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旅游规划文本

2022-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五大连池旅游规划文本

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

摘要: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旅游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通过阐述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提出发展低碳旅游的五大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ourism

MEI Yan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China)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受到能源和环境制约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途径和战略选择,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低碳经济模式为当今旅游发展转型和创新带来新的契机。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 low-carbon economy)的概念,并迅速被诸多国家所关注。《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所谓低碳经济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转变,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随着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2009年12月初,《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响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发展低碳旅游,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旅游产业升级,提升旅游质量,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刘啸[1],2009)。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富筱琦[2],2009)。

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黄文胜[3],2009)。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就是将旅游活动、度假方式等消费行为的排碳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使旅游既能益智益体,放松心身,保持优雅的生活方式,又在环境资源承载的范围内(萧歌[4],2008)。本文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系统运行过程中,应用低碳经济理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环保旅游,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旅游生产的低碳化。针对旅游产业而言,低碳旅游实际上是在经济领域对旅游产业的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等旅游生产企业应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进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带动旅游产业以及下游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资源生产率,最终达到在低资源消耗、低能源需求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经济发展。

2.旅游消费的低碳化。针对旅游消费者而言,低碳旅游首先是一种低碳化的生活方式,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等。同时,对于旅游者而言,低碳旅游还是新技术、新理念的体验,比如参与碳中和旅游活动,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

二、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相比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是一个大众更熟悉、旅游界经常提及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最早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Lascurain于1988年提出。此后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阐述,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从中外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共识,即生态旅游是负责任的旅游,它不仅尊重目的地原有生态的完整性,并且积极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贡献,生态旅游应该达到保护自然与发展经济的双重目的。

和一般的观光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如活动对象的自然性,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的高品位性,可持续性及参与性和教育性。生态旅游的目标是实现旅游地与周围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代表生态旅游就是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之一,在与旅游地其他产业之间的平衡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也有区别。自然旅游是“前往尚未受到破坏的地方体验和享受自然”,强调旅游的动机和单个旅游者的行为,并不必然是可持续性的。相反,生态旅游强调特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相同的理念。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都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利用生态技术,维系和修复生态系统,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生态旅游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低碳旅游则以低碳经济为理论基础,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同时,生态旅游注重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低碳旅游则体现在整个旅游产业链的低碳生产行为和旅游者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得低碳消费,不存在目的地限制。

由于生态旅游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定义,而多数学者又基于自己的研究需要, 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进行不断扩充, 导致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生态旅游定义的滥用、误用以及泛化,使得对生态旅游地的开发、决策和管理产生误导,引起了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质疑甚至批判。低碳旅游可以对旅游生产过程和旅游消费过程的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对旅游全过程中各方面的碳排放量加以控制,并能利用植树等行为进行“碳补偿”。低碳旅游只注重低碳目标,使旅游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全过程,理念和目标都非常清楚,避免对生态旅游泛化和抽象化的争议。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碳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深度的生态旅游,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形式。

三、低碳旅游的发展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低碳旅游发展。

第一,构建低碳旅游发展的组织机构和战略规划。发挥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旅游相关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等旅游产业运营主体的示范作用,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和制度,采取科学措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将“节能减排”全面落实到工作运行中的每个细节。

第二,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对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商品、旅游景区等制定科学、完善、操作性强的评定标准,进行严格评定分级。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旅游者选择低碳旅游产品,促进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低碳意识。应积极推动低碳认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低碳标志标准,向旅游企业宣传低碳标志的意义,鼓励旅游企业进行认证。

2.加强教育宣传,引导低碳旅游消费。推行低碳旅游,前提是实现生态环境观念上的创新,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我们必须从观念上转变过来,认识到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既要重视其维生价值、经济价值,又要重视其生态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公民低碳消费理念,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旅游者低碳旅游消费。首先,明确政府和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在低碳旅游传中的主体责任。其它媒体,加强教育宣传,包括对低碳旅游的认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对环保的提倡等等。其次,充分利用对低碳旅游项目对旅游者进行宣传教育。旅游者是旅游全过程的参与主体,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和旅游方式的理解和实践显得更为重要。

3.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低碳旅游发展。对于低碳旅游的发展,政府应当积极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以保证其落实。对于激励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收费,一是补贴。对于那些不采用低碳发展模式的旅游企业征收费用,促使其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对于那些积极采取低碳发展模式的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给予补贴,鼓励其表现和示范效应,以便推动低碳旅游生产的发展。比如,在税收优惠方面,美国政府规定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费用的20%-30%可以用来抵税,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和个人还可享受10%-40%额度不等的减税额度。

4.建设低碳旅游实验示范区(点)。低碳旅游的推广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企业、旅游支撑和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大。在我国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也要,采用先示范,后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的模式。试验示范区可分为两种类型进行:

第一,区域性的低碳旅游试验示范区,包括三类区域:一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这些地区必须发展低碳旅游;二是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些地区已经有了良好的低碳旅游发展基础,且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强烈的地区,比如致力于“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低碳城市建设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居民重视低碳消费意识强,具有良好的低碳旅游市场基础。

第二,行业性的低碳旅游示范点。优先发展低碳旅游的行业包括:一是旅游景区:景区内交通工具的使用、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行为、景区各种宣传品的使用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景区的碳排放,是减少旅游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渠道。第二是旅游饭店:旅游饭店的建筑和服务设施都是耗能排放大的环节,且多年以来中国饭店进行了绿色饭店标准体系建设,具有一定节能减排基础。

5.狠抓重点环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旅游业的节能减排的重点在旅游过程的吃、住、行三大环节。(1)低碳旅游饮食。制定旅游餐饮低碳化行业标准,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提倡健康素食,使用节能厨具等等,深化低碳减排。(2)低碳旅游住宿。重点关注建筑节能,采用新型节能设备和建筑材料,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的利用率。(3)低碳旅游交通。景区外应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同时技术革新、提高燃效,降低航空和汽车的碳排放量;景区内推广公共化、轻型化、节能化及新能源的交通工具,鼓励徒步、自行车其他交通方式替代机动车辆。

参考文献:

[1]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

[2] 富筱琦. 时尚出游少制造一点“碳”[N].华商报,2009-07-15.

[3]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0-102.

[4] 萧歌,倡导“低碳化”旅游方式[N].中国旅游报,2008-01-11.

(责任编辑:陈树明)

作者:梅 燕

第2篇:践行五大理念 决胜全域旅游

摘 要:本文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导向,以决战决胜“全域旅游”为使命,简介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发展现状,深剖景区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存问题,提出“规划要先行、发展要加快、体制要理顺、要素要保障、领导要加强”对策建议,为破除景区发展困境症结,作了有益探索,一管之见,仅供商榷。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安全执法;体制机制;全域旅游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如是预言。此话诚然道出刘老先生“心逸江南水、看好云贵山”的秘密暨“谁拥有山水,谁就嬴未来”的预判。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黔东铜仁中心城区旁,辖221平方公里,涉及碧江区灯塔、漾头、瓦屋、六龙山和万山区谢桥等乡镇街道13个行政村90个村民组,山川秀美、小溪缠流、锦江环抱,云雾缭绕、郁郁葱葱、花竹成海,溶洞绝美、幽静神秘、仿如仙邑,更拥天时、地利、人和,然因种种原因,景区发展却邯郸学步、滞后明显、困难重重、令人费解,离“全域旅游”时代到来的要求,尚有差距,急需进行“开拓创新、发展比拼、弯道取直、跨越赶超、联动发展”改革变革,切实扭转“思维传统、规建落后、管理混乱、主体缺位、效益低下”不良格局。

