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验报告

2022-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电工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电工实验报告

高职电工实验教学革新

【摘要】本文从几个方面总结高职电工实验教学的特点,并指出目前电工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关于高职电工实验教学的革新应主要从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材以及实验评价方式和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电工实验 革新

一、高职电工实验教学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工厂设备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数字化、智能化。因此现阶段高职教育中电工是一门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作为电工课程的实践环节电工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对电工实验教学有更大的突破首先要明白其主要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电工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在实际中应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从科学技术的前进中来看,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实际的操作性实验,电工实验教学正是通过实践的教学,在学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敢于实践的研究精神。在电工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最好的巩固。其次,电工实验教学旨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实验中出现的操作性失误,学生可以自主排除故障完善实验内容,通过电工实验教学使得学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加强了对电力设备的操作训练,为将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电工实验教学主要针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操作思维和方法的引导,使得在往后工作中可以有明确的思想来指导行动。

综合高职电工实验教学的几个特点,可以明确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但是从目前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在高职电工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课程进行的因素。

二、高职电工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实验课时不足

在高职教育中电工这一基础课程普遍缺乏必要的课时,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没有对电工实验教学投入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没有单列出来实验的课程,甚至没有在电工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这使得电工实验课时严重不足,无法保证学生必要的实验课时。

2.实验设备落后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看,很多高职学校都是由原先中专学校升格而来。使得目前高职电工实验室普遍继承了为中学电工实验准备的设备,这就使得现有设备无法满足实验要求,严重制约了电工实验教学。

3.师资力量不足

虽然高职教育中不需要让学生深入地研究电工课程中的理论,但是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理论和实际都熟练掌握的专业老师,不仅可以熟练指导操作实验设备,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实验指导能力。但是目前高职电工教学中对于专职教师这一资源很是缺乏,使得在实验过程中很难指导同学进行设备的操作和相关实验。

基于电工实验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总结。为了使高职电工实验教学更好地达成专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得教学更加切合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电工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职电工实验教学革新

1.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思想指导行动,在高职电工实验教学中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有全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广大师生间应有明确实验的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知识和能力同培养为教学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基础,对高职电工实验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革新。

2.更新实验教材,创新实验项目

为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电工实验教学有必要对现有的实验教材内容以及实验项目进行必要的革新。首先针对实验内容的改革须删减一些和实际结合不紧密的内容,增加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联系的内容,时刻紧扣高职教育的目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次,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中,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题的模式,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以此来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同学思维的主动性。最后,在常规的实验模式中应在最后的课程任务中增加多层次的可选题目。

3.根据实际革新实验教学方式

从目前的高职电工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来看,普遍停留在学生练习与教师巡回指导教学上,主要以教师对實验的讲解和演示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反复指导下操作设备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利于技能训练,对普通的设备操作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研究性或者设计性的实验题目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没有很高的教学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高职电工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方式的革新应当引入先进的模拟法以及侧重于项目类型的实验教学法。其中模拟实验教学法是采用先进的电子设备,进行电子电路的仿真实验,主要针对现阶段实验教材中的验证性以及研究性的实验项目。项目教学法是以广发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担任组织、促进的角色,学生在实验过程跟随教师的指导,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积极探索学习。在高职电工实验教学中应灵活应用教学方式,以使得不同的实验有最佳的实验效果。

4.学生实验成绩评价的改革

目前高职电工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由传统的实验报告为评价标准。这就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学生之间雷同的抄袭现象很难实际的反应学生间的差异,所以这种评价方式应该进行必要的革新。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实验教学,反应真实掌握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实验评价改革,以此来满足不同类型实验项目的要求。首先,针对验证性实验项目主要采取实验预习成绩与实际课堂提问成绩相结合,通过课前的准备以及课上提问时的表现来评定成绩。其次,对于操作性强的实验项目,主要根据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操作水平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直观公平地做出成绩评定。最后,对于以得出实验结论为主要目的的实验项目,还该回归实验报告,主要的评价内容有对实验内容以及原理的理解,实验数据测量记录、分析总结等方面。在高职电工教学中通过综合的实验评价方法可以真实地反应同学们的实验情况。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职业技能教育[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

[2]林平勇,高嵩.电工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俞伟宏,电子电路仿真软件“EWB”在电子电工实验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9,(6).

作者:张云然

第2篇:电工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针对当前电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单一、内容安排缺少灵活性的问题,结合实际授课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电工实验教学改进方面的几点措施,希望这些措施使学生在乐趣中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工实验;实验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改进

作者简介:王伟(1984-),女,黑龙江富裕人,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助理实验师;孟祥贵(1969-),女,湖南常德人,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高级实验师。(湖南?长沙?410073)

作者:王伟?孟祥贵?安寅

第3篇:电工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摘 要] 电工实验是电工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线上教学;虚拟实验

[作者简介] 李琪菡(1992—),女,四川成都人,硕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助教,从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研究。

[

一、引言

在工科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首先是对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责任,是理论教学不能替代的[1]。

我国电工学课程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之比一般为1∶4,而在德、日、英、美等发达国家,实验课和理论课学时之比一般为1∶2或1∶3[2],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2]。传统的电工实验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演示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存在挑战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同时因为电工实验的安全性及仪器价格等问题,存在某些知识点难以设计的问题,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困难。

本文从加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转变实验教学理念,提高综合性实验比重,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几个方面出发,讨论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以期更有效地通过实验课程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3]。

二、加强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衔接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们关注点着眼于课本中前后章节联系,甚至不同学期之间不同课程的联系,忽视了课本内容和实际应用的联系,造成学生缺乏工程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理论教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样也适用于实验教学,如项目教学法和翻转教学法等。改变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导向,增加学生参与度与思考环节的实验教学课程,打破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中一般包含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对知识和思维的要求依次递增。其中基础性实验是和理论课程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节,通过基础性实验不仅使学生对课本抽象的概念有了具象的认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掌握常用的参数测量方法,提高科学思考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因此需要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中同时进行改革,开发有针对性的基础性实验[3]。

三、转变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课程作为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改变现有教学思路,以探究为主要目的,结合探究式教学的特点[4]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重新认识课本知识,并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验教学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思路。首先在课前结合实验内容预先发布预习课件及思考题,之后在课堂上结合教学情境,学生对思考题进行讨论给出假设,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提出错误设想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鼓励,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之后基于学生的假设进行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实验结果是否与课前假设一致,分析一致或不一致的原因。对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在电工实验的交流电路功率因数测试实验中,首先发布预习课件,要求学生在预习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自行查阅资料并举例生活中各种常见负载性质,思考功率因数和并联电容大小关系。在课堂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手段,随机抽取学生对思考题进行讲解,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就学生提出的设想进行实验验证,最后自行分析数据。这种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同时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坚持以创新为载体。实验教学过程中,倡导“创新要求”“创新体验”。教师通过合理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实践后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的追问也会刺激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创新要求实验课程中改变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将实验项目向综合设计性、研究探索性提升。同时从基础性实验着手,改变实验的考核方法。

传统考核方法是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数据、操作手法、操作时间等打分。这种方法难让学生课后对课堂操作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提升;因此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相互联系,提出拓展性问题,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素养。

例如在电工实验的三相交流電路参数实验中,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可能对三相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的使用范围和选择原则有疑问。我们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查阅,给出两种连接方式典型的使用场所,在下一堂课让学生自行讨论各自的答案。

3.坚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牢记本科教学主要目的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融会贯通地应用课程知识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教学重点。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四、提高综合性实验比重

提高综合性实验的项目比重可增加新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的数量,也可改变基础性实验的实验方案[5]。

传统实验课程中,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基础性实验既是和理论课程联系最为紧密的实验类型,又是大型实验的基础,如何在基础性实验基础上增加创新性是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

在基础性实验的改革上,可摒弃传统实验中教师给出实验目的、设备、原理、电路图、步骤,学生进行测试的方法,而提前线上发布实验目的和提供设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再在课堂上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定下方案进行实验。

比如在电工实验的晶体管测试实验中,发布预习课件,给出学习二极管极性测试的方法的实验目的,并提供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电路板等实验设备。学生根据所学二极管知识设计方案,同时提出自己的实验注意事项,在课堂上讨论,教师合理引导,提出方案中必须注意的重难点,以学生为主导完成方案。这就在保证基础性实验数量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实验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化被动接受為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基础性实验只针对某知识点,因此需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555智能抢答装置、智能时钟、万用表等。在该类实验当中,教师不具体讲解,仅给出重难点提示,学生在说明书帮助下自行进行安装和调试,学习如何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线上虚拟仿真实验

电工实验是一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课程,因此某些实验项目不能在实验室当中进行,同时电气设备体积庞大,造价昂贵,某些特定仪器设备高校也不具备采购和放置能力。但是不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对课本知识不能有具象理解,无法将课本知识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应用现代化技术解决这一教学盲点[5]。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线上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电脑前进行诸如变压器参数调节等危险系数较大的实验和变电站工作原理这一类对场地和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构建。

同时开设网上论坛,要求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可以借鉴的内容和可利用的公开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更多途径和信息,也督促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各种现代化方法综合应用,成为电工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强化。

六、结论

在高校网络化电工实验教学改革这条道路上,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飞速发展的电子行业,结合现代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改变实验方法。只有学校和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国家建设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彭琛,王南兰,张美英,et al.高校网络化电工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00(004):93.

[2]李婷婷.探究式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65):133-133.

[3]孙爱民.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02):13-15.

[4]王晓民,李妙然.高校探究式教学过程及运行环境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1):100-103.

[5]赵雷,杨奕,张利国,et al.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液压与气压传动”在线开放课程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5):159-162.

