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监察员年度工作报告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市监察员年度工作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市监察员年度工作报告1

一、特邀监察员的基本情况

特邀监察员是市行政监察机关根据行政监察工作需要,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成员、工商联成员、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成员及其他社会各界代表性人士和部分党政机关干部中,根据特邀监察员的条件,经有关组织推荐,本人自愿应聘,监察机关考核审定后聘请的兼职监察人员。对聘任的特邀监察员由监察机关发给聘书和特邀监察员证,聘期届满未续聘的,特邀监察员证由监察机关收回。市于年6月开始从社会各界聘请特邀监察员。年7月,市监察局召开第七届特邀监察员聘任会,从社会各界中聘请了16名特邀监察员,聘期三年。其中,中共党员5名,各派10名,工商联1名;人大代表2名,政协委员7名;50岁以下的10名,51-60岁的5名,60岁以上的1名;各县(市)区监察局也都开展了特邀监察员工作,共聘请特邀监察员159名。全市聘请特邀监察员共计175人。

从总体情况看,这批特邀监察员具有人员结构多元化、素质高、接触面宽、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特点,在群众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工作,发挥了很好的民主监督作用,成为我市纪检监察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开展特邀监察员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着力调动特邀监察员的积极性。

市监察局把特邀监察员工作列入行政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在组织开展各反腐倡廉专项检查、执法监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项工作时,都请特邀监察员参与。及时召开特邀监察员会议,讲评工作、总结经验、布置任务。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及时通报有关情况,提供监察信息。还为每位特邀监察员订阅《中国纪检监察报》,定期寄送《中国监察》、《纠风简报》等有关材料,组织业务培训,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条件。

2、围绕反腐倡廉,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作用。

一是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监督。如年12月,市监察局邀请部分特邀监察员对市直单位纠风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点评,对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牵头单位或参与单位所承担的涉及17个专项治理项目,重点是9个新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将结果向受检单位反馈。年6月以来,邀请部分特邀监察员参加对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依法行政情况检查等执法监察工作。各县(市)区监察局也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作用,如年8—9月,连江县监察局针对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组织特邀监察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百名患者大回访”活动,对发现的收受“红包”、开单提成等问题,责令卫生局和相关医院进行查处。

二是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各级监察机关和政府纠风办每年都组织特邀监察员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定期开展明查暗访活动,深入基层听民声、访民意,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年,特邀监察员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共参加纠风办组织的明察暗访215人次,给有关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218条,对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提出意见建议36条。特邀监察员加强同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聘请的监督员和民评代表之间的交流,形成信息共享,相互合作,监督有力的社会监督队伍,年共参加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组织的会议405人次、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员一起参与明察暗访323人次、向参评部门和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509条,并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薄弱环节和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将整改结果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是引导特邀监察员积极纳言献策。特邀监察员有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一些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愿意向他们反映,特邀监察员对有关问题进行收集整理,为改进纪检监察工作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年以来,连江县监察局特邀监察员根据掌握、了解的情况,共向县委、县政府、县纪委提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70多条。有的特邀监察员作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还积极向人大、政协提出议案,如针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服务问题,市监察局特邀监察员丁萍提出了《建立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衔接机制,确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建议》,积极纳言献策,发挥了参谋咨询作用。

3、健全规章制度,保证特邀监察员工作有序开展。

制度建设是特邀监察员有效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保证,市监察局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市监察局特邀监察员工作规定》,对特邀监察员的聘任条件和任期、职责权利和义务、工作程序和要求、工作的组织与服务管理进行了规定;建立特邀监察员列席会议制度,邀请他们参加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大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参加执法监察和纠风等专项治理检查监督,让特邀监察员全面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更好地提出工作建议;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加强特邀监察员与市直有关部门工作联系,参加联系单位开展的与监督工作有关的活动,对联系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等。同时,市监察局向特邀监察员统一颁发聘书和证件,以增强他们监督的权威性。逐步形成了规范有序、运转良好,利于特邀监察员参政议政的工作机制,使他们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三、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特邀监督员在参谋咨询、民主监督和提高拒腐防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市各县(市)区开展特邀监察员工作还不平衡,特邀监察员工作范围不够宽、监督力度不够大、工作思路还不够宽、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激励机制、缺乏理论探讨;平时组织特邀监察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经验和开展业务培训不够,培训形式简单,专业性不够强,缺乏具体指导帮助;特邀监察员开展工作经费比较缺乏等。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特邀监察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进和加强特邀监督员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特邀监察员制度。

