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知识问答

2022-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公共场所卫生知识问答

社区护士公共卫生护理知识掌握现状调查研究

近年来全球灾害频发,且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使得全球卫生工作高度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在事故灾害、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于2010年调查全国卫生应急基本狀况,并强化培训。第一时间与公共卫生事件接触的人即社区护士,在应对承担突发公共卫生时间与灾害方面作用愈发突出,再加之社会逐渐进步,人们健康观念不断更新,科学逐渐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医疗制度改革及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等使得新时期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护士为我国重点扶持对象。但当前社区护士多缺乏基础知识,专业素质较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与灾害事件的业务技术与知识掌握水平较低,因此需强化社区护士教育培训工作,将社区护理水平提升。现选取社区护士84名,了解其对公共卫生护理知识的掌握现状,并探讨培训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工作于本地多个社区服务中心及相应社区卫生服务站中的社区护士84名,其中男性12名,女性72名,年龄为23~39岁,平均年龄为(29.4±5.6)岁;其中护士40名,护师及其以上职称44名;从事护理工作年限为1~12年,平均年限(5.2±1.8)年。

1.2调查方法 依据卫生部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l规划、十二五规划教材《社区护理学》,并与我省社区可利用资源及服务现状相结合,将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及应急护理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表设计与印刷出来,而后发放至护士手中,调查培训前社区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与应急事件的掌握情况,将培训大纲初稿总结并拟定出来。

1.3培训方法 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对以往文献中护理师资培训需求调查及培训反馈意见等予以借鉴,将课时合理安排出来,将多种实践方案设计出来,将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培训大纲初稿拟定。与急救护理、公共卫生、护理教育等专家联络,论证并修改培训大纲初稿,最终明确培训大纲。培训内容如下:①公共卫生应急概论与相关理论,采用知识抢答与理论讲授方法,安排3h学时;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规定,并明确社区护士职责:采用模拟课堂情景与理论讲授方法,安排5h学时;③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及处理应急事件的技术:授课方法为案例教学、理论讲授、情景模拟,并开展实验性综合实验,安排20h学时;④社区居民应急知识健康教育设计,并培训实施方法:授课方法为理论讲解与社区实践,安排18h学时;⑤不同人群主要心理问题,评估方法与分诊技术,研究相关护理方法,开展总结并培训报告技能,安排13个学时。最后进行考核,为确保本次培训结果客观,便于后期可持续发展,将完善的考核方案制定出来。综合应用实践技能操作、理论考试、案例分析与处理等方式,评估培训后社区护士技能、知识及态度,与社区护理专家与护理教育专家协同考核本次学习效果,明确考核方案。要求培训者将课外练习报告撰写出来,而后开展书面测试与综合设计实践考核,共安排20h学时。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应用软件为SPSS20.0,标准差(x±s)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后社区护士考核结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目前社区护士主要为青壮年,学历多数为大专,且职称较低,多数社区护士皆来源于病房护士,未接受过系统化社区护理培训,缺乏社区护理经验,年限较短;此外,社区护士工作职责主要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岗位集中,其人数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护士人数要多。研究发现当前大多数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均在工作后才开展,接受过规范且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只有少数社区护士,以往社区护士参加的培训旧寸间多为80~119个学时,教学方法多为参观学习、讲授及实践,内容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概论、社区健康教育、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预防护理常见疾病的技巧及社区护理概念等,培训内容注重基本护理技术、理论培训等,而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及技能操作事件等有较大空缺。

本组调查后发现培训前社区护士对公共卫生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欠佳,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护理培训特点,并协同专家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将三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结合当地医疗服务实际、结合护理人员实际需求、结合多种教学形式,同时实行“片医责任制”,注重培养社区护士主人翁意识,评估与统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需求,从上至下筛选,将对学习需求产生影响的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如学历、地区差异及职称等,明确培训课程时间与内容。该培训模式将传统培训模式中将专业知识作为全面需求的刻板、盲目局面打破,对社区护士需求予以充分满足,护士积极主动参与培训,且好评度高。与护士培训现状、护士自身需要及应急护理工作需要相结合,因本次培训学时较长,为将护士积极性与兴趣激发,将培训效果增强,本次培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开放式、互动式、实战预案演练、现场观摩、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包括影像资料、游戏及图片等,将合作学习理论作为基础,提升护士综合运用已掌握知识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的能力,使其更好理解与积极理论知识,同时其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也得以提升。

此外,本组在培训后还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以对本次考核结果予以客观评价。考核指标较多,如知晓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程度;掌握公共卫生知识如心理危机干预、传染病、健康教育及职业病等程度;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的合格率,如现场应急抢救主要措施、个人防护及消毒隔离等技能操作情况等。评估社区护士态度、知识及技能情况,应用案例分析、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技能等多方面考核,将培训效果全面且客观反映出来。此外,对考核不合格者要重新接受培训,确保人人合格方可上岗,从根源上提升社区护士业务技能及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本组结果表明培训后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应急相关理论与工作、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处理技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与上报要求、社区紧急护理技术、灾民、伤员日常与心理护理、护理研究、总结与报告技能及其他知识掌握水平均明显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

为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工作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实施上述培训方案的目的在于发展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提升护士综合素质与应急护理能力,这也是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予以健全的必要手段。而在培训期间要确保知识内容有侧重点,注重培训社区护士紧急救护能力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因社区护士工作繁忙,再加之经费有限,缺乏培训机会故而社区护士缺乏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基于此卫生部要加大经费投入,可将社区护理培训基地构建出来,注重社区护士培训,同时结合实践与理论讲授。此外还要将责任制度明确,便于强化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成立专职小组,指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方向,防止盲目处理导致不良后果或酿成悲剧;同时强化健康宣教,积极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结合运用宣传手册、家庭随访等方式,提升社区人们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以此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率,维护公众安全。

作者:韩丽

第2篇:基于知识实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平台构建研究

摘要:[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嚴重危及全球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实现信息资源对突发事件的智能存储、查询和知识组织与输出等,对应急领域科研数据集成共享与领域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方法/过程]选取CNKI和WOS为检索平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检索,爬取有效数据,利用文献计量软件对抽取的知识数据进行加工、融合,并对高频词汇、文献作者和机构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将知识实体、属性及关系存储于Neo4j图数据库中,建立知识实体之间的复杂联系,进而搭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平台模型。[结果/结论]应急事件智慧平台是一个以信息资源为基础,对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内部实体的筛选与融合构建的面向大众的知识数据共享资源平台,该平台可以上下交互实现信息资源流动,切实发挥信息资源对应急管理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服务 知识实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分类号:G203

DOI:10.13266/j.issn.2095-5472.2020.016

引用格式:冯鑫, 李雪, 闫月, 等. 基于知识实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平台构建研究[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20, 5(3): 175-190[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211/.

1 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当前热点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声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的爆发已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疫情的肆意蔓延以及进一步恶化将造成严重的经济冲击和社会影响,威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布会上表示,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的组织下,中方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发布信息,快速识别病毒并分享基因序列,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控制疫情传播。这些不仅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更是对全球疾病防控的大力支持。此外,在本次疫情中,中国采取的大量防控措施远远超出国际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要求,为各国防疫工作设立了新标杆。就目前来看,中国的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国际的蔓延是对各国家的又一个挑战。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20年6月12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36 565例,达到7 325 851例;中国以外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9 25例,达到413 649例。全球范围内,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36 572例,达到7 410 510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 925例,达到418 294例。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形势,必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举措,加强联防联控,制定完善的应对计划。习总书记在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中提到,国家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其支撑作用[1]。

因此,有必要缜密调研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现状,抽取复杂抽象的多维数据,以实体、关系和属性的方式将专业知识实体关联化和可视化,并基于精准全面知识实体来构建应急智慧数据平台。通过搭建平台,从低密度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及时共享和智慧分享,使得相关信息的获取变得方便迅速且高效,最终实现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荐帮助多类型用户快速精准地收集信息,利用信息资源制定应急防控措施,对于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相关研究

科研学术机构可以通过其自身职能和特点支持和响应公共卫生对策,做出信息管理和绩效评估。A. L. Dunlop等通过回顾2001年9月11日至2009年2月1日的文献和互联网报告,提出了学术机构作为社会灾害响应的一部分,提供的服务和资源可以减少事件的不良后果、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社区的抗灾能力[2]。N. A. Vielot等对于合并公共卫生防范和应急管理的作用是否可以完善应急计划和提高响应的效率和效力这一问题,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6个县进行采访,讨论产生的机遇和挑战[3]。J. Hu等研究建立了具有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农村应急管理常设机构,完善了应急管理机制的全过程,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资力度,构建了具有充足应急资源储备的体系[4]。S. Zhong等基于传统的云计算在应急服务中存在延迟等缺陷,提出了构建一种基于边缘计算模型的紧急救援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个资源调度模型,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调度时间和较低的成本[5]。

国内学者也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资源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突发事件应急情报资源保障方面,柯丹倩对国内外突发事件驱动的应急决策情报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为后续研究做出铺垫[6]。张永领等将情景分析引入到评价模型,对应急资源的保障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价,从而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需求[7]。在实现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应急管理方面,郭陆生等通过构建目录,为应急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标准体系,实现了信息资源与应急服务的衔接,为应急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与相互服务提供了便利[8]。屈腾佼等对中国2003-2018年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和相关卫生应急管理文献进行归纳分析,阐述了中国卫生应急管理现状[9]。在应急决策和信息融合方面,李品等实现了智库活动与情报研究内部的融合,构建了支持智库活动的情报流程并协助智库产品产生的情报体系[10]。操玉杰等对应急决策信息需求与大数据环境下可获得的应急信息进行对比,构建以应急数据模型为桥梁、面向应急决策的信息融合服务整体框架;逐层剖析数据层、语义层和服务层应急信息融合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信息融合实现路径。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突发事件大数据融合系统构建,也为面向决策的信息分析提供了实践参考依据[11]。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在信息化时代应急信息资源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目前还没有相关学者对应急资源进行知识实体的构建。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从中国知网(CNKI)和WOS(Web of Science)中提取知识实体,基于知识实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知识实体图,然后在数据库底层进行逻辑推理,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知识体系系统化地展示给用户,通过知识实体图辅助科普领域大数据的分析与决策,使应急资源的组织更加高效,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3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文对国内中国知网和国外WOS进行主题检索。首先,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总库检索中,采用高级检索的方式,选择的检索字段为“关键词”,检索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限定论文为SCI、EI核心期刊,采集时间段为2010年到2020年,剔除无关文献后得到检索结果为416篇。其次,在Web of Science全文数据库检索中,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檢索文章的主题为“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限定文献类型为Article OR Review,索引为SCI-EXPANDED、SSCI、A&HCI,语种为英语,采集时间段为2010年到2020年,剔除无关文献后得到的检索结果为949篇。获取相关数据后,采用可视化的方法,从文献数量、引文数量、作者和机构对比等方面分析,通过科学计量指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量化分析。

4 知识实体的提取

4.1 知识实体提取方法

科研论文中的关键词表征了一项科研成果的核心研究内容,是检索知识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中外文相关主题数据集进行计量统计,析出核心关键词作为知识节点之一,析出核心专家与研究机构作为节点之一。以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要对象,搭建知识实体的主要框架;对文档内容进行分析,以自动提取的关键词为对象,建立关联度强的知识实体;进行用户关联分析,挖掘潜在的知识关联,并将普遍关联的知识实体应用于科普平台搭建,对科普用户进行科普知识个性化推荐。以构建知识实体的应急资源平台为出发点,从科普知识实体抽取,到实体关系构建,知识实体可视化,最终实现信息共享、智能查询、智能推荐等功能,提高科普信息的利用率。

本研究利用关键词共现聚类形成网络,中文数据集聚类如图1所示,共计8个聚类单元,分别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保健服务、传染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数据、公共危机预警、delphi法、水痘。外文数据集聚类如图2所示,共计7个聚类,分别为resilience、ebola、synthetic cannabinoids、radiological、emergency preparedness、quarantine、practice guidelines。

4.2 机构发文量分析

统计各个机构的发文量,得到主要研究机构名单。在Citespace中选择节点Institution,每个节点的时间切片选择Top50的点节点标签分别分析国内与国外的机构发文量,得到发文量统计表和机构研究合作图。

表1是2010年到2020年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构的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统计表,排名前三的机构分别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0篇)、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篇)、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5篇),这3所机构的发文量都超过了5篇。表2研究的是从2010年到2020年期间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构的发文量排名。从统计表的年份看出,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构的发文量大部分处于这10年间的前5年,说明各大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涉及时间都很早。

图3是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构合作图,本图是利用Citespace对国内的机构合作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的。根据节点半径大小得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这些机构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其次是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紧随其后。但之间的合作却寥寥无几。相比之下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与排名第一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合作更多一些。从这些机构发文量的分布来看,发文机构遍布全国各地,说明我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机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做到按照本区域公共卫生的特点进行区域研究,但国内尚未形成比较深入和密集的跨区域跨机构研究局面。

近几年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渐被重视,国外的一些机构也对此领域研究下足了功夫。表2是国外研究机构突发事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统计表,是基于Web of Science近10年的机构发文量统计。其中Ctr Dis Control & Prevent(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总发文量达到了88篇,WHO(世界卫生组织)39篇、Harvard Univ(哈佛大学)34篇、Minist Hlth(沙特阿拉伯卫生部)24篇、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3篇。

图4是利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献可视化,得到的国外机构合作的可视化分析图,线的粗细表示机构之间的联系,节点的大小表示机构发文频次的高低。图中线条节点都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国外的各大机构之间的合作力度较强。

4.3 作者发文量分析

在Citespace中选择Author,时间切片选择Top50的点,选择Thresholding为(2,1,20),设置节点参数发文量为至少3篇。分析2010年-2020年的作者发文量,设置年份间隔为1,得到图5;分析2010年-2020年的作者发文量,将设置年份间隔为1,得到图6。

表3是经Citespace统计分析得出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统计表,可以看出吴群红在这10年的发文总量达到10篇,安璐7篇,刘静5篇,郝艳华5篇。说明这些科研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

