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儿歌巧用

2022-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数学课堂中的儿歌巧用

以儿歌为载体,构建快乐数学课堂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创新教育更需要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熏陶,他的创造力才能被挖掘.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所以,我们要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小学儿童感知的不精确、注意力的不稳定持久的心理特点,通过编排一些简短、内容浅显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则可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得到适当缓解. 儿歌中蕴藏着数学的规律和要求,这一特殊性,让儿歌和数学教学又结合在了一起.

一、儿歌让数学学习充满童趣

儿歌是孩子成长中最常见,也是最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途径之一. 由于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儿歌,就能成为一把打开孩子探索求知之门的钥匙. 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数学教学中采用儿歌,能让孩子更有亲切感. 儿歌的童趣增添了数学的魅力,让孩子更愿意去了解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认识角”的过程中,先让孩子们唱熟悉的《两只老虎》的儿歌,调动课堂气氛. 在学习认识角的特征之后,为了方便学生熟知角的特征,更加深刻地认识角,从而从生活中发现角,寻找角. 我将角的特征以儿歌《两只老虎》的调儿出示:

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叫做角,叫做角.

我有两条直边,我有一个顶点.

真可爱,真可爱!

低年级儿童因受年龄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所学知识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刚刚学过的知识,有的很快就忘了,有的则要通过死记硬背才能掌握. 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将教学中规范的数学用语,严谨的学习要求转变成浅显易懂的儿歌,就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和要求,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儿歌让数学学习朗朗上口

儿歌朗朗上口,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由于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低年级应用题也就成为了中高年级两步运算,四则运算应用题的基础. 但低年级孩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发展还不完全. 对于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只能依赖反复辅导讲解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 教师和学生都感觉繁琐.

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应用题也索然无趣了,更可能因此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地采用儿歌进行教学,则可少费许多周折. 因为儿歌语言活泼、节奏明快. 在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我采用这样一则儿歌:

谁和谁共有多少,请用加法算一算;多几少几和相差,准是减法来求差;知道每份和几份,要用乘法求总数;平均分和等分题,少了除法可不行.

四句儿歌分别概括了加、减、乘、除常见的情况. 孩子们从中了解到基本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又因熟记儿歌内容,而较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而相比较解答过程中,学生在数量关系分析,以及对关键字的整理,儿歌教学的方法要轻松得多.

三、儿歌让数学知识化难为易

教学过程中引入儿歌不仅仅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们,高年级课堂也能展示儿歌的魅力. 计算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五年级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中,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总会出现商的小数点点错,被除数不知道要同时扩大相同倍数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正确率不高,甚至一部分学生不能掌握算理.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计算,我将竖式的过程编成儿歌:

外移几,内移几,方向一致向右移,里缺补零要牢记,小数点儿要对齐.

这首儿歌说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既概括了计算的重要步骤,又提醒学生商的小数点的点法. 既能使知识点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化难为易,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普遍提高.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我们若能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更方便地为教数学、学数学而服务,岂不是让教育更加锦上添花.

比如五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后,学生原先对面积单位的换算问题不太了解,因为每两个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而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学生在做这类单位换算的题目时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大. 我利用人的手指,并编成儿歌巧记面积单位的进率,张开左手,食指表示平方米,中指表示平方分米,无名指表示平方厘米,小拇指表示平方毫米. 它们之间的空隙一样大,这个空隙就是它们之间的进率——100. 平方千米是面积单位的老大,用大拇指表示. 大拇指与食指间的空隙最大,所以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 公顷,可以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插进大拇指和食指之间,食指和另一个食指离得远一些,离大拇指近一些. 那么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进率是100.

儿歌:我的手指本领大,面积单位全靠它,伸出手来比一比,单位进率在这里.

学生们利用这个方法,单位换算的错误也变少了. 对于数学知识网络的巩固有着快捷简便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还有自己的创意,自编儿歌,虽然不押韵,但充满着学生的灵感和智慧.

总之,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儿歌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辅助作用. 我们要把儿歌引进数学课堂,发挥它的神奇作用,帮助学生轻松有效地学习数学. 让我们去感受儿歌在数学教学中给孩子们带来的收效,让孩子们唱响儿歌,去感受快乐的数学之旅吧.