1、深化认识,切实加强对特邀监察员工作的领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特邀监察员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特邀监察员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要主动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工作,取得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各派、社会团体的支持,搞好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2、结合实际,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作用。一要突出工作重点,当前,要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组织特邀监察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政策法律咨询,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参加纠风专项治理、执法监察、效能建设、源头治理等适合特邀监察员特点的工作。二要讲求工作方法。根据特邀监察员兼职的特点,要安排一些周期较短、有弹性的工作,尽量避免与特邀监察员的本职工作相冲突。发挥他们在本部门、本行业的专长,真正起到桥梁纽带、参谋助手的作用。三要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要及时向特邀监察员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并按规定及时送发有关文件、刊物及学习资料。要为特邀监察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对特邀监察员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办理,要有规定的程序来保证接受、办理、回复、反馈等工作环节的落实。

3、完善制度,抓好特邀监察员工作规范化管理。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些规章制度,如特邀监察员的聘任制度、联系工作制度,要在工作中继续认真执行,并从实际出发,进行修订完善。还要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对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逐步统一规范,形成工作制度。

4、严格要求,加强特邀监察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队伍的业务建设,注意做好特邀监察员的监察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在工作中要做好对特邀监察员的考核奖励工作,及时发现典型,大力表彰先进,特别要宣传那些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同志,扩大特邀监察员的影响,树立特邀监察员的良好形象。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进一步提高对推进特邀监察员工作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特邀监察员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特邀监察员工作深入开展。

2、创新特邀监察员的活动形式和工作方法,合理设计安排好特邀监察员工作,围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任务开展活动。

3、经常保持与特邀监察员联系和交流,了解关心其学习、工作情况,进一步发挥好特邀监察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工作通报制度,同时组织好特邀监察员外出参观学习、开展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文章或报告,把特邀监察员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4、加强特邀监察员队伍建设。认真抓好特邀监察员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特邀监察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实特邀监察员队伍,注重在社会各阶层聘请特邀监察员,不断完善队伍结构。加大对特邀监察员工作及先进个人的宣传报道,不断促进特邀监察员工作上新台阶。

市监察员年度工作报告2

本文作者:曾祥熙 夏元奎 文秘站原创投稿

湖北省麻城市国土局执法监察科(信访办)科长二〇〇八年述职述廉报告

曾祥熙 夏元奎

二〇〇八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四川发生大地震、奥运会成功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庆典。为维护稳定,监察信访工作倍感肩上的责任和重担。紧张、忙碌的日子已经迈过,对照局党委确定的工作责任目标和我个人在二〇〇八年任职监察(信访办)科长的职责履行情况、廉政情况在这里向局党委作以汇报:

一、述职

一、加大“五五”普法依法行政力度,对系统干部和全市新任村级主职进行法律法规培训

二〇〇八年6月21日,由局党委决定组织了由全体局机关干部职工和每所两人参加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培训会。会议上确立了全市的动态巡查制度和方案,旨在把违法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执法成本。

7月5日,局组织全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全省文明执法教育考试》,7月16日组织局机关、二级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麻城市“五五”普法》考试。达到参考100%,合格100%。8月29日下午,局 机关和二级单位全体人员学习观看了全省文明执法巡回报告专题会录像,

11月月25日至28日,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普及国土资源的法律法规,做到节约集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我科积极协助组织麻城市新当选的715名村支部书记和主任进行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培训。邀请黄冈市局专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剖析,使培训干部对国土资源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培训期间还协助局组织部分村支部书记召开了座谈会,积极听取基层干部对国土部门的意见,收集和整理与会代表的意见及建议130多条。

凡是局的重大活动,我科都力所能及地组织收集了影视、音像、文字资料,为“五五”普法积累资料,20__年迎接省厅的普法依法行政检查得到充分肯定,我局还被省厅作为典型在全省发言作经验交流,年终拉链检查也得到黄冈市及检查团肯定。

