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2023-03-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汇报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时密不可分的,关乎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竞争力。想必很多朋友在工作汇报写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应该如何正确开启工作汇报写作的姿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汇报》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环境立县”战略,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来抓,为扩大招商引资、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搞好调研,理清软环境建设整改依据。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聚集人才、争取项目的优惠政策和文件,采取了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抚商等措施

,减费让利的空间和余地已经很小,只能在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上做文章。为此,为切实摸清我县软环境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我们于年初,选调精干力量,采取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

到企业调研等方式,多层面征求了对各执法和服务部门的意见及建议,并据此探索出了软环境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二、抓住关键,集中实施软环境整治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意见》、《机关效能建设考核评议办法》、《关于严格控制对企业进行检查的通知》、《关于加强培训办班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强力开展了软环境整治工作。一是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执行有关文件的各项规定,选准各自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改进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措施,目前全县已有33个部门相继主动制定了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超常规举措。二是针对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违反程序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以权谋私、乱施处罚等问题,在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实行了“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统一收费,集中受理,内部协调,限时办结”的工作

模式;同时,对行政审批的使用范围、设定、实施程序等进行了规范,进一步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三是针对行政服务中存在的履行职责简单粗暴、文明程度差等问题,在全县行政执法部门普遍推行了服务承诺制和阳光政务制,并编制了《部门服务承诺汇编》。目前,找上门来马上办、重大项目优先办、克服困难想法办的“三办”服务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开始施行。

三、强化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条件。企业是振兴地方经济的主力军,我们坚持把维护企业发展作为软环境建设的着力点。一是为了善待投资者、惠及纳税人,向各企业逐一发放了《便企(民)投诉卡》,并设立了网上投诉信箱、公布了投诉电话,为企业反映问题提供便捷服务。二是健全完善企业保护政策,实行了进企业检查许可证制度和重点企业运输车辆绿色通行证制度,调动了企业积极性。三是以全面解决“两为”(行政

不作为、乱作为)“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为目标,定期对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进行回访,查找软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对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综合评议,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全社会通报。今年以来,重点对县属骨干企业和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进行了回访,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逐一落实了整改措施。四是认真受理企业、业户的投诉和反映,积极协调解决各类涉“软”问题,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努力构筑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投资环境,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搭建新平台。

第2篇: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环境立县”战略,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来抓,为扩大招商引资、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

一、搞好调研,理清软环境建设整改依据。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聚集人才、争取项目的优惠政策和文件,采取了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抚商等措施,减费让利的空间和余地已经很小,只能在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上做文章。为此,为切实摸清我县软环境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我们于年初,选调精干力量,采取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到企业调研等方式,多层面征求了对各执法和服务部门的意见及建议,并据此探索出了软环境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二、抓住关键,集中实施软环境整治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意见》、《机关效能建设考核评议办法》、《关于严格控制对企业进行检查的通知》、《关于加强培训办班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强力开展了软环境整治工作。一是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执行有关文件的各项规定,选准各自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改进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措施,目前全县已有33个部门相继主动制定了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超常规举措。二是针对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违反程序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以权谋私、乱施处罚等问题,在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实行了“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统一收费,集中受理,内部协调,限时办结”的工作模式;同时,对行政审批的使用范围、设定、实施程序等进行了规范,进一步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三是针对行政服务中存在的履行职责简单粗暴、文明程度差等问题,在全县行政执法部门普遍推行了服务承诺制和阳光政务制,并编制了《部门服务承诺汇编》。目前,找上门来马上办、重大项目优先办、克服困难想法办的“三办”服务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开始施行。

三、强化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条件。企业是振兴地方经济的主力军,我们坚持把维护企业发展作为软环境建设的着力点。一是为了善待投资者、惠及纳税人,向各企业逐一发放了《便企(民)投诉卡》,并设立了网上投诉信箱、公布了投诉电话,为企业反映问题提供便捷服务。二是健全完善企业保护政策,实行了进企业检查许可证制度和重点企业运输车辆绿色通行证制度,调动了企业积极性。三是以全面解决“两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为目标,定期对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进行回访,查找软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对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综合评议,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全社会通报。今年以来,重点对县属骨干企业和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进行了回访,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逐一落实了整改措施。四是认真受理企业、业户的投诉和反映,积极协调解决各类涉“软”问题,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努力构筑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投资环境,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搭建新平台。

