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妇科研究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漏诊、误诊,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对轻型胎盘早剥及重型胎盘早剥在新生儿窒息率、产妇产后出血率进行差异性比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胎盘早剥妇科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胎盘早剥妇科研究论文 篇1:

胎盘早剥36例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和诊治方法。 方法 对2011年6月~2015年7月因胎盘早剥在我院分娩36份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和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结果 经阴道分娩1例,剖宫产终止妊娠者35例,36例胎盘早剥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20例(55.56%),为第一诱因;其中发生产前出血29例,腹痛30例,血性羊水14例,产后出血者7例,其中子宫卒中4例;新生儿窒息16例(44.44%),早产29例(80.56%),死胎9例(25.00%),尤以Ⅲ度为甚,死胎达46.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胎盘早剥围生儿结局差,早产率、窒息率高,而Ⅲ胎盘早剥死胎率和产后出血率明显较Ⅰ度、Ⅱ度高,尤其发生子宫卒中者更甚。 结论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做好产前检查,尽早治疗,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提高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早发现,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方式,避免耽误治疗时机,导致母婴不良结局。

[关键词] 胎盘早剥;高危因素;妊娠结局;子宫卒中;漏诊误诊

[Key words] Placental abruption; High risk factors; Pregnancy outcome; Uterine apoplexy; Misdiagnose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1],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2],起病急,进展快,尤其是重型胎盘早剥,而不典型的胎盘早剥诊断困难,漏诊误诊率高,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婴生命。胎盘早剥发病率在国外为1%~2%,国内为0.46%~2.1%[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月~2015年7月间的36例胎盘早剥病例,了解胎盘早剥的病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降低母婴危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6月~2015年7月收治胎盘早剥孕妇36例,年龄21~46岁,平均31岁。孕周 21+~39+2周,其中初产妇10例,经产妇26例,27例入院当天即急症剖宫产终止妊娠,余观察保胎止血治疗1~14 d后方终止妊娠。按胎盘分度分为三组,Ⅰ度胎盘早剥14例,Ⅱ度7例,Ⅲ度15例,三组研究对象年龄及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妇产科学(第八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胎盘早剥分为3度:Ⅰ度:以外出血为主,多见于分娩期,胎盘剥离面积小;Ⅱ度:胎盘剥离面1/3左右;Ⅲ度: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1/2[1]。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盘早剥发病诱因

36例胎盘早剥病例中合并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55.56%,居发病诱因的第一位;第二、三、四、五位为臀位、不明原因、羊水过少、脐带绕颈所占比例分别为19.44%(7/36)、16.67%(6/36)、13.89%(5/36)和8.33%(3/36);胎盘发育异常、脐带因素、子宫发育异常均占5.56%(2/36);巨大儿、双胎、咳嗽等因素均占2.78%(1/36)。

2.2 胎盘早剥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

胎盘早剥典型症状为腹痛及血性羊水。36例胎盘早剥中有30例有腹痛症状(83.33%),16例出现血性羊水(44.44%)。Ⅲ度胎盘早剥均有腹痛,与Ⅰ度和Ⅱ度胎盘早剥出现腹痛机率为64.29%、8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1例行彩超检查,彩超诊断确诊14例(66.67%),其中Ⅲ度胎盘早剥确诊率100.00%。另有15例因阴道流血多、腹痛剧、胎心明显减慢等病情危重直接手术或其他多种因素未行彩超检查,产后确诊。见表1。

2.3 胎盘早剥对母婴的影响

36例中1例经产妇入院时宫口已8 cm,臀位、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后确诊为胎盘早剥,余35例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后出血>1 000 mL者7例,其中5例为Ⅲ度胎盘早剥,子宫卒中4例均发生于Ⅲ度胎盘早剥,且1例出现DIC。新生儿窒息16例(44.44%),早产29例(80.56%),死胎死产9例(25.00%),而Ⅲ度14例中死胎死产高达7例(46.67%),与Ⅰ度、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胎盘早剥发病诱因

