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系统设计方案

2022-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机房系统设计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机房系统设计方案

某办公楼制冷机房节能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摘 要】中央空调是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能耗运行系统。它在给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同时,又消耗掉了大量的能源。因此,如何高效利用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源和节能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CMS900环境设备与能源管理系统是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以实现建筑物中央空调系统设备控制、管理和能源管理为目的,旨在确保各区域要求的环境质量,在保障适宜环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在产品实现强电、弱电、节能一体化集成,减小实施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关键词】中央空调;节能控制;CMS900

【Key words】Central air-conditioning, Energy efficiency control,CMS900

1 制冷机房内受控设备及需监控内容

1 受控设备:双工况制冷主机4台。

主要监控内容:(1)启停控制 ;(2)运行状态显示 ;(3)故障报警 ;(4)冷冻水进出口温度;(5)冷却水进出口温度;(6)空调主机运行能耗检测、显示

2 受控设备:中高区循环水泵3台。

主要监控内容:(1)启停控制;(2)水泵、变频器运行状态显示;(3)水泵、变频器故障报警;(4)台数控制;(5)变频控制;(6)变频器频率显示;(7)变频器频率设定;(8)水泵运行能耗检测、显示。

3 受控设备:大堂地暖循环水泵2台。

主要监控内容:(1)启停控制;(2)水泵运行状态显示;(3)水泵故障报警;(4)台数控制;(5)水泵运行能耗检测、显示。

4 受控设备:低区循环水泵3台。

主要监控内容:(1)启停控制;(2)水泵运行状态显示;(3)水泵故障报警;(4)台数控制;(5)水泵运行能耗检测、显示。

5 受控设备:冷冻水泵3台。

主要监控内容:(1)启停控制;(2)水泵、变频器运行状态显示;(3)水泵、变频器故障报警;(4)台数控制;(5)变频控制;(6)变频器频率显示;(7)变频器频率设定;(8)水泵运行能耗检测、显示。

6 受控设备:冷却水泵4台。

主要监控内容:(1)启停控制;(2)水泵、变频器运行状态显示;(3)水泵、变频器故障报警;(4)台数控制;(5)变频控制;(6)变频器频率显示;(7)变频器频率设定;(8)水泵运行能耗检测、显示。

7 受控设备:乙二醇循环泵4台。

主要监控内容:(1)启停控制;(2)水泵、变频器运行状态显示;(3)水泵、变频器故障报警;(4)台数控制;(5)变频控制;(6)变频器频率显示;(7)变频器频率设定;(8)水泵运行能耗检测、显示。

8 受控设备:冷却塔风机4台。

主要监控内容:(1)启停控制;(2)风机运行状态显示;(3)风机故障报警;(4)台数控制;(5)风机运行能耗检测、显示。

9 受控设备:空调机房管路。

主要监控内容:(1)冷冻(热)水供水总流量检测、显示;(2)冷(热)水供水总管温度检测、显示;(3)冷(热)水回水总管温度检测、显示;(4)分水器、集水器压差检测、显示;(5)外环境温湿度检测、显示;(6)各分支回水溫度检测、显示;(7)冷却水供回水温度检测、显示; (8)冷却水供水总流量检测、显示;(9)乙二醇供回水温度检测、显示;(10)乙二醇总流量检测、显示等。

2 CMS900环境设备与能源管理系统

CMS900环境设备与能源管理系统包括:CMS900设备与能源管理平台及BKS900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

CMS900环境设备与能源管理系统控制与管理的对象包括冷(热)源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等设备,实现从冷(热)源站的运行、监视、控制和管理,真正满足项目空调设计的环境工况并确保运行能耗最低。

1 CMS900设备与能源管理平台

CMS900设备与能源管理平台主要由带彩色显示器的服务器和打印机组成,运行设备与能源管理中文图形软件,是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能源管理的平台。设备与能源管理平台直接接入CMS900环境设备与能源管理系统局域网,它是系远程监视、控制、数据处理和中央管理的中心。管理人员和操作者可通过管理平臺所显示的各种信息以及系统所记录的各种信息来查看当前或以前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也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远程改变设备的运行状况,向各现场控制器发出各种控制指令,进行数据存储、报表打印,通过屏幕图形来控制设备运行或确定报警信息等。

2 BKS900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

BKS900系统实现对冷(热)源中心相关设备的配电、监视、节能和管理。包括模糊控制柜、现场模糊控制箱、冷冻水泵智能控制柜、冷却水泵智能控制柜、冷却塔风机智能控制箱等现场设备。

BKS900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全面采集影响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的各种变量,传送至系统控制中心模糊控制柜,系统模糊控制软件依据模糊推理规则及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推算出系统该时刻所需要的冷量(或热量)及系统的优化运行参数,并利用变频技术,自动控制水泵的转速,以调节空调水系统的循环流量,保证中央空调主机处于最高转换效率,保证中央空调系统在各种负荷条件下,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综合优化节能。

3 节能控制

采用模糊控制技术,通过对中央空调冷热源相关设备的运行参数的监测与采集,根据中央空调负荷的变化,动态调节系统各相关设备的运行参数,并采用优化的主机控制策略,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实现系统运行中的总体、综合节能。包括以下节能优化策略功能,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控制。

1) 冷冻水系统的调节

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对冷冻水系统采用模糊预期控制技术进行节能控制。根据空调冷冻水系统供回水温度、温差和流量的变化,通过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的模糊预测控制技术预测出未来时刻空调负荷所需的制冷量和系统的运行参数,按照模糊推理规则,选择冷冻水系统的优化运行参数,调节冷冻水的循环流量,实现了空调冷媒流量跟随末端负荷的需求而动态调节,使得冷冻水系统运行在最佳工况,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冷冻水系统的能耗。

2) 冷却水系统的调节

通过对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控制,实现系统效率最高。

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对冷却水系统采用系统自适应模糊优化控制技术进行节能控制。当空调负荷发生变化时,模糊控制器依据所采集的实时数据和自适应知识库,进行模糊推理运算,动态调节冷却水泵,启停相应冷却塔风机,动态调节冷却水的流量使冷却水的流量逼近最佳冷却水流量值,从而保证中央空调系统随时处于最佳效率状态下运行。使得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的负荷、设备特性和外部环境条件下,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即系统COP值最高),从而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

3) 热水系统的调节

通过模糊控制技术,通过检测热水系统供回水温度的变化,将当前时刻温差值与设计温差值进行比较,实现对热水泵流量的动态调节。

4) 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

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对冰蓄冷系统采用最佳效费比控制技术进行优化控制。根据历史运行记录数据预测次日空调负荷,根据不同时段电价自动选择主机优先或融冰优先。在满足末端负荷的前提下,每天使用完储存的冷量,尽量避免在电价峰价时段运行主机。充分发挥冰储冷系统优势,节约运行费用。

5) 冷水机组的群控

系统能够实现对冷水机组启停的自动辨别,并能够通过计算主机COP,对开机的台时数进行有效的控制。

4 基于CMS900系统的设计方案

在制冷机房内设备确定及监控内容明确的条件下,基于CMS900系统,我们制定出具体的节能设计方案,如下图所示:

5 结语

随着我国生产生活的发展,各种大型建筑能耗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而中央空调的节能尤其是重中之重,利用CMS900设备与环境能源管理系统平台,通过网络与BKS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实现对空调系统的集中监视和设备信息管理,实现系统的全局节能优化控制,值得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永乐;中央空调变频智能控制系统设计[D];郑州大学;2012.

【2】李玉街;智能模糊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中的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

【3】臧大进;刘增良;优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巢湖学院学报;2009.

【4】李明海;中央空调水系统的优化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江志斌,孙保群,江斌;制冷系统模糊控制若干问题的分析[J];安徽工学院学报;1995.