第3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西峡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情 况 汇 报

(2011年7月)

近年来,我县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举措,以规范行政行为、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基本目标,以效能监察为主要载体和抓手,以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为重点,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年”、“对外开放推动年”、“效能建设年”、 “企业服务年” 和“四个带动”等活动,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努力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和保证。

西峡作为一个山区人口小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国家大型区域经济的边缘地带,在地理、交通、资源等经济发展硬环境及信息、资本流向、产业政策等生产力配置比较效益宏观环境上不占优势。因此,要想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打造比周边地区更加优越的软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02年起。县委县政府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抓组织领导,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的35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

1 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县纪委监察局效能监察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对全县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部署,对投诉中遇到的较大问题进行决策,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协调,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出台了《进一步治理“四乱”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关于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意见》、《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保障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项目审批跟踪问效考核办法》、《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联系卡制度》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制度。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服务不好、效率不高、执法不公、执法不廉等问题的关键环节,形成一套“有作为”的激励机制,“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和“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三是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密切政企关系。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企业宣传法规政策,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企业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组织职能部门与企业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为政企双方提供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平台,特别是24家省、市、县企业环境监测点座谈会,及时掌握企业对负担情况、职能部门服务情况、综合行政执法环境情况的反映,并对职能部门提出阶段性的要求,促进政企增进理解,加深感情,共谋发展。

2、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最大限度减少审批收费项目。

2 坚持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度,确保审批收费项目减到最少、费用减到最低,实现“明明白白交费、清清白白收费”。近年来,每年年初,县优化办牵头会同法制办、编办、财政局、物价局、行政审批中心,对全县各单位各类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清理调整后的涉企收费项目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示后制作涉企收费明白卡,下发相关单位和企业。凡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坚决停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外以任何名义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通过近几年的清理,将全县原有的408项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到138项,精简66.2%,清理后的138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全县44个部门的67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取消34项,缩减6%。

3、实行审批服务“全程代办制”,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

按照全市一流的建设标准,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1200平方米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把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带动”示范区,开辟了工商企业、建设项目、房产交易、财税服务、农业及社会服务5个服务区,按照“咨询、代办”两大功能定位,规范程序,健全机制,高效办理。一是严格实行审批项目“两集中、两到位”。实行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股室集中,股室向中心集中,审批项目进驻中心到位,对窗口人员审批授权到位。目前,全县138个审批项目全部进驻中心办理或受理。二是认真落实“六公开”、“六件管理”

3 和“六制办理”制度。严格按照审批内容、审批依据、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六公开办法,对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答复件和补办件,分别实行直接办理、承诺办理、联合办理、上报办理、明确答复和集中收费,规范行政行为,优化服务质量。三是建立健全“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审批”的工作机制。各进驻行政审批中心的单位优化审批流程,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流程进行梳理,简化审批环节。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后,实行全程代办,企业和个人在规定时间领取审批手续,实现与审批部门“零接触”。建立重点审批项目“绿色通道”,采取部门联审联批、专人跟踪督办等方式,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

4、实行企业问题“台帐挂销号制”,最大限度拓宽服务领域。

根据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建立了企业问题“台帐挂销号制度”,双月召开一次工业领导小组会议,对企业问题台账进行挂号、交办、督办、销号。今年以来,金融、电力、土地、财税、公安等15个部门解决了企业流资、项目用地、周边环境等13个问题。针对梳理出的共性重大问题,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部署,集中力量专题解决。一是优化融资环境。县财政注资1.5亿元,成立了西峡县财和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2010年已融资8亿元;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由县财政累计注资3600万元,