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高血压以及其相关血管病变,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外伤、脐带过短、脐带绕颈、胎膜早破、转胎术等机械性因素,高龄初产,多胎、羊水过多,畸形子宫等[4]。多个文献报道妊娠高血压疾病系其首要发病高危因素[5],本文36例胎盘早剥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者20例(55.56%),为首要病因,与其他因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大多数学者认为孕妇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疾病等血管病变,尤以有全身血管病变者更易发生胎盘早剥。当胎盘底蜕膜螺旋小动脉发生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出血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6]。但胎盘早剥的发生是多病因的复杂过程。在本研究中,除去无明显诱因的6例,11例胎盘早剥有多种高危因素存在,有19例系单一因素。

3.2 胎盘早剥临床症状和诊断

胎盘早剥的诊断需根据病史、临产症状、查体、辅助检查综合考虑。胎盘早剥当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如阴道流血、腹痛(板状腹)、胎心异常、血性羊水[7]等大多提示为Ⅲ度胎盘早剥。对于Ⅲ度胎盘早剥彩超多可明确诊断,诊断相对容易[8]。本报道中15例Ⅲ度胎盘早剥,除病情危重急诊手术未能及时彩超检查的5例,剩余10例产前彩超均提示胎盘早剥,诊断率100.00%。但Ⅰ度胎盘早剥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若孕周小,仅有少量阴道流血或仅轻微腹痛,不易引起重视,易漏诊或被误诊为先兆早产而观察保胎治疗;亦有可能即便行彩超检查,因其外出血,胎盘剥离面积小,胎盘无明显增厚,无血凝块积压等导致彩超无法判断而经治医师又盲目依赖彩超而导致漏诊误诊[9],延误治疗时机,有可能出现病情加重,演变为Ⅲ度胎盘早剥甚至子宫卒中,胎死宫内,死产或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等。本报道中共有21例行彩超检查,彩超诊断确诊14例(66.67%),11例未提示胎盘早剥。故超声报告阴性者并不能完全排除胎盘早剥,对可疑患者需动态彩超监测了解胎盘变化情况[10]。若遇到平常原因无法解释的阴道流血、持续性腹痛、胎心异常、经积极有效的保胎治疗后腹痛无减轻或宫缩变频密、子宫张力高、阴道流血由少变多如月经量,即便彩超未提示胎盘早剥,仍要高度怀疑胎盘早剥的发生,手触诊宫缩及胎心监护并注意宫缩压力,有助于提早发现胎盘早剥。

3.3 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

胎盘早剥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严重的出现子宫卒中、DIC而致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增加了剖宫产率,导致子宫内膜受损、子宫瘢痕,下次妊娠的风险性增加;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死产,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和病死率亦明显增加。失血、休克、DIC是胎盘早剥围产儿最常见的病理变化,也是致死原因,胎盘早剥围产儿死亡率高达44%[11]。国外文献报道曾报道10%的早产是由胎盘早剥引起的,而由胎盘早剥引起的围生儿死亡率远远高于其它疾患引起的围生儿死亡[12]。本报道中35例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率44.44%,早产率80.56%,死胎死产率25.00%,而Ⅲ度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更甚,15例Ⅲ度胎盘早剥死胎死产达46.67%,产后出血者7例,子宫卒中4例且1例出现DIC,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

3.4 胎盘早剥治疗处理

胎盘早剥的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与母儿预后密切相关[13]。温兰玲曾报道:Ⅰ度胎盘早剥病程大于3 h,症状未减轻或消失,应考虑及时终止妊娠;病程大于6 h胎盘早剥易进一步加重,发生胎死宫内、子宫卒中;如果病程大于8 h就可能发生DIC[14]。因此,对于产前彩超确诊或虽无影像证据但根据病史体征高度怀疑胎盘早剥者,必须及时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的方法根据胎次、孕周、早剥的严重程度,胎儿宫内状况及宫口开大等情况而定[15]。经产妇一般情况较好,轻型胎盘早剥,胎心正常,宫口已开大,估计短时间内能迅速分娩者,可经阴道分娩[16]。对于孕周小,估计胎儿不能存活着,尽量创造条件阴道分娩。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及胎心等的变化。有条件者可用胎儿电子监测仪进行监护,更能早期发现宫缩及胎心的异常情况。如孕周偏大,胎儿有存活机会,一旦发现早剥征象,胎心异常,不必依赖彩超确诊,争取时间尽快剖宫产终止妊娠。而对于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不论胎儿死亡与否,均应及时行剖宫产术[11]。子宫胎盘卒中不是切除子宫的指征[17]。若出现子宫胎盘卒中,经注射宫缩剂、热盐水纱垫湿敷子宫及按摩等积极处理后,宫缩多可好转,出血亦可得到控制。若子宫仍不收缩,出血多且血液不凝,出血不能控制时,则应在输入新鲜血的同时行子宫切除术。本报道中产后出血7例,子宫卒中4例,DIC 1例,经积极有效的治疗无子宫切除,无产妇死亡。