用Citespace对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得出国内作者合作分析图(见图5),其中颜色随发表时间由深变浅。本图显示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专家名称,节点半径越大,名字字体越大,代表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越多。连接线越密集说明作者之间的合作越紧密。在图中,黄色代表浅色,结合表3可以得知安璐是2016年开始涉及突发事件领域,并且发文成果可观,对此领域做出了贡献。

表4是WOS中2010-2020年期间排名前十的作者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发文最多的是FREDERICK M(7篇),其研究方向是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其次是ELENA SAVOIA(5篇),主要从事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和定量方法研究;DANIEL J BARNETT(5篇)主要专业是急诊医学;LAINIE RUTKOW(5篇)主要采用法律、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公共卫生法律和政策进行研究。

图6显示了WOS中作者的分布。如图所示,节点越大表示作者发文量越多,节点年轮的颜色变化反映了作者活跃的不同时期。从图中可以看出,這些作者的联系并不紧密,发文量前三名的作者几乎没有合作关系,都在以独自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研究。

4.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实体构建

4.4.1 知识实体图相关概念

知识实体图,又称为知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并显示知识及其相互联系。其本质就是一种大规模的语义网络,富含实体、概念及关系,是大规模数据知识表示的方法之一。

知识实体可以存储总结不断迭代的知识、规则、元数据等多类型的数据或者融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利用它来分析关系复杂的多维数据。知识实体图主要有两种存储方式:一种是基于RDF[12]的存储,一种是基于图数据库的存储。RDF以三元组方式来存储数据而且不包含属性信息,但图数据库一般以属性图为基本的表示形式,实体和关系可以包含属性,这样更容易表达现实的业务场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RDF中的一个重要设计原则是数据的易发布及共享,而图数据库则把重点放在了高效的图查询和搜索上。图7和图8就是基于Neo4j[13]图数据库做出的知识实体图。

Neo4j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图数据库,以描述实体的属性与实体间的关系为主,用图的形式存储。它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存储,支持320亿的关系节点和640亿的属性。Neo4j拥有活跃的社区,查询效率高,但缺点为分布式存储实现代价高,更新速度慢。Neo4j也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它用“节点”和“关系”来存储数据与数据间的关联,由于不需要固定的schema,可以随项目发展扩展节点上的属性。

本研究以CNKI和WOS提取的数据集中的主要关键词、研究者和机构聚类名称,作为实体节点名称。全部融合考虑以上知识节点后,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实体分为5部分,即突发公共卫生级别、防控措施、传染病、专家和机构。然后定义实体与实体、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用CREATE语句创建节点、属性和关系。最后,我们将所有命名的实体及实体关系导入Neo4j图数据库,得到图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实体图和图8新冠在中西医研究方面知识融合实体图两个重要知识实体图。

4.4.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实体的构建

图7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实体图,由节点和边构成的,其中圆圈代表一个节点,即知识实体中的实体,实体之间的边代表属性与节点的关系,关系可以用箭头来表示方向,两端对应开始节点和结束节点。在节点上加一个或多个标签表示实体的分类,和一个键值对集合来表示实体关系属性外的其他属性,这时关系也可以附带额外属性。我们一般都是将实体的property-value(属性值)表示在图中,由于属性和节点分开储存,其属性可以用MARCH命令和WHERE子句来迅速实现查询,部分节点属性如表5所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实体图是根据图1和图2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3和图5的作者合作分析以及图4和图6的机构合作分析来创建的,它的两个一级知识实体分别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用最大的圈来展示且设置为蓝色,中英两个一级实体的设定是为后续知识实体在中外文两方面同时展开增长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上文的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分析,本文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五大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防控措施、传染病、专家和机构,将这5个实体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体的关系属性设为“INCLUDE”,即是“属于”上一级的下位类。《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第1.3条第2项规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14],“特别重大”用红色表示、“重大”用橙色表示、“较大”用黄色表示、“一般”用绿色表示,设置这4个实体节点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实体节点的关系属性为“SORT(分类)”。在防控措施方面,我国积极做到了“应急管理”“卫生应急”“疫情防控”和“防治”,这4个实体的聚类程度和实践意义都比较强,用绿色的节点表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严重的事件就是“传染病”,其中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有“新冠”“Sars”“水痘”等。今年爆发的“新冠”使我国多个城市做出了一级响应,所以用红色圈重点标识。根据上文作者发文统计表和机构发文统计表,将专家和机构发文量的前三名放进知识实体库中分别用紫红色和蓝色表示。

对于国外部分的知识实体建设,本文主要根据聚类结果将“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事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Emergency”,包括ebola、radiological、novel coronavirus和quarantine等,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为“Expers”和“Institutions”,根据国外作者发文统计表将作者FREDERICK M、ELENA SAVOIA和DANIEL J BARNETT等和国外机构发文机构加入知识实体。

4.4.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节点属性

表5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实体图部分节点属性的展列,属性是描述节点或边的性质,可以用键值对(key-value)[15]来表示。Neo4j在创建属性时分为两部分Property-name(属性名称)和Property-value(属性的值)两部分,同一属性名可对应多个属性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实体属性表(见表5),表头是由节点的ID、3个属性名称和其对应的属性值构成的。其中,知识节点的ID是在创建节点时自动形成,且ID是唯一的。属性表的第一列的元素是每个节点的ID,第二、四、六列是指对每个节点设置的属性名称(P1_name、P2_name、P3_name),第三、五、七列分别是其前一列的属性值(P1_value、P2_value、P3_value)。一般情况下,节点有多个属性时,系统会自动选择name属性的属性值在图上显示,如:Person:person{age:20,sex:”woman”,name:”Lisa”},最终在图中显示的是“Lisa”。将表5第二列的属性名称对应的属性值显示在图7中。除图中显示的属性值,属性表将所有含有下位类的节点及部分子节点的所有属性都罗列出来了,如ID为4003的属性名keyword对应的属性值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性名search range检索量对应的属性值为1278,属性名from来源对应属性值为中国知网。

4.4.4 知识实体查询

Neo4j图数据库通过Cypher[16]语言实现对图的查询操作。在图形数据库Neo4j中,图遍历查询的速度是一个独立于遍历数据量大小的常数,仅当需要访问某节点或关系时,图形数据库Neo4j才会对其进行遍历并返回节点。当使用Cypher语句MATCH匹配正则表达式时,Cypher语句是一个描述性的图查询语言,会自动调用内置的遍历搜索算法遍历访问,不需要人为指定遍历搜索方式,即可遍历得到整张图。

图8是对图7使用Cypher查询语句得到的网络图,是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献整理及研究概述》[17]和《基于中医经典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18],对新冠展开的中西医药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研究的概括总结。其查询语句是:

MATCH和RETURN是Cypher的关键字;Sara是变量用来保存节点;sara是标签;r1,r2,r3代表节点之间的关系;n1,n2,n3是指与上一位节点关系为“IN”的所有节点。当实行第一段语句时,查询得到一个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红色节点;随后执行到“n1”时,经数据库查询显示“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两个节点(用紫色表示);执行到“n2”时,查询得到“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两个节点的所有下位类一一诊断、治疗和预防(用蓝色表示节点);执行完整个语句时,才查询出图8内包含的所有节点,并且只有实行RETURN返回语句,才会将这些节点显示在图中(见图8)。

该知识实体是站在中西医角度分别从不同方面对新冠展开研究,归纳总结出新冠的相关结论,不仅促进了人们对新冠的深入了解,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医疗系统在诊断治疗中的作用,便于更好地制定防控措施及救援方案。因此次疫情的影响范围广泛,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员对COVID-19的病毒来源、传播途径、疫情预测、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展开研究,从陈莹[19]等的可视化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对新冠的重视,相信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能够早日攻克难关。

5 基于知识实体的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平台构建

如前文所述,知识实体图是对物理世界的符号表达,描述现实事件中存在的一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20]。应急资源平台基于知识实体图而构建,采用自底向上的运作模式。搭建基于知识实体的应急资源平台,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基础,挖掘当前新冠疫情内部以及突发事件之间的多元化关系,可视化地展现给用户,可以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方便迅速且高效。用户通过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荐能够快速精准地收集信息,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做好应急防控措施。

如图9所示,应急资源平台包含数据层、知识库构建、数据存储和数据应用层四部分。

第一部分数据层位于平台的最底层,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及标准化,经过数据处理后得到的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作为构建知识实体库的数据源。在该层次掌握国内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现状,进行逻辑推理,从大数据中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律,让事物的发展变得有迹可循,从而形成搭建知识平台底层的架构。

原始数据按照数据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划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是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主要通过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半结构化数据,是结构化数据的一种形式,虽不符合关系型数据库或其他数据表的形式关联起来的数据模型结构,但包含相关标记,用来分隔语义元素以及对记录和字段进行分层。非结构化数据是数据结构不规则或不完整,没有预定义的数據模型,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包括关于某一类应急突发事件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

第二部分为知识实体构建,位于数据层的上方,包括知识抽取、实体对齐和知识设计,是平台的重要组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常一个知识图谱的构成包括实体集(实体的个数)、关系集(关系的数目)以及对应的三元组。本体构建模块中主要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表达,用抽象的概念表达真实的存在,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借助本体的约束来规范实体、关系以及实体属性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的现象,形成本体化的知识表达。

本文提取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体和关系,用实体、属性、属性值这样的三元组来表达事实。首先搭建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两个一级知识实体,再根据中国知网和WOS文献中关键词、作者和机构聚类的数据,划分出下一级的知识实体,完成了知识实体的构建。之后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节点属性,通过属性值刻画出实体之间的内在特性,用关系来连接两个实体,深入挖掘内部联系。

在該过程中,知识抽取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实体抽取、关系抽取和属性抽取。本文从原始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中,即从国内的中国知网和国外的WOS检索到的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文献中,提取关键词、作者和机构等关键知识实体,把排名前十的文献作者和机构进行梳理统计,将汇聚的实体知识加以规范,完成本体模块模型构建,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初步知识展示。获取到实体、关系以及实体的属性信息后,接下来要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进行融合,进行知识实体消歧、共指消解,它的过程有实体链接,适用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通过信息抽取提取出来的数据;知识合并,主要对结构化数据(如外部知识库和关系数据库)进行处理。

第三部分为数据存储层,位于知识实体库的上层,其构建基于知识实体库的实体数据。在知识实体有大量数据的复杂的情况下,就会显得传统的关系数据存储方式有些低效耗时,因此使用图数据库在查询工作中会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更易于图查询和搜索。

在该层次提取新冠的知识实体,从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两个方面划分知识实体,归纳新冠的相关结论。把最底层的数据转化为具有决策价值的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沉淀下来与人的知识体系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用图的形式存储,选择图数据库Neo4j作为描述实体属性与实体之间关系的存储介质。在Neo4j图数据库中建立节点、关系、属性等,形成知识图谱,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查询了。

将数据存储在网络上,基于图的搜索,具有完全事务管理功能,可以很好地支撑动态数据特性的应用需求。根据本体模块对应的相关概念建立于实体数据之间的关系,实现概念的实体、关系、属性的知识实体可视化。

第四部分数据应用层位于平台的顶端,是平台的最终形式,主要面向对象有普通大众、政府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教育教学者等,是一种基于知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智慧搜索引擎,能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一般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从了解问题到明白如何解决问题的转变。智能查询应急防控和智能搜索突发事件等功能的实现,便于用户更加精准有效地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利用知识实体图实现搜索结果的可视化、体系化,使知识体系构成网状节点,展现更加精准的信息。应急事件大数据平台不是简单的数据输入和输出,而是一个以信息资源为基础,对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内部实体的筛选与融合构建的面向大众的共享资源平台。

6 结语与思考

应急突发事件下,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事件的处理影响是巨大的,而资源的不充分利用会成为有限资源的一种浪费。利用大数据实现从简单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提升是必然的,所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有用的数据,对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基础,研究经历了以下阶段:①搜集相关资料,建立基于知识实体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平台搭建思路;②在中国知网和WOS数据库,分别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③通过构建知识实体,深入主题进行阐述,挖掘当前新冠疫情内部以及突发事件之间的多元化关系;④对基于知识实体的应急大数据的构建进行细化,将问题延伸。在此基础上构建应急资源平台,发挥信息化对辅助疫情诊断、创新医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做好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基于知识图谱构建应急资源平台,在理论层面,将知识实体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智库的建设,且此知识实体是不断扩充和生长的,不仅丰富智慧数据平台建设的知识实体方法理论,也有效地解决了数据平台的生命力和持续性的问题;在应用层面,依靠权威的文献数据库平台来获取知识实体,可以使信息获取变得方便迅速且高效,且对于多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实体提取,可以在同类型事件下查询到可借鉴的预防、治疗、应对等方法,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阶段知识实体的构建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技术及知识获取的算法还有待改善和发展。然而要特别指出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平台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会涉及到不同的环境背景、主体、文化以及运行机制等。本文构建的基于知识实体的应急事件大数据平台仅仅是一个模型,现有的研究数量有一定的局限,面对多变难掌握的环境因素,相关结论需要进一步验证与完善,理论与实践并重,人文与技术相融合。在下一步规划设想中,将会增加更多的数据集,构建基于知识实体的应急事件大数据平台,应用于不同领域,有效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J].当代广西, 2020(5): 4-5.

[2] DUNLOP A L, LOGUE K M, BELTRAN G, et al. Role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in community disaster response since September 11, 2001[J]. Disaster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2011, 5(3): 218-226.

[3] VIELOT N A, HORNEY JENNIFER A. Can merging the roles of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emergency planning and respon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4, 11(3): 2911-2921.

[4] HU JIAXIANG, CHEN CHAO, KUAI TINGTING.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public health crisis in rural China: a review article[J]. Iran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8, 47(2): 156-165.

[5] ZHONG S, HE T, LI M, et al. An emergency resource scheduling model based on edge computing[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ham: Springer, 2019.

[6] 柯丹倩.國内外突发事件驱动的应急决策情报研究现状及展望[J].现代情报, 2015, 35(8): 12-16.

[7] 张永领, 陈璐.基于情景分析的应急资源保障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 24(12): 151-157.

[8] 郭路生, 刘春年, 李瑞楠.面向公众服务的应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6(7): 41-49, 23.