作者:李琪菡

第4篇: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篇一: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电 工 学 实验报告

实训时间: 2012/3/26 指导老师: 班 级: 姓 名:学 号: 11 广州大学 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报告 no1 科目 电子电工技术班级 1 报告人: 同组学生日期 2012 年 3月 26日 f u1 图1-38直流电路基本测量实验电路 u2b +e1 -r4 510ω r5 330ω c 解

解:由图中可知,图中共有3个支路,afed,ad,abcd, 因为流经各支路的电流相等,所以 e2 i1=i4 i2=i5

图中有两个节点a和d根据基尔霍夫定律(kcl)节点个数n=2,支路个数b=3对节点a有i1+i2=i3 对于网孔adef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1r1+i3r3+i4r4?e1 i1510??i3510??i4510??6v 对于网孔adcb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2r2+i3r3+i5r5=e2 i21000?+i3510?+i 5330?=12v 联立方程得

i1510??i3510??i4510??6vi21000??i3510??i5330?=12vi1+i2=i3 i1?i4i2?i5 i1=1.92mai2?5.98ma i3?7.90mai1=1.92mai2?5.98ma i3?7.90ma各电阻两端的电压

u1=i1r1=1.92?10-3?510=0.9792vu2=i2r2?5.98?10-3?1000?5.98vu3=i3r3=7.9?10-3?510=4.029v u4=i4r4?u3=i3r3=7.9?10-3?510=4.029vu5=i5r5=i2r5?5.98?10-3?330=1.973v 以a点作为参考点则va=0 uad=0?u3?0?4.029v??4.029v ubf?uba?ufa?5.980v?0.9792v?5.0008v uce?uca?uea?1.9734v?4.029v??2.0556 以d点作为参考点则vd=0 uad??u3??4.029v ubf?ubd?ufd=5.980v?0.9792v?5.0008vuce?ucd?ued?1.9734v?4.029v??2.0556v 1实验目的

(1) 学习万用表的使用 (2) 学习电阻,电流,电压和电位的测量 (3)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2.实验设备3.实验原理

(1)电压与电位在电路中,某一点的电位是指该点到参考点之间的电压值。各点电位的高低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变的,参考点的电位为零,比参考点电位高者为正,低者为负。电位是相对的,参考点选取的不同,同一点的电位值不同。但电压是任意两点的电位差,它是绝对的。

(2)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分为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kcl应用于节点,kvl应用于回路。

kcl内容:对于电路的任意一个节点,任意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其表达式为 ∑i=0 kvl内容:对于电路中的任意一个回路,任意时刻,沿回路循环方向各部分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其表达式为∑u=0 4.实验内容

(1)电阻的测量

1)将万用表红表笔插入标有“+”的孔中,“—”的孔中;

2)将指针式万用表的转换开关拨到欧姆档,将两表笔短接调零;

电阻值也可以采用数字万用表2kω档进行测量,无需调零,测量后直接在显示屏上读数即可。

(2)电流的测量 按图1-38所示连接电路。测量电流可以用指针式万用表,也可以用数字式万用表。为保证测量读数的精确,选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将量程转换开关转到dca位置20ma档位,断开被测支路,将万用表串联进相应的支路,将测量结果记入表1-3中

字式万用表。为保证测量读数的精确,选用数字式万用表,将量程转换开关转到dcv位置20v档位,断开被测支路。将万用表并联在被测元件两端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入表1-4中(4)电位的测量 选取a为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计算两点之间的电压值,将测量结果记入表1-5 中,再以d为参考点,重复上述实验的内容,将测量结果记入表1-5中篇二:电工基础实验报告1 12345 篇三:电工基础实验讲义再版说明

由于近年来我校电工电子实验设备有了较大的改进,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情况也和以前有了区别,为了更好地适应理论教学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我们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对原《电工基础》实验讲义作了较大的修改,由于时间仓促,讲义中难免存在错误、缺点,敬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电子学科组

2003年8月说 明

本讲义是根据中等专业学校工科电工类《电工基础实验教学大纲》结合我校《机电专业》编写的,供四年制《机电专业》《电工基础实验》教学使用。非电类专业《电工学实验》可选用部分实验进行教学。 本讲义直流、交流电路实验由本校电工实验室吴声锰、周懿同志编写,电工学补充实验由陈均岚同志编写,今后随着本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将进一步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缺点难以避免,希广大师生、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概 述

电工实验课是一门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电工实验基本技能以及应用电工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一、电工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1)本实验课是电工基础教学中实践环节,进行电工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电工实验,学会使用各种常见的电工仪表以及常用的电工实验设备,按电路图正确接线,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新学到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

(3)学会常用电工仪表的选用、使用方法及测量。

(4)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5)培养安全用电、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

二、电工实验课的主要步骤:

(一)预习

在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有关的理论,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线路、方法和步骤,看懂(或自行拟定)实验电路图,搞清仪器设备的使用,对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并备好记录表格。

(二)实施实验

1、准备工作

到实验室后,应先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的说明,然后到指定的桌位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清点仪表设备是否齐全完好,并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做好本组同学之间的接线、操作、记录、监护等项工作的分工。

2、连接实验线路

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按实验电路接线。接线是很重要的一步,往往短路事故、仪表反偏、设备损坏,都是由这一步的错误造成。一般先接主要的串联电路,然后再连接分支电路。联结要牢靠,所有仪表设备的布局及布线,要尽量做到安全、方便、整齐和减少相互影响。接线完成后,同组同学进行互检,确认无误,报告指导教师复检。严禁未检查接通电源。

3、接通实验电源

接通电源时要眼观全局,注意观察仪表设备有无异常,若有异常,立即切断电源,查出原因,排除故障,方可进行实验。

4、操作、观察、读取数据 操作前要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操作要胆大心细,并同时认识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数据应正确、完整、清楚做好记录,这是实验的原始数据。认

真审查数据,是否正确、遗漏,若有及时补正。所测数据最后要经教师审查。

5、扫尾工作

完成规定的全部实验项目,审查数据、现象,完整后方可拆线。并做好仪器仪表、实验器材整理工作。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三、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情况完整、真实的表达出来。实验报告应字迹端正、图表清晰、分析合理、讨论深入、结果正确、实事求是的写出实验报告。 完整的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实验名称、日期、班级、组别、实验者的姓名和学号。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器材、仪器仪表的名称、型号、主要规格和编号。 (4) 实验任务、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步骤。 (5) 实验数据图表、分析计算、曲线图、矢量图。

(6) 实验结论、问题讨论、心得体会,改正意见、建议等。

四、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安全规则:

1、实验室守则

(1) 实验前必须认真按指导书要求预习,没有预习不准进入实验室。

(2) 进入实验室后应认真检查桌子上的仪器,设备和材料,检查无误后请在实

验记录卡上签上班级和姓名。如发现缺少和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调换,否则一切由学生自己负责。

(3) 实验时必须认真,不能大声喧哗,不能串位,实验必须独立完成。

(4) 实验课不得无故迟到、早退和缺席,有事必须向指导老师请假,否则按旷 课论处,且本实验按零分记载,不得补做。

(5) 未经指导老师许可不准通电,以防损坏仪器设备及发生伤亡事故。 (6) 未经指导老师许可,不准拿用其它桌子上的器材和仪器。 (7) 实验时要爱护公物,损坏实验设备,照价赔偿。

(8) 实验结束整理好仪器设备,请指导老师检查无误签字后才能离开,否则发 现短缺和损坏,由学生负全部责任。

2、电工实验安全规则

(1) 进行实验时要严肃认识,不得做与规定实验无关的事。

(2) 对实验仪器仪表、器材等设备在未弄清其使用方法之前不得使用。使用时 要轻拿轻放、放置稳妥。不得拆卸仪表仪器。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按有关规定处理。 (3) 实验线路接好后,应经过认真检查并通知全组人员后,方可接通电源。 (4) 实验中不得触摸带电部分,改接线路及拆线时应断开电源,电容放电后进 行。

(5) 每次实验都应先调试电源,认真观察,确认无误后,才可再正式进行测试。 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报告教师,查找原因,待故障排除后重

新接通电源

(6) 实验完毕后应随即切断电源。

为了确保人身安全,设备仪器安全,必须认真遵守本规则。

第5篇:电工焊锡实验报告

浮 法 玻 璃 池 窑

姓名:范恩 班级:材122-1 2015.6.25

日期:目录

摘要 ....................................................................................................................................... 2 玻璃池窑 ............................................................................................................................... 2

一、玻璃熔制部分 ............................................................................................................... 2

1.1投料部分 ................................................................................................................. 3 1.2熔化部 ..................................................................................................................... 3 1.3分隔设备 ................................................................................................................. 4 1.4冷却部 ..................................................................................................................... 4 1.5成型部 ..................................................................................................................... 4

二、热源供给部分 ............................................................................................................... 4

2.1小炉和蓄热室结构 ................................................................................................. 4 2.2对小炉的要求 ......................................................................................................... 5 2.3小炉的作用 ............................................................................................................. 5 2.4小炉钢的结构 ......................................................................................................... 5 2.5烧重油池窑的小炉结构 ......................................................................................... 5 2.6烧重油玻璃池窑的蓄热室结构 ............................................................................. 6

三、余热回收部分 ............................................................................................................... 6

四、排烟供气部分 ............................................................................................................... 6

4.1烟道 ......................................................................................................................... 6 4.2换向设备 ................................................................................................................ 7 4.3烟囱 ........................................................................................................................ 7

五、池窑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7

六、池窑主要结构特点 ....................................................................................................... 7

七、展望 ............................................................................................................................... 9 参考文献: ........................................................................................................................... 9

摘要

玻璃窑,是玻璃制造中用于池制配合料的热工设备。将成分配好的粉料和碎玻璃在窑内高温融化,澄清并形成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玻璃池窑是玻璃工厂中的最重要,投资最大的设备,玻璃池窑的设计,牵涉面广,涉及因素很多。玻璃池窑的设计是否合理先进,对玻璃溶制的质量,池窑的融化率,单位能耗,窑龄等有很大影响。因此保证窑龄,延长寿命保证池窑能连续的制造一定数量的玻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在玻璃工业中,耐火材料是窑炉实际的基础,因为在一系列的技术实施中,没有好的耐火材料是很难实现的。本设计通过对现有的了解和深入,要求对玻璃窑各部进行合理的设计,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玻璃

池窑 浮法 澄清 溶化 冷却 耐火材料 玻璃池窑

浮法玻璃池窑是由玻璃熔制部分,热源供给部分,余热回收部分和排烟供气部分四大部分组成。

浮法成型平板玻璃池窑(横焰窑)

