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学习心得

2022-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匠精神学习心得

技工院校政治课“工匠精神”的实践学习

[摘 要] “工匠精神”作为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观,引领着技术人员生产出精益求精的产品。作为技工院校的教育者,要在课堂上灌输“工匠精神”的理念和精髓,引导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中国制造;技工人才

[

近几年“工匠精神”被制造界广泛讨论,“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工匠具有追求完美的精神,热衷于对产品精雕细琢,对产品的追求胜过对金钱的追求,是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观。

在中国古代,皇家工匠们追求德才兼备的善美境界,在讲究精益求精的同时,主张弘扬勤俭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进入现代大工业时代,产品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工匠精神也随之得到深化和提炼。美国苹果公司的成功让“工匠精神”近年来在中国工商界流行,各企业为了标榜产品优质,纷纷号称要制造性能出色、质量最好的产品,“工匠精神”成为一种导向性的制造策略。

由“工匠精神”联想到近些年中国东部沿海制造企业技工短缺、中国制造业创新不足等问题,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什么技工人才还会存在短缺现象,为什么鲜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企業能够打造出优秀的产品?作为一名技工院校政治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学习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章节内容时,我用《中国符号——中国制造》视频短片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制造的发展状态,中国制造以最初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制造的出路在何方。在这个教学环节,以小组讨论模式展开,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在教师的启发下以第一学期学习的“工匠精神”思想内涵为核心,找到中国制造的出路,解决这个问题。“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的精品,其内涵包括:(1)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和执着。(2)注重细节。在细节方面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力做得完美。(3)严谨,认真、谨慎的态度,在细微处认真下工夫,尽力确保完美。(4)耐心、专注、坚持。不急不躁,持之以恒,专心注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坚决保持对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5)专业、敬业。为打造最优产品,从业人员在专业领域里不懈努力,不断进步,对工作始终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有以下几点:(1)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制造应该向德国、日本制造学习。德国、日本制造以精确、精准著称,他们的产品特点是工艺精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理念和员工认真的工作态度。德国和日本都属于制造业强国,他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2)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需要“工匠精神”。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既要不断寻求科技进步,也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工人才队伍。技工人才职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需强化“工匠精神”。(3)中国制造向企业要效益。国内不少企业追求即时利益,而忽略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产品质量差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工匠精神”。一家企业需要自己的企业文化,需要文化精神,需要时间的沉淀,在当前中国的“快经济”时代,企业的寿命也成为时代的难题,百年老字号企业也在慢慢消逝。据统计,世界上延续200年以上的企业共有5586家,其中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长寿企业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本堂课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学习中国制造,使学生明白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也体会到工匠精神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技工院校,不仅在政治课上可以开展“工匠精神”的学习,还可以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熏陶这一隐形教育资源的优势,传播、弘扬“工匠精神”,可以通过在学校开展一些展览或者比赛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给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意识,营造一种氛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这些文化活动中增长见识,丰富课余生活,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比如,可以举办“匠人精神”的征文比赛和演讲活动,让学生彼此间进行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另外,此类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进一步理解,校园文化活动凭借其丰富的形式,寓教于各种活动中,以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工匠精神”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守永.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2013.

[2]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1).

作者:王贤

第2篇:“工匠学堂”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摘           要]  21世纪,青年作为社会进步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如何培养,培养成什么样,是摆在各高校人才培养面前的一道难题。尤其是高职院校,更应以“理实一体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兴办“工匠学堂”,运用好“第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立足于全面培养学生规范严谨、专注执著、精益求精的品质,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式教育,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工匠学堂”的开展模式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整合“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

[关    键   詞]  高职院校;工匠学堂;工匠精神

[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一度被弱化,“中国智造”迫切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工匠”。自2016年“工匠精神”一词被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振兴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应凭开拓的思想之力,借探索的智慧之光,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工匠精神”培育:一种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

高职院校肩负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其学生培养以“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为导向,一贯遵循与时俱进。创办“工匠学堂”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进行培育的尝试,其不仅顺应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同时还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背景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职业精神。鉴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愿景,高职院校自然而然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职业态度、专业精神、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但碍于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存在着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专业教学融入不足、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抓手等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思政教育、专业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致力于打造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以高职重点院校建设为契机,立足于立德树人理念,以“社、企、校”三方互动、互助、互融的方式,结合学徒制授课、技能训练与“比武”、言传身教说课制、“名片工程”权威讲四大板块开展“工匠学堂-第二课堂”,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式教育,锤炼青年学子,标榜工匠典型,倚染本土文化,传承精湛技艺,探索新时代大趋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产物。

(二)“第二课堂”开设创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开展需求普遍期望能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给忙碌的专业教学带来一丝的轻松愉悦。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匠学堂”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突出一个教学理念(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实现四个初衷(“让地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让校友反哺得以创新传承”“让辅导员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让会的学生来教想学的人”),为广大青年学子的未来奠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一技之长、有感恩之心的新时代“礼艺智进”四有青年。

二、“工匠学堂”当代展现:服务需求,品牌发展

“工匠精神”提出至今,全国各地掀起了开办各式“工匠学堂”的浪潮,在企业尤为多样。然而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关“工匠学堂”对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这就标志着现阶段“工匠学堂”这一“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机制还未能有效在拥有雄厚科研师资力量的高校予以普及推广,至少有关“工匠精神”的培养体系还未完全成型。

(一)特色学堂:“四位一体”奏响时代旋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开展“工匠学堂”,是培养“工匠精神”意识形态的一种渠道提升。通过整合校友资源,凝练优秀校友的品德、成就,使之成为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活教材;通过持续深入的共同研讨和集中组织的课题攻关,选聘地方政府、企业等诸多共建单位的优秀兼职教师充实高校“第二课堂”,共同探索青年人才培养的理论蕴涵、时代价值和实践模式;以开展辅导员“说课”系列为依托,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切实开展“朋辈教育”,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搭建有效施展的平台,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让课堂不再单调。

(二)人才培养:以需求为前提,以成效为引领

在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课程的授课形式也比较期待,对课堂教学是否可以有效化开展更为关注。“四位一体”的开设模式巧妙迎合了学生所关注的三大焦点。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工匠学堂”下设的32个小班化教学课堂共计招收742名学员,通过考核的学员人数达735名,通过率为99%;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工匠学堂”招收学员人数947名,最终通过考核的人数达930人,学堂通过率为98.2%,学员考核通过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期末评教每学期平均分高达91.5%以上。

三、“工匠学堂”如何练“匠艺”铸“匠心”:规范严谨,精益求精

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工匠学堂”建设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时代诉求,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创新的必要途径。通过搭建“工匠学堂”这一范式平台载体来对“工匠精神”进行塑造培育,可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多元化效应。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效,已经镌刻进成长的记忆之中、现实的口碑之上。

(一)小班化模式——让“有效课堂”质量更保障

一改過去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式为主的上课方式,而是以引导式或完全引导式为主,进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促使“工匠学堂”学员与导师之间形成有效互动,进而使课程目标的达成和引导式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二)体验式教学——让“理实一体”形式更新颖

依托教学过程合理设定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获取感知、体验所学习知识,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实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协调和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聘任式管理——让“人才培养”方向更明确

“工匠学堂”采用导师聘任制,通过不同的课程设置,邀请社会、地方知名度高、影响力较大的社会人员担任“工匠学堂”导师,进而帮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社会见识。

(四)开放式设置——让“平台基地”功能更鲜明

“工匠学堂”立足于学生需求,重视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生态。通过建立开放式平台教学基地,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条件,挖掘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师,真正地通过课程的开设,满足大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迫切需求。

(五)巡查式督导——让“动态记录”过程更清晰

“工匠学堂”自课程申报—课程开设—课程考核—学员评教,一律遵循一套完整的监督执行体系。学员经“四位一体·工匠学堂”所有模块课程收纳,即可获得专属学员证,执行每课一考勤,并由教师和学生助理共同完成《理论实操记录本》登记。学员通过课程考核,即可获得专属结业证书及对应学分。

四、“工匠学堂”内涵提升:既要专注执著更要创新探索

“工匠学堂”不仅仅是传统课程、第一学堂的课外延伸,它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为目标,具有自身特有的目标、运行机制与规律,促进体验式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将体验式场景学习进行融合并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人才为切入点,完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对明确高职思想政治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工匠学堂”开设的课程,多以灵活性为主,还需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自身基础差异等因素,加大综合类课程的比重,在注重大学生知识储备、价值观塑造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注重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匠学堂”的课程因政府、企业、高校及社会相关人士的加入继而不断充实,通过人才的吸纳,应逐步建立起多方联动的“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不仅要搭建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契机,同时要引导学员与教师通过适时的互动,寻求自身的发展诉求,制定人生发展计划、就业目标规划等。要学会运用互联网工具,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建立全方位课程教学体验,树立“用户意识”,关注“用户体验”,以服务学生发展和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为出发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完善工匠学堂的课程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模式。还需要培养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无缝衔接,紧密联系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单位,建立深层次的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员能够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职业技能、全面素质的发展培育,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将行业发展动态、创新点等内容,以讲座、团体辅导模式与学生分享,增强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武晓峰,王磊.学术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

[2]沈晓波,廖晓绅,王留留.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转型中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张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实践体系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7(1).

