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安全责任

2022-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供水安全责任

城市供水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加快实施,在水资源紧缺、水质污染加剧、突发水污染日益频繁的形势下,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开源节流加强保护为原则提出了安全保障对策。

【关键词】 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对策;水源;水质;节水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Urban

Water Supply Safety

SHI Chun-hong, GE Hua-j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Key words: urban water supply safety; guarantee countermeasure; water resources; water quality; water conservation

水是人類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根基。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

城市供水安全是指城市供水系统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用水、城市生态用水和消防用水,同时必须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做到具备充足的水源、足够的取水、净水设施能力和合理的输配水管理,并力求在运行过程中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我国的城市供水已有百余年历史,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水资源短缺形势的严峻、水质污染程度的加剧,特别是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城市供水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做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现状与问题

1.1 我国城市供水概况

我国的城市供水始自1879年的旅顺供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始发展时期、1949年至1985年的快速发展时期以及1985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时期。1985年至今,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全国的城市供水能力增长了2.02倍,年平均增长率7.66%,2004年全国设市城市供水总量已达490.3亿m3 [1],现在我国的城市供水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供水能力大幅度增长,公共供水得到快速发展。从总体上看,城市供水已经由主要依靠自备水源供水转变到主要依靠公共供水,由主要向生产运营提供用水服务转变到主要向城市生活提供供水服务;总体来说,全国城市供水设施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

(2)供水技术有新的发展,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新建水厂在净水工艺、构筑物上采用了国内外较先进和成熟的型式,选配了性能较好的设备和仪器;老水厂经过技术改造,基本实现了技术升级;组建了“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促进了水质检测能力的建设。

(3)初步建立水质监管制度,供水水质有所提高。现已确立了企业自检、行业监测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原则,实行了供水水质信息公报制度。

1.2 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

1.2.1水资源短缺

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水量较少,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只有235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此外,全国80%的水资源分布在占国土总面积36%的南方地区,20%的水资源则分布在占国土面积64%的北方地区。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其中约有2/3是洪水径流量,全国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不足10000亿m3。客观条件导致了资源性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地区工业与城市生活、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争水矛盾正越来越突出。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到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3]。

1.2.2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地下水和地表水源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工业发达地区水域污染尤为严重。环保总局2004年的环境公报中关于淡水环境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27个重点湖库中,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Ⅲ类水质的湖库5个,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Ⅴ类水质湖库6个,劣Ⅴ类水质湖库10个。其中“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因总氮和总磷浓度高而均为劣Ⅴ类[4]。另外,输配水过程中由于管道破损、接口不严密、贮水设备配套不完善和输配水工程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导致污染物侵入以及管道腐蚀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也很严峻。

1.2.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首先,在输配水方面,由于许多管道超期服役,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供水管网漏损严重,平均水平在24%左右,远远高于欧洲7%的漏损率。根据对全国408个城市的统计,2002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平均漏损率达到21.5%,主要表现为管网的跑、冒、滴、漏,全国城市供水年漏损量近100亿m3。全国年平均节水35亿m3[5],而每年漏损掉的水量就相当于三年的节水量,供水效率明显不高。其次,供水企业水质标准不够严格,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项目少、标准低的差距。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供水效率显然不高。一些研究者对国内34个主要城市资料统计,地面水水厂出厂水水质基本稳定的占21%,腐蚀性的占50%,轻微结垢的占29%;地下水水厂出厂水质基本稳定的约占50%,有腐蚀性的占30%,轻微腐蚀性的占20%[5]。

另一方面,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浪费水现象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给本已严峻的供水形势造成了新的压力。由于我国城市发展的程度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备,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建设过程中非人为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以2003 年为例,我国万美元GDP消耗水资源3860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 倍。目前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0%-45%[6],距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此外,长期以来,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无节制、粗放型用水,人为浪费水资源严重。加之节水规划不够系统,节水的高新技术、监测、管理、监督等环节很难发挥应有效用,水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不高。

1.2.4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弱

供水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水源地和管网,对于发生在管网上的突发事件,由于其发生范围小、影响小、易处理,对供水安全的危害程度较小。而发生在水源地的突发事件,事发突然、污染方式多样、污染物复杂、短时间单位内损害惨重破坏性强,并且污染范围很大不易处理,对供水安全危害极大。如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对松花江水质产生污染引起的哈尔滨水危机、2005年12月中旬发生的广东省北江镉污染事件、今年1月5日发生的河南巩义二电厂柴油泄漏污染黄河事件等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由于重视程度、技术等原因,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能力明显不足,在此类事故发生的同时,暴露出应急机制不完善、应急装备不齐全等问题,由此带来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城市供水的不安全。

2. 问题分析

2.1 水量问题

城市供水安全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是供水系统能否提供满足城市正常运作的水量,有充足安全的水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而目前我国城市供水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水源量的短缺。

笔者认为城市供水存在水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客观上水资源总量不足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直接导致了有些城市面临无水可供的局面。我国水资源南北相差悬殊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原因引起的供水问题是资源性缺水,某种程度上堪称硬伤。第二,主观上水资源浪费的严重和污染的加剧变相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近年来城市用水快速增长带来污水排放大量增加,污水处理能力的滞后致使城市周边水域急剧恶化,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导致出现许多城市守着水源没水吃的局面。另外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和日常的生产生活浪费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吃紧。要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这些问题应该首先得到解决。

2.2 水质问题

供水在自然属性上的安全即水质安全是城市供水安全的核心问题,简而言之,供水水质在使用中不应该给人体带来短期或长期的健康危害。影响供水水质的因素有原水水质、水厂水处理工艺、管网输配的二次污染等。

我国目前之所以供水水质安全存在很大问题,与水源被污染,预处理工艺的落后,输配水管网的陈旧等因素是分不开的。供水水源的污染增加了城市供水的处理难度,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难以处理原水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有机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不仅增加氯耗影响消毒效果,还生成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同时供水水质标准的提高迫使水处理中加入更多的药剂,副作用危害也更大;管网的服役时间过久锈蚀程度严重,随着供水规模的加大,水体在管网中滞留时间随之变长,二次污染随之产生,加之过多二次供水设施密闭性差、工艺管材不合格、卫生防护条件差、管理不善,进一步加剧水质的变坏。