作者:李志鸿

第2篇:构建学生机房硬件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学生机房硬件监控系统的概要设计、开发工具及平台的选择、主干模块的设计过程及测试结果。

关键词:硬件监控系统;概要设计;开发工具与平台;主干模块设计;测试

一、基于WEB服务器的学生机房硬件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1.基于WEB服务器监控的基本原理。基于Web Service监控的基本原理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衍生物,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扩展。该模式以数据库为中心,各个控制节点通过控制网络(可以是各种现场总线,也可以是其他工业控制网络)进行通讯,主监控服务器通过触发询问线程对电源等硬件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收集实时现场信息,经处理后传送给实时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根据客户端浏览器发来的HTTP请求,通过服务器扩展模块,从实时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然后传回给客户端浏览器进行显示。基于web服务器的监控系统以其扩展容易、可跨平台服务、标准代码规范等特点为现代大规模硬件监控系统所亲睐。用户可以通过在浏览器像访问网站一样查看PC的各个硬件运转信息,清晰且详细。这样明确分离的后台程序与前端显示,使得监控系统有着非常清晰的结构以便于修改、维护和升级。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Web Service技术将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技术。

2.学生机房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关于学生机房计算机集群的硬件监控,就是将计算机中的各个设备的硬件信息用CGI程序传送到服务端的数据库,再由服务端的Web服务器通过对数据库读取获得硬件信息并显示出来,同时服务器网页上的控制信息也通过后台程序发送给对应的计算机设备。

学生机房计算机的硬、软件运转信息经由网络传送到Web服务器数据库,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便于读取,定时更新;然后在监控主机的Web服务器中,通过读取数据库来获取实时的机组信息,并将其直观地显示在浏览器上,同时,其他的客户机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用浏览器访问到该主机进行监控。其原理图如图一。在文献[3]中已经论证了基于轮询的软件架构可行性高、见效快、部署简单且比较适应我院学生机房的实际情况。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架构实现学生机房硬件监控系统开发。

二、学生机房监控系统开发平台软件配置

开发软件的选定。在此次设计中,我们拟采用Apache+PHP+Mysql技术套餐来架设该监控系统的Web服务器。这几乎是现阶段给所有小型网站开发量身定做的完美解决方案。在当前的网页设计语言中,PHP对数据库的支持最为强大,并且以其安全性高,函数库类型丰富为很多服务器设计者所用;Mysql也是因其开源性也是架设小型网站的首选;Apache因其对PHP的支持相对较好;故本文采用这个完美组合作为此设计的软件开发平台。

三、学生机房硬件监控系统的模块设计

总体规划:本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监控、系统监控、统计报表、系统管理四大模块。在本文详细介绍系统管理模块和硬件监控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

1.硬件监控。本模块主要是对机房电脑的硬件进行监控,服务器每隔设定的时对机房电脑硬件信息进行读取并存入到数据库。本模块主要包括设备监控和温度监控两部分组成。(1)设备监控。主要对机房电脑各硬件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电源等设备信息。界面如下图所示:

(2)温度监控。主要对机房各电脑的硬件温度进行监控,主要包括CPU、内存、显卡和硬盘的温度监控。

2.系统管理。(1)组织结构管理和用户管理。主要对本监控系统的用户单位的组织结构以及用户进行管理。

(2)角色与权限管理。主要对本监控系统的用户角色信息和权限进行管理。

(3)电脑信息管理。主要对机房内的电脑信息进行登记、修改和删除。

四、安装与测试结果

该原型系统需安装在学生机房管理员的PC上,其次在每一台受监控的学生电脑上安装一个很小的控制软件。访问者可以在别的电脑上(只要是在同一局域网中)通过浏览器访问B/S的系统即可查看学生机房各电脑的硬件情况。本原型系统在我院学生机房部署并运转,经测试能够实现对机房PC硬件(主要硬件的温度和运转状态)的无人监控。

参考文献:

[1]许柯,郑明雪.基于WEB的大规模集群监控系统设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9):78-79.

[2]李娜.基于IPMI技术的服务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9:7-15.

[3]马海东.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7.

[4]姚婷婷,許柯.基于集群系统硬件监控技术的机房管理解决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

作者简介:姚婷婷(1980-),女,湖南石门人,湖南警察学院网络监察教研室,研究方向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

作者:姚婷婷,贺永恒

第3篇:平安城市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对合肥平安城市机房建设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从机房环境综合监控系统建设出发,提出了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方案,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在平安合肥中的应用,对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平安城市 机房监控 数据采集

近几年平安城市建设在全国大面积的展开,各城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进行平安城市的建设,如北京、西安、深圳、重庆、广州、上海等。内场机房是平安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机房环境(动力电源系统、UPS备用电源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是机房内各种网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条件。一旦机房环境出现异常且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轻则会影响到前端点位的图像采集、存储,重则可能会引起火灾,对设备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

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故障并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置,早期较多的机房都采用7×24×365的值班制度,由值班人员定期进行现场巡检以期能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此种工作方式效率较低,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随着设备的不断增加和各种系统的不断深入应用,这种人工巡检的方式已不再适用,如何使用新型自动化监控系统代替人工巡检进行机房环境的实时监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方案

合肥平安城市主网包括42个派出所,7个分局,1个市局共50个机房。机房环境监控方案的设计原则是“绿色经济、实时准确、稳定可靠、信息共享、技术先进”,在整体方案的设计上,实现机房环境监控的自动化、智能化,体现在从水浸、温湿度的自动化监控到消防、安防的联动,从设备级的信息采集到应用系统的智能分析。智能分析是指结合各领域标准的数据、SPC质量控制方法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标准值、方差以及趋势预测,根据预先设定的报警阀值判断是否报警。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原则采用模块化的开发方法提供C/S、B/S两种架构。在C/S架构下实现设备的组态、配置管理、数据的实时采集,在B/S架构下提供人员权限配置、数据查询、报表打印、信息报警、统计分析等功能。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从可靠性、实时性、便捷性考虑的,系统管理人员采用 C/S 客户端进行快捷配置和维护,而一般管理人员采用 B/S 方式访问,不需安装客户端即可实现对机房监控系统的全面管理[1-2]。

机房的环境监控系统主要是对环境保持设备与数据运行设备的监控。数据运行设备主要包括网关、服务器、OLT、交换机、路由器等;环境保持设备包括温湿度、漏水、烟感、门禁、配电柜和精密空调。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进行设计,确保任何模块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同级别的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同时为了满足本项目现在和以后的规模需要,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可以确保系统后续的扩容能力和系统反应速度。集中监控平台是一个高可靠性,分布式的环境监控系统。从其功能及信息传输的特点可以将系统分为:现场设备采集层、现场监控层和集中管理层,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分布式结构,在同一层级的各个模块之间是互相独立的,互不干扰。

二、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2.1数据采集技术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将各个I/O点使用组态的方式进行配置,利用RS485进行数据的传输。环境监控数据采集涉及到设备主要有:UPS电源监测、精密空调监测、门禁管理、漏水监测、温度、湿度、消防火警监测。

◇ UPS电源监测

通过系统里的UPS电源监测模块进行UPS状态的监测。主要监测的参数包括:UPS输入、输出电流电压、频率、UPS温度、电池电压等参数[3]。数据通过RS485传送到监控主机,由监控主机定时将数据上传至中心服务器。

◇ 精密空调监测

精密空调监控模块通过RS485接口与精密空调进行通讯。系统实时采集空调压缩机启停状态、空调回风温度、湿度、风机启、加湿器等参数,并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在环保节能的原则下对空调进行智能控制,即系统可以根据采集的温湿度控制空调动作,在保证机房恒温恒湿的条件下做到节约用电。

◇ 门禁管理

通过安装门禁控制主机,在门框上面安装电磁锁,同时在出口处安装开门按钮,在进口处安装刷卡器实现对各机房人员出入情况进行实时管理和记录。门禁控制主机的RS485接口进行通讯,系统采用总线的方式将门禁的监控信号接入数据采集终端的串口,同时门禁与消防火警系统进行联动设计,当机房内发生生火灾时,消防火灾系统进行报警且门禁系统自动打开机房的防火门。

◇ 漏水监测

在精密空调四周或者空调水管下方敷设漏水感应绳,漏水感应绳到漏水控制器上面,漏水控制器有自带的干接点接口。系统的漏水监测模块通过Modbus协议将漏水控制器的监测信号传输至监控主机,从而实现对漏水的实时监测,当监测到机房漏水时,系统报警并通过漏水控制器将进水电磁阀关闭,防止机房大面积浸水。

◇ 温湿度监测

在机房内部署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系统通过终端采集模块采集温湿度状态,终端模块通过RS485通讯接口,把采集到的信息实时传送到监控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消防火警监测

在机房的关键区域安装烟雾传感器,实时监控机房的烟雾状态。系统提供图形化的界面供管理人员实时监控机房的烟雾情况,当机房的烟雾值达到报警条件时,系统报警,管理人员在确认报警信息后,远程控制消防设施进行动作。

