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发展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和物质基础,但目前存在总量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高、服务能力不强、衔接关系不顺、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突出问题。促进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需要深化对发展第三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推进工商企业物流外部化进程,要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对第三方物流发展方向的引导,要加大对第三方物流专业人才培育的力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三方物流发展论文 篇1: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瓶颈分析及其发展策略

[摘 要]物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本文阐述第三方物流及其特征,总结了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产生、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当前影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最后指出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八大策略。

[关键词]物流 第三方物流 供应链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作者:贾 蔚 栾秀云 李 勇

第三方物流发展论文 篇2:

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促进研究

[摘 要]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和物质基础,但目前存在总量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高、服务能力不强、衔接关系不顺、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突出问题。促进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需要深化对发展第三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推进工商企业物流外部化进程,要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对第三方物流发展方向的引导,要加大对第三方物流专业人才培育的力度。

[关键词]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业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徽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正在兴起的加工制造业大省、承东启西和传承南北的中部大省,要实现经济崛起、要融入长三角,必须紧紧抓住现代物流业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大力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1 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实基础

1.1 经济实力增长迅速

2008年,安徽生产总值达到8874亿元,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较2007年仍增长了1968亿元,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初步形成。安徽国民经济中物质经济的高比例和持续增长及其对物流和物流业依存度的不断提升,为第三方物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1.2 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2008年,安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8.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3%,涌现出芜湖安得物流、徽商集团、安泰物流、迅捷物流、江汽物流、远方物流等一批骨干企业,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00多家,还有数千家中小型第三方物流和微型物流企业。芜湖安得物流目前是国内首批4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2008年位居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第10名。安徽省外一些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集团、宝供物流集团等正纷纷入驻安徽。全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进展较快,截至2008年年底,在建重点物流项目达167个,总投资额达223亿元。

1.3 物流设施建设加快

安徽初步形成了公、铁、水、航空运输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2008年年底,全省公路里程14.88万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铁路通车里程2878公里,拥有长江、淮河两大黄金水道和四个一类口岸,通航里程达5596公里。仓储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建设了一批粮棉油、冷藏、危险品等专业仓库,一批大型物流仓储中心正开工建设。如正在建设中的芜湖邮政物流仓储中心是安徽邮政系统规模最大的物流仓储中心,也是安徽邮政独立运营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物流园区分布体系。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基地正在加速形成。如安庆光彩物流园聚集了400多家物流企业,已经成为皖西南名副其实的重要物流中心。

1.4 物流环境改善明显

安徽省政府制定了《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大多数市县政府已经制定地方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物流业自律性得到加强,组建了集管理、服务、联络、交流等为内容的全省物流协会和地市物流协会。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正在推进,据安徽省运输管理局对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593户物流企业调查发现,其中224家拥有办公自动化系统,191家拥有经营业务信息系统,一些优秀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已经赶上了国内同行。

2 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总量规模不大

尽管安徽2008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8.2亿元,但只占GDP的6.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作为一个资源、农业、制造业大省,安徽物流业实现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相对于经济结构相似的省份是偏低的,如山西2007年这一比重就超过了8%。物流业增加值的创造不仅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有其他性质的物流企业,如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等,因此目前安徽真正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比例还是很低的。

2.2 经济效益不高

一方面,物流成本居高不下。2007年安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接近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3%,比美、日等发达国家要高出近1倍多;另一方面,物流服务附加值偏低。2007年安徽发送货物83361万吨、货物周转量1989亿吨公里,单位货物发送量和单位货物周转量实现的增加值只有57.3元/吨和0.24元/吨公里,低于周边和中部其他省份。

2.3 服务能力不强

初级物流服务多,高端物流服务少。安徽第三方物流服务内容绝大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等初级物流服务上,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等高端物流服务。目前安徽合肥多数物流公司的基本构成是:一间办公室、几辆货车、几个司机、送货员;单一物流服务多,综合性物流服务少。货主企业的物流服务内在需求是多样化的,既有运输、仓储,也有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物流系统优化等服务需要,但安徽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还是只能提供一种或非常有限的少数几种传统物流服务,很难向货主企业提供一揽子物流服务;资产型物流服务多,管理型物流服务少。

