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护理研究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研究膳食干預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采用膳食干预。比较两组排便情况与生活质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型颅脑外伤护理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重型颅脑外伤护理研究论文 篇1: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护理路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急救并实施护理路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组,选择32例2012年 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急救并采取常规的急救护理方法急救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抢救情况。结 果: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护理路径能缩短门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护理途径;重型颅脑外伤

重型颅脑外伤因其损伤部位为人体非常重要的中枢神 经器官,病死率及致残率居全身器官损伤的第一位[1-2]。因此,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急救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实施 和未实施护理路径的患者间的抢救效果比较,旨在探讨护理路径的价值及临床推广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8年起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过程中实施 护理途径,因此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急救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即研究组,共32例,其中, 男21例,女11例,年龄15~56岁,平均(37.5±1.5)岁。选择2012年 1月~2012年12月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急救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患者意识评分GCS低于8分,或昏迷超 过6h,或24 h意识恶化,出现再次昏迷超过6 h。两组在年龄、性别和 创伤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口腔及眼部护理,泌尿道护理,便秘,引流管的护理,输液治疗护理。研究组:借鉴国内外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经验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分急诊抢救和病房两部分[3-4]。急诊阶段一般由1~2位护理人员按照护理 路径表进行抢救与各项检查;同时由另1名护士负责填写抢救记录单及护理路径表,并协助抢救。若急救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填写变异分析表。患者收住专科后,一般为脑外科,接诊护理人员需按照住院阶段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 同时需阅读急诊抢救路径表,以便了解患者抢救治疗阶段的重要信息,并依此及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与护理细节。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时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护理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订的,针对一 些临床病种的诊断或手术治疗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合 理计划,即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首先,护理路径克服了传统上的执行医嘱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盲目性,使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成为有 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提高了护患双方行为的目的性、主动 性,也减少了患者因治疗程序和方法不当而导致结果的差异。其次,将标准化临床护理程序,有利于药物的合理应用、 治疗程序的正确实施[5-5]。

但要制订并实施合理的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 路径需做好合格护理人员团队的建设与培训,还应重视实施 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变异。定期组织科主任、护士进行护理路径学习,进行关于临床路径表使用的培训与考核,确保各级 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诊疗护理工作,并保证 记录的及时、准确性。同时,医护人员首先需保持镇静,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记录变异的情况,密切观察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颅内 高压,会有剧烈头痛或频繁呕吐。还要注意有无进行性意识障碍、血压升 高、脉搏增快和呼吸变快等特征,如颅内压持续增高,脉搏呼吸变快,可引起 脑疝,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做好降低颅内压和抢救准备。若患者出现中枢 高热,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及四肢大血管处给予冰袋冷敷,或人工降温防止代谢增高,保证脑组织的温度适宜。给予心电监护随时观察患 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由于导致重症颅脑外伤的原因多为意外,患者与家属都无 思想准备,精神负担重,从而感到恐惧甚至绝望。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鼓励 与安慰,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战胜疾病。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合理地修改临床快捷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

[1] 解东,戴维松,宋丽华,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6):1420-1423.

[2] 张春霞.脑卒中致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20.

[3] 童本沁,陈娟,李惠玲.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外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21-22.

[4] 唐永仙,郑芳.123 例重型颅脑损伤在急诊科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1-2.

[5] 邹慧.186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81-83.

作者:龙芳

重型颅脑外伤护理研究论文 篇2:

膳食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便秘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膳食干預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采用膳食干预。比较两组排便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12 d,观察组的每次排便间隔明显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电解质紊乱、脑水肿、负氮平衡、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精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感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情况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的精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感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膳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便秘,促进排便,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膳食干预 颅脑外伤 术后便秘 生活质量

Effect of Dietary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WANG Yuanxi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10): -104

[

[Key words] Dietary intervention Craniocerebral trauma Postoperative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musi Central Hospital, Jiamusi 154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0.024

