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结合当前小学数学的教育需求,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学模型思想的概念,以及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针对如何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创设情境、加强引导、结合生活和增强实践。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论文 篇1:

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學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的基本途径”,于是模型思想这一概念被逐渐应用。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出发点,阐述了模型思想的概念及其内容,模型思想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用以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模型思想;数学模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四基”做了精确描述,即数学基础知识学生要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学生要进行训练、数学基本思想学生要领悟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生要积累,其中,作为数学基本思想之一的模型思想,在后来被列入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的大纲之中。

一、数学模型思想的相关概念

(一)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主要作用是,将数学问题中各个对象之间所反映的关系进行整理归纳,例如数量、逻辑关系,并概括总结问题的结构,从而达成研究的最终目标。这个过程是利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来进行的,因此所谓数学模型,概括地讲就是指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公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利用数字、字母和符号而构建的方程、函数、关系式以及各类图表。

(二)模型思想

要想理解模型思想,首先要清楚数学建模的意义何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题基本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境,这是数学模型的建立,而学生利用由数学语言构成的公式或函数来得出这些数学题的答案,这是数学模型的求解。因此可知,数学建模的意义便是将现实生活融入数学教育中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本文认为模型思想的主要内容应当如下:首先,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模型,在学习过程中将两者相结合;其次,学习数学模型建立和求解的方法步骤,尝试通过数学模型解答问题;最后,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数学逻辑去分析问题。

(三)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的过程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目的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往往是因为有特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二是情境性,数学建模往往是要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三是创新性,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不是纯粹地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运用,而是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进行新的探索和建构;四是递进性,不同的情境下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固定的递进性顺序,即首先要有问题的提出,其次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才能对该模型是否适用进行验证,最后运用模型。数学模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要求

(一)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学习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基本数学思想的其中之一,模型思想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一方面,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模型思想发挥着核心作用,另一方面,模型思想还有利于其他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模型思想不仅与数学符号、几何感官、原理应用能力有着共同之处,而且其本身就在方程式、统计图表的学习中发挥着作用。模型思想能够帮助学生透彻清晰地掌握数学知识,让其能够以模型为根据剖析数学问题的本身意义,如果学生停止学习,那么在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忘记数学基础知识,但是数学模型思想将会长久地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他们,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是必然的。

(二)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常常会出现“一共有六个苹果,吃了两个还剩几个”这样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就体现了数学模型的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基于现实生活,设立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问题并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步骤清晰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教授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符号、公式、函数等;其次教师应该利用具体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该情境中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情境问题中的要素进行分析,例如路程、速度、时间等,然后帮助学生树立模型思想,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模型解决该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不仅要按照既定的过程,更要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从现实情况出发,立足生活。为了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融入数学模型思想教学的方法,以下方法中将会借助小学教材中一则经典的问题来帮助说明该过程。

(一)帮助学生总结问题中的规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被动学习的习惯,当面对一个数学问题,他们不会主动地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而是坐等教师的讲解。而且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独立思考意识较差,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数学建模的意识,在面对较为困难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只能在数学教材上盲目地寻找相似问题以寻求解决方案。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以我们常见的黑白小球为例,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准备五个黑色小球和五个白色小球,将小球放入一个不透明箱子里,找两个学生,一个学生先从箱子里随机拿球,剩下的球是另一个学生的,那么首先拿球的学生应该拿出几个球,才能让两人的球的数量相等呢,他们的白色球和黑色球又分别相差多少呢?小学生喜欢游戏性质的活动,教师准备道具进行活动,便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能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自主地建立数学模型。

(二)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中的各个要素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寻求一个特定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寻求过程中,对数学问题中的因素进行研究,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因素与答案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该问题解决思路中的规律,这种规律具有抽象、精准、可操作的特点。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小学生很难独立发现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例如上文中黑白小球的例子,教师分别将黑色小球、白色小球以及全部小球的个数在黑板上一一列举出来,首先拿球的学生拿出球后,教师再将小球相应的变动也列举出来,学生看到这些列举,就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即使是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也可以举一反三,通过列举的方法去研究问题规律。

(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在学生明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且把握了数学问题中的规律后,教师就可以尝试用抽象的思维帮助学生去概括总结这一规律,总结出来的抽象化内容即是我们所说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学习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将它们拆解成多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建立简单问题模型的过程中,掌握模型建立的规律,并通过大量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思想。总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小学数学教师帮助学生分解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一个过程,但是建立数学模型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学生还要通过实践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然后才能运用。还是上文中的黑白小球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先将全部小球的数量进行平分,每个学生分别拿五个,再计算彼此的黑白球数量差,这是一种方法,或者先让第一个学生拿大量的球,等第二个学生拿出球后,再通过计算,看第一个学生应该给第二个学生几个球才能达到要求,这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

四、结语

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将问题中的主要要点归纳出,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针对问题目标总结得到一个解决问题的规律,这就是数学模型的建立,而形成建立求解数学模型的思路,就是数学模型思想。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引导学生用建立模型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5).

