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河湖保护生态

2022-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真爱河湖保护生态

农村河湖污染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水资源愈发宝贵。我国在水资源管理,尤其是农村河湖管理上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当前加强河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建设水生态的文明,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农村河湖管理;水生态文明;对策措施

引言

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农村河湖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岸线、滩地资源,加强农村河湖管理,全力推进农村河湖水环境整治,对促进我国农村河湖沿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任务,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又满足农村河湖健康基本需求,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应有之意。淮河流域地处南北过渡带,人多地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长期困扰流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加之水资源利用的盲目性及过度开发,已经超越水环境承载容量,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甚至出现河道季节性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严重生态问题,已经危及农村河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扭转,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因此,加强流域农村河湖管理,控制开发利用行为,遏制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二、农村河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生态文明意识不强。

对水生态文明认识不清,重经济轻生态,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思维还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挤占生态空间、违规侵占水域、破坏水源涵养区植被、违规排污排废、违规河道采砂的问题依然突出,违反自然规律、劳民伤财。对水生态文明认识不全面,片面认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就是建水城、建景观,甚至罔顾当地水资源和水生态条件,大搞人工湖、人工水景观建设,甚至出现了水资源浪费、水生态环境破坏的倾向。对水生态文明认识不深刻,没有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自觉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渠化、硬化、白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水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与水问题相结合,存在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操之过切,追求形象工程、短期效应的倾向。

(二)农村河湖水质污染,影响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流域城乡生产和生活用水量骤增,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废水处理不达标或不处理排放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主要污染物入农村河湖总量甚至超过了农村河湖自净能力,导致水质急剧恶化,水污染事故频发,恶化了生态环境,削弱了经济发展后劲,使得水资源潜力日益耗竭,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三)农村河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

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各界对以水资源、岸线资源、砂石资源为代表的农村河湖资源需求呈增长之势,而流域农村河湖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农村河湖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已经危及农村河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并引发生态与环境问题,部分河流出现季节性断流,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河道生态状况亟待改善。

三、农村河湖管理的对策措施

加強农村河湖管理,防止农村河湖退化和功能衰减,维护农村河湖的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促进科学发展,不仅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农村河湖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意识要超前,监管要有力,执法要坚决,打击不手软,保护要到位。

(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快健全完善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与保护策略,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严格限制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行业;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

重点推进规划确定的农村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建设,加强区域农村河湖水系连通,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农村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加快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开展调水引流、生态修复、排污口整治、农村河湖清淤等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

(三)加快农村河湖管理的法规体系建设

加强依法管水治水,是实现对农村河湖有效管理与保护的根本之策。在对农村河湖管理现行的法规、规章进行梳理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围绕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河湖管理工作的重点,提出农村河湖管理政策法规框架体系,制定和修订有关政策法规。要注意以农村河湖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规范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明确农村河湖管理单位,明确农村河湖管理的责任主体、任务、内容和程序,避免出现因工作缺位或操作性不强,造成行政不作为和执法难的问题,使农村河湖管理做到科学规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充分考虑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农村河湖健康生态;从源头防治水污染与水质恶化,注重源头防控-中端控制-终端治理措施并重,努力实现工业废水、污水和城乡生活污水的全面处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综合运用调水引流、截污治污、农村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采取全方位、立体化方式,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保护区的保护和修复,打造绿色长廊,涵养水源。推进水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统筹规划建设沿江沿河绿化带、小流域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区,构建绿色生态人文环境等。

结论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河湖水事活动概要分析,总结了占用农村河湖岸线、滩地资源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加强农村河湖管理、维护农村河湖生态水环境的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晓斌.加强新时期农村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J].水利发展研究,2010(8):99-116.

[2]刘振邦.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性障碍和前瞻性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2002(1):17-20.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生态环境局)

作者:谢其标

第2篇:农村河湖污染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摘要 目前,农村河湖受到严重污染,水域水质普遍较差,导致农村河湖水域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对农村河湖水域污染的现状特征、治理河湖水污染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从选择好处理技术和政策管理优化方面对农村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升。

关键词 农村河湖;污染;水生态环境保护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5.01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Key words Rural rivers and lakes;Pollution;Water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作者简介 陈建军(1982—),男,湖北荆州人,工程师,硕士,从事环境工程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5-03

截至目前,我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近8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意倾倒、排放,对农村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农村小企业、家禽养殖户和屠宰场等将大量的污水排入河湖,造成严重污染,致使农村的河湖保护成为巨大难题。据调查显示,全国约有90%以上的村庄并没有污水管网以及污水处理系统,致使农村水资源污染进一步扩散[2]。点多面广的农村污水已成为河湖、土壤、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农村河湖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水生态环境。笔者就农村河湖水生态环境现状问题,探索今后如何做好农村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 农村河湖污染特征

农村河湖是农村水利的重要部分,既是农田灌溉的水

源,又是农村的行洪排涝设施。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基本都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就近河湖中或地下,因此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由于农村大部分村庄没有排污管网,农村河湖成为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的纳污地。据估计,来自农村的面源污染约占河流和湖泊营养物质负荷总量的60%~80%[3]。

1.1 农村河湖污染的复杂化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活、工业企业生产的污染物大量排放,农村河道水环境不断恶化,危及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农村污水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即日常生活类、生产类和养殖类。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污水处理不当,必给农村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其污水还包括工业、企业排放污水[4]。全国各地区农村污水排放量及水质情况如表 1 所示,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污水人均排放量较南方地区少,但污染物浓度较高;东南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较高,氮磷浓度较高;西北地区污水人均排放量较南方地区少,污染物浓度偏低[5]。