二、严把国土违法案件的审批和备案关

二〇〇八年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告知书登记备案148件,其中土地违法案件98件,矿产违法案件登记立案50件;行政处罚决定书登记78件,其中土地违法案件61件,矿产违法案件17件;移送法院强制执行13件,其中土地违法案件移送7件,矿产违法案件移送6件;向公安机关刑事移送破坏耕地5件,举办两次听证会。二〇〇八年的国土资源行政执法立案较之上年有所下降。我科继续巩固“百日行动”成果开展清房行动,一环扣一环,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大群众都是拍手称快,我们执法工作者也是经历了多少不日不夜。我科全年共发放342个违法案件号码,这些案件没有一件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三、邀请“国土监察专员”,“ 察”土地“纳”贤言

为了迎接第十八个“土地日”的到来,我科协助局组织了国土资源监察专员,由市人大、市政协委员组成的“国土资源特邀监察专员”的邀请工作,并于6月25日召开座谈会,听取“国土资源特邀监察专员”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让“国土监察专员”“察”土地“纳”贤言,真正起到监察的作用,为国土资源发展建言献策。

四、进一步畅 通信访渠道,做到“保护与保障”双赢

二〇〇八年信访总量为136件,其中村组干部越权批地17件,破坏耕地采砂、建窑、建房33件,非法占地29件,补偿费问题15件,采矿17件,权属纠24件,其它问题1件。办理国家信访局转办件1件,省厅3件,办理黄冈市局4件,办理市信访局及市人大交办件7件,局信访办接访75件,集体访和联名访共6件。上访反映越权批地和毁坏耕地、采砂等问题尤为严重,矛盾最突出,不稳定的因素非常大,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隐患。虽然这些问题在信访的过程中通过初访的调处,转办立案等手段得到渐时平息,但这些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除了执法人员加大巡查力度,防患未燃,还要局领导建议政府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法律法规教育,及惩处手段到位,才能得到遏制。20__年的接访率100%,初信初访调处率95%以上,回复率100%,没有一件是在我科信访后又转上访到湖北省的信访案发生。

为了保证国土工作管理正常运转,保护国土局不被推上行政执法的被告席,我科经信访一旦发现问题,决不坐视不管,马上向局领导提出报告和建议,如木子店为了招商园的上访件、中驿采砂破坏土地整理项目,如果不是及时发现,留住访案,及时处理都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五、积极配合局党总支的中心工作,完成全年工作计划

在20__年的土地违法专项行动、清房、农村宅基地清理、“二调”等重大活动中积极配合行动,完成任务。局党委安排的各项中心工作一样也不落,顺利完成全年的土地违法案件月报、季报及其他五个年报;信访的月报、维稳排查月报等五样信访月报表的报送工作。我科还积极带头的落实局党委提出的国土政务信息报送工作:20__年撰写国土工作经验交流探讨调研文章以及政务信息新闻报道通讯短评共300余篇,被部级报刊、电台、网站等媒体采用137篇,省级采用53篇,黄冈级采用75篇,市采用10余篇。及时全面的报道了我市国土动态,很好的宣传和提介了麻城国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述廉

我在20__年担任执法监察科科长期间,还兼任信访办公室主任,我能认真学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信访条例。能参加局组织的党员学习及解放思想的讨论活动,能提高素质,净化党员思想灵魂,能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能严格要求自己,细心耐烦的作好信访接待工作,力所能及的解决群众困难,执法监察方面能认真审阅法律文书,坚持事实清楚。法律运用准确,我可以自豪的说:经我科审阅的案卷没有一起发生错误。处事公道正派,无论是处理信访还是执法都能坚持原则。我科的“五五普法”依法行政及信访工作得到省,市的肯定。我能廉洁自律、严以律己。

三、建议

监察科、兼信访办,办公场地有限,硬件软件距上级的要求还很远。执法监察网络没有真正的形成和运作,国土资源长效执法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曾祥熙同志系湖北省麻城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科科长、信访办公室主任)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激活研究论文下一篇:地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