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情分析

2022-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育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在现代高校体育“分层教学”中的价值探究

摘 要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正逐渐引起高校教育者的关注,但在深入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后,仍发现不少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想彻底贯彻“分层教学”的精神,体育教师必须从意识上减少主观预设,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学情,全面分析学生学习的基础、需求等基础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关键词 学情分析 现代高校体育 “分层教学” 价值探究

一、前言

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对推动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早就引起教育部及教育相关部门的深刻认识。随着当今社会职场对职业人的个性化需求的细化、高校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多元化和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高校教育越来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教学目标。这就不得不使教育者转换课堂主体,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于是“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被顺势引进,并开始广泛运用。

但是深入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后,仍发现不少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及上课过程中对学情分析不够细致,针对性差,主观预设过多,操作起来也就失掉了“分层教学”的意义。因此重视学情分析在现代高校体育“分层教学”中的价值,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全面掌握,对于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落实体育教育宗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分层教学”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一)“分层教学”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准确定位学生的教学目标,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分层教学”要求应用者能够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的情况下,提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目标,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本身接受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实现教学个性化需求,在有限的师资力量及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体育爱好。

(二)“分层教学”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实现科学选才,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在高校就业市场特别是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出现过于饱和的情况下,如何使高校毕业生在社会就业中胜出,将涉及多方面的共同利益。纵观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我国有着丰富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广泛的现代体育受众人群,随着我国中等收入人群消费观念的开化和消费指向的变化,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潜能,如果我国体育产业得到较好发展,必然面临竞技人才、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匮乏的局面,而“分层教学”恰好可以满足这一市场缺口。由于高校体育面向的受众人群主要是拥有良好知识学习能力、领悟能力的普通文理学生和拥有一定基础的文化储备,更掌握精湛的体育技能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如果这部分学生的潜能能够得以挖掘,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校学生在这片未开发的领域中必将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

而“分层教学”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意愿及学习潜能的发掘,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科学选才。

三、我国高校体育在实践“分层教学”中学情分析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学情了解不够,过于依赖运动成绩,对学生学习意愿了解不够,不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掘

根据马克思原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学习意愿也会受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发生变化的。但是高校体育教师在备课分组时,往往过于依赖学生原有的运动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意愿了解不够,不注重学生潜能方面的发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甚至戕害学生的体育爱好。

(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基础、需求、方法和习惯等学情分析不够全面,教学方案设计有效性差

教学方案是授课过程的重要依据,对体育课程的授课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课堂观察,不难发现,体育教师往往对于学情的分析过于粗略,主观预设过多,对于学生学习的基础、需求、方法和习惯等学情分析不够全面,甚至不怎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偏好,因此上课有效性较差,难以达到“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一)从教者领会“分层教学”的真正精神和内涵,重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从教者要明确高校体育“分层教学”的定义内涵,真正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运动能力,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正确预测该生的发展潜能,在充分分析学生潜能及基础学情的情况下,设计中出有效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分化培养。

(二)针对“分层教学”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师制定合理科学的有效考核标准,加强教师对学情分析的价值的正确认识

通过相关学校体育课堂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即使采用“分层教学”,但是对教师的最终考核标准和流程基本上是从理论知识、技术动作和技能三个部分进行,明显存在轻理论、重技术的现象。在考核时,多采用标准技术考核和日常表现综合等方式来进行评定,技术考试主要还是完成标准技术动作的数量为主要考核目标,采用达标技评的评价方式,量化考核目标较多,不能真正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利于掌握学生学习目标效果的真实情况,最终造成“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加强教师对学情分析的价值的正确认识对于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有着多重效益。

作者:张捷

第2篇:学情分析:概念·理论·实践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笼统地说,学情分析就是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通过教学前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为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起点的确定等指明基本方向;教学过程中即时的学情分析可以为教师调整和改进当下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提供重要依据;而通过教学后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知晓教学达成情况,促进教后反思,并为后继教学的预设与调整提供重要信息。[1]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无视或轻视“学情分析”的意义与功能,在进行学情分析的过程中,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与形式主义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很多教师对常用的学情分析方法缺乏基本的了解与运用能力,导致学情分析的教育功能与研究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挥。