一、玻璃熔制部分

平板玻璃池窑的玻璃熔制部分由投料部分,池化部(分隔设备之前),分隔设备(包括气体空间分隔设备和玻璃液分隔设备),冷却部(分隔设备之后),成型部这五部分组成。

1.1投料部分

投料部分包括投料机,投料口和投料池,前脸墙。投料池的作用是使供熔制玻璃的配合料及碎玻璃能顺利地送进窑中.由于浮法玻璃池窑的熔化量较大,采用横火焰窑,其投料池都设置在熔化池的前端。投料池的尺寸和结构,随熔化池的尺寸和投料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浮法玻璃采用正面投料,投料口设在窑炉纵轴的前端,由投料池和上部挡墙(前脸墙)组成,它突出于窑池外面和窑池相通的矩形小池。传统的投料池宽是熔池宽的85%左右,投料池的池壁上面与池窑的上平面相齐,使用的耐火材料与池化部池壁相同。在实际生产中,投料池受侵蚀严重,尤其在投料池的拐角处,散热面小,冷却条件差,受配合料的化学侵蚀和机械磨损共同作用,是池窑中最容易损坏的部位之一。投料池温度一般在1100~1300摄氏度,对配合料起预池作用,即配合料从投料口入窑后,受火焰空间和玻璃液传来的热量,在投料口处配合料部分预热。适当延长投料池长度,有利于配合料的预池,减少飞料对耐火砖的侵蚀,延长窑龄,同时改善了投料的操作环境。

1.2熔化部

熔化部是进行配合料融化和玻璃液澄清,均化的部分,由于采用火焰表面加热的融化方式,融化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火焰空间,下部称为池窑。

上部结构有胸墙、大碹、前脸墙和后山墙组成。在玻璃液面以上,由胸墙、大碹、前脸墙和后山墙所包围的充满火焰的空间叫作池化部的火焰空间,也称上部空间。火焰空间的容积大小与窑的规模,燃料的种类,燃料消耗大小有关,窑余越大、燃料消耗量越大、燃料所需空间越大,火焰空间的尺寸越大。当采用重油为燃料时,由于重油在窑内的燃料与煤气的燃料不同,重油的雾化,油滴的蒸发,燃分解,扩散,混合及燃料等过程都是在火焰空间内进行的。因此,就必须有足够的燃烧空间,以保证油雾完全燃烧,所以从燃料的角度来讲,燃油池窑的火焰空间要比燃煤气的池窑稍大一些。 1.3分隔设备

玻璃的池化和冷却对池窑热工制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要求。萎了减少池化部高温气体对冷部的影响,以保证各自独立的作业制度,需在上部空间交界处设置分隔装置,为了不使池化部未池好的粉料及泡沫等物进入冷却部,常在池化部和冷却部的窑池交界处设置玻璃液分隔设备。所以玻璃池窑化部与冷却部之间的分隔设备包括气体空间分隔设备和玻璃液分隔设备两类。

气体空间分隔设备主要有矮碹、吊矮碹、吊碹等。下面主要介绍矮碹和吊矮碹分隔装置。

1.4冷却部

玻璃池窑冷却部的结构和溶化部基本相同,也分为下部窑池和上部空间。下部池窑由池底和池壁组成;上部空间由胸墙和大碹组成。冷却部的窑池深度比溶化部稍浅或同深,冷却部的窑池宽度比溶化部稍窄,冷却部的高度比溶化部稍低。

1.5成型部

锡槽是浮法玻璃生产过程的成型部。约1050~1100℃的玻璃液从玻璃池窑的冷却部流入锡槽内后,在表面张力,自身重力,锡液浮力,锡槽后面辊道的拉引力等内力与外力的作用下,历经摊平,展薄,抛光,冷却,固形等阶段从而在锡液表面上逐渐成型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玻璃带。

二、热源供给部分 2.1小炉和蓄热室结构

小炉是玻璃池窑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燃料和空气预热、混合,组织燃烧的装置。蓄热室是利用耐火材料做蓄热体(称为格子砖)蓄积从窑内排出烟气的部分热量,用来加热进入窑内的空气、煤气。蓄热室结构简单,可加热大量气体,并且可以把冷气体加热到较高温度。 2.2对小炉的要求

空气和煤气在小炉中进行部分混合预热,当从喷入火焰空间后,能以最少得过剩空气达到强烈的完全的燃烧;喷出的火焰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呈一定的下倾角贴近斜堆,液面进入窑中,火焰部分层部法飘,对液面覆盖面积大,火争长度要适合。

2.3小炉的作用

空气和煤气分别由蓄热室预热后经过垂直道(上升道)和水平通道进入预热室。在预热室内进行混合和部分燃烧,并以一定方向和 速度喷入窑内继续燃烧,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废气),则进入对面小炉,通过小炉舌头碹分别进入到空气,煤气蓄热室。烧重油的小炉取消了煤气蓄热室,只是将由蓄热室预热的助燃空气经通道到小炉喷出口后,以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喷出与喷枪射出的经雾化的重油在窑内火焰空间内混合燃烧,燃烧后烟气则进入对面小炉。所以小炉还具有接纳烟气的作用。

2.4小炉钢的结构

小炉砖砌体大部分重力是经前墙、后墙和侧墙传到蓄热室半圆碗上,预热室部分的重力由铸铁板承担,铸铁的一端搁在小炉前墙,另一端搁在胸墙铸铁板上或大角铁上,最终由工字钢立柱承担。

小炉斜坡碹由2-3对各有上、下拉条的工字钢立柱紧固,上拉条要求于碹顶,一般在50毫米左右,下拉条横穿小炉托板以上。小炉顶碹一般由2-4对立柱用上拉条将其紧固,立柱柱脚在半圆碹找平砖处以上用钢管或角钢顶牢固定。小炉垛的重力由胸墙铸铁板承担。在小炉平碹碹查处加平碹顶丝顶紧。小炉前、后墙四角均用角钢包住,再用纵向拉条拉紧,在烤窑中随着窑碹的膨胀要及时紧小炉纵向拉条。对烧发生炉煤气的小炉设有小炉舌头碹结构,小炉舌头碹碹查处单加舌头碹横梁,用顶丝使之顶紧。

2.5烧重油池窑的小炉结构

烧重油池窑的小炉结构与烧发生炉煤气池窑的小炉结构大体相同。由于重油的燃烧是用燃油喷枪,故小炉取消了预热室、舌头及煤气通道,只有空气通道和喷出口两部分,燃油小炉是由喷出口、喷嘴砖、空气通道、小炉平碹、斜坡碹、小炉底板、小炉前墙、后墙构成。小炉后墙上设有夹板口和看火眼等。燃油池窑由于取消了煤气通道与煤气蓄热室,在结构上比燃烧气小炉简单。燃油小炉只是导入助燃空气和排出废气的通道。助燃空气对燃烧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在使用煤气的小炉内,空气与煤气经小炉舌头在小炉内进行预先混合并部分燃烧再进入池窑,煤气与空气呈两股扁平气流相遇,故接触面积较大,混合较完全。

2.6烧重油玻璃池窑的蓄热室结构

烧重油池窑的小炉结构与烧发生炉煤气池窑的小炉结构大体相同。由于重油的燃烧是用燃油喷枪,故小炉取消了预热室、舌头及煤气通道,只有空气通道和喷出口两部分,燃油小炉是由喷出口、喷嘴砖、空气通道、小炉平碹、斜坡碹、小炉底板、小炉前墙、后墙构成。小炉后墙上设有夹板口和看火眼等。燃油池窑由于取消了煤气桶道与煤气蓄热室,助燃空气对燃烧好坏起最重要的作用。在使用煤气的小炉内,空气与煤气经小炉舌头在小炉内进行预先混合并部分燃烧再进入池窑,煤气与空气呈两股扁平气流相遇,故接触面积较大,混合较完全。

三、余热回收部分

预热空气,煤气的设备主要是换热器和储热室。它们都有与之相应的窑型。换热器只能够预热空气,而储热室既可以预热空气也可以预热煤气。由于换热器的环热效率不及储热室,;所以储热室在玻璃厂比换热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储热室回收余热的原理是:利用废气与空气交替的通过其内的格子体,以格子体为传热的中间体,从而使空气间接地获得废气的余热。

四、排烟供气部分

储热式玻璃池窑的排烟供气部分包括:烟道,换向设备和烟囱。 4.1烟道

从熔窑通到换热器的烟气,先经水平烟道,再过垂直烟道进入换热器。水平烟道的截面尺寸,通常按1—2m/s的烟气流速来选取,高度宜大于宽度。垂直烟道截面又略大于水平烟道截面。烟道耐火材料的侵蚀通常是很严重的。这不仅由于排出气体的速度快,而且还由于烟气中夹带有配合料粉尘。所以在水平烟道入口处底面,使用质量好的致密铬砖,稍后部位才用致密锆砖,再往后的底面、侧墙、磁砖则使用标准铬砖或电熔AZS砖。垂直烟道与换热器接口砖采用铬刚玉砖。

4.2换向设备

常用的换向设备有跳罩室煤气换向器,圆盘阀水冷闸板空气换向器,闸板式空气换向设备,水冷闸板式空气换向设备。

4.3烟囱

玻璃池窑排气系统中烟囱的作用是将池窑内的废气经小炉,储热室和烟道排入大气,使池窑内保持适当的压强,以保证正常生产。

五、池窑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池化能力:600t/d;

2)设计窑龄:6a;

3)池化率:1.74t/(m2d);

4)单位能耗:1750kcal/kg玻璃液;

5)成品厚度规格:4~19mm;

6)燃料种类:焦炉煤气; 7)池化部面积:507m2;

8)卡脖、冷却部面积:170m2。

六、池窑主要结构特点

1. 窑体采用全保温结构、池化部池底、冷却部池底保温结构在生产中可以拆装。

2. 采用宽池化池,投料池宽度设计成与窑池宽度全等宽结构形式。将投料池宽度设计成与窑池宽度全等宽结构形式,可使入窑的配合料在窑内得以充分展开,能实现配合料的快速池化,使得窑内料山缩近,不会产生!八字料∀现象,且料山稳定不致在窑内左右摆动。投料口采用45CourierNewpB@L型吊墙,并用挡焰砖结构取代传统的挡焰水包,在投料口设置全密封装置。

3. 该吊墙的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前脸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安全可靠,延长了池窑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其增加了对生料的覆盖面积,有利于配合料的预池和池化质量的提高,并减少了粉料对窑体的侵蚀。同时用挡焰砖结构取代传统的挡焰水包,减少投料口处热量的损失,以促进配合料的预池;投料机与挡焰砖之间设一层挡飞料的耐火盖板。