1.1.1 日常生活类污水。

日常生活类污水基本上为洗衣水、洗菜水、厕所水和厨房洗刷水等,污水氮和磷的含有量较高,重金属及有害、有毒物含量较低。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了河湖水和地下水等水环境,导致农村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在农村污水排放中某些农户虽然在房屋修建和改造过程中建有三格式化粪池,但其排放设施十分落后,且多以土壤渗透为主,致使周围的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其次随着农村家庭普遍使用冲水厕所,致使污废水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就进入灌渠[2]。

1.1.2 生产类污水。

生产类污水大多来自于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此类污水有毒物质较多,是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例如农药大量使用,对河湖水体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农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向河湖水体迁移;大气中残留农药随风漂移沉降或随降雨进入河湖水体;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进入河湖水體等。污水灌溉已经成为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水环境的严重污染,直接危害着农业灌溉区的河湖水环境安全。

经济发展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兴起。由于乡镇企业治污、防污等设施设备建设跟不上,许多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湖,使得周边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又对河湖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

1.1.3 养殖类污水。

主要为养殖动物所产生的污水,此类污水具有较高的氨和氮。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向猪、牛、羊及家禽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乡镇及城郊区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场。农村地区兴办的养殖场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导致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措施和设施设备跟不上。在一些排水系统中,多采用明沟排水,并缺乏科学的设计,以至于畜禽粪以及农药化肥等污染源流入沟渠[2]。因此带来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导致农村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有资料表明,1头牛相当于22人造成的污染,1头猪相当于7个人造成的污染,养殖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群众饮用水安全[3]。

1.2 农村河湖污染的富营养化及黑臭

农村河湖是农村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因而也必然对农村河湖诱发出多种潜在威胁。我国农村污染不仅造成乡村环境的恶化,而且是河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河湖富营养化指的是河湖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从而导致农村河湖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使整个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河湖水体富营养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河湖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药化肥等,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农药化肥。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农村河湖水环境。农药、化肥在土壤中残留,同时不断地被淋溶到周围环境,特别是河湖水体中,其中所含的氮、磷就导致了河湖水体富营养化。此外,屠宰场和畜牧场也会含有较多氮、磷的废水进入水体等。

农村河湖水中COD、N、P物质含量丰富,成为导致河湖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农村河湖中含氮、磷废水的排放导致藻类暴发,引发水体景观功能下降,藻类释放毒素,水体缺氧,鱼类死亡,均会使水体功能丧失。水生动植物因缺少适宜的生长环境,物种大量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自净功能基本丧失。水流缓慢的农村河流环境容量小,易于遭到破坏和恶化,缺乏优质水补充,水体置换率低下,长期蓄积导致河水发黑发臭,河底淤泥累积。

对于河湖水体富营养化及黑臭治理,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对其进行预防、控制和修复,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农村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1 选择好处理技术

农村污水成分并不复杂,主要成分为磷、氮、有机物等,通常污水中没有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有3类:接入市政管网模式、集中联片收集模式和单独分散收集模式。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应考虑到地区水环境污染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

2.1.1 物化处理技术。

物化处理技术虽有一定效果,但采用化学物质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水的物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混凝、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吸附、气浮等[6]。适用于农村的只有混凝技术,混凝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如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的过程。混凝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无机磷、胶体物质、金属离子和悬浮物,主要在化学除磷或生态处理系统的前处理措施中运用混凝技术。

2.1.2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指通过微生物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分解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亦称废水生物化学处理法,简称废水生化法,分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2种。技术已相对成熟,处理效果也比较理想,但运行管理相对复杂,费用较高。

2.1.2.1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是借助动力将氧气提供给污水,借助好氧微生物菌种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消耗、分解和吸收,让其变得没有危害的一种方法。主要有2种类型,一是活性污泥法,二是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常见的有AO、AAO、SBR和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常见的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法等。考虑农村污水的分散性特点,比较适合的是生物膜法,该种方法运行成本较低,方便看管,维护也较容易。

2.1.2.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通过厌氧菌和兼性菌代谢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过程。主要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 CH4和 CO2 等,厌氧过程不需要借助人工对其供氧,使能耗有效降低。厌氧处理方法主要有厌氧生物膜、厌氧消化法等[7]。该技术不需要进行曝气充氧,并且产泥量少,成本低,容易管理,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2.1.3 生态处理技术。

生态处理技术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共同作用的原理,通过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实现污染源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吸附、截留、存贮、转化等功能,来处理自然界的污染物或者污染源,既达到生态平衡,又达到净化环保作用。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通过过滤、吸收和分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方法有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壤渗滤等。上述处理方法推广应用造价低,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简便,可广泛适用于农村地区。

2.1.3.1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常見的人工湿地有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借助人工水生态系统中多级生物的稀释降解作用将水中污染物去除或减少的一种方法。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程基建和运行费用不高、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艺设备简单,净化水质较好。在常规工艺中,人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所占份额不高。在技术人才缺乏、能源短缺和资金少的乡村和中小城镇较为适用。人工湿地在农村地区的使用效果也优于传统污水处理厂,不存在二次污染。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在人口密度较低、污染排放较少的农村地区,该处理设施充分利用农户住房周边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实施简单,可造在住宅旁的空地上,也可利用水塘以及公园的景观池改造,规模可大可小,可以二三十户家庭共用一块,也可以一户人家造一块,投资少,维护方便,且占地面积小。人工湿地以水生植物水生花卉为主要处理植物,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有利于改造农村环境。