2.2实时数据库技术

系统24小时不间断的对机房的环境状态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存储、监控,庞大的记录数据要求系统使用高性能的商业数据库。针对环境监控领域对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准确性的需求,且为了降低数据库对系统实时监控的响应时间,将系统数据库分为2层,即过程数据库与档案数据库。过程数据库存储的是实时的监测数据,供软件实时的显示,档案数据库存储的是历史数据,供管理人员查询历史记录以及报表打印。

系统在设定的周期定时将校验后的实时数据库数据导入档案数据库,并将实时数据库相对应的数据删除,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档案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过程数据库不至于太臃肿,保证数据及时的显示,不会因为过程数据库太臃肿而影响数据的处理速度。

2.3远程监控技术

本次平安合肥的网络链路由前端点位汇聚到派出所机房,再由派出所机房汇聚到分局机房,最后由分局机房汇聚到市局机房,其中分局到市局是双环路结构,这样任何一个分局都有2条路由可以到市局,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机房的环境监控是在市局机房内放置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内安装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对下设所有机房嵌入式监控采集主机进行统一集中监控管理。每一个分局和派出所的机房机柜内安装一台嵌入式监控采集主机,采集机房内的前端设备数据。温度、配电、烟雾、UPS统一接入嵌入式监控采集主机。嵌入式采集主机将采集的数据打包通过TCP/IP定时发送给中心服务器。

2.4多种告警输出

当系统监测到环境数据超出预定义的阀值时,系统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报警。本系统的报警形式主要有:声光报警、短信报警、电话报警。电话报警模块使用电话报警主机,预定义报警号码,当系统报警时,报警主机自动拨打预定义的号码。短信报警模块是预先将报警提示信息录入系统,并与警情状态进行关联,当机房发生特定的警情时,短信模块通过短信猫将特定报警提示信息发给系统里的号码[4-5]。声光输出是在机房的门头处安装声光报警器,当有消防或漏水报警的时候会启动声光报警,考虑到有些派出所是在居民小区里,故声光报警器应选择音量可调节的型号。

三、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应用

平安合肥视频图像采用分散存储,集中调用,即将存储服务器在各个派出所,二级案例库、流媒体服务器等放置在市局机房。机房之间距离跨度大,故在市局机房放置一台中心服务器,在其它派出所放置监控主机。市局中心服务器用于对市局机房环境进行监控,并对其它派出所监控主机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监控主机接收中心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对机房的设备进行监控。

3.1感知设备的接入

本次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使用组态的方式配置需监控设备,接入监控平台的设备有:门禁、浸水、烟感、温湿度、空调、UPS、配电柜等。根据各感知设备采集的变量类型可以分为:模拟量与开关量;根据通讯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串口通讯与网络通讯。系统使用不同的图元表示不同的监控器,不同的图元信息及其坐标位置存储在数据库中,在系统启动的时候从数据库读取其相应的信息并加载在系统界面上。图元的颜色表示设备的状态,绿色表示正常,橙色表示故障,红色表示严重故障,灰色表示离线或停机,如图2所示。

3.2数据查询及报表

组态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报表控件,工程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报表格式,并对数据进行各种分析。系统的数据查询主要有历时环境监控数据的查询和系统操作日志的查看,操作人员根据自己账号的权限可以查询到相应级别的数据,如图3所示。

3.3报警信息

先在系统里定义报警事件的级别,当发生报警信息的时候,根据预先定义的级别系统自动选择不同的报警方式:声光报警、短信报警、电话报警。报警判读的条件是根据在系统里预设置的各种参数的阀值,当监测到的数据越界的时候系统可以正确的、及时的报警,并向相应的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系统报警信息状态如图4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从平安城市机房建设的特点出发,通过对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方案、关键技术及应用的分析,实现了对机房的环境状态的实时监控。本环境监控系统在平安合肥机房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无人值守的条件下,安全可靠的对机房的环境进行了实时监控,对机房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报警与处理,极大的提高了机房的维护效率,减少了机房的运维费用。

作者:王琳

公司: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淠河路88号

Tel:15675517803

参 考 文 献

[1] 张宏杰.机房监控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J].宁夏电力,2010年第5期:33-36

[2] 练方兴.基于ZigBee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3] 杨雅颂.高校机房智能监控系统规划与设计[J].新课程(教师),2009年第12期:62-63

[4] 姜云安.大中型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浅谈[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0年第8期:12-15

[5] 崔力民.新疆电力智能电网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建设[J].中国新通信,2012年第22期:91-92

作者:王琳

第4篇:机房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1 机房监控系统 1.1.1 系统简介

艾勒普监控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房监控、通信基站的动力及环境监控、无人值守现场的环境及安防监控,例如电信基站环境监控、电力通信站环境监控、校园/企业网络机房监控、银行和证券数据机房环境监控、军械和弹药仓库的环境监控等。

它的功能是采集并记录现场的各种需要关心的环境参量,例如红外、门禁、烟感、温度、湿度、电压、电流、电磁干扰等。它由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还具有网络通讯的接口。

艾勒普网络型监控系统作为新一代环境、动力、安防应用具有同以太网或因特网无缝连接的功能。艾勒普网络型监控系统成功应用了嵌入式Internet技术,使得TCP/IP和Ethernet可以稳定可靠地应用到重要监控现场。

1.1.2 设计原则

从实际出发,在有限的预算下,追求最高的性能。在重要的机房,采用嵌入式网络型监控设备,辅以传感器,组建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其建设成本远远低于采用传统PLC模块,工控组态软件之和;建设周期只有传统方案的1/4;系统维护成本只有传统方案的1/2。

1.1.3 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1.1.3.1 网络化存储和跨网络平台访问

艾勒普网络型监控系统可以同时采集温度、湿度、电压、电流、烟雾、水禁、红外、门禁等状态参量,采集的数值在浏览器界面上动态地显示出来。由于艾勒普有可扩展的传感器接口,用户可以自由定义。艾勒普独有的内嵌Web Server可允许用户通过PC的IE浏览器或其他标准的浏览器访问艾勒普监控系统的网页来观察远端的情况,而不需要额外的软件。当参量达到警告值时,页面自动图形显示报警提示。网络管理员可以在界面上设置被测参量的变化范围、报警上下限数值、IP地址、监测时间间隔、在修改监测量的上下限时,修改人被同时记录。 1.1.3.2 实时监测

艾勒普网络型监控系统具有网络数据传输接口,可以通过IP数据包传送网络数据。监控系统将采集的数据以报告的形式传送回来,这样远程计算机可以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访问进行数据计算、整合和存储。 1.1.3.3 简单和安全的使用

对艾勒普网络型监控系统的配置和管理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用户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通过简洁的网页,用户就可以进行配置,简单易用,节省安装维护人员。用户可配置仪器的IP地址、网关地址、子网掩码、数据端口等设置。为了满足数据安全性的需要,艾勒普提供了密码机制,管理员必须通过密码才能访问网页进行修改和配置。为了防止网络病毒的攻击和网络数据干扰,艾勒普设计了特有的包过滤功能和抗病毒机制,保证高可靠度的网络传输.另外,艾勒普实现了处理器监控机制,可以监视自身的运行状态,必要时采取安全处理措施,保障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1.1.3.4 支持标准智能/通用传感器

艾勒普是一种基于IEEE1451标准的网络传感器适配器和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的数字接口集成化单元,具备完善的和通用性很强的二次开发性能。艾勒普网络型监控机提供了业界通用的传感器接口,可接入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 模拟线性接口的传感器;

 TTL或干/湿式输入接口的状态传感器;  艾勒普监控机可采集和控制的量有:

温度、湿度、压力、流量、风速; 

交/直流的电压、电流、功率; 

红外双鉴、红外对射; 

水禁检测、门磁检测;

烟雾检测、煤气检测、水位检测;

烟雾排风扇、防火隔离电闸门、紧急备用电源、紧急照明、电子阀门;

1.1.4 系统配置与组网结构图

该系统采用二∕三级结构的TCP/IP内部局域网结构; 监控服务器安装在监控中心(可选配大屏幕监视器);

嵌入式网络型监控设备分别安装在机房现场,与现场设备的各种采集点传感器、电源、空调等相连(采用艾勒普网络型数据采集服务器); 软件采用B/S结构(IE浏览器),具有界面友好、实时性好、人工干预少、使用简单方便等优点。