4. 优化设计1#小炉中心线至前脸的距离,可充分发挥1#小炉的潜力,进一步促进配合料的池化。

5. 窑池池底采用台阶式结构形式,即在卡脖的入口窑底设成抬升式斜底,池化部池深1.2m,卡脖、冷却部池深1.05m,由于抬升后玻璃液的表面流层厚度变浅,确保了进入冷却部成型流玻璃液质量最优化。

6. 窄长卡脖的设计,可适当拉长深层水包与水平搅拌器之间的间距,避免搅拌器落在从深层水包后的死区内,并且适当加深搅拌器的搅拌深度,使成形液流得到充分的搅拌,以进一步提高玻璃液的化学均匀性和热均匀性,改善玻璃液的质量。并设双J型吊墙,既能保证卡脖前后山墙的稳定,又可有效地隔断池化部火焰空间对冷却部的影响,稳定了冷却部成型制度。

7. 冷却部两侧胸墙设加热和风冷却调温系统,自动调节流液道内玻璃液温度,以保证供给流液道的玻璃液温度的稳定。

8. 蓄热室格子体高8.5m,采用!全分隔∀的方式,蓄热室的格子砖选用换热比表面积大的筒型格子砖。焦炉煤气火焰黑度低,辐射传热效果差与温度增高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池窑废气的温度比燃重油、天然气的废气温度高。因此,增大蓄热室格子体的体积,加大蓄热室格子体的蓄热面积,既能提高助燃风的预热温度,又能提高蓄热室的蓄热效率,降低废气的排放温度,降低了池窑的能耗。

9. 小炉采用侧烧式喷枪,侧烧增大火焰厚度,小炉口做成喇叭状,带有扩散角,能使火焰覆盖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池化效率。选用国外先进、成熟可靠、参数可调性好的天然气喷枪。每对小炉的焦炉煤气流量采用定值控制。焦炉煤气总管设安全放散阀,每对小炉的焦炉煤气流量采用定值控制,选用密封性能好调节精度高的调节阀,为池窑稳定和合理的温度制度提供了保证。小炉口宽2m,小炉间距3.5m,小炉口喷出速度大约为9m/s,火焰覆盖率超过了50%。10)大碹中心角取60#。玻璃窑炉内,热量的传递:Q=CA(T/100)4。式中,C为辐射系数;A为受热面积;T为火焰温度。对油和天然气而言,C值较高,火焰本身能将热量充分的传递玻璃液。而对于焦炉煤气,由于其主要成分为氢,C较低,火焰本身不能将热量充分地传递给玻璃液,只有增大火焰气体的体积,提高火焰的温度T,将热量传给大碹,再由大碹将热量反向给玻璃液。因此,大碹承受了较高的温度损害,将碹中心角取60#。一方面可减小大碹的横向推力进而保护钢结构的稳定,另一方面可增大大碹的股高,增大了大碹与玻璃液间的空间,减少大碹的侵蚀。

10. 由于焦炉煤气自身的稳定性较差,热值波动较大因此为保证窑炉在整个窑期内能够稳定正常的生产,设计时考虑了用煤焦油作备用燃料,油系统采用底插方式,可在焦炉煤气不稳定时使用。

七、发展前景

玻璃池窑现已投产使用,产品各项指标均已达到设计时指定要求。由于采用的是焦炉煤气作燃料,其产品成本大大降低,极大的提高了竞争优势,并已开始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该生产线的成功投产,证明了用焦炉煤气作燃料在大吨位浮法玻璃窑炉中应用的潜力,为设计更大吨位的池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焦炉煤气将在浮法玻璃生产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

百度文献

玻璃窑炉设计及先进经验技术引用

第6篇:电工实习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姓名:熊少学号:5901110026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

1关键词: 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生态环保;特点

摘要:建筑材料是人类建造活动所用一切材料的总称,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如衣、食、住、行、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和建筑材料密切相关。如常见的粘土砖、石材、石灰、木材、水泥、混凝土、钢材、陶瓷砖、玻璃、各种油漆、涂料等。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机遇。近年来,全国新型建材企业像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很多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但是,一种现代新型的建筑材料应该具备怎样的特性才能让人们感觉更舒适,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呢?只有充分考虑了以下这些因素才能让新型材料得到有效发展。

1 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建筑材料的更新是新型结构出现与发展的基础,新的轻质高强材料的不断涌现,为结构向大跨度、轻型化和新型结构形式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要合理地选用材料,就必须对不同材料进行比较,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包括强度与破坏特性、变形性能、耐久性能等多方面 。

但是,因为现代建筑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居住的功能了,现代建筑是人类技术进步的象征。除了住人、保温这些功能要求之外,还有隔音、防水、防火、采光、装饰性以及利于快速装配化施工等等其他重要要求向建筑材料提出来。因此,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就必须具备时代价值,必须适合现代建筑的要求以及现代人类的审美。现代建筑材料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复合后可以达到比土坯更好的性能,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玻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就因为其适合时代的要求而普遍存在了。纵观历史,建筑物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在不断改变着的过去。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品种单调、技术落后的状态。其标志就是许多老式建房仍然占居近95%的高比例。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保护耕地关系到子孙后代。我国推出了建筑材料改革系统工程,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尽量限制小块实心黏土砖的发展,加速采用及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并改造建筑物的功能。尽管今天每当人们看到这些建筑时仍不免衷心赞美,深深为当时建筑大师们付出的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而赞叹、敬佩。但是,事情仅此而已。今天没有人会再想去建造那样的房屋了,因为它只适合观赏,而不完全适合现代建筑的水平。

2 建筑材料与人类、环境的关系

建筑材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环境。人类大量建造的基础设施对生存环境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即大量地消耗地球的资源和能源,在相当程度上污染了自然

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出发,建筑材料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我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环保化,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对人体及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产原料尽可能少利用天然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材料。2)低能耗的生产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

3)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不得添加使用化合物、颜料和添加剂。

在日益发达的物质社会里,新型建筑材料的生态化考虑显得尤其重要。建筑材料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等多种环境问题。当然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许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建筑材料也是消纳废弃物的大户,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中。例如粉煤灰、矿渣可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掺和料,煤矸石已普遍用于制作烧结砖,甚至于一些有毒可燃废弃物及垃圾可作为燃料用于煅烧。随利用建筑材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材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也有了广阔的天空,只有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人们才能安全、舒适的生活。

第7篇:电工实训实验报告

电工

实○践○训○练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二)○

第四章 可编程控制技术实践训练

本教材选选用三菱公司的FX系列作实践训练用PLC,通过对对其基本单元的学习,掌握PLC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基本操作,通过应用实例的学习,掌握PLC的基本编程方法及调试技巧,达到能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水平。

实训一

FX系列编程软件的使用

1.1. 概述

FXGPWIN编程软件供对FX0S,FX0N,FX2和FX2N系列三菱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以及监控科编程控制器中各软元件的实时状态。

1. 进入FXGPWIN的编程环境

安装好FXGPWIN编程软件后,双击文件中FXGPWIN小图标,即可进入编程环境,如图4-1-1所示。

图4-1-1 FXGPWIN编程环境界面

2. 可编程控制器程序下载

可编程控制器程序下载的方法是:首先必须正确连接好编程电缆,打开图4-1-2中的“PLC”菜单。

4-1-3 端口设置菜单窗口界面

再打开PLC菜单下的“端口设置”子菜单如图4-1-3所示,选择正确的串行口后再按确认键。

选择好串行口后,打开“PLC”菜单下的“程序读入”子菜单,即可进入如图4-1-4所示的界面。正确选择可编程控制器型号,按确认键后等待几分钟,可编程控制器中的程序即下载到计算机中,实验台所配的PLC为FX1N,选择FX2N即可。

图4-1-4 PLC型号选择界面

3. PLC程序的打开

首先打开“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子菜单界面如图4-1-5所示。选择正确的文件和PLC型号后,按确认键,就可打开文件。

图4-1-5 文件打开界面

4. 编制新的程序

首先打开“文件”菜单下的“新文件”子菜单,然后选择PLC型号,就可进入程序编制环境,如图4-1-6所示。

图4-1-6 编制程序界面

5. 设置页面和打印

打开“文件”菜单下的“页面设置”子菜单即可进行编程页面设置。打开“文件”菜单下的“打印机设置”子菜单,即可进行打印设置。

6. 退出主程序

打开“文件”菜单下的“退出”子菜单或按右上角的X按钮,即可退出主程序。

7. 帮助文件的使用

打开“帮助”菜单下的“索引”子菜单,寻找所需帮助的目录名,如图4-1-7所示,双击目录即可进入帮助文件的内容。“帮助”菜单下的“如何使用帮助”告诉你如何使用此帮助文件。

图4-1-7帮助文件界面

1.2. 程序编制

1. 编制语言的选择

FXGPWEIN软件提供三种编程语言,分别是:梯形图、语句表和功能逻辑图(SFC)。打开“视图”菜单,如图4-1-8所示。选择对应的编程语言。

图4-1-8 编制语言选择界面

2. 采用梯形图编写程序

(1)按以上步骤选择梯形图编程语言。选择“视图”菜单下的“工具栏”,“状态栏”,“功能图”子菜单,如图4-1-9所示。

(2)梯形图中对软元件的选择既可通过以上“功能键”和“功能图”子菜单完成,也可以用“工具”菜单完成。工具菜单如图4-1-10所示。菜单下的“出点”子菜单提供对输入各元件的选用,“线圈”和“功能”子菜单提供了对各输出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计数器等软元件删除连接线、“全部清除”子菜单用于清除所有编程内容。

图4-1-9 “视图”菜单界面

图4-1-10 工具栏菜单界面

(3)“编辑”菜单含有如图4-1-11所示的内容。“剪切”、“撤销键入”、“粘贴”、“复制”和“删除”子菜单操作和普通软件一样,这里不作介绍。其余各子菜单是对各连接线、软元件等的操作。

(4)编程语言的转换

当梯形图程序编写后,通过视图菜单下梯形图、指令表和SFC(功能逻辑图)子菜单进行三种编程语言的转换。

图4-1-11 “编辑”菜单界面

1.3. 程序的检查

双击“选项”菜单下的“程序检查子菜单”,就进入了程序检查环境,如图4-1-12所示。有三个单选项,“语法错误检查”检查软元件号有无错误,“双线圈检查”检查输出软元件,“电路错误检查”检查各回路有无错误,都可以通过图4-1-12下面的显示窗口显示有无错误信息。