[4]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2).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张日益 王青柳 裘广宇 黄建钢

第3篇: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

摘 要:上海工匠作为各个行业的杰出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是工匠精神的综合体现。对75名上海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的问卷调查显示,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集中于“求”,表现为“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不同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基本一致。在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上,工匠较为认可个人和企业维度的影响因素,其中以个人特质、企业文化最为突出,而对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较低。在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上,工匠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等养成方式,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工匠精神宣传的较少。在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上,工匠较为认可入职以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

关键词:工匠精神;上海工匠;养成方式

作者简介:程欣(1992-),女,江苏连云港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王欢(1982-),男,河北衡水人,上海开放大学培训管理部讲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关晶(1978-),女,福建福州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供需匹配机制研究”(编号:A1702),主持人:关晶。

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相关研究表明工匠精神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1],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内在支撑[2]。当代中国制造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鼓励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4]。工匠精神也成为了我国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在中国知网以“工匠精神”为篇名进行检索共有6000多条结果(截至2018年7月),其中有大量研究涉及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养成方式的讨论。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理论阐释,呈现的是研究者作为“他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辨性认识。然而,作为“主体”的工匠们是否认可这些理论阐述?工匠们眼中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如何养成的?以往研究对此涉及较少。本研究基于对75名“上海工匠”①的问卷调查,从工匠“主体”的视角探寻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养成方式,以期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与工具

本研究选取第一批、第二批“上海工匠”作为调查对象,在2018年6月28日至7月5日,对第一批“上海工匠”采用线上问卷发放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37份;对第二批“上海工匠”采用线下问卷发放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38份,共计回收有效问卷75份。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本问卷根据文献分析和上海工匠的特点编制而成,问卷内容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养成方式和养成时间段,共计11题。问卷的题项由多选题和赋值题组成,希望通过整体和各个层面的频次、百分比和均值等分析手段来探寻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行业是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是许多性质比较接近的职业的集合[5]。本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职业小类的划分标准将工匠基本信息中“您所从事的行业”进行划分,将工匠划分到19个行业中。由于部分行业工匠人数较少,所以本研究选取工匠人数≥4的8个行业进行分析,分别为机械、建筑、工艺美术、电力、轨道交通、航空设备制造、文物修复和冶金行业。

(二)调查框架

为了探寻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本研究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养成方式和养成时间段等维度来构建调查框架。

对于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论研究,大多学者都认可工作态度、技艺追求、创新、道德追求维度的划分,如叶美兰(2016)认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表现为德艺双修、心传身教、体知躬行、精益求精、强力而行,即向善的价值追求,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及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6]。庄西真(2017)也有类似观点,认为工匠精神指的是尚巧达善的工作追求,知行合一的实践理念,德艺兼修的职业信仰,追求至善尽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境界,严谨、专注、坚持、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的道德品质[7]。此外,匡瑛(2018)除了将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划分为“守”、“求”、“创”外,还加入了“合”的维度。“合”指的是协同管理,合作共赢。“守”一是强调专心注意、精神贯注、心神专一,二是面对任何事情恒心以待、长久坚持。“求”是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是指勇于创新、全面突破、不断的自我否定和渐进性创新[8]。李进(2016)则从工匠精神的起源、基础和表现三个维度出发,认为工匠精神的起源是尊师重道,基础是爱岗敬业,表现是精益求精[9]。还有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比如薛栋(2013)从尚技与崇德两个维度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尚技指按乃度程的工作标准、切磋琢磨的工作态度和道技合一的工作境界,崇德指修身正己的做人准则、经世致用的利民情怀[10]。王丽媛(2014)则从“守”和“求”维度出发,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業[11]。根据上述工匠精神内涵的研究,本研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划分为“守”“求”“创”“合”“德”五个维度,各个维度工匠精神的代表性表述如表2所示。

对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较为认可个人、学校、企业、社会等维度的影响因素。如张宏(2018)从学校维度出发,发现校园文化、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实践操作对工匠精神的养成有正向影响[12]。贺正楚(2018)从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维度出发,发现新生代技术工人的个人价值、企业管理制度、内在需求、社会风尚和政府制度是影响其工匠精神的主要因素[13]。许应楠(2018)则从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培育环境、内生力量、实践行为等方面构建了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因素模型[14]。基于上述工匠精神影响因素的研究和调查对象的特点,本研究从个人、学校和企业三个维度出发,将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人特质、家庭因素、学校课程、学校教师、校园文化、企业培训、企业师傅、企业文化。

对于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的研究,学者多从个体、学校和企业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比如朱佳丽(2009)从学校维度出发,认为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主要是思政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做中学、专业教育、实践教育[15]。郭会斌(2018)从企业维度出发,认为工匠精神主要是通过内化、共享和惯例化以及与之分别对应的师徒制沿袭、群体迁移和惯例演化形成的[16]。张宏(2018)也从企业维度出发,认为工匠精神宣传、现代学徒制传帮带、引进企业技术能手、学生与企业员工相互切磋、企业参观等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12]。还有研究则强调了个体实践的重要性,比如郑渝川(2015)认为只有人们更多地参与动手制作,才能真正贯穿工匠精神[17]。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工匠精神养成方式划分为个体内化,即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徒制沿袭,即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教师或专家个别指导;组织惯例演化,即企业文化熏陶、企业管理规范、工匠精神培训、工匠榜样鼓舞、工匠精神宣传、学校课程学习。

对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研究,学界研究的较少。为了清晰地探寻出工匠精神是如何养成的,本研究加入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这一维度,按照工匠发展时间段将其依次划分为学生時期、学徒时期、入职0~5年、入职5~10年以及入职10年以后。

二、研究结果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1.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内涵的分析。工匠眼中“工匠精神”的内涵是通过问卷打乱工匠精神五个维度20个备选词汇的顺序,让工匠们在其中最多选择5个他们认为代表了工匠精神的词汇得出的。所有词汇被选次数总计366次,对“工匠精神”内涵的五大维度及各词汇被选次数进行频次和百分比统计后结果如下。

由图1、图2可知,在工匠精神内涵的五个维度中,工匠们较为认可“求”“守”“创”,分别占30.3%、26.8%、20.2%,而认可“合”的较少,仅占10.1%。从工匠精神内涵的具体表述看,工匠们较为认可“精益求精”(55)、“耐心专注”(45)、“勇于创新”(41),而认可“止于至善”(3)、“协调生产”(2)、“协同管理”(1)的较少。

2.不同年龄段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内涵的比较分析。由图3可知,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不同年龄段的工匠认可度高的维度基本一致,大都认可“求”,而认可度低的维度却有所不同。31~40岁年龄段的工匠认可“德”的较少,41~60岁年龄段的工匠认可“合”的较少,而61~65岁年龄段的工匠不太认可“创”。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守”“求”“德”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创”“合”呈下降趋势。

3.不同工龄段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内涵的比较分析。由图4可知,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不同工龄段的工匠认可度高的维度基本一致,大都认可“求”,而认可度低的维度却有所不同。1~10年工龄的工匠认可“守”和“德”的较少,11~20年工龄的工匠认可“合”和“德”的较少,21~40年工龄的工匠认可“合”的较少,41~50年工龄的工匠认可“创”的较少。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守”“求”“德”随着工龄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创”呈下降趋势,“合”则在1~30年工龄段呈下降趋势,在31~50年工龄段呈上升趋势。

