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探讨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我国中等卫生学校课程体系中医学伦理学开设的较晚,笔者就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探讨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探讨论文 篇1:

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就如何加强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做好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 实习前 职业道德培训

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经过两年(高专)或四年(高职)系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三年或第五年将进入各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现阶段很多护理院校均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但往往忽略了职业道德培训,以至于学生进入临床后不热爱护理工作,轻护重医,不认真学习护理技术,甚至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我院注重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在培训中,我们反复强调: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忠于职守,患者第一;勤奋学习,精益求精;热情体贴,认真负责;互尊互助,团结协作;仪表端庄,慎言守密[2]。其核心内容就是爱岗敬业。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就是要热爱护理工作。护士是医疗技术中的重要力量,护理人员在医院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专业性强,工作量大,与病人接触时间长。一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所需的各项处置中90% 是由护士执行和配合完成的。我们用大量医院中发生的真人真事告诫学生:一名护理工作者,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爱岗敬业,不热爱护理工作,不能视病人如亲人,就不能端正学习态度,就学不会高水平的护理技能,就不能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就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护理人才。

二、强化护士职业的崇高性

在培训中,我们反复告诫学生:护士职业是最崇高、最伟大的职业,护理工作在我国受到了高度重视。1981年5月,国家领导人邓颖超同志在护士座谈会上强调:“全社会都要尊重护士,爱护护士。”护士是天使,天使就是爱的化身。护理工作是以人为中心,以服务对象的整体需求为核心的特殊工作。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的需要,只有得到了满足,才能维持生命、净化心灵和解除痛楚。我们护理工作就是帮助患者满足和维持他们的各种需求,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服务。护理工作面对的患者都是受到疾病和创伤的折磨,或者受到死亡威胁的人,是我们的护士把辛勤的汗水洒在了各种护理活动中,量体温,测血压,打针换药,24小时日夜守护,满足他们各种需求,才使病人远离痛苦转危为安。所以,护士是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守护神。

三、强化护理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独特位置

在培训中,我们反复告诫学生:护理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完善精湛的技术操作规范。护士不是简单地遵医嘱。护理和医疗是医学领域中两个不同的专业,在医院的诊疗活动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重要,密不可分。旧的医护关系常被总结为“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意思是医生是说话下医嘱的人,护士是听话执行医嘱的人,医师是主,护士是辅。这种不正确的传统观念禁锢了护士的思维,损害了护士的形象。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逐步形成了责任护理以及现在普遍采用的整体护理模式。医学与护理,医生与护士关系从以前的主导—从属型关系转变成了交流—协作—互补型关系[3],使医护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分工的不同又有相互配合与互补。“三分治,七分养”,就是对护理工作的充分肯定。

四、强化护士职业的广泛前途

在培训中,我们反复告诫学生:护士职业具有广泛的前途。很多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逐渐减少,毕业就等于失业,只有护士职业随着历史的发展不仅永远需要而且需要量逐渐增多。因为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机器人护士)都不能代替温馨、精湛的护理服务,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护士就业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我国目前医护比例严重倒置,医护比例仅为1:0.61,远没达到我国卫生部规定的1:2,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约130.78万人,医生总数约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数量缺口近300万人,故就业形势供不应求。第二,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公民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不断提高,社会需要大量的护理人员。第三,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未来10年,美国、英國、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护士荒”现象已日益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世界性的护理人才紧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

护理专业的学生实习后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护士的转变,只有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才能使学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热爱护理工作,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成为一名乐于奉献、技术过硬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凡龙,王世华.职业道德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47.

[2]李冬坚,彭莉.思想道德修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191.

[3]刘志敏,黄绚,吴丽文.护士修养与护理艺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23.

(责编 张翼翔)

作者:罗小华 刘益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探讨论文 篇2:

中专卫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我国中等卫生学校课程体系中医学伦理学开设的较晚,笔者就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 键 词】医学伦理学 中专卫校 教学现状 对策

我国自1981年开始,高中等卫生医药卫生院校陆续开设了医学论理学课程,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医德建设,促进医学发展,扩大医学生知识领域,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思想修养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省许多中等卫校(包括职业中专和县卫校)自九零年以来,才相继开设了医学论理学课程。笔者就中等卫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但原能成为引玉之砖。

一、中专卫校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现状

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在1990年以前,除两三所学校开有医学伦理学课或讲座外,其余学校都是空白。在省卫生厅科教处及各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990年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各选派教师参加了中华医学论理学举办的师资培训班。经过学习,教师们拓宽了视野,看到了本学科的前景,认识到了医学论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在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对学生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必要性。为了搞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在省厅科教处的关怀下,“河南省中等卫校医学伦理学教研会”于1991年4月19日正式成立,各校从事医学伦理学的老师们遵照科教处领导的指示,埋头苦干,克服一切困难从事教学实践,由于各级领导的支持,1992年医学伦理学教育在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已经铺开,五十多所学校基本都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使用的教材有3-4种,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第四学期,学时20-36个学时,教师隶属于德育教研室是专兼职相结合,专业普及面大部分学校实现了各专业各类学生的全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近几年,医学伦理学教育在有的学校除乡医班外的各专业各类(包括“3+2”)学生中出现了空白,有的学校只在乡医班和护理专业进行等。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医学伦理学教育从总体情况看,开端良好,进展顺利,仅以许昌卫生学校为例。