图4-1-12 “程序检查”子菜单界面

1.4. 程序的上载和下载

程序的上载指的是把PLC的程序读入到计算机的FXGPWIN程序操作环境中,程序的下载指的是把已经编写的程序写入到PLC中。当编写的程序有错误时,下载的过程中CPU—E指示灯将闪烁。上载和下载的操作通过“PLC”菜单的“传送”子菜单。“传送”子菜单有三项内容:“读入”,“写出”,“核对”。当药上载PLC程序时,正确选择好串行口和连接号编程电缆后,按“读入”键即可。当要把程序下载到PLC中时,按“写出”键即可。写完程序后“核对”键将起作用,用于确认要下载的程序和PLC的程序是否一致。

1.5. 软元件的监控和强制执行

在FXGPWIN操作环境中,可以监控各种软元件的状态和强制执行输出等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在“监控/测试”菜单中完成,其界面如图4-1-13所示。

图4-1-13 “监控/测试”菜单界面

1. 可编程控制器的强行运行和强制停止

打开“PLC”菜单下“遥控运行/停止”子菜单,出现子菜单界面如图4-1-14所示。选择“运行”单选框后,按“确认”键,可编程控制器被强制停止。

图4-1-14 “运行/中止”菜单界面

2. 软元件监控

软元件的状态、数据可以再FXGPWIN编程环境中监控起来。例如Y软元件工作在“ON”状态,则在监控环境中以绿色高亮方框,并且闪烁表示;若工作在“OFF”状态,则无任何显示。数据寄存器D中的数据也可在监控环境中表示出来,可以带正负号。

打开“监控/测试”菜单下的“进入元件监控”子菜单,选择好所要监控软元件,即可进入如图4-1-15所示监控各软元件。若计算机没有和编程控制器通讯,则无法反映监控元件的状态,则见识通讯错误。

图4-1-15 监控软元件功能界面

3. Y输出软元件强制执行

为了调试、维修设备等工作的方便,FXGPWIN程序还提供了强制执行Y输出状态的功能。打开“监控/测试”菜单下的“强制Y输出”子菜单,即可进入图16所示的监控环境。

选择好Y软元件,就可对其强制执行,并在左下角方框中显示其状态,可编程控制器对应的Y软元件灯将根据选择状态亮或者灭。

图4-1-16 强制执行Y输出界面

4. 其他软元件的强制执行

各输入等软元件的状态也可通过FXGPWIN程序设定,打开“监控/测试”菜单下的“强制 ON/OFF”子菜单,即可进入此强制执行环境设定软元件的工作状态。

选择X2软元件,并置SET状态,按确认键,可编程控制器的X2软元件指示灯亮。如图17所示。

图4-1-17 输入元件置位界面

1.6. 其他菜单及目录的使用

可编程控制器的数据寄存器的读出和写入

在“PLC”菜单下的“寄存器数据传送”子菜单有三项内容:“读入”、“写出”、“核对”。按“写出”键,即可将程序中相应的数据寄存器内容写入课编程控制器中。“核对”键是确认内容是否一致。

“选项菜单”的使用

“选项”菜单的内容如图18所示。

图4-1-18 “选项”菜单界面

(1) 可编程控制器EPROM的处理

打开“EPROM传送”子菜单有三项内容:“读入”,“写出”和“核对”。按“读入”键,即可从可编程的程序写入可编程控制器中。“核对”键用于验证编写的程序和EPROM众的内容是否一致。

(2) 双击“选项”菜单下的“字体”子菜单,即可设置字体式样、大小等有关内容,如图4-1-19所示。

(3) “窗口”菜单的使用

双击“窗口”菜单下的“视图顺牌”子菜单,就可层铺编程环境。双击“窗口水平排列”子菜单,就可水平铺设编程环境。双击“窗口垂直排列”子菜单,就可垂直铺设编程环境。

图4-1-19 字体式样、大小设置界面

实验心得与体会

本次实验主要是了解了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之后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训二 可编程序控制器认识及编程器操作

一、 实训目的

(1) 了解PLC面板上各部分的功能。 (2) 掌握手持编程器各键的功能。 (3) 掌握指令输入的基本操作。 (4) 掌握程序的修改,监视操作。

二、 实训设备

1. SX-608B电工实训考核设备一台。 2. ZD-PLC实训挂箱一个。

三、 实训原理

1. PLC基本单元面板介绍

FX系列PLC基本单元面板基本相似,一般都有输入、输出接线端子,输入、输出LED显示,有电源、运行、电池及程序出错,CPU出错显示,还有连接编程器、扩展模块、特殊模块及储存卡盒等插座。 2. 编程器介绍

目前,使用的编程工具有两种。一种是便携式编程器(建成手持式编程器)。另一种是使用电脑通过软件编程。FX系列使用的编程器有FX-10P和FX-20P两类,这两类编程器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FX-10P的液晶显示屏有二行,而FX-20P有四行,编程器能对程序进行读入、读出、插入、删除、修改,还能检查程序,对PLC的操作状况进行监视。 (1) LCD显示屏

FX-10PE便携式编程器的LED显示屏显示二行,他能把编程式与编程过程中的操作状态、助记符、软元件、常数、参数等同时在显示器里显示出来,在用指令监控功能时,能够显示指令对应的线圈或出点的通断状态。 (2) 操作键

1) 功能键

共有三个功能键六种操作状态,如果第一次按选择的是左上方的功能,那么再按一次选择键,则是右下方的功能。

R读功能键,按此键,使之显示R,表示编程器进入程序读出的状态。

WR写功能键,按此键,使之显示W,表示编程器进入程序写入的状态。

INS插入功能键,按此键,使之显示1,表示编程器进入程序插入的状态。

DEL删除功能键,按此键,使之显示D,表示编程器进入程序删除的状态。

MNT监视功能键,按此键,使之显示M,表示编程器进入程序监视的状态。

TEST测试功能键,按此键,使之显示T,表示编程器进入程序测试的状态。 2) OTHEP其他键,在任何状态下按该键,将显示方式项目选择画面。

3) CLEAR清除键,取消按GO键以前(即确认前)的输入,清除错误信息,回复到原来画面。

4) HELP帮助键,显示应用指令一览表,监视功能,进行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切换时,起帮助作用。

5) SP空格键,在输入制定元件号与指定常数之间,要要用空格键,如OUT TO K100。 6) STEP步序键,按此键课设定提示符。 7) ↑↓光标键,移动光标及提示符。

8) 其余的均为指令,软元件符号,数字键,一共有24个,每个键的上部为指令助记符,下部为软元件符号及数字,上、下两部的功能有对应于键的操作,通常为自动切换,下部符号中,Z/V、K/H、P/I是交替作用的(反复按键时,互相切换)。 3. 编程器与PLC主机的连接

编程器一般都不带电源,要通过FX-20P-CAB或CABO型电缆与PLC主机连接,由PLC供

电,连接步骤为:

连接前先断开PLC电源,打开PLC上的编程器连接插座盖板,把编程器所带电缆插入到PLC的连接插座上,注意插入的方向。

接通PLC电源编程器显示屏显示“SELECT FUNCTION FX[2KFXRAM]”等字样,然后按选择功能键,编程器就进入操作状态。 4. FX-10P编程器的操作

在操作编程器之前,必须将编程器与主机相连接,给主机送上电源。然后将PLC的RUN/STOP开关达到STOP这一边(RUN为运行状态),即进入编程状态,可以开始操作。

(1)清除原程序

清除元程序简称清零,清零后,用户存储器的继电器全部处于断开状态,计数器和定时器等全部被复位,显示屏上显示成批 NOP,其操作方法有如下两种:

1)在写入状态下清零(按RD/WR键,使之显示“W”),又称为NOP成批写入。

2)在删除状态下清零(按INS/DEL,使之显示“D”。

(2)写入程序

写入程序时,必须在STOP转台下,按RD/WR键,观察指示灯的变化情况。

1)只有助记符指令的写入,2)带软元件指令的写入。3)带参数指令的写入。 4)指针的写入。5)应用指令写入。

(3)修改程序

修改程序必须在STOP状态下,按RD/WR,使之显示“W”,然后按下列步骤进行修改:

(4)插入程序 (5)删除程序 (6)读出检查 (7) 程序的监视

按PLC的输入、输出连接号导线,将PLC的RUN/STOP开关置RUN,则可进行监视,监视的目的是看程序是否按梯形逻辑关系工作。其操作步骤为:按MNT/TEST,使之显示“M”,然后,移动光标,如果满足给定定条件(即元件接通)。则元件符号前应有一块黑方块▉,否则表示断开,然后,与梯形图的逻辑关系比较,从而判断是否有误。 实验心得与体会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观察实际器件大致对PLC面板上各部分的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关于通过阅读有关PDF资料学会了如何操作手持编程器,以及手持编程器上各键的功能。同时也了解掌握如何编程、监视等基本操作,为下面的实验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本达到了实验目的的要求。

实训三 简单逻辑指令的应用

1. 单台电动机起动停止控制

1) 控制要求

按下启动按钮SB1,电动起启动运行,按下停止按钮SB2,电动机停止运行。 2) 输入、输出I/O分配

SB1:X0

SB2:X1

接触器:Y0 3)梯形图设计方案

一种方法是将按启动钮X0和停止按钮X1串联,并在启动钮X0两端并上自保触电,然后接输出线圈Y0。另一种方法是用SET、RST指令,用启动按钮X0、停止按钮X

1、使输出复位,如图3-2-8所示。

注:在方法1的梯形图中,用X1的动断点;而在方法2中,用X1的动合点,注意两者在外部输入接线的区别。具体实验时按方法1操作。

3-2-8 梯形图

2. 单台电动机的两地控制

1)控制要求 按下地点1的起动按钮SB1或地点2的起动按钮SB2均可起动电机;按下地点1的停止按钮SB3或地点2的停止按钮SB4均可停止电机运行。

2)输入、输出I/O分配 SB1:XO SB2:X1 SB3:X2 SB4:X3 接触器:YO 3)梯形图方案设计 该题可有三种设计方案,其中有两种方案同例1的思路相似,其梯形图见图3-2-9。第三种方案是用主控指令编程,用两个停止按钮X