4.不同学历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内涵的比较分析。由图5可知,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大部分学历的工匠都较为认可“求”,而认可“合”的较少,除个别学历的工匠以外。如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求”和“创”(30%),而认可“合”和“守”(10%)的较少。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守”随着学历层次的增长大致呈下降趋势,“求”和“创”则大致呈上升趋势,“德”在中专到本科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而“合”的波动较大。

5.不同行业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内涵的比较分析。由图6可知,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大多行业的工匠都较为认同“求”,而认可“合”的较少,只有个别行业例外。如电力、冶金行业的工匠较为认可“守”,认可“德”的较少。

(二)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

1.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是通过问卷按照个人、学校、企业维度依次列出工匠精神养成的8个影响因素,让工匠们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打分得出的。其中1分为影响最小,5分为影响最大。对各影响因素的分值进行均值统计后结果见图7。

从图7中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在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上,工匠对个人特质、企业文化的认可度较高,对校园文化、学校课程的认可度较低。按个人、学校、企业三个影响维度合并计算,工匠对企业(4.16)的认可度最高,对个人(4.12)的认可度次之,而对学校(3.35)的认可度最低。

2.不同年龄段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由表3和图8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31~60岁年龄段工匠看法趋同,但61~65岁年龄段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最为认可个人,但对学校的认可度均最低。从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看,不同年龄段的工匠都较为认可个人特质、企业文化,而对学校课程、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较低。

3.不同工龄段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由表4和图9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11~50年工龄段工匠看法趋同,但1~10年工龄段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最为认可个人和学校,对企业的认可度较低。从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看,11~50年工龄段工匠看法趋同,但1~10年工龄段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较为认可学校课程、企业师傅,对企业培训认可度较低。

4.不同学历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由表5和图10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中专、高中、大专、本科学历工匠的看法趋同,但博士学历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最为认可个人(4),而对企业的认可度最低(2.83)。从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看,中专、高中、大专、本科学历工匠看法比较一致,但博士学历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较为认可学校教师,而对企业培训的认可度最低。

5.不同行业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由表6和图11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工匠们都较为认可个人(3.94),而对学校(3.1)的认可度最低。从工匠精神养成具体的影响因素看,大多行业工匠看法趋同,但机械、文物修复行业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较为认可企业师傅,但对学校课程的认可度均较低。

(三)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

1.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的比较分析。工匠眼中“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是通过问卷依次列出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让工匠们在其中最多选择4个他们认为对他们工匠精神养成有促进作用的养成方式得出的。所有养成方式被选次数总计291次,对工匠精神养成方式被选次数进行频次统计后结果见图12。

从图12中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工匠们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63)、技术难题攻关(54)、日常工作实践(45)、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45)等工匠精神养成方式,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4)、工匠精神宣传(7)的较少。

2.不同类型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的比较分析。由图13、图14、图15、图16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看,不同年龄段、工龄段、学历、行业的工匠眼中“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基本一致,都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工匠精神宣传较少。

(四)工匠精神的养成时间段

1.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比较分析。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是通过问卷依次列出5个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让工匠们为各养成时间段的重要程度打分得出的。其中1分为最不重要,5分为最重要。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分值进行均值统计后结果见图17。

从图17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工匠对学生时期到入职10年以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认可度呈上升趋势,对入职10年以后(4.35)的认可度最高,对学生时期(3.12)的认可度最低。

2.不同年龄段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由表7和图18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除41~50岁年龄段的工匠较为认可学徒时期(4.41),其他年龄段的工匠看法比较趋同,都较为认可入职10年以后,而对学生时期的認可度均最低。

3.不同工龄段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由表8和图19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不同年龄段的工匠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均最低,而对入职以后各个时间段的认可度不太相同。如1~10年工龄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11~20、31~40年工龄的工匠都比较认可入职10年以后,21~30年工龄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和入职5~10年,41~50年工龄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5~10年。

4.不同学历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由表9和图20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除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学生时期(5)和学徒时期(4),对入职10年以后(1.5)认可度较低以外,其他学历的工匠都较为认可入职以后,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最低。如中专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5~10年,高中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入职10年以后,大专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本科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10年以后。

5.不同行业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由表10和图21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大多行业的看法趋同,只有个别行业的看法差异较大。如机械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最低;电力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而对入职10年以后的认可度最低;航空设备制造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10年以后和学生时期,而对入职0~5年的认可度较低。

三、结论与思考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认可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大多工匠都较为认可“求”,而认可“合”的较少,只有个别工匠例外。如博士学历、文物修复行业的工匠较为认可“创”,认可“守”的较少,而电力、冶金行业的工匠较为认可“守”。从工匠精神内涵的具体表述看,工匠们都较为认可“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而认可“协同管理”“协调生产”“止于至善”的较少。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守”“求”“德”基本上随着年龄段、工龄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创”和“合”则呈下降趋势。此外,随着工匠学历层次的提升,“求”和“创”呈上升趋势,“守”呈下降趋势,其他维度的波动较大。

上述分析显示,工匠眼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集中于“求”维度,具体表现为“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而“守”“求”“德”随着工匠年龄段、工龄段的增长而增长。这表明工匠精神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18]。因而,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即培养对待工作耐心专注、恒心以待,对待“产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并在生产过程中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支撑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二)侧重个人特质、企业文化的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

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大多工匠都较为认可个人、企业,而对学校的认可度较低,只有个别工匠例外。如1~10年工龄段的工匠较为认可学校,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个人,而对企业的认可度较低。从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看,大多数工匠都较为认可个人特质、企业文化,对学校课程、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较低,除个别工匠例外。如1~10年工龄段的工匠较为认可学校课程,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学校教师,而对企业培训的认可度较低。

上述分析显示,工匠眼中各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虽略有差异,但大致相同,主要集中于个人和企业,以个人特质、企业文化最为突出,而学校课程、校园文化的影响较为薄弱。这表明个人特质和企业文化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学校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却处于缺位状态,这可能与学校理论课程多、实践锻炼少有关。因而,要想发挥学校在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作用,就要改变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取向,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中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也能生成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更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耐心专注、精益求精、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在组织层面上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

(三)肯定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的工匠精神养成方式

从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看,工匠们都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工匠精神宣传的较少。这表明在工匠眼中,工匠精神主要是在日常工作实践是通过个体的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以及企业师傅或同事的言传身教[16]等方式养成的,而学校课程的学习、工匠精神的宣传对工匠精神养成的作用较小。

正如所有的技能都是从身体的实践开始的,而在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模糊是每个工匠从中学习新知识的经验一样,工匠精神是通過个体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等方式养成的。因而,工匠精神的养成是很费力的,但其过程绝不神秘[18]。我们应解蔽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明确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是要回到生产过程中[19]。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个体的自我磨练/修养、创设并攻克技术难题以及师傅和同事的言传身教来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

(四)重视入职以后的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

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看,工匠们都较为认可入职以后,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只有个别学历和行业的工匠例外。如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学生和学徒时期,对入职10年以后的认可度较低;机械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电力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对入职10年以后的认可度较低;航空设备制造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学生时期和入职10年以后,对入职0~5年的认可度较低。

上述分析显示,工匠眼中各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重要程度虽有所差异,但变中有序。工匠们都较为认同入职以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因而,工匠精神的培养应重视入职以后,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学生时期的重要性,应分析学生时期和入职以后差异显著的原因,从而在从学校到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各时间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的早日养成。

注释:

①“上海工匠”由上海市总工会自2016年起开始评选,现已选出第一批“上海工匠”88名,第二批“上海工匠”94名,共计182名。

参考文献:

[1]程虹,田宏邈.工匠精神的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不高吗?——来自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J].宏观质量研究,2016,4(4):1-10.

[2]任宇.培育“工匠精神”加快质量强国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5):51-53.

[3]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4]李克强.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6Lh/zfgongzuobaogao/mobile.htm.

[5]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5.

[6]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7]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职教论坛,2017(5):92-97.

[8]匡瑛.智能化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涵与培育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8(1):39-45.

[9]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10]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1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12]张宏,孙宏兴,徐涛,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36-42.

[13]贺正楚,彭花.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现状及影响因素[J].湖南社会科学,2018(2):85-92.

[14]许应楠.职业院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0-13.

[15]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流通经济,2009(21):104-105.

[16]郭会斌.工匠精神的资本化机制——一个基于八家百年老店的多层次构型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18(4):16-23.