4 可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4亿元;由西排公司为主体组建的源盛公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可发放贷款2亿元;宛药公司正在筹建村镇级银行,今年可望获批。举办银企合作论坛,完善金融信贷奖励政策和信用担保体系,设立贷款余额超存款余额特殊贡献奖,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 二是优化用地环境。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项目落地平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我们克服山区县集聚区建设山坡多、难度大、成本高的实际困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产业集聚区规划获南阳市综合展评第一名,被市政府奖励240万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奖励专项资金600万元。今年集聚区基础设施投资今年完成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供排水和绿化亮化网络;成立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土地2500亩;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对拆迁户集中安置,对项目用地采取移山填沟的办法进行平整,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全力保证重点项目用地。三是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相关奖励制度。研究出台了星级企业考核新办法,开展“星级企业”、“星级纳税人”评选活动,重奖贡献突出的企业家和有功人员,激励企业梯次发展晋级;出台鼓励企业上市和出口的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实施资本运营,开拓国际市场;完善鼓励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对产业集聚区内新上项目,

5 实行固定资产投资分档奖励土地征收费用、所得税地方留成返还政策。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土地征收费用实行全额奖励,投产经营前3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企业。为促进西峡香菇出口,带动产业发展,经县政府协调争取,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西峡设立了全省唯一的县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峡办事处”,畅通了西峡香菇出口的绿色通道。四是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县委、县政府成立环境协调指挥部,公选1名专职公安局副局长,专门负责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由县优化办牵头,公、检、法等部门参与,分别在汉冶钢铁公司、通宇公司、瑞发水电公司成立了企业经营环境专项整治指挥部,重点对阻碍施工、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影响企业经营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根治企业征地难、拆迁难、施工难。今年以来,已处理干扰破坏企业正常基建和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17起,打掉6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41人,处理群体事件56起。

5、实行涉企检查收费“立体监督制”,最大限度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规范涉企检查收费行为。凡需到企业检查,一律到县优化办备案;工作人员到企业收费,必须出示工作证、收费许可证、河南省行政事业收费统一票据和涉企收费明白卡,否则企业拒交。严格控制达标、评比、办班等行为,开展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专项检查,不符

6 合政策法规收费的坚决取消;有收费幅度的,取消单位自由裁量权,一律按下限收取;可收可不受的,一律不收。对企业过错的行政处罚,以督促教育企业整改为目的,尽量不进行经济处罚。二是全力拓宽监督渠道。组织相关的54个职能部门一把手在西峡电视台对本单位的工作职能、主要职权、服务承诺等进行公示、承诺。选择40家重点企业,作为经营环境监测点。聘请22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作为全县行风评议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监督公务部门的执法行为。通过发文和电视公告,公开了县委书记、县长和县纪委书记的办公电话,直接听取企业、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城区繁华地段、公共场所和外来客商集中场所设立了“投诉箱”,做到3天开箱、7天答复,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分别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重点企业负责人每人发放10个优化经济环境专用信封,请他们每人每年提12条意见和建议,直接邮寄县委书记、纪委书记。经梳理后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下发“纪检监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三是加大投诉案事件的查办力度。有诉必受、有受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反映问题不清不放过,重要问题不纠正不放过,阻碍发展环境案件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今年以来,已受理企业和群众各类投诉21件,办结率100%,反馈满意率为95%。四是、实行民主评议排序通报。每年组织2次县直部门行风测评排序,对行风差的

7 单位实行严格问责,追究一把手及相关人员责任。每年召开一次庆功表模大会,县财政拿出100万元,对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先进县直部门、乡镇(街道)进行奖励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以“宛药、西保、龙成、通宇四大集团”为龙头、中药制药、炼钢及辅助材料、汽车配件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群体,成为拉动西峡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26亿元、税利2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税利分别达到263亿、21.8亿元。中药制药、钢铁及冶金辅料、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7亿、200亿、19.3亿、8亿元。全县有5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50强”、6家企业进入“南阳企业50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西泵公司成为全市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全年有7家企业通过国家行业质量体系认证,6个产品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产业集聚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新入园企业31家,新投产企业5家,被省政府授予“全省2010十强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县、南阳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服务质

8 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反差,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经济危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协调、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距离。突出表现在:

1、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反差。对于企业,效率就是金钱,对于部门,效率服从程序。一些职能部门为企业办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或其他服务事项,过分强调自身工作的计划、制度、习惯、程序等,过程长,运转慢,跨部门办理的事项、需要上级审批协调,加上星期天、节假日等因素,运转的时间就会更长,这种现象随着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的投入运行,对各个单位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督,这种情况会得到有效遏制。

