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节水灌溉农田水利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业生产发展的进程中,水利灌溉工程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充分的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田水利的总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节约措施的应用让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节水灌溉农田水利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程节水灌溉农田水利论文 篇1:

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实践

【摘 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随着近年来环保理念的兴起与不断普及,人人开始关注水资源的使用状况,注重节约用水。就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其水资源应用比重在70%以上,为了能在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中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分析农田水利工程中所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意义重大。本文就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措施;灌溉技术

引言

效的灌溉技术能够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已经逐步开始应用节水措施。节水措施的应用大大缓解了农田灌溉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资源浪费。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1喷灌技术的应用

喷灌技术其实就是借助压力,通过特定管道,将水输送到末端的喷头,通过喷头喷洒农作物得到均匀水流的浇灌。通过这种方式,水资源便可以得到非常合理的使用。在农田灌溉中使用喷灌技术,不仅可以使农田得到均匀的灌溉,获得良好的灌溉效果,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力的使用量。

1.2灌溉渠道防渗漏技术的应用

灌溉渠道防渗漏技术主要是针对以往管道水资源渗漏严重而研发的一项改进技术,结合农田的实际环境,在灌溉渠道中铺以石料、混凝土等,使得灌溉渠道的结构更加坚实,从而防止水资源渗漏。传统灌溉渠道发生的渗漏现象极其严重,大大增加了灌溉成本,而采用灌溉渠道防渗漏技术,利用高质量的防渗材料,可减少水资源损耗,确保运送至农田的水分充足。有研究表明,随着灌溉渠道防渗漏技术的应用,减少了75%~85%的水资源渗漏,使水体渗漏得到有效的控制。实际灌溉中,一般采用U型渠,能显著增加输水量,提高灌溉效果。

1.3滴灌技术的应用

滴灌技术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及大棚中最为多见的,其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及直径仅10㎜的毛管上的局部滴灌灌水器,根据农作物需水量调整滴速,把水量以均匀合理的滴速滴入作物根区。滴灌技术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分为固定式和半固定式,由三个部分组成:首部枢纽、管道及滴头。其特点为需水少、灌溉久且周期短,能精准根据作物所需、有效控制灌水量,显著提升水的利用率。因其滴水量和速度可由局部滴灌头自动化管理,使滴灌相较于喷灌的节水率显著更高,并可更高效施用肥料,使土壤肥力大大提升。本地区90%耕地使用此技术。

1.4微灌技术的应用

由于已经广泛的使用了滴灌技术,科研人员改进了滴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出了一项更为优化的技术,这一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为微灌技术。根据灌溉方式划分,可以将微灌技术分为,滴灌,微喷灌与中小管涌流灌溉等几种。在技术构成上,水资源、输配水管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微灌技术的灌溉周期较短,能够对水量进行高度精准的控制。

1.5行走式灌溉技术

所谓行走式灌溉技术,指的是利用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行走式机械设备携带节水灌溉机具进行田间行走式灌溉作业。该技术主要分为节水播种技术与抗旱保苗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播种技术是对作物种子周围土壤进行局部浇灌,在作业工艺中先开挖沟渠,再进行施肥、播种、灌溉水,最后完成覆土工序,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应用比较普遍。抗旱保苗节水灌溉技术即应用少量的水来结合需求定量,将这些水灌溉至作物根区土壤中,在提高农田作物产量、解决干旱地区农民增收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不会对动力设备有着较高的要求,显著减少田间修渠工程量,只需要农田水源能正常汲取,可以应用行走式灌溉技术进行灌溉作业,在节约资金成本与劳动力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措施的应用

2.1统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农户在面对抗旱、保产、提高农作物质量的耕作问题时,水利工程设计只是增加水井的数量和深度,并通过余下的水资源增加灌溉面积,这样的工程设计与最初的资源型节水原则并不匹配,没有将水利工程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农业灌溉所需要的水资源与农户的劳动报酬以及农业生产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水利工程设计师要综合考虑农业节水技术,并最终设计出高效的资源型水利工程。