作者:朱辉

第2篇: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儿歌巧用

摘要:“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对低年学生来说,数学的抽象性与他们思维具体形象之间存在矛盾,本文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解决学习难点几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儿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关键词:儿歌

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

儿歌内容浅显易懂,篇幅短小,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明快,便于唱诵和记忆,深受儿童的喜欢。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充满了数字、计算、公式和图形等抽象的东西。多数小学生不喜欢数学,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把儿歌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儿歌来激发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一、运用儿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一般就不会被轻易改变,并能在学习中发挥持久的作用,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课前很难安静下来,注意力不集中,做题不仔细审题、检查等棘手问题。教师适时选用或自编一些数学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我们班的学生,踏着上课铃声进班时,就会在班干的带领下边准备学习用品时,边朗诵“铃声响,

1 进课堂,学习用具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一比哪个坐得好!”学生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教师很快就可以开展教学。再如,做练习题前,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审题习惯,我根据不同的题目编出不同的儿歌。在做计算题时“仔细抄,细心算,还要来验算”。在做解决问题时“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合理列算式,细心来计算,结果要检验,答题莫忘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自自然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运用儿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运用儿歌增添了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去学习数学知识。

在认识“时、分”教学中,我用一首儿歌谜语引入:

“小小骏马不停蹄, 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 提醒人们争朝夕”

短短一首儿歌,唤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如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我带领学生一起编儿歌:“教室是长方体,我们在它肚子里;书本长方体,学习不能近距离;魔方正方体,转转长智力,„„”在听儿歌编儿歌的热闹中,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与理解在加深,同时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2 的兴趣。

三、运用儿歌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何突破重点,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并运用,是衡量教师每一节课的重要标准之一。如在教学 “认识﹥、﹤”时,讲清意义后,我和学生一起编儿歌,第一步:我指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一个大口朝前,一个尖尖朝前。于是得出“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同时配上手上动作,每个人伸出两只手,伸直食指和中指,自然形成“﹥”、“﹤”号,第二步:我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得出“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学会运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 “认识方向”,这是在学生原有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学习用八个方向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在描述时有一定的困难,课堂上,在学生基本认识这八个方向后,师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诵儿歌: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左上西北、左下西南, 右上东北、右下东南”

枯燥无味的知识,在师生快乐的活动中,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

3 快乐。

四、运用儿歌

解决学习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是学生新旧认知矛盾的焦点。其实质是学生与教材之间较为突出的矛盾。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运用儿歌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退位减”时,学生往往会犯以下错误:该退位不带点,不退位带点,打点忘记减一,0带点不带点混淆。教学时先借助计数器直观操作,感知算理后,出示儿歌:“笔算减法不算难,先要看清够不够,够减你就直接减 ,不够你在前位点上点。头上有点别忘记,减时要少一,带点的0真奇怪,减时当9来对待”,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掌握德非常好,计算的正确率得到提高。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针对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钟面比较复杂的特点,出示这样一首儿歌:“小朋友,请记住,钟面大格十二个;大格之间五小格,一圈小格60个;时针走一大格一时,分针走一小格一分;时针过几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这首儿歌既使学生掌握了钟表知识,又培养了应用能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儿歌引入低年级数学课堂,不但适合于学生的心里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第3篇:巧用儿歌“活”课堂

——挖掘儿歌独特魅力 提高自然教育实效

武义县熟溪小学 胡 英

【内容摘要】

低年级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指导实践 总结方法

儿歌往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学生备感亲切,生动、易学、易记。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儿歌更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在低年级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巧用儿歌 激发兴趣创氛围

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儿歌浅湿易懂,生动有趣,为低年级儿童所喜闻乐见。儿歌吟唱中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情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学人自然社会第二册《金鱼》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金鱼怎样游水,然后请学生边讲述边表演。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一边念自编儿歌:“小金鱼,摆摆尾,摇摇鳍儿划划水”,一边带领全班小朋友演金鱼游水。全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加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气氛。

又如在教学《青蛙》一课时,我把儿歌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认识完青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后,我试着让学生根据青蛙的叫声自己编儿歌,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编出了第一句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然后我有意识的问大家,青蛙吃什么?除了让学生观察图外,我还让学生编下一句来回答:“专吃害虫保庄稼。”我接着对学生说:“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在教师指导下,他们编出第三句儿歌:“我们大家保护它。”

二、巧用儿歌 突出重点促理解

小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并掌握大量文化科学知识,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能力。

