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专业实习报告

2022-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理论必须要与实践相统一,在繁忙的实习阶段结束以后,我们必然有很多的收获,也有一些遗憾,那么就要必要对实习阶段的工作、学习清凉进行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闻采编专业实习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新闻采编专业实习报告

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以微纪录片的拍摄为例,论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分解工作流程,重新设计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因材施教,大小课双轨辅导;设置环节节点,监控项目进程;完善与补充,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高职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毕业设计 微纪录片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学生的毕业设计要突出和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毕业设计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共120个课时,6个学分。2015年以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团队在进行毕业设计改革时,充分考虑了高职的教育教学特点,以实训为主,重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文以微纪录片的拍摄为例,探讨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一、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一)分解工作流程,重新设计课程内容

微纪录片的拍摄和纪录长片的拍摄流程完全不一样。传统纪录长片的拍摄往往要跟住采访对象相当长一段时间,等素材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再从中选取素材剪成一个成型的故事。但微纪录片的周期就要相对短得多。在短时限下,微纪录片的拍摄需要有一套高效的流程。如“二更”系列短视频的团队,每个项目的摄制周期只有一周左右,流程如下:第一次采访,编导采访,摄影师踩点,第一次采访结束后,编导撰写文案,和摄影师沟通,制定拍摄方案;第二次采访,团队依照文案直接拍摄,包括拍摄对象的访谈(拍摄对象的访谈以编导撰写的文案为准,内容还是拍摄对象说过的,但已经被编导提炼过,突出了亮点)。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拍摄10分钟左右的微纪录片,“二更”系列短视频的工作流程是较好的参照模式。不过与行业中的成熟团队相比,学生团队的执行能力较弱。因此,在按项目操作流程设计课程内容模块时,环节制定要比较具体,如文案、外拍、初稿、终稿。其中,文案阶段又包括提案、解说词、拍摄方案。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小组长负责制

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长为核心。除了大课和分组辅导外,指导教师建立小组长群,在各环节直接对接小组长。各小组的子项目任务由小组长发布、组织、推进。

为了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效率,指导教师将小组成员平时表现的考核权限下放至小组长。在以往的考核中,平时分、期末分、总评分均由指导老师给出,这么做的弊端在于,由于小组长对组员没有奖惩权限,组员的表现大都靠个人自觉,不利于组织管理,而对于组员的平时表现,小组长比指导教师更有发言权。小组长掌握组员平时表现的考核权后,可根据组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给出相应的评价,作为指导老师打总评分的重要参考。组员平时考核权限下放至小组长后,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组员偷懒现象的发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组长管理的积极性,对个别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提高小组的工作效率。

(三)因材施教,大小课双轨辅导

课程既有分环节指导,又有分项指导。分环节指导,即4位老师根据摄制分环节上拉片课,如策划、解说词、拍摄、剪辑。分项指导,即每个老师分小组整体指导,指导所负责小组的项目整体推进。此外,按课程教学计划,学生毕业设计外出拍摄时间为一周,在这个时段里,4位指导老师会分小组开展现场指导。其中,指导教师跟组外拍指导这项举措,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团队的新尝试。学生外拍时间安排为一周,外拍指导一般排在中期。一般说来,纪录片的拍摄,编导和摄影师应事先找到拍摄对象采访、踩点,形成策划案、解说词、拍摄方案等文案后,再进行拍摄。但绝大部分学生的拍摄地点都在外地,且经费有限,踩点和实拍一般都在外出的一周内合二为一。这无疑增加了文案和拍摄的难度。中期恰好介于学生采访结束、形成文案和开拍之前。指导老师选择拍摄周的中期介入,既可以检查学生解说词、拍摄方案等文案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发现学生在拍摄初期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如获2016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寻味大安》团队,指导老师到达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时,团队正在一家甜品老店进行拍摄。指导老师发现团队不但在文案上有问题,在拍摄也遇到了困难。在之前的文案中,拍摄团队只是简单罗列这家甜品店的甜品。依照这样的拍摄思路,观众对这家店难以有记忆点。指导老师引导团队找出这家店最具特色的祛湿粥作为典型,让这一碗粥背后的故事渐趋明朗。团队根据采访到的内容,重新撰写文案,并根据新文案去做分场和分镜,丰富镜头内容,让成片的整体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设置环节节点,监控项目进程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推进过程中,一共设置有三个集中展示环节:提案、初稿、终稿。

提案环节,学生展示拍摄的策划方案。主要包括选题、片名、题材类型、主题、切入角度、线索、人物、故事结构、拍攝风格和手法、编导阐述、具体实施等。初稿展示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初稿,4位指导老师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片子的立意、解说词、拍摄、剪辑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终稿环节,学生展示成片,指导老师现场评分。其中,在提案环节,片名可先拟定,也可以在成片阶段再确定。题材类型部分要明确其分类,如人物类、事件类、社会类、文艺类、科技类等。主题部分可以主题先行,也可以在拍摄过程中慢慢成形。切入角度部分要强调从小切口切入,如具体的人、事、物,或一个具体的时段,切忌笼统。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还是人物部分。人物部分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要写清楚人物的背景,其目标任务,实现这个目标任务的阻力,解决这个阻力的过程。而次要人物部分则相对简单,只要写清楚其在片中所起到的作用即可。如2014级的《戏说》团队,指导老师在选题策划阶段就引导其用主人公及其戏班完成一个目标任务作为切入点。这属于从一个具体的事件着手。又如2015级《跨国上班族》团队,指导老师则引导其从主人公跨国上班的一天切入。尽管这两个团队在拍摄和后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在选题策划阶段是合格的。

(五)完善与补充,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初稿展示环节中,评分不是重点,主要是指导老师针对初稿中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初稿展示和修改环节对成片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依照以往的经验,有的小组在选题环节并不会有多出色,但在初稿展示后,能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补拍、修改,其终稿质量会有大幅度提升。如2016级的《赶海人生》团队,在初稿展示环节,指导老师觉得整个片子偏于平淡,亮点不多。在与团队深入沟通后,指导老师得知,团队其实是采访到不少素材的,只是并未意识到素材的重要性,导致剪辑时没有加入。如主人公赶海所得海获,会拿到一个海边小集市上去卖。在初稿中,这个海边小集市只是泛泛带过,没有体现出其典型性。而在采访阶段,团队已了解到这个集市和内陆的不同,即它是根据潮汐时间来定开市时间的,在集市上还挂有潮汐和开市的时间表,团队也已经拍摄了相关的素材。经过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团队将这一能够体现海边集市鲜明特点的细节剪到了终稿里,为成片增色。而和初稿环节不同,终稿环节不再侧重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而是侧重于评。指导老师按照一定的比例,选出优秀毕业设计小组,参与最后的答辩环节。