综上所述,胎盘早剥发病凶险,对母婴危害极大,不仅做到早期诊断,还要做到早期防范。对于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双胎、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做好围产期保健及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合并症、密切随访,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对于怀疑胎盘早剥者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选择合适的方式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对母婴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谢辛和,苟文丽. 妇产科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6-129.

[2] 林怡,洪秀仪,周创业. 妊娠晚期胎盘早剥27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14.

[3] Tikkanen M. Etiology clini calmanifestations and prendictiong of placengtal abruptiong[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0,89(6):732-740.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第1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12):957-958.

[5] 唐慧英. 胎盘早剥患者妊娠结局36例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3342-3343.

[6] 王雅楠,杨孜. 影响胎盘早剥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及防范策略[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2):114-118.

[7] 郎秋英,康静. 胎盘早剥50例临床分析及围生儿结局[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8-179.

[8] 李彩娟. 59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与处理[J]. 中国妇幼保健,2006,12(10):1347-1349.

[9] 胡春秀,陈亚琼,韩凌霄. 重度胎盘早剥致DIC二例救治经验[J]. 天津医药,2007,35(2):147-148.

[10] 余关佳,李俊男,王琳,等. 119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2):146-148.

[11] 李丽英,吴彩云,郑丽萍. 75例胎盘早剥发病孕周与母婴预后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27-2228.

[12] Elsasser DA,Ananth CV,Prasad V,et al. Diagnosis ofplaacental abruptiong:relationgship between clinical and hiptopathological findings[J]. Eur J Obstet Gjnercol Teprod BIDL,2010,14(2):125-130.

[13] Aliyu MH,Salihu HM,Lynch O,et al. Placental abruptiong,offspring sex,and birth outcomes in a large cohort of mothers[J]. J Matem Fetal Neonatal Med,2012,25(3):248-252.

[14] 温兰玲,李娜. 56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5):424-425.

[15] 吴熊军. 34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2012, 23(23):79-80.

[16] 罗文梦,谢倩,凌玲. 93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2013,42(9):1000-1001.

[17] 程蔚蔚.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8):593-596.

(收稿日期:2015-09-07)

作者:刘金艳 王艳丽 石进 唐俊

胎盘早剥妇科研究论文 篇2:

胎盘早剥13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漏诊、误诊,降低母儿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对轻型胎盘早剥及重型胎盘早剥在新生儿窒息率、产妇产后出血率进行差异性比较。 结果 胎盘早剥发病率0.71%,有明确发病诱因的70例(53.8%),以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为主。临床表现有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偶有腰腹酸胀感、腹泻等。确诊88例(67.7%),漏诊28例(21.5%),误诊14例(10.8%)。轻型胎盘早剥95例,重型35例。重型早剥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母亲产后出血率均高于轻型早剥组(P<0.05)。 结论 无明显发病诱因且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容易漏诊、误诊,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加强胎儿监护,对可疑者动态超声监测可提高早期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关键词] 胎盘早剥;发病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早期诊断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1]。本文通过对130例胎盘早剥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加强胎儿监护,对可疑者动态超声监测可提高早期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减少误诊率、漏诊率,改善母儿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分娩量18 309例,胎盘早剥患者130例,发病率0.71%,年龄17~46岁,平均(28±5)岁,其中初产妇114例(87.7%),经产妇16例(12.3%),发病孕周14~27周末(中孕)3例(2.30%),28~36周末(晚孕未足月)70例(53.85%),≥37周(足月)57例(43.85%)。新生儿轻度窒息22例,重度窒息3例,新生儿死亡4例(诊断依据Apa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将130例胎盘早剥患者分成确诊组88例和漏诊或误诊组42例,通过分析确诊组与漏诊或误诊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以提高提高早期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1.2 方法