[17]郑渝川.向日本“国宝”企业学工匠精神[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5(11):53-54.

[18]理查德·桑内特.匠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12,15-16.

[19]王星.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N].光明日报,2018-6-9(10).

责任编辑 韩云鹏

作者:程欣 王欢 关晶

第4篇:工匠精神学习心得(模版)

工匠精神学习心得

工匠精神学习心得

上下五千年,中国曾引领着一个时代的制造行业发展,精密探测的地震仪,深埋千年依旧锋利的古剑,无不彰显着当时顶尖的工业技术。然而反观现代,沿海城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代加工厂比比皆是,均是以增加熟练度或扩充人力来提高产能,却无丝毫创新之法。中国工业已然被称为“世界加工厂”,长此以往,中国工业将无以为继。

近日,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理念风暴席卷全球,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战略让国人悚然惊醒。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在已有顶尖工业水平上的持续创新力以及德国人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熟练无失误,仅以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里,精益求精乃为“工匠”。

中联重科作为全球工程机械先驱企业,不断有新型产品的技术参数突破世界纪录,每年的专利发明质量和数量也都远远走在其他企业前面,创新研发力度不可谓不强。但作为基层员工,如何在管理岗位上实现自己的“工匠价值”,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思考的问题。

先成为一个优秀杰出的“工”。每个岗位所在都是公司整体运行中重要的一环,要保证自己在岗位上的工作无差错无拖延,需要耐心、细心和决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多坚持,多努力,对待工作和同事不骄不躁,始终如一;细心了解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多发问,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多取经,多探索,勇敢尝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后成为一个自我升华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职工作完成后额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细节使工作流程更顺利?如何才能针对自身岗位的优劣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只有深层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让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与工作相辅相成,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价值升华。

企业作为员工发展共同体的同时,也是员工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久以来,日本老字号企业的前瞻性令世界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怎么能从一瓶小小的酱油,看到一个巨大生态链的延展?因为背后的素直之心,对自己事业的执着精诚之心,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纯洁无暇,不受名利侵染。工作已经不再是赖以为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根本意义和最高追求,这,才是工匠精神的人格基石和灵魂所在。

拓展阅读:工匠精神——让工作成为一种修行

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阜宁精神学习心得

>延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金融系统十八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第5篇:极致工匠精神学习心得

上下五千年,中国曾引领着一个时代的制造行业发展,精密探测的地震仪,深埋千年依旧锋利的古剑,无不彰显着当时顶尖的工业技术。然而反观现代,沿海城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代加工厂比比皆是,均是以增加熟练度或扩充人力来提高产能,却无丝毫创新之法。中国工业已然被称为“世界加工厂”,长此以往,中国工业将无以为继。近日,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理念风暴席卷全球,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战略让国人悚然惊醒。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在已有顶尖工业水平上的持续创新力以及德国人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熟练无失误,仅以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里,精益求精乃为“工匠”。中联重科作为全球工程机械先驱企业,不断有新型产品的技术参数突破世界纪录,每年的专利发明质量和数量也都远远走

先成为一个优秀杰出的“工”。每个岗位所在都是公司整体运行中重要的一环,要保证自己在岗位上的工作无差错无拖延,需要耐心、细心和决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多坚持,多努力,对待工作和同事不骄不躁,始终如一;细心了解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多发问,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多取经,多探索,勇敢尝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后成为一个自我升华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职工作完成后额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细节使工作流程更顺利?如何才能针对自身岗位的优劣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只有深层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让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与工作相辅相成,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价值升华。

企业作为员工发展共同体的同时,也是员工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久以来,日本老字号企业的前瞻性令世界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怎么能从一瓶小小的酱油,看到一个巨大生态链的延展?因为背后的素直之心,对自己事业的执着精诚之心,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纯洁无暇,不受名利侵染。工作已经不再是赖以为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根本意义和最高追求,这,才是工匠精神的人格基石和灵魂所在。

拓展阅读:工匠精神——让工作成为一种修行

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

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阜宁精神学习心得

>延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金融系统十八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工匠精神有感

工匠精神有感

品控中心刘丽莉 2014.3.14 《工匠精神》是汇嘉人2013年学习的书籍,我来晚了!带着好奇心,我向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借阅这本书。20多天,我基本看完了《工匠精神》,书中有些话语、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慢慢来,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是呀,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年轻人面临着结不起婚、买不起房等困难,浮躁的年轻人面对重重压力,选择投机取巧,甚至不惜抢银行。想想,生存不易,我们只能慢慢来,靠双手和智慧去创造财富,一定不要走上不明智的路。 打工的状态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很单纯,不懂职场规则,抱着学习的心态认真对待上司交代的每一件事,基本属于按照上级指示完成工作的职员。日复一日,就习惯了领导安排,点一下动一步,缺乏主动意识。这是打工一族的通病。我们身边创业成功的人,以及身家数亿的企业家们,他们可不是这样。起初给自己充电的心态都有,可是随着一年一年的时间、生活中的琐事,很多人麻木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路遥知马力呀,能坚持梦想,保持学习的热情,要借工作之力一步步积累经验、拓展人脉、开发市场,等时机成熟就能创业,不做打工者了。

砍掉多余的野心,专心地做一件事,要胜过马马虎虎地做一堆事。海尔集团董事长曾说过,做好生活中一件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工作上的事情一般都难度都不大,只是会繁琐一些,那么我们就要精进,

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到极致。员工有3种,第一种是不能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第二种是能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第三种是在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能将领导没布置的工作也想到并着手开展。现在大多数人都属于第二种员工,基本完成工作任务。可是,如果再多花点心思,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想想,接下来我还要做什么才能让事情达到完美,那么通过什么途径去做,并着手实施。那么这样的员工怎会不得老板的青睐呢?!

短暂的激情靠兴趣,持续的激情靠信仰。这里的信仰是一种信念,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施华洛世奇的品牌创始人——丹尼尔·施华洛世奇凭着几十年如一日对水晶制作的不懈钻研和追求品质的信念,创造了施华洛世奇水晶的传奇。

人人都想优于他人,那么提升自身的途径无外乎外修和内省。日本保险业销售之神——原一平把笑容分成38种,并练习到一旦需要某种笑容就可以轻松调用的程度。从原一平对笑容的努力,可以看出他几乎已经把外修的功夫做到了极致,而他的内省也与众不同。原一平坚持每月举行一次“原一平批评会”,每次邀请5个同事向他提出意见,还要省吃俭用招待来批评他的人。不断认识自己,反省自己,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完善自己,原一平才从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变成了一个有魅力的推销员,终于成为一代推销大师。这正是我们经常提高的pdca循环,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如今“苹果”风靡全球,iphone手机基本成为街机。而苹果之父——乔布斯是如何做到这些?乔布斯为何能超人一等?这要缘于乔

布斯的完美主义。乔布斯会因为开机启动时间缩短10秒而将几近完美的产品砍掉重来;会因为iphone的外形男性化而推倒团队9个月加班加点的设计成果。他这样对细节锱铢必较,有时候让人觉得就是个混蛋,但是正是乔布斯这种对工作的完美要求,才成就了苹果如今的口碑。

工作是一种修行。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多人激情渐渐消退,而有的人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来度过,对待任何事情都认认真真,精益求精,只为不留遗憾。是的,作为初入职场的我,在职业的上升期必须要做好本职工作,多多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求取薪资多高。应放下功利心,以求知精进为己任;改去浮躁心,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看破投机心,领悟因果律,尊重客观规律。凡事慢慢来。

其实一个员工能否创造价值,创造的价值有多少,老板心中是有数的。那么,我们应该在工作中让老板看到你的价值,让老板主动给你加薪。即“先有为,后有位。”

认真过好职涯中的每一天,让十年后的自己有所改变,有所提升,而不是感叹又是十个一年过去了!篇三:《工匠精神》读后感

《工匠精神》读后感

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份挚爱,一门手艺,一种事业

工匠精神,是一份专注,一份坚持,一份严谨,一份细致,一份诚信,一份执着,是一种品质 工匠精神,是一个方向,一种积累,一种个性,一种修行,一种价值,一种商业,一种财富,一个帝国

工匠精神,这本书,教给了我们:

1. 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2.

3.

4.