1 可是,低年级儿童因受年龄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所学知识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刚刚学过的知识有的很快就忘了,有的则要通过死记硬背才能掌握,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他们喜欢的儿歌帮助他们记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教授人自然社会第二册《各种各样的花》时,教材要求学生描述花的形状。为此,我先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说牵牛花的形状像什么,很多学生都说像喇叭。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用一句儿歌概述为:“牵牛花,像喇叭。”用同样的方法,师生共同得出:“白菜花,十字叉;豌豆花,像蝴蝶;桃花就像五角星。”学生没费多大劲儿就把这几种花的形状记住了。

又如人自然社会第三册《蚂蚁》一课,要求学生认识蚂蚁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进行描述。教学时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根据蚂蚁的外部形态特征编写了儿歌:“小蚂蚁,真可爱,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头上长,三对足儿在胸前。”教学时我边教学生念儿歌,边进行表演。学生因熟记了儿歌内容而较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三、巧用儿歌 指导实践助记忆

自然课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准确地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不失时机地把儿歌引入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如在教学人自然社会第一册《把手洗干净》一课时,针对小学生洗手的方法大多不正确的情况,我运用了一首儿歌来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洗手歌

打开水龙头,清水冲一冲; 涂点香肥皂,大家来搓搓。 手心搓搓搓,手背错错错; 手缝错错错,换手搓搓搓。 大拇指转转转,大拇指转转转; 指尖搓搓搓,指尖搓搓搓。 清水冲一冲,小手甩一甩; 我的小手洗干净啦——!

从儿歌声中,儿童不仅学会了洗手的正确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四、巧用儿歌 总结方法提技能

2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进行归纳小结,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人自然社会第一册《走路的安全》一课中,我先让小朋友看图判断:哪个小朋友做得对?哪个小朋友做得不对?为什么?在了解相关的交通规则及信号灯含义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交通安全歌。通读记忆后,又引申到了食品安全及校园安全,总结出儿歌。利用儿歌进行总结,形象生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交通安全歌

小朋友排好队,大家一起手拉手。 过马路别乱跑,抬头要看红绿灯。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过路要走斑马线,交通规则要记牢。

食品安全歌 马路边,小摊多, 人聚集,交通阻。 烟尘大,东西脏, 致病菌,乘机入。 小朋友,勿嘴馋, 食品安全最重要。 校园安全歌

小学生要记牢,安全事很重要. 教室内不打闹,电线类你别靠. 走廊里勿玩耍,不乱扔不吵闹. 上下楼别拥挤,大让小要懂礼. 集合时莫推挤,快静齐记心上. 陌生人不要理,遇坏人报案去. 有火灾一一九,有盗情一一零。 安全歌人人记,都平安大家乐!

又如在教学人自然社会第三册《土电话》一课中,我先指导学生制作土电话,然后学习打电话的正确方法,最后用儿歌进行课堂总结:

说电话,做电话,

3 两个纸筒一根线,

做成一个土电话。

土电话,真好玩,

手指触线听不清,

线绳弯了不传话,

拉直电线才通话。

这样短短7句话,就将土电话的制做和打土电话的正确方法描述得清清楚楚。学生通过动手制做,操作实践,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总之,儿歌在自然课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把儿歌引进课堂要做到适度而有效,编儿歌也要做到严密而科学,使儿歌发挥真正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

【参考文献】

[1] 洪长安. 论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广西大学, 2004,8. [3] 卫金辉. 当代自然主义科学哲学论析, 大连理工大学, 2006,2. 4

第4篇:教学中怎样巧用儿歌辅助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解决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巧妙编制一些数学儿歌,能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因为儿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他们备感亲切、生动,所以易学、易记。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数学儿歌,更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

一、巧用儿歌——激励情绪养常规

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儿歌吟唱中,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情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情感熏陶,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和习惯。

如当课堂铃声响起时,教室传来朗朗儿歌声:“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具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通过儿歌使学生明确上课的常规要求,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教师一进教室就可以开展教学。课中还可以用一些常规儿歌来强调要求,如:“小铅笔,手中拿,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端端正正写好字。”“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在教学中,还可以用表扬儿歌、竞赛儿歌等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可以用儿歌及时表扬:“你真棒,你是我们的好榜样!”这样表面上似乎只是表扬某个学生,实质上是鼓励全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理解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如何把教学重点讲懂、讲深、讲透、讲活,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教学实践表明,编成儿歌的基本概念不容易忘记,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巧妙运用数学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编制读数儿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写数儿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一些相关的数学概念不能很好地加以理解和区分,从而影响到他们对概念的掌握与运用。比如周长和面积、容积和体积等,一首简单的四句儿歌,如“长度一条线,面积一大片;体积占空间,容积算里面”,就能轻易地解决了相似概念之间的混淆问题。