2.4 衔接关系不顺

表现在:其一,多头管理。安徽物流业发展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的,省经委、商务厅、交通厅、各地政府都有自己的管理领域和空间,这种管理体制与现代物流跨行业、跨区域、网络化发展特征不能相容。其二,标准不一。仓储、运输、装卸等过程使用的基础工具缺乏统一的规范,装备规格不一,联运规模拓展一直乏力。其三,信息不畅。第三方物流作为服务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良好的社会信息系统,但目前安徽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企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物流企业和客户难以共享信息资源。其四,协同缺乏。物流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2.5 重视程度不够

安徽仍有不少企业没有将物流看做优化生产经营过程、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而是将其置于附属地位,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割裂进行,没有做到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安徽工商企业物流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工业企业中原材料和成品物流的60%~70%都是由企业自建物流体系来承担,商业企业中的商品调运65%以上也是由商家自理。2008年,安徽167个在建重点物流项目中,第三方物流项目仅57个,占比仅为34%,约2/3的项目仍是工商企业自营物流项目。

3 促进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深化对发展第三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

安徽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首先有利于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其一,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区域经济崛起的重要战略。先进制造业是一种低成本的、高效率的制造业,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这既可以深化制造业内部分工,也可以推动制造业企业物流外部化,使制造业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从而推动制造业整体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其二,有利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长三角产业转移主要是制造业转移,并且一般是基于成本节约的转移。安徽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带来的物流整体效率的提升,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制造业配套生产空间的拓展,加上安徽地缘上的优势,将对长三角产业转移形成强大的成本节约吸引力。其三,有利于活用社会存量物流资源。安徽工商企业物流服务自营比例大,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物流资源的分散化,也意味着物流资源的使用普遍存在低效率。通过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社会物流资源整合功能,对工商企业原有的仓库、车队等存量物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运营,组织共同存储、共同配送,将企业物流系统社会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提高区域整体物流效率。其四,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全国及发达省份相比,安徽大企业并不落后,大企业产值比重达4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7个百分点,比江苏高18个百分点,比浙江高25个百分点。安徽与发达省份差距,主要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够。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可以使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减少投资需求,实施专业化生产,这会大大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2 切实推进工商企业物流外部化进程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服务企业,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工商企业的物流外部化。推进工商企业物流外部化首先要更新观念。工业企业核心专长在制造,商业企业核心专长在销售,物流是实现核心专长的辅助性工作,因而物流不仅需要外部化,而且能够外部化。应加强对工商业物流外部化作用的宣传,鼓励工商企业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将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使工商企业从“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发展思想桎梏中解脱出来。其次,降低工商企业物流外部化成本。对工商企业而言,物流既可以外部化,也可以内部化,只有外部化的成本低于内部化成本,工商企业才有动力实施物流外部化。现阶段要降低工商企业物流外部化成本,安徽应突出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切实解决物流外包重复征税问题。这有助于减轻物流企业负担,使物流企业能够让利于工商企业;二是要对实施物流外包的工商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较大幅度的优惠。最后,降低工商企业物流外部化风险。物流既是工商企业生存的环境,也是工商企业运转的条件,还承载着工商企业技术与经营秘密,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不讲信用的败德行为,工商企业就会因此承受很大的物流外部化风险。要降低工商企业物流外部化风险,安徽需要切实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意识,切实加大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失信的惩罚力度。

3.3 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其一,理顺物流业发展管理体制。为避免政出多门,可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建立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负责协调各个相关部门的政策。其二,推进物流信息化工程建设。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建立全省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与长三角及其他地区物流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加快商务、交通、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和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并与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接。完善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建立港口、铁路、公路和航空货运综合信息系统。加快物流和工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与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相互间的互联互通。其三,推进物流标准建设工程。以物流信息、服务、管理和技术四个标准为切入点,集中研究制定一批对安徽物流产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影响的物流标准。其四,发挥行业社团的行业服务功能。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在政府、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3.4 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方向的引导