“学情”概念的研究

“学情”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现了,最初“学情”指的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是一种静态的描述。学情概念最早见于黎世法的“最优中学教学方式实验法”。[2]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中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质量不高、学习负担过重、厌学等问题,研究者展开了学情研究。当时的研究者主要研究了对学习方法的认识、怎样上好课、怎样对待课堂练习、怎样课后练习和巩固复习、怎样开展测试、怎样进行思维和记忆。[3]赵振旗提出,所谓学情,主要是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状态、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等。[4]对学情概念的理解,要关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现有研究对“学情”概念的界定,可以总结为“对学习效果有影响的学生信息”,这是学情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教学实践需要的,不是一个抽象定义,而是确定学情究竟特指哪些方面的学生信息;第三,面对现有文献提出的各种学情,迫切需要的是科学地、严谨地论证好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第四,对那些被甄别出的学情,必须在获得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之后,才可以推广为学情分析的对象。[5]

学情分析理论层面的研究

“学情分析”概念的研究。邵燕楠、黄燕宁从语言学的角度将“学情分析”中的“学情”理解为“学生情况”或者“学生学习情况”的缩略语。[6]这是一种较为细致的概括,两种缩略语都包含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学生情况是上位概念,学生学习情况是下位概念,学生学习情况包含于学生情况之中。随着“学情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研究者基本达成了共识:学情分析即教师为了有效教学而开展的对影响学生学习各因素的诊断、评估与分析,其目的是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学情分析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其内涵主要表现为:学情分析的目的是“以学定教”“顺学导教”。学情分析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礎是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思想。学情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渗透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教师学情分析的理念正努力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主体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再是物化的学生观。[7]

分析就是把复杂的事物进行分解,以获得对整体事物的把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学情分析中的“分析”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话语方式。“分析”在学情分析中不仅仅是对学情静态的、细致的描述或者誊写,而且更多地包含了“做”和“应用”的成分。教师得出学情分析的结论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寻找学情分析的结果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关系,即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要与学情分析的结论具有一致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学情分析”内容的研究。基础教育阶段学情分析的内容,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定义。有研究者认为,“学情分析的内容是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状态、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等进行分析”。[8]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时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兴趣、学习风格,以及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熟悉程度等;教学实施时主要分析学生的疑惑、学生的偶发状况等。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学情是“学生情况”的缩略语还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缩略语。对这个缩略语内涵的不同解读,会影响学情分析的内容框架。在第一种解读方式中,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如身体、心理、智力、情感态度等。而在第二种解读方式中,教师只关注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相关的学生情况,而忽略与此关系不大的学生情况。第一种解读方式比第二种解读方式囊括的内容更丰富。两种解读方式都具有合理性。第一种解读方式更适合学期学情分析和教师日常工作的学情分析,而第二种解读方式则更适合科任教师对课时学情、单元学情的分析。

“学情分析”生成的研究。在学情分析理论层面的研究中,教师不仅要分析影响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因素,即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非智力因素的特征;还要考虑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如何开展生成的;甚至还要进一步分析如何将教育教学对象看似杂乱无序、散点分布的诸多学情因子与教师授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合,对相关内容在心理学层面和教育学层面、现实生活和未来学习的发展向度进行关怀生命的教育教学考量,最终将千头万绪的学情因子排列组合、聚点成面,进行前瞻性分析和实践生成性的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一方面包括学生学情的相关分析,另一方面还包括教师学情和教情的相关分析,例如,对师生动态互动的教育教学生成情况的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学情方面、教育教学效能方面的反思和分析。学情分析是师生动态互动生成性进行课堂教学的起点与立足点,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后续教学的新基点与发展点,呈现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螺旋式上升、循环式前进和辩证统一的发展生成态势。

“学情分析”获取方式的研究。基础教育阶段有关学情分析获取方式的研究总体上较为薄弱,这方面的研究提升空间很大,前景广阔。传统的学情分析获取方式主要是教师通过带有教育心理学意味的课堂观察、家访、与学生及其同伴谈话、问卷调查以及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沟通等信息渠道,作出的过去式、单向度、主观印象式的判断与甄选。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在教育领域广泛兴起与应用,手机家校通、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型信息交流渠道与平台为现代教师获取和分析学情信息提供了便利,也对教师如何从铺天盖地的信息中进行甄别、筛选、考量、整合、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创设、利用多元化的获取学情信息的渠道平台,改变传统的学情信息采集耗时费力、教师对学情信息判断主观单向、学情信息反馈滞后等诸多不足,实现学情信息分析的现时性、互动性、生成性。

学情分析实践层面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阶段,一线教师做过的系统并且富有教育教学效能的学情分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不多;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式的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很不够,很多学情分析是一种浅度的描述,是一种印象的判断。[9]在课程与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学情分析的重要价值,无视或轻视“学情分析”,认为学情分析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学情分析中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现象严重。不少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主要依赖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学情分析的经验性、主观性、表面性与片面性现象突出。学情分析中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或教案)中,一般都会有学情分析这一环节,但其分析内容、表述形式都表现出高度的固定化、形式化与雷同化。学情分析过于空泛,缺乏具体而微的学情分析。很多学情分析只是简单地罗列空洞的结论,而不见详细而具体的分析过程,这无疑进一步消解了学情分析的针对性、具体性与有效性,学情分析沦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点缀”。[10]