供水水质不安全更会变相加剧供水水量的不足,使得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更严峻,因此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必须要从水质方面下功夫。

2.3 保障能力问题

城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保证城市的供水安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城市供水系统是个复杂的巨系统,存在许多因素会导致供水系统的不安全,城市供水的保证率和水质要求都很高,如何应对紧急情况下的供水危机是供水系统保障能力面临的迫切问题。

笔者认为城市供水的保障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保障供水的自然属性(供水水质的安全)安全的能力;第二,保障供水的社会属性(供水系统在遭受突发性事故情况下的安全)安全的能力,如自然灾害、突发性水污染、内源性水质恶化、供水系统故障、人为破坏、恐怖袭击等非常态下的预防、保护、应急、恢复能力。如果供水的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安全了,整个城市供水系统就会确保安全。因此,城市安全供水保障能力的建设工作要得到加强,从而为城市安全供水提供足够的保障。

3. 对策研究

3.1 开源节流

首先是水源的选择。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体系基本上是单一水源供水,这种供水方式的最大缺陷就是保障性能差,它的水源容易受到污染和水量减少的威胁。为了提高供水安全性,应该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多水源取水方式。可以将符合各种用水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用水标准的废水、雨水作为不同用水的供水水源,真正做到“开源”。如图3-1。

3.1.1海水利用。

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海水作为水资源补充纳入水资源规划之中,制定海水利用产业政策,大力推广海水淡化新技术,积极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可以很好地扩充城市供水源。如天津市年利用海水18×108m3,青岛市电力、化工等企业年利用海水8.37×108m3[6],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保障了供水安全。

3.1.2污水资源化。

我国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平很低,1997年我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3.65%,与欧美各国80%-90%有很大差距,据需水趋势预测,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将达(1100~1400)×108m3[7],可见我国污水资源化的潜力非常大。

3.1.3 微咸水利用、雨洪水利用。

微咸水主要指矿井水,每年采煤矿井水排放量20亿m3以上,矿井水利用率不到30%[8],矿井水通过处理后完全可以作为矿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农田用水等替代水源。城市雨水利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雨水渗透可适当提高地下水位,雨水利用减少了街道雨水径流量减轻排水和污水处理压力,提供了新的供水源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3.1.4 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缓解由于资源性缺水导致的供需矛盾。

其次是尽可能地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供水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缓解城市供水的供需矛盾,减轻供水企业的压力,从“节流”上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1) 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标准和用水标准,确定各行业的用水定额、用水效率等指标,采取定额管理;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有效的运行维护,减少供水过程的跑、冒、滴、漏,加大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 提高供水效率。

(2) 加大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如在工业生产中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限制和淘汰落后的高用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

(3)提高水价节约用水,把对价格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供水水价的经济调节政策,用经济杠杆来节水。

(4) 制定节约用水的相关规范,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以赏罚机制来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进行节水型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加强节水监测与监督。

3.2 防污治污

面对当前水污染日趋严重、城市供水安全日益受到威胁的严峻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污染,采取科学技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是保障城市安全供水的根本办法。

(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划分水功能区,确定污染物排放容量,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并分解到排污单位。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水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和尚未受到明显污染的地区水污染态势加重。

(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消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争取实现工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的零增长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零排放。并且在现有污染控制状态下强化污染处罚措施,杜绝水体污染的加剧。

(3) 加强面源污染控制,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农业生产带来的水体污染范围广,面积大,对于城市供水源来说危害更大,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力度,在现有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科学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根据用水要求选用各种处理工艺的组合方案,提高污水回收利用率,为城市供水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

3.3 能力建设

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建设体系,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1)大力发展公共供水,科学规划输配管网体系,采用先进可靠的仪器设备;同时加大对老供水管网的科技投入和改造力度,科学管理维护,减少漏损。

(2)加强行业监测和行政监督、建立城市供水水质预警制度,及时掌握城市供水水质动态,通过信息化建设、供水应急预案的建立等技术手段提高供水系统的科学决策能力和应急能力。

(3) 建立城市供水水质通报制度,包括信息报告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信息公报制度,强化供水企业的水质责任制度,促进供水企业加强水质自检、更新供水设施、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供水水质。

(4) 从管理上下功夫,在现有常规水质管理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法,对检查工作的组织方式、检查的内容、手段和依据等做出统一规范。

3.4 政策措施

修订政策法规,建立相关制度,为适应城市供水水质督察工作的需要,尽快修改完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适时修订《城市供水条例》或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督察条例》,确立水质督察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各级督察机构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使得水质督察工作有法可依。

4. 结束语

城市供水是公共事业,城市供水安全涉及到人们的健康,也涉及到产品质量和安全,进一步说是社会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政治问题。所以应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把人类智慧所发明的科学技术较多较快较好地运用到城市供水事业,关于新材料技术和材质、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仪表、先进的管理手段等科学技术都应用于城市供水,使其达到先进的经济技术标准和水平,为城市更快更好地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中国城镇供水技术发展手册[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钱正英主编.中国水利.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M],1991

[3]张俊艳,韩文秀.城市水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21(2):78-71

[4]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中国环境公报[J].2004

[5]中国建设报.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空间巨大[J].2005

[6]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等.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S].2005

[7]姜文来,唐曲,雷波等著.水资源管理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刘德强. 城市供水保障体系的建设[J].工业建设与设计.2005(10):68-70

作者:施春红 葛华军

第2篇:灌区饮水安全与供水管理分析

摘 要:现阶段,灌区供水系统建设已经成为饮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能否实现高效供水、高质量供水,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和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满足灌区饮水安全需求,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加强灌区饮水工程管理,切实发挥灌区饮水安全工程应有的职能作用,解决灌区发展难题。因此,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灌区饮水供水安全问题,论述供水管理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行业工作提供助益。

关键词:灌区;饮水安全;供水管理

灌区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农田提供灌溉水,当洪水来临时也可以发挥一定的防汛排涝作用。此外,灌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地下水,对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管理灌区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确保灌区正常供水。因此,有必要提高灌区的供水管理水平,尽可能提高灌区供水效益,为灌区的饮水安全、粮食生产以及经济发展提供服务[1]。

