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三是学生们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如何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论文 篇1:

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的设计

摘 要:有效教學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对有效教学的追求,经历了研究教师人格、师生交往、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等多个阶段。本文对高三化学有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定位有效、诊断有效、策略有效、生成有效、评价有效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复习;有效性;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中师生共同活动引起的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学生、教师、环境、内容,四者是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系。高三化学复习教学面临的困难有:学生的关注度低;教师感觉到任务重、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教师的地位低;课时紧压力大;教学内容多、难度大,所以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的设计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定位有效(目标)

江苏高考化学的特点是选择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非选择题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如:近六年江苏高考化学卷中“有机”的考查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如单独的有机选择题(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部分选择题中的选项(题支)也考查“有机”,非选择题中除了有机综合题外,化工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探究题、无机综合、化学综合等多种试题中有时也考查“有机”;“有机题”题中信息呈现的方式主要有图表、文字、数据、符号等。

二、诊断有效(学情)

复习前进行诊断是准备复习的基础,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或减少复习教学中的无用功。复习后的诊断是检测复习效果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复习思路,改善复习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手段和教学重点。常见诊断方法有:(1)检查诊断法:检查诊断法主要是解决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的问题。(2)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主要是解决学生需要我们怎样教的问题。要有明确的主题、恰当的内容、关注的问题。(3)书面调查法:书面调查法主要是解决学的效果怎么样的问题。通过默写、小练笔、练习等形式。(4)问题记录法:每一次批改作业,记下作业的主题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姓名和人数,及错误原因分析,以利于下阶段”难点突破“有的放矢。例如:有机化学复习前可以检测学生对以下知识的掌握情况,常见的有机代表物与氢气、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新制氢氧化铜能否反应,诊断学生对常见有机代表物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或安排相关知识的复习前的检测,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三、策略有效(教法)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出处是提高复习有效性的一种重要举措。研究高考试题的出处是揣摩命题者意图,了解命题方式的重要方面。如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以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取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资料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第10期徐徽等的《盐湖水氯镁石制取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把其中一段长约350字的描述变为流程图。

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钡盐取材于《无机盐工业》1982年第08期《钡泥制硝酸钡的研制》。把其中一段长约250字的描述变为流程图。复习化工流程试题需重视构建以“化学反应”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化学反应关注反应的原理、文字表述、符号表示、宏观现象、微观解释,还应关注反应条件的实现、反应速率的控制、反应限度的达成。同时此类试题侧重工业生产角度,需关注生产的安全、生产的效益、生产的价值(目的)、生产中需要的能耗、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对反应设备、反应中实际操作等。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和变化也是提高复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例如:近年来有关离子浓度关系的试题有以下特点:选项中包含两等式、两不等式(大小比较),双选居多,热点的单一物质为Na2CO3、NaHCO3、NaHA;热点的混合物(物质混合先考虑反应)有CH3COOH和NaOH、NaHCO3和NaOH、HA和NaOH、CH3COOH和CH3COONa等。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是学生学习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在复习中可以采用题组教学,以期突破难点。如比较CH3COONa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1: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a与NaOH混合后,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2: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酸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3: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酸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4: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5: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中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6:1mol/L CH3COONa溶液200mL与1mol/L HCl 100mL混合,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通过题组训练,可以让学生感受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更是培养学生微粒观的重要措施。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创新,带动教学行为和教学意识的创新。打破传统的三轮复习教学模式,改为二轮复习模式,第一轮为系统复习+小专题,第二轮为难点突破+综合训练。复习模式从精讲多练、精讲精练转变为少讲多学,重视知识重构、知识应用,内化、建构,强调化学学科特征思维方式:宏观看现象、微观找解释、用符号表征。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考试相比,化学学科创新性体现得更为充分。高考化学学科试题中经常考查陌生物质,如2011年出现了4种陌生的无机物,2012年出现了4种陌生的无机物,2013年出现了7种陌生的无机物,2014年出现了7种陌生的无机物,2015年,2016年也出现多种陌生的无机物。高考试题中考查的有机物则大多是陌生物质。对常见知识的“意外”也是体现创新性的一个方面。如2013年与2015年出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物质的分离问题,2014年硫化氢分解得到H2和S2,2011年水高温下分解得到氢原子和氧原子等。复习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视复习中知识体系的建构,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寻找规律,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如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有关规律(题目略)。可以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强酸制弱酸等以强制弱规律、不挥发性物质制挥发性物质、可溶物制备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等。