[9] 屈腾佼, 谷仕艳, 李萌竹, 等.中国卫生应急管理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4): 433-435.

[10] 李品, 许林玉, 杨建林.面向智库服务的情报研究[J].情报学报, 2020, 39(2): 135-147.

[11] 操玉杰, 李纲, 毛进, 等.大数据环境下面向决策全流程的应急信息融合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 2018(5): 95-104.

[12] 项灵辉, 顾进广, 吴钢.基于图数据库的RDF数据分布式存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4, 31(11): 35-39.

[13] 林启胜, 王磊, 周喜, 等.基于图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方法优化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7, 34(10): 63-67.

[14] 畜牧水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18(4): 366-373.

[15] 林枫.分布式键值对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7.

[16] 张凤军.基于Neo4j图数据库的社交网络数据的研究与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 2016.

[17] 贾明, 王虹, 宋春利, 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献整理及研究概述[J].陕西医学杂志, 2020, 49(3): 259-263, 266.

[18] 赵钢, 曹莹莹, 于文慧, 等.基于中医经典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J].江苏中医药, 2020, 52(4): 38-42.

[19] 陈莹, 郭怡博, 郭然, 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研究可视化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 2020, 45(10): 2239-2248.

[20] 刘峤, 李杨, 段宏, 等.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6, 53(3): 582-600.

作者贡献说明:

冯 鑫: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验证;

李 雪:理论构建,论文撰写;

闫 月: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验证,论文撰写;

李佳培:结论分析,论文指导;

刘梦瑶:语言润色,论文修改与最终版本修订;

吴 晔:结论分析,论文指导。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vent Data Platform Based on Knowledge Entity

Feng Xin1 Li Xue2 Yan Yue2 Li Jiapei 1 Liu Mengyao1 Wu Ye3,4

1Management College,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1

2Huaxin College of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1

3Comput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519087

4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作者:冯鑫 李雪 闫月 李佳培 刘梦瑶 吴晔

第3篇: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与实践

摘 要:应急集成信息服務体系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其中科技信息服务是重中之重。文章旨在研究与实践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为COVID-19)的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及服务模式。分析了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特点与信息需求,综述了应急信息服务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COVID-19疫情防控的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包括以大数据信息服务理念为指导的“新冠肺炎(COVID-19)防控集成信息平台”(提供专业科技信息知识服务),以及以“专业型、计算型、方法型、战略型、政策型”五型融合的科技战略研究范式与咨询服务理念为指导的“科技决策咨询服务体系”(提供科技战略决策咨询服务)两大部分,并开展了全方位科技信息知识服务与战略决策咨询服务,发挥了专业科技智库的作用。

关键词: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COVID-19);应急管理;应急信息服务;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集成信息服务平台;决策咨询服务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emergency;COVID-19;emergency management;emergency information service;emergency integrated knowledge consulting service system;integrated information platform;decision-making consulting

1 引言

2019年12月,武汉现不明原因肺炎[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派专家组指导疫情处置[2],2020年1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称此病毒性肺炎病原体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3]。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命名为“冠状病毒疾病-2019”(COVID-19)。与此同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SARS-CoV-2)。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全球大流行疾病。

2020年1月20日,中央领导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4]。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5]。

从1月22日开始全国各省先后緊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措施。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至此,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在全国范围打响。至3月10日,以习近平总书记赴武汉指导疫情防控为标志,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向好变化,与此同时,国际上的疫情却快速蔓延,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构成全球大流行疾病。可以预见,此次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将持续一段时间,成为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最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

此次COVID-1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从国内来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从国际来讲,疫情从2月下旬开始在全球蔓延并快速演变为全球大流行疾病,成为联合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是对全球各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也必将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到政府管理决策、疫情信息发布、病患医疗救治与心理辅导、疫病防控科研攻关、医疗物资生产调度、科学知识传播、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秩序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外交与合作等众多方面。各级决策层、科技界、社会公众等都对事件相关信息高度关注。特别是对于一个人类根本不了解的重大新疫情,在应急管理中涉及到大量的科技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科技信息知识服务、科技决策咨询服务。对于这样一个非确定性、高度动态变化的事件,没有现成的针对性信息服务平台、决策咨询模式可以利用,即使应急建设的信息服务平台与咨询服务模式等也需要随着快速变化的情况而不断动态完善。

面对重大危机事件的信息服务与决策咨询新需求,必须建设“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本文即阐述这样的知识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理论指导、服务体系架构、信息服务平台、咨询服务体系等的建设及实践,以及相应的服务模式及其效果。本文阐述的“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以大数据信息服务理念为指导建设的《新冠肺炎(COVID-19)防控集成信息平台》,为各类信息用户提供“即时、准确、严谨、科学”的专业科技知识信息服务;二是以“专业型、计算型、方法型、战略型、政策型”五型融合的科技战略研究范式与咨询服务理念为指导建设的“科技决策咨询服务体系”,为各级决策用户提供“及时、可靠、管用、权威”的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两大部分互为重要依托和支撑,集成信息平台是战略研究与咨询服务的主要信息数据基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是在集成信息平台的数据信息分析基础上形成的重大智慧产品。通过实战化运行和不断完善,可以说这是一套面向高时效、高强度、高效率实战的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开展这样覆盖科技创新全价值链的知识咨询服务,才可以体现专业科技智库的能力和贡献,取得最佳的服务效果和影响。

2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类型特点与服务需求

2.1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信息类型特点

伴随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外的扩散蔓延过程,借助各类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各类信息呈指数级爆发式增长和广泛传播,信息种类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主要可以归纳为几大类:

(1)疫情发展实时动态数据与趋势预测类信息。对于影响所有社会公众的、人命关天的严重传染病疫情事件,这是公众最高度关注的数据信息,每个人每天都多次刷屏关注。从来没有一个其他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受到全国、全球民众如此长时间的持续关注。

(2)政府管理决策和政策及调度管理类信息。应对如此严峻的传染病疫情,个人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集中决策、政策文件及时发布、高度组织化管理实施,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效率,各种调度管理的指令、指导、引导等政策和管理行为,直接决定危机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也成为社会稳定和秩序维持的决定性信息。

(3)疾病诊疗方案方法与科学预防类信息。对新发传染病,在没有任何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诊断治疗方案方法、预防和降低传染的各种科学方法和行为指南信息,成为大众最关心和最关键的疫情防控信息。

(4)疾病相关的科研攻关进展类信息。这类信息不仅涉及到病毒溯源研究的进展信息,更涉及到病毒检测试剂、疫苗研发、有效药物筛选等信息。科研攻关的任何进展信息都牵动人们高度关注。比如大众彻夜排队购买双黄连口服液的现象。

(5)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分析类信息。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直接考验各级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特别是对突发的危机事件,在起初往往是情况不明的,政府应对难免迟缓和不当;但危机又瞬息万变,迟缓的应对往往导致更大危机。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分析、反思与有关建议等,主要涉及到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完善等。

(6)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分析类信息。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必然重创经济发展,打乱正常社会秩序。在经济高度全球化时代,这次史无前例的重大疫情,必然对我国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方面的信息涉及到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对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多方面的影响等大量信息。

(7)社会舆情类信息。这类信息量大面广、纷繁杂乱,国内、国外场景都有,多源的各类信息相互交织,包括主流媒体信息、自媒体信息(其中不乏虚假信息等),涉及到各种宣传信息、情绪宣泄性信息、意识形态冲突信息(包括一些西方政客对涉疫情有关国家和民族的污名化等)等。其中一些信息形成高度的集中度,如中西医药作用之争信息。

(8)国际公共卫生外交、合作及国际关系类信息。病毒无国界,抗“疫”需要开展国际公共卫生外交和卫生合作,也牵涉到更广的国际关系。中国疫情严重时,世界卫生组织及友好国家支援中国;中国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国外疫情蔓延扩散时,中国驰援他国防控。以各国政府首脑为核心的大量国际全方位公共卫生外交,疫情防控中的国际医疗合作和信息经验交流等,从国家间的公共卫生外交扩展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外交等国际关系,规模是历史之最,涉及到海量的信息。

上述信息类型,大多属于科技类信息,或者与科技密切相关(必须以科技的手段去治理)。即使社会舆情类信息,也高度关涉科技信息,只有促进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才能引导社会舆情更加理智。

2.2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信息服务需求

要成功应对此次严重的新冠肺炎大流行疫情,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就不能任由病毒扩散,就需要向科学技术要方法,“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6]。在应对突发的重大而影响所有人、持续时间数月的严重新发传染病疫情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科学决策和科学防控、加强科学研究攻关、科学知识传播和科普教育等,而这需要科学知识信息的高度集成服务支撑,而开展线上的集成知识信息与咨询服务是唯一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2月2日公布的第13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报告[7]中,技术焦点聚焦在“信息流行病”(infodemic)上。所谓“信息流行病”指的是,在此次疫情爆发期间,线上线下过多的信息——有些准确有些不准确,使得人们在有需要时难以找到可信赖的消息源和可靠的指导。

因此,没有有效和有力的科学信息与知识集成服务,科学决策、科学研究、科学诊疗、知识传播等就是无源之水。急决策之所急,急救治之所用,急科研之所需,急科普之所求,建设全面、系统、权威、高效的应急集成信息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就成为成功抗击疫情的关键科技信息与决策咨询支撑,是科技文献情报机构在关键战略需求面前义不容辞的战斗职责。作为专业型科技智库,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紧急行动,发挥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信息资源丰富和组织利用的优势,高效建成“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及相应的服务模式,既满足各类信息用户的科技信息需求,也有力支撑决策用户的科技决策的战略咨询需求,从而充分发挥科技智库的科技信息知识保障作用和“专业型、计算型、方法型、战略型、政策型”等“五型融合”[8]的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作用。整个“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及服务模式的实战化运行,取得了显著的服务效益。

3 应急信息服务体系相关研究现状与理想模式设计

3.1 应急信息服务体系相关研究现状

突发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科学、有效地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和跨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方向,近年来受到了政府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9-10]。应急信息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应急主体所需的相关信息内容及信息资源的集合和统称[11],在整个应急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信息服务、预测预警、情报支撑、决策支持和舆论引导等作用[12]。

国内外关于应急信息服务的概念、内涵等的理论性研究近年来较多,还在不断系统化发展之中。有研究从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角度阐述了应急信息服务的概念,指出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危机管理体系中承担着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情报、向民众传递适当信息等功能[13]。杨灵芝和丁敬达[14]则从信息管理的角度指出应急信息服务是面向应急主体的信息需求,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和方法,进行信息收集、传递、组织、分析、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朱晓峰等[15]提出了面向突发事件的情报体系的概念,从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管理三个方面设计突发应急情报体系的基本功能;苏新宁[16]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系统地提出应急响应信息服务体系的概念,即以大数据环境为基、情报技术为力、情报流控制为策、应急决策为标的新型情报体系。该体系分为情报采集系统、处理系统、组织系统、分析系统和评价系统,与应急响应知识库一起,构成完整的应急响应情报体系,可为突发事件的预警、发现、处置、善后、评估提供强大的情报支撑。

从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来看,应急信息服务的服务体系与服务模式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应急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研究、应急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急信息服务模式实证研究。

应急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的研究,目的是针对应急信息服务全生命周期,研究如何构建一个信息全面准确、多方协同合作和服务精准及时的信息服务总体框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7)[17]对应急信息需求界定为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機后三个阶段,并对信息采集到分析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Pradhan等[18]从技术层面提出了一个高灵活性与可用性灾害信息管理框架,包括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中间件服务和支持分布式应用;刘建准等[19]采用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依据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情报介入策略;沙勇忠和徐瑞霞[20]将AT(Activity Theory)引入应急信息需求分析之中,利用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优势,构建了基于AT理论的应急信息需求分析框架。

应急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挖掘与分析方面。宋建功等[21]提出了一种支持动态收敛性的信息抽取算法,用于应急信息的精准提取;Trecarichi 等[22]研究了开放知识系统在应急信息服务系统中实现资源搜集的模式,实现不同领域信息资源在紧急情况下互通操作。“谷歌流感趋势”(GFT)是Google于2008年推出的一款预测流感的产品,通过对检索词进行数据挖掘,成功预测了H1N1在全美的传播[23],虽然也出现了2013年预测出错的情况,但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算法预测公共卫生事件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高影繁等[24]将主题图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复原出复杂事件的整体知识结构;张建宇[25]提出通过确认信息来源的真实性、评估信息风险、重视信息沟通和建立信息网络等方式,应对危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失真、信息处理方式缺陷等问题。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较早开展了一系列应急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包括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事件、2011年日本核辐射事件以及2014-2015年间的埃博拉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服务。NLM的应急信息服务实践举措包括:(1)在组织架构上,成立专门的灾害信息管理中心指导应急信息服务;(2)在数据与工具层面,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产品和工具。如建立了涉及生物恐怖袭击、传染性疾病、核辐射等灾害事件的专题数据库,开发了核辐射诊断与治疗指南APP、毒理学综合数据库TOXNET、生化事故应急信息服务工具REMM等;(3)在服务层面,面向具体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精准信息服务。如针对受灾地区,联合出版商开展紧急信息获取计划(Emergency Access Initiative),联合开展灾害信息专员培训计划等[26]。

在应对此次COVID-19疫情事件中,国内外学者也都及时开展了应急信息服务研究。如王伟军[27]提出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公共卫生情报战略定位,构建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情报体系等措施;王芳和连芷萱[28]利用定量方法对公共危机情境下谣言真实度进行了计算,提出辟谣的建议;周晓英[29]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视角分析了此次疫情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李月琳和王姗姗[30]提出疫情信息发布要形成及时、规范的动态发布机制。所有这些研究与服务,都反映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3.2 应急信息服务体系的理想模式设计——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