1 灌区饮水供水安全面临的隐患

依照“找死角、促整改、定问题、全覆盖”的标准,以乡村饮水安全为重心,加强对灌区饮水安全核心地区与典型问题的关注,实施提升项目,补充工程存在的不足,全方位掌握饮水供水安全风险。

1.1 水资源污染

在当前的灌區饮水安全项目建造与供水管控工作开展期间,亟待解决的是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的问题。饮水受污的成因诸多,通常和灌区居民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存在密切关联。比如,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大量使用化学类药物制剂,大量施加化肥,导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超过相应标准。化学药物制剂和化肥还会随降雨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导致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残留超过相关标准。

1.2 现有灌区饮水安全工程未全面发挥功能

灌区饮水安全工程在施工期间因为缺乏连续监督,项目建造质量不达标,不符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导致未能完全发挥工程具有的功能。此外,部分地区存在仅重视工程建造的完成情况而不重视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的现象,导致工程运行成效不理想。一些设施在工程运营后不久便产生了损毁问题,无法有效发挥灌区饮水安全工程的功能[2]。

2 饮水水质安全要求和有关保障举措

2.1 饮水水质安全要求

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为参考依据,确保饮水水质安全达到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①酸碱值、挥发酚、硬度以及各种重金属等水化学性状应符合相关标准;②大肠菌群、细菌整体数量等水细菌指标要达标,依托消毒措施确保水质符合安全条件;③铝、氰化物、砷以及氟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水毒理学指标要符合相关标准,否则会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④气味、色度等水物理现状指标需符合相关标准。

2.2 饮水安全保障举措

2.2.1 保障水源的长效性。在供水项目水源部分,结合灌区的实际水文情况、气候情况以及地质情况等科学建造供水工程,从而有效解决部分区域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2.2.2 项目建造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灌区供水项目建造过程中,应深入考量区域环境负载能力和新农村发展的实际诉求,使项目建造标准更契合本地状况。在项目施工计划选取过程中,要详细调查人们的真实意见,充分尊重本地居民的意见,基于实际状况选取恰当的供水项目建造方案。

2.2.3 做好水源保护和安全饮水建设工作。饮水安全工作不仅要重视水量,更要保证水质,实现预防和治理的有效融合。首先,着力饮水水源保护工作,在水源分布较多的地区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科学的供水管理措施;其次,加强灌区水源地周边设施建设,为供水项目建造专门的排污口;最后,工程建设完成后有效发挥其功能,整体采用灌区管道改造和更新等方式,大幅提升乡村饮水统一供给率和自来水普及率。针对具有水源统一供给条件但供给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改造、升级供水工程。若本地水资源存在较大的污染问题,则需为其更换水源[3]。

2.2.4 做好水质测量工作。为确保灌区饮水品质,有关单位应定期检测水源、出厂水以及管网末端水,确保饮水供水质量达标。综合考量取水建筑设计的便捷性、实操性以及灵活性,依照水源的地形与现实状况确定取水建筑设计方案。例如:取地面水为水源时,可选用小规模水库或河床型取水建筑;取地下水为水源时,可选用大口井、机井等取水建筑。另外,要保证供水工程、净水工程以及取水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目标。

3 提升灌区供水管理举措

3.1 建立健全管护责任体系

3.1.1 明确运管职责负责人。灌区饮水安全保证采用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应当将供水企业运管责任、行业监督管理责任以及政府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由县区级部门管控的灌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运管责任由供水企业与受益区域的村级委员会等负责。此外,水利局负责监督管理,县政府担负主体职责。村级管网和附属设施的运管责任承担单位是受益区域的村级委员会。而镇级和村庄的乡村饮水安全工程,运管责任由村级委员会担负,行业监督管理责任由镇水利管理站担负,主体责任由镇政府担负。

3.1.2 落实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维护责任。要提升灌区饮水安全项目管护单位服务水平,构建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有效监管灌区供水项目运营,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组织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活动,加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力度。要筹措和利用修理资金编制年度水质监测方案,听取群众反馈,监督供水企业践行自身责任,提供优良的供水服务。

3.1.3 落实灌区村级管理责任。供水管理单位是灌区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应配备相应人员做好水源巡查、水质检测以及供水设施的检修和维护工作,解决好生产和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向用户提供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服务。建立运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水质、水价以及水费收支等情况,接受公众监督。此外,构建投诉、查阅以及投诉解决体系,第一时间反馈并解决用户提出的有关问题。

3.2 构建并完善工程运管体系

3.2.1 积极推进灌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改革。依据项目投资途径,捋清政府、集体、社会法人和个体出资比重,明晰产权归属,做到“精准确权、合理量权、有效赋权、充分活权”。在保证项目公益性质与产权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尽快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突出的管理方式,鼓励以镇为单位组建供水公司或成立农民用水管理协会。

3.2.2 完善管理机制。水源供给管理企业应当构建并不断完善修护、计量收费以及水质检测等多种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机制,提升机电、净水以及消毒等操作的规范化水平,保证供水项目平稳运营。水资源供给管理企业应当依照有关要求进行有关资质的办理,建立客户水资源使用台账,制定供水应急方案,提升服务质量[4]。

3.2.3 加大供水设施保护力度。水资源供给企业应当依照相关要求确定项目管护范畴,明确责任范围。供水管线应当依照供水段进行管线标记,不允许任一企业与个体私自改动、毁坏或占用供水设施,确定供水设施保护负责人。要加大供水管线巡视力度,及时发觉并制止毁坏管道网络的行为。对于需要改建或者扩建的灌区等,项目建造企业应当事先和供水管理企业沟通,以明确设施保护具体举措或者计划、所需要投入的資金或者资源等。所处地区的镇级有关单位,应负责不同单位间的协调工作。所有的机关、企业与个体不得开展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对于毁坏供水设施的,水利管理单位应当责令有关企业或个体立刻停止违规活动;造成实际影响的,应当确定赔偿金额;对于达到犯罪标准的,需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追责。