一、基本情况

贵州省铜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位于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村仁家湾村民组,距市中心城区17公里,成立于1981年6月,原为县级铜仁市住建局(现铜仁市碧江区)下属全额财政拨款股级单位,2007年升格为政府直管副县级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2012年6月,从区政府主管上划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所属全额财政预算管理副县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执法安全科、财务科、规划建设科、经营管理科5个科室,负责宣传中央省市有关景区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制订景区具体管理办法,负责景区规划、建设、利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法对景区内生态与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管理,按照景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组织实施景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为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负责景区内各类违法违规建设、破坏资源行为查处以及森林防火、水上安全、生产安全、界桩标牌建管,负责景区经营管理项目监管、门票及资源有偿使用费收取管理;统一协调景区内不同行政区域管理机构、居民活动,保护景区可持续发展,承办市住建局部门等交办的其他事项,迄今为止,管理处已走过35年历程,其间,2010年完成九龙洞洞内灯光全面升級改造;2012年创建铜仁市九龙洞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景区旅游经营项目建设;2012年以来,先后实施入口服务区、自然遗产保护项目、九龙洞入口服务区至景区洞口道路建设,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管理用房、科普展示馆等工程,精心打造景区多条新游线;2013年10月遵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旅投公司划转至铜仁市梵净山旅游投资公司接管,并为其独立法人子公司;2016年2月,以杨小平为处长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创建“忠诚看齐、实干担当、开放包容、铸就精品”机关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绿色、健康、养心、长寿、仁义、福地”于一体的“天然养心馆”“健康接续馆”“花卉鉴赏馆”“生态博物馆”“人民体育馆”为内涵,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为导向、以实施精品工作年活动为契机,坚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精心打造“武陵福地·九龙洞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字品牌,坚持规划引领、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全面打响规划攻坚战、资源保护战、经营创新战、功能提升战、安全保障战,先后启动风景区控规编制、珍稀名贵资源重点保护、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文化挖掘等工作;10月27日,景区新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总规面积由原来56平方公里拓展至221平方公里,有效打通了景区发展“中间一公里”,各项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快车道。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管理交叉,审核审批途径较多

“先建后报、边建边报、建而不报”项目实施现象普遍。如六龙山乡政府所在地公租房是建好后才向管理处报送建设方案,同样腊洞坪生态移民建设项目也是建成需办理项目验收、审计结算手续时,才向管理处申办项目规划手续;如农夫山泉项目在风景区七股水建设取水设施时未获省市景区管理部门批准便强行实施;如瓦屋客兰寨整治项目从未报送整治方案或找管理处商议;锦江景区美女晒丝景点被灯塔工业园区好彩头项目建设破坏,致使完整生态线景观线被斩断;碧江区城投公司在未依法依规办理任何手续情况下实施马巖村岩董组百花度项目,大面积平整土地、开挖山体及锦江河道等。村民自建房审批存在乡镇街道各自为政,有的未严格按《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向管理处报批,如寨桂、石竹、瓦屋、六龙山等片区均有打着危房改造旗号随意批建房屋情况,多数由乡镇私下批准默许而建,致其规划要求与景区的风格、体量、功能等不相符合,甚有建在大片农田中央让成片土地零碎。其他建设亦存随意性。如在景随意修建养殖场、开山采石修建水利工程、破坏自然生态山体等现象时有发性;管理处审批项目建设方案程序不规范,未制定相对固定审批程序要求且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导致项目规建审批随意、监管乏力,如漾头镇原矾矿厂旧址处又批建火砖厂,每天有大量煤烟直排景区污染空气。在景区资源保护管理上,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制度。规划交叉重叠、资金浪费现象突出,管理处在编制上报景区总体规划时一些乡镇不按景区总规花大钱另搞乡镇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无法实施或实施违背《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浪费大量资金。

(二)经营监管错位,旅游经营自由散乱

目前,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涉及经营管理范围较宽,呈现出多元化管理格局。如锦江河里的游船由碧江区交通海事部门管理,马队由当地农民自主管理,饮食摊点由碧江区工商分局和卫生部门管理;如景区内温泉度假庄园项目未实行特许经营许可,梵净山旅游投资公司下属九旅投公司在景区内自主经营,九龙洞风景区管理处与其缺乏正常的沟通和约束机制,双方难以就项目申报和建设投资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导致管理处对其监管基本处于失控状态。鉴此,管理处除象征性履行管理职责外,很难在实质有效监管上有所突破,至今仍未能建立正常的旅游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统计机制等。

(三)执法监管乏力,及时有效监管很难

目前,景区执法监管呈现“三张皮”管理模式,即:一是属地“党政”管理。主要由景区涉及碧江区、万山区政府的林业、国土、住建、环保、水利、交通、旅游、农科、安监、工商等部门和景区内各乡镇街道负责管理;二是谁经营谁负责的“公司营运”管理。主要由九旅投公司、温泉度假庄园等负责,其中九旅投公司完全走旅游开发管理线路,只向梵旅投公司负责;温泉度假庄园则属于招商引资企业,完全走自负盈亏路线;三是风景区管理处的“协调议事”机构管理。

(四)发展谋划缺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景区虽编制有总体规划和旅游规划,但缺乏实际操作意义且未完成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旅游经营项目策划,导致项目申报争取、旅游经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功能提升、景源景点汇集体系、招商引资进入等方面的受限,呈现“有想法不系统、有想法难落实、有安排没资金、有资金没安排”消极作为局面。

三、解决对策

(一)规划要先行

创新规划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植根景区全域旅游发展,将景区总体、详细规划和乡镇体系、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总规详规多规融合、源头消减规划交叉冲突。

注重顶层设计。在规划站位上,要着力融入“一带一路”世界旅游经济圈、长三角世界旅游经济圈以及中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经济圈等去思考、谋划、推进;在规划编制上,要依托都市、城镇、乡村、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城市观光农业田园风光等各大旅游,编制发展总体、详细规划,构建景区旅游规划体系、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在规划水平上,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选择一流编制单位和人员编制好“全域旅游”规划,注重个别与整体、特殊与一般、当前与长远、省内与省外相融合,体现规划的绘画思维、手法艺术。

严格执行规划。必须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严格执行规划编制、审查审批、公示许可、跟踪监管、执行评估等制度,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维护保障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严肃性。

(二)发展要加快

拉开路网。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条例,提升改造风景区二三级景区内现有道路和连线,解决道路通达畅通问题;修建完善核心景区和二三级景区步道,解决重要景源景点近距离观赏游线连通问题;力争建设连通核心景区、二三级景区的索道缆车项目,解决旅游观光快捷性、舒适性、新颖性问题,快速拉開景区游线骨框,构建“大发展、大跨越、大旅游”格局。

填充项目。围绕景区游线、景源景点、重要村寨、传统村落精心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游乐、农业观光、城镇建设、健康养生等项目,如苗寨、侗寨,水上娱乐项目;重点打造一批季节性观光项目,如樱花园、油菜花园、荷花园、格桑花园、玫瑰园、紫薇花园、菊花园等,让风景区景点多元化,利用2至3年实现风景区大变样。

提升功能。以创建“智慧景区”“5A景区”为目标,大力提升景区通信、住宿、餐饮、酒店、旅游体验、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功能,着力提升风景区综合承载功能,解决游客“吃得香、住得甜、行得健、游得舒、购得爽、娱得欢”等实际问题,给游客留下美好印象和记忆。

挖掘保护。实施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工程并作为景区全域旅游发展重要元素,收集整理文化资源,修缮一批历史古镇、历史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加大区域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和保护力度,积极申报自然遗产、文化遺产和国家地质公园项目。

加大宣传。实施全域旅游宣传攻坚工程。依托“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和“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为载体,积极融入全省全市举办的国际国内旅游推进会,力争参加韩国旅游年、俄罗斯旅游年、全国龙舟赛、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宣传活动,全时空、全方位做好九龙洞风景区对外宣传工作。

(三)体制要理顺

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坚持以条为辅、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管理原则,建立具有“准政府”职能的管委会体制,破解“派出机构无力管理、属地政府不愿管理、上级部门鞭长莫及”暨“利益争、责任避、不担当、不作为”的混乱管理局面。

理顺旅游经营体制。妥善处理好公司经营、政企分开的关系,厘清公司(国有)职能职责,确保公司在旅游(景区)派出机构管理之下,防止经营监管“多张皮”现象。

理顺旅游执法体制。除明确旅游(景区)执法主体权限外,建立旅游(景区)警察法庭,组建旅游(景区)执法体系、执法队伍。要推进旅游(景区)程序化、精准化、规范化,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依法按规定办事,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确保审批在阳光下运行。

理顺规划审批体制。理顺景区全域旅游规划审查审批体制,在市级城市规划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组建景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联席会议,负责统一审查审批全域旅游规划,防止出现“资源分散、监管多头、政出多门、统筹不力”等现象。

(四)要素要保障

要强化政策保障。围绕“旅游+”,制定出台“全域旅游+用地、规划、物流、招商、投融资”优惠政策,形成支撑风景区全域旅游发展的“1+N”政策体系;强化投融资保障。建立风景区全域旅游投融资平台,通过争取国家旅游专项基金、旅游专项债、项目资金和吸纳民间资金,形成雄厚的资金保障能力,千方百计保障全域旅游发展资金需求。

