接。煤矿矿井要每月定时举办紧急演习,经常性进行工作人员岗位急救常识教学和自护互援、避险逃生技术训练,并定期组织考核。

二、隐患排查与风险分级管控之间的关系

风险等级控制则是按照风险值(D)的大小(意味着危害程度),把风险值分为各个级别,再根据风险级别对各个层次的风险值制定不同的控制措施,并配置不同的控制资源,以达到最终减少经营风险的目的。隐患排查管理就是运用系统安全理论的分析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场所以及活动中的人、机、料、法、事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把隐性的危害安全生产的管理漏洞、技术设备问题、基础设施条件不足等原因寻找起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减少这种不安全因素,从而保证生产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转。

风险等级控制和事故管理是同一种事情的二方面,都是用来减少不安全性原因,从而避免事件的出现,但是由于它们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且过程也截然不同,所以二者各有特点。风险分类控制是根据风险因素的非强制性思维,是控制过程;而事故管理则是根据结果的限制性思想,是控制结果。而风险分类控制则是自上而下的工作流程,由国家保险生产主管部门组织业内专家,对各个行业的风险控制点进行提炼、梳理、汇总、进一步修改完善,最后编写成册,并印发到此类矿井,各矿井都按照风险控制点手册实施对风险的控制;隐患排除与整治是自上而下的流程管理,是由企业针对一线工作现场的实际生产安全情况,对工作现场产生的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排除,能够马上消除的就消除,无法马上消除的,由企业提出隐患排查整改报告,并确定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投入、时间和预案,随后企业将隐患排查整治报告报到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由有关部门对整治情况实施监督。

三、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充分运用现有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和网络综合平台,进行风险分类控制和隐患排查整治等双重防控制度和生产信息化的融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安全生产风险目录和事故隐患目录信息电子化,建设和适时更新国家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信息库;绘制国家安全风险分布的电子地图,并将国家重大风险检测监控的数据及时接入国家信息化网络平台,进一步发挥了信息系统智能化分析和智能化预警的功能。对双重防范机制运作状况开展定期评价,及时发现重大问题与偏差,修改完善了机制规范,确保双重防范机制的继续完善,实现了双重防范机制常态化运转。

四、总结

综上而言,将隐患排除并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实际工作行动和方式,而是要上升为一个宗旨,一条方针,一个习惯,要持之一恒、真真切切地坚持下去。唯有如此才能更加稳妥地安排矿井为正常生产,也才能确保矿井企业的长治久安。整治一个隐患,就可以减少一个事故,也会保证一方平安。而生活的代价,一次次又一次次的印证出了隐患整治对煤矿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办出台意见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0):159.

[2]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J].中国安全生产报,2018,01(003).

作者:王伟 张宏涛? ?

上一篇:电视大众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公务员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