2.1.3.2 氧化塘。

氧化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主要是借助菌藻的共同作用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按照塘内微生物的类型和供氧方式来划分,氧化塘可以分为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曝气塘。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氧化塘在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行业的污水处理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人少地多,氧化塘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氧化塘工程造价非常低,几乎不用进行太多的维护管理。最近几年氧化塘处理污水处理已成为我国大力推广应用的新兴技术。

2.1.3.3 土壤渗滤。

土壤渗滤处理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在地表下面的土壤中栖息的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學特性将污水净化,属于小型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土壤渗滤处理系统的类型主要有慢、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及地下渗滤系统。较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是地下渗滤系统,优点是该系统布水设施埋地下对地面景观不会造成破坏且天气变化对其影响小,缺点是如果没控制好负荷和做好防渗工作,容易造成堵塞和地下水污染。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城镇基础建设投资的要求,因此选择高效、低耗、廉价、操作简便的处理方法是应重点考虑的问题。随着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形式的多元化,处理技术的选取还应该因地制宜,尤其是遵循简便高效、低投资、低能耗的理念。因此可以实施多种工艺的组合模式,组合处理技术可以2种及以上处理技术的结合或某一种技术系统内部不同工艺形式的结合。目前有人研究的工艺组合包括生物+生物处理组合[8-9]、生态+生态处理组合[10-11]、生物+生态处理组合[12-13]。基于农村污染的特征和复杂性,实施起来应该机动灵活的规划、调研、试验。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借助组合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处理效能。滕少香等[5]推荐农村污水处理的工艺如表2所示,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性能比较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4种工艺的CODCr去除率、TN去除率、TP去除率不尽相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应做到设备简单、维修方便,应尽量采用工艺流程短、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费用低的工程形式。

2.2 政策管理优化

2.2.1 增强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平均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相对而言具有着较低的生态保护需求,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欠缺认知与重视。在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方面,必须开展环保重要性以及普法宣传,以及通过提供专家咨询来提高农村居民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参与性。强化农村居民对水生态环境政策的了解以及调动农村居民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参与积极性是确保我国农村水生态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政府环保部门必须要求农村实行水生态保护信息公开制度,且需要在沟通与交流方面体现出人性化,从而让农村居民认识到参与到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监督工作中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2.2.2 加大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投入。

我国在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给予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各级财政也加大了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力度来解决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以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问题。然而从整体规模来看,我国在农村生态保护方面所进行的财政投入力度仍旧有待加强。由于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着明显的公共性特点,所以政府应当作为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重要主体。在当前农村生态保护中,对于个人或者规模较小群体所引发的污染如工业的污染以及农药、化肥等物质的过度使用等,应当遵循谁污染谁付费或者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并通过构建奖惩机制来对这些行为进行约束。财政投入是农村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所以政府环保部门应当在对财政政策做出创新的基础上来改善农村生态保护资金供给欠缺的情况。对于经济能力一般或者较差的农村地区,政府环保部门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来以环保项目为基础增加社会岗位,让农村居民在开展生态保护的过程中获得实际利益。

2.2.3 加强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

各级政府以及环保部门对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不能很好落实是制约农村水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提高的重要因素。在农村生态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中,一是有必要构建垂直的环保机构管理体系,确保农村生态保护工作经费以及强化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人员管理与培训基础上构建具有高素质、高效率的农村生态保护工作队伍;二是有必要实行生态保护目标责任制度,通过明确督查、调度以及考核等各项工作制度来对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做出领导与规范;三是有必要构建农村生态保护考核机制,有必要明确并落实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在农村生态保护中的责任,并对责任制度进行完善,通过将农村生态保护具体化并进行贯彻以确保农村生态保护取得良好成效。

2.2.4 优化运营管理体制。

农村污水处理运营方式总体上应以政府宏观控制为主,统一监管,将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组织,并制定落实好奖罚机制。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可实行“自用、自管”的管理方式。各基层主管部门要分期、分批对管护人员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应定期检测,从收集到排放全流程从严控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河湖的水生态环境是影响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主要因素,注重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点。农村污水是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严重破坏农村地区的河湖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为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农村污水治理刻不容缓。农村污水处理是城镇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问题,选择处理技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宜性分析。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管理维护相对较难,选择污水处理技术时应尽量注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护简便、绿色节能的方法。选择好处理模式和运营管理体制,从而有效治理水污染,保护好农村河湖水生态环境。

总之,农村河湖水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整治的新阵地,而且落实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保障。当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国农村数量众多,而且地域和经济差异具有很大的区别,为此在处理模式的选择方面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并依据村落的布局,灵活组合并开发处理技术,结合当地经济承受能力,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最终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的水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郝目远,马宁,刘操,等.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宜模式研究[J].北京水务,2019(1):20-24.

[2]薛悟鑫,林宇航.农村生活污水绿色处理技术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2):94-96.

[3]张华帅.新农村建设中水生态环境的研究:以抚宁县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34-36.

[4]潘碌亭,吴坤,杨学军,等.我国农村污水现状及处理方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5):223-225.

[5]滕少香,韩雯雯,赵亭月.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要点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3):61-63.

[6]张晓丽,杨银梅.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现状及进展[J].中国化工贸易,2017,9(21):105-106.

[7]罗涛,齐鲁,杨雅琼,等.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设科技,2017(1):45-47.

[8]高蓉菁,闵毅梅.厌氧滤床-接触氧化工艺净化槽处理太湖流域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1(11):59-63.

[9]谢晴,张静,麻泽龙,等.A2/O-MBR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示范[J].环境工程,2016,34(7):38-41,87.

[10]李松,单胜道,曾林慧,等.人工湿地/稳定塘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0):67-69.