(五)领导要加强

除将全域旅游发展列为“一把手”工程外,成立九龙洞风景区工作联席会议,由分管市长担任总负责人,管理处主要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负责统一策划、调度和推进景区全域旅游发展;科学制定风景区全域旅游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全域旅游发展考核;建立工作激励、干部晋升、问责机制,确保全域旅游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作者简介:

杨小平(1980.08—),男,土家族,贵州江口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贵州省委党校研究生部政治学专业毕业。2000年11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江口县坝盘乡、信访局,原铜仁地区信访局、原铜仁地区行署办公室,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现任贵州省铜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从地缘政治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暨全域旅游建设等。

作者:杨小平

第3篇:浅论黑河地区五大连池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黑龙江省黑河市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和资源优势,黑河生态环境原始自然,森林、冰雪、界江具有独特的观光优势。近年来,黑河加强开发“地文、森林、冰雪、界江”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做强做大五大连池生态游,不断提升景区的品位,开展的休闲避暑、四季养生、森林观光等旅游项目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我国东北边陲最重要的旅游观光胜地之一。

关键词:生态旅游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 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旅游是依托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发生的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走向大自然的愿望。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并将在21世纪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黑龙江省黑河市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和资源优势,黑河生态环境原始自然,森林、冰雪、界江具有独特的观光优势。近年来,黑河加强开发“地文、森林、冰雪、界江”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做强做大五大连池生态游,不断提升景区的品位,开展的休闲避暑、四季养生、森林观光等旅游项目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我国东北边陲最重要的旅游观光胜地之一。然而,由于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市场规模与资源现状并不匹配,资源潜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生态旅游开发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营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另外,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

二、黑河地区五大连池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黑河地区五大连池市是黑龙江北部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一座新崛起的魅力之都。全市总面积一万平方公里。汉、满、回等22个民族34万人口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著称。火山地质地貌、山口湖生态胜境、大沾河原始森林等,为五大连池市综合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资源强势,有“奇山圣水、养生天堂”的美誉。

1.火山、矿泉

五大连池火山群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珍贵遗产。其火山群的形成,距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大约在地质年代的新世晚期、第四纪早期,这一地区的火山猛烈爆发,岩浆大量流溢。以后经过长期、不断的地质作用,一座座形态别致的火山渐渐形成。五大连池火山群因保存了这样完整、典型、壮观的火山地貌,而被誉为“火山博物馆”。

而今它已成为中国第一个火山自然保护区,既是旅游者欣赏各种美妙火山风光的景区,也是火山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的天然基地。

药泉山的矿泉久负盛名,这里的矿泉水治疗疾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享有“神泉”“圣水”的美誉。其优质天然冷矿泉与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法国维希矿泉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冷矿泉,而五大连池昼夜自涌量达4万吨,名列“世界三大冷矿泉”之首。在药泉山下有南泉、北泉和翻花泉等,其中南、北二泉用于饮疗,泉水清凉甘辛,具有助消化、止痛、镇静、安眠、利尿等功能,尤其对消化系统的溃疡、胃炎等疾病疗效良好。翻花泉用于洗疗,对于各种皮肤病最有疗效。

2.山口湖

总面积340平方公里的山口湖景区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这里原始森林、草原、湿地生态资源保护完好,是生态旅游的极品佳境。

3.大沾河林区

大沾河林区,施业区面积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7%。施业区内拥有全国最大的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全国唯一的白头鹤种群繁殖地及我国北部最大的天然红松母树林。260多公里的大沾河从施业区内蜿蜒流过。大河两岸连山、映带碧海、涨溢成湖、岸挟静流,是最早开发漂流项目的河流,素有“神州第一漂”的美誉。

三、五大连池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拥有着宝贵的生态资源,但目前五大连池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仍不均衡,总体水平也不高,在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面临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总体上看,其生态环境较好,但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主要问题是缺少切实的规划和策划,个性和特质不突出,粗放式管理和粗放式服务普遍存在,许多有极大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还没有挖掘利用。同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景点、景区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精品。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政府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的科学论证和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2.遭污染萎缩威胁,矿泉水质或受污染

由于周边缺少天然和人工防护屏障,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正面临污染萎缩的威胁。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和化肥等物质流入湖泊内,保护区内的8个火山堰塞湖出现湖底淤积、富营养化污染加剧等问题。如果再得不到根本治理和改善,若干年后不仅8个火山堰塞湖会逐渐缩小,五大连池矿泉水的水质也可能受到污染。综上,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1.生态旅游必须科学规划,合理有序地开发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应对五大连池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应建立黑河地区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2.切实加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生态环境质量会严重下降,使生态旅游无法开展,而且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坚决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生态旅游要走精品开发之路

黑河地区五大连池开发生态旅游不是简单意义的利用自然资源(火山、矿泉等),而是要按照生态旅游的特点,高起点地开发出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五大连池的生态旅游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着类型单一、档次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吸收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本地的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以此建立新型的生态旅游市场体系,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旅游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带动黑龙江省形成投资热、开发热的重要方面。开展人文旅游,没有优势,推动生态旅游,前景无限。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好优越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北国风光游、四季风情游、养生度假游等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着力抓好景点、景区建设,搞出一批旅游热点热线。

作者:张 阳

第4篇:五大类实用类文本知识概要

一、传记

(一)传记的含义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的”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传记的特征

胡适对传记的写作原则和要求: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

1.真实性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

2.生动性

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了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色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传记的表现手法 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即详写读者陌生的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的,略写读者熟悉的不符合主题的内容。

2.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对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3.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4.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二、新闻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有上百种之多。参考众多说法,总结如下: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超广义、广义和狭义三种概念。

超广义的新闻是指人与人交往中传播的各种最新信息的综合,比如人们通过电话、信箱、及时通讯工具、信件等传告的信息,街头巷尾的交谈,看到的某则具有新鲜内容的告示、广告等。

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超广义的新闻高考中不会出现,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

(三)新闻的基本特征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准确

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2)全面 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3)深刻

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受众性

要面对受众,通过公开的传播途径发布出来。 (四)新闻的阅读要求

首先,新闻的内涵比较丰富,所以考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1.消息

(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它一般具有六要素。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2)基本特征:用事实说话,及时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消息强调及时、快、新、语言简明。

(3)要素: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4)结构: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合式、自由式等。

①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形式有三种,就是单行标题、双行标题、三行标题。

完整的消息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引题放在正题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两行标题的形式有:“正题+副题”、“引题+正题”。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实结合,“实”是指包含有具体新闻事实内容;“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

一般来说,单行标题必须是实题,双行标题中,必须有一个实题,而“正题+副题”的标题,副题必须是虚题。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通常要包含五个“w”和一个“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常见的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③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④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一般说,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消息背景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

⑤结尾:即结语,紧扣主题的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练。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2.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从内容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从内容上看,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从时效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好的通讯要涉及到主题、选材、结构、细节描写等。一般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主题:准确、鲜明、集中、深刻。

选材:严格、精心挑选能突出主题、具有典型性的材料。 结构:较灵活,做到完整、严谨、巧妙、和谐,情节要有些起伏,有点波澜。 细节描写:使通讯中的人物“立”起来,感染和打动读者。

人物通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人物资料,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

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3.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强烈新闻性,又具有浓郁文学性的独特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的特点是时代性、新闻性、文学性、说理性。报告文学的分类大体有以下几种:从篇幅上分,有长篇报告文学、中篇报告文学、短篇报告文学、微型报告文学;从表现手法上分,有记录性报告文学、概括性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小说;从作品表现的着重点来分,有写人为主的人物报告文学和记事为主的事件报告文学。

人物报告文学:以人物作为重点,展开描述,以人带事,事因人生。以写先进人物和光明面为主,用意在树立榜样,激励斗志,但也有揭露阴暗面,写落后人物、反面人物的。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重点突出写一个人的,或是为人物“立传”,写一个人的全貌,表现他的光辉一生,或是写一个人物的片断,或一个侧面,反映他有意义或不寻常的经历;二是写人物“群像”的。

事件报告文学:以事件作为重点,行文中,以事带人,人因事显。以写先进人物的事迹为主,但也不乏暴露反面人物的反面事件的,用意在于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危险性,发人深思,促人警醒。可以分为三类:写重大事件的,写生活中有代表性事件的,写社会上、自然界中突发性事件的。