本文重点聚焦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科技信息集成服务与科技决策咨询服务。应急信息服务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为应急管理发挥真正的“耳目、尖兵与参谋”作用。以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我们高效建设并推进服务的科技型“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与服务模式,包括《新冠肺炎(COVID-19)防控集成信息平台》和“覆盖创新价值链的科技决策咨询服务体系”两大部分。《新冠肺炎(COVID-19)防控集成信息平台》为各类信息用户提供即时、准确、严谨、科学的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发挥科技信息机构信息尖兵的作用。“覆盖创新价值链的科技决策咨询服务体系”为决策用户提供及时、可靠、管用、权威的决策咨询服务,充分发挥科技智库战略决策咨询作用。整个“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的理念与特点:(1)服务体系聚焦于应急管理的特定领域,必须以相关的信息用户主体的紧急需求为导向,必须以专业化知识积累和专业化团队为支撑;(2)服务体系涵盖信息收集、筛查、整编、分析、信息平台建设、开放传播的基础信息服务,以及相关领域科技战略研究、对上决策咨询建议报送、利用和反馈的战略咨询的高端服务,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全层次、全流程的系统性咨询服务工作流程体系,需要采用“集成”的思路构建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并开展服务;(3)服务体系的数据是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多粒度的,包括政策、新闻、报告、咨询建议、文献、专利、数据平台、科普知识等多元数据来源;信息服务对象和用户主体是多层次的,包括决策者、专业人员及普通民众;(4)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服务主体包括科技战略情报专家、学科专业情报信息分析员、动态数据与文献数据分析员、信息技术与数据库工程师等;信息服务与决策咨询服务的形式,从信息平台建设与推送服务,到科学知识传播与科普教育、学科领域知识服务,以及涵盖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等;(5)服务体系与服务模式中,战略情报专家牵头通过对情报的分析和提炼,形成战略决策咨询建议或报告,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咨询支撑;学科专业情报分析员通过对一线科研信息需求的对接和梳理分析,形成学科研究进展快报或事件发展专题分析简报,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方向或最新动态方法等;动态数据与文献数据分析员通过科学、全面、及时的多维度、跨时空数据信息关联和可视化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专业知识图谱、科普知识和准确的实时信息;而信息技术与数据工程师则通过构建信息集成平台,提供应急领域的集成大数据信息平台和网络化传播渠道,以加速信息的传播、利用与反馈,全面实现在线实时应急信息服务。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面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集成知识服务体系与服务模式的建设与实践,还有几个特点:(1)在工作组织机制方面,建立了高效率的扁平化工作组,工作组由中心主任直接牵头负责。工作组采用矩阵式团队管理模式,将各类工作落实到人;(2)在事件相关大数据组织建设方面,高效建成集成信息服务平台,采集并梳理涉及政府政策动态、国内外研究进展、机构报告、防控指南、新闻报道等多维数据,链接国内外知名的科学数据;(3)在咨询服务开展方面,组织专业团队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决策咨询与科技信息服务,面向国家和中科院开展科技战略决策咨询服务,面向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展科技信息咨询与产业分析服務,面向一线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动态跟踪和专题学科知识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及时、科学、权威的相关科学知识传播和科普知识服务。

这样的科技型应急集成知识服务体系和决策咨询服务模式,完全不是个人爱好式的务虚性的所谓理论探讨,也不是纸上谈兵式的信息服务模式构建和分析,而是科技专业领域信息服务与战略决策咨询的、覆盖创新价值链的高强度高效率知识服务实战,没有科学的设计、高效的组织、专业力量团队的配置和调度,是根本做不到的。

4 应急集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

信息集成系指通过对多个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与服务进行汇聚、关联和融合,创建出新的内容与服务,从而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31]。应急集成信息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明确原则、确立机制、制定框架、组织实施和提供服务。建设《新冠肺炎(COVID-19)防控集成信息服务平台》是本文阐述的“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1 建设原则

建设原则是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平台建设宗旨的体现。建设集成信息平台的主旨在于发挥信息服务机构及时、客观、准确、丰富、得力的有效支撑作用,及时满足疫情防控决策、疫情攻关研究、科学知识传播、公众科普教育等大量科技信息需求。为此,平台提出了“科学、客观、即时、权威”的原则。

(1)科学。科学是平台的最基本要求,制定科学的信息和数据采集方案,制定科学的筛选原则,并要求所采集的数据全部聚焦于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信息具有严谨的科学性。

(2)客观。数据客观采集、原文展示,并可溯源,不做人为修改或删减,尽最大的可能保障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全面。采集的新闻数据尽可能覆盖最多的权威新闻渠道,减少部分媒体选题偏好的影响。

(3)即时。信息发布服务与病毒蔓延赛跑,越快获取和发布信息,就能越准确的为决策提供支撑。要求从源头发布到平台集成,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事件性信息数据在6小时内完成,非事件性信息在24小时内完成并发布。

(4)权威。确保信息来源的权威和可靠,主要信息源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网站、权威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全球相关卫生组织和机构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国家级、省级新闻媒体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文献出版平台、科学数据库等。

4.2 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是平台建设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组建了由中心主任负责的“集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领导小组”,下设相应工作组,统筹协调和承担信息采集、审核发布、技术维护、科普传播等工作。

(1)信息采集组。由科技战略决策、学科知识服务、科技政策、经济产业情报分析、文献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组成。采集组负责制定信息采集规则,遴选信息源,抓取并处理信息。

(2)审核发布组。由科技管理人员和主管领导组成,负责对信息采集组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查、校对,对数据进行溯源跟踪,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客观,保持7×12小时在线值守,确保信息第一时间发布。

(3)技术维护组。由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组成,负责数据采集工具的开发和定制,编制技术方案和技术框架,搭建和维护数据平台,设计前台展示页面,并确保平台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4)科普传播组。由科学传播和信息宣传人员组成,负责依据系统采集的信息,汇聚科普知识、制作科普作品,并通过多种渠道对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扩大平台受众面。

4.3 技术框架

从集成对象来看,信息集成可分为数据层集成、功能层集成与表示层集成三类(平台技术框架见图1)。数据层集成指从多个异构数据源直接获取底层数据,然后将其融合成新的数据对象提供服务,它是实施难度较高但服务灵活度强的一种信息集成方式。功能层集成是指通过标准服务接口,将不同系统的功能与服务进行组合,以构建出新服务。表示层集成是一种较简单的信息集成形式,它通过展示页面将多个网站或系统的内容集合在一起,以方便查找利用信息[32]。针对应急服务事件的信息特点,结合应急服务需求,平台采用数据层集成方式实现多源异构信息集成、一体化组织与服务。

数据汇聚层是平台的底层数据基础,是多源异构信息的元数据仓储。它采用元数据整合、标准协议整合、页面分析等技术进行信息收集、清洗、格式转换与规约等汇聚操作。数据汇聚层既可以提供单独元数据检索,也是信息融合层的数据来源。

信息融合层是信息服务的数据基础。它通过引入元数据标准规范来实现异构信息的关联、映射、集成等融合操作,向服务层提供统一的信息调用接口。多维索引是一种对复杂数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索引的技术,在信息集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33]。平台采用多维集成索引对异构信息进行统一索引,实现异构信息的集成融合。具体而言,多维集成索引采用 Apache Solr对各异构信息源中不同数据类型的元数据进行融合单独索引和集成索引。索引字段包括信息服务中常用检索信息,如信息资源类型、题名、作者、机构、出版年代、来源、关键词等。根据数据更新频率采用相应的索引更新机制,包括实时更新、日更新、周更新等。

信息服务层是面向用户服务的窗口。在对数据汇聚层的元数据与信息融合层的多维索引进行统一封装基础上,面向用户可提供信息导航、分面浏览、统一检索以及信息分享等服务。此外,还设计提供精准信息推荐、热点探测、知识脉络分析、可视化分析等功能以及包括微信在内的移动端服务。

4.4 栏目设置

平台包括10个一级栏目:

(1)“防控政策动态”发布国家、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发布的重要文件、通知、公告及要求等,并按照发布时间形式标注和排序。

(2)“战略决策咨询”发布中心科技战略研究咨询团队完成的大量决策咨询建议报告,转载权威智库研究机构的重要建议咨询类报告。

(3)“疫情研究进展”发布国内外学术期刊(含开放出版)发表的研究论文摘要、机构、作者等信息,并提供全文下载链接。

(4)“防控组织报告”发布世界卫生组织等国内外重要疾病预防控制组织和机构发布的疫情报告、防控指南等,提供全文链接或下载。

(5)“预防诊疗指南”发布国家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预防、诊疗的手册、指南、科普知识等各类科技信息。

(6)“新闻媒体报道”发布国家级媒体、权威科学媒体有关科研攻关、科学诊疗进展的及时新闻报道。

(7)“动态数据服务”链接发布和提供国际国内大数据机构关于病毒研究科学数据库、疫情传播和感染人数等方面的在线实时服务平台和系统。

(8)“病毒信息快报”发布由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有关研究机构编制的《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快报》及有关专题分析快报。

(9)“科技信息服务”发布本文阐述的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可以全方位提供的各种定制化信息服务方式及联系方式。

(10)“常用地址链接”发布相关的重要研究机构、重要组织、信息服务平台等地址链接信息。

5 覆盖科技创新价值链的科技决策咨询服务体系

5.1 覆盖科技创新价值链的科技决策咨询服务体系

作为专业型科技智库,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在生物科技、信息科技、知識产权、科技政策、创新发展政策等领域培养和锻炼了建制化的研究力量与人才。面对突发疫情,组建“科技决策咨询服务团队”,面向宏观战略决策(国家科技战略决策)、科研攻关决策(科研机构科研创新决策)、地方政府治理决策(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决策)的创新价值链开展咨询服务,形成了覆盖创新价值链的科技决策咨询服务体系(见图2),开展针对特定决策用户的研究与咨询服务。在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必须以专业知识长期积累和学术思想沉淀为支撑,有能力快速研判把握相关决策用户关注的相关重要问题,诸如宏观战略决策问题、科学研究攻关问题、地方政府治理问题等,组织专业团队力量开展超常规的相关问题研究工作,高效率完成研究咨询建议报告。重点开展的科技战略研究工作包括:主要国家的生物安全战略与生物风险防御战略与计划、主要国家生物安全立法状况、全球野生动物贸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管理机制、相关诊断检测疫苗研发进展及其知识产权动态、政府信息交换与共享模型机制、区域疫情防控措施、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国际疫情应对、国际经济金融政策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策划组织系列决策咨询建议报告、专题分析研究报告等,及时报送有关管理部门,有效发挥战略决策咨询支撑作用。

作为专业型科技智库咨询服务机构,在决策咨询服务中研究的各种问题(决策问题、科研问题、治理问题),可以来自相关决策用户的委托,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主动研判和超前管窥潜在重要问题的能力;研究与咨询的工作实施,可以来自相关决策用户的任务需求的“被动驱动”服务模式,但更重要的是自主选题研究与咨询服务的“主动驱动”服务模式。

5.2 面向不同决策用户群的决策咨询服务

(1)面向战略决策需求主动选题开展科技战略研究与咨询服务。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34] 。围绕国家高度关注的生物安全问题和有关疫病防控与治理体系建设等,先后研究和完成了《国际生物安全战略态势分析及对我国的建议》《关于完善我国生物安全战略及其治理体系的建议》《全球大流行病模拟研究及其启示》等系列研究报告,系统整理推出系列的“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专题报告”,涵盖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的生物安全战略和生物安全立法等。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与交互在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信息交互机制不畅通将造成信息滞后、冗余甚至发生谬误等,严重制约事件应对,为此紧急跟踪研究了美国“911”后建立的政府信息交换模型及应用发展情况,完成了《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模型建设对我国危机防控的启示》等咨询建议报告。另外,还开展了有关国家疾控机构管理运行机制比较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服务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成了“新冠肺炎疫情后应高度重视的科技创新领域”系列报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强国》《加强人口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大力促进智能制造发展, 全面建设制造强国》等,以及《世界各国应对新冠病毒疫情主要金融政策举措》《美联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系列措施及未来行动》等报告。

(2)面向科研攻关创新主动开展学科前沿知识服务。围绕决策层、科研攻关层面以及社会关注的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进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研究和分析的优势,围绕病毒相关监测试剂、疫苗、专利药品的研发进展等进行专利分析,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研发进展及冠状病毒检测相关专利分析》《吉利德科学公司Remdesivir(瑞德西韦)相关专利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进展及冠状病毒疫苗相关专利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候选疗法清单》等系列分析报告,为政府主管部门及研发机构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参考。同时,主动对接科研一线科研攻关人员的最新科技信息需求,主动服务科研攻关活动。因为在应对疫情中,一线科研机构担负着迅速进行科研攻关、快速研制检测试剂、疫苗和药物等的重要任务。为此,紧紧围绕一线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需求,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室、项目组以及核心研究团队、专家等的联系和合作,开展学科知识服务,结合病毒学学科发展特点,制定学科知识图谱,对科研攻关研究进展、在线学术文献出版等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将核心的内容提炼形成信息快报。在此过程中,为有关科研攻关的研究所和研究团队,编发和递送了数十份《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快报》等,直接满足了科研人员对最新研究进展动态的学科情报与文献信息需求。

(3)面向地方政府治理需求主动开展选题研究与咨询服务。研判和对接地方政府防控疫情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问题和咨询需求,迅速研究并完成提交了《做好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若干建议》《关于提前做好“方舱医院”建设评估预案的建议》《加快建设四川省生物安全高等级实验室的建议》《关于利用大数据技术追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员精准轨迹的建议》等咨询建议报告。同时,通过构建分析和预测模型,紧密关注和跟踪各级政府采取的应急策略、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方案,研究完成了《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四川经济发展的建议》《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四川第三产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制造业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等咨询建议报告,及时提供地方政府部门决策参考。受邀专门参加省级政府“加强生物安全与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座谈会”,在会议上提出《加强生物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建议》,直接为地方政府决策服务。

能够成功开展大量的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工作,根本上说是依靠长期的专业型科技智库建设的雄厚专业知识积累和学术思想沉淀。