3.2.4 提升水价筹集和运用规范化水平。灌区饮水安全工程应当根据“补偿投入、保证本金、平等担负、科学运用、节约用水”的准则明确水价,采用有偿方式进行供水。按照使用水量收取费用,用于日常修理设施、发放管理人员薪资等。养护修理费用依照5%的标准比例从水费收入中提取,任一组织与个体不得借水费名义收取其他费用。城乡一体化项目则逐渐实施基础水价与计量水价有效融合的水价确定方式。

3.2.5 服务机制。供水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灌区饮水安全项目服务机制,公开服务电话,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畅用户投诉途径,定期征询客户有关建议和反馈。供水管理企业应当依照协议要求进行水源供给。由于项目建设、修理等因素需要暂停供水的,供水管理企业应当提前告知用户;由于天气因素或供水工程出现突发故障而无法事先告知用户的,供水企业应当在积极修理的同时告知用户。需要装设或更新供水设施的用户,应当向供水管理企业以书面方式进行申请,得到批复后由供水管理企业实际施行,其间产生的费用由用户承担。另外,消毒的具体措施应当依据供水数量、供水质量以及供水模式等项目实际状况与消毒剂供给等状况确定[5]。工艺实施步骤见图1。

3.3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3.3.1 建立项目运维专项基金。灌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的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提供,主要用于水源工程、构筑物、供水设备、管网限额以上的维修及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工程损毁修复,不得挪作他用,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

3.3.2 落实优惠政策。灌区饮水安全项目是具有公益性质的乡村基础设施,负责饮水安全项目建造与运营的部门或个体,享受乡村饮水安全项目运行税费减免政策。项目地点依照土地整体使用计划进行选择,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供水项目建设用地划入年度土地使用规划内优先布置,适当改进审批流程,保证项目土地供给。

3.3.3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大供水管理人员法制规章、水质检测、消毒以及制水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力度,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填写供水实际的运行情况。此外,建立供水和用水台账,整理费用收据、修护票据等资料,以提升供水档案材料管控水平。

4 结语

灌区饮水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能够为群众饮水安全提供保障,为灌区农村提供优质安全的水资源。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按照制度标准开展工作,建设符合当地生活、生产实际的供水工程,建立产权明确、权责落实、各方协调的供水工程管理体系,同时保障水价、水费的合理性,公开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确保灌区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恩生.当前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9):22-26.

[2]苏来文.凉州区金塔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及对策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7):41-43.

[3]高立春.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策略[J].农家致富顾问,2019(20):175-177.

[4]陈云花.武威市凉州区永昌灌区农村饮水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3):169-170.

[5]腾敏洁.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问题[J].建材与装饰,2020(8):192-193.

作者:刘荣

第3篇:供水安全与地下水污染防控

摘要:全球经济发展的资源性缺水以及地下水污染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危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到居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地下水污染调查、治理及水资源利用管理所做的工作,结合我国开展的地下水污染调查,综述了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治理技术及管理问题。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危害;治理

Water supply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control

CHENG Yan-pei,NI Zeng-shi,TANG Hong-cai,BAI Xiong-fei,GAO Yun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AGS, Shijiazhuang 05006 China)

Key words:groundwater;pollution; hazard; harness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地下水需求量猛增,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扰乱了水环境的平衡。水资源的非合理性开采和废水的无处理排放,导致了水污染问题,同时也加重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因此,又进一步恶化了地下水的污染。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趋显露。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战略问题研究显示,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水质呈下降趋势。

1 中国的地下水现状

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南北差异十分明显。北方地区降水稀少,补给量小,而西北地区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就更加贫乏。目前,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为8 800多亿m3,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这一数据说明地下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要保证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和相关技术的开发已迫在眉睫。

地下水是水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加重了对地下水污染的威胁。目前,全国约有7 000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地下水。

近20年来,全国地下水的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m3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4% 增长到2000年的20%。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在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用水总量的30%。虽然地下水资源越来越紧缺,但是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却随处可见,形势依然十分严重。目前中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0倍,甚至20倍,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在我国,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环境污染的比例相当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报告说,人类生产活动所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进入自然界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的经济损失就达到了1 428.9亿元,占环境污染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的76.20%。1 428.9亿元这个数字虽然已经是数目巨大,骇人听闻,然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远远不止这个数目。该数目只是可以计算的环境损失部分。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水污染对渔业的损失、水污染对农业的损失还没有计算在内。人为污染是目前对水体造成巨大危害的源头。其污染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也可直观的分为工业污染源、民用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环境污染源;根据特性还可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污染源。

在地下水资源问题上最严重的是地下水受到污染,水质不断下降,最终导致丧失可利用价值。地下水污染源种类繁多,人类活动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关键问题,也是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威胁。

2 国际地下水污染防控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就启动了国际水文计划,促进世界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工作,着手解决世界上实际面临的水资源问题。21世纪,“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世界议程的主要问题。当今世界上有12亿人口或者说世界上有1/5的人口面临安全饮用水危机问题。然而,迅猛的城市化发展、膨胀的工业化及农业迅速增长的大量使用化学药品,造成河流、湖泊和地下含水层水质恶化, 又进一步使水资源危机愈加严重。目前,农业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尤为突出。为了提高农业产量,无限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和化学制剂造成有害物质在地下水含水层及自然生态系统中缓慢累积,其结果甚至比工业污染还要严重。

欧美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对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及点源污染的治理工作。随后又开始了对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有机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及环境行为等。在严格的排放标准、卫生标准等法令、法规的约束下,欧美国家对主要河流进行全面污染监控,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方法,并在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清洁水法》中公布了129种需要严格控制的“优先污染物”,其中就包括有机污染物114种。有20种杀虫剂,6种多氯联苯,7种卤代醚,12种单环芳烃,11种酚类,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16种多环芳烃,7种亚硝胺等化合物;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15种。1991年美国环保局颁布了饮用水33种污染物的控制标准,涉及到17种农药和13种怀疑可致癌的污染物。20世纪末,美国地调局实施了国家水质评价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了59个地下水盆地与地表水流域的首轮水质评价。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开始实施第二轮国家水质评价计划,准备集中评价42个地下水盆地与地表水流域的有机污染。