4.特写

特写就是作者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断,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印象的新闻体裁。

特写一般用于再现重大事件的一个片断或者变化中的一个场景。文学手法运用较多。感情比较充沛,爱憎分明。

三、访谈 (一)访谈的概念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二)访谈的三要素

采访对象(专家或知情者)、采访人(记者)和现场。 (三)访谈的要求

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3)结尾: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四、科普文章

1.科普文章的定义

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2.科普文章的特点 (1)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科学小品介绍的知识必须有真凭实据,合乎科学。

(2)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比如《死海不死》中关于一段神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比如《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话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活泼。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3)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比如《人类的语言》等文章,都具有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

3.科普文章的形式

(1)描述式。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但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

(2)自述式。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

(3)故事式。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4)谈话式。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

五、报告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如“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立案报告”、“调查报告”等。高考主要考查的是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定义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2.调查报告的类型

按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3.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

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

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主体

调查报告中关于事件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在这部分,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

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

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

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 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3)结尾

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第5篇: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环境,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旅游形象,促进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游客和旅游企业反映的旅游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深入、扎实地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安全、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是通过旅游环境的综合治理切实解决游客和旅游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治理旅游业当前存在的“顽疾”,净化旅游市场。二是依托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全区开展“旅游诚信单位”评定工作,在全区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旅游购物场所、休闲娱乐场所评选出二十家“旅游诚信单位”。三是通过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治理,达到“一满意、两改善、三提高”的目的。即:“一满意”:让游客满意,“两改善”:改善旅游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三提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产业效益。

三、组织机构

成立旅游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屈树广

副 组 长:姜晓峰、祝仰钊、王书义 责任组长:宋万才 成 员:

吴 键:公安局局长 杨玉林:纪检委副书记 李洪光:旅游局局长 高 泽:交通局局长 肖天明:交警队队长 乔 梁:景区管理局局长 陈 浩:地税局局长 赵德森:物价局局长 张海龙:卫生局局长 刘洪彬:规划执法局局长 陈艳萍:工商局局长 任伟东:广电局局长

王庆友:安监局局长 张世富: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四、主要任务及工作分工

旅游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设五个组:综合组、督导组、交通环境治理组、行政监督管理组、旅游秩序管理组,具体分工如下:

(一)综合组(责任领导:宋万才,牵头单位:旅游局、广电局) 工作职责: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设在综合组,由旅游局牵头,负责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的综合协调,负责制定综合治理总方案、制定《旅游诚信单位评选标准》,组织各成员单位联合检查、召开例会磋商、信息发送等。召集相关单位对拟评定“旅游诚信单位”进行终审检查。由广电局牵头对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宣传和报道,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督导组(责任领导:祝仰钊,责任人:杨玉林,牵头单位:纪检委)

工作职责:一是把各责任单位工作纳入2014年绩效考评。二是对各责任单位旅游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指导,按程序、按步骤、按要求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整治活动,将治理完成情况进行检

查和通报,并及时反馈综合组。

(三)交通环境治理(责任领导:王书义,牵头单位:交通局)

1、清理整顿非法营运车辆,严厉打击出租车尾随、纠缠、威胁游客、欺客、宰客等行为。对欢欣岭、高速公路路口等重要路段加大排查力度。(牵头单位:交通局,配合单位:交警队)

2、规范风景区辖区内停车秩序,整顿客运站周边出租车停靠及运营秩序,打击客运车辆与旅游车辆合伙哄骗游客的行为。加强对出租车司机、客运车辆驾驶员及乘务员礼貌礼仪的培训,统一着装、佩戴胸卡。(责任单位:交通局)

3、营造宽松和谐的旅游环境,文明执法,对外来车辆的违停以教育、劝解、引导为主。(责任单位:交警队)

(四)行政监督管理组(责任领导:姜晓峰,责任单位:公安局、物价局、卫生局、工商局、地税局、质监局、安监局、执法局)

4、依法查处旅游市场欺行霸市、骗财骗钱、敲诈游客、强买强卖等非法行为,全力配合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各相关部门的执法工作,为执法提供法律支撑。(责任单位:公安局)

5、加强五大连池风景区辖区内涉旅行业物价监管,特别是酒店、饭店的菜价,严厉打击“两套菜本”。加强旅游购物商店旅游纪念品价格的指导和监管,实行明码标价。(责任单位:物价局)

6、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规范风景区内涉旅企业卫生许可的监督管理(餐饮、住宿、娱乐场所)。清理整顿医疗卫生市场,加强对医疗保健场所超范围经营的管理。(责任单位:卫生局)

7、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特别是矿泥面膜、矿泉蛋等旅游商品,打击涉旅企业虚假宣传、高额回扣和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责任单位:工商局)

8、加强对旅行社、宾馆酒店、购物商店、生产销售企业等涉旅企

业和个人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不按规定开具税务发票和开具假发票的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地税局)

9、对涉旅生产和销售企业实施产品质量监控和检验。(责任单位:质监局)

10、对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娱乐场所、交通运输(道路、水上)安全进行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安监局)

11、加强对步行街的卫生及车辆管理。(责任单位:执法局)

(五)旅游秩序管理组(责任领导:宋万才,牵头单位:旅游局)

12、打击黑导、黑社和导游扒车行为,治理导游人员服务意识差、胡编乱导、强迫游客购物和参与自费项目、擅自改变行程、恶意甩团等现象。(责任单位:旅游局)

13、规范旅行社经营场所,整治旅行社不履行合同约定、降低服务标准、聘用无证导游员、租用无旅游运营资质车辆接待团队。(责任单位:旅游局)

14、提升景区一线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和服务标准,规范黑龙山景区内环线车辆的管理(安全行驶提示标识、停靠站点),加强工作人员礼貌礼仪的培训,杜绝工作人员语言粗鲁、态度蛮横的现象,增强服务意识。(责任单位:景区管理局)

五、实施步骤

(一)梳理阶段(6月6日—6月15日)。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分工对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普查,将存在的问题梳理,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子方案。

(二)长效治理阶段(6月15日—10月10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治理整顿百日会战。各责任单位利用四个月的时间对旅游环境进行整顿,管委会旅游环境综合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督导组将负责督促改进,在限期内拒不进行整改的旅游经营商、旅游从业人

员要按照相关规定督促相关执法部门予以上限处罚,并履行相关法律程序。

(三)总结阶段(10月10日—12月1日)。边整改、边总结,对突出存在的顽固性难题,建立长效整治方案,拟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综合治理的长效性、实效性。要坚持“回头看”,保持整改、监察工作贯穿于整个活动始终。

六、工作机制

(一)例会磋商机制

由综合组牵头,每两周召开一次各责任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例会。一是通报两周来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包括工作内容、整改成效;二是各责任单位交流两周来管理、整治、打击工作情况,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三是分析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整治计划。每周要明确1-2个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整治。碰到疑难问题,且通过会议磋商仍难以处理的,提交领导小组研究。四是做好磋商例会应做好记录,以简报形式报管委会领导和成员部门。

(二)定期巡查机制

综合组根据工作需要协调责任单位组成联合巡查小组,通过对景区重点时间、地段、商家等全面巡查,及时发现问题,集中整改问题,强化机动管理力量,重大整治活动,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应亲自到场指挥。在机制上努力做到协调作战,相互补位。发挥好威慑作用、预防作用、服务作用,达到治安、管理和服务的多赢。

(三)联合执法机制

对于突发性、临时性重大事件,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一呼百应”、“随叫随到”、“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击与执法人员抗衡、野蛮、粗鲁、无理取闹及从事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等

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和影响景区形象的行为,公安局全力配合,发挥监控、摄像、录音等作用,在第一时间固定有关证据,对符合证据条件的,按照“就高、就严”的原则坚决予以打击。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是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树立景区对外良好形象的需要,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精干力量,指定专人参与整治活动。同时加强协作配合,努力使活动见实效。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此次整治活动主要目的是改进和解决我区旅游软硬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要突出整治重点,针对饮食、住宿业、交通业及从业人员素质集中整治,各成员单位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三)广泛宣传,形成合力。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旅游环境整治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积极报送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工作信息,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畅通投诉渠道,营造群众参与和监督的良好氛围。

八、奖惩机制

将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对各成员单位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年底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未能按时完成综合环境治理任务的追究该单位一把手责任,严重不履行工作职责、不配合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成员单位,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批评。