2、“四乱”现象依然存在,违规手段更加隐秘。经过几年的治理,明目张胆的“四乱”现象已很少出现。但少数部门、单位或个人以宣传费、报刊费、中介费、出书、办班、考察等多种名目的赞助费等向企业收取或报销费用。为了应付检查,这些费用大都变通为招待费、车辆设备购置维修费等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很难发现。部分部门和单位借乔迁、挂牌和其他庆典活动,向企业发请柬,收受礼金礼品。

3、周边环境矛盾多,企业基建施工难。突出表现在企业征地拆迁建设方面,部分农民对征地价格、房屋拆迁、附属物补偿等提出的条件企业难以接受。基建施工中当地群众以失地为由强揽工程,强装强卸,漫天要价,强买强卖,动辄聚众闹事,阻扰施工,个别人暗中操纵,乘乱取利。部分

9 企业周边群众因噪声、烟尘、废气、废水排放等经常到企业吵闹,提出苛刻要求,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针对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强化服务意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公务员处分条例》、《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及业务知识,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提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采取集中辅导、分组讨论、心得交流、组织考试、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服务带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进一步开展“服务带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社会氛围。二是进一步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本着“职权法定、于法有据”的原则,将各单位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工作目标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向社会公开。同时对其所拥有的行政许可权、行政事业性收费权、非行政许可审批权以及其它依法行使的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和单位的服务承诺通过电视、网站等媒体进行公开、公示。三是开展开门征求意见活动。每年要采取调查问卷、召开见面会、深入企业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主动查纠整改。四是开展 10 强素质、树形象活动。通过经常性的政治业务学习、岗位技能竞赛、绩效考核评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进而提升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创新,打造政务品牌。逐步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引入行政管理领域,优化政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和质量。接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继续对现行的项目进行清理,逐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保留项目的运行管理,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固化流程,提高审批效能。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建设,推广成立行政审批机构整建制进驻中心的模式,真正实现职能部门“一个机构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审批”。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联审联批、“绿色”通道、全程代办、特事特办等服务措施,优化、固化操作规程,形成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深入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完善管理和服务制度,促进服务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实施动态性跟踪问效,查纠存在问题,确保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健康有效运行。在各乡镇(街道)推广乡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服务代办点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继续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度。逐年对涉企收费项目按政策法规进行清理调整,调整后的收费项目将在政 11 府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后制作新的收费明白卡,下发相关单位和企业。工作人员到企业收费,必须出示“两证一票一卡”(即收费许可证、工作证、统一票据和涉企收费明白卡),否则企业有权拒交。凡按政策法规可收可不收的项目,一律不收。凡政策法规规定有收费幅度的项目,取消单位的自由裁量权,一律按下限收取。各有关涉企收费的单位当年收费总额不得超过上一年的收费总额。各社团组织收费,必须坚持企业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收费。涉企收费要坚决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做到票款分离。在继续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涉企收费“一费制”。对各行政执法单位涉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登记和审核汇总,企业应缴费用由“一费制”实施机构集中一次性征收后分别转付相关部门财政专户,执法单位与企业不再发生直接的征缴关系,真正做到只服务、不收费。三是探索实行涉企收费政府“买单制”。根据县财政的保障能力,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罚没等必须由企业上缴的费用外,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由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核算出相关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应收费和缴费总额,然后由县财政列入预算,一次性支出到专用账户,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拨付给相关单位,企业不再向政府部门交纳相应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从而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四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凡需到企业检查,一律到县优化办备案,特殊情况或者来不及备案的,事后必须向优化办报告。涉企 12 检查单位要科学安排,加强与企业沟通,减少对企业的检查次数,压缩检查过程,尽量减少各类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影响。涉企检查的工作人员要规范行为,依法检查、廉洁自律。做到同城不吃饭、下乡不喝酒,杜绝吃、拿、卡、要、报等违纪违法行为。五是严格控制涉企评比、达标、办班等行为。除国家、省、市安排的项目和办班行为外,本县范围内组织的涉企评比、达标活动和办班行为要严格控制,必须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企业的品牌升级、资质认证等活动,相关单位要做好服务,严禁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六是规范涉企处罚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及省、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建立处罚事项自由裁量权制度,严格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各行政职能部门按照政策法规需对企业进行处罚的,要以劝诫、警告等措施为主,能不罚的不罚,能少罚的少罚,重点帮助企业整改,尽量减少动辄把企业推向被告席。七是继续推行涉企问题挂销号制度。每月由县领导主持召集,各相关单位参加,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在资金、技改、征地等方面需要政府出面协调解决的问题,由政府责成相关单位在本月内挂号备案,限期落实,办理结果书面报告政府,下月进行销号。如不能按期销号,在下月例会上作出说明,延期销号,对承办不力的单位,直至进行责任追究。