[11]蒋跃,韩姗姗,徐春燕.生态浮床与潜流湿地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净化效率研究[C]∥2016 全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出版者不详],2016:239-243.

[12]张佳琳,林方敏,罗隽,等.厌氧-人工湿地:氧化塘用于华南农村污水连片整治[J].中国给水排水,2016,32(12):106-109.

[13]王翔宇.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典型处理工艺试验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5.

作者:陈建军 林郁

第3篇:河湖长制助推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策略研究

摘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提供了有利契机和重要抓手。本文立足地方河湖长制与流域综合管理的深度融合,基于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节约保护优先与保护管理并重,划定监管边界与严格监管考核,区域措施落地与流域整体协调,强化科技支撑和鼓励公众参与等原则,探讨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协调管理、统一监测和科学评估等制度,完善绿色绩效考核与生态补偿等机制,以期促进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取得实效和长效,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河湖长制;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法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8.0304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球第三大河,拥有占全国1/3的淡水资源、3/5的水能资源储量,以及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和巨大的航运潜力,是国家战略水源地和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1]。长江经济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城市体系最完整的巨型流域经济带,也是我国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对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湖长制是我国地方河湖保护管理的智慧结晶,也是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政治优势的重要制度创新。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建设美丽中国,解决当前河湖生态健康之贫、环境污染之困的重要抓手。针对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推行河湖长制为契机,扎实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强化水域岸线监管和水行政执法,用最先进理念、最务实举措、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制,持续改善长江水环境质量,休养生息水生生物,有助于实现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的生态环境大保护,维护长江健康生命,建设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及美丽长江。

本文结合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和流域河湖长制推行现状,以节约保护优先,保护管理并重等原则,探讨河湖长制助推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策略,以期为取得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实效和长效提供参考。

1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水资源利用粗放,节约保护矛盾突出

长江流域总供用水量从2006年的1 868亿m3快速增加至2016年的2 038.6亿m3。2016年,长江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1m3,远高于全国平均值52.8m3和日本的11m3,水资源利用十分粗放。农业灌溉是长江流域的主要用水大户,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0.50,低于全国平均值0.54,灌溉用水浪费严重。2017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全面摸排了长江流域(片)入河排污口,结果发现,截至2016年,长江流域共有规模以上排污口6 092个,取水口与排污口犬牙交错,水源保护区内有排污口 196个,超过半数的入河排污口未开展监督性监测。长江经济带有12个地级以上城市未规划饮用水应急水源,供水水源单一,水源地突发水污染应急能力薄弱。此外,长江干支流大型水库以及引调水工程的建设运用,极大改变了流域内水资源时空配置格局,造成部分区域与流域用水紧张,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量统一调度矛盾突出。

1.2 污水排放居高不下,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长江流域(片)污染排放总量大、强度高,2016年废水排放总量为353.2亿t(不含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矿坑排水和西藏废污水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以上,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至 2.0倍。重化工企业密布长江沿岸,流域内30%的环境风险企业位于饮用水水源地周边5km范围内,各类危、重污染源生产储运集中区与主要饮用水水源交替配置。国家审计署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显示,长江流域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艰巨,长期持续整治的5个国家重要湖泊,2017年水质仍为Ⅳ类及以下,118座敏感区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未按国家要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因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管网损坏等原因,2017年有2.24亿t污水未有效收集或直排入河。

1.3 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污染事件频发

2015年,长江流域(片)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84.3%,年度综合评价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省界断面占评价断面的89%;59个参评主要湖泊中,42.9%的湖泊出现中度以上富营养化,265座参评水库中,152座处于中营养状态,971个全国重要水功能区中,COD和氨氮双指标评价的达标率为89.4%。截至2017年6月,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督平台认定的黑臭水体有2 100个,而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黑臭水体就达到了928个,占44.19%。长江经济带还是我国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集中发生地区,2010—2014年,11省市突发环境事件分别占到全国的17%、63%、68%、64%和54%[2]。长江流域(片)已建立了覆盖干支流3500多个断面的水环境监测站网,但入河排污口监测覆盖率仍不足10%,跨市、县界断面监测十分匮乏,饮用水源地全指标监测尚未系统开展,应急监测和监测信息化水平与长江大保护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4 水生生境破碎化严重,生态保护压力巨大

长江河道片断化趋势加剧,中下游湖泊、湿地萎缩,洞庭湖、鄱陽湖湖泊面积分别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39.7%、43.6%,调蓄能力降低,江湖关系紧张,枯水期提前[3]。截至2013年,长江流域共有生态取水口78个,取水量不足非农取水总量的1%,生态用水保障不足。受环境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度捕捞等影响,2003—2012年,长江中下游平均年渔获量比1996—2000年减少41%、“四大家鱼”减少94%。2006年起白鱀豚功能性灭绝,2010年江豚实测数量比1997年减少75%[1]。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2013年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但流域尚有30多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和约670千万hm2坡耕地、4 000多条泥石流沟、数万个崩岗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1.5 岸线利用开发粗放,河湖采砂仍待规范

截至2014年,长江已利用岸线总长度约为2 623 km,利用率为15.1%,其中上游岸线利用率约12.5%,中游约23.1%,下游约28.0%。长江干流以港口码头岸线为主,占已利用岸线比重达 53.2%,长江支流以跨(穿)江设施岸线为主,占已利用岸线比重约 32.2%[1]。长江流域岸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总体有序,但局部区域岸线利用粗放问题仍较突出,存在乱占滥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深水浅用、粗放利用等问题,岸线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4]。此外,随着长江来沙量的减少,砂石需求与泥沙补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尽管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已设置了禁采期与禁采区,但干流盗采时有发生,支流与通江湖泊采砂加剧。砂石无序滥采不仅威胁防洪及通航安全,还会严重破坏底栖生境。