第6篇:规划文本

第二章 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 旗域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优旗战略 构建大口岸战略 工业强旗战略 开放带动战略 旅游活旗战略 科技兴旗战略 城市化战略

二、 经济发展目标

2012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完成11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133.7亿元;财政收入增长50%以上,确保完成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左右,分别达到20066元和10495元。

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约14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约2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左右。第二产业发展势头仍然强劲,比重进一步加大,同时,第三产业比重开始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66:23。

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约10%,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约225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约11万元。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37。

至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稳定在8%,国内生产总值可达约49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万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40:54。

三、 产业空间布局

在全旗范围内形成北部、中部、南部三个经济分区,重点打造沿海甘线和甘泉铁路的中部经济隆起带。

1、北部经济区

北部经济区包括甘其毛都口岸、川井镇、巴音乌兰苏木,重点依托甘其毛都口岸发展口岸经济;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生态型草原畜牧业;适度开采地下矿产资源。

2、中部经济区

中部经济区包括海流图镇、石哈河镇、呼勒斯太苏木和新忽热苏木,重点依托海流图镇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园区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利用装备制造业;依托有机食品工业园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温更等矿区大力开采地下矿产资源。

3、山前经济区

山前经济区包括乌加河镇和德岭山镇,重点依托口岸加工园区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业;发展肉羊育肥以及高效种植业,推进第一产业由种植业为主向种养结合方向发展,实现从原料农业到高效农业的转变。

4、中部经济隆起带

以甘其毛都口岸、海流图镇城区、口岸加工园区为重点,以海甘线、海五线和西甘铁路、甘泉铁路为轴线,打造“一线三区”的中部经济隆起带,成为推动巴彦淖尔市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四、 产业发展思路

1、做优第一产业

山前以种植为主,种养结合,打造山前农畜交错带,山后以生态畜牧业为主,重在保育草原生态环境,形成南农北牧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1)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

(2)建立标准化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家庭生态牧场,让农牧业科技化。

(3)以生态效益型草原畜牧业、高效订单种植业和有机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通过农业科技化发展以及制度创新,完善农牧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深加工企业,实现从原料农业到高效农业的转变,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农民收入。

2、做稳第二产业

以大项目特别是立旗、立市的项目为支撑,全面启动打造巴彦淖尔市经济增长极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口岸加工园区、新能源装备物流园区、海流图镇南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以及乌加河镇和石哈河镇有机食品工业园区,进行矿区和风场建设,以工业园区、矿区和风场为依托,做强第二产业。

乌拉特中旗第二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以褐煤资源和蒙古国进口焦煤延伸加工为支撑的煤化工产业;以旗内尤其是蒙古国进口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资源为支撑的矿山及冶金深加工业;加快发展以风能、太阳能发电和火电为支撑的电力产业;发展以塔筒、风叶生产为支撑的新能源利用的设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有机农畜产品加工业及建材产业;引进配套企业,推动优势产业,扶持和鼓励企业,加大资源开发的深度和精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培育与推动发展相关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本地资源的转化率,提高终端产品的附加值和整个产业的产出。 通过招商引资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在现状发展的基础上,政府可通过此加大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引来了一批消费者,带动了整个城镇的第三产业发展。

3、做强第三产业

以旅游业为龙头,将旗域现存在的旅游景点形成一定的规模,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现代物流业、草原旅游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为抓手,构建多业并举、特色鲜明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城镇配套水平,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与繁荣进程和社会化综合服务统筹发展进程;全力推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民生事业进程。

以交通运输业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集购销、交易、仓储、货物配载、配件维修、生活服务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发展口岸的毅腾物流园区、际誉物流园区、海流图镇镇南、镇西物流园区以及口岸加工园区物流园。建设二级批发市场,尽快启动口岸商贸城建设。不断提升三产的规模化、服务化水平。

4、以第

一、第二产业为基础,着重发展旅游业。 第六章

旗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32条

旅游发展目标

建成巴彦淖尔市乃至整个内蒙中西部地区最佳草原景观区,大力发展蒙族民俗体验旅游目的地,内蒙古西部著名的边境旅游区,建设生态型农牧业基地。同时,要建设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阴山岩画观光旅游目的地。 第33条

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以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旅游业,可使当地的旅游多样性。利用乌拉特草原、同和太奇石林、甘其毛都口岸、乌拉特中旗阴山岩画群等现有的资源优势,同时发展生态农牧业基地、蒙古风情街、农牧畜食品加工园区,实现“游、购、娱、吃、住、行”同步发展,以达到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遵循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协调共进的原则,科学规划,注意可操作性和战略性,正确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全旗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第34条

旅游整体形象定位

“乌拉特大草原民俗,甘其毛都口岸风情”。

第35条

旅游区规划布局

乌拉特中旗旅游发展的布局规划为“一镇四区”,即海流图边贸旅游城镇和西南部地质与草原旅游功能区、东南部草原民俗风情旅游功能区、北部荒漠边境旅游功能区、中东部森林与古迹旅游功能区。

第36条

旅游线路规划

1、旗内旅游线路:五条 (1)沿海五线

该线沿海五公路(海流图镇至五原县)走向,重点是游览同和太草原风情旅游区,游览内容有凭吊英烈、观赏石林、体现草原民俗风情、水上活动。

线路为:海流图镇----德岭山旅游度假村----塞上奇石林----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 (2)沿固海线

该线沿固海公路(海流图镇至固阳县)走向,重点游览希热庙宗教旅游区、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阿其山生态旅游区与新忽热古城旅游区等景区,以体味民俗风情、追寻历史遗迹、体验宗教文化、回归大自然为特色。

线路为:海流图镇----希热庙----瑙干塔拉----新忽热古城----阿尔其山自然保护区。 (3)沿海甘线

该线沿海甘公路(海流图镇至甘其毛都口岸)走向,重点游览海流图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巴仁宝勒格旅游度假村、甘其毛都边境商贸旅游区、荒漠探险旅游区等旅游景区,以民俗风情旅游、边境旅游、探险旅游、岩画观光旅游为主要内容。

线路为海流图镇----海流图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海镇鹿苑----巴仁宝勒格旅游度假村----青青草原之家----千年古榆----甘其毛都口岸----岩画群。 (4)沿固查线

该线沿固查(经过乌加河镇)公路走向,重点游览狼山休闲度假区、仰狼沟旅游景区、千里庙宗教旅游区等景区,以地质考察、宗教观光为主要内容。

线路为海流图镇----仰狼沟瀑布----天然河柳林----千里庙----狼山水库。 (5)沿海温线

该线沿海温(海流图镇至温更根矿区)公路走向,重点游览红格尔草原人家旅游区,以牧家乐、水上娱乐为主要内容。

线路为海流图镇----红格尔水库。

2、与周边地区联系的旅游线路:四条

(1)北部线:乌拉特中旗----蒙古国,这一条跨国旅游线路。

(2)南部线:其一是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其二是临河市----五原县----乌拉特中旗。 (3)西部线: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这是一条荒漠探险与边境旅游线路。

3、依时间安排的旅游线路 (1)一日游(7条)

海流图镇——希热庙——同和太牧场草原风景旅游区; 海流图镇——阿尔其山自然保护区——巴仁宝勒格度假村; 海流图镇——希热庙——瑙干塔拉——新忽热古城遗址;

海流图镇——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千里庙——二狼山水库; 海流图镇——西山电视塔——红格尔水库;

石棺墓—温更阴山岩画—草原风蚀景观—天然河柳林—汉乌拉水库; 海流图镇——千年古榆——甘其毛道口岸。 (2)二日游(2条)

海流图—希热庙—古城遗址—草原风光—桑根达来—边境游—草原民族风情;

海流图—西山电视塔—红格尔水库—戈壁草原风光—狼山水库—呼鲁斯太阴山岩画—千里庙—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同和太牧场草原风景旅游区。 第37条

旅游产品规划

乌拉特中旗优势产品有生态旅游、边境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岩画观光旅游、科教旅游、会议旅游等。

第38条

旅游服务中心

全旗旅游服务中心规划按三级设置:

(1)一级中心——海流图镇城区为全旗旅游接待中心,按游客居停时间2日以上配置相应服务设施,应拥有三星级以上的宾馆。

(2)二级中心——景区、景点所在的乡镇驻地,配套建设相应规模旅馆、饭店和旅游商品供应点。 (3)三级中心——各景区内分别设置接待点、餐饮、商品供应点以及车站、停车场等设施。 第十三章