颅脑外伤指的是头颅受到外界的暴力而出现的损伤,常见脑损伤、头部软组织损伤以及颅骨骨折等[1-2]。大多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往往会合并有休克、复合伤和昏迷等,导致此病患者的死亡率极高。随着神经外科治疗技术、治疗药物以及器械设备的发展,颅脑外伤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3-6]。颅脑外伤患者的机体会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且患者常常伴随肢体功能障碍,术后恢复比较缓慢,需长期进行卧床休息,使其胃肠道运动明显降低,极容易发生便秘。便秘目前仍然是临床护理学领域的难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分析了膳食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便秘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纳入标准:经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有酒精或药物依赖;患有重大精神疾病;颅脑外伤前发生过便秘;合并非脑外伤性认知障碍以及肢体功能障碍。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颅脑外伤患者需要忍受巨大的生理疼痛,疼痛容易造成患者狂躁不安。护士需要及时地帮助颅脑外伤患者转移对于痛苦的注意力,认真倾听患者对病情和疼痛的诉说,及时给予心理安慰,或采取适量的止痛药降低患者的疼痛。必要时,可以给予自主给药镇痛泵。每隔2 h协助颅脑外伤患者翻身1次,而且用温水擦拭患者的身体,采用红花酒适当地按摩患者的骨突部位,针对高热不退的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红花酒擦拭其全身,以产生降温的效果。当其意识初步得到恢复,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能力,但大部分时间仍然处在无意识的状态,需要把护理的重心转为对患者开展肢体以及语言功能等的训练。颅脑外伤患者必须长时间地卧床休息,且病情比较急,使得其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害怕和焦虑的心理,需耐心与其沟通,掌握其心理状况,对于颅脑外伤和治疗的疑难问题给予专业性的解答,以消除内心的疑虑,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的情绪,鼓励其树立治愈信心,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2)观察组联合采用膳食干预模式: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需要认真评估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基础条件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按照颅脑外伤术后机体功能的变化趋势和治疗方案,确定患者每天所需摄入的营养量以及基础能量消耗。摄入的食物主要包括熟蔬菜汁、米粉、果汁、熟蛋黄、奶粉、鸡肉末、植物油、鱼肉末等。保证颅脑外伤患者每天摄入的能量可以有效满足其日常所需,从而为术后的康复提供足夠的营养支持。而且,按照患者颅脑外伤术后的胃肠道功能情况以及恢复程度,确定患者摄入食物的方式,如术后1~2 d,颅脑外伤患者必须严格禁食;术后2~3 d,根据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条件以及胃肠道功能情况采取鼻饲肠内营养;术后3~5 d,颅脑外伤患者可慢慢地增加流质食物,直到颅脑外伤术后5~10 d,可以食用半流质食物。注意食物的质地必须柔软,而且食物的温度必须适当,禁止过硬、过冷、过量、过热和过少等不当饮食而引起腹泻与便秘等消化功能障碍。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2、6、12 d的每次排便间隔、每日排便次数。(2)比较两组的电解质紊乱、脑水肿、负氮平衡、肺部感染发生率。(3)采取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包括精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感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情况,各项指标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7~55岁,平均(34.72±6.13)岁;病程2~8个月,平均(4.19±1.27)个月;其中硬膜下血肿11例,脑内血肿15例,骨折伴硬膜外血肿10例,轴索损伤3例,脑挫裂伤1例;致伤的原因包括:交通意外伤20例,打击伤8例,坠落伤7例,摔伤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7~55岁,平均(34.62±5.47)岁;病程2~8个月,平均(4.27±1.36)个月;其中硬膜下血肿12例,脑内血肿14例,骨折伴硬膜外血肿10例,轴索损伤2例,脑挫裂伤2例;致伤的原因包括:交通意外伤19例,打击伤8例,坠落伤7例,摔伤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前后每次排便间隔比较 术前1 d、术后2 d两组颅脑外伤的每次排便间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d,观察组的每次排便间隔明显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手术前后每日排便次数比较 术前1 d、术后2 d两组每日排便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d,观察组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电解质紊乱、脑水肿、负氮平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电解质紊乱、脑水肿、负氮平衡、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541,P=0.019)。见表3。

2.5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精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感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情况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的精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感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颅脑外伤主要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原因所导致的一种颅脑受损性疾病,一般情况下,患者处在应激状态,因为代谢功能会出现异常,会造成患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而大量的乳酸会不断堆积于患者的脑组织内,严重影响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及神经系统功能[7-9]。随着中国交通业与工业的迅速发展,高空坠落伤和车祸等造成的颅脑外伤不断增加,已成为影响居民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0-11]。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极易出现便秘,便秘不但不利于影响患者正常进行排泄,且排便所引起的高颅内压以及高腹内压,很容易导致脑水肿、脑出血、脑疝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由此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负面负担[12-13]。除了及时给予必要的救治措施外,有效的护理方案在加快颅脑外伤患者的早日康复、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14-16]。现代社会日益高速发展,加上人们对于健康的认知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护理质量标准的要求也不断升高,提升护理的质量,以患者为服务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术后的护理干预主要是关注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变,术后的意识程度变化、神经功能状况和伴随的慢性病等护理,很容易忽略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便秘预防[17-19]。