组网传输方式:  各机房的动力环境监控和视频监控采用TCP/IP协议通过以太接口接入内部局域网;

 视频传输采用MPEG4压缩格式的组播方式;  电源、空调、ups等设备监控:  智能设备类:机房内采用协议转换器与各种智能设备之间通过RS485/232网络连接,采用主从方式通过各种通讯协议相互通讯,取得各设备的实时数据,为保障系统实时性,系统采用多线程方式,同时与各端口的设备通讯,便于对事件的即时响应。(要求用户提供原厂家设备的接口定义、随机监控软件和正确的通信协议);  非智能设备类:通过报警干接点接口和各种模拟变送器直接接入监控主机的遥信、遥测接口;

1.1.5 机房监控主要设备

网络型动力环境智能监控艾勒普

产品特点:

 提供开放的软件接口,便于与第三方软件无缝集成  功能特性:

 组网方式:基于IP的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ADSL、E

1、无线以太网等

 基于WWW浏览器,采用B/S、或C/S结构  用户权限管理,安全,保密,可靠

 支持紧急事件告警(当传输通道正常时,监控告警响应时间、数据响应时间、命令执行响应时间不超过10秒,故障告警准确率99.999%。)  报警方式:本地声音,中心通过寻呼机,移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管平台广播或监控中心声音报警

监控主机包括以下几种接口:通信接口、遥测接口、遥信接口、遥控接口等。 通信接口提供一个以太网接口,在内部CPU的控制下与本地监控中心的通信服务器通信。协议转换器提供RS232/422/485接口,用于与其他的系统通信,如智能空调、智能电源等。

遥测接口主要采集模拟的量包括:机房温度、湿度,电池电压、电池工作电流、漏电电流,电源系统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设备温度,交流电源电压、电流、漏电电流,烟感工作电流等。采用10位A/D转换,精度高,通过软件的处理可以达到非常准确的结果;对于交流电源的参数采集还可以通过互感器直接采样,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交流参数。

遥信接口主要采集开关量,主要包括电源跳闸、合闸、各种开关的通断、设备的投入与推出、进水告警、门窗开关状态告警、门禁系统告警、强行闯入告警、消防系统报警等等。遥信模块还可以用来测量电网的频率。遥信接口采用光电隔离输入,抗干扰性能好,容易接线。

遥控接口主要是遥控灭火、防湿、电源电网的管理、空调远程的开关等。遥控的工作模式采取两步完成,第一步选中要控制的对象,并返回对象选中与否的信息,第二步确认执行,这样大大提高了遥控的可靠性,比如控制电源系统;也可以直接工作,比如控制路由开关。

1.1.6 网络化动力环境集中监控软件ALP2000 采用ALP2000监控系统,系统远端与本地显示界面一致,可以管理各种智能设备,扩展性好;显示和处理完全分离,稳定而高效;所有操作可以在远程桌面上完成,使用方便;提供基于WEB的远程访问功能,便于随时随地了解机房运行状态;提供完整的二次开发功能。

实现多种报警方式,包括:语音、光、局域网、电话(传呼)报警等。须具有严密的权限管理功能,可设定不同管理人员的浏览和操作权限。

实现远程监控,包括:局域网监控,拨号监控。管理人员可以在网络的任意位置,通过浏览器查看重要区域的实际状况,同时视频系统还具有移动报警和触发报警功能,监视区域一旦有人员活动,或者探头报警,即启动录像,记录整个过程。

系统成熟、可靠性高、功能完善、易于维护,监控界面要友好,操作简单,整个系统考虑可扩展性;便于增加监控对象。

系统采集、专家诊断远传功能,WEB界面监控管理,具备无人职守条件。 本机房监控系统可以兼容东至公司大楼的监控系统,可以纳之为一个平台,并预留其它今后可能新建类似机房的监控系统接口。

2、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软件要求

◇Win2000 professional中文版和Win2000 server中文版或WindowsXP professional---用于安装“MacroView”服务器软件

◇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用于报警客户端WEB模式的设备和现场监控管理。

◇SQL Server 2000专业或标准版 ◇IIS 5.0(完全安装) ◇IE 6.0 1.2 系统优化说明

我方通过招标文件的阅读,并经现场勘查测量,对机房中使用的装修面积、管线桥架数量进行了仔细的计算(详见机房深化图纸),在深化清单最中将部分装修材料、电缆、电管等数量进行了合理的优化。

第5篇: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一、概述........................................................................................................................................... 2

二、系统硬件环境 ........................................................................................................................... 2

三、系统功能 ................................................................................................................................... 3

四、监控系统设计和介绍 ............................................................................................................... 3

4.1、监控系统说明 .................................................................................................................. 3 4.

2、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 4

五、监控系统软件组成 ................................................................................................................... 9

5.1、数据库 .............................................................................................................................. 9 5.

2、客户端 ............................................................................................................................ 10 5.3、存储服务 ........................................................................................................................ 10 5.

4、报警服务 ........................................................................................................................ 10

六、网络拓扑图 ............................................................................................................................. 11

一、概述

机房联网环境监控系统采用数据集中管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层,设备管理层,应用管理层。采用C/S结构为主,以B/S结构为辅的系统架构,实现大型网络集中管理。

系统主要实现功能: 视频监控 机房环境数据监控 报警联动控制 用户管理 重要视频存储功能 与前端实现对讲功能

前端数字硬盘录像机远程检索回放下载功能

二、系统硬件环境

前端设备统一采用海康DVR 局域网千兆光纤传输。 多个环境数据采集仪。 性能稳定的数据库服务器。 性能稳定的报警服务器 大容量的存储服务器

三、系统功能

存储服务器能够提供二次备份功能,实现重要视频文件二次存储。

前端设备海康DVR能够进行录像,客户端可以进行远程检索回放下载。

联动报警布防:能够联动对讲,联动视频,联动录像 机房数据的环境监控功能

机房数据联动控制功能:可以联动录像,联动视频,联动报警输出控制

用户权限管理:能够更好的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能够统一对所有网络中的远程设备进行控制管理。 客户端能够远程监控功能:监控视频,监控机房环境参数

四、监控系统设计和介绍

4.1、监控系统说明

本系统主要由两个子系统组成:视频监控系统和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这两个系统将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和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集中监控。 4.2、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监控系统主要由数字监控系统主要有前端摄像部分,视频存储部分,视频监控部分,语音对讲管理,报警联动布防管理,机房环境数据监控。

a、 前端摄像部分

前端摄像部分采用具备存储功能的海康DVR,有高的压缩比,高的存储性能,多硬盘大容量配置,可长时间录像,高画质、高清晰度图像,性能稳定可靠。多种回放检索方式,支持多级别用户。 b、

视频存储部分

视频存储部分主要由存储服务器组成,它能够自动运行于后台,自动维护。可以实现重要文件的二次备份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由管理员通过客户端配置运行计划,统一管理,计划有强的灵活性。 自动后台运行。

具备自检功能,简单故障实现自动恢复的功能。 能够设定录像文件的存储盘

具备循环录像功能,保留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 每个实时录像文件设定为20分钟。 可以进行联动录像的回放。 c、 视频监控部分

图像监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H.264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它基于TCP/IP网络,适合多种传输介质;具有图像清晰,图像数据占用带宽低,图像实时性好,系统稳定等特点。

各级监控中心和各类用户通过客户端程序可以远程查看权限范围内的各监控点的视频监控图像。

系统的远程视频监控支持设备的双码流功能,主码流可用于日常状况下的监控,传输普通质量的视频图像,副码流可用于特殊情况下的视频图像,传输较高质量(如2CIF或D1格式)的图像。

支持客户端查看显示多屏(1屏,4屏,6屏,8屏,9屏,13屏,16屏),多个客户端可以同时查看同一路视频,此时必须用到视频转发服务。如果一个客户端同时查看多路图像,对客户端的硬件要求很高的配置。