第一,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联动发展。联动发展既是降低社会整体物流成本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与工商企业进行深度物流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需要。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第二,鼓励管理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管理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分散在工商企业乃至物流企业中的存量物流资源,如运输能力、仓储能力等,同时可以推动整个区域企业和整个区域的物流系统优化。第三,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走品牌发展道路。品牌是服务类企业发展的“护照”,也是服务类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第三方物流企业走品牌发展道路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资信水平,而这对有形资产缺乏的管理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尤其重要。第四,鼓励国内外优秀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安徽。促进安徽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之合资合作,吸引大型外资跨国物流、货代企业进入安徽,建立地区总部和采购中心,带动安徽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第五,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多元化。第三方物流必须成为一个服务提供的多面手,结合工商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特色服务,解决工商企业开展国内国际物流所遇到的种种难题。第六,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申请国家认证。通过申请认证,培育一批符合国家物流标准的A级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若干家3A级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

3.5 加大对第三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

与传统物流产业不同,第三方物流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物流产业,因此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针对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需要,安徽目前应重点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才:有很好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善于经营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人才;有很好的物流功能要素专业知识,善于在物流各环节创造价值增值的人才;有很好的物流外包专业知识,善于进行物流外包和外包管理的人才;有很好的物流信息技术知识,善于搜寻、处理和利用物流信息技术的人才;有很好的供应链管理知识,善于开展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人才;有很好的物流系统规划知识,善于进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人才;有很好的工商业与物流业联动知识,善于推进工商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人才。为支撑第三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安徽目前需要:拨出专款,积极发展多层次第三方物流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鼓励开设物流工程和管理本科高等院校增开第三方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课程;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现有第三方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具有丰富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第三方物流规划和研究人才;积极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和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第三方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家贵.安徽物流发展蓝皮书2008[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1-24.

[2]杨存睿,杨振斌.安徽物流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9(2):29-33.

[3]李亦亮.现代物流管理基础[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75-76.

[收稿日期]2009-08-23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09年资助课题(A2009031);安徽省2009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9030503078)。

[作者简介]李亦亮(1966—),安徽怀宁人,博士,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安庆师范学院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产业与企业发展。

作者:李亦亮

第三方物流发展论文 篇3: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探讨

[摘要]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针对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SWOT分析;战略措施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in China Based on SWOT Analysis

Zhong Bolan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14)

Key words: third-party logistics; SWOT analysis; strategic measure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它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在国外也称“契约物流”、“外包物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2O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林慧丹,2005)。如今,第三方物流已成为世界各国物流发展的主流方向,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的“黄金产业”,重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其实质是通过分析自身内部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所面临的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和威胁(Threats)来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下面就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详细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我国第三方物流虽处于发展初期,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已具备一定优势。(1)我国10多年的物流运作,在基础设施、物流技术与管理实践上,为第三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2)国外第三方物流发展成功经验,给我国第三物流发展以借鉴和启示。国内已经涌现了一些实力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是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远、邮政、中铁快运、中储等。它们具有雄厚的物流业务基础,有着较为完善的全国性网络,规模大、资金实力较雄厚,原来或以运输为主,或以仓储为主,在自身的专业领域上经验丰富。二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如中海物流公司,它们拥有自己的车队,依托原有的仓储系统,可在本地区提供运输、仓储等基本服务,服务价格较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它们也开始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客户的需求。三是新兴跨区域的民营物流企业。如宝供、九川、新杰物流等,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物流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建设投入不足。目前许多物流企业尚不完全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开发费用高、功能不足、适应性较差以及接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只有35.7%的企业建立了物流或供应链管理系统,另有32.2%的企业准备正在建立专门的物流信息系统。35.7%的企业每年IT投入不足10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占23.2%,企业每年IT 投入超过100万元的不足18%。即使是大型企业,其信息化投入占企业经营额的比例也不足1%,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李国旗、何美玲、赵士军,2007)。(2)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服务范围都有限,造成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3)服务功能不全,真正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企业还不多。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业务为主。即便是中远、中外运、中储这样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其传统运输、仓储业务仍占主要部分,第三方物流的功能还不够完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委托给不同企业。从物流供给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所占比重不大。(4)物流市场秩序混乱,信誉度不高。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区保护色彩,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无物流企业功能的物流企业与有经营规模、有良好信誉的物流企业同时并存,鱼龙混杂,加之物流业内恶性的不规范竞争,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信誉。(5)生产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影响,依然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三)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1)物流市场需求在扩大。2007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物流业增加值完成7503亿元,同比增长17.2%,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7.9%(北京中经纵横经济研究院,2007)。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按2004年不变价格计算,到2010年GDP将超过21.5万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在此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据预测,到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80万亿元(王微,2007)。(2)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3)企业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降低流通成本以获得“第三利润源”。(4)国家的宏观政策得以改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在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家首次将物流产业发展纳入国家重点加快发展的领域,并明确了“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四)威胁(threats)分析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主要受到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威胁。(1)中国市场全面放开,我国已取消对外商在中国投资物流企业所有权上的限制,外资在我国不断加大投资,实施全国性布点,将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2)随着外资物流企业业务扩张和本土化程度的加深,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已经铺设了庞大的物流网络,发展速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本土物流企业。例如,FedEx已经在220个城市开展业务;TNT在中国的服务网络己覆盖500多个城市,拥有25家分支机构(丁俊发、荆林波,2007)。(3)外资物流企业在资金、人才、理念、管理方法、服务及技术(尤其是IT)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它们一方面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大通、夏晖、马士基、宝隆洋行、和记黄埔等。(4)中高端的物流市场大多由外资物流企业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所占有,中国本土的物流企业参与的多是中低端物流市场。其次是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对第三方物流的冲击。由于管理观念的滞后和现行物流市场的不规范,不少企业现在仍不愿失去对物流的控制,许多大型企业自建物流。

