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新生入学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大量国际学生进入中国学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但是,国内高校对留学生入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导致留学生的入学教育简单化、形式化,而留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高校首先需要考虑留学生进入到新的国家新的高校的适应问题,为留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其了解中国创造环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留学新生入学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学新生入学教育论文 篇1:

留学新生入学教育一般性原则初探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人数迅速增加。大量留学生的涌入丰富了校园,同时也为留学新生入学教育和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外国留学生尽快调整好心态,适应、融入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切实做好留学新生入学教育尤显必要。本文将探讨留学生入学教育的一般性原则,为开展留学生入学教育的多元化提供参考。

一、留学新生入学教育重要意义

留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其留学生涯的奠基工程,是顺利完成留学学习的开端和基础。成功的入学教育能够帮助留学新生尽快了解、熟悉、适应并融入新的留学生活,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和对环境文化的适应。因此,我们要始终把留学新生入学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并将之固化为学校一项基本教育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有效教育方式,掌握其一般性原则,提高留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二、留学新生入学教育一般性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做好留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实施留学新生入学教育时应坚持遵循如下原则:

1.专题报告会与师生座谈会相结合原则

一般来说,留学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年龄、语言种类、所属二级学院、系所等,都会举办相应的迎新会和校情、校史、校规等专题报告会。在举行此类专题报告会同时,为加深留学新生对教育内容的巩固,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应辅以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班级小型座谈会。广泛深入了解掌握留学新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现场答疑解惑,形成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校规校纪与学生行为的一致。让留学新生既感知学校的可亲、可敬、可爱,又懂得什么能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奠定留学学习的良好基础。

2.现场咨询与个别心理疏导相结合原则

留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在安排心理、教学、行为规范等各类现场咨询活动时,针对留学新生的年龄、地域、习俗等个性差异,及时结合开展针对性的个别疏导,可以将矛盾、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以达到稳定其思想的目的,从而维护教育教学正常秩序。

3.现场实地参观与留学新生参与体验相结合原则

组织留学新生实地参观学校荣誉室、陈列室、教育教学生活等设施,可使入学教育更加形象、直观、鲜明。在此基础上,结合留学生参与体验,则教育更加深刻。如进行安全教育时,配合开展疏散演练,让学生实际操作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及现场使用防卫器械等。这就既能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其动手能力。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原则

留学新生来到中国,学校在对其开展入学教育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配合。究其原因主要是认为留学生家长在境外,不可能来学校参观、参加家长会等,进而放弃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而实际上正因留学生远涉重洋,家长对其子女在外学习、生活情况更加关心。学校可通过网络分地域、分语种建立学生家长QQ群,将学校教育情况、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发给其家长,家长也一定会更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通过沟通,学校也能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思所需,有利今后的教育。

5.文字资料介绍与专题片、宣传画册并用相结合原则

对留学新生入学教育,根据具体教育内容不同,应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如针对一些学习、生活规章等,学校可以文字资料等形式发放给学生,请其自觉遵守。对于学校光荣历史、办学成就、科研成果等,仅用文字介绍显单调,可将其拍摄成专题片、宣传画册,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育活动,这样会更形象生动、记忆深刻,教育效果显著。

6.汉语说明与英语等多种语种相结合原则

我们工作对象是留学生,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在语种的选择上,要多种语种并重。如针对华裔的留学新生,在汉语基础上结合粤语给予说明;对英联邦地域的留学新生,结合英语进行强调。

7.留学新生之间帮扶与以老带新相结合原则

在留学生中倡导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可以采取帮扶结对方式。在对象的选择上,可以留学新生之间互相结对帮扶,也可以师生之间结对帮扶。为增强教育针对性,也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对帮扶,让老留学生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引导帮助新留学生尽快适应、融入新的学习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我们准确把握留学新生的入学教育的一般性原则,并实践于留学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就能够使留学新生尽快熟悉、适应、融入新的学习生活当中,坚定学习信念,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迈出人生新起点的第一步。◆(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 )

□责任编辑:邓 钰

作者:苗青

留学新生入学教育论文 篇2:

来华留学生入学教育探讨

摘要:近年来,大量国际学生进入中国学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但是,国内高校对留学生入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导致留学生的入学教育简单化、形式化,而留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高校首先需要考虑留学生进入到新的国家新的高校的适应问题,为留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其了解中国创造环境。所以,作为高校,重视并有效设计教育模式和加强开展留学生入学教育,对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