对130例确诊胎盘早剥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确诊组与漏诊或误诊组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对轻型胎盘早剥及重型胎盘早剥的新生儿窒息率(其中Apagar评分0~7分为新生儿窒息)、母亲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500 mL)进行观察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诱因

130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有明确发病诱因70例(53.8%),其中胎膜早破3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例,其他3例,原因不明60例(46.2%),其中瘢痕子宫6例,FGR 4例,胎盘异常6例(低置胎盘4例,轮状胎盘1例,帆状胎盘1例),GDM 2例。漏诊或误诊组原因不明17例(40.5%)。见表1。

2.2 临床表现

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比较典型的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及阴道流血、血性羊水,此外还有胎心异常、腰腹酸胀、腹泻、自发早产、死胎等非特异性表现,130例胎盘早剥患者在确诊组中阴道流血41例(46.6%),胎心异常36例(40.9%),腹痛29例(32.9%),血性羊水26例(29.5%),具备两种及以上临床表现20例(57.1%),1种表现13例(37.1%);误诊或漏诊组中胎心异常23例(54.8%)。见表2。

2.3 超声及查体

130例胎盘早剥患者声像阳性62例,超声检出率47.7%,典型声像图显示有胎盘后及边缘血肿,子宫壁与胎盘之间出现液性暗区,胎盘异常增厚,羊膜腔内出现细小光电或光团[2]。130例胎盘早剥患者专科检查阳性11例,检出率8.5%,表现为宫底可增高,胎盘附着处压痛,子宫张力增高。

2.4 分型及母儿预后

轻型胎盘早剥95例(73.1%),重型胎盘早剥35例(26.9%)。其中漏诊或误诊组42例中轻型胎盘早剥34例(81.0%),重型胎盘早剥8例(19.0%)。阴道分娩16例(12.3%),剖宫产114例(87.7%)。(1)新生儿结局:4例入院前已胎死宫内,3例重度窒息及22例轻度窒息产后入住新生儿ICU。(2)母亲结局:130例胎盘早剥患者19例发生子宫卒中,1例DIC,产妇无死亡及子宫切除,产后出血超过1 000 mL共18例,其中有3例产后大出血,输血2 000~4 000 mL。重型早剥组的新生儿窒息率13.1%(17/130)、母亲产后出血率20.0%(26/130)均高于轻型早剥组[9.2%(12/130),16.2%(21/130)](χ2=27.9、32.08,P<0.05)。见表3、4。

3 讨论

胎盘早剥是仅次于前置胎盘的产前出血的第二位原因,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一直是产科临床上处理非常棘手的问题,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母儿预后[3]。发病率在国外为1%~2%[4],国内为0.46%~2.10%[5,6],我院胎盘早剥发病率0.71%,与国内发病率相符。130例胎盘早剥患者漏诊、误诊共42例(32.3%),从表1、2可以看出,漏诊或误诊组从发病诱因上看,无明显发病诱因17例(40.5%),从临床表现看,胎心异常23例(54.8%),无明显诱因且症状不典型的胎盘早剥患者易误诊、漏诊。如果不及时处理,发展为重度胎盘早剥的机率增加,严重威胁母儿预后。

3.1 胎盘早剥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诊断并不困难。尽管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仍与下述相关因素有关[7,8]:①孕妇血管病变(严重的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等);②宫腔压力骤减(胎膜早破等);③机械性因素(外伤、脐带过短);④其他因素(仰卧位综合征、高龄孕妇、子宫肌瘤等)。130例胎盘早剥患者无明显诱因60例(46.2%),其中瘢痕子宫6例,FGR 4例,胎盘异常6例(低置胎盘4例,轮状胎盘1例,帆状胎盘1例),GDM 2例。以上因素可能与胎盘早剥发病机制相关,但目前尚缺乏临床数据。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胎心异常、腰腹酸胀、腹泻、自发早产等。无任何临床表现且超声阴性的患者10例,均是产后或术后检查胎盘时发现,新生儿无一例窒息。