实验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值得研究。实验为化学研究的基础方法,更可体现化学研究的探究性,在实验中可以发现很多生成性的问题,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如电离与水解复习中的DIS实验的运用。

四、生成有效(学法)

葉澜教授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教学中的生成包括:互动中生成,实验中生成,意外中生成,交流中生成,探究中生成等。对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学生经常错写出产物氢气,初中经常用酸作为氧化剂,高中化学中多种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氢离子,因此高中化学中还原产物往往不再是氢气。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是提高复习有效性的基础。提高学生记忆水平的方法有:形成知识网络,优化记忆;突出关键点,浓缩记忆;通过分析对比,理解记忆;形象比喻,增强记忆;传授口诀韵语,灵活记忆;前后联想,巩固记忆等。

五、评价有效(效果)

教学的评价既包括对课堂中学生行为的评价,也包括对作业、测验的评价。课堂中的评价注意正面引导,避免产生负面效应。作业和测试中的评价做到及时性、针对性、反思性等。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学科方法的认识,更可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和化学教师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布鲁纳.邵瑞珍等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周存军

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论文 篇2:

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高三是学生们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如何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以“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专题研究模式,强化学生理解”“设置化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和“形成反思习惯,提升综合能力”这四方面为切入点,就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策略探究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高三化学在高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分数,提升化学综合能力是学生取得高考优异成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高三复习课程中,题海战术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策略,但学生们的复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已成为高三化学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一经问世,就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在教育教学应用思维导图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应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优越性,在高三化学复习课程中,灵活合理地运用这一工具,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复习效果。

这其中,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网络性的特点,与传统化学教案、板书等有很大的区别,借助思维导图与人脑类似的思考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大量的、零散的化学知识梳理起来,使其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还便于学生的识记,是提高复习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复习“烃的衍生物”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引导学生说“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复习了有关‘烃’的性质,今天我们重点来复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我们首先回忆一下,烃的衍生物都包括哪几类有机物?”学生们纷纷回答“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学生们一边回答,笔者一边用思维导图将“烃的衍生物”框架描绘出来。接着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说“下面我们就每一类有机物的性质做一个复习。”学生们分别说出了这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说的同时笔者请学生们将自己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最后笔者选取了几位学生作为代表,展示了他们所画的思维导图,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还可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二、专题研究模式,强化学生理解

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时间,高三阶段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逐步深入的。针对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在高三复习课程中,教师应将高三复习课的内容转化成专题研究模式。

专题研究模式不仅可以集中学习目标,浓缩化学知识的内容,还可以集中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强化学生对化学重点知识的记忆,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复习“元素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请学生们回顾了位构关系、构性关系、位性关系这三个主要概念,接着就是综合习题的练习,如“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X和Y两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C.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将知识点和例题分析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优化复习过程,还可以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三、设置化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设置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高效的复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但在化学复习课程中教师应注意,实验探究并不是简单地将课本中的实验重复一遍,而是应该提升課本实验的难度,因此挑选的实验应有很强的综合性。如此一来,通过一次化学实验,就可以让学生们复习很多的化学知识,并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升华。例如,在复习“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这个实验时,学生们需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如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有哪些?如何证明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是否发生转换?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分小组讨论,给出了很多实验方案。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必要每个方案都进行实际的验证,因此笔者请学生们有选择地进行验证,如此一来,既使学生们掌握了大量的化学实验知识,又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形成反思习惯,提升综合能力