二、现阶段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战略措施

(一)重视信息化建设,完善物流管理

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要素之一,首先,应将物流信息技术切入第三方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实现对物流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将实现物资空间位移中所进行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以整体面对社会需求,降低经营成本;其次,建立高效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以联结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政府及其他配套服务业,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实现物流的一体化运作和外部供应链的统一管理;第三,完善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监测、运行管理报告等,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智慧,不仅为客户提供实时信息管理,极大地改善客户整体运作效率,而且提高第三物流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变传统的依靠经验管理为精确数字统计分析管理,变事后管理转为实时管理,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第三方物流的整体绩效。

(二)开展物流技术创新,提升竞争优势

物流技术是指人们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装备、设施和其他物质手段,以及由科学知识和劳动经验发展而形成的各种方法、技能和作业程序等。物流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推动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新技术的创新有助于创造竞争优势,未来的物流技术与装备将会朝着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绿色化和节能化等方向发展。例如仓储技术将会朝着更加节约土地、节约空间、更加高效率的方向发展,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驶入式激光导引高密度储存系统等;装卸搬运技术将会朝着更加节省人力、更加智能、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采用自动引导小车(AGV)、激光导引自动车(LGV)和搬运机器人技术、更具人性化的叉车技术、更具标准化的托盘等;运输技术有可能会朝着高速化、重载化、节能化、更安全的方向演进。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应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

(三)强化增值服务,树立商业信誉

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以为客户增效为己任,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决策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与规范方案的制作等等,更好地为顾客以及顾客的顾客提供全程的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以优质的物流服务赢得商业信誉,吸引更多的新顾客,实现与顾客关系的良性循环,变潜在的市场需求为现实需求。

(四)整合物流资源,发展战略同盟

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等特点,可考虑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推动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或合作,联合分散的物流资源,盘活存量物流资产。实力较为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与管理咨询公司、信息技术公司以及多个较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功能型物流企业,采用战略联盟、动态联盟、虚拟组织或企业集团等整合的方式组建成物流供应链联盟,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物流供应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从而为顾客提供高水平的、集成化的物流服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抗衡。

(五)创造良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保障。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与调控作用,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物流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促进物流市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二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即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泛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以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实行第三方物流的标准化,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建立通用的国家标准以提高第三方物流效率,增强其竞争优势;四是重视物流的教育与科研投入,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加强物流技术的开发利用。

三、结语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除了企业的努力外,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以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依托,以强化增值服务、树立商业信誉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及技术创新为手段,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步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林慧丹.第三方物流[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12.

[2]李国旗,何美玲,赵士军.社会化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结构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7,(6):75-79.

[3]北京中经纵横经济研究院.2007年中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研究咨询报告(2007年第二版)[R].http://www.21360.cn/Html/hyyj/a21/200709/428261.html.

[4]王微.“十一五”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新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07,(2):16-19.

[5]丁俊发,荆林波.外资物流巨头并购危及国内产业链[N].中国商报,2007-09-28(4).

[责任编辑:李国燕]

作者:钟波兰

上一篇:媚俗化电视广告论文下一篇: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