1.6 水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协调管理十分困难

长江流域区域行政分割与涉水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导致流域协调管理无法实施。地方政府主要开展属地管理,各自为政,不够重视甚至不顾下游的生态环境利益。部门管理“多龙管水、多龙治水”,导致规划、监测和信息共享方面缺少有效协调,甚至存在着明显冲突。目前跨省级协调管理长江流域的政府职能部门仅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与交通运输部的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太湖流域管理局是流域性管理機构,但职能较为单一,主要实行水利单项管理,不能根据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进行综合管理,也无法承担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协调任务,对各地区的监督职能有限。在协调管理平台方面,尽管长江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均建立了常态的对话沟通平台,发表了加快绿色发展与加强生态保护合作的集体倡议,但相关合作平台和协议约束力不够,使得水生态环境纵向管理职能存在交叉和重叠,横向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上中下游地区难以就生态补偿的形式与标准达成一致意见[5]。

2 长江流域河湖长制推行现状

截至2017年,长江流域各省河长制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挂帅出征,多措并举全力推行河湖长制。湖北等地设立奖补资金进行奖励考核,以此激励督促各级河长增强推行河长制的责任感、使命感;重庆、四川等地实行跨省(市)界河流联合共治,安徽等地建立了地市联席会议制度,云南等地实施了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流域与区域、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协调统筹。浙江、贵州等地成立了多部门河长制作战指挥部,设立了河道警长。福建省人民检察院设立了驻省河长制办公室检察联络室,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设立了三江源生态法庭,广泛凝聚相关部门的工作合力。

长江水利委员会作为流域管理机构,成立了委主任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成人员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水利部赋予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监测”的职责要求,陆续出台了《长江委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推进长江流域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指导意见》《长江委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督导检查实施方案》,并在水利部统一部署下,于2017年4月、10月和11月对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西藏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行了三次督导检查,有序推进了长江流域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各项工作,同时按一省一单方式将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相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抄送水利部河长办。

目前,长江流域河湖长制推行顺利,完善了河湖名录,组建了河湖长制办公室,建立了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出台了河湖长制管理制度,编写了一河(湖)一策,正在向河湖保护管理方案落地和成效考核的深水区挺进。然而,河湖长制推行的主体是地方党政机构,以行政区划为管理范围,强调属地管理,势必造成跨界河湖的保护管理存在片段化,不利于河湖的流域性整体保护。此外,长江流域涉及1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一,河湖保护管理重点各异,河湖保护方案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在河湖长制推行背景下共抓大保护,在上中下游形成保护合力极具挑战。此外,长江流域的“一河(湖)一策”方案大多规划至2020年,2020年以后的河湖保护如何实施,河湖长制如何推进仍然未知。

3 河湖长制助推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思路

生态环境保护是千年大计,河湖保护需要持续推进,以河湖长制推行为契机,通过近期治标为远期治本赢得时间,打好基础十分重要,但也需要在河湖长制框架下,基于长江流域整体性与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的需要,结合河湖长制突出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落地能力,从以下方面利用河湖长制助推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

3.1 节约保护优先,治理保护并重

坚定推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将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水资源、岸线资源、砂石资源、水生生物资源作为治水的优先选项,通过压减取水、重复用水、合同节水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减少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使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容量与水生态承载力与区域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此外,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应远近结合,近期突出解决中央环保督查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能够通过整改立竿见影的问题,远期应保护管理并重,结合流域主体生态功能区划,强化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章和规划的刚性约束,确保全江一盘棋,共谋大保护。

3.2 划定监管边界,严格监测考核

牢固树立边界思维,守界担责,越界受罚。明确长江干流、支流及重要河湖的保护管理范围,划定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国际、国内重要生态敏感区的边界。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全覆盖监控,优化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监测站网,以重要控制断面(含跨界断面)、重要饮用水源地、排污口、水域岸线等为抓手,实施水量-水质-水生态天地空、全要素、一体化监测。通过河段区间内主要生态环境要素监测结果,对河湖长制的实施成效进行量化评估考核。

3.3 区域措施落地,流域整体协调

坚持支流服从干流、区域服从流域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支流是长江水系的经脉,各级河长应重点梳理各自负责河段的问题,分级承担河湖保护管理责任,切忌将“一河(湖)一策”方案汇总为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湖长制采用党政负责制,地方负责各项河湖保护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地,尤其加快落实资金来源有保障、周期短、见效快的保护管理措施。流域管理机构加强对干流河段、重要支流和河湖的保护管理方案进行技术把关与整体协调,确保上下游、左右岸在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域岸线管理和水行政执法方面统一口径和相同水准。

3.4 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公众参与

坚持科技治水,全民治水。长江在快速开发利用过程中,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新老问题交织,大型梯级水库、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和遍地开花的农村小水电站的生态环境累积影响减缓、沿江城市岸边污染带控制、河湖采砂退化生境修复、湖库富营养化防控、流域生态环境智能监控等需要创新水利科技来应对。河湖保护管理事关人民福祉,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打一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民战争,全民参与,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自觉、自发和自愿参与河湖保护管理实践。

4 河湖长制助推长江大保护的对策建议

4.1 健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管理机制

一是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统筹协调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相关的重大事项,强化流域性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统筹管理水、砂、岸线、水生生物等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利用,统筹推进流域水量分配、纳污能力分解、岸线利用、排污口、取水口和应急水源、水土保持和河湖采砂、水生生物保育、特殊枯水年与突发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度等。二是继续落实沿江省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高层会议,研究并切实解决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落实重大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事项[2, 6]。