3、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惩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

一是开展减轻企业负担监督检查。每年对企业负担情 13 况、部门收费情况和各项涉企服务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通过到企业查账、召开座谈会、调阅有关部门涉企收费账目等方法,对涉企收费过程中存在的收费部门权力扩大化、违反定向限额“明白卡”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违规检查、执法不公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二是开展涉企执法行为监督检查。针对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涉企行政处罚裁量权等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对涉企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随意处罚、上限处罚、超标准处罚、违反法律程序处罚和以罚代法及借处罚名义向企业摊派收费,吃、拿、卡、要、报等行为进行认真查处。三是开展涉企检查行为的监督检查。针对相关部门对企业各种检查行为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违反涉企检查登记备案制度未经申请备案擅自到企业,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或以检查为名刁难企业,吃、拿、卡、要、报等增加企业负担行为的,要从严查处,对违反规定,擅自在企业开展评比达标、办班培训,并以上述理由为名向企业违规收取费用的行为进行查处。四是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要尽快投入运行,实现监督检查的信息化。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要求,我县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现正在进行试运行,通过试运行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尽快投入运行,实现监督检查信息化。五是加大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开展整治企业发展环境专项行动,不断深化整治成果,使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县公安局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继续依法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 14 强卸、强揽工程、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阻拦施工、以地称霸等干扰破坏企业正常基建和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县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对单位和个人存在有充当干扰和损害企业发展环境的“黑后台”、“保护伞”和幕后操纵现象以及个别行政执法人员包庇、纵容违法犯罪分子,侵害企业的案事件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六是加大对“服务带动”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整体工作检查考评力度。制订考评细则,每年在经常性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年终再进行总体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县委、县政府整体目标考核范围,对工作先进、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对落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进行责任追究。

第4篇: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汇报

平阴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化发展环境暨行风建设

工作情况汇报

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协调服务部门,县发改委按照“围绕发展抓环境,抓好环境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着重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和项目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主动谋划发展大局,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宏观环境 坚持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发改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营造良好宏观环境。一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研究把握上级投资政策及产业政策,主动与省市部门衔接,共争取中央投资5163万元,省投资555万元,市投资2236万元,共计7954万元;另外争取到省调控资金293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232万元。二是策划储备项目。积极对上申报争取,我县10个项目被列为“市重点推进项目”,在资金争取、直接融资、招商推介、用地指标、手续办理等方面享受优先服务。截止到9月份,上报项目20项,总投资17.1亿元,其中农业项目7个,总投资5520万元,到位资金806万元;工业能源项目6个,总投资15.98亿元。策划筛选十二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初步确定入库项目84项,总投资340亿元,并积极争取纳入上级规划盘子,寻求省市支持。三是优化政策环境。积极参与起草县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关文件,优化投融资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资金来源。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意见》,牵头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工程变更签证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政府投资

优化。

二、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不断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 开展效能建设,抓好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建立项目审批长效机制。发改委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制、限时办结制、AB角工作制和便民联系卡等制度,形成了“便民、廉洁、高效”的项目立项审批流程。今年以来,牵头组织项目联审31次,审批、核准、备案各类投资项目70个,总投资17.5亿元,项目办结率达到100%,大厅服务窗口多次被评为市县“红旗窗口”。二是落实项目办理服务承诺。积极主动地为项目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做到了办理立项无任何收费、无偿提供便利、无间隔办理。如为北土村旧村改造安置房工程立项环节全程跟踪上门服务,减轻了办事人员压力,加快了项目立项进度。三是建立了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积极对接百日会战和“三重”项目,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科室进行跟踪服务,及时总结分析查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做好协调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及时进行申报或办理手续。对已经完成立项手续的项目加强了调度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扎实推进效能建设,优化机关内部软环境