膳食干预是结合患者个人的基本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出有差异和有针对性的进食方式选择、膳食方案和护理指导,临床上多种急重症的干预中,膳食干预已经被證实能明显减少患者食物不耐受和便秘等多种并发症[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12 d的每次排便间隔明显均短于对照组(P<0.05),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电解质紊乱、脑水肿、负氮平衡、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膳食干预可以有效缩短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每次排便间隔,增加术后的每日排便次数,减少电解质紊乱、脑水肿、负氮平衡、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朱正菊等[21]对45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采取膳食护理,结果发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便秘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护理后,两组的精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感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情况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的精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感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膳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胃肠道功能状态以及恢复程度具有比较大的差异,机体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无法耐受经验性的鼻饲、流质、半流质和普食等营养方案,造成患者产生便秘的症状。而本研究中采用的膳食干预方案通过认真观察颅脑外伤患者的肠鸣音活跃程度、病情改变、有无排便和排气等现象,评估患者术后的胃肠道功能状态,采取适合患者胃肠道功能的鼻饲、流质、半流质和普食等营养方案,进而可以更加合理地适应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从而有助于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膳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便秘,促进排便,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薛长理,张万宏,郑光明.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11-12.

[2]楚紫栋,郭燕,王艮卫,等.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2):196-198.

[3]李兰香.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ICU入住期间院内感染、护理质量的影响[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8):129-130.

[4]杜洪宇.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与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7,36(15):67-69.

[5]刘朝元,庞海玲,黄怀忠,等.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对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7):958-961.

[6]张磊,徐德忠,黄久仪,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69-73.

[7] Qin S, Gu Y, Fei Y,et al.Comparison of effec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nd delayed enteral nutri-tion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J].China Medical Herald,2020,17(8):88-91.

[8] Li X,Shi S,Lei M,et al.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al support on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combined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J].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2020,41(1):117-120.

[9]张美琼.运用品管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便秘发生率[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11):24-26.

[10]蒋铭,万年亮,李博,等.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颅脑外伤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5):2818-2821.

[11]黄妍,郑红云,汪慧娟.循证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2016-2019.

[12]胡娟,周小琴,蒋铭.分析针对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早期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意义[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7):52,56.

[13]柳淑芳.穴位按摩、泡脚及膳食护理预防脑卒中后便秘的可行性分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8,25(3):109-110.

[14]卢翠.综合护理用于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5):105-106.

[15]于岩岩,山广慧,金娜.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68-70.

[16]许红丽.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4):108-109.

[17]胡晓曼.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77-79,86.

[18]周成武.穴位贴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颅脑外伤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7):35-37.

[19]罗丽.专项护理干预改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便秘表现评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134-135.

[20]徐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饮食护理方法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观察[J].饮食保健,2017,4(22):191.

[21]朱正菊,陈燕,邹丽,等.膳食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便秘的预防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3):213-217.

(收稿日期:2020-07-24) (本文编辑:刘蓉艳)

作者:王远鑫

重型颅脑外伤护理研究论文 篇3:

100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临床救治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100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救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救治),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急诊一体化救治)。对比两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送诊时间、到手术时间、合并器官损伤数以及GCS评分、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方法的效果确切,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多发伤;急诊;临床救治

Clinical treatment analysis of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omplicated with multiple trauma

LIU Yonghuang LIU Kan WANG Huan LIU Senguan TAN Bo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huhai 519100,China

[Key words]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Multiple injuries;Emergency;Clinical treatment

多发伤患者大多数都合并重型颅脑外伤[1],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在临床急诊中及时有效的救治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以往的急诊方法的效率较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救治患者,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因此需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旨在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我院从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報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100例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和观察组(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67岁,平均(38.4±7.9)岁。致伤原因:爆炸伤3例,重物砸伤7例,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28例。颅脑损伤情况:颅内血肿合并脑疝6例,硬膜外血肿和弥漫性轴索损伤各5例,广泛脑挫裂伤12例,硬膜下血肿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颅底及颅脑骨折5例。多发伤:4例颌面损伤,8例颈椎、胸椎、腰椎损伤,13例四肢损伤,10例内脏损伤,9例闭合性胸部损伤,6例骨盆损伤。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66岁,平均(38.5±7.9)岁。致伤原因:爆炸伤4例,重物砸伤6例,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伤27例。颅脑