6 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与服务模式的影响效果与认识

6.1 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与服务模式的影响与效果

(1)《新冠肺炎(COVID-19)防控集成信息平台》社会服务效果显著。从1月26日该集成信息平台推出上线到3月20日,集成信息平台监测权威数据源(包括国家及地方政府机关)102个,国内外主要学术出版数据平台13个,卫生健康及疾病防控组织和机构6个,相关主要科研攻关机构12个,国家级新闻媒体及权威科技类微信公众号35个,发布了大量的各类信息和数据。据网站统计显示(见图3),平台累计访问量达到500万人次,文件点击量突破1000万次,覆盖用户数突破20万人。平台发布以后,被中国科學院院网、成都市科技局官网、中国新闻网、今日头条、封面新闻、红星新闻等众多新闻媒体以及相关微信号报道和推荐。集成信息平台被纳入成都市科技局第二批科学抗“疫”专项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成都市科协等都提出加强平台建设方面的合作,集成信息平台社会服务成效非常显著。

(2)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取得显著社会效益。从开始应对疫情至撰此文的2个月时间里,围绕疫情防控的相关决策需求问题,研究和完成报送有关决策用户采用的决策咨询建议报告达20多份。《国际生物安全战略态势分析及对我国建议》在《中国科学院院刊》“智库战‘疫’专题”发表;《关于完善我国生物安全战略及治理体系的建议》在《经济要参》发表;《建设“健康中国”投入重心在何处》在《中国科学报》发表等。同步完成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专题深度分析报告20余份,涵盖国际生物安全战略与生物安全立法、疾病防控治理体系、检测试剂疫苗及药物等专利、信息共享交换模型、疫情后应重视的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等方面,在“中科院生物科技战略情报”“科技咨询频道”“现代产业与创新发展研究智库”等多个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供社会免费获取使用,获得大量阅读和下载。

6.2 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与服务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本文阐述的应急集成知识服务体系及快速响应服务模式,取得显著服务效果和社会效益,主要的经验可以总结为:

(1)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必须有效满足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科技决策咨询需求。在极短时间内上线服务并不断更新的集成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满足各类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针对应急管理决策需求高效率开展相关战略与政策研究,及时提供专业咨询建议报告、专业分析报告等并被采纳使用,及时服务管理决策的关键需求。这样的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才是知识获取、决策咨询的有力信息知识源与政策咨询智库。

(2)应急集成信息平台建设与服务,必须要有效满足公众获取全方位信息的需求。从访问量和使用率来看,集成信息平台上集成的各类科技信息资源符合公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从重点用户的反馈来看,公众需要一个经过专业化筛选和组织的即时、真实、严谨、权威的科技信息数据,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同时保证信息的质量。

(3)应急知识咨询服务体系与服务模式,其成功必须得益于长期的战略布局与储备。应急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专业型科技智库从集成信息服务、学科领域知识服务、地方治理与区域发展咨询服务到科技战略决策咨询服务的科技创新全价值链知识服务体系的长期建设布局。同时,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的实战化运行,检验了科技创新全价值链咨询服务体系的服务效果和运行效率,锻炼了能够开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咨询服务的专业化队伍,进一步全面强化塑造了专业科技智库覆盖科技创新全价值链的知识咨询服务体系。

7 结语

新冠肺炎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冠状病毒疾病,这类冠状病毒已经有了较大的病毒家族,对它们的继续攻关研究将是未来的长期科学任务。因此,《新冠肺炎(COVID-19)防控集成信息平台》应进一步完善,长期维护并持续运行,服务相关领域的长期专业科研和科学知识传播。因此,集成信息平台的数据将成为后续科研工作的宝贵数据资源。集成信息平台上积累的所有相关的重要和实时数据,有着重要的时间记忆,从而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分析技术,可以深挖数据价值,将数据变为学术创新资源。

数据涵盖面将进一步增加。平台当前集成数据主要是政策、论文、网络新闻、专业报告等数据,缺少医疗、实验、案例、专利等数据类型,需要不断完善和丰富平台资源。未来将加强与专业医疗机构的合作,完善基础数据。

数据分析功能将进一步强化。当前平台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分面浏览、分类统计和简单可视化导航,下一步的工作中,將借鉴知识图谱和画像技术,进一步强化平台信息分析功能,完善语义检索、热词分析、趋势预测、交互可视化等高级信息分析功能。

数据服务形式将进一步丰富。当前平台以网站的形式提供信息导航、浏览与检索服务。未来,将基于集成信息进一步研发新冠病毒科技信息知识图谱、新冠病毒智能问答机器人、微信小程序等,丰富服务形式与内容,将服务拓展到移动端。

总之,本文论述的面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尽管是面向COVID-19疫情防控这个特定的危机事件,但其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具有普适性的使用价值,从指导思想、服务理念、工作组织、信息组织、数据建设、服务模式开展等,是一整套服务重大应急管理需求的集成知识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这样的应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是一个覆盖科技创新全价值链的服务体系,包括了集成信息平台服务等科技大数据基础信息服务与覆盖科技创新价值链的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后者包括宏观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相关学科领域创新知识服务、地方治理决策涉及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咨询服务等多个维度,构成了覆盖科技创新全价值链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这样的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应该是专业科技智库的核心业务体系与机构使命,只有长期的战略布局与建设和发展,才可以担当关键应急服务状态下的重大服务任务并做出独特贡献。针对疫情防控的各种需求,该集成知识咨询服务体系还将持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EB/OL].[2020-02-05].http://wjw.wuhan.gov.cn/front/web/showDetail/2020010509020.

[2] 国家卫健委委派专家组抵达武汉指导疫情处置[EB/OL].[2020-02-05].http://www.stdaily.com/zhuanti/zfhzlt5fr/2020-02/13/content_878199.shtml?from=groupmessage.

[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武汉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疫情 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EB/OL].[2020-02-05].http://tv.cctv.com/2020/01/09/VIDEl7bN3pjtvo5SExnKAh9c200109.shtml.

[4] 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李克强作出批示[EB/OL].[2020-02-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1/20/c_1125486561.htm.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1号)[EB/OL].[2020-02-05].http://www.nhc.gov.cn/jkj/s7916/202001/44a3b8245e8049d2837a4f27529cd386.shtml.

[6] 习近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J/OL].[2020-03-19].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3/15/c_1125710612.htm.

[7] 世界卫生组织.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Situation Report-13[R/OL].[2020-02-02].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202-sitrep-13-ncov-v3.pdf.

[8] 张志强.论科技情报研究新范式[J].情报学报,2012,31(8):788-797.

[9] 刘奕,许伟,乔晗,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法研究进展专辑序言[J].管理评论,2016,28(8):3-5.

[10] 赵发珍.我国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情报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现代情报,2020,40(2):168-177.

[11] 雷志梅,王延章,裘江南,等.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多维度需求分析[J].情报科学,2014,32(12):133-137.

[12] 姚乐野,胡康林.2000-2016年国外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3):6-15.

[1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专家纵论:国际危机管理概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4-6.

[14] 杨灵芝,丁敬达.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J].情报科学,2009,27(3):351-352.

[15] 朱晓峰,冯雪艳,王东波.面向突发事件的情报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4):77-80,97.

[16] 苏新宁.应急响应情报体系:理论、技术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2-15.

[17] Jeffrey S K.Emergen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telecommunications[C].USA:Department of Humanitarian Affairs/Unite Nations Disaster Relief Office Diasster Management Trainning Program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1997:62.

[18] Rradhan A R,Laefer D F,Rasdorf W J.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ramework requirements for disas- ters[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2007,21(2):90-101.

[19] 刘建准,唐霈雯,石密,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情报介入與融合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8):78-86.

[20] 沙勇忠,徐瑞霞.基于AT的应急信息需求分析:框架及实证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1(2):34-50.

[21] 宋建功,王之欣,李勤勇,等.面向地震应急响应的互联网信息处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43(6):1155-1164.

[22] Treca reca richigg,Rizzivv,Marchese M,et al.Enabling information gathering pattern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with the OpenKnowledge System[J].Computing and informatics,2012,29(4):537-555.

[23] 赵摇斌.从谷歌流感趋势(GFT)出错看大数据发展之路[EB/OL].[2020-03-2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776900.html.

[24] 高影繁,李颖,孟令恩.主题图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6):115-119.

[25] 张建宇.对企业危机信息管理的思考[J].现代企业,2003(11):14-15.

[26] 张靖.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灾害应急信息服务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7):72-77.

[27] 王伟军.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情报视角[J].图书与情报,2020(1):15-26.

[28] 王芳,连芷萱.公共危机情境下谣言真实度计算及其与正面信息交锋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0(1):34-50.

[29] 周晓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急信息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0(1):51-57.

[30] 李月琳,王姗姗.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发布特征分析[J].图书与情报,2020(1):27-33,50.

[31] 蔡文彬.基于知识发现:文献资源建设三大关系新论[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4(3):7-10.

[32] 李春旺,费大羽,周强.集成融汇工作流引擎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12):27-31.

[33] Wen Yi,Fu Hongguang,Shu Fang,et al.Amino acids industry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J].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5,8(4):78-89.

[34]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EB/OL].[2020-03-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2/14/c_1125575922.htm.

作者简介:张志强(1964-),男,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战略与规划、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等;张邓锁(1981-),男,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等;胡正银(1979-),男,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与档案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大数据、学科知识发现与知识挖掘、智能情报方法与技术。

作者:张志强 张邓锁 胡正银

第4篇:全国卫生城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知识问答

(99年版)

1、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依据什么法规? 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2、患有哪些疾病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答: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结核、皮肤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

3、客房内客人用过的茶杯为什么要消毒? 答:防止肠道传染病通过茶杯传播。

4、茶杯如何进行消毒?

先要去污清洁,再用消毒液浸泡,最后用流动水冲净;也可以去污清洗后,直接用消毒柜消毒。

5、理发用毛巾用什么方法消毒效果最好?

答:热力消毒(煮沸、100度开水浸泡、远红外线消毒柜)。

6、用单面紫外线灯消毒理发工具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应该定时翻动理发工具,使其双面得到紫外线照射。

7、浴室供客人使用的拖鞋为什么要消毒? 答:防止脚部皮肤病传播。

8、为什么要禁止皮肤病和性病患者就浴?

答:防止这些疾病通过浴室的公共用品和设施传播。

9、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为什么要定期体检?

答:早期发现可防止通过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和室内空气传播疾病,保护从业人员和顾客的健康。

10、旅店业和理发业的从业人员多长时间体检一次? 答:一年。

11、公共场所发生污染事件或中毒事故的报告时限是多久? 24小时内报告当地的疾病控制中心。

生活饮用水和管供水从业人员知识问答

1、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措施是什么? 答: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

2、生活饮用水消毒的目的? 答:防止发生肠道传染病。

3、测定饮用水中的余氯的作用是什么?

答:确定饮用水的消毒效果和防止二次污染的能力。

4、评价饮用水消毒效果的常用指标是什么? 答: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量。

5、二次供水的储备水箱等设备溢水管为什么要有网罩? 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掉进水箱污染水质。

6、二次供水水箱为什么要加盖加锁?

防止投毒、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掉进水箱污染水质。

7、二次供水的排水管为什么不能与下水道管直接连接? 防止因负压或虹吸,把下水道的污水吸入水箱。

8、为什么要定期清洗二次供水水箱? 去除水箱壁及水箱底的附着物和沉淀物,防止水箱污染饮用水。

食品从业人员知识问答

1、什么叫生熟分开?

答:包括三方面:生熟食品制售者应分工(人员分工);盛装生熟的工具、用具、容器分开并明确标记;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个库房或冰箱内。

2、从外地采购食品应该索取什么资料? 答:食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

3、热力消毒的时间和温度是多少? 答:1~2分钟;80度。

4、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及消毒时间是多少? 答:100~200毫克/升,3~5分钟。

5、贮存食品应该做到哪四防?

答:防尘、防蝇、防鼠、防潮(防霉或防腐)

6、冰箱能否长期保存食品,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冰箱的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而不是杀灭细菌,贮存时间过长,细菌仍可能缓慢繁殖增多,从而引起事物的腐败变质,

7、什么叫冷荤(凉菜)“五专” 答:专人加工、专室制作、专用工具、专用冷藏、专用消毒设备。

8、患有什么疾病的人员应该调离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岗位? 答: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患者。

9、伤口化脓者接触食品容易引起什么食品中毒? 答: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10、扁豆为什么要煮熟炒透?

答:扁豆中含有一种红细胞凝集素的物质,食后能引起中毒,这种物质加热后即可破坏,所以必须煮熟炒透。

11、金属容器为什么不能长时间存放酸性食物?

答:因为酸性食物可以与金属容器发生化学反应,把金属溶解出来,贮存时间过长,金属溶解出来越多,达到一定量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

12、违反食品卫生法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情节轻重承担处罚、损害赔偿和刑事处罚三种责任。

传染病知识问答

1、传染病防治的主要法规有哪些?

答:1989年2月21日颁发的《传染病防治法》;1991年12月6日公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该法规定管理的病种三类35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2、怎样正确报告传染病?

答:执行职务的在岗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人发现甲类和乙类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或带菌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的疾控中心报告,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或带菌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城镇12小时、农村24小时,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的疾控中心报告,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人发现在丙类传染病检测区内发现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的疾控中心报告,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3、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有哪些?

答: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集中的活动。

停工、停业、停课。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县以上政府接到下一级政府关于采取以上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在规定的思想内做出决定。紧急情况解除由原定机关宣布解除。

肠道门诊知识问答

1、高度可以霍乱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第一: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大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的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的首发病例,在病原检验尚未肯定前。

第二:霍乱流行期间有明显的接触史(共同进餐、住宿或护理),并发生呕吐腹泻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

2、霍乱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按甲类传染病隔离,危重病人先在现场抢救,病情稳定后在转送传染病医院或隔离病房。

轻型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

中、重型病人进行输液抢救,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补液,配合中、西医药治疗。

3、病人粪便悬滴液试验(制动试验)的临床意义? 答:作为快速、初步诊断的依据。

4、粪便样品的采集和送检注意事项?