5. 工作中的先后心态和多少心态 工作方法,人生目标,人生价值 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维护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如何树立真确的工作观?首先我们的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工作不仅仅是我们赚钱谋生之道,更应该是我们追求目标,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工作中生活中我们是演员,演员如果仅仅是为了金钱,那他绝对不是一个好演员。我们应该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仆人。那个职务薪资高就想方设法的调职调岗,那方待遇好,就不顾承诺,不顾感情的辞退离职。我们需要拥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放下功利心、浮躁心、投机心。拾起公德心、专研心,恒久心。弥补信仰的缺失,诚信的缺失,感恩的缺失。在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人格,

修炼自己的心性。每天踏实,用心,精细,严谨的将工作做到极致,每天反思反省,实务精进,磨炼灵魂,修炼心智,修正内心的误差,改变行为的偏颇。做一个快乐的工匠师。

工作中的先后心态和多少心态。还是和金钱有关的话

题。薪资是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有了一定的积极表现,或者是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后得到的回报。所以说我们需要先努力的工作,积极的进取,得到一定的认可和赏识,薪资自然是不用愁了。这个便是先工作,后金钱的心态。如果抱着先金钱,后工作,给多钱,干多少活的心态去工作,那你永远是一个不入流的打工者,而不是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者,首先你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多一份专注的心,少一份功利的心;多一份精进心,少一份浮躁心;多一份感恩心,少一份利己心。

“明确目标,把梦想当做信仰。”这句话很对,我们需要拥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目标。明确这个目标以后,我们就需要寻找方法,达成目标,实现梦想。梦想,目标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在这里不多说,大家需要想想自己有没有梦想,梦想是什么?自己是不是正在梦途中铿锵有力的信心百倍的行走?在这里重点讲述我们在达成目标,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即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大家共享之:一,结果导向,凡事以结果为导向,没有结果,一切都是扯谈。二,提前量,让工作中没有重要紧急的事情。这样或许你的工作才能更加有质有量,因为你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它。三,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完美,避免返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工作者,进而上升为工匠者。

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维护。带着爱去工作,带着爱去处理人际关系,带着爱去处理工作事务。让工作在爱中,让爱在工作。这是我们应该靠拢的方向。减少自己偏见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强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让爱的力量深入工作,深入人心。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坦白的告诉各位,没有平衡点。我们需要的是好好工作,好好享受生活。不要因为工作影响生活(老婆不高兴),更不要因为生活影响工作(老板不高兴)。领导不希望看见因为工作和生活失衡影响工作效率的员工。父母也不希望看见因为工作和生活失衡影响儿女感情。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你,只有你能平衡工作和生活。不要找任何理由。只有你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和优先顺序,只有你才能从中取舍,只有你才能弄清选择的后果,只有你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程表和生活,安排工作和家庭,然后执行自己的选择。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对她所选择的事业,爱之至深,干之极致。带着“工作是一种修行”的工作观,每天享受通过努力获得的成长,取得的成绩,达成的结果。也正是带着修行的心去工作,我们的心灵财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也的到了成长。

第6篇: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匠”是对有手艺工人的统称,“木匠”、“铁匠”、“瓦匠”、等一系列工人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站稳脚步,成为有创造价值的工匠,就必须对自己的手艺有独到的见解和技术,进而形成一种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要想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这又与“敬业、勤业、精业”的付诸实施密不可分。

一、“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和核心

作为一名职工要想做出一番事业、发扬工匠精神,首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要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岗位意味着责任,敬业是对工作的普遍要求,只有敬业才能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如果没有起码的敬业精神就不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就不可能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就做不好本职工作,发挥工匠精神就成为空谈。

“两弹元勋”邓稼先放弃国外定居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在祖国经济条件严重困难的条件下,为了自己所敬重的事业,只对自己的妻子说了句“我要调动工作”后,他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宅大院和戈壁荒漠。由于当时核辐射防护条件有限,而其又长时间在高辐射条件下工作,致使身患直肠癌,年仅62岁就与世长辞,为了自己敬重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敬业的工匠精神将激励我们世世代代、万古相传。也正是由于他和千千万万工匠们的付出,我们才有了镇国之器,中华民族才有了在国际上说话的权利。

当然不可能人人都在那“高、大、深”的岗位上工作,但有句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从事什么“卑微”的职业,只要有这种精神,就一定会有所建树。我们有的老师傅,从事煤炭事业近30年,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深受同行爱戴,这就是对“敬业”最好的诠释。

二、“勤业”是促成工匠精神的条件

培育工匠成为有用人才,需要不断坚持勤奋学习和工作,日积月累,用一点一滴的努力成就今天和未来。刚参加工作时,难免有些束手束脚,畏首畏尾,请教老师傅后才知道:要想掌握技能就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要用知识指导生产。自此我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懂就问,有空就寻找相关专业技术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并与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作对比,找办法,工作上有了很大进步。

那些年,我有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我的工作心得,技术经验,纪录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过程,还有自己的整理总结。我一有时间就翻着看看,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就与别的同事进行交流,寻找改进工作的实践方法。总之,要成为“匠”就必须落实在一个“勤”字上。

三、“精业”是工匠精神永恒的追求

精业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目标,是工匠精神的最终体现,我认为“精益求精”对工匠精神的集中诠释,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制造品质更高的产品并不断追求完美。“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只有精业工作才有底气,事业才有生气,工作才会出成绩,要使自己成为一名精益求精的工匠,必须在掌握生产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尤其必须具有创新思维。

一块瑞士名表,价值上千万,却有让人不得不服的理由:小小机械表壳里能有740多个零部件,最小的细如毫发,一个顶级表匠,全心投入一年只能制造出一块,这样的一丝不苟让瑞士手表成功地从日用品变为奢侈品,百年不衰。当然我们现在也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传承,比如:云锦、苏绣、中医经络等,但这些现存技艺与古代的实际相比我们又有了多大的发展呢?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是熟练工种的体现,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科学家,企业家,但极大多数成功人士身上都一定要有这种精神。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应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和心中,缺乏对精品的追求、坚持和积累,才让我们的成长之路变得崎岖坎坷、发展之路充满荆棘,在资源日渐匮乏的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有2000多年的工匠精神传承史,从古到今从不缺少工匠精神,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匠人原创之国,为此愿我们的工匠精神将永恒的向前发展,让我们在共筑“中国梦”的道路上,为工匠精神的更加辉煌而共同努力吧!

第7篇:最新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工匠精神》这本书告诉我们,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敢于给自己定目标,乐于做。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工匠精神》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1

很久以来就对付守永的著作《工匠精神》有所耳闻,近日有幸拜读,读罢掩卷,心中感触良多,我被书中精彩纷呈的小故事和作者入木三分的道理阐述震撼着,现将感想列出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时候会想:反正都是发那么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更舒适惬意吗?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样平衡?等等……此书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乔布斯曾说:“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将会怎样?作为公司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公司为荣,明天公司以我为荣”,“我是公司中的一员,我应该对公司负责”。如果不作奉献的话,整个公司最终将会失去赢利的机会,受损失的不仅是公司,还有公司的成员,当然也包括自己。所以,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弃那种“马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我曾经听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明,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业业圆满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兴旺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才有可能实现啊!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的人生态度,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会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2

工匠,是一种职业,看似平凡,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人们都在询问,什么是工匠精神,在究竟来自“何方“?它,神神秘秘,似乎很少人能够体会到它的真正内涵。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不断改变精益求精,其实不然,我认为工匠精神不只是精益求精,更要有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决定着你的命运,你似乎在慢慢的为之所改变。

曾经有一篇文章这样说道:“一天,一位大学的学者来到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派了几个人到建筑工地去砌墙,这位大学者问了第一个正在砌墙的人说:“你在干什么?”“难道你看不见吗?我在砌墙。”那位工人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回答道。显然,对方是嫌他打扰了自己的工作。

学者笑了笑,有走到另一位砌墙工人身边问道:“你在干什么?”那人差异的看了看他,然后用手比划着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大大楼说,我在盖一座高楼。这两个人的回答令他大失所望,但当转身欲走的时候,一阵歌声吸引了他,在忙的焦头烂额的工地上竟然还有人唱歌,这位学者狐疑的循着歌声找了过去,原来是一位目光囧囧的年轻人,只见他麻利的砌着转,同时哼着一首首老歌。