大多数学校的留学生入学教育多集中在开学后两周内,有时在半天内完成。现有的入学教育多是集中宣讲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培养方案,对其它内容涉及较少。而留学生刚刚来到中国,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大量以前从未涉及的知识,只能简单接收,完全无法消化理解。已有研究表明,新生的适应期常常需要一年以上。因此,留学生的入学教育需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生活学习及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教育。另外,现有的留学生人学教育存在重专业轻生活、重形式轻反馈等。由于大多数入学教育采用老师直接介绍相关政策的方式,留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在其它国家,多采用参与式,且参与式可以更好的吸收所授知识。因此,可以在入学教育的形式上可采用多种互动式方式,包括走动式介绍,校园漫步、拓展游戏等。基于此,结合留学入学教育有具体内容,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生活适应内容

留学生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由于生活习惯、环境迥异,因此,留学生来到中国,首先需要解决生活适应性。生活适应性入学教育应该分为不同的方面,不同的阶段,针对各阶段出现的生活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留学生初来中国,迫切需要了解生活周边环境的相关信息,从而快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因此,入学教育可以从了解你的学校(know your campus)开始,比如有中国学生志愿者主导的校园游览,使留学生熟悉校园的设施资源,包括各教学楼、图书馆、校医院、食堂等;国际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组成兴趣小组相互交流,比如介绍校园内的上网方式、国内常用的社交网络、校园内网邮箱的申请与开通等。同龄人之间互动,更有利于其融入中国生活;其次是安全教育,包括如何识别常见骗局、如何在外出时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等,以及出现问题时,如何求救,相关的救助电话,紧急情况联系人等。第三个是医疗问题,遇到较小问题时,主要在校医院治疗,治疗时所需的相关证件等,可以在校医院现场讲解示范;当有较大的病痛时,如何选择医院、各医院的地址与特色,以及事后保险索赔要求等问题,除了老师讲解外,也需编入入学教育手册,以备留学生需要时能及时找到相关信息。最后,中国对于外国人居留的相关法律以及各高校对留学生处罚或奖励的相关规定必须纳入人学教育的内容和手册中,以确保留学生在中国,遵守中国法律,学校校规。比如外出住宿必须选择有外国人接待资格的宾馆,居留证到期前须及时续签,关于上网的相关规定,课堂出勤率对续签学习签证的影响等。

中期的生活教育则关注如何使留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融入当地生活。融人中国大学校园生活、结交新朋友较好的方法是参加大学校园学生会组织。引导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生团体,这样国际学生不但可以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娱乐,还能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其他留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另外,中国的社团也有多种,包徒步社、登山社、单车社、读书社等。读书外的课余时间,可引导留学生参加社团,结交朋友,了解中国人民。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留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使留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中国文化、价值观,为将来的国际合作做好准备。

留学生在华留学后期,即毕业前期需进行相关的就业辅导,举办各种就业辅导座谈会,教导学生们如何迎接毕业后一连串就业活动。另外专家们指导修改履历表和面试。每学期举办职业生涯管理讲座,邀请各公司,特别是校友到学校和留学生直接接触,增加其对中国企业的了解;也可为国内公司打开海外市场、寻找熟悉中国与当地国家的人才提供机会。

2学习适应教育

留学生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为了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在中国高校的学习,必须进行学习适应教育。学习适应教育主要是专业教育和学习资源介绍。其中专业教育主要各学院请资深教授对专业进行概要介绍,包括专业发展前景、就业方向、主要学习内容等,可同时采用视频观看,请该专业的高年级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互动讨论等方式,有利于留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专业有更直观的感受。

此外,图书馆藏检索也是重要的入学教育内容,包括如何查询国内及国外文献,如何利用学术调查数据,文章的书写格式。可请专业的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指导留学生实际操作,包括学校关于研究伦理的相关规定,不同期刊的特色,以及投稿时不同的格式要求等。

3心理适应教育

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信仰,因此价值观或者文化的差异较大,不仅是与中国学生交往时,而且在留学生之间很容易发生冲突。陌生的环境下会遇到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各高校须設立专门面向留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心,方式可采取由来自各国的学生自己讲述到中国后感受到的差异,由老师或学生对相关疑问与留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讲述行为后的动机与原因,增强双方的理解。另外,设立留学生求助中心,对留学生遇到的严重冲突如何在中国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解决的困惑给予解释与支持。