绿地系统规划 第73条

绿地系统布局

绿地系统主要以带状、点状、块状构成,规划区以海流图公园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式的绿地系统布置,呈“一片、多节点”布局。绿地系统以周边绿地为背景,结合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和滨水绿地等带状绿化,串联各片区的点状绿地。绿化合理布局,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点、线、面相结合。

“一片”是指海流图公园。

“多节点”是指均衡分布的公园绿化节点及广场节点。 第74条

绿地规划指标

至2030年,规划绿地164.3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41%,人均绿地19.33m²。其中公共绿地94公顷,防护绿地为51.2公顷,广场用地19.1公顷。、 第十四章

景观风貌规划 第75条

景观空间结构规划

参考海流图现状自然条件和布局结构特点,结合各个片区的人文景观节点,使整个镇区的景观布局规划形成“一带、六轴、三廊、多点”的整体景观体系。

1、 一带(核心景观带)

以海流图公园为中心,串联中心商业街景观点和附近的广场以及政府前的哈萨尔广场和鸿雁广场形成一条主要的景观轴。海流图镇新的城市中心、旧城中心等重要标志区域,利用主要的景观轴线串联在一起,形成海流图核心景观特色地带,使新城区与旧城区联系紧密。

2、六轴(沿街绿化景观带)

沿巴音路、杭盖街、纬一路、大西街、川井大街、海流图大街布置,形成于道路一样的三横三纵景观带,在重要的路口设置一些小型的公园绿地,使道路景观更加丰富。

3、 三廊

规划依托流图东河、西河、蒙中河三条河流以及两侧的绿带形成三条绿色廊道。

4、多点

城镇片区中人文景观节点、绿化景观节点、城市门户区以及重要路口塑造多处景观节点。 第76条

重要的景观控制区域和控制点

1、重要地段城市景观控制

川井路和海流图路,使沿街建筑联成统一的界面,并通过环境艺术的塑造,形成满足视觉享受和功能要求的公建服务景观轴,保持宜人的空间尺度,两侧建筑物的造型、体量、近人范围的尺度、高度、色彩、材质及路面铺砌、广告设置、绿化配置,以至路灯、座椅等建筑小品要经过精心设计。

2、城市主要出入口控制

城市主要出入口应有一定的标识性和必要的开放空间,形成城市门户景观节点。

3、重要开放空间

滨水空间:沿海流图东河、西河、蒙中河两侧布置滨河绿地及必要的游憩设施,以绿地、水系、游园相结合的景观带形成城市的标志,以开阔、绿色、宜人的亲水空间给人以多方位的视觉享受。

生态景观渗透带:镇区北山的山体及周边的生态绿地,形成对城区的景观渗透。

广场:城市广场是城市的标志,城市广场设计中应考虑有一定的文化品位,结合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城市雕塑景观:结合城市广场和公园的建设,设置具有历史性、时代性、象征性和地方特色的城市雕塑。

第7篇:绿地规划文本编制

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近年来,永川新区绿地有了显著增加,绿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建设了一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城市形象、城市景观更加亮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2007年主城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3785公顷,公园绿地面达到4709公顷,园林绿化三大指标中,建成区绿地率32.86%,绿化覆盖率36.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2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

1、城区生态环境还较脆弱。森林树种单一,导致森林群落出现不断退化、生物群落逆向演替加速,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能力下降。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活动加剧,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和破坏,存在毁林开山,违法建设的现象。

2、现有绿化成果存在被破坏的现象。近年来,侵占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城市园林式单位的绿地因地产开发存在侵绿毁绿的现象。

3、部分规划绿地也遭到蚕食。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配套绿地未能完全跟上,部分规划绿地也遭到蚕食,改为他用。

二、绿地规划总则 (一) 编制目的

为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促进永川区绿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能,特编制《永川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

(二) 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城市绿化条例》 (5)《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6)《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三) 规划范围

永川新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永川新区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为21.50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

(四)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五) 城市规模

依据各层次规划及结合实际情况,控制2020年永川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控制在25万人左右。

(六) 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以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环境保护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坚持生态保育、恢复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注重城市生态廊道与结构性生态绿地的保护。

2、风貌保护与特色营造原则 结合万江区地方特色资源,发挥自然资源与风貌优势,通过划定绿地控制范围和公园绿地等方式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加大东莞本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比重,充分利用本土植物和适宜本地环境的外来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注重结合本土地域丰富的文化特色,创造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景观。

3、以人为本原则

从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出发,满足人类共性与个性的环境心理需求,充分考虑到居民的行为方式和绿地的实用性,营造市民需求的生活和游憩空间,使绿地走近生活。特别是力求使市民就近享受公园绿地空间,增强绿地与土地经济及交通系统的关系。

4、可操作性原则

针对城市整体发展需求以及近期发展的实际要求,编制绿地系统规划以及近期生态整治项目库,提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措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保障,强调可操作性与实施性。

5、渐进发展依次推进原则 从万江实际出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各类绿地建设。

三、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使生态融入城区,文化渗入景观,构筑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物种丰富多样的生态园林县城。

(二)分期目标

1、近期(2010-2015年)

在完善现有城区绿地的基础上发展见效快、对改善城区环境效果明显的绿地建设项目,基本构建较完善的县城绿地系统,达到省级园林县城的绿地建设要求。

2、远期(2016-2020年)

全面完成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的各项绿地建设要求,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县城的绿地建设要求。

(三)规划指标

永川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四、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公园绿地规划

永川新区各类公园绿地规划一览表

(二)生产绿地规划 永川区生产绿地规划分布如下: 森美农林:规划定性为观赏植物的培育繁殖基地,主营小乔木、花灌木,主要对城市建成区供苗,规划面积为13.80公顷。

苗木基地:规划定性为乡土植物、绿化苗木的培育繁殖基地,主营大、小乔木,并为植物研究提供苗木基地。规划面积为16.60公顷。

(三)防护绿地规划

1、卫生隔离带

规划工业区与居住区等重点防护地段,设置不低于30米绿化隔离带,并应选择具有抗噪阻尘功能的树种。规划在变电站、储气站、加油站等市政设施周围设置卫生隔离带,宽度为20-30米。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内卫生隔离绿带为22.74公顷。

2、道路防护绿地 (1)、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带宽度控制10-15米。 (2)、城市次要道路两侧绿带宽度控制5米。 (3)、出入城交通干道两侧绿带宽度控制15-20米。

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内道路防护绿地为23.75公顷。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规划琴亭大道、滨河北路、环城东路、广兴路为景观大道;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四)、 附属绿地

1、规划指标

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附属绿地规模将达273.02公顷。附属绿地按照用地性质的不同,实行分区控制。

2、居住绿地规划要求

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域小区内部,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方便居民使用。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原有树木、建筑,节约用地和投资。 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组团绿地为核心,以道路绿地为网络,使居住区绿地自成一体,并与城区绿地系统相衔接。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在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0180—93]的各项指标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突出文化内涵,形成特色。

运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天台绿化、阳台绿化、墙面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地景观效果,美化居住环境。

植物配置要发挥绿化在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改善居住环境与小气候。树种选择和种植方式要求能投资少、便于管理,树木的形态及布置能配合组织居住区的建筑空间,此外还应忌用有毒植物,少用带刺、飞毛的、易过敏的植物。

3、工厂及其他单位附属绿地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3号)精神,切实加强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集中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 A、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公共设施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开敞性,其附属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结合公共建筑自身特点强调其外向性景观特色。通过环境的营造,植物的配植来烘托建筑的形体美,以此产生强烈的视觉聚焦。道路两旁的公共设施与高层建筑应预留绿地广场,与道路景观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B、 仓储及市政设施附属绿地规划

仓储用地内的绿地应满足运输与消防安全等要求。市政设施绿地应以卫生防护功能为主,同时结合市政设施类型选择绿化美化方式,创造绿色景观。

五、树种规划

(一)规划原则

1、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一批对本地风土及具体立地条件适应性强,抗逆性好,长势强健,病虫害少的树种。

2、体现乡土特色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外来适生树种,遵循本地地带性植物类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乡土特色。