“你在干什么?”学者又问了他一个问题

“我在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这个人爽快的回答道。

十年之后,这位学者因为某一课题又来到了这个工地进行调研,凑巧的是,他发现一件令他非常震撼的事:“十年前的那几个人,第一个还在工地上砌墙,第二个成立图纸设计师,而第三个,却已经成立他们的老板。”

由此来看,所谓的工匠精神并不是只有精益求精,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态度,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决定了你以后能否干出一番大事业。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3

《工匠精神》这本书,说真的,不是我会主动寻阅的类型。迫于无奈,我翻阅了:粗看;但是很多故事链接,却吸引我细看这本书。其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用智慧驾驭自己的情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本职工作,每天不停的重复的工作说真的每个人都会厌烦,觉得工作没有一点挑战性,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这工作不归我管……从而我们会慢慢变得马虎、懒散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可是发生之后,更多的手尾等着你来跟……

作为一个海大工作三年的我,首先上述情况我亲身体会过:认为这不过就是一份工作,无论我是否认真对待,只要不出问题就好,我一样拿相应的薪水,领导一样不知道。可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心态令自己心情严重压抑,真的觉得自己很老很老了……通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真的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因为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明白了即使不能带动气氛,但至少不做气氛的破坏者,有效沟通,永远保持初学者的心态,才能保持自己心态年轻,心情愉悦;把化验结果和化验室管理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工作定位,才能引导自己向价值型员工进化,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工匠精神》这本书告诉我们,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乐于做。

德胜洋楼聂圣哲说:当你把工作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的时候(要我干),那仅仅是完成任务,并不能把一项工作做好;只有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出色。所以我们的程序化工作要执行,同时还要唤起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情。被动地执行程序,也就是完成任务而已。只有充满热情地去工作,才会取得完美的成果。

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品管工作重质,向来要求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原则性强,化验室更是如此。化验结果和化验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原料及成品的质量。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当近红外上线后,很多化验员担心自己会被机器取代,认为化验这一行没有出路:其实这种担心完全不必,近红外的一切结果均来源于湿化学,近红外需要我们时时的维护,验证。足够的细心、信心,你的工作绝对出类拔萃。姑且认为这是海大企业为我们化验员搭建了实现价值的平台吧,维护好近红外的有序运行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化验员是文员,每天要像文员一样花时间在做报表统计化验工作,报表多而繁复;化验员是生产工:化验室就是一条严谨的流水线,但产品不是实体的,而是一窜窜严谨的数字:原料到货,化验室会在第一时间内出结果再安排卸货,争取不浪费司机及卸货工人的一分一秒;成品出库,化验室争取第一时间出检测指标,尽量不让一吨的化验指标不合格成品流入市场;生产异常,化验室也争取第一时间出结果,尽量不再产生一顿的不合格成品,协助控制生产成本;采购送样,检测必要指标,协助选择优质供应商;市场样抽检,巡检关键指标,以市场为导向,为配方师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作为普通的一名饲料检化验员,在普通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工作,认真执行每一步检测流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工作繁琐不抱怨,实验失败不气馁,工作重复需励志,工作责任勇承担,实现自己工作价值的同时,也为茂名海龙的饲料质量管理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但是磅礴的力量。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四

当我翻开那一本用烫金色印刷字体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师写的工匠精神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著作,似乎它并不深奥,但中间的故事直入主题,顿时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不仅仅在问自我,自我真的很迷茫,我们为什么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一开始我个人觉得这不切实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然而当我静下心从新翻阅这么书的时候,我才慢慢发现,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高尚与执着。是的,这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直至造就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用心向上的人就应具备的一种精神——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人有时候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欢自由,喜欢家,因为在家觉得简单自在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越是觉得这简直就是在受罪。从而我们会慢慢变的迟到早退偷懒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然而我们就应问问自我,这是不付职责的。

只有员工将企业的事情当作自我的事业来做,将企业当作自我的家,才能够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企业。

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选取完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

我深刻领会到,使自我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循规蹈矩变为用心主动工作,真正把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我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就应持续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

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就应披荆斩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讽热嘲,使自我变的强大。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我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职责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五

看过《工匠精神》这本书以后感触很深,会让我有时候浮躁的情绪平静下来。

态度的根本是: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让自我做的事重要,要让自我做事的结果超越直接领导的期望。这句话能让我正确看待自我和自我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结果是要超越领导的期望,而不仅仅仅是到达领导的期望,我们常常以为到达领导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实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我。

工作中,一个人把自我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自我做的事上,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对于大部分人想获得的认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自我做出的事情的质量上,如果你在为别人不认可你而抱怨的话,不如提高自我做事的质量,这样工作上对你的认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结果。

老师讲的挖坑和种树的例子十分好,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明白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

遇到问题时,永远不给领导提问答题,而只给出附带多种备选方案的选取题,作为员工务必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务,是为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而一个最可怕的下属就是总以为比老板聪明;

其实,上班时光消极怠工,装装样貌,最终浪费的还是自我的人生。但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不会懂得这个道理,他会觉得工作的时光是老板付酬的,偷一点懒,就占一点便宜,其实,那消磨的都是自我的人生。凡事要用心主动,凡事团队第一,凡事高标准严要求。每一天问自我,这天我哪里做得很好,这天我哪里能够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在胖东来工作四年的我,首先我在胖东来学会了做人,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透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我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结果做好了,才是对自我和别人负责。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书中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体会,关于书中的安排,表达,声音,词语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慢慢总结。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六

“君子不器”语出论语,孔老夫子对君子一向很感冒,估计是自我达不到,所以要不停的学习和宣讲。

人器不器的,往低了说不能成为一种工具,往高了说无非是努力做到“无用之用”。至于不拘泥于自我的格局,要勇于尝试突破,背后也无非是学习和眼界。中国人,对于成器这个事情,一向纠结的能够,爱恨交加。

匠气在过去我们多少有点鄙夷,因为大师们唯一需要甩掉的沉渣劣习,无非就是匠气。但物为之用,总要过了匠人的手,每个人拥有的总也不会都是大师力作,生活总是被各类匠人支撑着,也不管你喜不喜欢工匠。

现如今,工匠精神却又流行起来,有点跟老祖宗对着干的意思。还好君子不器里还有容纳的意思,我们也需要对工匠精神多点包容和理解。中国流行的是巨匠、巨擘,需要庞大或值得竖大拇哥。而Craftsman’sspirit,真到了现代社会,越是欲望繁多、网络虚拟,这个最实在的精神倒是大张旗鼓的流行起来。也不明白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还是因为缺失。

有个朋友是做紫砂的,全手工,一般半年左右我会从他那趸个壶,林林总总,一大堆了。偶尔盘点,发现大多数都是光器,就是那种实用为主的传统器型,没有什么花活或是缀饰。又不能每把壶都用,偶尔换壶也是情绪和季节使然,剩余的时光多少担负着摆设的作用,都质朴无华也不尽美么。于是,问他所以然,有点怪罪的意思。

朋友倒是安静,说,最简单的最难。壶这个东西是拿来用的,于是它的美在于用的便利、舒服,失了用的功能算艺术品其实也死了。在你使用的时候越没有存在感,不让你觉得别扭和不顺手,才是好东西。而任何一个壶,都是充满曲线和互相闭合的东西,它要顾及到里面的茶叶怎样翻滚和舒展,也要照顾水如何的流,然后才是壶的存在。壶的外形是要让你明白他能包容的东西,而不是他外形是什么样的。

光货的瑕疵是最显眼的,因为是光货,他表面的曲线带来的光影必须是确定的,充满美感和过渡的。任何的线条和造型的缺陷,是一眼的东西,拙了就笨,过于灵了又轻佻,圆润持稳、内敛光芒是没得什么能够掩饰、转移的,他们都明明白白在那。

而且壶要烧,要选泥料,光货的泥料显而易见,够不够纯够不够老,越大面积的展示,越能显露。全手工么,除了技艺和纯熟,和心境、环境都有关,匠人都傻,也务必傻,做壶就是做壶。依着流程做就好了,但一方面要想象做出来的壶整体是什么样的,但每一刻做的事情却只和这个环节的一个点有关,串起来就是好东西,有一个点败了,也就整体败了。

壶和别的东西不一样,艺术品或许需要激情,做壶要的是安静的力量。在做壶的时候,不管之前情绪情绪如何,做完之后还有什么事情要办,做壶的时候务必安静,安静不安静做成的壶一眼看的出来。你不是常打坐吗?那种感觉跟做壶一样一样的。

这样的说教跟卖货差不多,要说一个东西有价值,无非要么是充满故事、要么费了心血,最高境界自然是说这个东西是有生命的。但是好在能明白工匠精神也不易,最简单的最难?这就是Craftsman’sspirit?那人生也就需要工匠精神?