系统提供多种方式的图像查看方式,可以在电子地图树里的打开相应的设备的通道,也可以在地图上找到相对应的图标,打开此通道的图像。

支持某一设备所有通道图像全部打开,全部关闭的功能。 可以对监控点图像预先分组和画面组合,实现多画面分组手动切换和自动轮巡。

客户端支持双屏显示,可以将电子地图和操作界面显示在一个屏上,图像单独显示在另一个屏幕上,方便客户一边操作系统,一边浏览图像。

支持单个实时图像的缩放功能和全屏显示。

可以对云台进行控制,调整云台位置,设置预置点和调用预置点。

可以对图像进行调整,包括:色度,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焦距,光圈等

可以实时监听远程现场的声音。 d、 语音对讲管理

本系统提供了可视对讲功能,对讲的同时可以同时看到相关的视频图像。支持硬盘数字录像机双向语音对讲或者单向语音对讲。 主动对讲:客户端可以跟前端设备进行对讲。对讲的语音采取了先进的音频压缩算法,语音音质清晰,传输稳定。 对讲请求处理:支持前端主动发起对讲请求的接收,当有对讲请求的时候,客户端将会接收到对讲请求,弹出对讲请求提示框和播放对讲请求的语音。

对讲日志:对讲请求的记录将会自动记录到数据库中,用户可以查询对讲请求记录。 e、 综合的联动接警布防

系统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报警处理机制和多种有效的报警方式,灵活的报警参数设置及完善的报警记录,帮助用户对各种设备报警进行管理,设置报警参数,及时了解到设备运行情况及事后分析。 报警布防:分级别,分区域接收不同的报警,客户端按照区域级别接收不同的报警服务器的报警。报警计划可以按照时间,星期和报警类型等限制条件来接收报警

支持移动侦测报警,视频遮挡报警,探头报警,信号丢失报警,设备报警等多种报警类型

报警联动输出控制:一台设备联动任意一台设备的报警输出 多种灵活的联动策略:报警联动对讲,联动弹出图像,联动录像,联动上墙,联动输出等多种方式的组合的联动。 报警处理:可以定义报警源、报警类型、联动规则及处警预案,通过报警服务器自动关联实时视频和启动录像,启动现场声、光、门等设备,并将不同的报警发送给不同的级别的客户端。客户端接收到报警后可以采用多种报警方式提醒。可以实现客户端的本地报警录像,语音提示,报警铃声,弹出报警关联图像,弹出报警提示框,以及切换到报警的位置(地图),地图上对应图标会闪烁。 报警日志:报警服务器自动将报警信息写入数据库中,方便以后的查询。客户端收到报警后可以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处理记录将会保存到数据库中。完善的报警日志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对历史报警日志进行查询,对管理人员的日后取证提供了方便。 f、 机房环境监控

本系统不仅提供了完整的视频监控方案,也同时兼容了机房的环境监控,并将视频监控,报警控制和机房环境监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统一进行管理,互相关联的监控系统。 机房的管理:包括机房的基本信息的管理和机房环境数据管理。其中机房环境数据管理包括有:温度,湿度,电流,电压,电池温度,空调出风口温度,UPS状态,双鉴探测器状态,门禁状态,灯光状态,等环境数据进行监控。

机房环境数据的监控:前端环境采集主机采集环境数据,客户端可以从该主机实时更新数据,刷新数据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调整;按照机房的ID进行循环显示各个机房数据的信息;可以将机房和视频通道设置关联并保存在数据库中,每次查看机房数据的同时,还可以同时查看该数据相关联的视频图像;列表图标显示数据信息:各种环境数据按照机房为单位以列表展开显示,方便统一查看管理。

机房环境监控报警:对于环境数据的正常范围可以进行设置,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将在数据列表图标显示为不同的颜色标注,这样就能够及时提醒管理人员某些环境数据的异常,方便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当出现有异常的环境数据可以实现报警提示。环境数据异常报警联动输出,控制现场的输出设备,如控制精密空调,实现空调温度的自动调节。实现环境指标无人化的自动调节。

机房数据报表:强大的数据报表输出功能。提供每种数据的统计显示,方便管理员对某种特定数据的集中监控。可以监控的机房数据指标包括:数字化温、湿度采集监测,烟雾监测,UPS电源监控,门禁管理,双鉴探测器,灯光照明管理,电流,电压管理

五、监控系统软件组成

本系统是采取模块设计,每个模块分管不同的功能。 5.1、数据库 a、 设备的基本信息

数据库统一管理前端视频采集设备,环境采集设备和机房,将这些设备的基本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客户端登陆数据库后将按照该信息连接前端设备,查看图像和查看机房环境指标 b、 用户权限 可以分配多种权限级别的用户: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区域编辑员。

c、 服务器的配置管理

包括报警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的后台运行计划 5.2、客户端

客户端登陆数据库后根据不同权限级别可以进行设备的管理,服务器配置的管理,视频查看,环境数据监测,报警处理,语音对讲,录像文件远程检索回放下载等功能,具备完善的功能、稳定的性能和友好的界面。 5.3、存储服务

根据客户端的配置给存储服务器的计划将自动后台运行,该服务安装在大容量的服务器中,称为存储服务器。

能够实现重要数据二次备份功能,并提供了客户端的远程检索回放下载功能。 5.4、报警服务

报警服务是根据配置计划自动运行,从前端设备获取到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发送报警信息给相关联的客户端,并能联动报警输出,实现报警联动功能。

六、网络拓扑图

第6篇: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将于2009年的6月1日起实施,其中有不少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原有的《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将终止使用。

概述

比特网(Chinabyte)记者有幸采访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编制组组长、中国电子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钟景华先生,请他对机房新标准进行了详尽解读。 新规范名称有内涵

关注机房发展的人们可能会注意,新标准的名称是《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没有延用之前的《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或改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钟景华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缘由:“在规范立项之初,编制组考虑到如果仍然延续《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这一名称可能会过于局限。现代的机房名称很多,有数据中心、信息中心、电脑中心、计算机房等等,如何让这个规范涵概更广,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 然而无论机房名称怎样,归根到底其传输、存储、运算的都是电子信息。所以,编制组最终把新规范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它不仅涵概传统的计算机机房,并将所有具有电子信息传输、存储、运算功能的场所都归入其中。 让不同级别的数据中心都有据可依

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立项时,编制组就为规范制定了四个要求:科学性、先进性、协调性和可实施性。

现代数据中心的规模、应用和需求各不相同,如何让不同级别的数据中心都有据可依?即如何实现可实施性?钟景华介绍:“当时编制组和专家们认为一定要将机房分级,而这恰恰与当时还没看出版的美国通信行业协会标准TIA/EIA-942《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不谋而合。”

立项会议后几个月TIA/EIA-942来到了中国,编制组马上进行了翻译,认为新标准的分级不能完全参照TIA-942,因为其中的T3级并不附合中国国情。T3要求系统采用“一用一备”的运行方式,在主用系统检修时直接切换市电工作,这一做法在电源质量比较好的情况下可行,但国内电源谐波和瞬间断电情况较多,如果直接用市电,可能造成信息丢失、传输错误或者造成设备的损坏。

最终,新规范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级。A级对应TIA/EIA-942的T4,B级对应TIA/EIA-942的T2,C级对应TIA/EIA-942的T1。T3可以归类为A级,但是很勉强,需要在设计时完善。这是新规范与旧规范相比最大的特点。

除此以外,新规范中增加了术语和符号、机房分级标准、电磁屏蔽、网络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五个章节和附录。 充份关注节能环保

“据统计2006年美国境内数据中心耗电量为600亿度,占美国全年耗电量的1.5%,到2011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00亿度。只是这些数字还不够直观,我举两个例子:一是三峡水电站一共设置了32台发电机组,如果全部开启一年的发电量也就是1000亿度;二是全国照明用电,包括家庭、办公和生产耗费的照明电,全年约为1000亿度。”钟景华说到。

节能是数据中心的一个非常重要话题,新规范中特别增加了关于大型数据中心节能的条文。规范7.4.13条规定,空调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采用以下节能措施:大型机房宜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北方地区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的机房,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通过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钟景华解释:大型机房通常指数千至数万平方米的机房。在这类机房中,安装的设备多、发热量大、空调负荷大,而水冷冷水机组的能效比高,可节约能源,提高空调制冷效果。在北方冬季还可利用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通过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新规范中关于节能的条文还很多,例如机柜的摆放方式、照明光源、机房窗户设置等细节,充分体现了对节能环保的关注。 新规范中的强制条文

“建设部101号文中明确表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的第6.3.2、6.3.

3、8.3.4、13.2.