答:腹泻病人的粪便争取早期、服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样品不能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则可装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内送检;如果运送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可用APW运送。

中小学生健康知识问答

小学二年级

1、青少年不患病的最有效办法是常服用各种营养口服液

不对

2、沙眼可通过下列途径传染: 与患沙眼的人一起吃饭

与患沙眼的人一起使用毛巾和脸盆 与患沙眼的人一起学习

3、蛔虫的外形: 象白色的蚯蚓 象白色小线头 象白色带子

4、户外活动只是玩一玩,对人体没有什么好处:

不是

5、看电视时座位与电视机应该保持至少几米的距离:

6米

8米

2米

小学三年级:

1、要保护视力,就必须预防近视

2、为了节约用水,可以和别人共用一盆水洗脸

不对

3、自己不觉得有病,办游泳证时就可以不去检查身体

不对

4、预防龋齿可以选用什么样的牙膏?

含氟牙膏

5、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是

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吸入的是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空气。

小学四年级:

1、身体虚弱和有慢性病的人一律不能参加体育锻炼

不对

2、爸妈完全不让我做家务,是保证我一心一意学习

不对

3、排泄废物的途径有:泌尿系统排尿、消化系统大肠排便、呼吸系统排气、皮肤排汗。

4、体育运动和劳动可以使骨骼肌肉更有力结实

5、人们常说的“虫牙”,医学上叫龋齿,原因是:食物残渣腐败、产酸,腐蚀牙齿形成。

小学五年级:

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组成。

2、一般体育锻炼,一天多长时间为宜?

1小时

3、常见能传播疾病、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有害昆虫有哪些?

蚊子、苍蝇、跳蚤、蟑螂、臭虫

4、狂犬病是一种极难治好的病,关键是预防。

5、预防乙脑的有效方法是灭蚊、做好个人防护和进行预防接种

小学六年级

1、钩端螺旋体主要寄生在老鼠体内,其次寄生在猪、狗体内。

2、一般人所说的煤气中毒,其实是一氧化碳中毒。

3、近视曲光不正,表现为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楚

4、吸烟的危害有既害别人也害自己

5、青春早期进行那些活动对发展肺活量有好处:适当进行短跑、跳跃、球类、体操等活动,稍候也可以进行游泳、中长跑训练。

初中:

1、龋齿产生的原因:细菌存在,含糖食物的滞留,刷牙方法不当。

2、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生殖细胞——卵子和分泌性激素。

3、单纯性肥胖的原因是进食过量过多引起的。

4、三大产热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5、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有几种:七种。水、矿物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食用纤维。

居民健康知识问答

1、如果一个人身体没有疾病,这个人就是完全健康的吗? 答:不是。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2、有了龋齿,不管疼不疼得厉害,是否都应该去看医生? 答:对。及时治疗龋齿,可以保护牙齿健康。

3、小儿偏食对生长发育有什么害处? 答:小儿偏食会影响小儿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利用,造成一部分营养物质的过多,造成肥胖,另一方面又因为其他营养物质的不足,造成营养不良。

4、肥胖的人是否容易患糖尿病? 答:是。

5、吸烟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答:烟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3-4苯并荜等毒素,长期吸入,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癌等。

6、对刚出生的孩子来说,是母乳喂养好还是牛奶喂养好? 答:母乳。经济、卫生、方便,含有大量的适合的抗体成份。

7、随地吐痰有什么害处?

答:痰液里有大量的细菌。随地吐痰,随风干燥,细菌会随风飘散,别人吸入后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的传染病会因此广泛传播。

8、什么是传染病?

答: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主要有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泌尿、生殖等。

9、霍乱是通过肠道还是呼吸道传染的疾病。 答:肠道。

10、肝炎、痢疾是通过肠道还是呼吸道传染的疾病 答:肠道。

11、流感是通过肠道还是呼吸道传染的疾病。 答:呼吸道。

12、蛔虫、钩虫病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

答:通过接触食用被这些虫卵污染的食物、水源传播的。即接触肛门——人手——口传播。所以提倡饭前便后流水洗手,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

13、家庭发生食物中毒应该怎么办?

答:立即用盐水等催吐洗胃,将病人送医院救治。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将食用过的食物保留送检。

14、家庭发生传染病应该怎么办?

答:送病人到医院隔离治疗。病人的所有用物消毒无害化处理。可以煮沸、阳光暴晒、火烧、消毒液浸泡等。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15、“四害”是哪些?

答:蚊子、苍蝇、蟑螂、老鼠。

16、什么是近亲结婚?

答: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三代以内结婚的。

17、酗酒对人体有什么害处?

答:酒精成分损害脑细胞,长期酗酒导致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损害肝细胞,引起脂肪肝、肝硬化。导致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社会不良现象发生。

18、发生煤气中毒应注意什么?

答:立即关闭总阀门。开窗通风。把中毒者带到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畅通。严重者人工呼吸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19、夏天中暑因怎么办? 答:撤离高温环境,转入有风的阴凉处,应用含盐的清凉饮料。采用刮痧疗法,在颈部、人中穴处涂清凉油。口服人丹、十滴水。严重者即送医院输液抢救。还可人工物理降温。 20、小儿肥胖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答:营养过剩、活动太少。

21、怎样正确使用碘盐?

答:购买时认清“加碘”标志;密闭避光避热保存;汤蔬菜熟后起锅时放盐;随吃随买。

22、怎样预防性病艾滋病?

答:讲究性道德,不性乱,坚持一夫一妻制;讲究个人卫生,不随意乱用个人卫生用品,到公共浴池等场所要选择正规去处;患有性病艾滋病的女士暂时不要怀孕或哺乳;自觉不适时,要到正规医疗单位求治,你的一切将得到保密。

第5篇:公共场所卫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考核试题

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试题

1、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依据什么法规? 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2、患有那些疾病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答: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

3、客房内客人用过的茶杯为什么要消毒? 答:防止肠道传染病通过茶杯传播。

4、茶杯如何进行消毒

答:先要去污清洗,再用消毒液浸泡,最后用流动水冲净;也可以去污清洗后,直接用消毒柜消毒。

5、理发毛巾用什么方法消毒效果最好?

答:热力消毒(煮沸、 100°C的开水浸泡、远红外线消毒柜)。

6、用单面紫外线灯消毒理发工具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应定时翻动理发工具,使理发工具的双面都得到紫外线的照射。

7、浴室供客人使用的拖鞋为什么要消毒? 答 :防止脚部皮肤传染病传播。

8、为什么要禁止皮肤病和性病患者就浴? 答:防止通过浴室的公共用品和设施传播上述疾病。

9、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为什么要定期体检?

答:早期发现并防止通过公共用品和室内空气传播疾病,保护从业人员和顾客的健康。

10、旅店业和理发业的从业人员多长时间体检一次? 答:一年。

11、公共场所发生污染事故或中毒的报告时限? 答: 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或卫生部门。

二、生活饮用水、供管水从业人员试题

1、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答、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

2、生活饮用水消毒的目的? 答:防止发生肠道传染病。

3、测定饮用水中余氯的作用是什么?

答:确定饮用水的消毒效果及防止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

4、评价饮用水的消毒效果的常用指标是什么? 答: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量。

5、二次饮用水的储水设备(水箱)的溢水管为什么要有卫生防护网罩? 答: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进入水箱污染水质。

6、二次供水水箱为什么要加盖加锁?

答:防止投毒,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掉进水箱污染水质。

7、二次供水的排水道为什么不能与下水道管直接连接?

答:防止因负压和虹吸,把下水道的污水吸入水箱;防止下水道的废气通过排水管渗入水箱。

8、为什么要定期清洗二次供水水箱?

答:去除水箱壁及水箱底的附着物和沉淀物,防止污染饮用水。

三、餐饮单位、集体食堂从业人员试题

1、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多长时间体检一次? 答:一年。

2、什么叫生熟分开? 答:生熟分开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生、熟食品制售者应分工;

2、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应分开或者有明显标记;

3、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库房或冰箱内。

3、热力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是多少? 答:100℃,10分钟。

4、用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氯浓度及消毒时间应是多少? 答:250ppm,5分钟。

5、贮存食品应做到哪四防?

答:防尘、防蝇、防鼠、防潮(防霉或防腐)。

6、什么叫冷荤(凉菜)“五专”?

答:“五专”是指专人加工、专室制作、专用工具、专用冷藏、专用消毒设备。

第6篇: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何时颁布?什么时候施行?

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2011年3月10日颁布的,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2、公共场所有那些?

答: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公共场所的范围主要是指下列公共场所:①宾馆、旅馆、招待所;②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③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④游泳场(馆);⑤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⑥商场(店)、书店;⑦候诊室、候车(机、船)室。

3、谁是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

答: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4、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答: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5、公共场所哪些指标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答: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顾客用品用具等

6、公共场所经营者如何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答: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7、公共场所如何应对危害健康事故?

答:

1、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制定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定期检查公共场所各项卫生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危害公众健康的隐患。

2、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健康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8、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四年,每两年复核一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9、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的,应当提交哪些资料?

答: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2、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3、公共场所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

4、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5、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还应当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促进公共场所自身卫生管理,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卫生监督量化评价的结果确定公共场所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和日常监督频次。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当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11、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将负什么法律责任? 答: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营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

(二)擅自营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

(三)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对涂改、转让、倒卖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销。

12、公共场所经营者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的,将负什么法律责任?

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

13、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14、卫生许可的延续与变更。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应当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请卫生许可证。

公共场所经营者需要延续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15、消费者如何了解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

答:消费者可通过查看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卫生检测报告等。上述三项内容应当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16、什么是艾滋病、性病?

答: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但是可以预防。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

17、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如男女之间、男性之间的性交;公用注射器吸毒;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婴幼儿。

卖淫和嫖娼是传播艾滋病、性病的重要危险行为,多性伴、婚前婚外性行为、青年人过早的性关系等,既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有可能增加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机会。

18、如何预防性病、艾滋病?

答:①尽可能减少性伴数量,每次性交时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②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有不安全性行为,最好每三个月做一次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③得了性病及早到条件好的正规医院治疗并定期复查,劝说性伴同时治疗避免重复感染。 ④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刺针。需要时,要求使用经检测合格的血液、血制品和经严格消毒的器械、针头等。不吸毒,更不要与别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⑤感染了艾滋病的孕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医学措施避免胎儿和新生儿感染。

第7篇: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在接受有关卫生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公共场所经营工作。

2、公共场所单位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及一般从业人员的初次培训时间应分别不少于20、50、15学时。

3、对经过初训已在职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复训一次。

4、本单位的从业人员培训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关卫生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不合格者待岗一周,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存档,以备查验。

第8篇: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场所:是指供公众使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并有一定维护结构的场所。

2、 微小气候:是指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

3、

二、填空

1、 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2、 经营单位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3、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两年复核一次。

4、

三、问答

1、 公共场所哪些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空气、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音;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2、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患有哪些疾病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

第9篇:公共卫生知识试题

第一章居民健档

一、填空题:

1、健康档案指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

2、个人健康档案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生发展变化情况的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

3、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通过(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多种方式。

4、居民健康档案是医学教研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医学效力)(法律效力)。

5、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6 、健康体检包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7、健康档案是在传统意义基础上扩大的病历记录含(居民基本信息)(临床及保健记录)等内容。

8、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居民基本情况)(主要问题目录)(周期性健康体检表)(服务记录表)。

9、(农村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可与新型农村医疗相结合。

10、(健康档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

二、选择题:

(一)多选题

1、乡镇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是ABCDE A、资料的真实性

B、资料的科学性

C、资料的完整性 D、资料的连续性

E、资料的可用性

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通过三点ABE A、入户调查

B、疾病筛查

C、询问他人

D、电话了解

E、健康体检

3、健康档案的利用ABCD A、评估健康问题

B、处理健康问题

C、医疗质量控制 D、科研与教学E、与患者互相沟通

4、个人健康档案包括ACDE A、居民基本情况

B、评估内容

C、主要问题目录 D、周期性健康体检表

E、服务记录表

5、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原则AB A、自愿为主多种形式相结合

B、体现健康管理和连续性服务特点 C、科学性与连续性相结合

D、个人与家庭相结合

(二)单选题

1、健康档案的编码应为A A、16位

B、18位

C、14位

2、体检表中的体重应填A A、公斤

B、市斤

C、克

3、查体时糖尿病患者必须查A A、血糖

B、血压

C、足背动脉博动

4、就诊者的主要资料包括 A A、主诉咨询问题和卫生服务要求

B、实验室检查

C、影像检查

5、档案填写一律用C A、红笔

B、铅笔

C、钢笔或圆珠笔

三、简答题

简述乡镇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 答: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可用性 第二章健教

一、填空题:

1、健康是每一个人的一项基本(要求)和(权利)。

2、高血压常见的类型是(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

4、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应(〈6% )

5、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6公共卫生事件是一项(重大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7、家庭健康教育着重从(家庭环境卫生)(生活方式)(心理卫生)(防病知识)(安全教育)(生殖与性教育)等方面加以考虑。

8、通过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9、(家庭健康教育)是生活方式教育的重要内容。

10、家庭健康教育要重视日常()的教育。

二、选择题

(一)多选题

1、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应选ABCDEH A、7杯水/日 B、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是5~6克 C、2两米饭/日 D、1代奶/日 E、500克水果/日 F、2两酒 H、3份高蛋白/日

2、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是ABCDEF A、合理膳食

B、戒烟限酒

C、降低胆固醇

D、每日测血压 E、适量运动

F、心态健康

3、糖尿病的并发症是BDEHR A、z并发症

B、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卒中和下肢坏死

C、高血压 D、双目失明

E、尿毒症

F、肾结石

H、消瘦溃疡R、低血糖昏迷

4、公共卫生包括ABCDEHR A、食品卫生安全 B、环境卫生 C、饮水卫生 D、学校卫生 E、计划生育 F、农村改厕 H、放射卫生 R、职业卫生

5、家庭健康教育应从哪些方面抓起ABCEFRJ A、环境卫生 B、饮食卫生 C、生活方式 D、家庭正确引导 E、心理卫生 F、防治知识 H、预防接种 R、安全教育 J、生殖与性教育

(二)单选题

1、健康是指C A、长寿

B、身体没有病

C、身体不生病而且身体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良好的状态和能够充分适应社会环境的。

2、高血压常见类型 A

A、原发性高血压

B、继发性高血压

3、临界高血压值应该是 B

A、130~139mmhg/85~89 mmhg B、140~149mmhg /90~94 mmhg C、140~159mmhg/100~109mmhg

4、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 C

A、昏迷 B、恶心呕吐 C、头晕头痛颈项扳紧疲劳心悸

5、家庭健康教育应格外重视CA、政治生活 B、精神文化生活 C、生活方式与教育

三、简答题

简述健康教育乡村卫生人员应该知道去做什么?

