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职旅游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存在着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也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成为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旅游企业文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旅游企业文化论文 篇1: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摘 要] 首先分析了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策略,旨在整体提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真正意义上落实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 键 词]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校企合作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为我国旅游行业获得今天可喜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中职教育的缺陷仍然禁锢着当前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无法实现优秀人才培养的更高目标。基于此,中职学校应紧跟旅游行业发展潮流,推动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融合模式有待完善

新时代下,旅游+互联网和旅游+教育已成为当前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因此,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在开展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校内,而应把握行业发展,将教学目光转移到校外,有效延展课程教学范围。但当前中职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计算机智能化程度低、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行业发展不符

目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比如课程体系中宗教和文化内容存在重复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智能旅游、全球旅游、文明旅游等旅游模式的衍生,又对旅游人力资源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并结合行业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增设全新的专业课程,如文化旅游地理学、旅游大数据分析以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

二、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策略

(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旅游管理课程体系

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业务能力和核心素养,但在此课程体系的构建中离不开学校和企业的相互配合。首先,中职学校应有意识地将当地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管理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设定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在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确定后,还应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开设相应的核心技术课程。其次,学校和企业还应积极组织现有人才参加课程建设工作,尤其需要关注旅游管理实践课程的建设。在开设核心课程时,对于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理念的引入还应以市场发展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构建系统的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确保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动态相符。

(二)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奠定学生的文化基础

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创新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切实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翻转课堂”下,教师借助“互联网+微信群”以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互动,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教”与“学”具体可从以下三个阶段着手:(1)前期准备阶段。做好课堂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可以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为后续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和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降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难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准备翻转课堂教学相关视频时,应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清晰度,尽可能将教学重点进行有效概括,使导游词的编写趋于专业化、精简化以及个性化,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为首要目标,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导游示范案例。(2)实施控制阶段。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应确保网络始终处于高效、无间断的状态,并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下载、上传视频的权限。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将提前准备好的视频内容传送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需要下载感兴趣的教学视频,从而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练习与揣摩导游词的讲解。(3)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需要学习的内容,并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积极与小组成员进行探讨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和积极性等因素对其进行成绩考核,从而为下节课的安排和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三)创设项目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发展

项目教学模式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可有效推动学生实现自主发展,贯彻落实推动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理念。项目教学法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人能力,为学生安排难度适中的项目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完成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

1.选择适合的内容,实施分组学习模式。对于项目内容的选择,应以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同时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任务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交流,合作完成项目任务,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与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形成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意识。另外,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意识。

2.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展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时,相关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项目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正面、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的作用,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

3.加大师生互动交流力度。在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尽管教师的角色定位已转变为引导者,但其仍应积极与学生保持友好、互动、交流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疑问、汇报研究进度,而教师也应积极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反馈意见。与此同时,对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项目教学而言,需要相关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性格特点、实际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單位完成协同合作,在深化学生技能掌握程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实施校企合作模式时,中职学校需要将学生的学习范围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并且在校企合作支持下积极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体验景区导游角色的机会。因此,中职学校可积极与当地知名的旅行社、旅游景区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为中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另外,基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可以灵活运用现代学徒制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实践机会。合作企业应定期指派经验丰富的行业人员到中职学校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讲座,校企双方应结合旅游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共同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在建立校企合作评价机制时,应从学生理论知识储备、技能掌握程度、出勤率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着手进行客观评价,并以笔试、实操、出勤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客观分析学生的具体表现。

(五)结合学生的工作内容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以导游业务这门课程为例,在开展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内容,结合该课程的实践特征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督促学生积极考取导游资格证,充分发挥该课程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未来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设计课程标准时,应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争取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证考试,同时不断拓展学生日后的就业渠道。

总之,目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仍与行业发展动态和实际要求存在明显偏差,需要相关中职学校不断优化与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以及校企合作等手段,推动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在拓展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的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真正意义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梅,罗会肖.“校企一体”背景下中职学校专业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探析: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2020(8).

[2]沈菲.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9(5).

[3]廖跃萍,尹丽梅.议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旅游纵览,2017(10).

[4]陈秦珍.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

◎编辑 薛直艳

作者:袁琼

中职旅游企业文化论文 篇2:

关于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

摘 要:中职旅游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存在着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也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成为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了新时期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而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探究,并提出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旅游专业;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2.006

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职业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专业、敬业和道德是职业要素的根基,强调自我约束是个人职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中职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但是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行为习惯等这些基本素养相对欠缺。中职学校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要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任。旅游职业素养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礼仪礼貌修养,要满足我国旅游业对合格的旅游职业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就要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因此,笔者探讨了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以及培养对策。

一、新时期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企业的员工,这需要学生在思想上及时的转变,也需要在行为上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要想迅速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学生在学成毕业之后,企事业单位在挑选员工时,既有专业技能的考查,也有职业素养的考查。职业素养考查方面很多都是无形的,如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员工适应新环境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有就是员工的发展潜力等因素。这些方面的职业素养都需要在学生的学校学习中培养。