二、问题与对策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的成品意识逐渐增强,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逐年提升,并在区内外的比赛中取得了名次,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整体上来说,题材类型不够丰富,且开掘度不够。如2016级的《渡河公》团队,拍摄上林“非遗”项目渡河公,仅仅将其作为工艺品,并未从艾草、端午等元素挖掘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以及壮族版“诺亚方舟”的民族神话内涵。而2015级的《跨国上班族》团队,将镜头对准每天往返于越南和中国—东兴上下班的越南人,仅就题材而言,已算得上近年来极为出色的选题之一。针对选题面过窄的问题,教学团队可以在选题策划阶段,多列举一些不同的选题方向,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通过讲解历年来的正反选题案例,让学生避开“雷区”。

第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项目操作流程仍需要磨合。按微纪录片的操作流程,需要到拍摄地进行前期采访调研,才能完成相关文案,如解说词和拍摄方案等。但由于学生拍摄经费有限,只能将这个环节安排到外拍周,与实拍合并到一起。尽管毕业设计的前导课“编导基础”“全媒体实训”等课程有短视频创作的内容,但仍有部分小组对拍摄流程的熟悉程度不够。而将前期调研采访与实拍安排在外拍周,让学生团队在一周内完成现场采访、文案撰写、实拍,无疑又增加了学生团队项目执行的难度。针对采拍合一的弊病,在今后的毕业设计中,教学团队应引导学生将前期采访调研和实拍分开,并且在选题阶段就要提醒学生,如果拍摄经费有困难,最好将选题限定在同城周边,从而将前期采访调研、实拍、补拍的经费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三,部分小组对关键信息的敏感度较差。这一点在采访和拍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2016级的《围屋老人》团队采访一位老人,他坚持住在一座已经变成危房的客家老围屋里,即便驻村干部苦劝,他也迟迟不愿搬离。该团队在完成采访后,和分组指导老师反映,没有故事可挖。指导老师到达现场后,观察到破旧的墙上,挂着一大尺寸的旧肖像照,和整体的环境很不相称,便引导团队从这幅肖像照切入。团队经过再次采访,才了解到照片上的年轻男子是老人的父亲,病逝前在地质勘探队工作,待遇优厚,因而留守围屋的妻子和孩子得以生活安逸。老人之所以不愿搬离围屋,因为那里留下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针对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敏感度差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细致,从小细节入手,深挖背后隐藏的丰富信息。

第四,部分小组现场把控能力较弱,对于在现场遇到问题,缺乏预判能力和应变能力。如2014级的《戏说》团队,主要拍摄一个业余师公戏剧团。剧团的演出大都是晚上在不同村落简易搭台。摄制团队没有能对拍摄环境做出预判,并制定合宜的拍摄方案,如照明问题如何解决、配备什么照明设备等,直接导致成片画面光线不足,或是后期增益后噪点过多等问题。而这个问题在补拍时,依然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小组需要完善预案,在现场拍摄时能灵活应变,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五,不少小组对项目的整体把控能力较弱。如2014级的《老林的邕城记忆》团队,主人公是一位照相馆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邕城变迁。团队在阐述提案的时候,对片子的设定是:从一个老摄影师的视角切入一个城市的变迁,在镜头中体现他对这个城市的情怀。但在采访、拍摄、剪辑的时候,这个设定没有得到延续。成片只有老林对摄影的感情,和之前的选题策划方案偏离太远。针对整体把控能力较弱等问题,教学团队需要在大一就开始夯实学生的专业修養,并在两年多的专业课程中增加项目训练的数量和强度,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训项目中不断磨炼和提升。

毕业设计改革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针对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在循环往复中实现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2]希拉·柯伦·伯纳德.纪录片也要讲故事[M].孙红云,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156 .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掌上民族影像志建设的研究”(桂教科研〔2020〕1号2020KY29008);广西民族技艺行指委产教融合项目“基于‘非遗’民族影像志的传媒专业群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桂民行指委〔2020〕7号)

【作者简介】潘小楼(1981— ),女,广西平果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卢 雯)

作者:潘小楼

第2篇: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有益尝试,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析以及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新闻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新闻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闻采编与制作工作室教学模式

一、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知识库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高职院校共计172所。与高职类其他技能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相比,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培养实践性、创新性人才问题上,一直处于探索阶段,难度比较大。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对“新闻采编与制作”和“新闻实践教学”的学术趋势进行搜索得出右图:

从图1、图2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及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已发表论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

1、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研究一直沿用本科新闻教学模式的思路,没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新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更多集中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研究,即便有部分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研究,也只是对本科教学模式的复制和照搬,较少结合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这往往会造成一种现象——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趋同,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就业过程中毫无优势可言,理论比不过本科生,而操作能力又不是很突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大大减弱。

2、对于新闻实践性教学的探讨,较多集中在个别课程的创新上,而较少从整个专业的角度进行研究

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跨学科、跨专业,尤其是现在新媒体的出现,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的媒体人,采写编播摄录网样样能行,对于高职新闻教育来说,迫切需要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探索适应社会和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以期能对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情况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或名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的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工作室教学模式已在国内高校,尤其是艺术类相关专业开展得风生水起,不少学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最近几年,国内不少学者和教师在研究和探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优势和意义,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开展提出了一些理论和建议。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目前大部分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还占有较大比例。对于一些较早尝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高校来说,已经陆陆续续进入了应用研究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工作室教学模式更多集中于艺术类相关专业,而新闻相关专业很少有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笔者通过在知网进行检索发现,新闻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只有大约10篇左右,这10篇论文中,约有80%是针对个别业务课程的工作室教学的探索和尝试,比如新闻采访、新闻摄影等。因此,对于整个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就显得比较重要和必要。

三、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可行性

首先,国内外关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艺术类相关专业,包括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传媒类专业的工作室模式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其次,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我国的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一些私营的传媒公司、工作室、自媒体等大量涌现,这也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经验和现实依据。

四、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尝试与经验总结

1、试点

笔者在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以新闻编辑这门课程为试点,组织学生成立了“夏花”编辑部,从前期策划到具体实施全部由学生来承担,教师只是扮演顾问的角色,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把握大的方向。在试点过程中,侧重在平面媒体也就是报纸的出版上。根据自愿的原则,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6个人。这6个小组又分别组成2个大组,每个大组由3个小组构成。两大组分别成立编辑部,设有编委会(由其中一个小组担任),负责整份报纸的策划和设计;剩余2个小组内部进行责任编辑、版式设计、校对等分工。然后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学习任务,每周出一份报纸,两大组轮流来出。每份报纸四个版面,每两个版面由一个小组负责。编委会由各个小组轮流担任,负责本期报纸的总体策划和工作分配。各个小组成员相对固定,职务同样采用轮流制,这样的课堂设计为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提供有效的空间和机会;而采用轮流制,有利于使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学生在这样的编辑部里,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规定的编辑任务,从而形成并积累一定的编辑经验,包括具体的稿件修改、标题制作、组版、版面设计等编辑技能,也包括在此过程中对编辑知识的理解消化,自身其他知识的加入和使用,还包括学生在此过程中所投入的情感、与同伴合作过程。两个编辑部实际上就是两个模拟的小型报社,编辑部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报纸的制作,去体验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从而学以致用。两个编委会会定期召开交流分享会议,对上期报纸进行评报,并对下一期的内容进行策划和讨论。