答:了解自己的村庄,找出问题,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利用当地资料,处理好预防各治疗的关系,合理使用药物,安全注射,与群众分享保健知识,引导群众预防为主,以身作则。 第三章预防接种

一、填空题:

1、预防接种的途经和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皮上划痕)(注射)(口服)(喷雾吸入)等。

2、目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

3、(免疫规划)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

4、婴儿应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规定完成基础免疫。

5、(麻疹)是儿童时期最危险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智力发育落后)和失明的重要原因。

6、疫苗接种(上臂三角肌)的免疫应答明显高于臀部接种

7、目前在我国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有(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细胞培养减毒疫苗)两种

8、确定本次预防接种的受种者包括(本次应种者)(上次漏种者)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中的未接种者。

9、检查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为(振荡试验)

10、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二、选择题: (1)单选题

1、预防接种、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中反应和强反应其中弱反应指(

C

)

A、≤2.0cm

B、<2.5cm

C、≤2.5cm

D、2.6~5.0cm

2、儿童母亲在儿童服用脊灰疫苗后多长时间不能喂奶( C

) A、20分钟内

B、25分钟内

C、30分钟内 D、35分钟内

3、皮下接种、针头入刺角度不应超过(

D ) A、90°

B、60°C、30°~40°D、45°

4、为了保持妇女和新生儿不患破伤风(B

)的育龄妇女都应该全程破伤风免疫注射 A、16--35岁

B、18---35岁

C、已经怀孕

D、18岁---45岁

5、注射型疫苗安瓶启开后,未用完的疫苗应(B

)冷藏

A、冰箱冷藏室内

B、盖上无菌干棉球

C、注射器抽取

D、冰箱冷冻室内 (2)多选题

1、预防接种属于肌内注射接种的是(ABC

)

A、百白破疫苗

B、狂犬疫苗

C、乙肝疫苗

D、流脑疫苗

2、口服疫苗时应做到(ABCD )

A、不服不走

B、吐了再补

C、一人一匙一消毒 D、看服下肚

3、冰箱内储存疫苗时,温度计应放在符合规定要求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普通冰箱的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 B、冰衬冰箱的顶盖处

C、低温冰箱冰柜的中间位置 D、冰箱的门内搁架上

4、关于儿童预防接种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 A、儿童预防接种卡是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

B、儿童迁移或接种单位变迁时,接种卡必须更换 C、儿童预防接种卡时间栏的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D、儿童预防接种卡实行属地化管理

5、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有(ACD )

A、受种者年龄 B、腹泻 C、冷链 D、疫苗接种部位

三、简答题:

预防接种操作前要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为了防止发生接种差错,“三查七对”各指什么? 答:“三查”是指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是指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第四章儿童保健

一、填空题

1、新生儿出院后

(一)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家庭访视,同时进行产后访视。

2、新生儿筛查,询问在出生时是否进行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是否采了新生儿(足跟血)督促家长尽快带孩子到出生医院接受筛查。

3、婴儿喂养的时间和次数以婴儿需要为准,一昼夜不少于( 8 )次。

4、婴儿二个月随访的时间是出生后十二个月,地点(乡镇卫生服务中心)

5、语言发育包括(语言前阶段)和(语言阶段)。

6、(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7、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第

(三)天开始出现,皮肤粘膜发黄。如果吃奶好,精神好没有异常表现。

(十)天左右会自然消退,不需要特殊处理。

9、婴儿抚触的顺序(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婴儿期进行几次健康检查( B

)A、1次 B、4次 C、5次 D、3次

2、佝偻病预防要点不应包括( D

)A、多晒太阳 B、提倡母乳喂养 C、必要时给予药物预防 D、给予大量微生素D制剂

3、男、生后5天,开始吸奶时口张不大,后发生痉挛,痉挛缓解后神志清醒。最可能诊断为( A

)A、低钙惊厥 B、婴儿痉挛症C、新生儿破伤风 D、脑发育不全

4、在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前,需核对的内容主要是( A

) A、疫苗名称 B、小儿年龄 C、小儿性别 D、疫苗剂型

5、个体儿童生长监测的目的是为了( C

)

A、完善管理档案 B、使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 C、早期发现出生异常及时干预 D、对小儿进行体格测量

(二)多选题

1、下列哪些是婴儿的原始反射(ACD )

A、握持反射 B、对称紧张性反射 C、非对称紧张性反射 D、拥抱反射

2、婴儿添加辅食遵循的原则是(ABCD )

A、由一种到多种 B、由少量到多量 C、由稀到稠 D、由细到粗

3、脑瘫儿的危险因素是( ABCDE)

A、孕期宫内感染 B、早产儿 C、多次妊娠 D、极低或超低体重儿 E、出生时严重缺氧,惊厥,高胆红素血症及颅内出血。

三、简答题

佝偻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P151页 答1开展健康教育。2提倡出生后六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3充分利用日光。多晒太阳。4药物预防。

第五章孕产妇保健

一、填空题

1、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孕前保健知识,是做好(孕产期)服务的基础

2、孕产妇健康教育的形式包括(社会重视)(家庭支持)(丈夫关爱)(妇女本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等,吸引有关妇女能主动进入孕产妇保健服务系统。

3、孕前一般检查和健康评估的目的是(在孕前了解夫妇双方的健康情况是否适合怀孕)

4、从妊娠开始到12周末为(孕早期)这是胎儿各器官发育形式的重要时期。

5、三次产后访视时间:出院后(

7 )天内产后(

28 )天,(

42 )天各访视一次。

6、产后家庭访视询问分娩情况、恶露情况、产后恢复情况及(哺乳)情况。

7、产后42天母子健康检查内容包括(精神)(营养)(心理)(哺乳)及阴道前后壁有无膨出,宫颈有无裂伤,子宫大小,位置,附件有无炎症包括等。

8、根据高妊娠筛查程序规定,初筛高危是在早孕建册时,应复筛高危两次,分别是孕(16-24 )周和(24-28 )。

9、流产是指妊娠( 20

)周之前胎儿体重不足500克而终止者。

10、早期建册时骨盆外测量的项目是(髂棘间径)(髂嵴间径)(粗隆间径)(骶耻外径)。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末次月经是2007年3月24日,预产期是(B )。A、2007年12月30日 B、2007年12月31日 C、2008年1月10日 D、2008年1月2日

2、妊娠妇女尿糖阳性进一步的检查项目是( C)。A、尿常规 B、血常规 C、空腹血糖 D、肾脏功能

3、《检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检测报表>由乡镇卫生院填写每( A

)上报县级妇幼保健院

A、每季 B、每日 C、每半年 D、每年

4、最佳生育年龄( D

)A、23周岁 B、25周岁 C、27周岁 D、25~29周岁

5、孕妇做产前血清筛查最佳时间是(

B )A、孕10~12周 B、孕16~20周 C、孕20~24周 D、孕26~28周

(二)多选题

1、孕前一般体检包括(ABCD

)

A、身高和体重 B、测量血压 C、心肺听诊 D、妇科检查

2、高危妊娠评定标准中,下列哪些是产科严重并发症(ABD

)

A、羊水过多或过少 B、妊娠合并心脏病 C、妊娠合并卵巢囊肿

D、早产史

3、孕前必须做好以下哪些准备(ABCD )

A、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观念 B、掌握孕前保健知识 C、有计划的消费 D、做好受孕的准备

4、下列关于早期流产正确的是(ABCD )

A、先兆流产 B、难免流产 C、完全流产D、不全流产

5、30岁妇女,平时月经规律停经58天阴道少量流血10天,偶有阵发性腹痛,妇科检查宫颈着色,宫体如妊娠4个月左右大小,双附件区均扪及块物,本例可能性疾病是(B

) A、羊水过多 B、葡萄胎 C、双胎妊娠 D、先兆流产

三、问答题:

母乳喂养的好处有哪些? 答:(1)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容易消化吸收,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2)母乳含有抗体,可以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3)母乳喂养促使子宫收缩,有利于产后恢复。(4)母乳清洁无菌,温度适宜,经济方便。(5)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 第六章老年人保健

一、填空题

1、辖区内老年人一般指( 65

)岁以上常住居民。

2、中老年人一般指(

45)岁以上的居民。

3、每年为老年人提供( 1

)次健康管理服务。

4、正常体温腋测正常值为(

36-37

)

5、测量脉博时如果脉搏不规则需至少数(

1 )分钟。

6、对乙醇最敏感的器官(肝脏)

7、香烟中含有(

1400 )多种成分、烟雾里有(

40 )多种致癌物质。

8、香烟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和多种其他金属化合物。

二、选择题

1、正确的戒烟方法是 ABCDE A、完全戒烟或逐渐减少吸烟次数

B、丢掉所有烟、打火机

C、避免参与经常习惯吸烟的活动与场所。 D、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

E、烟瘾来时立即做深呼吸活动 F、用零食代替香烟

2、饮酒的危害

ABCDEF

A、长期饮酒导致体内多种营养与缺乏。B、乙醇对肌体组织器官有直接危害作用 C、连续过量饮酒损伤肝细胞可导致肝硬化D、过量饮酒影响脂肪代谢发生甘油三脂血症 E、青少年不能饮酒 F、孕妇绝对禁止饮酒

G、少量饮用低度酒有宜、儿童孕妇皆可喝

3、对老年人辅助检查包括:ABCDEFG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肝功能

D、肾功能

E、空腹血糖 F、血脂 G、心电图 H、头颅CT

三、简答题 简述抑郁与健康

答:抑郁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三大主要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 第七章慢性病管理

一、填空题

1、乡镇医生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的阶梯形式共分为( 7

)层。

2、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3、高血压病人每天应摄入食用油为(

25g

)左右。

4、(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5、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两种主要的失调(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

6、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8、(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9、不稳定性心绞痛经治疗稳定后,出院后应继续强调抗凝及(降脂)以促进斑块稳定。

10、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二、选择题

(一)多选题

1、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原则

ABC A、联合用药 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桔抗剂 C、醛固酮桔抗剂

2、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

ACDE A、细粮70%豆浆鱼类

B、糖类5%蛋白脂肪15%蔬菜35% C、脂肪 D、高蛋白 E、黑豆西红柿苦瓜

3、慢阻肺病人的腹式呼吸运动练习包括

ABC A、头颈左右转动 B、吹笛式 C、深长而缓慢的呼吸 D、肌肉和躯体肌肉放松练习

4、诱发脑卒中的因素很多包括

ABDEH R A、心血管疾病

B、膳食

C、生活习惯

D、药物

E、肥胖 H、遗传

F、意外原因

R、糖尿病

5、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卒中

ABCDEHF A、动脉硬化 B、风湿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心力衰竭 E、房颤 H、心梗 F、心绞痛

(二)单选题

1、哮喘病人吸氧、氧浓度以多少为宜

B A、30% B、40% C、50%

2、无病发症的高血压中青年病人首选药物是

B A、β受体阻滞剂 B、利尿剂 C、鈣拮抗剂

3、对于糖尿病人的服务对象

A A、辖区内35岁以上Ⅱ型糖尿病 B、所有糖尿病人

4、主动脉粥样板块大于或等于多少会使脑卒中危险增高

B A、6mm B、4mm C、3mm

5、滥用以下药物能诱发脑卒中那一种不能

D A、海洛因 B、麻黄碱 C、避孕药 D、维生素C E、大剂量阿司匹林 F、雄激素

三、简答题

简述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服务要求。

答:第一次发现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 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非同日3次测得血压高于正常

治疗原则高血压2级以上(大于或等于160/100mmHg)降压目标达到140/90mmHg以下 服务要求:1.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2.随访管理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掌握辖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

4.加强宣传防治,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5.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 第八章精神病管理

一、填空题

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国内约有(

780

)多万患者,患病率达( 6.5%

)

2、(性格改变和精神症症状)是早期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的表现

3、(思维情感意志活动)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表现

4、(缺乏自制力)是精神分裂症的共同特点

5、治疗精神病一线药物(第二代非典型如利培酮奥氮平)

6、第一代(典型)及第二代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

7、典型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和舒必利可作为首选药物

二、选择题

1、精神分裂症提示预后良好的因素有:ABCDEFGH A、良好的病前适应能力 B、已婚

C、女性 D、急性起病和丰富的精神症状 E、情感性症状及情感疾病家族史 F、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G、居住于低情感表达的家庭中 H、及早治疗坚持服药 I、男性患者,起病年龄小 J、精神分裂症家族史

2、常锥体外表反应主要表现为

ABCDE A、腹体僵直动作减少B、震颤 C、坐立不安 D、流口水吞咽困难 E、颈项强直眼球上翻 F、恶心呕吐 G、乏力贪睡

三、解释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相应的刺激物患者却能感到它的存在 第九章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填空题

1、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以感人群)。 2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3 、传染病患者必须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早期发现传染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4、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5、手足口病自(2008

)年(5

)月( 2 )日起,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6、感染性腹泻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口---粪)传播。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法防治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B

)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 B类

2、艾滋病属于(B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3、县级人民政府在接到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报告后,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是( A

) A、2h内

B、6h内

C、1h内

D、24h内

4、下列哪一项不是空气传播(

C

)

A、流行性感冒

B、肺结核

C、疟疾

D 、麻疹

5、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D

)

A、霍乱

B、麻疹

C、流行性感冒

D、病毒性肝炎

6、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 C

) A、接触传播B、血液传播C、空气飞沫传播

(二)多选题

1、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ABD

)

A、血液传播B、接触传播C、飞沫传播D、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2、结核病的临床表现(ABCD

)

A、咳嗽咳痰B、咳血C、胸痛D、呼吸困难 3、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AC

)

A、驰张热B、稽留热C、多汗乏力和关节痛D、头痛、恶心、呕吐

三、问答题

你社区发现法定传染病你要如何报告?(报告方式、报告期限) 答: 甲类是6小时,乙类是12小时,逐层上报 第十章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一、填空题

1、卫生监督协管的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2、卫生监督协管的服务内容(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的信息报告

3、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报告的事件或线索次数/发现的事件或线索的次数乘以100% )

4、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物品。

5、传染病的防治监督,是指卫生监督主体依法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疫情管理)进行监督。

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物质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引起的疾病。

7、学校卫生包括(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中)等学校的卫生。

8、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主体依法对学校建筑设备教学过程和(学生健康)管理的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二、选择题

1、传染病管理监督员的职责是(ABCDE

) A、监督检查传染病防治法的执行情况 B、进行现场调查

C、对违法单位或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D、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任务

E、及时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建议 F、对传染病进行积极治疗

2、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ABCEF

) A、进行食品监测,检验和技术指导 B、协助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C、对食品经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D、宣传食品卫生营养知识

E、对食物中毒和食物污染事故进行调查

F、对违反《食品卫生法》进行监督检查,追究责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3、对学生健康管理监督正确的(ABCDE

) A、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B、开展学生健康咨询活动 C、建立学生健康管理秩度

D、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的控制管理E、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三、简述题

食品卫生监督主要的法律依据。

答案为了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体健康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卫生的法制管理相继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先后在食品生产和开发中实施了标准化管理计量监督管理和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MP】 ISO9000认证和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质量体系认证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食品卫生法》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法》制定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管理办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规章以及食品评审技术规程各类食品质量卫生标准上述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规程标准构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也是开展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督的法律依据. 预防接种

一、哪些人可以享受服务?