其实这个世界是实用主义的世界,精致的利己主义大行其道,连贩卖思想、贩卖艺术,其实和卖东西都没什么差异。工匠精神,你再怎样喜欢或是鄙夷,总在你人生时时刻刻里如影相随。

人生的讲述总是只有开始和成功,中间的过程和失败总是被自我有意识的掩盖,除非那些失败值得炫耀。人生就是个怀揣梦想,却又埋头前行的旅者。回望的必然,在前行时都是犹豫不决的选取。你总以为技能和技巧能够成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却永远不明白你做出来的作品才证明你的价值。

人生的盛宴,不是你受邀参与、衣冠楚楚的出席,而是你在准备食材并下厨。你准备的材料,可能糊弄得了你,未必糊弄得了这个世界。你也或许暗暗操练很久,却在真正应对人生的时候惴惴不安。你梦想的筵席,和绝佳的食材中间隔着的,是安静的力量。即如一把壶和泥料之间,看似永远是个技能,其实是安静的去做,按部就班如仪轨,安静专注如婴儿。

或许你选取更灿烂、更美丽的人生,但前提是你不是为了遮掩你材料不好,中间不够安静,人生的技能不足。当你为了掩饰自我而装饰自我,为了无用而装出一副有用的样貌,如那些花俏的紫砂壶,收获的或许是赞赏,其实是人生的硬伤。

世界从来都很诚实,你都骗过了自我,却骗不了世界;这个世界也很无聊,你以为费尽心血的人生,却被世界这个买家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现实的生活,总被梦想叨扰的毫无心思前行。梦想和现实对立的时候,连安静的生活都变成了奢望。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你的人生,你注定是你人生的工匠。锻造自我的材质,学习需要的技能,将技能转化为潜力。很多的失败是因为梦想太大,或是因为梦想而无视当下。很多的失败,无非是懒得锻造材质,懒得遵循仪轨。更多的失败,是努力掩饰我没有安静对待我的梦想,只是害怕自我的人生被自我的努力戳穿,我越努力炫耀我人生的花活儿,越让我的人生无用和瑕疵尽显。

我还有个朋友是做玉雕的,他把玉的美归结为对玉的敬畏,将作品归结为,在本质和祛除瑕疵之间寻找最完美的平衡。看似与做壶无关,其实如做壶一样,永远和人生有关。

最简单的最难,抱着对人生的敬畏,做一个自我人生的工匠。

第8篇:学习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习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希望您喜欢!学习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1奢谈一知半解的理念,执迷于建构教育派流或教学模式,轻视学科教学知识打磨和积淀,最终将导致教学荒芜。

轻视工匠精神将导致“教学荒芜”

几千年来,工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艺经验与“知识”“真理”无缘,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精英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思想中,孔子对“学稼、学圃”不以为然。孟子更将它称为“劳力”,断言其被“劳心”者统治。这并非“中国特色”。杜威曾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差很大,却共同地贬低技艺。柏拉图把手艺人安置于“理想国”的金字塔底层。亚里士多德把技艺称为“制作”,认为只是达成外部目的的手段。随着近现代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日益兴盛,人们对工匠技艺经验的批判,就愈演愈烈了。

在此背景下,“教书匠”几乎成了教育领域的“过街老鼠”。“教书匠”和“教育家”间的虚假对立,诱使“要教育家,不要教书匠”之类口号出炉。在它们的误导下,有些一线中小学教师,如宗健梅所言,“不去做具体的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视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把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轻蔑地称之为‘教死书’,把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轻蔑地称之为‘教书匠’,却进行宏观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研究,说一些专家们常说的话,写一些学者们已经写过的文章。”奢谈一知半解的理念,执迷于建构教育流派或教学模式,轻视学科教学知识打磨和积淀,最终将导致教学荒芜。

故而,教师要重拾工匠精神。这是我国时代精神的需要,也得到了当代学术研究的印证。上世纪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社会学、教育学的影响,都为技艺经验的合法性、奠基性和重要性做了“背书”。

这些学术思想资源包括:存在论层面,海德格尔对“用具透明性”的现象学描述;认识论层面,波兰尼对缄默知识与名言知识之关系的“冰山比喻”;语言哲学领域,赖尔对“知道什么”和“知道怎么做”的区分和维特根斯坦的“相似的看待”“相似的处理”;在社会学领域,布迪厄揭示的“实践逻辑”;在教育学领域,康纳利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范梅南的“教学机智”等。

简言之,教育教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作为艺术,它总有一些地方没有道理,总有一些地方不讲道理,也总有一些地方讲不出道理,教师只能靠技艺经验。

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是有传统的

重拾工匠精神,先要为“教书匠”正名。匠,在汉语中并非只是墨守成规,而且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之义。我们反对墨守成规的教书匠,欢迎精益求精的教书匠,即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何谓工匠精神?付守永的《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说,它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成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视产品为作品,努力戒除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机心。

由此可见,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将教育作为终身事业,专注、执着于教育教学,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极致,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幸福。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是有传统的。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工匠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一位历史老师“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是工匠精神。甚至于那些拥有某项绝技,如在黑板上反手画圆、随手画地图、能用二十种语气说“你好”、能在开学一周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等,也体现了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2

重拾工匠精神,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有四。

一是尊重教育经验。

教育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对每个教师而言都带着自己的生命温度,而且不少经验还是以教师或学生的某种牺牲为代价的,因而弥足珍贵。优秀的教育经验是教育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将其全都视为低级、片面、肤浅的,认为他们需要被理论知识覆盖和替换。

尊重教育经验,首先要培育教育经验。教师要坚守育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各项工作都应该以育人为目标。尊重教育经验,还要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的定位主要不是基于技术理性的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是杜威所言的“理论教学的工具”,而是通过实践形成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教育实习时间要延长,让准教师逐步从边缘到中心,从依赖到独立,从而在上岗前积累其独当一面的经验。

二是推行师徒制。

教育经验弥足珍贵,但作为个人经验,它却依赖教师的肉体,会随着某个教师的离职或离世而消失,“人亡艺绝。”因此,教师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经验传承。教育经验内含缄默知识,其传承要靠“传、帮、带”,要落实到师徒制。

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经验传承是否有价值?回答这个问题,关键看我们坚持何种改革观。如若我们认为改革是“大破大立”,甚至“全破全立”,那么经验传承当然是改革阻力。可是,教育改革其实是渐进和连续的,从一定意义而言,是不断地“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改革中,教育传统、教育现实与理想的教育之间虽有差异,也有共性。因此,即使是在改革,哪怕是转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都不能忽视和轻视教育经验传承。

积极倡导共享的氛围,努力构建共赢的机制,师徒制才能发挥最大价值。现实中确实有部分教师对公开教育经验有顾虑,害怕“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不愿跟同行分享“干货”。有位教师曾跟笔者说,她找到了一个教化学某个知识点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很快理解,而且在考试过程中也极少遇到问题。可是,她不会将其用于公开课,也不会告诉其他同行。可见,师徒制价值的发挥,在于共享的氛围和共赢的机制。

三是彰显能力本位。

教师教育要重视(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要建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和评价观。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的核心技艺。其要义,简言之,就是会教且教会。可是,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与评价偏离了教师核心技艺。

这种偏离在职前教育阶段的表现是,教育理论课程重过实践课程,导致准教师只是为考而学而不是为教而学;在职后教育阶段的表现是,“研究”重过“教学”,导致教师只是为发表而研究而不是为教学而研究。

建构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观和评价观,就是教师教育的课程和评价都以核心技艺为中心。这意味着,教师教育课程不仅要强化实践课程,而且理论课程也要紧紧围绕实践展开,指向教师的核心技艺。教师教育评价应该以教师核心技艺为基准,重点考查其“应会”,而不是“应知”。

四是强调“技进乎道”。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先理念,后技艺,试图让准教师在还没有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情况下掌握科学概念,树立先进理念。这个思路,只能让准教师形成了“关于教育的观念”而非“教育的观念”。因为,正如杜威所言,“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当一个人把观念告诉别人时,对听到的人来说,不再是观念,而是另一个已知的事实。”