近年来,欧洲国家为控制农业肥料污染水环境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法律和经济等环境管理措施,鼓励和刺激农民采取更为有利于环境的耕作方法,限制化肥、厩肥等养分投入,最大限度地减轻氮、磷等养分的流失,以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体受到的污染。经过不懈的努力,欧洲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日本在1974年组织了全国范围的化学品环境安全性综合调查,在15个工业城市地下水中发现三氯乙烯,有30% 的水井受到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污染,3% 的水井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20世纪末,日本根据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检测出的126种有机污染物制定了新的饮用水标准。

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水有机污染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已发现有机污染物180多种,其中有芳香烃类、卤代烃类、农药类等。地下水污染研究已从无机污染转向有机污染,有机污染已成为地下水环境保护领域的首要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在已知的700多万种有机物中,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就有十万种之多,并且还以每年2 000种的速度在增长。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自身的生物积累性、毒性和“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对环境影响非常严重。它多为低浓度、高毒性、半挥发性,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而且可在空气、水和迁徙物中长期残留或远距离迁移,在远离排放源的陆地或水域的生态系统中沉淀、蓄积,易在人体和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产生生物积聚作用。

这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被称为环境激素。环境激素对人类亦有影响,如少精或死精,不孕、癌症和发育异常等。如日常生活中的清洁剂、润湿剂和乳化剂,亚洲每年使用量高达100万t,其中有20%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环境。这种非离子介面活性剂类的代谢产物壬基苯酚和双酚A具有雌性激素效果。它可引起雄鲤鱼生殖异常。这类化合物还存在与食物、罐头、试管、餐具、奶瓶、尿布、水管等日常生活用品中。目前已知有86种化学污染物为环境激素。 野生动物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环境激素会引发甲状腺机能不良、生殖率降低、畸形兒、免疫功能减退、雄性雌化、雌性雄化等生理变化。人类身处此环境中,当然也不能幸免。

现今世界各国科技界和政府已经将持久性有机污染列为全球八大环境问题之一。

3 我国的地下水污染调查

我国在地下水污染调查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在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做的工作却远远不够,尤其是在有机化学污染物方面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水环境进行监测,80年代后期才有少数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和局部的区域调查。1989年,国家环保局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涉及到的14类68种有毒化学污染物中,有58种为有机污染物。200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80项特定项目中,有69项为有毒有机物。

中国政府签署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在2004年11月11日正式生效。 这就意味着我国要在未来5~10年内停止使用12种危害性最强的有机化学品:滴滴涕、毒杀芬、灭蚁灵、氯丹、七氯、艾氏剂、狄氏剂等有机氯农药,以及六氯苯、多氯联苯2种工业化学品。这些有机化学制品我国曾大量生产,而且目前尚有些制品仍在使用。目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多数地区正在生产或使用。

我国政府现在十分重视水体中有机污染的调查研究。国土资源部已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列入今后长期重要的调查工作。2005年4月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组办了“第一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培训班”,为全面启动“全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科技人员。“全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旨在查明地下水污染状况,综合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编制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保护区划,建立地下水水质与污染预警系统,为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资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和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依据。

我国对44个城市地下水的调查中,有42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并检出数百种有毒有机物;松花江肇源河段居民地下饮用水中定性检出11大类133种有机物,定量检出11种有机物,其中取代苯类27种,多环芳烃21种。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对京津唐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情况调查发现,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133种。尤其是中、东部和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普遍遭受有机氯污染,检出率达100%,呈现出从山前至滨海逐渐升高的规律。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中检出有机污染物76种,其中酞酸脂类和杂环芳烃的检出率为60%。在北方城市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时发现有机物有超标或严重超标现象。在被选测的43项有机污染指标中,检出单环芳烃、卤代烃、多环芳烃及农药共36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超标组分主要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源主要为工业,垃圾填埋场和长期排污河渠。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情况看,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分为卤代烃污染、单环芳烃污染、有机农药污染及多环芳烃污染等几类。最常见的污染物以卤代烃为主要来源的现代工业所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其次是单环芳烃,如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主要来源于燃料油。

4 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治理

从客观上讲,我国在具体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做的工作不多。主要是借鉴欧美国家成功的地下水点源污染方面的治理技术,其中包括物理法、水动力控制法、抽出处理法和原位处理法等。抽出处理法是当前应用很普遍的一种方法,可根据污染物类型和处理费用分为3类: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原位处理法是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的热点,不但处理费用相对节省,而且还可减少地表处理设施,减少对环境的扰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国家环保局曾于1991—1995年在山东淄博地区进行过一项地下水修复项目,在10 km2范围内布置了213口抽水井和观测井。该地区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浓度平均达到1.0 mg/L,最高达到30 mg/L。在修复过程中,水动力控制法、原位生物法和原位化学法都得到了应用。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为主的混合气(大部分二氧化氯和少量氯气、臭氧、过氧化氢的混合气)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氧化剂,它成本相对低,能有效地降低石油及苯系类污染物,还不会生成有毒及诱变致癌物质。

最近,台湾学者提出了一种叫泥炭生物屏障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该技术能有效地降解地下水污染物中广泛存在的氯化污染物如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等。在该工艺中,泥炭作为一种基质扩散源,溶解性有机物从泥炭中释放出来并被微生物所利用,从而强化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相对于地表水来说更加复杂,在进行具体的治理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在具体的地下水污染治理中,往往要多种技术结合使用;(2)会影响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污染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特性;(3)受污染地下水的修复往往还涉及到土壤的修复。如果只治理了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不治理受污染的土壤,雨水的淋滤或地下水位的波动,会把污染物再次带入地下水体,使地下水的治理前功尽弃;(4)在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必要时要截流地表水,防止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增加治理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戚爱萍,侯继梅. 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调查[J].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 7(6):637-700.

Qi Aiping, Hou Jihai. Investigation on Organic Pollution in Karst Area of Jinan[J].Lit & Inf Prev Medb, 200 7(6):637-700.

[2] 刘晓茹,冯惠华,张 燕. 我国水环境有机污染现状与对策[J]. 水利技术监督,200 (5):58-60.

Liu Xiaoru, Feng Huihua, Zhang Ya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rganic Pollution in Hydrologic Environment in China [J]. Supervision on Hydraulic Technology,200 (5):58-60.

[3] 王东辉,陈晓枫. 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 82(1):60-61.