2、X3的动断点来控制主控指令MC,用两个起动按钮X0、X1的东合点控制输出线圈Y0,其梯形图如图3-2-9所示。

3-2-9 梯形图

3. 单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控制要求

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1电动机正转启动运行,按下反转启动按钮SB2电动机反转启动运行,按下停止按钮SB,电动机停止运行;电动机正转启动运行时,按反转启动按钮SB2不起作用,电动机反转启动运行时,按正转启动按钮SB1不起作用。 2)输入、输出I/O分配

SB1:X0

SB2:X1

SB:X2 3)梯形图方案设计

可以套用例2的设计思路,用类似的三种方法编程,如图3-2-10所示。实际接线中,为保证安全和工作可靠,正转接触器、反转接触器彼此一定要加机械联锁。

4. 定时器的应用

(1) 得电延时(见图3-2-12) (2) 失电延时(见图3-2-13)

说明:当X0为ON时,其常开触点闭合,Y0接通并自保;当X0断开时,定时器开始得电延时,当X0断开的时间达到设定时间时,Y0才由ON变为OFF,实现失电延时。

3-2-12 得电延时梯形图

3-2-13 失电延时梯形图

5. 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可以产生特定的通断时序脉冲,它应用在脉冲信号源或闪光报警电路中。 (1) 应用定时器组成的振荡电路一(见图3-2-15)

说明:改变T0/T1的参数值,可以调整Y0输出脉冲宽度。

(2) 应用定时器组成的振荡电路二(见图3-2-16)

(3) 应用M8013时钟脉冲(见图3-2-17) M8013为1s的时钟脉冲,所以Y0输出脉冲宽度也是0.5s。

3-2-15 振荡电路梯形图

实验心得与体会

本次实验进行了实际编程,并通过写入程序对模拟接触器进行了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了解了关于振荡电路、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中相关操作。通过实验建立了对PLC控制的基本认识,熟悉了PLC面板上部分插孔的功能,掌握了手持编程器各键的功能,同时也熟悉了指令输入的基本操作和步骤。在根据实验线路图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发现每一个元件都

有对应的图形,只要清楚分析和仔细选择就能顺利进行实验。在操作过程中,若步骤出现错误,程序也将自动提醒。更加大大降低了实验的难度。本次实验进行了实际编程,并通过写入程序对模拟接触器进行了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虽然PLC实验也是根据电路图接线,接线图也不复杂,但是操作步骤与以往做过的实验有很大的区别,接线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很多,较为复杂。

实训四 电动机Y/Δ起动控制

一、 实训目的

(1) 熟悉用PLC基本逻辑指令编程

(2) 熟悉接触器的闭合操作,延迟起动的控制。即KM2(星形接触器)先闭合,KM1(主接触器)再闭合,经过3s延时KM2断开,KM3(三角形接触器)闭合,起动期间要有闪光信号,闪光周期为1s。 (3) 了解电路的热保护和停止功能

二、 实训设备

1. SX-608B电工实训考核设备一台。 2. ZD-PLC实训挂箱一个。

三、 实训原理 (1) 控制要求

1. 用PLC基本基本指令编程

2. KM2(星型接触器)先闭合,KM1(主接触器)再闭合,经过3s延时KM2断开,KM3(三角形接触器)闭合,起动期间要有闪光信号,闪光周期为1s。

(2) I/O点分配

停止按钮 :X0

启动按钮 : X1

热继电器常开触点 :X2

KM1 :Y0

KM2: Y1

KM3

Y2

信号闪烁显示:Y3 (3) 梯形图参考设计方案

方法1:用SET/RST指令编程(见图4-4-1)

图4-4-1

方法一 梯形图

方法2:用主控指令MC/MCR编程(见图4-4-2)

图4-4-2 方法二 梯形图

说明:

1. 该程序采用主控指令编程,可读性强,思路简洁,也比较简单。 2. 采用M8013的时序脉冲,使得程序简化好理解。

3. 由于T0线圈是长期接通的,所以Y1线圈失电后,Y2线圈得电。 方法3:一般编程法

图4-4-3 方法三

梯形图

说明:

1、该程序是根据机电控制系统而设计的,可读性强,也比较简单。

2、时间继电器的说明:T0为Y/Δ起动时间,T2与T3组成1s多谐振荡器。Y3不停闪烁显示。

3、时间继电器T0与T1是软元件,长期通电而不会烧坏线圈和触点。

4、指令输入与模拟调试

按指令输入方法,输入正确的指令后,将运行开关打到STOP,按下启动按钮,这是Y1/Y0亮,3s后Y1熄灭Y2亮,在此期间Y3闪3次,当按停止按钮或热继电器动作,都将全部熄灭。

5、电路连接与动态调试

模拟调试正确以后,按图4-4-4连接电路,然后进行空载调试,空载调试,空载调试时,接触器能按控制要求动作,键启动按钮SB1(X0),KM2(Y1)、KM1(Y0)闭合,3s后KM2断开KM3(Y2)闭合,起动期间指示灯(Y3)闪三次,当按停止按钮SB(X0)或而继电器FR(X2)动作,则KM

1、KM3断开,然后再图4-4-5的主电路连接电动机,进行动态调试。

图4-3-4

PLC控制电路

图4-3-5

Y/Δ起动主电路

四、 实训要求

1、 通过实训,说明PLC控制的调试过程应注意什么?

程序模拟调试的基本思想是,以方便的形式模拟产生现场实际状态,为程序的运行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所以调试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1) 注意清除原有已写入的程序;

(2) 注意硬件和与之对应的软件逻辑关系; (3) 注意元件电压匹配的关系;(试验中24V指示灯与220V电压不匹配) (4) 注意软元件间的逻辑关系;

(5) 注意外部元件接线左进右出原则,以及其他用电安全问题。

2、 写出控制要求 控制要求如下:

1) 用PLC基本基本指令编程

2) KM2(星型接触器)先闭合,KM1(主接触器)再闭合,经过3s延时KM2断开,KM3(三角形接触器)闭合,起动期间要有闪光信号,闪光周期为1s。 3) 具有热保护和停止功能。

3、 画出PLC I/O端口接线图(如前)

4、 列出梯形图(如前)

实验心得与体会

本次实验复习了电动机Y/Δ起动的基本方法和接线,并通过实验掌握了使用PLC编程控制电动机Y/Δ起动的三种方法。实验主要分两个步骤完成:空载调试和接入电动机实验。接电动机线路时相同相用同种颜色线接线可以便于发现错误和快速接线。

此次实验选用的是报告中第三种方法,实验基本成功,达到预期效果。KM2(星型接触器)先闭合,KM1(主接触器)再闭合,经过3s延时KM2断开,KM3(三角形接触器)闭合,起动期间要有闪光信号,闪光周期为1s。实际实验室没用采用信号灯,时间继电器用程序实现。

本实验中我们出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就是程序上载的时候梯形图没有转换,所以电机不转,因为程序根本就没有写进去。这个问题以后要避免。

第8篇:电工电子实习实验报告总结

两个星期的电子电工实习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是在这并不长的两个星期里面却依然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在电工方面,了解并掌握了钢丝钳、尖嘴钳、螺丝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电器元件及电工技术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电子方面,熟悉了常用电子器件类别. 如电容、电阻、二极管等型号、规格、性能、使用范围及基本测试方法.掌握了内热式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实习的第一天上午,老师首先用相当长的时间对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整个实习流程做了介绍.由于电工实习属于强电.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向我们强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每次把线路接好后一定要经过老师的检查,并且得到许可以后才能够接通电源.否则,视为重大违纪.因为电工实习过程中是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以三人为一组进行了自由组合.把组分好后便开始正式的实习了.指导老师还特意提醒组员一定要注意互相配合,不要各自为政.要有团队精神!第一天上午的任务相对比较简单,就是练习怎样将两根线连接起来.在看老师演示的时候觉得应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就是将两根导线连接起来吗?可真正操作起来才知道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老师并没有提醒我们,但是同学们做完实验后都自觉的把自己桌子整理干净,把工具摆放整齐后才离开.为此得到过老师的表扬.不禁感慨,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用一生!

随着实习的不断向前推进,电工实习的难度也同样在不断加大.开始那一两天,即使你不怎么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也许也能够比较完美的完成任务.可是从第三天开始,由于电路图比较复杂,牵涉的元器件也比较的多,如果不仔细听讲的话,是很难完成实验的.

通过这次电工实习,同学们掌握了常用的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学们明白了,在团队里面.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第二个星期是电子实习.由于课程的不合理设置,电子实习的理论我们都还没有学过.整个星期的实习差不多变成了对焊接工艺精进了.实习老是为此还专门表扬了我们呢!说我们是他执教几十年里面做得最好的一个班.

通过这次电子实习,使我们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了解到焊接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学习也同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这次的实习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锻炼.我们平时都只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而往往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很难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了操作技巧,提高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计数器模块的焊接,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稍不留神,就会把两个针脚焊在了一起.但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没有退却.最后还是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两周的实习很短暂,但却给我以后的道路指出一条明路,那就是思考着做事,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做事的心态,也可以得到磨练,可以改变很多不良的习惯,例如:在电工实习过程中,起初效率低.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在开始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在做,另外两个人更像是与实验无关的局外人.而且在开工前,也没有统一意见,彼此缺少应有的默契.而通过不断的磨合,心与心的交流以及对操作的逐渐熟练,使我们学到了这种经验.