3.2 胎盘早剥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结合本组资料,分析胎盘早剥漏诊、误诊原因。①无明显发病诱因可能会使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警惕性降低,瘢痕子宫、FGR、胎盘异常及GDM与胎盘早剥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②症状不典型是临床上胎盘早剥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9,1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及阴道流血,极易与先兆临产、先兆早产、临产相混淆[11],本组资料中,有1例先兆早产入院,孕30周,曾多次入院保胎,入院后给予抑制宫缩治疗,因胎心异常再次彩超下评估发现胎盘早剥。本组资料以腰腹胀、腹泻为首发症状3例患者,胎盘均为后壁,彩超未提示早剥,以胎儿窘迫急诊手术,术后确诊胎盘早剥。在漏诊或误诊组中胎心异常23例(54.8%),患者以胎动减少就诊5例(11.9%),患者无任何症状,仅胎心异常,要反复评估,警惕胎盘早剥发生。本组资料中1例妊娠 32周子痫前期重度合并FGR患者行水囊+缩宫素引产,引产过程中因“胎儿窘迫”行急诊剖宫产术,术后诊断重度胎盘早剥,新生儿重度窒息。本资料中有1例患者,首诊以面色苍白、乏力、心率增加为临床表现,之后胎心异常,彩超提示胎盘早剥。③查体阳性率低,轻型胎盘早剥患者体征不明显,患者肥胖,尤其后壁胎盘,查体阳性率低[12](医生主观判断差异,宫底升高与否跟患者体位、膀胱充盈、测量者的误差相关,胎心监护下宫缩也有一定误差)。胎盘附着处压痛易与先兆子宫破裂混淆,子宫张力增高易与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混淆,从而延误诊治[13]。④在本组资料中,超声的检出率47.7%,对于轻型胎盘早剥、肥胖的患者,超声阳性率低,受胎盘位置、胎盘早剥类型、羊水量、胎位、孕周、膀胱充盈程度等多种因素干扰,超声报告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胎盘早剥,对于可疑者可动态超声监测,提高检出率[14]。

综上所述,无明显发病诱因且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容易漏诊、误诊,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动态观察胎儿监护,在误诊、漏诊病例中胎心异常54.8%,可见胎心监护对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对可疑者动态超声监测可提高早期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减少母儿并发症[15,16]。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9-132.

[2] 杨海平,刘理达. 胎膜早破7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产科杂志,2010,11(7):60-61.

[3] 余关佳,李俊男,王林,等. 119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2):146-148.

[4] Kikutani M,Ishihara K,Araki T.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lacental abruption[J]. J Nippon Med Sch,2003,70(3):227.

[5] 罗红,罗杨. 胎盘早剥的诊断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9(4):696.

[6]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6-430.

[7] Suzuki S,Satomi M,Hiraizumi Y,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ingleton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placental abruption occurred at pretermcompared withthoseoceul Tedat term[J]. ArchGynecol Obstet,2011,283(4):761-764.

[8] Tikkanen M. Etiology,clinical manifestations,and prediction of placental abmption[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0,89(6):732-740.

[9] 范玲,黄醒华. 胎盘早剥漏诊原因分析[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2,2(2):86-88.

[10] 袁瑞,吴味辛. 胎盘早剥早期诊断及处理探讨[J]. 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6):301-304.

[11] 刘明晖,赵右更. 预测胎盘早剥的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47-48.

[12] 周家枢. 胎盘早剥的超声图像分析与临床价值探讨[J]. 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2005-2006.

[13] 李磊,连岩,王谢桐. 胎盘缺血与胎盘早剥[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4):312-315.

[14] 郝玉凤. 胎盘早期剥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25-26.

[15] 叶雪梅. 胎盘早剥的病因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5):161-162.

[16] 郭欢欢,杨海澜,韩方,等. 95例胎盘早剥临床回顾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5):129-130,131.