如一年级数学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嘴朝前小于号,又平又直是等号,谁大谁小我知道。”一下子就形象地抓住了这几个符号的特点,学生很快就学会运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而且记忆时间长久,不容易忘记。又如:“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这首儿歌能很快地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时间的方法。

再如,教学多位数除法的重点是掌握试商的方法,学会正确计算,可提高计算能力。因此,我编制了法则儿歌:“整数除法高位起,除数几位看几位。这位不够看下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时,编制儿歌:“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做9。”教师边吟诵边讲解,学生边吟诵边练习,很快抓住了本质,学得既轻松又实在。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助记忆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分散与突破,就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实践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记忆、容易出错的教学难点,如果用编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总结并灵活运用,能够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如初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重点是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如果编成儿歌进行记忆,效果非常好。如:“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吟诵时再配上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学生们非常喜欢。

再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步骤多,而且算法特别,学生极易在设未知数、单位、符号等方面发生错误。通过编歌诀,学生能很快掌握学习的要领。歌诀为:“解答方程应用题,步骤要点要记清,读(题)想(意)设(x)列(式)解查答,解无单位等号齐。”分数除法中带分数除法是个难点,如果学习时,将学习的方法编成歌诀,可化难为易。歌诀为:“带分数除法要记清,一化(带分数化假分数)二倒(乘以倒数)三约分,四算五简第六套,书写规范要仔细。”如学习“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要求正确记忆大月和小月,开始比较困难,把它编成歌诀就很容易掌握了。歌诀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又如教学植树、上楼、敲钟等间隔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间距与棵数(层数、次数)的关系,而这一关键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难点,可以编成歌诀:“小朋友,张开手,五只手指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技能

在教学中,某些知识点、学习方法、策略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告诉式”教学方法,过于平铺直叙,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而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囊括其中,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与巩固,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比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更系统地理清、掌握知识的脉络,形成准确的知识结构,我把结语设计成如下儿歌:“圆柱表面积,计算真容易;先算侧面积,再加底面积;底面个数有差异,请你一定辨仔细;一般圆柱算两底,水桶无盖算一底;通风管,不算底,你说容易不容易。”学生记住了儿歌,便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兴趣高涨,提高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细心是关键,方法是重点。可归纳为:“混合运算要记牢,一读(题目)二看(符号)三思考(顺序),第四计算要仔细,第五检查不可少。”又如在“量角”的教学中,量角的方法有三个要点:(1)顶点对准中心;(2)0刻度线对准一条边;(3)看另一边在量角器的位置读数。读数中有个难点,即到底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为了强调量角的正确方法,我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要点编写歌诀:“中心对顶点,0刻度对边边,0刻度在右读内圈,0刻度在左读外圈。”

总之,儿歌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把儿歌引进课堂要做到适度而行效,儿歌也要做到严密而科学,使儿歌发挥真正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轻松愉快。

第5篇:巧用电子白板,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摘要:根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综合技术的应用入手,根据不同的内容,适当地使用电子白板,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所具有的直观形象静动结合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妙用、善用、活用电教媒体,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生动形象,更添活力,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白板使用方式,电子白板,转变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数学课教学,结合本人在小学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抓好小学数学课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梳理筛选式导入模块

在导入模块中,突出信息筛选,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利用白板的适时呈现、自由批注等特点,让学生在信息交流中学会处理信息、筛选信息,避免每节课的教学都从零开始,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我在授《认识小数》时,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喜欢逛超市吗?昨天老师在超市逛了一圈,拍了一些照片。你们想看看老师都买了些什么吗?用白板出示图片,所选商品的价格不同,有些是整数,有些是小数。接着教师又提问:你能将这些标价牌上的分数分类吗?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分类。指定学生上台,用白板笔移动图片,将图片按整数和小数分成两类。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首先由生活中物品的价格入手,请同学们分一分类,从而引出小数。这其中,白板相对于其它教学媒体的优势也得到充分体现。因为,用白板出示图片、数据可以用白板笔自由移动。灵活的交互性,让学生能够很直观地将图片进行分类。就在这样的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分辨出整数与小数的不同。