2、实施及效果

通过本次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夏花”编辑部的职能,成立“夏花”新闻工作室,把原来的编辑部改为采编部,增加了摄影部、视频制作部、新媒体部等部门,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衔接,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由不同老师进行指导。另外在出版报纸的基础上,增加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个别学生也在尝试自媒体。几个部门共同构成了一个小型的传媒公司,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上班,经过这样的训练,大大的缩短了学生的适应过程,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采编部主要负责报纸的出版,采用周报的形式,每期四个版面,主要面向学生免费向学生宿舍投递;微博平台主要以发布学生制作的视频内容为主,包括宣传片、微电影、新闻资讯类节目等;微信公众号主要借助网络技术,做针对班级的个性化内容推送。“夏花”工作室除了有自己的内容发布平台,还与学校的新闻中心、团委等部门合作,为相关部门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服务。另外,视频制作部还承接了学校各系部的微课录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工作室在各个年级分别做了不同的尝试,2012级实践中以出版报纸为主,2013级以视频播出为主,2014级尝试在做微信平台。总体来看,效果还可以,在做的过程中也在尝试将不同的课程按项目的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出版了报纸,制作了微电影、音乐MV、广告宣传片等视频节目,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的同时,也完成了课程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目前2013级部分学生一出去实习就担当了重任,很快的适应了工作环境,熟悉了工作流程,有了在学校的团队合作,在单位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比较强。

3、经验总结

(1)工作室采取“以老带新,新老更替”的方式进行运作

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时间,第三年外出实习,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一入校就有机会进入工作室。工作室纳新基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愿,这主要是那些对新闻有一定兴趣和较高热情的同学;还有一种是推荐选拔,教师通过摸底调查,推荐一些人文素养较高,有一定实力和功底的学生参与到工作室中来,逐渐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了大二,要求全班进入工作室,那些较早进入工作室的同学会成为主力,其他同学通过一年的专业接触和耳濡目染,参与性也有所提高。每一届学生经历这样一个循环,完成了由“浅”入“深”、由“生”到“熟”的蜕变,毕业实习时已基本能够熟悉整个工作流程,业务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2)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积极性来源于成就感,工作室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比如作品参赛,教师引进一些比赛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微电影、微视频大赛,推荐优秀作品给举办单位,从实践来看,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再比如,工作室自己举办颁奖晚会,走红毯,请嘉宾,设立“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配乐”等诸多奖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学生也拿出了很有分量的作品。

五、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师大部分还是由“学校”到“学校”,虽然也有在媒体工作的短期经验,但还是稍显不足。教师大部分时间在进行常规教学,锻炼的机会较少,时间较短,且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限制。另外,媒体的兼职教师引进力度不够,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加强。

2、课程开发不够成熟

工作室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本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感觉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将课程很好的融合到工作任务中来,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工作。

3、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于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来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动手能力较强,人文素养有所欠缺。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新闻作品技术层面没有问题,但内涵不够。同时,笔者所在学校实行“2+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只有两年时间,而他们又偏爱动手,只有较少的同学会在课外学习或看书,这就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是高职院校培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一个短板。□

【基金项目: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JY20130311;2015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一般课题,项目名称:广东省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JY-2015-B-B157】

参考文献

①刘娜、王花,《多媒体技术专业推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4(21):59-61

②尚彩云,《高职影像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皖谯影像工作室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26-28

③范晓娜,《新闻工作室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企业导报》,2012(12):207-208

④韩镁,《新闻传播实验室教改尝试与思考——以“摄影设计”实验项目开发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19-121

(作者: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师)

责编:姚少宝

作者:王彩

第3篇: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传媒环境发生变化,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教学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平台少等诸多问题。本文对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校生以及毕业生进行调研并分析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改革两个方面探讨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调研背景

2019年6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仍然保持传统单一的新闻采编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传媒市场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但地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例如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教学条件、学生基础不适应,课程设置跟不上行业发展,实习实践平台较少等情况。

因此,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结合行业发展思考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本地资源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与行业需求相匹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本文通过调研分别从行业需求、就业反馈和学情分析三个方面总结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现状,分析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二、调研方法与调研对象

调研采用访谈以及发放问卷的形式分别对河南焦作日报社、焦作电视台、网络媒体以及影视传媒公司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覆盖地方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109名畢业生和214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研分析

(一)通过媒体调研了解行业需求

具备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是媒体的用人要点。通过调查发现,媒体对人才的知识要求主要有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学素养,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有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媒体普遍认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技能缺乏和综合素质不高两个方面。

当前传统媒体正处于收缩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大规模减少,并且传统媒体的用人要求主要为具有学习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由此可见,传统媒体的人才需求逐渐饱和且对人才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求职市场,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传统媒体比较困难。相较之下,新媒体和文化传媒公司用人需求量较大,对毕业生学历要求比较宽泛,且偏重于录用具备新闻采编与制作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二)通过毕业生调研获取就业反馈

1.毕业生普遍认为专业技能课程较专业理论课程更重要

根据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比,有26.6%的毕业生认为基本够用;46.67%认为能用一些,但不多;20%认为不够用;6.73%认为完全够用。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比,有40%认为可以顶岗,但要学习很多新内容;26.67%认为不能顶岗;20%认为基本可以顶岗;13.33%认为可以直接顶岗。58%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课程在专业学习中更重要,26%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同等重要,16%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程更重要。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够用,但还需学习新的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能课程较专业理论课程更重要。

2.多数毕业生认为提高人文素养和动手能力很关键

调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人文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认为在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希望加强的是教学设施;认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最迫切的改革是加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通过在校生调研进行学情分析

1.理论课程多,实践机会少是在校生普遍反映的问题

调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校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时,42.93%的在校生认为理论课多,实训少;29.82%认为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多;19.54%认为一些课程没有开;其他占7.71%。对本专业不满意的地方,46.16%的在校生认为实践环节薄弱;20.35%认为专业前景差,就业难;15.79%认为课堂教学方法单一;10.68%认为自己不感兴趣;其它占7.02%。

2.多数在校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调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和素质教育。在校生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66.67%的在校生有模糊的规划;17.54%有明确的规划;15.79%没有规划。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在校生希望教师多开展实践教学培养专业技能。大部分在校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就业方向不清晰。

四、调研反馈问题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论证,本文就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总结出如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

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基础相适应。当前,部分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后,定位仍然是面向传统新闻出版行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新闻采编技能。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着眼点不应再仅限于新闻的采编技能,而应立足于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技术人才。

也有一些地方院校在制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培养目标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制定的培养目标超出教学条件,或是没有考虑到生源基础,学生毕业时达不到要求。这种过高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也容易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就业困难。

(二)专业课程设置陈旧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完善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一些职业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仍主要围绕新闻“采、写、编、评”等传统专业课,新媒体、新技术相关课程涉及较少。同时,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弱,如果在校期间不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毕业后将难以就业。因此,在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逐步完善课程设置。

(三)专业技能培养不足

调查显示媒体比较看重学生是否掌握了专业技能,但许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能力有所欠缺。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专业课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理论课程较多,实践类课程较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另一方面,地方职业院校因受地域限制,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实践平台少,专业技术教学滞后于行业发展等短板。