2.2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综合农田水利工程各方面需求,只靠政府拨款既难达到理想保养修护效果,还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要寻求更多融资方法,从社会中获取足够的资金,以保能长久稳定地维护修理农田水利系统。渠道防渗漏技术的修复工作尤为重要,任何节水技术都需通过渠道调动水源,故为保证水利用率,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渠道防渗漏技术的维护修理。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对工程技术开发也大有裨益,能有效普及新技术,以免新技术不能及时应用推广。

2.3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执行人员培训

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执行人的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节水灌溉计划的落实效果。各基层部门应加大对节水灌溉计划执行人的培训力度,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与应急处理能力培训,以便从业人员能够结合区域概况,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指导意见。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环节出现任何问题,执行人都需提出合理、可行的整改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水资源损耗,降低经济损失。相关从业人员除要掌握扎实的管理技术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推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良好运转。

2.4优化水资源配置

一是在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之前,需要了解农田周边的水源情况,根据对水源的分析结果,改进节水灌溉技术,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二是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对农田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做到实时监控,以保证为农业生产源源不断地提供水资源。三是计算分析每个灌区的用水总量,再对其进行配额管理,严格控制进水量,实现对每个灌区的精准分配,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

2.5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1)农业精准化灌溉。有效整合地下水动态监测、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等资源,并建立好信息化监控中心和县级水资源管理和共享的平台。不仅如此,针对各个水资源管理终端,还应该建设监控点,以此来实时采集数据,进行对各个灌区以及作物等的分析,进而有效的控制水肥灌溉时的用量。这样一来,便可以让水资源粗放式灌溉管理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实现精准化灌溉农业的目标。(2)重视并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要想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还应该不断完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治理制度,并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治理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被充分的发挥出来。

3.结语

现代农业生产时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极高的经济优势。为了全面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应积极采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从根源上夯实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张洪文.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29).

[2]陈新发.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4).

[3]皮安平.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08):214~215.

作者:李培岳

工程节水灌溉农田水利论文 篇2:

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作用

摘要:农业生产发展的进程中,水利灌溉工程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充分的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田水利的总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节约措施的应用让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本文从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问题出发,分析水利工程灌溉优化的作用,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节水措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作用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研发的目的就是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让灌溉水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内,节水设施包含水资源、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有效的促进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综合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作物生长质量的提升,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灌溉模式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的制定,包含经营管理措施、工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组合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系统更新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的效果和质量。农业节水体系内,包含种植技术、栽培技术、蓄水技术、墒情技术、化学药剂技术等等,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灌溉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今后农业技术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优点和选择原因

2.1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

从节水灌溉技术的字面意思就可以发现,其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保证农田水利运行效果和质量。传统灌溉技术包含开挖水渠等方式,这样会导致人力、物力投入时间比较长,水资源的使用量较大,并且容易导致渗漏等严重的问题,淹死周边区域内的农作物,甚至会形成水灾。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现代节水灌溉技术被人们研发和利用,可以大幅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产量的提升,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节水灌溉技术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

2.2我国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原因

农田水利工程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原因有如下几个:第一,经济变量方面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这是科学技术发展之下的产物,对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可以通过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户种植积极性的提升;第二,因为稀缺资源的影响,任何技术的应用都要以节约资源为出发点,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避免给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负担,农业领域也是如此。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供水的矛盾比较严重,为了能够缓和这些矛盾和问题,我国开始全面的推广节约用水的技术,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研发和应用的。为了让我国的农民全面的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国家已经发布一系列的政策,比如提高水价、征收水资源税等等;第三,农田规模、国家政策、土地质量等方面影响,不同农田的规模需要选择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比如山东省丘陵比较多,可以选择水库喷灌的方式,而小型农田优先采用传统灌溉技术;新疆、河南的平原分布范围大,特别是新疆,土地面积较大,优先采用现代灌溉技术,比如喷灌、漏灌等等。国家政策方面就是国家发布一些引导性的政策,让农户主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以实现水资源节约。