实际上,从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上来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是新时期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的学校教育都是本着素质教育的要求来逐步推进的,在专业教学中也要求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在原有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培养的新要求,所以在中职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全面结合,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就目前来看,随着整个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日趋重视,这已经给中职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但是,我们知道改变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所以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表现在:

(一)個人主义较强,团队意识较差

同行快,而众行远。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或者团队的支持,这也是目前企业文化中最为关注的一点。但是,现在的很多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历也比较少,再加上从小被家庭呵护甚至是溺爱,导致一些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不能够协调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别人适应自己而自己难以适应他人,这会导致个人难以融入集体之中,最后被集体放弃。

(二)意志品质不坚定,抗挫折能力较弱

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会在毕业后走上社会,在工作的初期因为工作经验不足和能力上的欠缺很容易遇到困难,这需要他们具备坚定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挫折。但是,中职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历,特别是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是家长或者是教师在帮助处理,所以其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易产生依赖心理,面对挫折很容易失去信心,一旦遇到困难和问题就容易放弃。特别是当面对批评和教育时缺乏耐心,也不能正确面对,容易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三)上进心不足,缺乏更高的目标

从未来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更看重员工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这需要员工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和积极的进取心。而从中职学生的状况来看,这方面也是问题比较严重的。一些学生在上学阶段就存在着应付和凑合的心理,面对困难和问题不是努力探究,而是随意给自己找个借口就放弃了;在自己的学习中,也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甚至还存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这不仅仅会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未来进入社会后也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最终可能会被企业所淘汰。

(四)吃苦意识不强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会从事一线的劳动和工作,这需要学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从现实来看,很多中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是较少参加劳动的,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所以在学习生活中就表现出来吃不了苦的问题。尤其是在学生实训阶段,需要学生在一线进行体验,学习的内容很多,劳动强度很大,这时就出现了部分学生拈轻怕重,甚至是找理由或者借口逃避,久而久之,惰性会越来越严重。

三、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就业是衡量中职教育质量最核心的标准,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学习,更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中职旅游专业来说也是如此。

(一)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对策

1.完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又需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方向。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习惯了从课程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也要从学生这方面的特点出发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他们已有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专业的适应性,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旅游从业的多样性和旅游企业内部职业的变化性,要同时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就必须对目前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结构进行重组。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完善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将课程进行整合,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学生未来职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安排。在理论课程学习中,既要注意学生具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要关注背后学生能力和思想态度的教育引导,重要的问题可以反复说,这样才能够逐渐改变学生。其次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学生到一线岗位体验,要给学生灌输思想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在旅游教學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良好的形象、学识风度、气质修养、行为习惯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承担着引领学生入门、塑造学生灵魂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自觉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要保持整洁的仪表,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在课堂上要有能力应付学生的疑问;在生活中要严于律己,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文明得体的举止、精湛的技艺、良好的服务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胜于蓝。”学生只有在教师榜样的引领下才能塑造并超越自己。

3.改革旅游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做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建立实训基地,鼓励学生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按照旅游企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例如要使用服务行业的礼貌用语、着装整齐规范等,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旅游企业,或者邀请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进校园讲座、讨论等,让学生直接接触旅游从业人员,这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学生需有意识的自我提高职业素养

作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首先要有职业意识,职业意识就是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应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其次,在校期间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的掌握,获得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作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最后,要有意识地加强自我修养,包括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隐形素养。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当前很多中职学生都备受家庭的呵护,缺乏独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培养独立性、团队意识、学会分享和感恩、勇于承担责任等,这样学生无论在技能水平还是职业道德素养上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毕业后走向新的岗位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培养出一批企业所需要的、业务技能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优秀合格的旅游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共同努力,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职业学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督促学生强化意识,苦练技能,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社会市场和企业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姜凤芝.提高职校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的一点建议[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

[2]陈梅.中职导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张馨文

中职旅游企业文化论文 篇3:

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思考与尝试

【摘 要】本文阐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三种类别,分析发现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双方需求不同步、合作层次较浅、缺乏充分交流等不足,提出“找准需求,突出技能实训的主导地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课程及实训时间;推动双方共赢机制;建立阶梯式合作计划”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中职 旅游服务与管理 校企合作模式 阶梯式合作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也在不断尝试更为先进的教育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封闭课堂教育模式转型为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入巨大活力。

一、现有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类别

(一)校外实训基地模式

中职学校与旅行社、景区单位、酒店饭店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设施及带教老师均由企业提供,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其他节假日与其签订短期合作协议,在实训基地内进行实践工作,从事一线相关的简单工作,熟悉企业运作管理内容,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技能;或者在完成所有理论课程后,与企业签订为期几个月的合作协议,到企业参与实习,为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二)校企人才培养订单模式

学校联系相关旅游企业,或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学生在校期间将视为企业准员工。学生在其中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实际操作训练、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后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合格后直接由用人单位录用,实现学业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校企互动,资源共享