3、以乔木为主的原则:乔木是绿化的骨架,以乔木为主,乔、灌、草、藤、地被相结合,营造复层混交,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4、快生树与慢生树相衔接的原则:根据近、中、远期绿化效果要求的需要,做到快生树与慢生树合理搭配,要重点开发利用寿命长、抗性强的慢生树种。 第5/8页

(二) 规划目标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永川区城市园林绿化主要应用植物品种作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营造富有永川区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绿地景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三) 树种技术经济指标(建议值)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比例大体为1:10; 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大体为5:5; 乔木与灌木比例大体为1:6;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大体为5:1;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的比例大体为3:2。

(四)基调树种规划

基调树种是指能够充分表现万江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基调的标志植物。永川新区的基调植物主要有银杏、银木(大叶樟)、二球悬铃木、女贞、栾树、槐(国槐)、刺槐、黄葛树、皂荚、楠木、木犀(桂花)、水杉。

(五)骨干树种规划

城市绿化骨干植物是能充分适应当地植物生长环境,包括对当地土壤、气候等因素适应性强,具一定风光特色,在各类绿地中能适应功能需要,适宜大量应用的植物品种。

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形成城市生态植被群落的主要应用树种,具有景观价值优良、在本地适应面广、抗逆性强、易栽植、使用数量大、出现频率高、有发展潜力等特点。不同类别的城市绿地应具有不同的骨干树种,才能形成莲花县有特色的城市生态群落。

永川新区骨干树种:银杏、竹柏、雪松、水杉、侧柏、圆柏、广玉兰、乐昌含笑、香樟、红楠、垂柳、麻栎、枫香、法国梧桐、红叶李、梅花、紫荆、樱花、合欢、重阳木、鸡爪槭 、桂花、大叶女贞、棕榈、法国冬青、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月季、蜡梅、紫薇、大叶黄杨、红花羊蹄甲、木槿、栀子花、山茶、杜鹃、海桐、竹类、红花继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

六、分期建设规划 (一)、 规划原则

1、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合理确定规划的实施期限。

2、与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各阶段建设目标相配套,使城市绿地建设在城市发展的各阶段都具有相对合理性,满足居民游憩生活和需要。

3、结合城市现状、经济水平、开发顺序和发展目标,切合实际地确定近期 第6/8页

绿地建设项目。

4、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园林绿地的建设时序,注重近、远期有机结合,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 分期规划指标

绿地系统建设指标一览表

1、 近期绿地建设重点

规划近期的工作重点放在见效快、易实施、对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影响大的项目上。近期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至2015年,努力构筑山水园林主体框架。

至2020年,建成主要的生态林地和公园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构建 “山、水、城”共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各组团间的绿地、林地和生态型防护用地,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显山露水”,进一步体现港口新城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城市特色。强调对生态敏感区和景观视线敏感区域的保护和控制,完整地保留了沿长江岸线的生态绿化保护带。 a、 绿地规划指标

各组团内的总绿化用地441.6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24.78公顷,生产防护绿地216.8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 b、 公共绿地规划

重点控制朱沱居住新城公共绿地的建设。公共绿地的规划与城市景观轴线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共绿地体系,保障居住新城的城市生活品质。 适当增加松溉老镇区的公共绿地面积,改善居住环境杂。 不提倡花园式工厂的建设在三片工业区内布置少量公共绿地。 c、防护绿地规划 第7/8页

本规划防护绿地由高速路、城市快速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高压电力保护走廊和陡崖护坡组成。规划结合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隔离要求、危险品码头的防护要求、松溉古镇的保护要求布置适量的防护绿地满足城市防护功能的要求

(三)、 中期绿地建设规划

1、 城市建设目标

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沿江工业片区、积极拓展笋桥工业片区的建设,形成港口新城的产业支撑;完成朱沱港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及物流服务区的建设,形成港口新城的配套产业支撑;适当拓展朱沱、松溉镇区居住用地,适时启动港口居住新城的建设。

2、 绿化景观建设

积极推进沿江景观绿化带建设,全面改善新城空间环境。完成沿江工业区沿江绿化景观带的建设,新建老镇区及综合服务区内的几处公园,进行大陆溪两侧防护绿地的建设。

第8篇:市消防规划文本

**市城市消防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市城市消防规划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在规划区内的所有涉及与消防有关的建设活动,均以本规划为指导。

涉及到具体的消防技术问题,应根据相应的国颁消防技术规范执行。

第二条

本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具法律效力,若需调整,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三条

凡以前编制的各项规划在消防要求上与本规划有矛盾冲突的,均以本规划为准。

第四条

规范范围

本次消防规划范围与**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规划建城区范围相一致,总面积74平方公里。规范范围:东至通榆河,西至西绕城公路,南至市开发区和盐都县新区南界址,北至西绕城公路一线。

第五条

规划期限

近期:1997年——2000年。 远期:2001年——2010年。 第六条

规划依据、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3、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

4、**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草案)。

5、**市“九五”消防发展规划。

6、**市市区各分区规划。

7、江苏省消防条例。

8、江苏省公安厅《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

9、各类消防技术规范。 第七条

指导思想及目标

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建设有现代化消防保障体系的现代化城市;不断完善城市消防设施,使其与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2、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重点改造老城区的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地段和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区,加快和完善经济开发区和盐都县新区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

远期目标:建设设施完善、装备先进、水陆结合的现代化消防体系,增强全市抗御火灾尤其是特大火灾以及处臵毒气泄漏、化学危险物品爆炸事故的能力,提高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救灾能力,实现消防队伍和设施向多功能发展,使之成为同火灾作斗争的战斗队、抢险救灾的突击队、应付突发事件的机动队。

第二章

消防安全布局规划

第八条

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品单位的安全布局。

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污染工业区和危险品仓储区安排在城市的下风下游城北片,老城区内有关工厂、仓储应逐步迁出至城北片,消防安全布局应以此为依据进行规划。

1、老城内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的

二、三类工业企业市橡胶厂、制药厂、北港液化气站、汽车公司油库等必须从速外迁至相应的工业组团内。

2、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的单位必须把所储存的物品迁至城北片通榆河与铁路之间的危险品仓储区。

3、按照相应的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建设相关的工业区和危险品仓储区。工业区设在城北片人民路以西、串场河沿岸。危险品仓储区设在城北片东北角铁路线以东,并应加强消防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4、加油站,液化气供应站,煤气储配站、调压站的选址建设必须根据专项规划并结合相应的消防技术规范执行。煤气储配站宜布臵在市区边缘,加油站宜远离居住区布臵,液化气供应站、调压站应与周围建筑物保持足够的防火距离,且均要有充足的消防水源。应与周围的建筑物保持足够的防火距离,临水则应布臵在城市和重要建、构筑物的下游,并严防溢漏油品流入水域。

第九条

市区建筑应采用

一、二级耐火等级,控制三级耐火等

级,严格限制四级耐火等级,完善新建建筑的消防通道、消火栓及建筑消防设施配套设臵。

第十条

老城内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密集区,如先锋岛地段、太平桥周围地段、八十间地段、东闸新村等,应统一纳入城市改造规划。为改善这些区域的消防条件,需结合不同的区域特征,分别采用拆除建筑,采取防火隔离,提高建筑耐火等级,改善用火、用电条件,开辟防火隔离带和消防通道,增设消防水源等办法。

第十一条

规划范围内市级以上文保单位都属消防重点防护单位。在文保单位内部消防设施不健全的须查漏补齐,在文保单位外围应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第十二条

新建老城内的110千伏及以下线路宜采用电缆下地直埋或电缆敷设,老城外高压线路应按规范留足一定宽度的走廊。根据建、构筑物供电负荷等级要求规划电压的配电级数。

第十三条

城市地下街、地下停车场、建筑物地下室和平战结合的地下人防工程在满足防空抗毁能力的同时,还应与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相结合,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合理设臵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火灾报警、灭火、排烟等设施,并合理确定使用性质。

第十四条

结合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建设,设臵城市灾害避难场所。

第十五条

组织好易燃、易爆品和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路线,规定危险品运输路线为:西绕城公路、建设路、西环路、通榆路、站前路、南环路、黄海路、盐北路、人民北路,其中进入老城内部的道路应限时通行。

第三章

消防站规划

第十六条

消防站布局原则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并考虑建筑、道路、水系等要素的基本特征,提出消防站布局的三点原则:均衡布局、重点防护;水、陆联防;交通便利,接警后五分钟到达责任区边缘。