(四)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确

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许多在校生对于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比较盲目,入校后对专业课程理解困难使得一些学生对专业产生厌倦,消极被动地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加之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安排没有做到循序渐进,不少学生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认识不清晰,导致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感到迷茫。

五、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建设课程体系

1.加强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薄弱的情况,在进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仍需注重增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学校的公共课资源,加强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形成相互协调的效应。例如学习公共课程“大学语文”“基础写作”能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打下语言文字基础,学习公共课“美学”“音乐鉴赏”对专业课“影视剪辑艺术”的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寻找公共课与专业课互联互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在这方面,已有地方高职院校积极实践并取得成效。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采用“课程+工作室+行业”三方共培人才模式,将公共课“中外文学作品赏析”与当地的《章丘大学》《生活日报大学城周刊》等报纸对接,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优秀文学作品利用校内工作室进行编辑排版,既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积淀,又培养了学生编辑业务能力。

2.实现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的整合

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一般是遵从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因此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要避免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别集中安排,否则会导致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学生前学后忘,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所以专业课程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其次,将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进行整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最后,在内容上,顺应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增加数据新闻、新媒体运营、网络直播新闻等前沿技能课程,培养新时代融媒体人才。

(二)探索多种实践教学模式

1.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寻找实践机会

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可以通过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结合自身优势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寻找发展途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各级各类地方高职院校由于在校学生的认知层次及“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所致,都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表现成形象、将想象演变为可视的需要。以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以师范教育为主,随着全国推广信息化教学的步伐,许多教师和师范生需要将优秀课例形成个性化教学案例,就需要学习制作微课视频,这就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在校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平台。

2.整合校内媒体资源,创建全媒体平台

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许多职业院校新闻采编专业采用校内工作室模式,如新媒体工作室、影视后期工作室等。但这些工作室往往由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带领,容易形成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情况,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尝试组织建设校园融媒体中心,建立具备采、编、录、剪、播等全功能的“中央厨房”式的融媒体工作平台。然而学校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有足够的技术和大数据作为支撑,地方高职院校在缺乏外部技术支撑的条件下难以独立完成融媒体平台建设。

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可以首先对校内媒体进行整合,将校园报纸杂志、校园电视广播台等传统校园媒体与校园官方网站、校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矩阵统一起来创建全媒体平台。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所长组建不同团队,如采编团队、摄像团队、直播团队、后期团队、运营团队,对校内活动以及校内学习生活进行全媒体报道宣传。这些内容几乎覆盖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大部分核心课程,也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必须全面掌握的课程,借此可以完成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3.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让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到媒体实习,可以使高职院校尽快了解传媒市场的用人需求,拓宽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为新闻采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新方向,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弥补一些地方职业院校教学设施的不足。同时,推进校企合作可以深化产教融合,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焦作市融媒体文化科技产业园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使用融媒体中心配套的采编录播场所,录音配音房、试音房、摄影棚、网络直播间等设施,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采用“三主四让校企双主体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展开深度校企合作,建设商都网、金像摄影学校、河南婚庆协会等九大实训基地,实现了实践教学总体目标。

(作者: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师)

责编:周蕾

作者:赵巍

第4篇: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习总结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使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是和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初来几天,由于语言不通,我在外出采访时遇到种种困难与阻碍。台里便安排我暂随经验丰富的老记者跟班学习。做些繁杂、琐碎的事情。扛机器、抬三脚架,我一度陷入迷茫与失落中。我曾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当初选择基层,是为了锻炼砥砺,让青春在沃土中燃烧。但现实与理想却相差甚远,心中便渐渐萌发打退堂鼓的想法。我把心中的烦恼与困惑告诉爸爸,他沉吟道: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要挺足磨砺,越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越要用心经营。我如梦初醒。开始意识到家人的良苦用心和自身承载的责任。在往后的见习过程中,我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15天的见习期结束后,我单枪匹马跑新闻、下农村、进车间、入厂房。我几乎走遍了炎陵的大半个地区。切身感受到农村的贫瘠与老百姓的需求,深感肩负的责任。我用镜头一一捕捉新农村的变迁,用手中的笔记录老百姓的呼声与愿望。也深刻体悟到前新华社社长穆青所言“人民的记者”这句至理名言所蕴含的真正分量。

一个月后,台里为了整合资源和提高新闻效果,实行分组制,将一个整体的新闻部划分为时政要闻组、民生组、经济组等多个新闻组。台里根据个人的综合素养和优势,把我划分到时政要闻组,每天跟随领导视察开会,下乡调研。时政组除我之外,全是资格老、阅历深、理论强的老记者。我深感力不从心、压力重大。但我不甘人后、奋起直追。经常是熬夜硬啃长篇大论的政治书籍,大量浏览《人民日报》等党性、政策强的党报党刊。并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省领导来我们县调研。我奉命采访,《湖南日报》的记者也来了。在记者席上,我同《湖南日报》记者交谈,向她虚心请教关于新闻的宗旨意识和写作技巧。她毫不保留地向我这个新闻后辈,传授新闻学的知识,例证新闻写作规律。并勉励我有心就一定行。我心存感激,并时常告诫自己做个有心、有理想的人。现在,我仍同她保持联络,并不时把自己的新闻作品请她指导与修改,每一次,都获益匪浅。这一切,都会成为我在新闻路上不懈探索与追求的源泉和动力。

两个月来,我参与了《中华茶祖节》、《群众文体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报道,有些新闻作品发表在省、市等各级媒体上。有压力,也有动力,这一切源于我对新闻事业的挚爱与追求。从当初在新闻路上的摸爬滚打到履行记者使命,从民生到时政报道,每一步,都镌刻着我的成长印记,点点滴滴,凝聚着我的心血与汗水。

服务基层,我无怨无悔,并坚信在广阔的农村大地,在艰苦的边远地区,只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就定能放飞梦想的翅膀。谱写华丽的人生篇章。

在此,我想告诉在校的学弟学妹及仍然奔波于各大求职场所的毕业生们:热爱泥土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扎根于沃土的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道理很朴素,却颠扑不破,青年一代应该有远大的追求,但实现远大追求的,却必定是积“硅步”、聚“溪流”、起“垒土”,始于平凡,而平凡的地方,往往最富有活力、最需要人才,最考验人的素质。那种急功近利、怕经风雨、眼高手低的情绪,只能使理想一次次破灭,或者使成功的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

在湖南娱乐频道实习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收获良多。虽然,没有一开始想象中那样,自己的所学,自己引以为豪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枪实弹”得到一番实践,但所见所闻让我有所思,增长了见识,对电视台这个行业的基层有了客观实在的认识。