我校领导对医学伦理学教育极为重视,主管校长主要抓,教育科长具体抓这门课的教学。医学伦理学课程于1991年上学期首先自1989级西医士,卫生医士专业开设,进而逐步达到各专业各类学生全员化,时间安排一个学期(36-40学时),学生们对教学效果的反映由良好趋向优秀。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感到以下的教学方法行之有效。

1.选择适合学生及专业特点的学习内容

中等卫校学生年龄偏小,处于成人与未成人之间,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正在形成。他们富于想象力,积极进去,接受新事物快,但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思考问题缺乏独立性。学生所学的专业又不尽相同,一般对知识的学习讲究实用性。

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教学时不宜死抱住一本教材,毫无遗漏地宣科。应站在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前沿,清楚有关问题目前研究的深度、高度和广度,统揽教材,灵活地运用并适当地加以取舍,以适应学生及专业特点的需要。同时,对一些新观点和有些问题进行介绍。仅以我们教学用过的,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教材为例,我们把前5章和第12,13章作为各专业必须学习的公共内容,把第6-10章作为各专业区别侧重的部分,把其他内容做一般介绍,并说明安乐死、器官移植和非自然生殖目前不宜广泛开展的原因。这样,使学生所学内容与面临的毕业实习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发生密切联系,具有使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以致用。

2.实行课堂讲授与案历讨论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医学伦理学教学必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容易变成枯燥乏味的空头说教,毫无意义,这也是医学伦理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教学中,我们以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作为进行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同时,以电教课,聘请医学界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家作报告和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式心得体会等形式相配合,在实践中取得了优良的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握医学伦理学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注意从正面讲清基础理论,以理服人,并把判断善恶的标准以及具体的道德现象分析,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阐明,给学生正确的导向。使学生在懂得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医德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理解学习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典型诱导,大力宣传和树立先进人物,运用真实感人的典型给学生树立理想化的人格,使他们有学习和效仿的榜样,选用临床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的成功的范例和失败的典型或两难选择的复杂案例,让学生准备后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讨论。学生可根据医德的基本理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所举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提出不同看法并允许争辩,老师可适时加以提示和引导,最后给予总结。通过讨论,即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加深了理解,又增强了医德理论的可操纵性,同时又为学生正确地医德实践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对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的调查和了解,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全省教材不统一。教材即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又标志着一门学科理论化、系统化所达到的高度。现用的这套有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2001年6月第一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的德育教材,有明显缺失。全套教材中没有一个医药卫生行业的实例,缺少医药卫生这特殊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容,只在《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第110-111页中有不到500字的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因此,我们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应抓紧抓好这个方面的工作。

2.课程安排不当。有些学校把医学伦理学课安排在新生入校第一学年是不适当的。因为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开展临床案例讨论。即使懂医学的教师从事医学伦理教学,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学对策思考

1.要课程化。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医德是医务工作者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加强医德教育是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提出的要求。目前,在部分中等医药卫生学校还没有将医学伦理学课程列为必修课,应将医学伦理学列为中等医药卫生学校的必修课。首先要解决好教材问题,尽快是其达到统一,加强教师的教研,学术信息交流活动,以适应该学科教学之需要,其次,校领导应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医学伦理学也是一门科学,有它的独立性,特殊性,科学性,象抓其它专业的教学一样,抓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2.要规范化。应将医学论理学课程安排在高年级进行,以便于学生们用自己学到的临床知识开展案例讨论,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要求,了解卫生部门可以作为学习楷模的医德规范和引以为戒的不良医德行为。注意从报纸,书刊中收集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树立专业法制观念和为医学事业为人类健康而献身的崇高理想。教师要在规范是间内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要系统化。要搞好医学伦理学教育,除了实现课程化、规范化外,还必须按照系统的观点,既要有计划,有步骤,又要分阶段、分层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循序渐进的进行。在学校应形成党委主管、校长要管、教师、班主任、行政管理人人有责、党政工团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明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骆欢欢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医学伦理学,2006(11)

[3]韩姬鸿.论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

[4]陈建平.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伦理学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1)