1、13.3.1为强制性条文,”钟景华为比特网记者介绍:“这五条强制性条文都涉及到生命安全和节能环保的内容。”

第6.3.2条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耐火等级不能低于2级。 第6.3.3条规定,当A级或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于其他建筑物内时,主机房与其它部位之间应设置火极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第8.3.4条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第13.2.1条规定,采用管网式洁净气体灭火系统或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主机房,应同时设置两种火灾探测器,且火灾报警系统应与灭火系统联动。

第13.3.1条规定,凡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主机房,应配置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以上五条都涉及了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条文,必须严执行。另外,关于强制条文在规范的说明部分都有明确的解释。

要求高于国家规定的编制过程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平均是2.5年一代,而《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从1993年实施至今已经进入了第15个年头。而早2005年初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在对标准进行整理时发现原有的标准已不能适用于现代数据中心的设计要求时便向建设部和信息产业部提出了修编的申请,并得到了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很快发文委托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对标准进行修编。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标准的编制要分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征求意见稿阶段、送审稿阶段和报批稿阶段。然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远远超出了这四个阶段。

钟景华介绍:“准备初期编制组调研了40多个机房,取得3000多个数据,并编写200多页的调研报告,并且还研究和翻译了美国通信行业协会的TIA-942《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IEEE-1100《电子设备供电和接地操作规程》等相关国外标准,吸取了其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

从调研到草稿完成经历了一年的时间,之后编制组按照建设部的规定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向全社会征求意见阶段,期间收集意见330余条。意见中很多涉及很多机房疑难问题,如何取舍编制组慎之又慎,并对每一条不采纳的意见都回复了具体的理由。比如关于机房接地的意见,编制组邀请了国内知名的王红宇等专家对每条意见进行分析、讨论,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对于机房接地的争论,除此以外编制组还组织了并于供电、空调、综合布线及消防等方面的意见研讨会。

此后,又经历了征求意见稿修改、送审稿讨论和修改、报批稿修改等阶段。最终,建设部于2008年11月12日发布第101号公告,批准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规范,从立项到批准经历3年多的时间。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的内容更加科学和更具实施性,然而整个编写过程却比旧标准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钟景华还从新规范的角度为数据中心建设提了几条建议,首先要量力而行,数据中心投资费用非常高,建设成本平均要1.5万/平米,新规范中A级、B级、C级机房的投资差别是相当大的,一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性质、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来定出数据中心建设的级别。第二,数据中心建设一定要考虑标准化和模块化,这也是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的重要因素。

最后,钟景华谈到,按照建设部的委托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正在编制《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专门解决目前检测没有依据、没有方法的问题。其中包括了数据中心温度、湿度、电源质量、布线等参数如何检测的规范标准,将于2010年完成。

另外,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还承担了建设部委托的编制《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与施工的国家标准图集》任务,图集可以帮助设计和施工人员理解规范,目前图集已经出版。

第7篇:网络机房系统方案

一、概述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校机房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互连技术迅猛发展。以快速稳定的网络来进行现代化科研及办公,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至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等领域,并实现与Internet网的汇接,实现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管理现代化,以此提高现有人员的教学水平、技术素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之为生产科研发挥更大作用。

不论是高校、企业、事业单位还是个人用户对网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数据、资料的安全、稳定的交流和传输,是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流。

校园网络中心机房是校园网络的核心枢纽,是数据交换的中心和数据存储中心, 建设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机房,为计算机的可靠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课题。

校园网络中心机房环境,包括硬件与软件环境,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技术,为了保证各种智能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转,计算机机房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微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强度、屏蔽、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接地和安全保卫等要求。中心机房建设工程是一种涉及到空调技术、供配电技术、抗干扰技术、防雷防过压技术、净化技术、消防技术、安防技术、建筑和装饰技术等多种专业的综合性的产业。

二、用户需求分析

XXX校区网络中心机房,面积共约X平方米。层高X米,装修完成后要求净高达X米,包括各类功能房间,整个中心机房基本工程包括有机房装修系统、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空调及新风系统、消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门禁系统、闭路监视系统、KVM系统)等。机房区域规划基本可分为四大部份,主机房、配线间、气瓶间、配电间。

1) 主机房:用于放置UPS电源主机及各种服务器设备等各弱电系统设备安装区域。

2) 配线区:用于放置网络机柜、网络设备、光配线架、网络配线架等设备安装区域。 3) 配电间:用于放置电池、市电配电柜、UPS配电柜等配电设备。

4) 气瓶间:用于放置气瓶等消防设备。

三、设计原则

机房建设工程,要以兼顾人机并重之原则,设计应以运行条件、安全可靠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在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系统的设计寿命、信息安全的要求的基础上保证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 先进性:立足于高起点,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机房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并通过集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实现科学的机房管理。

 高安全可靠性:为保证机房能为用户提供连续不间断的服务,机房须具有高可靠性。系统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单点故障的存在。机房内部计算机系统涉及到机密信息,需要保证机房的安全性,必须具有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安保系统以保证用户的设备和数据不受侵害。

 可扩展性:由于信息网络系统需求的不断变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在施工建设时应考虑对资源需求的改变,以使整个系统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

 易管理维护:通过使用先进和可靠的管理工具来实现系统的高质量管理,以节约人力资源,实时监控、监测整个中心机房的运行状况、语音报警,实时事件记录,迅速确定故障,提高可靠性,简化机房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

 高性能价格比:保证在保证机房的高可靠性的基础上,机房的材料产品、设备的选型应合理选择材料与设备;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设计机房,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

舒适性:机房设计中对空调、照明、声响及环境进行优化调整,为管理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电气设计依据

● 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 国标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 国标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 国标GBJ52-82《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 国标GBJ54-8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 国标GBJ 232-8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五、建设目标

整个网络建成之后,将达到如下目标: A、网络运行稳定、速度快

B、整个网络完成后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为以后升级余留了空间。

C、只要添加外接设备,就很容易实现所有电脑接入INTERNET,并能与更多的教育站进行互联,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D、整个教学网通过INTERNET或其它连接方式都可以访问其它城域网。 E、在每一台工作站都可以运行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

F、网络管理容易,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

六、网络设计方案

1网络体系结构

在整个网络建设中,网络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保证数据的传输的带宽保持在100M上。运用超五类双绞线连接网络主干,采用混合式100/1000M快速以太网连接到桌面。此种结构具有灵活的扩充性,可满足用户在以后网络增长的需要及方便的接入;易于维护,在不影响整个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自由插拔与更换;保证网络主干数据的快速传输,减少网络数据的传输“瓶颈”,提高网络性能。

整个网络以服务器做为该教学网的网络数据中心,运用双绞线(或光纤)接连各个学生机及教师机。1000M双绞线(或光纤)主干连接各个工作站。

2、网络总体设计

本方案中,将以服务器为中心,其它各工作站作为网络主干用户。桌面采用100M交换速率传输,服务器的主要任务是提供Internet信息服务、数据服务和文件服务。

3、机房接地设计

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及CECS72-97综合布线工程规范,机房所在楼宇应有联合接地体,在主配线间应有3欧以下的接地端子。

4、机房电器系统设计

充分考虑所设计的机房系统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以电源供配电的质量、电气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为设计原则。 机房内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制及单相三线制,采用双回路供电; 用电设备作接地保护,并入土建大楼配电系统;

机房用电设备、配电线路装置过流过载两段保护,同时配电系统各级之间有选择性地配合,配电以放射式向用电设备供电;

成功案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宣武区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

海淀区育新学校 宣武区三义里小学

民建中央办公厅 丰台蒲黄榆三小

香厂路小学 后孙公园小学

南刘中学

宣武政府采购中心

顺义教委教育装备部

角门中学

青年湖小学

六十六中学

师范学校附属一小

郎府中学

西城培智学校 通州区贡院小学 宣武太平街小学 长辛店三中

崇文教育设备管理中心 南菜园小学 回民学校 育才学校

第8篇:浅谈IDC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

丁国余

上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要:现代的数据中心中都包括大量的计算机,对于这种场所的电力供应,都要求供电系统必须在所有的时间都有效,这就不同于一般建筑的供配电系统,它是一个交叉的系统,涉及到市电供电、防雷接地、防静电、UPS不间断供电、柴油发电机等,每个系统互相交叉,互有影响,这就使我们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数据中心、UPS不间断供电、冗余、接地、防静电