3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优化作用

3.1提升再生水利用率

比如山区地带,节水的主要措施就是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这种背景之下,当地的居民以及技术人员应该创造出更加新型的技術,将多种先进的灌溉管理模式和方法应用到该地区内灌溉作业中。此外,为了保证用水的质量,当地的主管部门应该以农业发展的根本情况出发,逐步的研发出一些优秀的农作物类型,可以保证节水灌溉的效果得到提升。此外,研发和应用使用再生水的植物,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水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实现水资源节约再利用。

3.2促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

要想更好的保证农业灌溉技术的全面发展,在农业生产领域内,需要适当的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所以相关部门需要研究和分析使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节水的效果和质量。此外,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相关部门发布相关的政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保证农业节水措施有效的利用,让农业灌溉可以顺利的进行,促进农业领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3提升农业规划合理性

加强农业规划与设计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重视节水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比如对于冲击平原或者河流的中下游的位置上,外来水源引入的可靠性是比较低的。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需要以井补渠,全面应用井灌的方式;山区地带则优先使用喷灌、滴灌等节约用水的方式。由于山区的缺水较为严重,很多农作物生长受到极大的限制,而应用这些先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节约率,还可以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此外,为了保证农业规划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工作人员要加强节水工程的开发和实践操作,比如各级政府部门落实相关责任和义务,发布相关的扶持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等。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让节水灌溉技术有效的应用,提高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水平,为农业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3.4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设计和使用,主要的目标就是解决山区生产、生活用水的困难,因此,发展农业高效节水设施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灌溉渠道运行时间比较长,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渗漏问题比较普遍,水资源浪费非常的严重,造成灌溉的效果很差,威胁农业生产,水资源浪费也非常的严重。从这个方面出发,研发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应用,农业产量得到提升,给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研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努力的方向。

3.5有效节约农村水资源

农村在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地面积比较大,而农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合理的采取农村水资源节约措施,不能盲目的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要经过论证和分析,选择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节水灌溉措施,保证水资源不会发生浪费的问题。此外,当地政府部门重视农田基础设施的改进,引入节水技术措施,发挥出节水技术的优势,提高农田灌溉的效果和质量,为今后农业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4结语

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农田水利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节水措施的应用越加广泛。未来发展中,还要研发出更加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和设施,提高总体技术水平,保证农田灌溉的效果,促进农业领域的发展,也会为我国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燕.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应用[J]. 水电水利, 2020, 4(10):17-18.

[2]魏栓林.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 No.326(34):147-148.

[3]孟凡秋.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10):128-12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 阿勒泰地区北屯 836000

作者:翁志明

工程节水灌溉农田水利论文 篇3:

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作用分析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大家在保护它的同时要进行合理的利用, 对于农田灌溉方面, 要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 还可以让农作物得到足够的水源, 一举多得, 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作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措施;应用

在农业灌溉水资源日渐紧缺的背景下, 在农田水利中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灌溉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应用。在农业建设中,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的重要部分,节水灌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节水灌溉指的是农作物种植中利用低量的水来获得农田的高产,是在保障农业生产不受影响的基础之上,尽量节约灌溉用水,主要的措施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进行科学灌溉,避免在水资源的运输和运用中出现浪费的现象,尽可能地追求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由于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中,并不考虑水资源利用率的问题,而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所运用的水资源中只有小部分被真正应用到了农作物的生长中,这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所不容的,是农业科学建设的重大阻碍。

二、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不合理

在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设计时, 为确保其能满足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 就须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措施。而就目前的规划设计现状来看,有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会过分的依赖资料,从而忽视了现在农村的发展,其设计的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便不是那么的合理, 不是那么的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再者就是,有的工作人员对工程的规划设计完全依靠自身的经验而进行设计, 这同样也会对设计人员的设计造成不利的影响。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不合理不仅不能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灌溉,还会增加工程的成本。