[2]张奠宙,等.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李 芳)

作者:宗晓荣

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论文 篇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结合当前小学数学的教育需求,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学模型思想的概念,以及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针对如何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创设情境、加强引导、结合生活和增强实践。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型思想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1.069

新课改的推行,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数学模型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强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建立模型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

(一)数学模型思想的概念

数学模型是利用字母、数字等数学符号而建立的一种能够描述客观现象的,抽象的、简化的结构表达式。数学模型的建立必须要真实可靠,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客观事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为复杂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一定作用,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数学模型思想就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观察,将其进行简化处理。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构建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思想来解决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数学逻辑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而且内容复杂的原因,常常使得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数学模型思想,使数学学习更加直观、简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已经成为当前新课改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极为迫切的要求,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学模型思想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拓其思维发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中使用数学模型思维,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处理和解答,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和形象化,在建模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建模思想的运用能够提升小學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放置到具体的情境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小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传统小学数学的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普遍偏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融入数学模型思想,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数学知识,通过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将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容易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难以长时间集中,而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课堂活跃度往往不高,很容易使得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融入数学模型思想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数学问题放置在特定情境中,通过数学模型将问题简化、直观地摆在学生面前,在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模型。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所教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日常生活切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限制,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确保提出的问题科学合理,避免出现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小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小学生难以将这类问题在脑中直接形成模型,需要教师设置情境,帮助学生构建模型,通过对生活中情境的创设,提高学习兴趣。将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进行巧妙融合,让学生感受到模型思想无处不在,鼓励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自主建立模型,培养学生使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模型思想不仅能够帮助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多发现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真实情景,能够将其纳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在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时,能够灵活创设符合数学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模型思想。

(二)加强引导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建模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引导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习惯进行引导,结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问题入手,根据身边现有的生活物品或者事例进行引导,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行下一步引导时,稍微加深问题难度,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尝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数学模型思想。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引导。首先,创设生活情境,以教室中常见的物品为例,如黑板、数学书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的周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长方形周长,即四个边的长度相加。其次,引导学生尝试建立模型,通过对上一步中列出的式子进行总结,发现其中的特点,通过列举不同长方形的周长式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分组导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并尝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再次,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最后,学习运用模型,教师提出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能够通过模型的运用简化问题,快速解决类似问题[2]。

(三)结合生活

小学生是十分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群体,也乐于向其他人传达自己知道的信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提升课堂趣味性,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切入,提出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刺激学生的積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建立数学模型,提升生活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具体,更加生活化,借助实际生活能够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的理解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将生活与模型思想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科学高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将数学模型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也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还能够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模型思想的能力,学生养成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之后,就会体会到模型思想的价值和乐趣所在,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师通过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处理之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当前的数学问题之后,教师提出同类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建立的模型进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相关问题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模型的认识,通过对数学模型和相关问题的不断拓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从生活点滴入手,培养数学模型思想,将模型思想逐渐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在提高学生的生活热情,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刺激学生思考,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四)增强实践

想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单模型,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和手工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亲手制作模型不仅能够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模型的记忆,增强对模型的感知。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在家制作一些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将乒乓球或者篮球作为球体教具,引导学生对自己制作出的模型进行全方位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其次,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假设将其中两种模型组合到一起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解释。最后,引导学生将模型进行组合,再以不同角度对模型进行观察,并对每个角度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学习到观察物体的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建模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在建模过程中还能刺激学生思考。

除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习惯之外,还应该加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此才能够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锻炼学生建模思维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由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进行价格的计算与统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商店进行实践,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将课堂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3]。

三、结语

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的能力,拓宽数学思维,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相信在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模型思想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张一平.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20(4):251.

[2]杨景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学周刊,2020(2):100.

[3]牛津津.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卢德志(1979.2— ),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作者:卢德志

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论文 篇3: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而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既能帮助小学生深刻地认识数学知识的内涵,又能让小学生掌握更加高效的解题方法.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并阐述了创设生活化数学模型的方法,从而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模型思想融入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模型思想;内涵;融入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数学知识都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就应构建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模型,即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转变成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学方面的相关的知识点、理论、数学的相关定理、性质以及概念等各种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不仅能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获得较高的质量,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数学模型

通过对生活中经验的总结所获得的结论,则为数学.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就必须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建立的数学模型,才能让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的、快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模型,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对“简单减法”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喜好来建立一定的生活化数学模型.如,小明有3个小盒子,分别装有10块糖果.第一天小明从第一个盒子中拿出3块糖果并吃掉,第二天再从第一个盒子中拿出3块糖果并吃掉,根据这种规律,即每天小明从盒子中拿出的糖果数相同,小明总的糖果数依次在减少.由于糖果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物品,通过建立这样的生活化数学模型,不仅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们对数学模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措施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模型的建立通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数学模型与学生目前的生活实际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教师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就需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这样建立的数学模型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且让学生处于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建模兴趣也会大大提升,这样学生就能拥有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简单加法”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物品来完成加法运算.如,小强喜爱棒棒糖,他先在超市买了3颗棒棒糖,之后又买了5颗,最后,又买了4颗,提问:小强一共买了多少颗棒棒糖?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就能掌握简单加法的运算方法和思路,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加强引导,促使学生养成建模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缺乏对数学模型思想的了解,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一思想时,很多学生都会产生陌生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引导,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们养成数学建模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对“平行相交”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即:平行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能相交?当学生产生这种疑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一疑问.

(三)增强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还需要教师加强实践引导,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小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就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引导他们运用数学规律,来建立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模型,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实践加强引导,也需要反复地让学生们熟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另外,在建模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较强建模能力的同时,他们的视野也能得到拓宽,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四、总 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们清晰的逻辑思维以及理性思维,这样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才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和增强.

【参考文献】

[1]陈修臻.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吴铭星.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5):78.

[3]毕春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心得[J].赤子(上中旬),2014(10):175.

[4]汤玉凤.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探讨[J].好家长,2015(03):94.

作者:杨毛草

上一篇:中学下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派出所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