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

二、可以享受哪些服务? 1.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应到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为小孩免费办理预防接种证和建立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 持预防接种证,可以在任何预防接种点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免费疫苗。《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属于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孩子提供。目前重庆市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白破二联疫苗)、麻疹(含麻风疫苗)、麻风腮疫苗(含麻腮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疫苗、甲肝(减毒)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乙型脑炎、A群流脑、C群流脑、甲型肝炎13种疾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同类替代品需付费接种,如进口百白破疫苗等,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种。

三、可以到什么地方享受服务?

凭预防接种证可到任何疫苗接种点享受预防接种服务。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一、哪些人可以享受服务? 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

二、可以享受到哪些服务?

(一)孕早期健康管理服务

孕12周前可到当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享受一次孕早期检查,包括: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孕妇健康状况评估、保健指导。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一般体检、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的检查。

2.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

(二)孕中期健康管理服务 孕16~20周、21~24周可到当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享受1次免费随访服务,包括: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胎儿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评估。

2.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有异常的孕妇,转介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三)孕晚期健康管理服务 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个免费享受1次免费随访服务,包括:孕妇健康状况评估、孕产妇自我监护、母乳喂养指导等。

(四)产后访视

产后3~7天内享受一次产后访视,包括:产褥期健康管理,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

(五)产后42天健康检查 正常产妇可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享受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可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包括:一般体检、妇科检查、产妇保健和婴幼儿营养指导等。

三、可以到什么地方享受服务?

主要为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区县二级及以上医院、有资历的私人医院共同提供服务。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一、哪些人可以享受服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二、可以享受到哪些服务?

(一)新生儿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可免费享受1次新生儿访视,包括: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健康情况等。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可免费享受1次随访,包括:新生儿喂养、睡眠等情况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发育评估。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

婴幼儿在第

3、

6、

8、

12、

18、

24、30、36月龄时,可分别免费享受1次随访,包括: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的指导、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健康指导等。同时,6—

8、

18、30月龄分别享受1次血常规检测,

6、

12、

24、36月龄分别享受1次听力筛查。

(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4—6岁儿童每年可免费享受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膳食、患病情况的指导、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健康指导等。

三、可以到什么地方享受服务?

主要为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区县二级及以上医院、有资历的私人医院共同提供服务。 老年人健康管理

一、哪些人可以享受服务?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居住满半年)

二、可以享受到哪些服务?

每年可免费享受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其中,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酸氮)、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监测。

三、可以到什么地方享受服务?

主要为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区县二级及以上医院、有资历的私人医院共同提供服务。

慢性病管理:主要包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一、哪些人可以享受服务?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可以享受到哪些服务?

(一)筛查

1.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可免费享受1次测量血压。

2. 高危人群每半年可享受1次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和健康检查

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可享受至少4次面对面免费的随访,(注:随访可以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同时,每年可免费享受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检查。

三、可以到什么地方享受服务?

主要为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区县二级及以上医院、有资历的私人医院共同提供服务。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哪些人可以享受服务?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可以享受到哪些服务?

(一)筛查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可免费享受1次空腹血糖测量,并接收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和健康检查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可享受至少4次面对面免费的随访,(注:随访可以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同时,每年可免费享受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糖、皮肤、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检查。

三、可以到什么地方享受服务?

主要为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区县二级及以上医院、有资历的私人医院共同提供服务。

一、选择题(单选题)

1、居民健康档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 C )等基本健康信息。

A、既往史 B、家族史 C、既往史和家族史

2、居民健康档案中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 C )等

A、接诊记录 B、会诊记录 C、接诊记录和会诊记录

3、居民健康档案的编码后( C )为表示居民的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

A、3 B、4 C、5

4、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 C )

A、老年人 B、孕产妇 C、辖区内居民

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区、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场所播放的音像资料,每个机构每年不少于( C)种。

A、12 B、5 C、9

6、每个机构每年最少更换( C )次健康宣传栏的内容。

A、8 B、4 C、 6

7、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 C )学时。

A、10 B、5 C、8

8、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于( C )相结合。

A、随访 B、就诊 C、预防接种程序时间

9、孕产妇在孕( C )周前由孕妇居住地方镇卫生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

A、10 B、6 C、12

10、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C )岁以上常住居民

A、65 B、50 C、60

11、预约60岁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 C )。

A、家庭病床 B、住院治疗 C、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12、乡镇卫生院、服务中心要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C )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13、接种机构至少(C )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检查和整理。

A、1年 B、3个月 C、半年

14、《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 C )

A、1年 B、2年 C、3年

15、非甲类管理的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C )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A、2h B、1h C、24h

16、对辖区内( C)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A、30岁 B、50岁 C、35岁

17、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 C )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A、2次 B、3次 C、1次

18、对于紧急转诊的慢性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C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A、1 B、3 C、2

19、社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 C )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结合。

A、2 次 B、3次 C、1次

20、重性精神疾病是指(C )为代表的精神病

A、抑郁症 B、躁狂症 C、精神分裂症

21、长期在农村居住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是否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A)

A、是 B、否

22、成年人正常血压值(高压/低压)范围是( B)

A、130/90毫米汞柱 B、120/80毫米汞柱

C、110/80毫米汞柱

2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否实行属地管理服务(B )

A、是 B、否

二、填空题: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 半年 )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2、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 个人基本信息 )、( 健康体检 )、(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 )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3、农村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可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相结合。

4、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应持(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 更新 )、( 补充 )相应记录内容。

5、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 )与( 引导 )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 个人隐私 )

6、体重指数=( 体重kg )/( 身高 )的平方(m2)

7、健康教育中发放的印刷资料包括( 健康教育折页 )、( 健康教育处方 )和( 健康手册 )等。

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 可操作性 )和( 可实施性 )

9、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 文字 )、( 图片 )、( 影音文件 )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 总结)( 评价 )。

10、健康教育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 科学性 )( 时效性 )。

11、新生儿出院( 一周 )后,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 产后访视 )。

12、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 ),在( 乡镇卫生院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进行随访。

1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得到分娩医院转来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 3—7 )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 新生儿访视 )

1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村(居)委会、( 妇联 )( 计生 )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

15、每年进行( 1 )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等。

16、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是辖区内( 0—6 )岁儿童和( 其他重点人群 )。

17、工作人员应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

18、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 消毒 )和( 无害化处理 )。

19、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 4 )次面对面的随访。

20、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 门诊就诊 )、( 电话追踪 )和( 家庭访视 )等方式。

21、正常人每天的标准食油量是( 25)克,食盐量是(4-6)克.

2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有政府(购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具体实施的、全体居民均可(免费)享受的服务。

23、某居民的腰围是2尺4寸,可换算成( 80)厘米

24、我们国家推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性服务过程。

三、简答题: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哪九项服务?

答:(1)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2) 健康教育服务

(3)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4)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5)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6) 预防接种服务

(7)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

(8) 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管理人群包括哪几个人群?

答: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3、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哪两种形式建立?

答:(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4、新生儿满28天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什么内容?

答:重点观察询问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5、某居民到村卫生室首诊测血压值为140/90毫米汞柱,请问对此居民的情况你应该怎么做?

6、社区高血压居民在什么情况下建议其转诊至上级医院?

答:(1)出现高血压危象。(2)出现严重的并发症。(3)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

7、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哪几个类型?

答: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等。

8、实行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筛查高血压患者,以便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系统管理。

9、老年人健康服务要求是什么?

(1)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2)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3)预约6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4)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具体内容详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5)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10、对高血压患者随访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答:(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6)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

A、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B、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C、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7)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11、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1)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4)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6)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12、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体检内容有哪些?

答: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眼底、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等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

四、论述题

1、居民李某今年3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11年2月27日上午初次到某村卫生室就诊,村医赵某为其量体温,没有测血压,村医赵某的做法是否正确?村医赵某应该如何做? 参考答案:不正确。村医赵某应当为李某测量血压并记录。

2、离休干部张某今年66岁,离休后回老家某村居住已有1年且准备长期在此居住生活,村医李某没有为离休干部张某建立健康档案,也没有为其提供其他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医李某的做法对吗?村医李某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不正确。村医李某应当为离休干部张某建立健康档案,并按照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要求对离休干部张某进行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

3、通过对《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安徽省怀远县“虚假健康档案事件”有关情况的通报》的学习了解,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通过对《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安徽省怀远县“虚假健康档案事件”有关情况的通报》的学习了解,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试题 姓名:单位:得分:

一、填空题: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2、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3、农村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可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相结合。

4、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5、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6、体重指数=(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2)

7、健康教育中发放的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

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9、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

10、健康教育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

11、新生儿出院(一周)后,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

12、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1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得到分娩医院转来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7 )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1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

15、每年进行(1 )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等。

16、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是辖区内(0—6 )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17、工作人员应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

18、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19、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 )次面对面的随访。

20、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21、正常人每天的标准食油量是(25)克,食盐量是(4-6)克.

2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有政府(购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具体实施的、全体居民均可(免费)享受的服务。

23、某居民的腰围是2尺4寸,可换算成(80)厘米

24、我们国家推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性服务过程。

二、选择题(单选题)

1、居民健康档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C )等基本健康信息。

A、既往史B、家族史C、既往史和家族史

2、居民健康档案中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C )等

A、接诊记录B、会诊记录C、接诊记录和会诊记录

3、居民健康档案的编码后(C)为表示居民的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 A、3B、4 C、5

4、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C )

A、老年人B、孕产妇C、辖区内居民

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区、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场所播放的音像资料,每个机构每年不少于(C)种。

A、12 B、5 C、9

6、每个机构每年最少更换(C )次健康宣传栏的内容。 A、8B、4C、6

7、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C )学时。

A、10 B、5 C、8

8、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于(C )相结合。 A、随访B、就诊C、预防接种程序时间

9、孕产妇在孕(C )周前由孕妇居住地方镇卫生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 A、10 B、6

C、12

10、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C )岁以上常住居民 A、65

B、50 C、60

11、预约60岁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C )。

A、家庭病床B、住院治疗C、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12、乡镇卫生院、服务中心要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C )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

13、接种机构至少(C )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检查和整理。 A、1年B、3个月C、半年

14、《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 C ) A、1年B、2年C、3年

15、非甲类管理的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C )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A、2hB、1hC、24h

16、对辖区内( C)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A、30岁B、50岁C、35岁

17、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 C )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A、2次B、3次C、1次

18、对于紧急转诊的慢性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C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A、1B、3C、2

19、社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C )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结合。

A、2 次B、3次C、1次

20、重性精神疾病是指(C )为代表的精神病

A、抑郁症B、躁狂症C、精神分裂症

21、长期在农村居住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是否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A)

A、是B、否

22、成年人正常血压值(高压/低压)范围是(B) A、130/90毫米汞柱B、120/80毫米汞柱 C、110/80毫米汞柱

2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否实行属地管理服务(B )

A、是B、否

三、简答题: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哪九项服务?答:(1)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2) 健康教育服务

(3)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4)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5)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6) 预防接种服务

(7)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

(8) 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管理人群包括哪几个人群?答: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3、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哪两种形式建立?答:(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4、新生儿满28天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什么内容?

答:重点观察询问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5、某居民到村卫生室首诊测血压值为140/90毫米汞柱,请问对此居民的情况你应该怎么做?

6、社区高血压居民在什么情况下建议其转诊至上级医院? 答:(1)出现高血压危象。(2)出现严重的并发症。(3)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

7、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哪几个类型?

答: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等。

8、实行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筛查高血压患者,以便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系统管理。

9、老年人健康服务要求是什么?

(1)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2)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3)预约6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4)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具体内容详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5)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10、对高血压患者随访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答:(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6)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

A、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B、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C、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7)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11、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1)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4)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6)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12、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体检内容有哪些?

答: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眼底、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等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

四、论述题

1、居民李某今年3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11年2月27日上午初次到某村卫生室就诊,村医赵某为其量体温,没有测血压,村医赵某的做法是否正确?村医赵某应该如何做?参考答案:不正确。村医赵某应当为李某测量血压并记录。

2、离休干部张某今年66岁,离休后回老家某村居住已有1年且准备长期在此居住生活,村医李某没有为离休干部张某建立健康档案,也没有为其提供其他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医李某的做法对吗?村医李某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不正确。村医李某应当为离休干部张某建立健康档案,并按照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要求对离休干部张某进行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

3、通过对《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安徽省怀远县“虚假健康档案事件”有关情况的通报》的学习了解,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通过对《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安徽省怀远县“虚假健康档案事件”有关情况的通报》的学习了解,

上一篇:新城科技园图文介绍下一篇:水果拼盘介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