损伤情况:颅内血肿合并脑疝7例,硬膜外血肿和弥漫性轴索损伤各6例,广泛脑挫裂伤10例,硬膜下血肿9例,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颅底及颅脑骨折4例。多发伤:3例颌面损伤,7例颈椎、胸椎、腰椎损伤,14例四肢损伤,11例内脏损伤,10例闭合性胸部损伤,5例骨盆损伤。两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救治,在患者入院后及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并快速安排患者接受头颅CT等部位检查,在外科医生会诊后,做好术前准备,尽早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具体方法如下:(1)完善急诊救治体系:急救护理小组由主管护师(组长)和急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急救医生小组由主任级别的医师(组长)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急诊科医师组成,由主任级别的医师指挥救治工作,护理小组组长分配护理组员的工作,各司其职。(2)临床救治方法:接诊后,在急诊科对患者的意识情况进行判断,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异物及时清除,开放静脉通道和供氧,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护。若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等情况,则及时给予气管内插管,针对重度昏迷患者,在需要的情况下可实施气管切开置管,通过气囊充气法对上端气管中流出的血液及分泌物进行阻隔,抽吸并清理下端气管及支气管内分泌物及经口腔和气管倒流入的血液。针对合并多发伤的患者,使用凡士林纱布以及医用无菌厚棉垫进行伤口包扎和覆盖,做好固定工作。安排患者进行颅脑CT及胸腹部CT检查,胸腹腔穿刺等检查,快速诊断患者的病情,依据检查结果和实际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案,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手术准备,及时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送诊时间、到手术时间以及合并器官损伤数,由医生对患者的昏迷情况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2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估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昏迷状况,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以及肢体运动,15分为总分,13~14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临床疗效:以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3]作为评价标准,存在轻度缺陷但能正常生活-恢复良好;残疾但在照护下可独立生活-轻度残疾;需旁人照料日常生活,无生活自理能力-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现,使用χ2进行数据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送诊时间、到手术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合并器官损伤数少于对照组,GCS评分比对照组高,上述指标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以及死亡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代创伤的特点为高能量、高发性,因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原因导致颅脑损伤[4],病情严重,且一般存在多发伤,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急诊救治时间会影响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预后情况。在临床急诊救治中,应首先对危及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生命的损伤情况进行处理,患者多个系统和器官被累及[5-6],会加剧病理生理反应,抢救时间非常重要。在患者入院后,应争分夺秒的对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进行判断[7],并及时处理循环功能不良、通气功能不足以及大出血等情况,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开放静脉通道进行输液和输血[8],监测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命指标,并控制大出血。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应首先处理呼吸道阻塞问題,在本次研究中,及时对昏迷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能够将呼吸道内潴留物清除,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9-10]。针对由胸部伤造成的呼吸障碍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改善患者呼吸状况及维持呼吸功能,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出现。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发病机制复杂且病情危重,会造成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不良情况,通过及时进行手术能够使患者脱离危重状态,但需注意把握手术时机以及手术适应证[11]。急诊一体化救治通过完善医疗急诊救治体系,能够使救治时间缩短,节省患者在医疗和相关服务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12],防止延误抢救时间,可促进生存率提高[13-14];能够科学协调多专科医生开展手术操作,使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提高[15]。本文认为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时,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实施相关的处理,可降低死亡率[16],而急诊一体化救治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威胁患者生命的损伤因素解除,有利于预后。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观察组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送诊时间、到手术时间、合并器官损伤数以及GC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急诊一体化是救治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有效手段,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徐少华,江伟,易洪斌.59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临床救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8):74-75.

[2] 吕和力.大骨瓣减压术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及脑代谢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0-11.

[3] 黄永东,丁锦根,程前,等.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138-139.

[4] Sánchez M,Yoshioka T,Ortega M,et al.Ultrasound-guided platelet-rich plasma injec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peroneal nerve palsy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ligament injuries of the knee[J].Knee Surgery,Sports Traumatology,Arthroscop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SSKA,2014,22(5):1084-1089.

[5] 马俊杰,马康,崔中华.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3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3):189-190.

[6] 叶晶亮,韩瑞璋,赵保.重型颅脑外伤致脑疝患者的临床救治体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5):4866-4868.

[7] 宋洋,王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47例的临床救治体会[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7):738-739.

[8] Schoeneberg C,Schilling M,Burggraf M,et al.Reduction in mortality in severely injured patients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multiple injuries"guideline of the German society of trauma surger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level 1 trauma center(2010-2012)[J].Injury,2014,45(3):635-638.

[9] 田永平.急性重型颅脑损伤60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3,42(2):200-201.

[10] 徐应臣,宋朝芳.216例严重多发伤的急诊评估和救治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094-2097.

[11] Muenzberg,Matthias,Mutschler,et al.Level of Evidence Analysis for the Latest German National Guideline 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Multiple Injuries and ATLS[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e Internationale de Chirurgie,Collegium Internationale Chirurgiae Digestivae,and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docrine Surgeons,2015,39(8):2061-2067.

[12] 陳伟仕.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119-120.

[13] 区学明.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老年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7):1501-1502.

[14] 李亮,黄伟良,谢汉钊.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效果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9):24-25.

[15] 刘旭.依达拉奉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81-83.

[16] 贺军.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8):143-144.

(收稿日期:2017-03-22)

作者:刘咏煌?刘侃?王欢?刘森观?谭伯和

上一篇:警卫工作计划安排下一篇:中学党政办公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