电工电子实习实验报告总结

美好的实习生活结束了,站在实习阶段的末端,回顾这短短的半个月里的点点滴滴,虽然说不上激情澎湃,但是毕竟我们为此付出了诸多的心血,心里难免有着激动。现在就要离开教导我们的老师——李老师,心中的确有万分的不舍,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此次的分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我相信我们还有和李老师一起学习的机会、还有受到李老师教导的机会。而且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一起快乐的学习,这也给我们的人生经历中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在此,我就简单的诉说一下我在这段时间里的所学到的知识

还有我的一点点体会,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增加经验。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主要学的是关于Protel99软件的操作和PCB板的制作过程。在这半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protel99软件的基本操作和PCB板的基本焊接技术, 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有过许多错误的操作,但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及自己查阅参考书,我克服了种种困难,现在基本能够熟练运用。通过本次实习,我明白了PROTEL的许多用途。当然,这半个月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掌握PROTEL和PCB板的制作,我们只是初步掌握了它们的基本功能和简单的操作,它的其它功能我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本次实习的目的为了让我们认识画图软件的认识和PCB板制作的基本操作,希望在以后的空余时间里,经过我的努力,我能牢固地掌握这一软件和对PCB板的制作过程。

在对Protel 99软件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清楚的认识到:随着新型器件和集成电路应用越来越广泛,电路也越来越复杂,从而也就推动了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的不断发展,使其功能越来越强大. Protel 99提供了一系列的电路设计工具,优秀的文件管理系统,使用户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而又形象的设计自动化,使设计人员从繁琐的电路设计中解脱出来,只需用鼠标便可完成从电路原理图到最终的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全部过程.它除了提供电路设计平台外,还提供了网络管理平台,从而使用户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电子线路的设计,与其他用户共享设计库资源及元件库资源等,是一个真正的客户/服务器电路设计系统.所以,这样让我对该软件也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就是这种感觉,才让我对电工学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吧!

在对PCB板的制作过程中,也是让我体会多多,也许我的三言两语不能说出我的心声,但是那种体会和感觉还是会留在我的内心深处的,成为我学习经历的一道亮笔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学的就是焊接技术和对一些元器件的认识和识别。首先我们是练习把元件焊到焊盘上去,在这步中,老师故意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那就是元件的引脚怎么也放不垂直,这使我们焊接起来就比较困难,但是老师对我们说,如果我们把这样难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你以后无论的实习还是以后的工作中,你对焊接技术的掌握都会比其他的工作者要有优势的,所以说你的焊接技术就应该是游刃有余了。在练习完这一技术之后,我们就差不多进入了下一步的实际操作了——对元件的焊接。老师首先我一些我们所需要的元件发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去识别元件,并且把这些元件按照一定的原则,把它们安到板才上,在这一步过程中,让我记忆忧心的就是开关的连接和集成块的安装,在开关的安装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万用表,用万用表来测出哪两个开关合起来是长开开关,哪两个开关合起来是长闭开关。然后看准电路板上两个接线开关孔,把两个长闭开关连到有两个接线孔的孔里。这样,如果你想对其进一步的检测,我们还可以用万用表来测试,但开关断开时,线路不接通,但把开关闭合时,线路连同。然后就是集成块底座的安装,这一步中我们就需要细心的完成了,要保证缺口对准缺口,但是要注意的就是:要是没有对准缺口,正好安反了,也不要把它全部拔出来,因为那样很麻烦,容易把焊盘损坏,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并不影响集成块的工作,但是要注意的就是在安装集成块是要把缺口反安。还有几个元件还是需要我们注意一下,那就是有极性元件(电解电容、二极管等)的安装,我们需要看清楚哪端是接地的,哪端是接VCC的。完成这些元器件的安装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了,对我们所制作的PCB板进行检测和调试,这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验证你所制作的PCB板是否能够正常的工作。当你看到你自己所焊制的扳子在检验台上正常的工作之后,那时刻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是兴奋,那是你努力的结果,也是你汗水的结晶。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证明,那就是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心血没有付水东流。

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热心是长在的,所以,虽然我们的电工实习已经基本结束,但是我们对知识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不会结束的,我们会一无继往的学习,一无继往的追求。在结束的那一刻,无论的感激、感恩、还是感谢,我还是想对老师说一声谢谢!我们不会让你失望,我们会用我们的努力来证明一切的一切。

但是本次实习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1.实习时间比较短,在实践操作和理论总结方面难得做到两者据全,湖大实习点利用电教片增强了机械加工基本知识,铁道工业学校在金工操作方面要求严格,但是两者各有特色,没有互补。学生们反映电工实习的内容不够充分,金工实习学生要求制作锤柄。

2.电工实习的课题比较单一,不能满足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的需要。

3.学生在实习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学校教师在实习前的指导针对性不强,导致实习效果不能进一步提高。

4.评分条例比较粗糙,实习前的宣传不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5.对学生在爱护工具方面要注意加强教育。

总之,通过实习总结报告和座谈会交流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到,学生们对此次实习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实习学生在各个方面互相协作,克服了很多具体困难,增加了团队意识,

三.几点建议:

通过学生的实习总结以及实习带队老师的交流,针对本次实习情况提几点建议供以后借鉴:

为更好保证实习效果,加强与实习点的沟通,把实习内容安排得更加周详。

实习之前要将实习情况和课题对学生作更为为详细的介绍,要求学生做深入的实习预习工作和知识准备。进一步加强教师实习管理,增加实习期间学生的小结和交流,规范交流次数和形式。

进一步完善实习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与企业指导教师交流,实行百分制评分。

学校的教学设施要配套,增加学生平时参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机会。

稳定好的实习点,进一步开发新的实习点,把不合适的实习点取消,获得更好的实习效果

第9篇:电工实验报告答案厦门大学[大全]

实验四

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验证 表 4—1 实验数据一(开关 S 3 投向 R 3 侧)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 S1

(V) U S2

(V) I 1

(mA) I 2

(mA) I 3

(mA) U AB

(V) U CD

(V) U AD

(V) U DE

(V) U FA

(V) U S1 单独作用 12 0 8.65 -2.39 6.25 2.39 0.789 3.18 4.39 4.41 U S2 单独作用 0 -6 1.19 -3.59 -2.39 3.59 1.186 -1.221 0.068 0.611 U S1 , U S2 共同作用 12 -6 9.85 -5.99 3.85 5.98 1.976 1.965 5.00 5.02 2U S2 单独作用 0 -12 2.39 -7.18 -4.79 7.18 2.36 -2.44 1.217 1.222

表 4—2

实验数据二(S 3 投向二极管 VD 侧)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 S1

(V) U S2

(V) I 1

(mA) I 2

(mA) I 3

(mA) U AB

(V) U CD

(V) U AD

(V) U DE

(V) U FA

(V) U S1 单独作用 12 0 8.68 -2.50 6.18 2.50 0.639 3.14 4.41 4.43 U S2 单独作用 0 -6 1.313 -3.90 -2.65 3.98 0.662 -1.354 0.675 0.677 U S1 , U S2 共同作用 12 -6 10.17 -6.95 3.21 6.95 0.688 1.640 5.16 5.18 2U S2 单独作用 0 -12 2.81 -8.43 -5.62 8.43 0.697 -2.87 1.429 1.435

1.叠加原理中 U S1 , U S2 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 U S1 或U S2 )直接短接?

答:

U S1 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 S 1 投向 U S1 侧,开关 S 2 投向短路侧;

U S2 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 S 1 投向短路侧,开关 S 2 投向 U S2 侧。

不可以直接短接,会烧坏电压源。

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不成立。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叠加性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由实验数据二可知)。

实验五

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 表 5-1

电压源(恒压源)外特性数据 R 2 (Ω)

470 400

300

200

100

0

I (mA) 8.72 9.74 11.68 14.58 19.41 30.0

U (V)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表 5-2

实际电压源外特性数据 R 2 (Ω)

470 400

300

200

100

0

I (mA) 8.12 8.99 10.62 12.97 16.66 24.1

U (V) 5.60 5.50 5.40 5.30 5.10 4.80

表 5-3

理想电流源与实际电流源外特性数据

R 2 (Ω) 470

400

300

200

100

0 R S =∞

5.02 5.02 5.02 5.02 5.02 5.01

U (V) 2.42 2.06 1.58 1.053 0.526 0 R S =1K Ω

I (mA) 3.41 3.58 3.86 4.18 4.56 5.01

U (V) 1.684 1.504 1.215 0.877 0.478 0

3.研究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U(V) I

(mA) 图 5-4(a)

4.82 24.1 图 5-4(b)

4.83 24.1 图(a)计算 ) ( 6 .117SSSmARUI  

图(b)测得 Is=123Ma

1. 电压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短路?电流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开路? 答:电压源内阻很小,若输出端短路会使电路中的电流无穷大;电流源内阻很大,若输出端开路会使加在电源两端的电压无穷大,两种情况都会使电源烧毁。

2. 说明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其输出是否在任何负载下能保持恒值? 答: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电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保持恒定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其输出在任何负载下能保持恒值。

3.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为什么呈下降变化趋势,下降的快慢受哪个参数影响? 答: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都是存在内阻的,实际电压源其端电压 U 随输出电流 I 增大而降低,实际电流源其输出电流 I 随端电压 U 增大而减小,因此都是呈下降变化趋势。下降快慢受内阻 R S 影响。

4.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什么?所谓‘等效’是对谁而言?电压源与电流源能否等效变换? 答: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1)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 RS; (2)满足S S SR I U  。

所谓等效是对同样大小的负载而言。

电压源与电流源不能等效变换。

实验六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四.实验内容 1、表 6-1 Uoc(V) Isc(mA) Rs=Uoc/Isc 1.724 3.29 524.0

2、表 6-2 R L ( ) 99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U(V) 1.132 1.089 1.042 0.987 0.922 0.844 0.636 0.484 0.484 0.282 I(mA) 1.137 1.209 1.302 1.408 1.535 1.685 1.867 2.13 2.43 2.82

3、表 6-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流源的外特性数据

R L ( ) 99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U(V) 1.116 1.078 1.03 0.974 0.908 0.83 0.735 0.623 0.472 0.274 I(mA) 1.126 1.196 1.286 1.389 1.512 1.657 1.834 2.08 2.37 2.74

表 6-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流源的外特性数据

R L ( ) 99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U(V) 1.14 1.101 1.051 0.993 0.925 0.844 0.746 0.632 0.477 0.276 I(mA) 1.158 1.222 1.312 1.417 1.539 1.686 1.863 2.11 2.39 2.77

4、Req= 516

( ) 6、U OC=

1.724 伏

R S =522 欧姆 7、U OC =1.731 伏

六.预习与思考题

1.如何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直接测量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答:当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 RS 数值很大与选用的电压表内阻相近,或数值很小与电流表的内阻相近时,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时,不适用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法测量;此外存在某些输出不能短路的电路也不适合采用短路电流法测量。

2.说明测量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及等效内阻的几种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答: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UOC 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开路电压法)、伏安法和零示法。等效内阻的测量方法有:伏安法、直接测量法、半电压法、零示法。