坚持把推进效能建设、抓好内部环境优化做为服务经济大环境的重要基础。一是组织开展了“干事创业、跨越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开展集中学习,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机关工作6方面26条建议进行积极整改,增强了机关干部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继续开展“争创五型机关”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制度执行,提高办事效率。根据机构调整方案,明确科室职能和人员分工,建立了工作日志制度,完善了工作人员考核、学习等办法,机关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三是不断强化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例会制度,及时通报表扬先进典型,批评教育后进,督促机关干部努力工作。对于工作中信息不畅通、落实不到位、工作讲条件、办事不负责和遇事推诿、裁量过失等行为,委党组明确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下一步,我们将以民主评议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5篇:供电公司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汇报发

供电公司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汇报发言 市供电公司作为公共服务型企业,服务于全市万客户。近年来,始终践行“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理念,坚持“强网固基、创新服务、内质外形”,致力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强网固基:建设坚强电网夯实服务基础 抓电网规划。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跟踪服务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策应沿海开发,以电网适度超前为目标,及时滚动修订电网规划,实现电网建设与政府要求的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全市“十二五”电网发展

规划已编制待进一步完善。预计“十二五”期间电力投资达多亿元,计划新建或续建220千伏变电所座、110千伏变电所座。

抓项目争取。面积广、人口多、电量大,在电力投资规模和项目数量上没有理由不争第一。以此为目标,自加压力,抢抓机遇,“十一五”期间电力投资达亿元,在各县中遥遥领先,今年电力投资规模达亿元,当年完成投资亿元。

抓建设进度。全力开展基建提速行活动,倒排工期,抢抓进度,赶在迎峰度夏前完成220千伏变2#变扩建工程、提前投运了110千伏变工程,220千伏变、110千伏等一大批工程,正按节点计划快速推进。

创新服务:创新举措服务发展

抓服务先行。扎实开展“绿色电力、创新奉献”、“客户-电力零距离”、“供电服务家家到”活动,年初公司班子成员分赴各镇征求意见、了解电力需求,并逐条进行落实。实行领导挂钩服务,主动对

接等重点项目,确保企业用电无忧。开展“电力体检”,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印发了40多万多张“客户服务联系卡”,“零距离”服务广大用电客户。

抓流程优化。坚持“一口对外”,增设客户经理,开辟“绿色通道”,全过程跟踪服务。重新修订《业扩工作管理办法》,强化办理时效的检查考核。今年共办理新装增容用电申请户,新增用电容量万千伏安。居民用户平均答复周期个工作日,平均接电周期个工作日;电力用户平均答复周期个工作日,平均接电周期个工作日。 抓可靠供电。加强停电计划管理,积极推广合环调电、“零点作业”、带电作业,尽量缩短停电时间,降低停电影响,减少停电条次。今年共实施配网带电作业次,供电可靠率%比承诺标准高出个百分点,综合电压合格率%比承诺标准高出个百分点。今年公司客服中心共受理报修次,处理次,平均分钟,较去年缩短了分钟,比承诺标准低了分钟。

内质外形: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抓效能建设。认真开展优质服务“全面找差”活动,全员查找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以推行服务职能化工作为载体,加大对公司系统服务职能化督查力度,今年对20多人进行转岗和换岗。实施业扩工程回访等效能监察,共采纳监察建议件,下发监察决定书份。建立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每月召开“一级网络”优质服务常态考核会,今年共考核人次,考核金额元。 抓内外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今年共向行风监督员、全市大部分定报企业发放征求意见表份,梳理回收的份征求意见表,均已整改落实到位。通过上门走访、设立供电服务意见箱等多种形式了解客户需求,共现场走访、电话回访客户户,征求意见及建议6类条,均已整改和回复。客户服务满意率从%同比上升到%,很满意率从%同比上升到%。坚持开展“窗口”服务明查暗访,全年开展明查暗访次,被检查单位