2、 重建设轻管理现象

随着对节水灌溉工程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成功并投入使用的之后,便会出现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极为普遍。正是这种现象,导致节水灌溉工程自从投入使用之后,其所发挥的作用便会迅速降低,最后无法正常使用。无人负责、管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节水灌溉工程的责任不明晰,相关部门缺乏管理方法与配套资金。如果想将这种现象有效的解决,各地的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在以后的管理中严抓落实。

3、种植结构的不合理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 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便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高效的节水灌溉工程便应运而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也为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人们对种植的方式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方法上,虽然有些地方已经了进行高效农业生产,但是其覆盖面仍然较小,致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各地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地种植结构进行调整, 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 真正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结构,将种植结构彻底优化。

三、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措施的应用

1、渠道防渗

渠道作为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传统的土渠输水发生渗漏将会有50% ~60% 的水没有得到利用。因此,渠道输水渗漏损失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部分,渠道防渗是防止水资源在渠道输送中因渗漏而产生损失的工程措施。渠道防渗节水措施的特点是:减少水资源在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渠道的输水能力。

2、 低压管灌

低压管灌是用低压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的另一种农业灌溉模式。由于管道内水压力较小,对承压的要求低,一般使用专门的低压管,大大的降低了单位造价。低压管灌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因和外界接触而产生的损失,能有效的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相比于同等的水量下,使用此种灌溉方式能对更大土地面积进行灌溉,增产增收;节电,由于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井灌区,大大的减少了抽水量,约可减少20% ~30%的用电量;以低压管道代替了渠道,可减少2% ~3%的渠道占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用地,增加农产量;在输水速度上,缩短了轮灌周期,能更加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成;与滴灌相比较而言,一次性投资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农业成本的投放。

3、 滴灌

滴灌就是滴水灌溉技术,它是压力管道系统将水资源输送到田间支管、毛管,通过滴头将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滴管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全面积土壤,因此,滴灌有节约灌溉用水量、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作用,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局部灌水技术。滴灌技术的优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般情况下,与渠灌相比,滴灌能节约55%的用水量,与管灌相比,能减少30%的用水量。其节水效果显著,使90% 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地使用。在滴水灌溉的同时利用管道系统即可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施入可溶性化肥,从而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效;基本不占用耕地面积,使得耕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大约增加了8%的有效播种面积,作物增产幅度大。比渠灌增产25%,相比管灌增产10%;滴灌适应各种土壤和农作物,基本不受地形的束缚,减少了渠道灌溉工作中的维护修整等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劳动力得到节约。将农业生产模式转化为现代化生产模式;合理灌溉既避免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生,同时也保证了耕地的可持续使用。

4、 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应用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就是通过相关的工程措施将自然降水收集起来,在农田需要灌溉时利用管道将雨水输送到田地的技术。这项技术不但可以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还可以补充人畜饮水,在季节性缺水和干旱的地区比较适用。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有利于改变农民的种植模式,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

5、 田间灌溉节水处理

无论采取哪种灌溉技术都要确保农作物的根系活动层土壤的湿润,满足农作物的吸收和农作物生长需要。可以采取麦秆覆盖与中耕保墒的方式保持土壤湿润。麦秆覆盖是把切碎的麦秆铺在土壤的表层,利用覆盖表面减少水分的蒸发。中耕保墒就是在灌溉以后进行土壤表层的耙松,切断水分蒸发的毛细管道,防止水分的过分蒸发。实践证明,这种技术可以使土壤水分增加1% ~ 4%,在干旱的地区可以节约水量达1,500 ~2,250m3/hm2,可以增产40% 以上。

总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未来农田水利工程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国情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殷艳. 節水灌溉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J]. 北京农业. 2013(09)

[2]郭闯.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J]. 企业技术开发. 2010(11)

[3] 王鸿飞,霍凤双,肖景贤.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探讨[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06)

作者:严深义 师军良

上一篇: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论文下一篇:党政办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