湖南娱乐频道注重的是娱乐节目,和我之前所学的新闻专业还是有些出入,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刚进频道时,台里正好在筹办开年大戏《牛气逼人》,这是一档大型真人互动游戏节目。在赛事组,事情很多很杂,这就需要自己的细心了。工作期间我被分在了管理参赛者这一块,在他们参加节目之前,需要我们为他们讲解整个游戏的规则和一些安抚工作。虽是一件小事,却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除此之外,我还参与了后期编辑工作,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了后期制作的相关软件。整体上对录播节目的整个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牛气逼人》节目一做完,甄选《丑女无敌》第三季男主角的活动《无敌一号》又开始了。从海选、初选、复选到最后的总决选的工作自己也都有参与。这是一档选秀类的节目,每一场也都是直播,与之前的节目相比,整个活动的构思方面也会更加的完善。直播前的每一次彩排是最关键的,从中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整个节目的流程要清楚地知道。一个节目的诞生,会根据节目的性质对导演、主持人等作出选择,从台前到幕后需要各个环节的接应,如制片、服装、美工、化妆、道具等。通过自己的观察还了解到,每次彩排之前都要确认好前期制作所需要的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除了现场的导演指挥之外还需要与转播车内的导播相互沟通,确认好镜头序别、景别、角度和特技的运用。每一场的直播,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很忙碌,但井然有序,体现的就是良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实习,真正进入到了社会,我才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困难。在学校,自己学的本来就不是很多,现在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道理。其实在每一次的活动当中,不管自己负责的是什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认真和细心,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自我总结,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以便改正。

亲身体会了才知道,做电视这一行是很辛苦的,通常会加班到深夜,这就更需要我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可以说,实习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除了考察你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考察了你的处世态度,做人原则以及处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勤奋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达旦这些都应该是家常便饭而不是邀功领赏的资本,因为你是实习生,你是来学习的,主动与老师的交流同样重要,要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努力去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会有进步的空间,实习也就有了它真正的意义了。

从今年2月份开始毕业实习,到现在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期间在县台做过新闻,现在在江西电视台一个栏目见习。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真的是学到很多东西。实习是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在成长。

我认为实习就是学校知识的实践化,是考验学校知识是否掌握的良好途径。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充电。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并从中得到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记得第一次发稿的时候,被主编修改了好多次;记得第一次出镜时,摄像无奈的表情;记得第一次采访的时候,语言不通的尴尬等等。都让我明白了做一名记者、媒体工作者的不容易。

实习期间也真的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媒体,但是我觉得要对的起自己的专业,要加倍努力。

还记得有一次自己去医院做采访,那个医院就是不让我拍摄图象,他们不相信我是电视台的,而且我作为实习生也没有什么可以证明自己的证件,这真的让我非常难堪,最后只好当面给新闻中心的主任打电话,才化解了这样的情况。现在想想也真的比较搞笑。但是最后采访还是完成了,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把工作做好的。

在学校里学的大多都是理论的知识,但是实习真的让我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知道了做新闻的具体流程,知道了新闻语言跟常规语言的差别,明白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定位,以及这份工作的责任。

实习中也会有人否定你,但是我一直认为越是批评的话,才越能让自己成长。因为虽然听起来很不好听,但是仔细想下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问题,那就真的应该马上改正。

实习中我坚持做到一定要守时。第一次出去采访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我是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的目的地,我就是怕迟到,早到总比迟到好。每次采访,我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左右到达,找个地方坐下,把今天的采访任务好好想想,理清思路。唯一的一次迟到是因为联系员告诉错了地方,打车赶到的时候迟到5分钟,感觉特别不好,打那以后,我更加谨慎了。

还记得有一次,新闻中心的主任问了我一个问题,但是我说了一个大概的数据,主任说确定吗?我就不确定了,做新闻不能想当然,任何即将变成铅字的事情都要进行证实,必须严谨。

每次写完稿一定要读,不要有硬伤。新闻的“硬伤”,是指一篇作品中,存在致命的、关键的、明显的错误,或者是不该发生的常识性的毛病。常见的硬伤有政治性硬伤、政策性硬伤、导向性硬伤、违反宣传纪律的硬伤、片面性造成的硬伤、常识性错误和技术性的硬伤。要想做到没有新闻硬伤,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我就有过稿子因为“硬伤”问题而被退回的情况。发第一篇稿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说实话,后来再发稿占大多数的心理是害怕和紧张,怕又被退回来。

实习让我更加了解了电视媒体,并参与其中,带着实践的经验,我要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为以后成为真正的媒体人做好充足的准备。我参与其中,我乐在其中,我仍然充满了斗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媒体的前辈们看齐,积累更多的经验,多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当个“杂家”,不求为中国的新闻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只求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我推开了建工集团新闻中心的大门,我有幸来到《湖南建工》编辑部,进行专业实习。在这宝贵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新闻中心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戴姐和蒿哥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第一天,他们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阅读他们编辑的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戴姐和蒿哥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接到领导电话,立马出去采访,然后回来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

新闻需要注重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戴姐和蒿哥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

作为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在实习期间里,我感到最辛苦还是赶稿子,但辛苦归辛苦,我的写作水平却大大提高。最初写稿,我总是抓不住新闻点,偏离采访主题,写的稿子常常被改得面目全非。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找到那么点儿感觉。休息时,我会仔细对比我和老师的稿子,揣摩老师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报社内部的评报栏,看编辑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还不能像老师一样,将一些生硬的数据转变为一篇顺畅生动的文章,但是经过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师改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

在实习期间,戴姐和蒿哥让我发表了许多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短短一瞬间,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三年的宽度。我真心地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第5篇:新闻采编专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方案

人文系2008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方案

一、实习的目的

毕业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中教学工作的的重要环节,根据《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要求,在第五学期的后半期和第六学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撰写毕业报告,完成毕业综合能力考核,努力为社会输送合格专业人才。

二、实习的内容

1、熟悉企事业单位新闻采编工作的日常业务。协助或独立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排版的相关工作。

2、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处理相关业务。

三、实习的资格

在校期间累计有三门课程不及格者学生不得参加实习。

四、时间安排

毕业实习从第五学期的下半学期开始到第六学期,共24周时间。具体时间由2010年11月15日开始至2011年6月结束。

五、实习的纪律要求

1、学生必须在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或其他实习单位实习。

2、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服从所在单位的工作安排,听从指挥,并严格遵守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出满勤、不脱岗。

3、认真完成所担任工作,作好实习日记,并按规定及时向学院汇报。1

4、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在未经学院或所在单位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行动。

六、实习考核方式

1、毕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及格者,不得重修。

2、考核成绩占学生毕业综合考核成绩的40%,由三个部分组成,实习日记占20%,实习报告占60%,实习综合表现占20%。

3、毕业实习报告于毕业实习结束后一周内缴指导老师。

七、实习的组织方式

采取系里推荐与学生个人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实习单位。

八、实习的组织领导

1、由系与相关实习单位组成实习领导小组,负责联络安排完成实习事宜,保证实习按计划、有步骤进行。

2、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及班主任任实习指导老师,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成实习事宜。

实习领导小组:

组长:张俊霞

副组长:董春丽孙莹娟韩凯军

职责:负责毕业实习的领导协调工作。

实习工作小组:

组长:王瑜

副组长:唐毅

组员:王瑜唐毅马佳明倪娜侯鹏方方朱琳及部分外聘老师

职责:

1、负责落实学生实习单位及岗位。

2、负责制定《专业顶岗实习方案》。

3、负责学生的指导教师分配及实习过程的全程指导。

4、批阅《实习报告》。

5、完成毕业实习考核。

九、实习指导教师分配

王瑜:(38人)李硕、白秀红、张永涛、张彬、梁朋朋、缑慧英、白小燕、聂天、杨新梅、席涛、崔瑜桃、李楠、刘陈亮、刘夏常青、唐丹莉、李京、张艳、张英、张晓丽、刘强、寇瑞、智凡、宋丽荣、种王玲、郭蓉、王伦、秦静、高荣荣、郝芳、陈玉洁、李维秀、屈远志、曹翠玉、李平、何晓琳、付霄、王凌超、闫新玲

唐毅:(38人)马健、丁芮、郭艳、张文娟、窦晓娟、税月、秋枫、杨武军、高强、郭文慧、闫娜、王梦龙、李阳、唐晓敏、高静、苗欣、罗佩、齐晨彤、王文亮、唐丽娟、杨月、张义丽、丁湘云、魏琛佳、王欢、朱云霞、秦云君、田水秀、荣玲、伍红妮、李梦敏、李媛、刘倩莉、朱增强、孙成飞、刘鹏英、王梦、杨琳

马佳明(38人):余蛟龙、刘婷、郭珍、杨美杰、杨斌、刘飞、王娜、雷婷、祁铭、贾旭渊、宁晓、薛姣、吴茜云、张月婷、王阳阳、张颖、王佳、冯丽雯、王元冰、崔清玉、张冠博、高倩、鹿晓芳、王鑫渊、王凡凡、王文卓、刘晓庆、张文、张小妮、谢福源、张家瑜、岳红利、薛帅、韩单峰、马骉、叶震、程帅、白玲

人文系新闻教研室二O一0年九月十七日

第6篇: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习项目及安排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习项目及作业要求

实习项目:报纸策划、采访、写作、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编辑出版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校报创刊号。

实习时间:10.25—11.5

实习内容及安排:

1、 每人提交报纸策划书一份(书面、电子稿各一份。包括报名、主办单位、报纸定位、报纸特色、版面设计、栏目设计、市场分析、受众分析、硬件条件、软件条件、组织构架、人员分工、成本分析、发行渠道等)。教师打分(宋庆祥、杨吉华、刘大玮、王鹏)。时间要求:正式实习前做好提交。

2、 每位同学用WORD文档做一份所策划的报纸的电子排版(参考10级同学作品,见附件)(刘晓丽等老师打分),时间要求:正式实习前做好提交。

3、 综合学生策划方案,拟定校报名称、版面安排(4个版面)、确定每个版面的学生主编(每个版面1名负责,5个班级每个班级选1名,其中1名负责美编。)

4、 采访。宋庆祥老师、刘大玮老师示范采访。之后,将210名学生分为21组(10人1组,每组选1名组长,负责拟定采访策划方案),采访21名对象。其中校内18名(校领导;二级学院领导;教师;学生);校外3名(三个单位)。

5、 写作练习。本次实习,要求每名学生两周内写出6000字文案。其中,新闻稿3000字(消息、通讯、特写、评论各1篇);报纸策划书2000字;实习总结1000字。教师给学生新闻稿打分(宋庆祥、邹文静、杨吉华、王鹏)。

6、 编辑。将创刊号选中的文章分发所有学生进行编辑练习。包括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上交所编辑的稿件,由指导教师定稿。指导教师打分(宋庆祥、刘大玮、杨吉华、王鹏)。

7、 排版练习。由指导教师(刘晓丽)在计算机房讲授排版软件使用方 1

法,每位学生进行排版练习,提交排版作品。教师打分(刘晓丽)。

8、 印刷。就近印刷。

9、 实习总结。每人提交1000字左右的书面实习总结。教师打分(张玮、陈恒)。

10、 二级学院宣传栏出一期实习专栏。

第7篇:新闻采编专业自荐信范文

新闻采编专业自荐信范文1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传媒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20xx届本科毕业生,在这即将踏入社会,实现梦想的时刻,非常感谢您能给我这次自我推荐的机会。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磨练了我意志,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二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电视摄像与节目制作、媒介经营与管理、电视专

题片写作、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等。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日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日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成为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日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日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日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调节和应变能力,能独立提出一些危机公共的解决之道。

此外,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多次参加各种兼职工作,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在生活中,我为人热情友善,思想积极进取,政治立场坚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辛勤劳作,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与锻炼,锐意进取,让自己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宽以待人、洁身自好”是我的处世原则;“精益求精、勇于进取”是我的精神信念;“兢兢业业、不断创新”是我的工作方式。我自信我的能力和热情使我能胜任贵公司的广播电视新闻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工作。希望公司给我一次参加面试的机会,我在此静

候佳音。谢谢!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20xx年*月新闻采编专业自荐信范文2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即将毕业于xxx的新闻专业学生,名字叫做xxx。

在大学四年里,我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务实的作风。 认真学习了新闻学专业知识理论,阅读了大量新闻学相关书籍,另已取得普通话二级证书。

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在在学校里我就已经多次参加实践活动,参与一些新闻采编工作,能够将学校里所学的新闻理论识知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熟悉基本新闻编辑流程,基本掌握了新闻编辑的操作方法,得到导领和同事的一致肯定。我还掌握了方正飞腾,flash,Adobe Premiere Pro等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

本人性格热情随和,活波开朗,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平时喜欢各项体育运动,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喜欢阅读,电影,音乐,旅行,摄影,梦想成为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喜欢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比较关注了解各种新闻媒体。

我希望找一份与自身识知结构相关的工作,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证明自己,发展自己!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20xx年*月新闻采编专业自荐信范文3

尊敬的先生/小姐:

您好!

今日阅读报纸,获悉贵公司征求内容编辑人员。本人自信符合应聘要求,写此信应征编辑职位。

我毕业于人民大学文学系,具有编辑经验,并熟悉校对、改编、出版以及此类相关工作。有关简历如下:

曾在销售量达三万份的《周报》担任编辑部主任,历时两年。并曾直接参加报纸排版工作。 1998年曾在《健康指南》担任编辑工作。主要工作:负责校对、改写以及长篇撰写项目。5年的工作磨励,使我熟悉媒体的动作,通过与名人进行访问,使我具备了很强的沟通能力。 我熟知一切办公室的.例行工作,目前受雇于一广告杂志社,但此项工作为临时性的工作,故希望谋求一份较稳定的工作。

随信附有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20xx年*月新闻采编专业自荐信范文4

尊敬的领导:

你好!首先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看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

我是xx外事学院20xx届的应届毕业生。我喜爱新闻采编与制作这项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很高的精力和热情。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勤奋刻苦,力求向上,努力学习基础与专业知识,课余时间积极的去拓宽自己的知识,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团体活动。作为正要跨出校门,迈向社会的大学生,我以满腔的热情与信心去迎接这一切。