4.2 完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制度

以改善长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为核心,一是完善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系列制度,推动制定长江流域统一的限制、禁止、淘汰类产业目录,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建立排污口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推进规划环评会商,将流域上下游地区意见作为相关地区重大开发利用规划环评编制和审查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探索跨界重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稳步推进水资源量、环境容量和生态服务价值等估值和交易,推行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第三方治理,加强省际间环境信息共享。三是积极探索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奖励机制,上中下游统筹协调,确保过境断面水质不降级。四是强化规划引领与刚性约束,严格落实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采砂、岸线利用等规划,确保各地区、部门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活动满足规划中空间、总量、强度、准入等管控要求[3]。

4.3 严守水资源上线、水环境底线与生态红线

一是定期开展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监测评估,规范各地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与产业发展布局。针对长江流域各类生态环境敏感区,划定并严守水资源利用上线、水环境质量底线与生态保护红线。二是提出水量调控和生态基流的控制要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源地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建立健全防洪减灾体系。三是根据水环境质量底线倒推水环境容量限值和污染排放控制要求,突出抓好良好水体保护和严重污染水体治理,强化长江干流总磷和各类有毒有害污染的排放控制。四是严格管控岸线开发利用和砂石开采,妥善处理江河湖泊关系,开展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水生生物及特有鱼类的保护,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4 积极推进长江生态环境全覆盖的统一监测评估

一是建立健全长江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定期监测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估等制度。二是分区(河、湖)段编制长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资产损益评估考核机制,应用于河湖长制绩效管理。三是建立健全长江生态环境实时监测网络与监控平台,统筹水利、环保、水文、农业、气象等政府机构与相关科研单位,优化监测站网布局,统一监测方法与标准,提高监测能力、构建全要素、一体化监测与实时监控体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长江生态环境信息中心和监管平台。四是出台长江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技术规范,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标准化监测和数据采集。

4.5 严格长江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

一是研究制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生态环境损害问责制度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二是对重要生态敏感区、生态功能区和沿江环湖地区,加大节水排污、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指数、用水强度、用水效率、水生生物资源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绿色发展指标考核权重。三是强化绿色发展政绩考核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河湖长制履职尽责评估,干部调整、选拔、任用、培训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2,4]。

4.6 建立健全长江横向跨流域生态补偿与长效保护机制

一是严格落实《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将资金分配与生态保护成效挂钩。二是根据跨界断面水量与水质状况综合制定补偿标准,促进地方政府落实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三是探索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生态补偿机制。特别是中央对中上游地区的纵向专项财政生态补偿机制、下游地区对中上游地区的横向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下游地区对中上游地区的绿色产业生态补偿机制。四是通过将生态保护补偿与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通过资金补助、发展优势产业、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对因加强生态保护付出发展代价的地区实施补偿。

5 结语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促进流域绿色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强化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围绕河湖长制的主要任务,通过推动地方措施落地和流域协调管理的深度融合,创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监督、保护和管理机制,逐渐形成长江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的格局,才能让河湖长制焕发持久活力,取得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效与长效。

参考文献:

[1]魏山忠.准确定位 主动作为 加快推进长江流域片全面推行河长制[J].水利发展研究,2017,5:1-4.

[2]高吉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J].环境保护,2016,44(15):21-24.

[3]李干杰.堅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J].环境保护,2016,44(11):7-14.

[4]吴传清,黄磊.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难点与推进路径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0-61.

[5]洪亚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和战略框架[J].环境保护,2017,45(15):12-16.

[6]李志萌,盛方富,孔凡斌.长江经济带一体化保护与治理的政策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7, 33(11):172-176.

[7]汤显强,赵伟华,唐文坚,等.流域管理与河长制协同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水利,2018,10:4-6.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River/Lake Chief Syste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作者:吴志广

第4篇:五二珍爱河湖保护生态主题班会

“珍爱河湖,保护生态”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时间:2018年5月31日 地点:五(2)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人数:48 主持人:班主任

活动内容:珍爱河湖,保护生态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河湖保护及涉水安全意识,维护良好水生态,保障河湖健康,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并激发他们以实际行动参与绿化,宣传环保活动,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活的美丽家园,创建一个文明、洁净的环境,保护地球,爱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今天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珍爱河湖,保护生态”。同学们,地球上的资源为了生存很着急,那么我们人类更应该关注环保问题。

(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保护河湖、珍惜生态的社会实践;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时做起,争做河湖的保护者、文明生态的宣传者、美好家园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河湖保护意识和涉水安全意识。

1、不要向河流湖泊中倾倒废弃物。

2、不在河道内毒鱼、炸鱼、电鱼和设置拦河鱼具。

3、洗衣服或餐具时,请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4、当周边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水污染,请向有关部门举报。

(三)关注公益,人人参与。 1、学习环保知识,提高自身环保素质。 2、积极加入环保社团,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3、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4、宣传环保,共同参与保护河湖的活动。

二、班会总结:

通过这次的主题队会活动,我相信大家对我们的河湖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都纷纷表示要以主人翁的精神为拯救河湖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同学们不仅要把这些信念谨记在心中,并以实际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决心,更希望你们把你们的这份心意传达给你们的家长,让我们家乡的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河湖,因为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保护河道,防止污染。

第5篇:保护河湖

《保护河湖,人人有责》主题班会

高一(1)班

一、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同学们对修河、柘林湖和鄱阳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过去的修河、柘林湖和鄱阳湖与现在的修河、柘林湖和鄱阳湖的对比,来呼吁同学们保护修河、柘林湖和鄱阳湖,做到环保人人有责。

二、活动时间:2017-6-13

三、活动地点:高一(1)班教室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都是永修人,大家对永修的历史了解多少 呢?现在我来给大家出出题,来考考你们。 问:永修的名山名湖/河有哪些?