作者:王玉霞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探讨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摘           要]  基于新教育理念背景下,提倡專业课程思政教育,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与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技能型人才。然而,纵观护理专业教学实践,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阻碍,难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主要分析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并提出推进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路径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对教育教学质量予以更高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中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践行课程思政教育,以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由此可见,就高职护理专业而言,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尤为重要,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更好地培养和孕育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一、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实际看,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实践性特征,而在教学活动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实现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要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融入教学体系中,以更好地推进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将思政教育内容与护理课程相融合,可以发挥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其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教师需深入挖掘育人素材,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使之坚定不移地投身于护理工作岗位中,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

二、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护理教师教育理念有误区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中,部分教师教育理念存在误区。首先,部分护理专业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即可,无需对学生开展其他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空有一身学问,却在护理工作实践中难以发挥作用。其次,部分护理专业教师未能意识到思政教育融入护理课程的重要性,甚至认为思政教育属于思政教师的工作范围,与自身教学无关。基于该思想理念,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分家”的现象普遍存在[2]。

(二)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脱节

从护理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设置看,未能凸显课程思政理念,教师仍然侧重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忽视在护理专业教材中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导致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脱节。近年来,尽管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仍然未能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护理专业教育体系之中,不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及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护理专业教育成效大打折扣[3]。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设定教学评价体系,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针对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相对不完善,甚至部分学校有缺失。首先,教学评价中未能设置关于课程思政考核的指标,无形中降低师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其次,高职院校将专业课程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评判标准,忽视对专业课程思政方面的考核,导致教师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应付了事”的问题。

三、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遵循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原则

就高职院校而言,要深入开展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首先,遵循全过程育人的原则。对于护理专业课程而言,不同课程中涵盖不同的思政教育要素内容,教师要充分挖掘各门学科中的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基础护理课程教育中的“南丁格尔精神”等,用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其次,遵循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基于新教育理念下,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应遵循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原则,将护理专业全部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逐渐发挥课程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最后,遵循全员育人的原则。一方面护理专业教师应全体参与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行动中,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另一方面绝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坚持科学的价值取向[4]。

(二)将思政要素融入护理课程教学中

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将思政要素融入护理课程教学之中,通过深入挖掘课内外的思政教育资源,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助力。例如,在“急救护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思政要素的提炼,在结合护理工作岗位特点的基础上,将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引入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彰显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而且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再如,“心肺复苏”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提升学生的急救思维、增强学生的爱心为重要教育目标。为此,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与护理工作岗位实践中的思政要素资源,对其加以整合,有机融入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中,逐渐完善具有特色的护理专业校本教材[5]。

(三)将临床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中

在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临床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寻找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的契机。该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时间、深度、与课程内容的契合度等问题。例如,在学习“心肺复苏”时,教师将“江城最美女护士”的案例引入教学中,因势利导,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突出强调护士以救死扶伤为职业道德准则,并对每位患者的人格予以尊重。案例中,女护士用“天使之吻”成功地挽救了大妈的生命。基于该案例,教师将“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有助于为护生职业思想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6]。

(四)创新护理专业授课形式

在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要积极落实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护理专业的授课形式。首先,开展项目教学法授课。教师根据护理专业教学内容,为学生深入挖掘思政材料,进而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一系列护理操作项目,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项目,且在项目教学进行中,引导学生自觉进入“护士”的职业角色,从专业视角发现与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项目问题,彰显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优越性。其次,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水平。以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之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对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并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五)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视角,有必要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既要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考核,又要重视检验课程思政的成效。首先,在制定专业课程思政评价标准、设置考核方式等工作中,充分考虑社会、价值、专业等维度因素,进而实现对专业课程思政的综合性测评,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其次,在现有专业考核的基础上,增设思政教育有关的考核环节,引起护理专业师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最后,在考核过程中,融入实践考核环节,如为学生设置标准化病人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操作,最终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技能水平、护理能力、个体表现等方面做出精准的考核,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优势[7]。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育中,有必要实施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积极作用,而且对构建“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一体化教育有利。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看,存在诸多不足,如护理教师教育理念有误区、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脱节、缺乏完善的教學评价体系等。要彰显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应坚持走科学的教育路径,包括遵循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原则、将思政要素和临床案例融入教学中、创新护理专业授课形式、创新教学评价方法等,以推进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周滋霞,刘洋.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高职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1):1179.

[2]秋月,巨鲜婷.高职护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探究[J].国际公关,2020(12):204-205.

[3]白静,宫洁丽.寓“思政”教育于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教学[J].河北职业教育,2020,4(3):77-79.

[4]陈晓娜,杜娟,郑秀坤.职业院校专业课中“课程思政”实践初探:以护理专业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6-77,97.

[5]陈调调,朱海燕,候卿,等.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2):105-106.

[6]季东平.高职院校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93.

[7]果秋婷,张小飞.“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科技风,2019(21):53-54.

编辑 郭小琴

作者:庄佳娥 庄佳嘉

上一篇:校园颁奖典礼演讲稿下一篇:财务室会计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