个次,不规范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抓责任履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及政府工作部署,扎实开展节能减排,积极做好迎峰度夏、有序用电等工作,未发生拉闸限电现象。全力支持城市建设,主动配合政府做好望海路杆线入地等杆线迁移工作。高度重视电力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经贸洽谈会、世博保电等各项重要保电任务。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全民创业,完成多万元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帮扶新上家民营企业,完成纳税额万元。关爱社会,向“扶贫帮困”电力助学基金、玉树地震灾区以及贫困群众等捐款累计达万元。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各级领导和广大客户的希望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地方经济发展迅猛,全面实现电网建设适度超前存在难度;二是受限于上级公司管控模式调整,在电力杆线迁移等方面与政府要求还有差距;三是相关政策和电力法规宣传力度

不够;四是少数员工的服务意识、工作效率还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真诚地欢迎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建议,对所有的建议意见我们一定认真梳理,举一反三,坚决整改,接受您的监督。 谢谢大家!

第6篇: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汇报

某某局紧紧围绕 “-----”中心,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抓好打假治劣和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工作,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优化了发展环境,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履职,确保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实施质量兴县战略。

二是名牌战略稳步推进,

三是突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巡查力度,针对县域内的家食品获证企业,制定全年监管计划,划定监管等级和巡查次数,重点加强对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等高风险食品企业的监督,瘦肉精、苏丹红等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乳制品、桶装饮用水、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四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有效。全面监管全县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索道等套(台)特种设备,积极排查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有效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工作,严厉打击无证使用、无证充装气瓶、违章作业、超期未检以及拒不执行安全监察指令等违法行为。同时,全面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推动我县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管

理水平,防止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五是标准化工作有新进展。帮助、指导企业修订产品标准3家,完成产品标准备案家,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正积极指导蔬菜基地申报省级农业村准化示范基地。

六是计量工作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了集贸市场的计量器具、加油机、大型磅称、商品定量包装净含量等计量专项整治,打击了计量欺诈行为。

七是加强执法打假力度。开展了食品、农资、建材、床垫、电力金具、电瓷附件等重点产品的监控,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打假,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二、注重服务,加大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力度 我局积极寓服务于监督,强化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容,服务企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指导企业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和换证。主动帮扶新建企业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指导其规划厂房、企业标准备案、申证材料的编写,跟踪服务到3家企业标准备案、4家企业获证。对生产许可证到期换证或年审的企业开展6个月提前告知、换证提醒,同时主动提供与质监相关的技术指导服务,跟踪服务到4企业通过换证审查。

二是帮助企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相关的等十大制度,发放生产记录表格模版,规范台账建

立。帮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完善使用档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是主动开展宣传活动。主动组织召开宣贯会,对最新的法规公告标准进行宣贯,服务企业最快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动态,目前已召开2场宣贯会;开展了“质量月咨询宣传日”“世界标准日”活动,设点提供咨询投诉服务,宣传质量、计量、认证以及特种设备等相关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现场共接受100余名群众现场咨询服务,发放有关宣传资料200余份;

四是深入企业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培训。主动深入企业,指导生产工序、员工着装、环境卫生,强化在生产第一线员工的责任意识,规范生产行为,强化责任意识。

三、规范执法行为,突出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措施 一是严格实行“四个不罚”服务承诺。即首次违规情节轻微的不予处罚,对新的法律新的规定企业尚不了解的不予处罚,企业起步阶段在证照待办的合理期限内不予处罚,一般瑕疵问题以整改为主不予处罚。

二是实行亮证执法制。为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乱收费、滥罚款、粗暴执法、趋利执法等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全局实行全员挂牌上岗,要求所有干部职工,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到企业监管、服务和对待行政相对人要公开明示自己的身份、工作目的、服务项目、监督的

内容,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形成自觉遵守国家质检总局“十不准”、“八严禁”以及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的工作作风,树立质监新形象。

三是加强执法后处理工作。严禁以罚代管、罚后不管的行为,实行帮助整改制度,在处罚企业的同时,必须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措施。未提供指导导致整改不到位的,不得再次给予处罚。

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局将贴近政府工作重点,贴近企业发展需求,贴近群众关注热点,积极贯彻质监部门关于服务发展相关政策举措,保证县委县政府所有优化发展环境的相关政策规定在质监系统全部落实到位,同时不断创新提出优化服务措施,不断提高服务经济优化发展环境的能力。

上一篇:村民建房用地申请书下一篇:给老板的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