Wang Donghui, Chen Xiaofeng. Study on the Organic Polution of Shallow Layer Under groundwater [J]. Chemical Engineer, 200 82(1):60-61.

[4] 李政禹. 国际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动向及其对策[J]. 现代化工,1999,19(7):5-9.

Li Zhengyu. Trends and strategies of global control over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J]. Modern Chemicals,1999,19(7):5-9.

[5] 李红莉,高 虹.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J]. 化学分析计量,200 12(3):16-18.

Li Hongli,Gao Hong. Analysis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ter [J].200 12(3):16-18.

[6] Barcelona, M.,; Keeley, J.F.; Pettyjohn, W. A.(1987). Handbook: Groundwater, US Envir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formation, Cincinnati, OH, USA:6-14.

[7] Engelbrecht,J.P.F(1998). Groundwater Pollution from Cemeteries. In: Pro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ape Town, South Africa, May 4-7, 1998:23-35.

[8] Herbert,M; Kovar,K. (eds.)1998. Groundwater Quality: Remediation and Protection. Inst. Of Hydrology, Wallingford, Oxfordshire, UK, Intl. Assoc. of Hydrological Sci., Publication No. 250:29-33.

[9] Vrba, J.; Aldwell, C.R. (eds.) 1991.

[10] Integrated Land-use Planning and Fetter C.M. Contaminants hydrogeology [M].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N.Y., 1993:121-142.

[11] USEPA office of water. Drinking water and health advisorise [J]. EPA-822-B-96-00 1996.

[12] Indentification as a contaminants at a remediation [JP]site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J]. Anal Chem, 1999, 71:5171-5176.

[13] K?SS, W. (1998). Tracing Techniques in Geohydrology. A. A. Balkema,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8-16.

[14]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7). Valuing Ground Water: Economic Concepts and Approaches. Nat.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USA:10-15.[JP]

[15] PYE, V. I.; PATRICK, R.; QUARLES, J. (1983). [JP]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hiladelphia, PA, USA:42-50.

作者:程彦培 倪增石 唐宏才 白雄飞 高 昀

第4篇:供热、供水、燃气企业运营中的安全管理责任

供热、供水、燃气企业在运营中的安全责任,需在具体实施中严格遵守,现总结安全管理责任如下。

(一)供热企业的安全责任

1.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

2.建立专职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定期对企业生产、办公、生活区域进行安全联合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3.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确保:

(1)全年无重大设备事故;

(2)杜绝人身重伤以上事故; (3)杜绝火灾和交通事故; (4)人身轻伤率低于限定目标 (5)不发生误操作事故;

(6)无管道施工事故,并保证正常供暖期。

4.确保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并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5.建立应急预案。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奖惩、附则等内容。

(二)供水企业的安全责任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2.认真开展水厂安全检查。要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危

- 1

第5篇:连江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春节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连江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2011春节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总结

兔年春节即将到来,为确保广大市民过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按照上级文件指示要求,我司于2011年 月 日至2011年1 月 31日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节日期间安全优质供水。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

供水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司围绕上级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就安全生产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传达了省、市、县领导讲话精神和有关文件,并针对我司供水安全生产情况、特点进行了深刻分析,对春节前及春节期间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做了的部署并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供水工作的重点及目标,居安思危,思想统一。

二、组织健全,责任到人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我司制订了关于认真做好春节期间供水安全工作的方案,成立以吴香铭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检查领导小组,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工详实、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确保排查隐患不留死角,做到全面及时整改。

三、认真检查,落实制度

按照安全生产工作方案,落实了主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做到了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层层负责。重点对水厂、泵站、可

门引水工程管道等环节、部位进行了重点抽查。

1、下大力气查处供水以及泵站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问题,加强与供电部门的联系,确保生产能源供给正常。

2、加大水质监测分析频率和严格执行水质三级检测制度,确保供水水质符合要求。

3、强化管网的安全运行。加强检漏巡查力量,做好消防栓、 阀门的治理,并做好报漏登录情况的登记,及时应对抢修。

4、加强假日期间塘坂引水管道的巡逻以及护坡工作。

四、加强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节日期间,我司严格节日值班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带班制度,“110”便民服务热线24小时保持畅通,及时为用水户解决用水问题。进一步加强安全法律法规学习,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节日期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连江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第6篇:宣化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宣化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崞村镇谷峪口村工作组

宣化区城乡建设局驻崞村镇谷峪口村精准脱贫 驻村干部管理制度

一、驻村考勤制度。驻村干部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含因公出差、开会和培训)。

二、学习培训制度。驻村干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培训,党员驻村干部应当按时参加村党组织的党员学习活动。

三、请销假制度。驻村干部请假1天以内的由第一书记批准,请假3天以内的由乡镇党委批准,请假3-7天的由县驻村干部管理办公室批准。驻村工作组组长请假2天以上须经乡镇党委同意、县驻村干部管理办公室批准备案。

四、社情调研制度。驻村干部全面了解掌握所驻村真实情况,记好《民情日记》、《工作日志》;对村“两委”干部、离任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孤寡老人、优抚对象等人员必访。

五、工作例会制度。驻村干部积极参加各级工作情况交流会,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问题,部署下步工作。

六、督促查岗制度。积极配合各级管理部门对驻村干部在岗和履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七、联系群众制度。建立“1+5”联系制度。每名驻村干部在所驻村联系1名“两委”干部、1名党员、1名群众代表、1名致富能人和1名生活困难群众,经常走家串户,同联系群众谈心交友,帮助办实事好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八、网上交流制度。通过互联网、微信、易信、QQ等,建立专门的驻村干部网络交流平台,利用网络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九、述职评议制度。驻村工作组结合考核开展“双述双评”,每年向派出单位进行述职,向所在驻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接受评议,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

十、纪律约束制度。驻村干部吃住在村,做到“五不准”,即: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不准收受群众财物; 不准接受基层单位宴请;

不准在所驻村报销应由个人或者派出单位支付的任何费用; 不准挪用帮扶资金。

宣化区城乡建设局驻崞村镇谷峪口村精准脱贫 工作组成员名单

组长:张东亮

联系电话:13931329855 组员:杨彤卓

联系电话:18231394449 程建华

联系电话:13785337700 宣化区城乡建设局驻崞村镇谷峪口村精准脱贫 工作组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开展走访调研,厘清脱贫致富发展思路