其实,正确的思路是先技艺,后理念,“技进乎道”。技艺固然包含缄默知识,但也有可明言的规则,即技法。技艺学习要从技法开始。教师教育中的技法,如操作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师教育的起点,是教师教育理念生成和创新的基础。所谓教学有法,指教学是有特定方法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方法。

当然,教学有法无定法。所谓无定法,基于维特根斯坦的视角,即对规则的使用本身无法还原为规则。换言之,教学本身虽有各种原则和方法,但是这些原则与方法在特定情景的具体运用,却无法还原为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必须借助教师的判断力。

教师熟练掌握各种具体方法后,才能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提升关注层次,这时就要推动他们从对技法的关注提升到对艺术的关注,达到“技进乎道”的境界。学习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3

“匠人精神”近几年来大爆发,可能缘起与有一年春节期间,中国人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造成马桶盖几乎断货。这样一个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普通产品,竟然和寿司、日本武士刀并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个传统词汇指代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叫“职人”。“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现在,许多掌握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被称作“职人”,甚至遍及社会各个行业,在日本媒体报道中常见“政策职人”、“相扑职人”、“科学职人”和“教育职人”等称呼,都指在本领域掌握高超技艺的能人。

本质上,匠人起源于手工业,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教育,教育不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师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教学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在教学中追求“匠心”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职业意识。

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静静地等待,悄悄地聆听,不浮躁,不显摆。

匠心”就是用简单的心做单纯的事。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如果教师都能始终潜心教育,那么就能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选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年轻时读过师范,毕业时他问父亲自己该干什么?父亲告诉他,如当教师,就好好当,不要做歌唱家的梦;若是想当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梦,不要在两把椅子中间彷徨!他的歌声,至美,至纯,他的一生,至简,至定。

生活中的确有许多把诱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条件与特点,摒弃浮躁,抵御诱惑,坚守定律,坚持只坐那一把适合自己的椅子,才会有希望获得成功,它或许不是最美的,却是承载你最多喜怒哀乐的物品。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

人的内心简单了就会快乐,专一了就会强大。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人的一生要做许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复杂、太繁琐、太神秘,应当多一点“留白”,让学生轻松一点,多一点自主选择,让学生有兴趣一点,多一点宽容悦纳,让学生自信一点。

我越来越坚信,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纯手工的,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无法瞬间获得、想要就有。杏坛之上,弦歌不辍,教师们耳提面命,一张嘴,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要有“匠心”的执着——专注而简单。学习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4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可谓是对教师的最美赞誉。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将教师职业神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不过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之一行,教师不过是亿万普通劳动者之一员。因为社会需要以及分工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牲和不可替代性。

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它工作,确实很重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社会拒绝次品、废品和危险品。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要把这些懵懂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有用之才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

在经济改革中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是精细中之精细,在教师的工作中何尝不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教书匠”是社会对教师的戏称,在笔者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工匠。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

我国的教育专家吕型伟有一个教育名言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既然是事业、科学和艺术,只有不懈的努力用毕生的精力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才能达到科学和艺术的高峰,教师的“工匠精神”不可以或缺。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笔者看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这一桶水还要常换常新,最好是长流水。其实,不仅需要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更主要的是怎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并非易事。

教师要依据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实际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教学中并不排斥做必要的强化训练。教师也有必要采用师付带徒弟的方法,手把手地教学生。人们总结出,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小火慢炖,急不得,需要不厌其烦,诲人不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能会出现“反复”现象,教育不容浅尝辄止。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的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既然做不了教育家那就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之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9篇:学习新时期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新时期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东星资源网小编整理的学习新时期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新时期工匠精神心得体会1

20xx年1月18号19号,我参加了两年一度的公共课继续教育培训。这次继续教育的内容就是工匠精神。在还没有参加教育之前,我们就已经购买了教师培训中心提供的这本《工匠精神》读本。通过读本让我知道了学习工匠精神的意义。2016年3月5日,*在12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产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虽然两天培训的时间非常的短,但是让我的收获很大。几天之后依然让我大脑当中留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德国制造,海尔,稻盛和夫。这些关键词将继续激励着我,引导我今后的工作生活。我也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一新常态,需要我们重拾我们的中国制造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我们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科技引领下,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中国制造。与其说我们是学习工匠精神不如说我们是对我们古代工匠精神的一种传承的学习。我们这种固有的工匠精神在历史的记录当中也留有着深深的记录。当其他国家或者其他民族的人们班学习了这种工匠精神也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来不菲的价值,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此次学习,我深刻懂得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工作是一种修行,因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修行。我们所处的工作岗位就是*场,工匠精神就是指导我们修行的信仰。我们要树立一种对工作不断打磨,持续精进的精神。虽然我们能看到打磨、雕琢这些字眼,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仅仅是重复的做一些事情。工匠精神更重要的就是一种精进的精神内核,那是一种深度的工作。然而这种深度的工作就是一种能力,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刻意的不断的去练习。

我们是不是具有工匠精神?区别在于思维方式是否拥有工匠精神的思维方式。于是在培训的第一天里头,老师就让大家开始学习胡适先生放弃的差不多先生的理论。当然,通过两天的学习,在我看来这种差不多理论应该是指的处事不认真应付差事的心理吧。而专注精神就显得难能可贵,然而只有先做到了专注,才能为以后的更专业工匠奠定好基础。

最后,我们要在工作中保持激情,把梦想当成信仰。工匠精神,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能力,更应该是从小就培养造就的一种做事品质。永远追求更完美的是每一个工匠都要具备的品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发自己的能力,挖掘潜质。然而工匠之路的修行是不能着急的,是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且行且珍惜。

学习新时期工匠精神心得体会2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以“工匠精神”来寻求发展与突破,党员干部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更当深入践行,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

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党员干部只有把“工匠精神”融入干事创业、责任担当、信念追求各个方面,才能将自己磨炼成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在学习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要坚决摒弃“过得去就好”“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和“不拘小节”的思维陋习,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把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体现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论是技艺精湛的“木工匠鼻祖”鲁班,还是试验万种药方提炼*的屠呦呦,都用实践证明:只有实干才是的出路。所以,党员干部要将“工匠精神”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小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大到在国家发展当中,都要处处体现出“工匠精神”。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把岗位作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传承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做干一行、爱一行,为发展打开新局面、为百姓带来实惠。

党员干部要坚持理想信念,不搞形式主义,始终发扬“工匠精神”,保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一颗钉子钉到底的精神,真正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学习新时期工匠精神心得体会3

上下五千年,中国曾引领着一个时代的制造行业发展,精密探测的地震仪,深埋千年依旧锋利的古剑,无不彰显着当时顶尖的工业技术。然而反观现代,沿海城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代加工厂比比皆是,均是以增加熟练度或扩充人力来提高产能,却无丝毫创新之法。中国工业已然被称为“世界加工厂”,长此以往,中国工业将无以为继。

近日,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理念风暴席卷全球,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战略让国人悚然惊醒。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在已有顶尖工业水平上的持续创新力以及德国人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熟练无失误,仅以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里,精益求精乃为“工匠”。

中联重科作为全球工程机械先驱企业,不断有新型产品的技术参数突破世界纪录,每年的专利发明质量和数量也都远远走在其他企业前面,创新研发力度不可谓不强。但作为基层员工,如何在管理岗位上实现自己的“工匠价值”,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思考的问题。

先成为一个优秀杰出的“工”。每个岗位所在都是公司整体运行中重要的一环,要保证自己在岗位上的工作无差错无拖延,需要耐心、细心和决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多坚持,多努力,对待工作和同事不骄不躁,始终如一;细心了解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多发问,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多取经,多探索,勇敢尝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后成为一个自我升华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职工作完成后额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细节使工作流程更顺利?如何才能针对自身岗位的优劣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只有深层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让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与工作相辅相成,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价值升华。

企业作为员工发展共同体的同时,也是员工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久以来,日本老字号企业的前瞻性令世界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怎么能从一瓶小小的酱油,看到一个巨大生态链的延展?因为背后的素直之心,对自己事业的执着精诚之心,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纯洁无暇,不受名利侵染。工作已经不再是赖以为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根本意义和追求,这,才是工匠精神的人格基石和灵魂所在。

上一篇:大客户经理月工作计划下一篇: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