二、自主探究式新知模块

自主探究,概括地说就是引导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教学。教师通过交互式白板为学习者构建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白板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浏览信息进行分析,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认识当前的新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形成独特的见解。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知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展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比如,我在授《找规律》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六一节的时候,同学们一起设计一个有规律的联欢会场,咱们一起去看看。(白板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在这幅图里都看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吗?它有什么规律?学生找出规律并反馈汇报:说说你的发现?(彩旗,拉花,灯笼、小朋友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规律。根据发现的规律,你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吗?教师利用白板课件回放学生之前找到的每一组规律,然后小结这些规律都有什么共同点?(板书:一组一组重复的排列)

现代教学,提倡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主发现。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便于学生将知识在实际中广泛应用。此时白板的功能再次体现,不仅可以直接利用白板笔演示学生找规律,还能让其他同学明确看出,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进程的需要随意改进和变通事先准备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生动和流畅。

三、动态呈现式展示模块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与电子通讯技术的输入输出设备,能够真正成为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这种及时响应交互,并能将生成的内容随时进行呈现、记录、调用的功能,为解决传统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体现现代课堂的特色提供强大的工具。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常规教学,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的关注学习内容,动态交流教学信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形成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或者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概念的形成和逻辑思维能力锤炼的目的。无论是用传统的黑板,还是用PPT课件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白板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教学《简单的排列》展示学生用“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的方法”作业时,我巧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取得很好效果:(选取典型案例,展示学生作业)你们找到多少种摆法?(展示摆重复的作业)有一组同学有9种摆法,你们同意吗?几号和几号重复了,教师在作业纸上把重复的划掉,现在还剩几种?看来,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注意什么呢?(不重复)教师板书:不重复(展示摆遗漏的作业)这个同学,他找到了几种摆法?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这个同学遗漏了几个?我们一起来帮他补充完整。那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不遗漏)师板书:不漏。刚才有一组同学摆的特别快,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摆的?(请摆好的这组同学汇报)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有顺序)同桌位相互说说这种方法。谁能和他们的摆法一样呢?为什么?(有顺序)同桌位相互说说这种方法。谁和他们的摆法一样呢?现在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白板演示摆的过程)师板书:交换位置、固定十位、固定个位其中之一。师:只有这样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继续展示学生作业,指名说是怎么想的。师板书:交换位置、固定十位、固定个位其中之一,同桌互相说这种方法。回顾这种方法。(白板演示)(若没有同学用固定个位的方法,可以现场启发学生,让学生利用白板课件上台拖动)现在你们知道用

1、

2、3这三个数组成几个两位数了吗?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的方法。(固定个位,固定十位,位置交换)

从这一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到,在没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中,老师一般是通过演示,然后让学生完成后利用实物台展示。可是,这样汇报的过程,让听的同学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最终结果。同时,没能让汇报的学生展示出自己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考。这主要是受到局限和实物展台呈现方式单一的局限。而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既能发挥课件的呈现优势,又可以将学生动态的制作过程运用录像功能进行展示,从而实现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进行以生为本、学情为本的高效教学。

总之,电子白板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妙用,善用,活用电教媒体,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生动形象,更添活力,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吕世虎,王积建-《数学教育学报》-2005

3、《考试周刊》2012第十三期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丛书》

第6篇:巧用电子白板演绎数学课堂精彩

巧用电子白板

演绎数学课堂精彩

枣阳市钱岗中学 熊亚丽

【摘 要】交互式电子白板除了具备多媒体集音、画、视频为一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屏幕批注、拖拉、遮蔽、存储、回放等功能,再加上它随机储备的强大的资源库,为教师通过课件设计及人机、人际交互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这一新型技术的支持下,数学课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有了明显提高,数学教学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数学教学 优化 自主学习能力 课件设计 教学模式

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丰富和精彩,对促进教学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游戏再现,激趣引入

《平面图形的密铺》的课前,我利用白板播放了一段俄罗斯方块游戏的视频,然后定格几行方块消去时的静止画面,让学生说说:玩过这个游戏吗?怎样才能得分?说说你知道的游戏规则。通过视频再现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场景,对游戏规则的讨论,巧妙渗透无空隙、不重叠平铺的思想,为引出密铺和进一步展开教学。

二、直观展示,创设情境

学生人境的时候是引人新知的最佳时机,我将国家游泳中心一-水立方的图片通过白板出示,并使用聚光灯功能突出水立方的墙壁图案。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知道这个建筑的名称吗?它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我们如果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它的墙壁图案,你能发现什么?