(二)充分尊重民意,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

(三)整合资金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培育特色产业,多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五)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六)保障改善民生,编制好基本生活保险网

(七)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八)建强基层组织,推动完善基层民主政治

(九)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树立精神文明新风

(十)加强对外交流,寻求支持合作契机商机

(十一)注重改进作风,严守廉政纪律安全红线

第7篇: 供水企业践行四种精神征文:用责任担当践

行供水使命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自古至今,水的品性恒为世人学习和称颂,而作为长年与水相伴的水业公司,更是秉承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的价值之美,时刻把保障城乡安全供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担扛在肩上,以水为师,用心做事,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无处不在身体力行,践行着敢于负责和担当的行业使命。

一种超常规的理念,往往是引人奋进的催化剂,会起到非比寻常的作用。水质安全,重如泰山,保水质就是做好事、做善事,这一理念在水业公司凝聚了共识,全员为之不懈奋斗。特别是自XX年8月以来,历史罕见的连年干旱让地表水源不断减少,一时间,原水浊度升高、嗅味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相继出现,接近微污染的水源也把常规制水工艺推到了发挥最大潜力的边缘,虽然适时增加的气浮工艺、粉末活性炭投加、预氧化等应急措施,可以保障出厂水水质,但在水源减少,尤其是水库存水量降到死库容以下时,应急措施发挥的作用逐渐变得有限。“水质达标人命关天,决不能让不合格的水出厂,更不能进入用户家中。”面对饮用水源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状况,水业公司一面向全体员工发出严 格指令,一面成立工艺研究小组,积极探索进一步保障水质和提升饮用口感的理想方案。

办一件事情,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当条件成熟之后,机会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县级水司,进行适合本地水源的深度处理工艺探索,在XX乃至全省县级水司中,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为此,水业公司派出精干队伍,到全国给水深度处理年会上取经学习,把国内外专家邀请到高密“把脉”指导。在受邀的行业专家中,70多岁的净水界泰斗王占生教授,深深地触动于“用积德做善事对待水质”的公司理念,不顾年迈体弱,多次踏XX密的土地,把毕生的经验倾洒在水厂开展的系列实验中,并最终确定了以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来提升水质的最佳方案。

在原水水质极不稳定的情况下,深度处理工艺早日建成,供水安全就能得到可靠保障。XX年8月,投资2400万元,以阚家水厂为试点的4万吨/日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为了抢赶时间,建设者们每天披星戴月,吃住在施工现场,不顾高温酷暑,以充足的耐心和细心,严把工程质量关。无论是在构筑物建设现场,还是在设备对接一线,无论是在勘察测量、技术支持的台前幕后还是在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的各个环节, 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不敢有丝毫懈怠。特别是阚家水厂,面对南湖水厂停产,还要担负起全市65%以上的供水任务的重任,既要抓生产,还要搞建设, 每天4万吨以上的超负荷运行,让全厂上下始终都紧绷着一根弦,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到XX年4月,预氧化池、中间调节池、提升泵站、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等构筑物以及设备安装全部高质量地完成。至此,奋战了8个多月时间,XX市第一家实施深度处理工艺改造的水厂开始调试运行,阚家水厂出厂水水质也由合格水跨越到了优质水的行列,更多市民享受到水质升级带来的实惠。

大旱之年,在优先保障水质的前提下,如何保障水量也是一大难题。为了弥补供需缺口,保障均衡公平用水,特别是让地势较高和偏远区域的居民有水可用,水业公司对城乡供水范围实行了分区供水。自5月份开始,为保证阀门开关有序,临时抽调52人组成了停水值日小组,每天早上7:30准时从公司出发,对北至夏庄,南到井沟,东到张鲁,西至阚家范围内154个阀门有序调整,执着坚守,风雨无阻。先后出动900余人次,开关阀门4200多次,并维修突发爆管、阀门漏水等150余次。有的人双手磨破了,忍着痛接着干,有的头晕中暑了,彼此之间就相互搀扶一下,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只有尽早完成阀门调整,用户用水才能越早恢复正常。“辛苦了”、“歇会吧”,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不仅换来了广大群众对分区供水的理解和支持,而且不断增强的自觉节水意识,也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

“用涓涓细流浇灌着人民的笑容,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一曲水业之歌唱出的正是水业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献身供水、扎实工作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作为供水企业,变化了的,是日新月异的城市供水系统,不变的,永远是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情怀,还有那送放心水,办放心事,做放心人和实现人水和谐的精神信念,而今,责任和担当与日俱增的水业公司,又将投身“四个城市”建设中去,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第8篇:供水公司夏季安全供水工作汇报

供水公司夏季安全供水工作汇报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城区供水迎来高峰期。市供水总公司坚持以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为重点,把今年夏季安全供水工作同加强行风建设和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精心组织,做到“三个加强”,确保夏季供水安全、优质、高效。

一是加强思想认识。通过教育不断强化员工对夏

季安全供水重要性认识,使员工清醒地认识到夏季安全供水工作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是公司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6月下旬公司召开了夏季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了夏季安全供水工

作,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供水措施,会议强调指出各部门负责人及广大员工必须克服松懈情绪和侥幸心理,要比平时更多一份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加强责任落实。为全力做好全供水工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供水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公司进一步制定完善了《2010夏季供水高峰期安全供水工作方案》,对安全供水工作进行周密部署,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层层落实责任制,把安全供水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三是加强措施执行。入夏以来公司各部门积极行动,提前做好了高峰供水各项准备工作。各厂站加强对机电设备、净水设备、水池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保养,6月份完成了水厂滤池维护改造和滤砂更换,做到设备不带故障运转;管网科对全城的管网、阀门、消防栓进行全

面的巡查和维护,及时排除存在的隐患,确保供水管线畅通;生产调度科优化供水调度方案,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切实做好高、低峰时段的供水量和压力调节,保证管网水量、水压正常,同时提前做好了净水剂、消毒剂、维修配件等的储备和突发供水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供水执法队加大对水源保护区域的巡查力度,发现水源污染现象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效促进水源污染治理;水质检测站严格执行三级水质检验制度,增加监测频率,严把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确保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保卫科加大门卫的安全防范力度,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尤其是加强水源、水厂、高位水池等重点部位安全保卫工作力度;对外服务部门进一步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及时解决用户用水故障,尤其是在踏勘、开户通水时间、抢修、维修等环节为用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公司各部门严格履行职责,人员到岗到位,扎实落实措施,确保夏季安全