一、系统概述

现代的数据中心机房中都包括大量的计算机,对于这种场所的电力供应,都要求供电系统必须在所有的时间都有效,扩容容易,维护简便,容错力强,最重要的是性价比高。数据中心机房是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为各个业务提供稳定、安全的工作环境,而机房的供配电系统就是这基础工程的心脏和大动脉,供配电系统的稳定,能够保障其它系统发挥作用和核心业务正常运行。系统不同于一般建筑的供配电系统,它是一个交叉的系统,涉及到市电供电、防雷接地、防静电、UPS不间断供电、柴油发电机等,各个系统互相交叉,互有影响,这就使我们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二、设计标准

数据中心有专门的设计标准,全球第一个综合性的数据中心电信基础标准TIA-942 《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是2005年4月由美国电信产业协会(TIA)、TIA技术工程委员会(TR42)和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批准的。国内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也是综合国外标准以及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发展情况做出的,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也于2008年l1月12日发布,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

设计一个数据中心首先需要根据用户重要性和业主对数据中心可靠性、安全性等的具体需求,确定机房等级.再按照相应等级确定适合的供配电系统。国内的数据中心首先需要满足国内规范的要求。GB 50174—2008中关于数据中心 1 的分级规定如下: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划分为A、B、C三级。设计时应根据机房的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质确定所属级别。

三、设计原则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执行或参照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并可参考国外相关标准、规范,结合考虑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密度高、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等特性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同时,应满足项目建设单位的企业标准、规范的要求。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遵循分区、分级的原则,同一功能区域内的各类设备的供电可靠性,应能保证所有设备能够按照该区域标准的要求运行,并将供配电系统局部故障的影响面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

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密度高、总量大,其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运用成熟有效的节能措施,降低供配电系统的损耗。

四、数据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各界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和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由此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数据中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信息设备功能越来越强,功率密度越来越高。数据中心设备机柜用电负荷由以前的2kVA/台,提高到3kVA/台、4kVA/台,甚至更高。机房单位面积的平均用电负荷也由1kVA每平方,提高到1.5kVA每平方、2kVA每平方,甚至更高。

数据中心用电负荷的统计应分为两个层次,即:UPS 供电系统负荷(输出)和市电供电系统负荷。 市电供电系统负荷(输出)的统计主要包括:UPS 供电系统(输入)、机房精密空调系统、机房照明及建筑电气设备等。UPS供电系统负荷(输入)=供电负荷+充电负荷。机房精密空调系统负荷=N台主用空调机组额定负荷容量×负荷率。UPS供电系统负荷(输出)的统计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小型机等,在负荷设备明确时,按设备数据统计,具体负荷设备不明确时,按设备机柜平均负荷统计。设备机柜数量也不明确时,可按机房面积平均负荷估计。

五、数据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

2 5.1、供配电系统的布置

数据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主要设备有:UPS、电池、配电柜和柴油发电机等。这些设备单位占地面积、重量大,对于这些设备的摆放位置既要考虑功能上的需求,又要考虑空间和承重的需要,还要考虑对外界的危害。

数据中心机房供电系统应有独立的配电间、变配电所,UPS 电源机房应靠近设备机房(负荷中心)布置,这样能保证从UPS输出到用电设备之间的压降和损耗尽可能的小。UPS 电源主机、配电柜与蓄电池组是否需要分隔,按照数据中心等级的要求决定,另外还需要考虑到UPS属于大型设备,重量比较大,噪声大,需要摆放在一个承重比较好,并且不影响办公和休息环境的地方。配电柜位置的选择,主要考虑功能上的需求,配电柜应在满足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尽可能靠近供电负载。发电机房宜设置在地面一层,当发电机房设置于地下层时,应特别注意进、出风通道能否满足要求,应注意发电机组储油装置(日用油箱、储油罐)的消防要求。

变配电所、发电机房、UPS 电源机房均应留有足够的面积,可与设备机房同步发展,应对设备机房面积扩展或设备机房功率密度上升引起的供电需求。于非专门设计用于数据中心的建筑,应注意其是否满足设备安装和线路敷设的要求,包括楼面荷载、净高、抗震等级、耐火等级等方面。

5.2、供配电系统设计

5.2.1、市电动力配电系统设计

市电动力配电主要用于供给机房精密空调设备、普通照明和给排风、维修插座、一般动力、UPS设备等。市电动力配电一般由大楼总配电柜馈出的动力供配电系统,采用50Hz交电,380/220V三相五线电源,TN-S接地方式,零线和地线分开设置且零地线之间电压小于1V。

一般可靠性要求数据中心宜引入两路市电电源,条件受限制时也可引入一路市电电源。引入两路市电电源时,宜为冗余关系,也可作为供电容量扩展关系。 每一路市电电源的供电容量应能满足全部

一、二级负荷的需求,包括UPS电源系统、机房精密空调、机房照明、蓄电池充电及建筑设备中的

一、二级负荷。两路市电电源的供电容量应为全冗余,正常时应同时供电运行,两路电源在负荷设 3 备输入端自动切换。

市电动力配电柜一般采用放射式配电直接配至各用电设备或电箱,机房内所有动力配电线缆必须设计桥架或钢管敷设,市电动力配电柜具有火警联动保护功能,出现火警时可与消防系统联动及时切断电源,动力配电柜、照明箱内的开关和主要元器件应设置有效的防雷措施。

5.2.2、自备应急电源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一般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自备应急电源,对于大型、高等级数据中心也可以选择可靠性高、输出电源品质好、带非线性负载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的大功率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一般可靠性要求的数据中心宜配置一路自备应急电源,供电容量应能满足全部

一、二级负荷的需求,包括UPS 电源系统、机房空调、机房照明、蓄电池充电及建筑设备中的

一、二级负荷。当数据中心条件受限制,且市电电源具有较高可靠性时,也可以部分或全部采用移动式发电机组作为自备应急电源。发电机组燃料储备量应根据数据中心等级的要求,结合市电电源可靠性、供油可靠性、消防要求综合决定,一般不宜少于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8小时的用油量。

5.2.3、UPS供配电系统设计

UPS配电主要用于计算机设备、服务器、小型机、存储、网络设备、保安监控设备等。UPS 电源系统输出一般采用三级配电方式:系统输出配电柜-机房配电柜-机柜配电单元。

UPS电源系统蓄电池组容量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1) 按负荷电流计算; (2) 按负荷功率计算;

按负荷电流计算的结果是蓄电池组的总容量,然后再选择单组蓄电池的容量和组数。按负荷功率计算的结果是选定容量规格的蓄电池组数。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可互相校验。

对于单电源输入设备,即使已采用双单元冗余UPS 电源系统,也宜将其连接在其中一个单元上。对于双单元冗余UPS电源系统,可将其每个单元中的部分容量视为并联冗余性质。对于需要双回路供电的单电源输入设备,宜在其输入端设置静态转换开关STS。静态转换开关STS 的性能应能满足其要求,一般转

4 换时间小于5~10ms。

当负荷设备对零-地电压要求较高时,可在机房配电柜设置隔离变压器。有时候,为保证UPS故障旁路后输出高质量电源,往往在UPS旁路输出端设置隔离变压器。

数据中心UPS供配电系统一般采用冗余方式供电,很少采用单机供电。冗余方式供电能在一台UPS设备故障时,仍然能够满足机房内重要设备的用电需求,这是单机供电所不能达到的。从冗余式配置方案来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热备份式冗余UPS供电方式

主机带负载,备机空载或带非重要负载,备机接入主机的BYPASS(旁路)输入端。这种方式布置比较灵活,不需要两台UPS同品牌,而且不要增加额外辅助电路,不增加购置成本。如果UPS主机发生了故障,那么UPS备机必须接替全部负载,这也就意味着设计时必须计算好UPS主机故障时,UPS备机所需承担的总负载。此方式的缺陷在于UPS备机得具有阶跃性负载承载能力,无法对电源系统进行扩容,两台容量不同的UPS相联,只能按最小的UPS容量输出。 (2)、直接并机冗余UPS供电方式

为克服热备份式冗余供电系统的弱点,随着UPS控制技术的进步,具有相同额定输出功率的UPS可直接并联而形成冗余供电系统,为保证高质量的并机系统,各电源间必须保持同频、同相、且各机均流。此供电方式瞬间过载能力强,能够自动均分功率,系统互为主备,提高供电可靠性,电源系统扩容方便。但是存在着环流,增加无功损耗,降低系统可靠性,需增加额外辅助电路,随之而来是增加成本,增加故障点。设计时,如2台互备,每台按照50% 5 带载能力考虑,并联的主机越多,单台主机的带载能力就越低。 (3)、双总线冗余供电方式