这里通过水立方美轮美矣的图片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密铺形成感性认识。接着用电磁笔拖出资源库中壁砖、地砖密铺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是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画面,你能从上面找到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怎样铺在一起的?你们还在哪里见过类似的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通过白板拉幕效果出示:像这样无论什么形状的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

本环节教学中,我把课前收集的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密铺图案制作成图片库,课上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时从图片库中拖放到桌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量,也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操作演示,互动生成

通过猜测并进行实践操作来验证常见的平面图形能否进行单独密铺,并尝试用七巧板中的两种图形进行组合密铺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这个活动包括两个环节: 1.一种图形的密铺

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本例题中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大胆猜测:下面的图形也可以密铺吗?根据学生的猜测,老师运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在可以密铺的图形下面画上“√”。

接着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铺,验证自己的猜想。

汇报展示环节,以前为了形成互动的氛围,一般是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移动.图片,但操作不便,台下学生也看不清楚;用幻灯片演示,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借助专业的课件制作软件,但技术要求比较高,一般教师无法掌握。本节课,笔者利用电子白板简便的复制、拖动、旋转功能,让学生亲自到白板上操作,即时演示存在疑点的平面图形的平铺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在互动中生成,巧妙地突破了难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密铺的认识。 2.两种图形的密铺

老师首先回放上一环节中不能密铺的正五边形的图案,接着通过白板链接的一段动画演示菱形将正五边形铺设的图案中空白处补上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在学生交流各自发现之后,老师出示利用七巧板中两种不同图形拼成的图案,并从图片库中拖出对应的图形,平移、旋转„„现场演示拼图的过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自己动手,也来拼一幅优美图案的欲望。

在强烈的创作欲望刺激下,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合作,很快拼出了更多的图案,并纷纷到白板上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向全班介绍。这一环节利用白板的回页功能,衔接前后知识点,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同时,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拼出的优美图案也可以保留下来作为教学资源,为下次上本节课增加素材,电子白板的优势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体现。

四、创意欣赏,点燃激情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电子白板依次播放老师课前精心收集的各种精美的富有创意的密铺图案,有规则图形的密铺、不规则图形的密铺、“图形艺术大师”—埃舍尔的作品、生活中的密铺、大自然中的密铺„„

本环节,电子白板的强大的多媒体链接功能,带领学生走进了奇妙的密铺世界,学生们在惊叹之余,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创作一幅优美的密铺图案的激情被一下子点燃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也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巧用电子白板淡化口头讲解

教学时,教师要学会将电子白板和几何画板功能融合在一起,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借助课件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融合,让他们充分享受课堂学习的轻松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采用将电子白板与几何画板相结合的方式,让白板作为一个载体来呈现利用几何画板画出来的图像。然后选取几种图像,让学生在白板上观察,这样,他们自己就能较轻松地体会、归纳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当双曲线的两支分布在

一、三象限时,每个象限内Y轴会随x轴的增大而减小;当双曲线的两支分布在

二、四象限时,每个象限内Y轴会随X轴的增大而增大。学生在观察由“静”变“动”的过程中,会直接观察到形成函数增减性的连续性动态,形成对函数图像变化过程中的规律的认识,从而提炼出函数的性质。

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由“数”想“形”、由“形”认识“数”的数形结合思想的尝试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将“数”和“形”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要本着“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抛开传统的教学手段,把白板与几何画板相互结合,渗透在一起,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动态的函数图像,构建出函数性质的知识体系。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数学教师来说,为数学教学提供了课件制作方便、工具齐全、资源丰富、存储量大、便于拓展空间相关内容链接的优势;它的人机、人际交互功能以及即时录制、回放功能,可以随时提醒学生关注过程,学会反思。教师若能恰当地利用好它的各项功能,定会使数学教学生机勃发。

第7篇:儿歌融入数学,让课堂更精彩

论文提纲:

一、巧用儿歌——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进理解,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儿歌融入数学,让课堂更精彩

【内容摘要】数学课是非常严谨的,同时在学生印象中也是枯燥、单调的,有的内容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也未必能掌握好。学生学的劳累,老师教的辛苦。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朗朗上口的韵律,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本文以儿歌融入数学课堂,巧妙的解决了这些教学难题。好的儿歌如心灵鸡汤般,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把儿歌融入教学,孩子们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这种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巧用儿歌

数学课堂

更精彩

数学课是非常严谨的,同时在学生印象中也是枯燥、单调的,有的内容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也未必能掌握好。学生学的劳累,老师教的辛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妙地利用儿歌教学,能够起解决这些教学难题。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数学儿歌,更成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

一、巧用儿歌——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利用儿歌,打开孩子们探索求知之门,运用充满童趣的儿歌增添数学的魅力,更能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数字1—10,书写和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借助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

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圈,

9像勺子来盛饭,10像火腿加鸡蛋。”

这样学生说起来朗朗上口,既形象又好记,有助于学生快乐地识记。

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不管是凑十法还是破十法,10的分与合都非常重要,于是我用《小星星》儿歌的节奏教他们记忆:

“一九一九手拉手,

二八二八好朋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牵手走,

五五五五一双手。”

念熟了之后,看到1想到9,看到2想到8等,对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很有帮助。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进理解,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教学实践表明,巧妙运用数学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这个内容时,我又请来儿歌帮忙: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31天总是大。

四、

六、

九、十一月,30天永不差。

二月份,最特殊,二

八、二九来变化。

闰年它就二十九,平年它就二十八。

4除年号有余平,整百年号划双0。

记时方法有两种,二十四时和普通。

时间单位排好队,最大单位是世纪。

1世纪,100年;1年等于多少天?平年365,闰年366。

1小时,60分,1分等于60秒。

年、月、日,时、分、秒,相邻进率要记好。”

这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囊括全课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又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国土面积》比较整数的大小时,我送给同学们这首儿歌:

“比较大小数数位,数位相同看首位。

依次类推比下去,排列顺序一定对。”

利用这首数学儿歌,突出教学重点,不仅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还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分散和突破,就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实践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记忆、容易出错的教学难点,如果用儿歌的形式,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灵活运用并加以归纳总结,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借助读数儿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

万级末尾加读‘万’,

亿级末尾加读‘亿’,

读数规则永牢记。”

写数儿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又如教学植树、上楼、敲钟等间隔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间距与棵数(层数、次数)的关系,而这一关键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难点,可以巧用儿歌:

“小朋友,张开手,

五只手指人人有,

手指之间几个空,

请你仔细瞅一瞅。”

再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测量活动》时,学生在单位换算容易出错,为帮助学生记忆,我运用如下儿歌:

“单位换算很重要,

之间进率要记牢。

十、面百、质量千, 时、分、秒向60翻。

大到小时乘进率,

小到大时除当先。

一看二想三计算,

三步程序记心间。”

这样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因为学生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知识点的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在教学中,某些知识点、学习方法、策略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告诉式”教学方法,过于平铺直叙。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而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囊括其中,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与巩固,有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学习《除法》时,计算繁琐,试商麻烦,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如下儿歌:

“一二丢,八九收,当着整十来试商。

‘四舍’商大减去一,‘五入’商小加上一。

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

除完不忘作比较,余数必小要记牢。”

这样,教师边吟诵边讲解,学生边吟诵边练习,很快抓住了本质,学得既轻松又实在。学生在练习时可以依据儿歌,做适当调整,不仅缩短计算时间,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又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一道延伸练习,先让学生吟诵以下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只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

由于学生对这首儿歌很熟悉,能够不断地往下吟诵。这时,我又适时提出:“能不能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将这首儿歌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讨论、交流等探索活动,“创造”出一句“新儿歌”: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

短短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儿歌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将所学知识与儿歌巧妙融合在一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既好玩又有趣,使数学的课堂焕发了迷人的风采。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造一个愉快轻松地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好的儿歌如心灵鸡汤般,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把儿歌融入教学,孩子们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这种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邓廷益.巧用儿歌“活”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2,4 马晓露.巧用儿歌教学[J]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郭芬云.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耿连英.数学游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J].小学教学研究,2012,3

上一篇:净化器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室内设计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