当今社会需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时刻注意自身的全面提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新闻采编与制作方面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图像处理、网络编辑、电子排版、非线性编辑等各方面有了一定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对摄影有特别的爱好,所以在大学生活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到西安外事学院摄影部做兼职,在部长的指导和自我钻研中,学习到了很多有效的知识。

三年大学生活的学习和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但所谓士为知已者死,我相信自己的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认真好学的态度完全可以弥补暂时的不足。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希望通过我的这封自荐信,能使您对我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剑鸣厘中,期之以声。热切期望我这拳拳寸草心、浓浓赤诚情能与您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求进步。请各位领导给我一个机会,我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最后祝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 稳步发展!新闻采编专业自荐信范文5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即将毕业于****的新闻专业学生,名字叫做***。

在大学四年里,我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务实的作风。 认真学习了新闻学专业知识理论,阅读了大量新闻学相关书籍,另已取得普通话二级证书。

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在在学校里我就已经多次参加实践活动,参与一些新闻采编工作,能够将学校里所学的新闻理论识知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熟悉基本新闻编辑流程,基本掌握了新闻编辑的操作方法,得到导领和同事的一致肯定。我还掌握了方正飞腾,flash,adobe premiere pro等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本人性格热情随和,活波开朗,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平时喜欢各项体育运动,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喜欢阅读,电影,音乐,旅行,摄影,梦想成为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喜欢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比较关注了解各种新闻媒体。

我希望找一份与自身识知结构相关的工作,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证明自己,发展自己!

此致

敬礼!

求职者:***新闻采编专业自荐信范文6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叫xxx,是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06级新闻采编与制作的学生。

我认为我适合的岗位是新闻摄像和后期制作。

因为在专业方面我的主攻方向是新闻采编与编辑,在课余时间自学并掌握了photoshop,了解非线性编辑流程,现在能使用简单的影视制作软件premiere。目前正在学习aftereffects.在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新闻摄像课,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查阅资料现我在对新闻摄像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当中我担任班长至今,并在大一时在校学生会编辑部担任干事,具有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配合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在上学期,学院组织我们到崂山电视台实习参观,对新闻的制作流程有了充分的了解。在寒假期间我去了都市便民报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锻炼。对新闻工作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如果学校老师给我机会,我会在工作中倾尽全力工作,努力在工作中弥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剑鸣厘中,期之以声。热切期望我这拳拳寸草心、浓浓赤诚情能与学校电视台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求进步。请学校的各位领导老师给我一个机会,我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联系电话:email:

自荐人:

xx年3月新闻采编专业自荐信范文7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一自我推荐。

现将自己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除了本专业新闻编辑、采写的基础课程外,我所学习的内容还包括了计算机基本操作(word excel powerpoint等)、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公共关系学基础知识和策划等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新闻学专业是一种工具,而运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实践(新闻采编实践、以及新闻采编专业软件“方正飞腾”学习和制图软件photoshop、CrolDraw的掌握等)和实习(大三、大四在《扬子晚报》实习)中,我拥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同时,在学校工作中,我也积极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努力学习管理知识,注重吸收管理经验。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尽力的在工作中取得最好的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20xx年*月新闻采编专业自荐信范文8

尊敬的先生/小姐:

您好!

今日阅读报纸,获悉贵公司征求内容编辑人员。本人自信符合应聘要求,写此信应征编辑职位。

我毕业于人民大学文学系,具有编辑经验,并熟悉校对、改编、出版以及此类相关工作。有关简历如下:

曾在销售量达三万份的《周报》担任编辑部主任,历时两年。并曾直接参加报纸排版工作。 1998年曾在《健康指南》担任编辑工作。主要工作:负责校对、改写以及长篇撰写项目。5年的工作磨励,使我熟悉媒体的动作,通过与名人进行访问,使我具备了很强的沟通能力。 我熟知一切办公室的例行工作,目前受雇于一广告杂志社,但此项工作为临时性的工作,故希望谋求一份较稳定的工作。

随信附有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此致

xxx

xxxx年xx月xx日

第8篇: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个人资料:

姓名:肖扬娜政治面貌:团员

性别:女系别:应用语言系

民族:汉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藉贯:中国健康状况:良好

◆主要工作经验:

大学:院大学生十佳歌手主持人、参加湖南衡阳广电主持人大赛、曾为学院宣传片配音录音以及为学院军训专辑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曾在班级开展谈论节目演习以及现场采访、曾担任班长、副班长、团委文娱委员、系学习部部长、院广播音员、同时也是演讲辩论协会干事、艺术团主持朗诵组组成员、院报记者

高中:校十佳歌手主持人、曾担任学生会文娱部部长、广播台台长、班级文娱委员

初中:校园歌手赛主持人、曾代表学校参加中小学生向网吧说不讨论会、曾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广播台播音员、班级文娱委员、旗手

小学:班长、

◆兴趣与特长:

我热爱表演、喜欢主持播音、喜欢唱歌、喜欢弹钢琴、喜欢交际。

◆个人荣誉:

大学:普通话过二甲、被评为优秀学生、三好学生、曾获得演讲比赛第二名、中外语言大赛第二名、诗歌朗诵第二名、等荣誉

高中:区诗歌朗诵第一名、演讲比赛第二名、英语演讲第二名、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播音员、曾被评为实践积极分子、等荣誉

初中:区讲故事比赛第一名、演讲比赛第二名、唱歌比赛三等奖、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优秀播音员称号、曾被评为实践积极分子等荣誉

小学:区唱歌比赛第三名、以及三好学生

◆主要优点:

活泼开朗、善于交际、待人真诚、热情、好奇心强、有舞台经验、

◆自我评价

双子座的我性格活泼开朗、善于交际、善于表现自己、微笑是我的最爱。没错、我喜欢开怀大笑、有我的地方就有笑声的存在、我热爱舞台。我热爱表演。我喜欢表现自己、

90后的我们、喜欢追逐梦想、喜欢放飞自己的梦想、而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释放自己的梦想、放飞自己的梦想、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大家、因为我有向日葵的积极向上、蒲公英的自由飞翔、海绵宝宝的快乐,也许我表现的并不是最优秀,但是请相信明天的我将会更精彩。因为、我是肖扬娜。一个爱笑的女生。一个铁打的肖扬娜。

第9篇: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一、专业现状

传媒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经过近 5年时间的专业建设、教学实践和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了较合理的专业培养人才方案和教学评价体系。 认真探索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计了较好的教改方案,同时为了继续加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素质、技能教育,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改方案,加强教材、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紧密结合,建立起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专业建设现状情况如下:

1、人才培养方案逐趋完善

经过5年的建设,我们对专业人才培养不断修订调整,最初的职业岗位定位为报社、电视台、文化宣传部门的新闻工作者、编辑人员、媒介管理人员。2008年,我们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对专业就业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进行调整,分为大众传媒与媒体策划与创意两个方向,将学生职业岗位定位为广播电视系统、报纸杂志社、公司策划部门、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宣传部门从事宣传、网站维护、文案设计、营销策划的工作人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经修订,逐渐完善,但市场是瞬间急变的,人才的培养要紧密结合行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来进行,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近两年,我们放松了对市场人才要求的预测与分析,专业培养方案未能及时更新,未能体现最近的职业教育理念。