同学作答:

2、修河、柘林湖和鄱阳湖前后对比

通过前后对比,你们能说说这些水域有什么变化吗? 同学发言: (1)、不干净,河两岸垃圾多了。

(2)、这些水都是不能拿来引用的,喝了会危及身体

健康。 (3)、河面上到处是油污,挖沙船整夜轰鸣,不仅噪音大,而且水都被污染了 。 (4)、河堤河床松弛变矮,如果发大水,会很危险。

主持人:是的,现在在我们身边的河流大多是都是如大家所看见的那样不美观。甚至还有些更严重的。

主持人:那么我们的河、湖——是不是天生就是如此脏的,拿修河为例,我小的时候,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河两岸花红柳绿,小摆渡船来回穿梭。水底的一块块卵石也都像水晶似的光滑、透亮。我们那时的家里饮用水都是直接从修河中担的。一到夏天,附近村庄的人们就到河里洗澡玩水。

3.河湖污染之原因探究。

主持人:很多同学很有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河湖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是胡乱开采沙石现象十分普遍。 (2):是沿河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3):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严重。 (4):往河里让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主持人:为了重现我们县河湖的昔日美丽风光,为了我们县人们的饮用水安全,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河湖,不能这样长期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止生态受到了污染,我们也会受到伤害.

主持人:小组讨论,我们能为我们的河湖做些什么?

小组讨论并记录。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记录并补充:

1.保护河道,防止污染。具体为A、不要向河流湖泊中倾倒废弃物。B、不在河道内毒鱼、炸鱼、电鱼和设置拦河鱼具。C、洗衣服或餐具时,请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污染。D、当周边企业的生产 造成了水污染,请向有关部门举报。

2.关注公益,人人参与。具体为:1、学习环保知识,提高自身环保素质。2、积极加入环保社团,参与环保公益活动。3、爱护花 草树木,积极参与植树造林。4、宣传环保,共同参与保护母亲河的活动

教师总结:通过这次的主题活动,我相信大家对我们的河湖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都纷纷表示要以主人翁的精神为拯救我们的河湖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同学们不仅要把这些信念谨记在心中,并以实际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决心,更希望你们把你们的这份心意传达给你们的家长,让我们家乡的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河湖,因为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

附:《保护美丽河湖 建设美好家园》倡议书

尊敬的永修市民:

你们好!

河湖具有防洪、抗旱、输水、蓄水、生态和景观等功能,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城市景观的依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美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美丽的湖泊、河流也极易受到污染,她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用心呵护。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丽永修是每一个永修市民应尽的义务。

在此,我们发出倡议,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节约用水,珍惜点滴宝贵的水资源;

二、不乱丢垃圾,爱护美丽的自然环境;

三、珍爱生命,不擅自下河游泳;

四、保护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不电鱼、毒鱼、炸鱼;

五、不毁坏堤防、护岸、涵闸、泵站等河道配套设施设备;

六、不做其它危害自然环境的事情。

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需要你我共同参与。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美丽、宜居新永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6篇:河湖保护计划

白槎小学——活泼文明,勤奋创新

2018-2019学上学期一年级2班河湖保护计划

任教老师 范惠敏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态文明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河湖保护及涉水安全意识,维护良好水生态,保障我市河湖健康,根据区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河湖保护管理教育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校在开展河湖保护管理教育活动中的率先垂范作用,引导小学生积极投身于保护河湖、珍惜生态的社会实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河湖的保护者、文明生态的宣传者、美好家园的建设者,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河湖保护意识和涉水安全意识,为我市打造“水清岸绿,生态健康,自然优美,人水和谐”作出新贡献。

二、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师生。

三、目标任务

通过广泛开展学生河湖保护管理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自觉树立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意识。主要开展“六个一”系列活动:

1.作一次国旗下的河湖保护管理教育宣传讲话。充分利用学校晨会契机,作一次国旗下的河湖保护管理教育宣传讲话。

2.显示或悬挂一条宣传标语。学校在校门口悬挂一条“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的宣传标语。

3.出一期主题黑板报。组织各班开展以“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班级黑板报评比活动。

4.开展一次“珍爱河湖,保护生态”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河湖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5.组织一次主题书信文化活动。坚持以“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组织开展小学生主题书信文化活动。

6.组织一次“小手牵大手”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和河湖保护管理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倡议书》等形式,倡议学生和家长自觉保护美丽河湖,维护良好生态,建设美好家园,发挥学生在河湖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宣传员、示范员和监督员的作用,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将全市河湖保护管理教育推向深入。

四、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确保河湖保护管理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好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等载体,加强对小学生开展河湖保护宣传教育,在校园营造一个浓厚的珍爱河湖、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3.立足课堂,注重渗透。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思想品德、语文、科学等学科教学中,积极将河湖保护管理教育主动纳入到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内容,渗透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让广大小学生真正理解河湖保护管理教育的重要意义,着力提高广大学生对河湖保护管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白槎小学——活泼文明,勤奋创新

4.强化教育,防范未然。认真落实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管理要求,强化学生防溺水安全管理和教育,坚持警钟长鸣,把防溺水知识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进一步培养和增强小学生防溺水等涉水安全意识。

第7篇:保护河湖班会材料

美丽河湖连着你我他

一、班会目的

1.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河湖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河湖的情感,理解“保护河湖,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二、班会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阐明保护河湖的重要意义,为举行此次主题班会做好思想准备。