学校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进入课堂,参与学校的科研、教学等工作,为学生提供行业真实管理经验,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岗位需求、管理制度及技能要求,掌握行业最新知识技能。同时,学校推荐教师进入企业进行进修、调研等活动,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加深教师对行业现状的认知,了解真实案例,增长教学经验,并为企业提供可行性建议。教师返回学校后,可将在企业的实践收获融入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二、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双方需求不同步

国家所倡导的职业教育实践要求采用工读结合、半工半读的形式,然而由于旅游行业所特有的季节性特点,导致淡旺季对人员的需求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旅游企业往往倾向于在旅游旺季与中职旅游院校签订短期合作协议。这种限制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造成实训缺乏连续性。此外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后,与企业所签订的长期合作协议进入企业实习,已经视为脱离了学生阶段,转为上岗工作模式,无法实现“学中做”和“做中学”这一培训目标。

(二)合作层次较浅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学校通常希望藉此解决学生实习及就业需求,而旅游企业则注重缓解用人压力,参与的热情相对较低,通常没有具体的合作项目,合作层面较浅。

(三)校企间缺乏充分交流

学校希望邀请富有经验的企业人员为学生进行培训,但此类人员往往是企业高层,他们能够参与培训的时间较少,且内容往往比较笼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此外,学校前往旅游企业挂职调研的教师通常无法接触较重要的工作,无法取得挂职的预期效果。

三、校企合作新模式探讨

(一)找准需求,突出技能实训的主导地位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以企业及社会需求为标准,参照市场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实训项目等方面的设计。在学校与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协议时,应当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参考旅游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确保在校企合作实施前设定明确目标,使合作过程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实训内容要专业而系统,建设通畅而具有实效的学校—企业人才输送渠道。与此同时,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应当始终保持本专业特色,确保专业技能培训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从而为旅游企业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师资力量是其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学校应当与企业充分沟通,明确只有双方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理论结合实际才能使双方共同提高、实现双赢。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及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积极由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变,鼓励教师定期参与企业管理经营,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同时,积极邀请企业骨干人员参与学校的理论培训、学历班教育等,并担任校外实训基地教师。这样既能增强企业人员的自身理论素养,又能提高授课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训练。

(三)合理安排课程及实训时间

实训时间的安排极大地影响到实训效果。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应明确自身所特有的季节性特点,充分考虑旅游市场规律,兼顾教学体系完整性、旅游企业用人规律的季节性及学生学习规划性三方面。在旅游淡季时更多地设置理论学习或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进行实践工作的讲解、示范及指导,在旅游旺季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各岗位工作实践,充分调动三方积极性。

(四)推动双方共赢机制

实现利益共赢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化最为有效的规划策略,为提高企业的参与热情,学校可利用自身在教学、考核、科研、基础领域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尽可能地为旅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相关服務,例如为企业举办理论知识培训、协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市场调查、员工考核等活动,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吸引企业富有管理实践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来参与合作,为学生举办讲座、培训、帮带等活动,以增强学校师资力量,使学生从中获益,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的了解。开阔眼界,熟悉专业标准,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阶梯式合作计划

为取得实质性合作效果,校企合作应打破传统松散、浅层面的合作计划,采取阶梯式立体合作计划,尽可能地引入企业真实元素,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合作内涵。其中可详分为:

1.认知阶段。在学生入学初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旅游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形式可分为毕业生引领、企业专业人士授课、企业入校宣传、短期企业实践活动等不同形式,指导学生感受、了解旅游行业,激发学习热情。例如,组织新生前往周边旅游景区观摩导游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实践机会、学习记录实践技巧。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中,使对专业技能了解得更为深入,为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体验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引领学生积极接触真实的企业岗位,通过参与实践、巩固理论知识,为顺利过渡到上岗就业打下基础。其方法包括:(1)与企业岗位结成互惠小组。企业为学生创造实习、调研机会,并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资源和场所,学生则满足企业需求,缓解企业旅游旺季的用人压力,实现良性互惠。(2)短期实习。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自主寻找实习机会,参与专业实践。(3)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实训基地形式为学生量身定做实训课程,营造真实的实践工作情景,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工作中的社會身份,提高专业水平。

3.目标阶段。当学生基本完成专业学习课程后,将面临实习及就业要求。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合作互动,学生对旅游企业及旅游市场运营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企业也对学生有了相对完整的印象,此时采取从顶岗实习直接过渡到正式就业上岗的方式,以确保学生信心充足、上手速度快,尽快达到企业岗位标准。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施应当以旅游企业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企业专业人才充足的多方共赢,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 旭,李 萍,姜昱汐,姜 岩.辽宁校企合作联盟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2]郑祝堂.根据职业能力和企业需求制定校企合作模式[J].实验室科学,2011(6)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作者:蒙天创

上一篇:司法腐败防治分析论文下一篇:电力行业财务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