2、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本专业现有8名专业教师,期中副教授3人,讲师1人,助教4人;在读博士2人,研究生学历3人,在读硕士1人;双师型教师3人,教师结构基本合理。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从行业聘请了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兼职指导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指导,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监控。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部分教师未能跟上改革步伐,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未能深刻领会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止步不前;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亟待加强,很多技术实践操作课程没有较为合适的专业教师,如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广告制作与设计等。

3、课程建设情况

本专业教师建设有一门校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成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年轻教师偏多,教学积累不丰厚。2009年我们制定了课程建设与改革整体规划,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大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力度。

4、教学改革情况

本专业一直在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试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每学期制定了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方案,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取得了一些成绩,如课程考核改革,本专业在三个专业中率先走在前沿;学生校内实践活动自2007年起有序进行;课堂教学形式较为灵活,一批年轻教师大胆尝试,运用典型案例式、现场点评式、情境式、模拟训练式等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特别是在新闻采写、编辑、制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今后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打下了基础。

5、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3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起步阶段,未能创设良好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学生就业效果不佳,学生职业能力尚不能适应新形势行业发展需要。校外实习基地稳固性不高,实习基地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真正能给学生们提供系统实习的社工岗位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也影响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校内实训室只有一个,而且是三个专业共同使用的,没有摄像机、数码相机,一台编辑机也不能正常使用,计算机内存有限,软件不能升级,很多实训项目根本无法进行,如电子报刊编辑与制作、摄像节目编辑与制作等,学生专业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专业建设与发展。

6、教研项目、教材建设情况

本专业现有一个省级教改研究项目,教师参编了3本教材,没有自主开发的教材,教材建设力度不够,没有与行业深度合作共同在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教材。

二、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学校的总体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坚持将社会行业需求作为教育发展的驱动力量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先进教育思想,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有较好的职业素养的人才为目标,把专业办出特色,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三、专业建设与改革目标及任务

(一)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我系专业建设整体规划,坚持发挥本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巩固和加强现有建设成绩。加强行业紧密合作,根据校内外专家的意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重构专业课程体

系,在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科学而又切实的规划与改革。

(二)具体目标及任务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在充分调研、科学研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全面优化课程体系,认真学习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课程建设理论,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依据新闻工作者职业的特点,采取“实训室+项目+课程”的专业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具体任务如下:2009年3月份教研室制定专业调研计划,组织教师深入行业、学生中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5月份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骨干教师共同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7月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2.1课程体系构建根据本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为新闻记者、新闻编辑、企业新闻策划等,根据岗位职业特点,设置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来构建课程体系,对原人才培养方案的部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课程开设与学生的职业基本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教研室组织教师制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职业基本功考核方案》,从而推进课程体系构建。

调整课时比例,组合安排专业课程,原则上将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专修课程组合搭配,按照新闻专业的三种技能分类统筹安排课程.第一学年课程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新闻意识,新闻素养,使之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技能,学会编辑以文字图片为主的报纸媒介,熟练掌握电子排版技术;第二学年课程的共同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使之掌握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技能;第三学年为实习阶段,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通过实习使学生适应具体的媒体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2.2课程开发与建设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要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课程标准要在涵盖职业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新闻职业基本功,即新闻采写、新闻编辑、

广告策划、企业新闻策划、计算机操作等,那么在课程开发时,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像现代汉语课程优化为普通话和演讲与口才,增开课程为名记者研究、电视栏目策划。学生必须通过上述课程学习获取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记者资格证等。

具体任务:在调研的同时,对现有课程体系开设情况进行调研,组织专家、教师研讨,对部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2.3核心课程建设以学生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为出发点规划出专业核心课程,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设好专业核心课程。

具体任务:2009年5月规划出专业核心课程,制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确定建设人员与建设要求,在2年时间内完成核心课程建设。

2.4重点课程建设本专业要规划出专业所有课程中的20%左右作为今年的重点建设课程,作为改革的试点,要求教师制定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分阶段完成课程建设标准,试点改革课程如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新闻编辑、电视栏目策划。具体任务:2009年5月确定课程建设负责人,9月完成课程建设标准,2010年申报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自执行以来,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几次修改但还不完善,2007年在修改教学计划时,就充分考虑专业指导委员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准确分析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及其与之相关联的职业能力结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高职高专培养技能性人才特点,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除了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外,专业教研室必须制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基本功考核方案》,全面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培养贯穿于三年的教学之中。部分技能性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新闻编辑、电视节目制作、企业新闻策划、非线性编辑等,要全面实行“行为导向教学法”,设置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最终目标。

4、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化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以培养为主。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委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和培训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念,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术水平;鼓励教师在小学兼职或参与、承担教学、科研、管理,提高专业技能;申报学校教研项目和省市教学研究项目,探索教育规律,结合教学实践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和科研论文,聘请小学及社会人士担任部分专业课兼职教师,在2到4年的时间,使本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双师资格和从业经验。

5、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①本专业现有4个校外实训基地,通过 1-3年的努力,建成外省市尤其是

经济发达地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及就业实习基地。目标是每年扩建1—2个外省市实训基地,为学生了解基础教育行业和市场现状及发展动态,毕业后顺利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②图书和资料、网站也要遵循专业建设的要求,进行系统规划建设。

6、教材建设

及时总结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编写适用的教材是专业建设规划的重要方面,加强与行业合作,共同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 ①关于单门课程建设的要求,学生职业基本功训练教材可以与行业共同开发,自编训练手册或指导书,2010年完成“新闻采写训练”报纸新闻编辑训练”等训练手册。

②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争取 80% 以上的课程都备有多媒体教学课件。

7、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制定《专业职业技能考核方案》,根据考核要求,分阶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基本功培训与考核,方案2009年4月完成,07级学生按照本方案来进行毕业基本功考核。

8、教研、教改项目建设

每年组织教师申报教研、教改项目,围绕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问题进行立项,明确研究的重点,参与一些基础理论研究,重点侧重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进与应用,通过研究,使本专业具有比较宽广的学术视野、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使教学能够与专业的发展同步,从而走在新闻的前面。

四、专业建设的实施措施

1、加强领导,制定激励措施和考核评价制度。系将于2009年全面修订教师教学考核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课程建设与改革、专业建设与改革权重;建立核心课程、重点课程教师制,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建设标准;实行教师业绩考核制,教师业绩与职称评定、岗位评优挂钩,对于连续几次业绩考核不理想的教师报送人事处另作安排。

2、争取系经费支持,加大投入,对现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运用。

3、教研室加强建设,在专业带头人的领导下,加强学习与研讨,更新观念,不断改革与创新;聘请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到系讲学,提高认识。

4、组织教师到兄弟院系观摩学习,时刻关注本专业最新建设与发展情况。

传媒系新闻采编与制作教研室

二〇〇九年三月

上一篇:仪器检定申请报告下一篇:全国文明单位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