2.黑板上书写“美丽河湖连着你我他”九个大字。

三、班会过程

主持人甲: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 主持人乙: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

甲:是啊,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甲乙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让我们通过《美丽河湖连着你我他》的主题班会,来重新认识河流保护的重要性。

甲:嫩绿、翠绿、葱绿、墨绿……跳动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乙:绿是植物放射的生命之光。

甲:绿色保佑着山,有了绿色,山才有生机。 乙:绿色保佑着水,有了绿色,水才清澈。

甲:绿色保佑动物,有了绿色,才有鸟的啼唱,虎的长啸……

乙:你听,黄莺在嘎咕嘎咕地叫,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唱。

甲:请听诗歌朗诵。

乙:河流啊,你们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甲:同学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地球像妈妈一样,精心养育着我们。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妈妈病了,满身伤痛。

乙:原本绿色的土地被黄沙吞没,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蓝的天空不再蓝,原本清新的空气不再清新……

甲: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母亲得这么重的病? (一个学生身上披着世界地图,饰演成地球妈妈,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场)

“地球”:环境污染对我的伤害实在是太严重了。现在我全身是病,再不给我治病,我快没命了。医生!医生!(另一个学生装扮成医生上) “医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觉得难受极了。皮肤发痒,透不过气,海湾一带稳稳作痛,请你帮我检查一下吧!

“医生”:咦,怎么是你!过去你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你的肌肤不是蓝色,就是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可如今……(不断地摇头作无奈状)

“地球”:(哭丧着脸)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医生”:你的绿色的皮肤——森林,受到了沙漠的进攻,得了“脱落症”;你的蓝色血液——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鱼儿的家了……

“医生”:你的病是由于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多采伐树木,随意排放废气造成的。对这样的病,医生是无能为力的,唯一的办法,只能请人类不再加重你的病症,并努力保护环境,保护江河湖海逐步恢复你的抗病能力。

甲: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小品你们一定深有感触吧。 乙:谁来谈谈看了小品后的感受和体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谈感受和体会)

甲:刚才同学们讲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都讲得很好。

乙:是啊,水对于人类来说太重要了。

甲:作为地球上的少年儿童,我们有义务让地球妈妈更健康、更美丽。 乙:我们的生活更幸福!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做?(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乙: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注重环保,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甲:如果我们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该怎么做? (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甲:洒下清泉,让一朵朵鲜花张开笑脸, 乙:长辈们都向我们翘起了大拇指。

甲:锄松泥土,让一棵棵绿树长得多么挺拔, 乙:浓浓的绿荫铺出童话世界的神奇。

齐:对着太阳我们自豪地说:红领巾是大地的美容师! 甲: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 乙:无论你穿过千山万水,

甲乙齐:最终我们还会在此相会,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妈妈。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对它的热爱吧!请听大合唱《热爱地球妈妈》。

班主任总结班会情况,并提出要求。

(四)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查干湖蒙古族中心小学 陈明爽

2017年10月30日

第8篇:保护河湖倡议书

“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倡议书

近年来,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的影响,辉发河不断遭遇污染,随岁月流逝而愈见沧桑、日渐失色。母亲河期待着我们的关注,更需要我们的保护。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河湖保护,维护良好水生态,保障我市河湖健康,根据《梅河口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巡查》要求,向全体同学提出倡议。

我们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自觉做到和监督别人做到: 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水电;及时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自觉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辉发河。不向河沟乱排污水、不乱扔垃圾,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要倾倒在指定的垃圾点,确保一滴清泉给自己,一江清水注大海。

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开展河湖保护管理教育活动中的率先垂范作用,积极投身于保护河湖、珍惜生态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河湖的保护者、文明生态的宣传者、美好家园的建设者,着力培养我们的河湖保护意识,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新贡献。

梅河口市朝鲜族中学

2017年9月11日

第9篇: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永修县,每到雨季的时候,河的两岸容易发生洪灾。人们的生命财产都受到威胁。老一辈的人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洪水的危害,于是在修河上游的中段,建了一个大坝,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这就是柘林湖。 清晨,湖上冒着烟似的薄雾,远望大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太阳缓缓地升上了天空,发出橘红色的光芒,树木与湖水开始散发出它本身的清香。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让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丽家园。 正午时分,太阳照得山山水水一片明丽,镜子般的湖面,反射着银色的光。一条鱼船经过,漾起一阵阵波浪,被阳光一照,闪闪烁烁,似星星坠落在湖上。湖边上的石梯,被击打出的浪花,似小姑娘的裙䙓舞动着,美丽无比。

黄昏,太阳公公收起他刺眼的光芒,张开他温柔的双臂,迎来湖边嬉戏的人们。鸟类在湖上翱翔,鱼儿在水里自由地游荡,鱼民荡着小舟,撒着鱼网。大山夹杂在它们之间似一条水龙安详地躺在河床上,安然地享受着这一切。 近几年人们开发柘林湖的旅游,吸引了从四面八方来的商人,形形色色的老板,如织的游客。一切都变了。湖水边,随处可见漂浮的垃圾。大大小小的山包上冒出了许多建筑物。安静的水面上冒出了许多不同的游船。美丽的湖泊正在一点点地被吞噬。

柘林湖为造福人们而来,人们却忘了初衷。未来,我们还能喝到干净的水吗?还能在湖里沐浴吗?还能有小鱼和水母陪我们玩吗?还能欣赏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吗?还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吗?大家行动起来,在景仰的同时手下留情。爱护我们的生命之源,保护我们的家乡柘林湖。

三(4)班

李贝妮

上一篇:清查两面人实施方案下一篇:关工委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