(收稿日期:2016-04-05)

作者:胡熙娜 吴乃文

胎盘早剥妇科研究论文 篇3:

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经过详细的分析,为胎盘早剥的及时诊治以及正确治疗提供切实的保障。结果:I度胎盘早剥发生率为48.48%、II度、III度胎盘早剥发生率为84.84%。由此可见,I度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优于II度胎盘早剥发生率以及III度胎盘早剥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分析,胎盘早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胎心异常、腹痛等。造成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是产妇本身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结论:仔细观察孕妇的身体状况,嘱咐孕妇要定期的进行检查,减少和避免孕妇出现孕期高血压。要尽早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胎盘早剥;临床诊断;治疗体会

胎盘早剥发病急、快,危害性大、预后效果差,是临床产科中非常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之一。胎盘早剥如果不及时发现,不及时处理,或者是处理方法欠妥就会对孕妇以及胎儿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1]。随着本医院的发展,本院产科经过长期的总结,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等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有效的提升了胎盘早剥疾病母婴围产期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6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分析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6例胎盘早剥患者,所有的患者经过专家会诊确诊为胎盘早剥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35岁,平均年龄为26±9.23岁。在这66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有42例初产妇,24例经产妇。其中在孕20~28周发生胎盘早剥的患者有9例,在孕29~36周发生胎盘早剥的患者有40例,在孕周≥37周发生胎盘早剥的患者有17例。

1.2诊断方法

所有的患者进行产后常规检查,组建专家团队,分析患者胎盘早剥分度。一般将胎盘早剥分度分为三个等级I度、II度、III度。

I度:产妇没有腹痛或者是腹痛不明显,子宫较为柔软,孕期和大小保持一致,胎心率处在一个正常的标准内,胎盘剥落面积≤1/4,偶尔可见母体内部残留凝血块。

II度:产妇在无意间出现连续性腹痛,腰痛现象,子宫明显增大,不符合妊娠标准。按压孕妇的胎盘附着部分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胎儿存活,宫缩规律正常,胎盘剥落面积在1/3到1/2之间。

III度:胎盘剥落面积≥1/2,在围产期,孕妇经常出现休克症状,检查腹部时。可以感觉到孕妇腹部子宫处硬,板状分布,胎位不清、宫缩间歇不能松弛,无法闻及胎心音。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数据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采取x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胎盘早剥主要临床症状以及其分型关系

3讨论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产前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按照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分为I度、II度、III度。在本次研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是I度胎盘早剥,因为I度胎盘早剥在临床多发,约占75.75%。所以,对I度胎盘早剥患者的治疗非常的迫切,需要及时的诊断以及治疗。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I度胎盘早剥,就会促进I度胎盘早剥恶化成II度或者III度胎盘早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3]。

在临床治疗上,胎盘早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現为阴道流血、胎心异常、腹痛等。经过分析得知,I度胎盘早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同时有不明显的腹部疼痛,大多数患者忽视这点。所以,医生以及护理人员需要嘱咐孕妇,并且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检测。若出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4]。II度或者III度胎盘早剥产妇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腹痛、胎心异常,如果这些患者存在阴道流血、腹痛、胎心异常现象,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胎盘早剥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在剥落初期B超检出率较低,胎盘早剥具有一定的时限隐蔽性。所以,详细观察产程进展,还需要进行B超复查。即便经过B超检查,结果为阴性也不可以排除胎盘早剥的情况,防止出现不良结局[5]。如果患者确诊为胎盘早剥,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经过本次研究,对于胎盘早剥的患者,我们要进行早期预防,及时的进行临床诊断,不断强化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孕产妇的自我检测水平。如果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的前往医院治疗。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如果发现孕产妇存在阴道流血、腹痛等异常情况,就需要怀疑其是胎盘早剥症状,并且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治疗,想方设法改善母儿的结局。

参考文献

[1]王雅楠,杨孜.影响胎盘早剥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及防范策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0(02):546-547

[2]杨桥玉,和作珍.胎盘早剥60例母婴结局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31):854-856

[3]孙静华.胎盘早剥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8(17):546-548

[4]王焱,董武.胎盘早剥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3):856-857

[5]王雅伶,李凤清.胎盘早剥66例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5(11):322-323

作者:张芳

上一篇:校长军训总结下一篇:校本研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