随着学情分析研究的逐步深入,学情分析已经从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相应的领域。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情信息数据被采集、分析、更新,并在各级学校、教师、家长、社会机构之间有效分享和选择性共享。教师在学情分析实践操作过程中整合优化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与信息。中小学学生学情电子档案袋、电子学习卡等学情分析手段方式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平台把学情分析的客体与对象学生群体吸纳进来,以期使学生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亲身感知并参与学情分析的动态生成过程。学情分析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过程与结果越来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教育潜力与教育效能,这方面的学情分析研究还较为欠缺,有待我们进一步作深入翔实的研究。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应该着眼于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能,改善课堂教学的教育文化生态设计路径,使学情分析能够切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建构生成学生的知识技能体系及情感生态,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学情分析在概念界定,分析的内容、路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诸多方面应该贯穿“以生为本”“学教结合”“动态生成”的思想红线,教学设计既要有“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成长”的整体全局观念,又要有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分层分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考量、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瑶.学情分析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21—23.

[2]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20-63.

[3]邵朝友,朱伟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学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2):73—76.

[4]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9):52—57.

[5]时晓玲.学情分析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67—71.

[6]李伟雄.李杨.学情分析的内涵、角度与方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21):55—56.

[7]Zhou Jian Qiang,Jia Wen Wei;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 for Physical 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inChina[A].2016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Sports, Art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ICESAME2016)[C],2016.3(1192—1197).

[8][美]布魯纳.教学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9]陈隆升.从“学”的视角重构语文课堂——基于语文教师“学情分析”的个案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10]钱军先.学情分析: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8):14—17.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作者:周建强

第3篇:如何写好课前“学情分析”

摘要:课前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数学教学为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规律、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着手,分别举例探讨该如何写好课前学情分析。

关键词:表述;经验;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兴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序言部分有这样的表述: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严谨性,益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有必要学好数学。这也要求教师把握“学情分析”的内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备课,“学情分析 ”是备课的基本环节。在一些数学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表述无不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2]。那么,这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学情分析”的内容又是什么?该如何表达?

一、“学情分析”的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有教师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本(A版)》的第一章《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学情分析如下:初中阶段学生已直观地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知识经验已经具备;但难以想象稍复杂几何体的空间结构,所以应该利用实物、模型等,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引发学生思考。

在数学课堂上,存在一种分层现象:数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既快又好,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讲解。若根据以上学情分析进行数学教学,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

二、“学情分析”的内容

学情分析就是把“学情”这个概念进行分解,寻找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学情”作为整体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教学[3]。那么,具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布鲁纳指出: 教师在从事知识教学时,必先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所授教材做适当组织,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学到知识; 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必须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做适当的安排,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衔接,从而产生正向学习迁移;在教材难易安排上,必须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太容易学会的教材,缺少成就感;太艰深难以学会,又易生失败感; 适度的调适才能维持内在的动机[4]。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在课前学情分析中表述出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及不同。以上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对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各方面差异进行表述,更没有提及该如何针对对这些不同点进行教学。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学习风格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且,这些因素因人而异,各有特点。据此,教师在分析学情时,就要结合所学内容,对这些特点分类、分层进行表述。在内容方面,观察学生,表述出他们在已有的经验、认知发展规律、学习风格、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异同,并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在文字表达方面,则需多阅读积累,写作讲究准确用词,文章的结构格式严谨。

三、在“学情分析”中表述对学生的研究

以上述教师在“二分法”的学情分析中的表述为例,说明在“学情分析”中该从哪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表述。

(一)从已有经验方面进行表述

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去进行教学。新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的[5]。”学情分析首先应该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经验。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已有的经验包括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从知识经验方面来看,数学课堂上,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特别重要。以上分析,虽然提到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但没有注意到,这些“已有知识经验”是否是全体学生都已具备,忽略了“基本初等函数”掌握不佳的学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迁移。

普遍来说,一个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三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的时候,要具有层次性,如存在现象:(1)提问一个差生关于基本初等函数或方程的问题,顺利答出;(2)提问三个程度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单调性”均感到陌生。解决策略:若出现第一种情况,课前巩固环节无需进行;若出现第二种情况,则还需进行复习环节。