反思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行为表现,通过反思来回顾一系列的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问题,使其开始自我反思构建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反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其中,在高三化学复习的过程中,自我反思的主要途径就是整理化学中的典型错题和高考中的经典例题。整理错题并不是将错题简单地记录在错题本上,而是要分析错题的原因,通常反思可以分为以下内容,首先反思错题中包含的知识点,思考命题者考察这个知识点的方式和技巧;其次反思解题的思路,这题总共有多少种解决办法,哪个办法更高?再次是反思解题的规律,即解答本题时有哪些解题规律,在解答同类型的题目时是否有更好的技巧?接着是反思错误的原因,即做错事因为自己在知识复习上有漏缺,还是其他原因?这些问题要如何改正?最后是全面总结反思,即如何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整理习题来反思,不仅会让学生重新审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还会使学生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总而言之,高三化学复习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高考中的成败,因此提升复习课程的有效性是我们师生的共同心愿。但复习课程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需要我们教师辛勤的耕耘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将对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做进一步探究,争取为高三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阮群.浅析高三化学复习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9-10-22.

[2]焦晓罗.基于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9-09-15.

作者:刘文静

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论文 篇3:

探究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高三化学复习课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据着首屈一指的位置,对备战高考更是至关重要。在以往的复习课中,教师大都偏爱题海战术,希望学生迅速提高成绩。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攻方向;如何提升高三教学有效性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借助一些文献资料,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探究,以期为各位同行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三 化学复习课 有效教学 策略

笔者认为就复习课教学而言,其本质是对知识的“重复”,在“重复”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并提高思维能力。经深入调查、研究,笔者将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归纳总结为以下内容。

一、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倘若不能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必然会导致遗忘。基于此,教师在复习课教学实践中,须具备科学、明晰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更专注于学习。众所周知,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尤为必要。在开展复习课时,应事先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同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最后以网扩结构方式为学生呈现复习要点,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在实际复习课教学汇总中,笔者发现碎片化的知识教学,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高三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极其重要。例如:

化学反应类型可按以下标准分类:(1)按反应物和生成的种类数及类别变化划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2)按有无电子转移划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3)按是否有离子参加划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4)按反应的热效应划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二、紧扣教材、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经研究历年化学高考试卷,笔者发现选择题分数所占比例约为五分之二。此外,主观题中也包含着“小题”。大多数试题都以教材原题为基础进行命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通常,简单的题目及小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题、大题则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应用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三化学复习课第阶段中,教师要精心选择简单题目或小题,不宜过多采用综合性大题。

例如:在复习硫的化合物的时候,笔者就通过经典例题来提高化学复习课教学成效[1]。

现有某化合物A含硫(每个分子只含一个硫原子)、一种卤素及另一种短周期元素,少量A与水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不被氧化或还原,所有反应产物均可溶于水。

Ⅰ.将A配成水溶液稀释后分成几份,分别加入一系列0.1molL的试剂,现象如下:

①加入硝酸和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②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产生;

③溶液经酸化后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溶液澄清,再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Ⅱ.与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称取11.90gA溶于水稀释至250.0ml,取25.00ml溶液加入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硝酸钡溶液,使沉淀完全,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重,称得质量为2.33g.

请回答问题:

(1)试通过计算确定A的分子式(2)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三、注重复习学情、进程,提高习题设计水平

高三习题实训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习题。在不同时期习题设计呈现出不同特点[2],在设计习题时须遵循科学性、经典型、难易适宜、兴趣性等原则。高考大纲明确指出:考查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社会中的能力。因此,高考题大都注重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 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油污

② 用食醋清除暖水瓶中的水垢[3]

③ 用热的纯碱水洗涤铁锅上的油污

④ 用汽油清洗电风扇叶片漆面上的污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三化学复习作为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考成绩具有很大的影响。希望,广大高中教师不断优化复习课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国平.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王欣.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2):63-64.

[3]汪美荣.对高三化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4):46.

作者:王金梅

上一篇:社会监督机制保险基金论文下一篇: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