作者:游浚 王雪姣

留学新生入学教育论文 篇3:

论高校外国留学生入学教育课程化模式

摘 要:外国留学生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新鲜感过后的孤独、紧张、焦虑,甚至可能超过其承受能力。入学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在华留学环境,引导其关注在华留学大环境下品行规范、学业素养及生活技能等方面。课程化模式有利于实现外国留学生入学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常规化和长期化。留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开始适应并主动融入学习生活,才可能有一段美好的留学体验。

关键词:高校;外国留学生;文化休克;入学教育;课程化模式

外国留学生远涉重洋来到中国,面对社会环境、文化观念、价值标准、教育体制等的巨大差异,往往会遭遇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指人们在异种文化环境中,为了进行交流,心理上或行为上所经历的异种自然转变的过程和结果。文化休克通常分为蜜月阶段、沮丧阶段、恢复阶段和适应阶段。)新鲜感过后的孤独、紧张、焦虑,甚至可能超过其承受能力。如何对留学生进行有效的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在华留学环境,是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首要任务。

高校外国留学生大多为大学生、硕博研究生和各类进修生,在生活方面表现出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主动探奇和被动畏难的矛盾;在自我意识方面表现出远大理想与烦琐现实的矛盾;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态度积极与准备不足的矛盾。而大部分高校多从学校管理的层面出发,对其集中进行安全、法律、校规校纪的入学教育,内容涵盖不够宽泛,且多流于形式,没能聚焦教育对象的现实及深层需求。

笔者从事高校外国留学生入学教育工作近十年,认为无论从学校管理层面,还是满足留学生需求层面,都要将外国留学生入学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系统开发,保障其全面而深入地发挥作用,这将会是一个革新性的举措。

一、入学教育课程化的依据和原则

留学生入学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程,但它符合高校国际化战略需求和留学生的现实需要。学校应以关怀为本,关怀整个留学生群体完整的留学过程,对制约其适应留学环境的各个因素进行全方位审视分析,遵循教育目标具体化及价值原则。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体现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上,具体到该课程设计上即留学生与入学教育之间的特定关系。对这种价值关系的正确认知不仅直接关系到课程建设本身,还将影响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后期教育效果。

入学教育课程化模式還应遵循工具性和适切性原则,真正从留学生群体特征、现实及深层需求、教育内容三个维度出发,尊重留学生在入学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围绕如何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并主动融入在华留学环境,建立科学的入学课程体系。

课程化模式还需坚持渐进原则和细化原则,在入学报到之初,入学教育应立足于宏观、全面、带有警示性的入学训导;后续课程应该是细致、具体、深入的,在微观上纵向延伸不断细化的,从而形成动态发展的留学生入学教育课程体系。

二、入学教育内容

留学生在收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就为来华留学做着各种准备。各高校为方便留学生准备,随录取通知书附上的行前手册或入学须知,实际已在发挥入学教育的部分功能,行前教育是留学生入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应充分利用此阶段留学生的主动性,设计制作相关教育资料,聚焦适应在华留学的方方面面,让留学生主动做好准备。

留学生来华报到后,入学适应教育应该有一个渐进的内容体系。

1. 入学训导类通识教育

这部分教育包括开学后两周内完成的签证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保险教育等。课程执教人员应该是出入境管理局警官、文保局宣讲人员、校保卫处负责人员、留学生辅导员、保险公司理赔人员等,引导留学生及时关注个人签证相关政策,了解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必备的危机辨识能力和自救常识,及时购买保险,了解发生大病或意外事故如何理赔等,满足留学生最基本的安全需求。管理部门应将相关信息汇编成册,详细介绍,多语诠释,便于查阅流转。

2. 适应教育类

既包括品行规范、校内资源、生活技能等方面的适应教育,又包括环境适应、学习适应、心理适应和跨文化适应等相关教育,属于第二阶段的细致教育。在这一阶段,课程化的入学教育倡导亲身实践,如生活适应方面,留学生获取中国式生活技能的热情高涨,可防范意识通常不足,教师可以用具体生动的案例引导他们树立防范意识。如网上购物时,应了解支付流程、退换货流程、维权流程,未收到货物前,切忌以任何形式确认付款,尽量选择正规平台进行购物等。