生活经验是人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来源。抽象的知识能够被讲解得越贴近生活,就越容易被理解。案例中教师虽然考虑到了学生将要遇到的困难,但在解决策略中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方便教学,学习策略可以修改为:(1)存在的困难是学生对二分法的步骤较难理解。(2)解决策略: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举出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如“一条绳子,对折,再对折”,便于学生理解。

(二)从认知特点方面进行表述

案例中的学情分析缺少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表述。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序言部分的课程基本理念也要求: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7]。所以在学情分析中,需要表述出对知识适当的拓展:本节特点:“二分法”的学习为算法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思考“二分法”的步骤有什么特点,如何用符号表示。学习策略:向学生简单介绍算法的概念,为今后学习做铺垫。

(三)从学习风格方面进行表述

在数学学习中,把握知识的关联性、具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反思型和冲动型、整体性和系列性等,不同的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场独立型学生喜欢独立思考,但不容易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场依存型学生能从整体上感知问题,但易受主观因素干扰。案例中的表述忽略了对学生学习风格的表述。据此进行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得不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由于客观条件和课堂时间的限制,采取个别教学并不现实。因此,课前教师需了解班上学生大体分为哪几类,并在学情分析中写清楚针对每类学生的不同方式:(1)存在现象:某某,属于场依存型学生,某某,属于场独立型学生;(2)学习策略:对于场依存型学生多鼓励;对于场独立型应从宏观上对其进行指导,引导其注意整个问题的背景。

(四)从兴趣方面进行表述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最重要的内部动机。案例中的教师在表述中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考虑。

教师应先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再分析表述:存在现象:部分学生开小差,觉得该内容枯燥,不感兴趣。教学策略:(1)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融合在“二分法”中的数形结合思想,精妙地揭示了几何与数量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和谐之美,或结合实际,举出“绳对折”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的联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2)与开小差的学生进行“教学对话”,给他们适度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对学情分析中关于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总体来说,学情分析中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节课主要内容。第二,预测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情况:(1)已有经验方面,(2)认知特点方面,(3)学习风格方面,(4)兴趣方面。第三,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第四,教学策略:根据第二点中六个方面的分析,对给每类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表述。第五,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整篇学情分析对学生的表述要有预测性,例如,可以穿插着对课堂上的氛围的表述:如果氛围比较沉闷,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若学生过于活泼,把热情集中在与课堂知识关联不大的事情上,该怎样扭转他们的注意力等。

四、结束语

正确地表述学情分析,是为了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从而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全面而准确地表述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难处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序言.

[2]庞玉崑 常见的“学情分析”错误与解决方法[J]北京教育 普教.

[3]邵燕楠 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13.02.

[4][美]布鲁纳.教学论.[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5]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任夫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序言.

[6]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琼

第4篇:初中体育学情分析

翟江波

本学期巳完成50﹪教学任务,对所代班级的体育教育过程作一个学情总结,为以后教学中提高更好教学质量,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在上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智识和技能专业课程计划的改革和贯彻,即学生的体育基础薄弱,对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指导和教学方法指导作

了阐述,旨在期盼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同时体现贯彻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教法以学法为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体育与健康》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本人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促进学习正迁移试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教学,目的在探索出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路子。为了使学校体育能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系统工程;为了将学生被动学习与模仿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创造性学习;为了帮助学生与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顺利接轨,我们根据当代职高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有效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合理地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负荷以及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是体育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挖掘潜力,增强活力,自我创收,自我发展,补充体育经费的不足。适应社会,抓住机遇,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走学校体育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率;逐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在体育统计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潜在力,而且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

键,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要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使他们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强大的向心力去实现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就应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去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因为积极性是发挥潜能的原动力

第5篇:体育教学学情分析

作者:薛伍平 所属班级:小学体育二班(宝鸡/安康/榆林/铜川) 地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 创建时间:2011-03-18

学情分析是体育课教学的前提,也是体育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的必须途径。学情分析怎么进行,怎么分析,我采用以下几点方法进行分析:

一、了解学生的体育知识和卫生知识,分析学生的健康指数。

二、进行体制健康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各年级各班体育教育过程作一个学情研究,为以后教学中提高更好教学质量,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我在上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智识和技能专业课程计划的改革和贯彻,即学生的体育基础薄弱,对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指导和教学方法指导作了阐述,旨在期盼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同时体现贯彻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教法以学法为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本人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促进学习正迁移试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教学,目的在探索出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路子。为了使学校体育

能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系统工程;为了将学生被动学习与模仿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创造性学习;为了帮助学生与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顺利接轨,我们根据当代职高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有效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合理地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负荷以及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是体育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挖掘潜力,增强活力,自我创收,自我发展,补充体育经费的不足。

适应社会,抓住机遇,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走学校体育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率;逐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在体育统计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潜在力,而且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