双总线供电方式是采用两条总线对后端设备进行供电,每条总线上具有相同的一套UPS供电方式,消除可能出现在UPS输出端与最终用户负载端之间的“单点瓶颈”故障隐患,以提高输出电源供电系统的“容错”功能。此供电方式能够在线维护,在线扩容,在线升级,改善了重要总线的可用性,满足了双电源用电设备的需求,真正实现了7×24×365运行的目标。但是双总线冗余供电方式相当于搭建了两套前述供电方式的回路,需要增加2倍以上的成本。同时,为满足单电源设备的供电需求,可在输出端安装STS,来保证供电输出的可靠性。

5.3、供配电设备的安装和线路敷设

机房UPS、精密空调电源系统输入应设置专用的输入配电柜。电源系统输入配电柜应引接两路电源、自动切换。UPS 电源主机的主电源和旁路电源应分别引入,并宜由不同的输入配电柜引接。UPS电源系统输出应采用放射式、双回路配电方式。UPS 电源系统输出应采用三相配电,末端分相,以利三相平衡。

机房配电柜、UPS电源柜落地安装,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底边距地1.4m墙上暗装,配电柜及其他电气装置的底座应与建筑楼地面牢靠固定,并接地,机房内应分别设置维修和测试用插座,且有明显区别标志,测试用电源插座应由UPS供电,维修插座由市电供电。所有线路的敷设是要以设备布局和设计图纸为基础进行,设计时考虑供电距离尽量短,机房内的电源线、信号线和通信线应分别铺设,不能共走同一线槽,UPS电源配电箱(柜)引出的配电线路,穿镀锌钢管,沿机房活动地板下敷设至各排网络或服务器机柜,使用插座或工业连接器为机柜供电。

5.4、可靠接地

数据中心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将围绕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建筑物基础地

6 网及变压器地网用接地铜牌相互连通,重要机房内由铜编织带组成联合地网。所有的配电柜和配电箱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需接地(PE)可靠。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用裸编铜线连接。照明配电箱内的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接地(PE)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PE)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UPS电源柜输出端的中性线(N极),必须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连接,作重复接地,联合接地电阻小于4Ω,单独接地小于1Ω,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和标识,外电源进线至机房电源管理间时,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与接地装置连接。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PE)干线相连接,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6mm2,接地(PE)在插座间不串联连接。

5.5、机房防静电

由于静电对计算机设备有较大影响,所以机房的防静电技术就非常重要,目前,机房防静电措施主要是在机房地面敷设防静电地板,地板间通过横梁精密连接成一个整体,并与地板下接地铜牌连接,地板基材采用全钢、铝合金、硫酸钙等材质,机房墙面采用彩钢板或刷防静电涂料,天花安装金属吊顶板,起到静电屏蔽作用,防止外界强磁场的干扰。

5.6、末端PDU

电源分配单元(PDU),顾名思义PDU应具备电源的分配或附加管理的功能。电源的分配是指电流及电压和接口的分配,电源管理是指开关控制(包括远程控制)、电路中的各种参数监视、线路切换、承载的限制、电源插口匹配安装、线缆的整理、空间的管理及电涌防护和极性检测。由于数据中心的几乎所有的IT设备都已经或者将要放置在标准机柜内,所以,PDU作为机柜的必备附件也越来越受到相关各方的重视。 PDU电源分配器和普通电源排插相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设计安排更合理、品质和标准更严格、安全无故障工作时间长、各类漏电、过电过载保护更优秀、插拔动作频繁而不易损坏、热升温小、安装更灵活方便,适合对用电要求很严格的行业客户使用。也从根本上杜绝了普通电源排插的因接触不良、负荷小而造成的频繁断电、烧毁、火灾等安全隐患。

六、结束语

不同用途或等级的数据中心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同,直接关系到数据中心的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是数据中心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应在数据中心建设初期予以统筹考虑和全面规划,并根据数据中心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在供电电源选择、供配电系统布置、供配电系统结构和形式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同时,还应充分运用成熟有效的节能措施,降低供配电系统的损耗。若数据中心中存在不同等级的功能区域,在供配电系统设计中也应区别对待,以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

七、参考文献

[1]GBJ52-83《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2]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3]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4]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第9篇:机房报警系统方案说明

机房的安全和隐患:

1. 机房温湿度超高:机房内很多的设备都可能引起温度高,

2. 机房供电断电:万一线路出了问题,或市电跳闸了,机房设备如何工作 3. 机房设备着火,理论上讲机房内的每个设备都会引起着火,万一着火了损失可以接受吗

4. 空调停电再来电:普通的空调不能自启动,(精密空调可以实现自启动) 5. 电压不正常:电压低,会使空调出现软故障:只出风,但不是冷风(精密空调和普通空调都不能防止)

6. 空调坏了:谁能保证你的机房里的空调,空调漏水:当发现空调漏水时,水以漫过地板,地板下的线路损失是毁灭性

为保证机房安全正常运行,与之配套的机房动力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必须时时刻刻稳定协调工作。如果机房动力及环境设备出现故障,轻则影响电脑系统的运行,重则造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报废,使系统陷入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信息网络中心机房的动力及环境系统进行实时集中的监控极其必要。

本方案各机房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子系统:

1、温湿度监测子系统:安装 个温湿度监测点

2、漏水检测子系统:安装 个漏水监测点

3、配电监测子系统:安装 个电力监测点

4、空调状态监控系统:安装 个空调控制监测点

5、消防监控子系统:安装 个烟雾检测点

6、图像、安防监控子系统:安装 个视频检测点

7、报警方式:警号报警、电话语音报警,(可拨打7组管理员的电话) 针对当前情况,故采用先进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运用AD-200智能温控报警设备,来进行全天候24小时智能感应,超限报警,保障设备有良好的运行环境。该系统功能实用,性价比高,为中、小型规模机房用户提供低成本的环境监控报警解决方案,避免靠人工巡察固有的效率低、存在隐患的弊端,改为主动防护、及时发现隐患,大大减少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机房设备以及网络服务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机房报警系统,可对温度、湿度、浸水、红外、烟感,UPS监控报警系统。 造成机房高温火灾有:电气线路短路、过载、接触电阻过大等引发高温或火灾;静电产生高温或火灾;雷电等强电侵入导致高温或火灾;最主要是机房内网络设备、电脑、空调等用电设备长时间通电工作,导致设备老化,空调发生故障,而不能降温;因此机房内所属的电子产品发热快,在短时间内机房温度升高超出设备正常温度,导致系统瘫痪或产生火灾,这时超温报警系统就发挥应有的功能。

实现的功能:

(1) 电话网络断路报警

(2)温度传感器实时显示机房室内温度。 (3) 湿度传感器实时显示机房室内湿度 (4)温度可在(0-99度)之间任意设定 (5)湿度可在(0-99%Hr)之间任意设定 (6) 机房停电报警

(7)超过设定温度后。会有报警声响。

(8)报警内容 (告诉你现在的

机房有情况,请你速来查看) (9)机房超温,拨打电话给你报警(7个固话或移动电话号码)。 (10)实现机房环境“无人职守”实时监控

有效防止:

(1) 机房湿度偏高,引起机房内设备的断路、着火。

(2) 空调坏,引起温度升高,对服务器、交换机、网络设备的损坏 (3) 服务器、网络程控机等机房的设备着火、 (4) 电话网络设备损坏

(5) 机房断电引起的机房设备损坏

二、技术性能

双音频拨号: • 低频群:69

7、770、8

52、941(Hz)

• 高频群:120

9、13

36、147

7、1633(Hz) • 无线接收频率:315MHz • 无线接收功率:200mW • 内置专用集成电路 • 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 单面PCB工艺

• 采用超薄式结构设计 • 工作电压:DC 12 V • 静态电流:≤8mA • 报警电流:≤35mA

• 工作温度:-10℃ to +50℃ • 环境湿度:≤95%RH

• 报警输出:继电器常开/常闭 • 探测灵敏度:Ⅱ、Ⅲ级 • 监测面积: 10-30平方米 • 具有手动测试功能

• 尺寸48*20.5*6厘米(1.5U)

上一篇:如何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下一篇:大学生出游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