留学生远离家人和朋友来到中国,新鲜感过后的孤独、紧张、焦虑,以及与同学之间的摩擦,都有可能诱发或加深其心理问题。入学报到时,应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和筛查,对可能有心理问题的留学生给予特别关心和关注。设立留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聘请心理咨询师担任讲师,并定期接受留学生心理咨询。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鼓励留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必要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学习适应教育不仅包括对中国高校教育体制、教学方式、自主学习习惯等的适应教育,还包括指导学生熟悉具体的教务系统、考试考核、成绩录入、培养计划、学分制度、毕业结业相关要求等。

3. 引导留学生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融入教育类包括爱校教育、利用校内外资源、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熟悉中国概况、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勤工助学、举办校园社团活动等。留学生通过校史馆参观、校歌学唱、校徽校训解读等了解大学的具体活动,能增强他们对学校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其次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所在院校及当地民风民俗的实际情况,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专项培训,促进留学生对中国高校管理理念及习惯做法的理解。跨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差异问题,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手段。

在入学教育课程中部分引入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导论等课程,使留学生对中国有一个概要性的整体认识;开设“中国文化”系列主题课程,揭示一些不为留学生注意的中国特色文化;举办一些承载中华独特文化意义的活动,如端午节体验龙舟赛、冬至包饺子、中国诗歌诵读比赛等。

留学生来到中国的根本目的是求学,尽早确立学业坐标对留学生尤其是学历生尤为重要。融入类入学教育应依托专业学院,请学科带头人对专业特点、课程设置、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前景、毕业要求等做一个基本梳理,帮助留学生形成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学院应安排骨干教师就专业教学、科研、参考书籍等具体讲解,将留学生纳入学院教学科研团队。

综上所述,入学教育内容不仅应适当拓展,还应坚持细化深耕,系统建设课程内容,探索课程化新模式。

三、入学教育课程的实施形式

宣讲、参观、讨论、开设讲座、组织座谈、召开主题班会、制作微课程、组织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案例剖析、课堂教学等都是入学教育课程实施的形式。其中,入学训导类通识教育课程可采用专家讲座、老生座谈、案例讲解等具体形式;在适应类入学教育阶段,提倡结合院校实际情况,采取参观、座谈、课堂教学、心理辅导、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在融入类教育实施阶段,建议采取感知校园、现场教学、互助小组、课堂教学、专项技能培训等方式,引导留学生主动寻求他人帮助,积极参与奖学金评选、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及竞赛等,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中国高校的入学教育偏重宣讲说教,而留学生更熟悉的是互动模式。因此入学教育可以从留学生的特点出发,多设计互动环节,如组织联谊会、相近专业交流会,使新老留学生进行座谈交流,产生共情,帮助新入学的留学生尽早建立校园归属感。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也应主动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站在留学生的立场,了解他们亟须解决的各方面问题。入学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性教育,有利于留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和自制管理,通过课程化的系统教育,逐步引导其正视问题,适应留学环境,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将对高校留学生后续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将入学教育内容转化为中国文化常识背景下的适应课题进行课堂教学,不但能够提高每一位留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在时间上实现连续性、长期性,在内容上实现系统性、规范性。

入学教育课程化必然要求内容衔接更科学、更紧密,这有利于留学生正视相关课题,及时调整自我;也有利于教师与留学生建立更为牢固的信任关系,使留学生在遭遇文化休克等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求助,这有利于缩短留学生文化休克中的沮丧(或敌意)阶段,逐步提高适应能力,融入在华留学新环境,重构留学体验。

留学生入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许多具体的内容,如果能够将入学教育开发成一门公共必修课程,由留学生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入学教育的行政化和任务化,而且在每一堂课程结束后还可以进行后续追踪,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真实诉求,采纳合理建议,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留学生入学教育的本质是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在华留学环境的适应教育。入学教育引导留学生关注在华留学大環境下自身的品行规范、学业素养及生活技能等方方面面。留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尝试适应并融入学习生活,才能有一段美好的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崔淑慧.高校留学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高教探索,2014(3).

[2]黄伟东.战胜“文化休克”[J].企业研究,2003(4).

[3]雷呈勇.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4]庆承松,陈发详.澳大利亚高校学生入学教育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4).

[5]庆承松,张勇.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发展及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

[6]张昌凡.试论知识准入课程的原则[J].高教探索,2008(1).

作者简介:潘桂妮,女,上海海洋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对外汉语教师,从事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潘桂妮

上一篇:道德教育和谐社会论文下一篇:作文读后感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