供水工作顺利开展。

第9篇:XXXX供水总公司供水安全汇报材料

XXX供水总公司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

近年来,XXX供水总公司供水安全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饮水安全生产与监管服务,不断强化宣传教育,连续多年在全市未发生一起饮水安全事故,为确保一方群众饮水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保护水源

XXX水源地共四处,XX、XXX源地为地下水源,日供水能力分别为1.2万吨和0.3万吨;XX、XXXX为地表水源,日供水能力分别为6万吨和0.6万吨,合计日供水能力为8.1万吨。从我市供水格局看,XXXX作为城区及各园区主要供水水源,其余三处水源为备用水源,一旦XXXX出现停电供水等情况,可立即启动其它三个水厂向城区及各园区供水。近年来,为了全面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放心的水,我们把水源地的保护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分管经理为副组长,各水厂职工为成员的水源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宣传等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网络,为水源地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在以地下水为水源时,水井周围30M范围内不能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等污染源”的要求,在水源地附近设置了警示语,同时,我们建立了监督举报制度,在电视台、报纸上公布了XXXXXXXX的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举报,对污染水源地的行为及时进行查处,防患于未然。

二、全面落实、完善设施、监测水质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等规章制度线,深入开展我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一是工作人员情况,我们配备了4名化验员都具有省劳动厅颁发的化验员资格证书,水质化验设备主要以简分析化验仪器为主,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控制检测项目和频率。自检的项目:色度、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耗氧量、余氯、氨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对于不能自检的项目,每月委托烟台市自来水公司水质检测中心检验,确保水质达标。二是水质检测设备情况,我们投巨资建设了高标准的水质化验室,配备了齐全、先进的化验仪器,配备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万分之

一、百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各一台、氰化物检测仪、余氯检测仪、酸度计、生物培养箱、隔水式培养箱、干燥箱、无菌操作台等一系列水质检测仪器。三是水质检测情况,按照要求,化验人员每天对源水、滤前水、滤后水、出厂水做9项简分析化验4次,每年化验次数达到5840次。每月将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送烟台市自来水公司水质化验中心进行45项水质分析,同时每月接受XXX疾病监控中心、烟台市城市公共供水水质监督站监督,定期公布水质结果,公司XXX水厂被烟台市疾病防控中心授予“生活饮用水卫生信誉度5A标准”,烟台及周围县市仅有三家供水企业获此荣誉。2011年9月份,公司接受省建设厅水质检测中心对XXX水厂的水质检测,106项检测指标全部符合标准,水质合格率达99%。

三、加大投入、优质服务、保障水质

城市供水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始终坚持“用户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服务理念,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以创造和谐供水环境。一是建设新水厂,提高供水能力。为充分利用蓬莱有限的原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2005年5月,经XXX政府批准,由山东水务投资公司投资兴建,建设设计日供水能力4万吨的XXX第二水厂,铺设10公里直径800球墨铸铁管道,XXX第二水厂的建成,使我市日供水能力由原来的4.1万吨提高到8.1万吨,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强化供水服务能力,打造和谐文明窗口,为履行服务承诺,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我们推行“一站式”服务体系。为用户办理接水,从服务大厅受理用户申请到现场勘查、施工图绘制到通知交费,由原来的15天减少到7天完成,解决了以往用户办理业务时的繁琐步骤。三是实行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不管是节假日还是星期天都有人上班,晚上由维修人员轮流值班,中午由科室轮流值班,做到小修不过夜,大修不超过24小时,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今年为用户维修180次,抢修管道18次,为用户测漏8次。服务到位,对管道出现破裂现象,抢修及时,无出现大面积停水现象,保障了供水畅通。

四、建立制度、应急联动、确保安全

为确保饮用水安全,防止供水整合事故发生,我们制定了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全面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一是公司为了应对停电事故造成的影响,在XXX水厂、xxx水源地、XXX水厂采用双回路进行供电,一旦出现停电事故,

以便及时切换,防止造成大面积、长时间停水。二是建立水厂安保系统,包括厂界、取水头部、滤水池、沉淀池、清水池、加药间、厂区、中控室、泵房等重要生产部位安装了红外线对射15对,探头8台,实施严密监控和防范,窗户增设了内置防盗锁外置防盗网,对于蓄水池和各井口等进行了焊接和封闭,提高了反恐怖、反破坏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人员防范力度,水厂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时刻警惕,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水厂,认真核对证件并作好详细记录,每一小时组织人员全面巡逻一次并作好记录,遇有异常情况发生,立即采取措施。三是在XXX水厂设置生物预警系统,我们安排化验人员每小时到源水入水口处巡视一次,观察水生物的活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取水样进行化验,并同时送环保防疫部门进行检验,结果若超标,立即采用硫化钠、生石灰、活性碳等药品进行处理,目前已储备了一定数量的上述应急药品,并与供应商签订协议,需要大量时及时调货。四是我们每年都会根据市政府应急处理预案,组织水厂等有关部门进行氯气事故及曝管等事故演练,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对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做到无论发生什么事件,必须保证城市供水。五是落实建立健全各种规定制度。水厂工作人员每年查体,无传染病发生,持证上岗。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无发生安全事故。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各制水设备运转完好,保障了供水不间断。建立管网巡查制度,每月组织员工对管网拉网式检查,使漏失率降至5%左右。

五、广泛宣传、强化培训、提高意识。

为有效提高饮用水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

识,我们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职工进行饮用水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在每年我们利用全国节水宣传周期间,开展街头宣传咨询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并向群众发送用水安全知识宣传资料;我们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饮水安全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今年以来共培训水厂相关人员12人次,发放饮用水安全知识宣传资料2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刊载各类信息10余篇。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公司上下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饮水安全理念和饮水安全行为进一步转变,为确保全市人民饮水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上一篇:区社保局工作要点下一篇:大学学生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