要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使他们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强大的向心力去实现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就应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去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因为积极性是发挥潜能的原动力。

第6篇:小学一年级体育学情分析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更有利于对学生体育的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更有利于对学生体育的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

一、自然情况

一年级现有 个班,共

名学生,其中一年一班

人,一年二班

人,一年三班

人,一年四班

人。

二、学习情况

(1)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加上体育室、外课干扰因素多,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好奇性强;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新鲜感,但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都在10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所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自觉地锻炼身体。

三、思想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更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接收挫折教育。

四、改进措施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所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自觉地锻炼身体。

总之,在体育课中学生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时刻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7篇: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学情分析

盐池五小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更有利于对学生体育的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

(1)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加上体育室、外课干扰因素多,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2)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3)好奇性强;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新鲜感,但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都在10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就完全可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小学生心理因素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多给学生创造、思考、表现的机会与欣赏的目光,鼓励的语言,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采用以下改进措施: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所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自觉地锻炼身体。

二年级《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填空

1、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要: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三餐: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书写字时要注意:

(1)保持正确的_______,眼与书本距离约_______厘米、胸与桌沿相隔约_______、手握笔尖上方_______厘米。

(2)光线强弱适意:不在光线_______或_______的地方看书、写字。

(3)读、写时间要适当:看书、写字_______左右要休息几分钟。

(4)不要_______、 或在行驶的_______、_______看书。

3、看电视时要注意:

(1)与电视机相隔_______米远。

(2)座位后面如有_______要打开。

(3)看_______左右要休息一会。

4、学校安全同学之间要做到: (1)开展有益于_______的课间、课外活动,不_______。同学之间要、_______相处。什么时候都不把小刀之类的 带在身上。

(2)在运动器械上活动,要做必要的_______,并按_______练习,还要有人做好,不在器械上搞_______活动,发现器械有_______、 要停止使用,并及时向老师反映。

(3)参加学校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要在_______的场地练习,并遵守要求。

(4)擦玻璃时要_______,不要上_______或把_______探出窗外。

(5)不要在学校有明确标志的_______活动或停留。

(6)遇到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不要_______听从_______。机智灵活地_______。

二、简答题

1、做游戏的好处有哪些?

2、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应做到?

第8篇:小学二年级体育课学情分析

根据学校的安排2011-2012学年,我担任二年级1-5班体育课的教育教学,为了有利于对学生体育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如下:

1、二年级全年级共六个班,每班55人,男女生的比例比较平均。

2、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3、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4、好奇心强,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新鲜感,但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都在7周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过高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实施如下措施: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所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自觉地锻炼身体。

第9篇:学情分析

总的来说,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优秀率偏低,尖子生还没有发挥水平;低分较多,两极分化的距离还没有缩少。通过整体的分析,反映了学生在复习中,基本上能领会课堂的要点要求,一些知识点在堂上反复出现的,掌握得较牢固,但是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与课后的练习有关,说明了部分学生对课后的练习作业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而且,解题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另外,对于一些相关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的构成,学生的遗忘率也很高。

今后的教学措施

针对目前学生状况,要提高成绩,首先要端正学生思想态度,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同时,一定要确保课后的“自我消化”环节,尤其是中上层学生,只有通过练才能达到知识的巩固、才能学会灵活运用、才能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才能培养独立的解题能力。结合实际,我的具体计划:

首先,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但改善方法。

分三步走:

1、加强听力方面的练习,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多给学生开展听力训练,平时组织学生定期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强化单词的记忆,并结合目前的情况,对优生及中上等的注意培养他们对一些多义词、兼类词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基础题的解题水平。

3、抓好语法的分类复习,在此过程中,就当前所暴露出来的弱点开展进行,通过分析试题,教会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并如何把识记的内容用于实践中,

第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学习素材和帮助,关注不同层次。我们考试中反映出优秀率很低,因为平时没有把重心放在对于他们的帮助上,这些同学只学习这些基础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有学习热情和能力需要被关注。每班还有十多个同学在30分以下,这些同学对英语学习完全没有兴趣,一方面需要我们静心设计教学过程,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促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需要我们课后加强辅导,针对他们的情况安排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三,在英语学习中渗透语法意识,比如动词填空、选词填空等题目,其实非常需要学生的这种意识。不要注重语法规则的介绍,要注意语言中语法的感知。

第四,关注英语语言能力培养。重情景、重交流、重表达,让学到的英语真正能用。书面表达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学生组句的能力差,语法漏洞多,不会审题的原因,所以在以后要重视对作文的评讲及优秀范文的分析。

上一篇:语文随堂检测答案下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