实验十二

RC 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1、只有方波信号,在满足其周期 T/2>=5τ时,才可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形成稳定的响应波形。

2、τ=RC=0.1ms,τ表征了电路响应时间的长短,采用图 12-2 或图 12-3 的图形测量法来测量τ的大小。

3、R、C 越大,τ越大,电路的响应时间越长。

4、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的定义及具备条件见 44 页二-4,变化规律即波形见图 12-6。积分电路可以使输入方波转换成三角波或者斜波, 微分电路可以使输入方波转换成尖脉冲波,具体来说积分电路:1.延迟、定时、时钟 2.低通滤波 3.改变相角(减);微分电路:

1.提取脉冲前沿 2.高通滤波 3.改变相角(加)。

实验十九

交流电路等效参数的测量

四.实验内容 1.测量白炽灯的电阻 U I P 220V 0.111 24.21 110V 0.085 8.67 2.测量电容器的容抗 C U I 计算值Xc 计算值 C 4.3μF 220.3 0.297 741.75 4.2935μF 0.47μF 219.9 0.038 5786.8 0.55μF 白炽灯与电容器串联电路 C U Ur Uc I P 计算λ 4.3μF 220.1 203.8 77.74 0.108 21.96 0.924 0.47μF 220 171 135.4 0.099 17.01 0.781 3.测量镇流器的参数 U I P 计算值R 计算值XL 计算值 L 180V 0.111 24.21 89.16 636.6 2.027H 90V 0.085 8.67 89.24 681.59 2.171H 4.测量日光灯电路

U UrL Ur I P 计算λ 正常工作 220 174.2 104.8 0.268 30.23 0.51 启辉 188.5 129.4 110.4 0.189 20.9 0.59

六.预习与思考题 2.在 50Hz 的交流电路中,测得一只铁心线圈的 P 、I 和 U ,如何计算得它的电阻值及电感量? 答:三表法,是用来测量50Hz 交流电路参数的基本方法。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电阻元件的电阻:IURR 或2IPR 

电感元件的感抗IUXLL ,电感fXL 2L

电容元件的容抗IUXCC ,电容C21fXC

串联电路复阻抗的模IUZ  ,阻抗角 RXarctg

 

其中:等效电阻 2IPR  ,等效电抗22R Z X  

4. 当日光灯上缺少启辉器时,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插座的两端短接一下,然后迅速断开,使日光灯点亮;或用一只启辉器去点亮多只同类型的日光灯,这是为什么?

答:启辉器里的主要是一个双金属片,就是起到短接两端,然后温度高了自动断开,人工进行这样的操作是一样的效果。也是用短接后断开产生比较高的电压让日光灯发亮

实验二十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

一、

实验内容 1、白炽灯与电容串联

值 计

值 U(V) U R (V) U C (V) U’(U R , U C

组 成Rt ) UU/U 109.6 95.49 53.24 109.3 0.3 0.27% 注:

U’=√UR 2 + UC 2

2、日光灯线路测量 测

值 计

值测量值(选做)

P(W) I(A) U(V) U L (V) U A (V) cos

R( ) cos

启 辉 值 23.94 0.215 200.8 144.3 108.8 0.55 518 L0.56 正常工作值 29.82 0.267 220 174.3 105.4 0.51 418 L0.51

3、功率因数提高 电容值 测

值 计

值( F) P(W) U(V) U c (V) U L (V) U A (V) I(A) I C (A) I L (A) I ’ (A) cos

0.47 29.86 219.8 219.8 173.4 105.5 0.237 0.039 0.269

0.57

1 30.2 220 220 174.1 104.6 0.211 0.078 0.268

0.66 1.47 30.31 220 219.8 173.9 104.9 0.188 0.113 0.269

0.74 2.2 30.42 220 220.2 174.3 104.2 0.161 0.165 0.269

0.88 3.2 30.51 219.8 220.0 174.2 104.1 0.149 0.239 0.269

0.95 4.3 30.80 220 220.1 174.3 104.1 0.177 0.319 0.268

0.8 6.5 31.22 220.4 220.3 174.6 103.8 0.296 0.480 0.268

0.47

二、

回答 问题 2、启辉器的作用是在日光灯预热结束后,产生瞬间的自感高电压,击穿灯管内部的气体(含有汞蒸气的低压惰性气体),从而使灯管启动。灯管正常发光后,启辉器就不起作用了。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两端短接一下,迅速断开,也是为了产生瞬间的自感高电压,从而使灯管启动。灯管正常发光后,拆下启辉器对灯管没有影响,所以可以再用此启辉器去点亮其他同类型的灯管。

3、电路的总电流是减小的,感性元件上的电流和功率基本没变化。

4、提高功率因数就是要使负载的总无功功率减小,也就是要使容性的无功功率增大,要增大电容。电容并联才可以增加电容量,所以要并联电容。所并的电容也不是越大越好,超过一定值后,将导致功率因数下降,也称为过补偿。

互感线圈- - 单相变压器实验参考答案

互感线圈电路的研究

表 表 1

同名端测量数据

( ( 此实验可暂不做) )

U 12 (V)

U 12 (V)实测值 U 34 (V)

U 13 (V)

表 表 2

互感系数 M 测量数据

3

耦合系数的测量数据

【 预习与思考题】

1. . 什么是自感?什么是互感?在实验室中如何测定? 10

10.04 8.07 5.93 20

20.08 16.30 11.63 15 15.01 12.16 8.62 U 1 (V)

U 1 (V)实测值 I 1 (A)

U 2 (V)

M(计算值)

15 15.09 0.294 12.61 0.137 20

20.10 0.391 16.69 0.136

U 1 (V)实测值 I 1 (A)

L 1 (计算值)

U 2 (V)实测值 I 2 (A)

L 2 (计算值)

M(计算值)

K(计算值)

U 1 =20 V 20.10 0.391 0.164 16.69

0.136 0.834 U 2 =20 V

20.09 0.390 0.163

‚自感‛简单地说,由于线圈(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现象。线圈的自感系数 L,叫做自感。

一个线圈因另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现象。两个回路之间相互作用的系数 M 称为它们的互感,单位是亨利(H)。

在实验室中,根据自感电势 E L ≈U=ωLI , ,测出加在线圈上的电压 U 和流过线圈的电流 I ,可求出自感L。根据互感电势 E 2M ≈U 20 =ωMI 1 , 将互感线圈的N 2开路,N 1 侧施加电压U1,测出 I 1 、U 2

, 可求出 M。

2. . 如何判断两个互感线圈的同名端?若已知线圈的自感和互感,两个互感线圈相串联的总电感与同名端有何关系?

判断两个互感线圈的同名端:若已知线圈的绕法,可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还可用楞次定律直接判定。若不知道线圈的具体绕法,可用实验法来判定。

若已知线圈的自感和互感,两个互感线圈相串联,如果它们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是一致的,即第一个的非同名端与第二个的同名端相连接,则总电感 L=L1+L2+2M,其中的值为各自的电感和互感。如果是同名端相连接,或非同名端相连接,则它们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是相反的,L=L1+L2-2M。

3. . 互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各个因素如何影响互感的大小?

两线圈的 几何尺寸、形状、匝数、导磁材料的 导磁性能及两线圈的 相对位置等会影响互感的大小。这几个因素会影响磁通量的变化,进而流过线圈的电流大小会发生改变,由此影响互感的大小。

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

表 表 1 1

空载实验

表 表 2

短路实验

表 表 3

负载实验

( ( 此实验可暂不做) )

序号 实

据 U 0 (V)

U 0 (V)实测值 I 0 (A)

P O (W)

U 2 (V)

2cos 

1 43 43.13 0.178 2.63 235.8 0.35 2 38 38.17 0.138 2.41 209.6 0.46 3 36 36.05 0.121 2.18 197.8 0.51 4 34 34.12 0.108 1.99 187.3 0.55 5 25 25.16 0.075 1.17 138.4 0.64 序号 实

据 U K (V)

I K (A)

I K (A)实测值 P K (W)

k cos

1 14.95 0.140 0.141 1.64 0.79 2 17.30 0.170 0.172 2.32 0.79 3 20.41 0.200 0.202 3.22 0.79 4 23.27 0.227 0.229 4.18 0.79 5 25.10 0.245 0.246 4.86 0.79 I 2 (A)

0 0.190 0.200 0.210 0.220 0.230 0.235 I 2 (A)

0 0.190 0.202 0.210 0.220 0.230 0.235

实测值 U 2 (V)

72.28 55.14 53.09 51.91 50.27 48.59 47.81

实验二十三

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一、实验内容

1、负载星形联接 中线 连接 每相灯数

负载相电压(V)

电流(A)

U NNˊ

(V)

亮度比较 A、B、C A

B

C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I N

有 1 1 1 62.43 64.13 63.17 0.068 0.068 0.069 0.0

一样亮 1 2 1 63.05 64.28 63.70 0.068 0.132 0.069 0.068

一样亮 1 断开 1 63.82 63.43 63.20 0.067 0.0 0.065 0.066

AC 一样 B 不亮 无 1 断开 1 52.80 94.75 57.04 0.063 0.0 0.063

31.96 AC 一样 B 不亮 1 2 1 81.14 36.93 81.31 0.075 0.109 0.075

27.58 B 暗 AC 一样 1 1 1 63.13 64.80 63.38 0.068 0.068 0.068

0.0 一样亮 1 短路 1 109.0 0.0 108.7 0.063 0.139 0.063

62.70 AC 最亮 B 不亮

2、负载三角形联接

每相灯数 相电压(V)

线电流(A) 相电流(A) 亮度 比较 A-B B-C C-A U AB

U BC

U CA

I A

I B

I C

I AB

I BC

I CA

1 1 1 110.0 110.0 109.3 0.145 0.146 0.145 0.086 0.086 0.086 一样亮 1 2 3 109.4 110.0 108.0 0.297 0.219 0.356 0.086 0.165 0.249 一样亮 二、回答问题 1、当负载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的线电压,负载作三角形连接;

当负载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的线电压 1/

,负载作星形连接。

2、三相对称负载接成星形时,

U U I IL P L P  3 ,

,三相对称负载接成三角形时,I I UL P L P  3,

U 。当三相负载不对称时,接成星形(有中线)p lU U 3  ,

上一篇:孩子礼仪教育养成术下一篇:个人骨干教师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