第十七条

消防站布局按责任区分为六个消防分区,分别为:城北、城东、城中、城南和**经济开发区、盐都县新区。

第十八条

规划范围设臵11个消防站。目前已有2个消防站,规划增设9个消防站,含3个一级消防站,4个二级消防站,1个三级消防站,1个水上消防站。(详见图)并规划在一中队设特勤站。

第十九条

消防站的建设严格近部颁标准执行。

第四章

消防通道规划

第二十条

规划城市消防通道体系由市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巷道组成。巷道宽度不小于6米,净空不小于4米。

第二十一条

应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改善消防通道所依赖的大环境。

第二十二条

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必须满足消防通道要求。旧城改造中提倡成片开发,反对见缝插针。沿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必须按规定退足。

第二十三条

尽快解决城市交叉口和部分地段的交通阻塞矛盾。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道路的随意占用,对占用消防通道的违章建筑应限期拆除。

第五章

消防供水规划

第二十四条

按城市供水规划,统一改造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合理确定城市供水干管的管径。在旧城改造中,改善老区供水条件的同时,要优先提高消防设施水平。在新区建设中,管网建设与道路建设应同步实施。消防供水应保证双水源,在我市,城市消防供水除主要依靠城市供水系统外,还应充分利用水体丰富的优势,在串场河、蟒蛇河、新洋港、通榆河及小洋河建设消防专用码头。(具体详见消防供水规划图)

**市消防供水标准采用同一时间内发生2次火灾,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0升/秒,灭火时间为3小时计,消防用水量为2160吨,该用水量在城市供水管网布设以及水厂新、扩、改建时应予满足。

第二十五条

2000年、2010年水厂供水能力应分别达到日45万立方米和70万立方米,普及率分别达到95%和100%。

第二十六条

应加强加压泵站、调节水池和自备水源的管理、管理体制应满足扑救火灾时的正常运作。

第二十七条

必须加快消火栓的建设。

1、在城市主要功能区、建筑密集区的城市道路及巷道,必须按规范不大于120米设臵一个消火栓,道路宽度大于60m的道路必须

两侧设臵消火栓;十字路口应设臵消火栓。

2、新建城市道路、居住小区、公共建筑,消火栓的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第六章

消防通信规划

第二十八条

应建设先进、高效的有线、无线火灾报警和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1、建一个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火灾集中接警和通讯调度自动化消防指挥中心。

2、实现火灾集中接警和所在辖区消防站监听相结合的火灾报警系统,各市话分局与火警台至少有2对以上的报警专用线。

3、市武警消防支队消防指挥中心与各直属消防站和企业消防站之间,建立语音和数据传输调度指挥专线。

4、消防指挥中心与邮电局数据库联网,与供水、供电、供气、急救、交通、环保、气象等部门之间应设通讯专线。

5、消防重点保护单位与指挥中心或责任区消防站之间应设报警专线。

6、建设350兆(频率)无线集群系统。

7、进一步完善

一、二级无线通讯指挥网,积极组建无线通讯三级组网。

8、建成图象、声音传输指挥系统,实现火灾现场声象通讯,将声象传输到消防指挥中心。

第二十九条

按照城市供电规划,加强城市输配电网的改造,提高城市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三十条

消防指挥中心、各消防站、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急救、交通管理、环保、气象、地震、防火重点保护单位均应设双电源供电。

第三十一条

架空高压线须与易燃易爆场所和建(构)筑物按规划要求,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三十二条

电力电缆地下通道必须与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及其它管道之间按规范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在交叉时还应采取加强保护保护措施。

第三十三条

大型公共建筑物及重要场所的变配电设施应尽量采用无油的开关、变压器等设备,以减少易燃点,确保安全。

第三十四条

所有公共场所和其它重要场所的电气设计、施工和装璜电气设计、施工须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设计图纸须由规划、供电、消防等有关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方能生效,施工完毕也须由上述单位联合验收合格方能投运。

第八章

消防安全标志

第三十五条

规划设臵城市消防安全标志:火警报警标志,消火栓、消防道路、消防码头、消防供电标志,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标志,安全疏散标志,重点消防保护标志,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标志。

第九章

消防教育培训规划

第三十六条

建立**市消防教育培训基地。

第三十七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必须实行领导负责的逐级防火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管理机构。根据火灾危险性,建立一支专职与义务相结合的消防队伍。

第三十八条

本市市民都应把预防火灾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自觉遵守消防法规,积极灭火救灾。

第三十九条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消防素质。

1、文化、宣传、新闻等部门作为宣传的主渠道,应义务宣传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

2、各企事业单位要把消防教育培训纳入职工培训之中,特殊工种实行持证上岗。

3、中小学要把消防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提高全民消防素质的一项战略任务。

第十章

消防近期建设规划

第四十条

在城北片铁路以东、北环路以北建设易燃易爆品、化学危险品库区,逐步搬迁老城区生产、贮存易燃易爆物品、化学危险品的单位。

第四十一条

逐步完成城市内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改造。

第四十二条

“九五”期间建设开发区消防站、盐都新区消防站、城南大庆西路和城西黄海西路四个消防站。

第四十三条

改善城市消防用水条件。完善供水管网,增建室外消火栓。在串场河、新洋港、小洋河等河道建设十二座消防专用码头。

第四十四条

加大老城巷道改造力度,尽量打通简易消防通道,控制原有规模,防止增大密度,促进远期成片改造。

第四十五条

建设消防指挥中心。各市话分局与火警台至少有二对以上的报警专用线,并与所在辖区消防站有一对“119”报警监听线。

第四十六条

消防近期建设项目及近期建设资金投入详见《消防站近期建设一览表》和《近期建设资金估算一览表》。

第十一章

消防规划实施办法及建议

第四十七条

消防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之一,主要涉及消防发展的方向及策略,为了使消防规划得到有效的实施,还需要在消防总体规划基础上做大量细化工作,具体如下:

1、加强对消防规划的宣传,提高全民消防素质。

2、根据消防规划目标,制定实施进度计划,编制相应的政策性文件,做到任务到人,奖罚分明。

3、消防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和公安消防队的装备,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围之内,有关项目要列入城市公用事业投资内容,其经费

应当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4、企业、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消防设施建设维护资金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5、多渠道筹集消防经费,加大消防投入。要按照省政府苏政发[1994]48号文和《江苏省消防条例》确定的渠道和原则,多方面增加对消防事业的投入,消防经费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其份额。

6、积极开展消防技术交流和调研工作,不断充实和发展消防规划。

第十二章

第四十八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表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十九条

本规划自**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执行。 第五十条

本规划由**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负责解释,消防设施建设由各相关部门负责,**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负责监督。

第9篇:五大连池市旅游局政务公开目录

一、职责职能:

(一)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编制发展旅游业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促进和引导旅游行业利用外资和社会投资工作,负责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并协调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三)制定开拓旅游市场的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重大促销活动,组织并指导重要旅游产品的开发;

(四)对经营旅游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行业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协调景区旅游交通运输秩序,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和指导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旅游安全、旅游娱乐等工作,监督检查旅游服务质量,受理国内外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五)负责管理和指导旅游教育培训,组织和指导旅游业岗位资格考试认证,指导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六)负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对外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以及市政府外事和涉外工作的指示和决定;了解和掌握全市外事工作情况和问题;负责组织接待外宾等外事工作;

(七)负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推动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引进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同胞资金、技术和人才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八)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

内设综合股、旅游股、规划股、外事侨务股,旅游质量监督所、旅游执法大队。

三、主要领导

局长:金宏伟

副局长:宁振刚郭文鼎

四、旅游电话

旅游咨询电话:0456-6320329

旅游投诉电话:0456-6325888

Email:lyjwdlc@163.com

五、公共资源

山口湖风景区:

联系人:郭金铮13796965333

阳光旅游假日酒店:

联系人:王鹤松0456-632999913846324111 林森商务酒店:

联系人:吕桂芬0456-268555513349466888 山口湖度假村:

联系人:郭金铮13796965333

金隆酒店:

联系人:赵海英0456-639988813555281911 五大连池旅行社:

联系人:王建华0456-632475113804838210

兴兴旅行社

联系人:耿志诚0456-632771113394566222 阳光假日旅行社

联系人:王鹤松0456-632999913846324111 青年旅行社

联系人:陶静秋13349469679

六、工作动态

2008 五大连池市旅游局 年5月13日

上一篇:保安部主管岗位职责下一篇:乡镇党委书记任职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