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基础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经济管理基础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本文从会计监督、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财务基础管理的一些措施。要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整顿会计秩序,应首先从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着手。

第一篇:经济管理基础论文

夯实管理基础 加强创新管理

中国卫通企业发展部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卫通”)是根据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于2001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的,公司目前主要经营的业务包括卫星固定通信转发器出租、VSAT通信、卫星移动通信、800MHz数字集群通信、IP通信、卫星导航信息服务、卫星(航空)遥感、地理信息服务和邮电翻译服务等,公司下属12个成员企业和200余家分公司。近几年来,中国卫通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指导精神为指导,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为目的,在所属企业广泛开展了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工作,创新性地摸索出一批具有中国卫通特色的管理创新成果,有益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结构调整的成功实施。2005年,中国卫通三项管理创新成果分获全国通信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二、三等奖,一项获全国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服务战略 正确把握管理创新方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地面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卫星通信受到严重挑战,电信体制改革后的电信运营企业从运营成本考虑,连续减租卫星转发器,中国卫通主营业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调整业务结构,尽快改变业务单一、客户市场单一的不利局面,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对中国卫通来说至关重要。为此,中国卫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业务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思路:按照突出主业、做精做强,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创造客户需求的原则,调整业务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有鲜明盈利模式的卫星通信广播、地面网络通信和卫星导航信息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战略的转变、业务结构的转变、客户市场的转变、组织结构的转变等等,都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要求企业能够在业务结构调整中能够快速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有效保证发展战略与业务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卫通牢牢抓住卫星通信广播业务经营发展特点,认清企业当前管理水平发展阶段,理清管理创新思路,确定了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和形象创新为重点,分阶段组织实施,并对所属单位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注重实效、不走过场。通过管理创新活动,切实解决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创造出一批能体现自身特点和实效性较强的实践成果,要求能够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搞好结合、相互补充。管理创新与企业改革相结合,与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相结合,与市场拓展、客户服务相结合。三是全员参与、持续提高。为使管理创新活动深入扎实、卓有成效,要求各单位加强指导和宣传,激发广大员工热情,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带动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精心组织 确保创新工作有序推进

中国卫通成立时间短,人员成份新,在管理创新开展上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加之各单位经营任务繁重,如果没有精心的组织和严密的计划,很难将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在实处。为避免出现这个问题,集团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精心组织,周密计划,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创新工作组织、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为便于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在各成员企业、各省分公司建立管理创新专责负责人制度,每个单位指定一个部门、指定一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的领导或同志专门负责,上下互动,共同抓好此项工作。为规范管理创新成果的申报、评审与奖励等工作,专门制定了《中国卫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暂行办法》、《中国卫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标准》等规章制度,明确了管理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容、组织方法和步骤等,为各单位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提供了组织与制度保障。二是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创新成果管理流程。根据中国卫通组织架构特点,主要采取了归口管理、上下结合和统一申报的办法。在归口管理上,指定集团公司企业发展部做为主管部门,负责计划制定、课题论证、实施协调、成果评估、成果申报和经验推广等工作;集团公司各部门、成员企业和分公司具体负责选题、实施、成果整理和申报等工作,并落实具体实施的部门或人员。在项目安排上,集团公司每年统一安排2至3项全局性管理创新工作,集团公司各部门、成员企业和分公司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程序自选相关课题。在成果申报上,各单位每年根据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效果向集团公司推荐,集团公司在内部评选的基础上,从中选出优秀项目向创新成果通信行业审定委员会和全国审定委员会推荐。2004年,按照集团公司统一安排,22个单位(部门)提出了27项管理创新课题计划书,内容主要涉及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流程再造等方面。为了集中核心资源保障关键项目实施,集团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课题计划进行综合评定,从报送课题中遴选了14项作为集团公司2004—2005年重点研究课题,并专门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对重点课题进行了认真研讨,加深了各单位对管理创新课题的理解与认识,确保了管理创新工作以企业战略和业务调整为中心,快速收到实效。三是加强宣传和管理控制。在日常工作中,归口管理部门积极协助各单位解决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积极利用公司网站、内部报纸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在集团公司内刊《中国卫星》开设专题,连载介绍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办法,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集团公司企业发展部设立专门研究课题,对历年来国家和通信行业管理创新获奖情况建立数据库,进行量化和理论分析,积极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经验,把握管理创新发展趋势,对各单位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提供指导。由企业发展部主管同志撰写的文章《创新压力来自何处》还被《IT经理世界》刊载。

精中选优 认真做好成果报送工作

中国卫通在管理创新成果申报上工作基础差、起步晚,2004年没有报送创新成果。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管理创新工作实践,各单位摸索总结了一些紧贴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具备了推广交流的基础。为了确保管理创新成果申报工作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中国卫通按照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要求,从突出企业特色、具有理论水平、适合推广使用的立足点出发,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报送的成果的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性进行评审,从多项成果中遴选出3项,作为集团公司管理创新成果向全国通信企业协会报送。东卫公司的《以创新市场和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差异化战略管理》,以卫星通信企业转型为背景,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均衡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提供独具特色的客户服务,全面调整业务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战略管理办法,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获得了双丰收。该项成果获通信行业一等奖、国家二等奖;中国卫通山东省公司的《新型县区营销渠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将IP电话市场拓展由竞争激烈的城市向存在广阔市场空间的县区、农村转移,以“一企两制”为核心,营运统一、产权多元,建立了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营运模式,延伸了卫通基层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该项成果获二等奖。中国卫通江苏省分公司的《卫星通信企业的差异化市场营销管理》,以新兴电信运营企业为背景,在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根据卫通产品的特色和渠道的特点,提出以业务为载体、遵循市场和客户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方针,进行差异化的营销管理活动,摸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卫星通信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新路子。该项成果获三等奖。尽管中国卫通报送的成果数量较少,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卫通现阶段企业改革发展的特点,突出了卫星通信企业特色,紧贴自身业务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性,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有很好的参考和推荐作用。

管理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工作,中国卫通管理创新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其他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卫通将进一步增强管理创新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管理创新水平,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作者:贺宗春

第二篇:联用浅基础桩基础的质量监督管理研究

摘 要:文章结合某工程项目案例,分析浅基础与桩基础在基础施工中的联合应用。详细探讨了在联合应用浅基础与桩基础的方案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要点,认为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是确保浅基础与桩基础的联合应用效果,使建设物基础部分沉降均匀、对差异沉降量加以有效控制、使建筑主体结构沉降进入稳定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满足建筑物安全使用要求方面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浅基础;桩基础;联合应用;质量监督管理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保利林语花园一区(02、03、04地块)1-26栋、54-78栋、189-190栋工程。工程建设地点位于东莞市樟木头樟洋社(南临樟木头大道,北面青翠山脉环抱,西邻龙林高速)。在施工工期方面安排为:别墅总工期450天,高层总工期720天。

本工程现场施工中总用地面积约73180m2,总建筑面积约107451.45m2。项目包括幼儿园、低层别墅区(双拼、联排、叠拼别墅),高层洋房及其地下室等。本次招标范围为幼儿园、低层别墅区(双拼、联排、叠拼别墅)、高层洋房。本工程根据进度要求分为一个标段, (上述工程建筑面积以最终图纸为准,现为暂定)。标段包括:高层洋房部分(含商业裙楼)。自编号2~5 共 4 栋,地上建筑面积约53502.546m2,地下建筑面积(189号地下室)约14601.407m2;别墅部分:其中,①幼儿园:4396.566m2;②大联排、双拼、叠拼别墅自编号:6#、7#、8#~22#、23#~26#、62#~78#、54#~61#,地上及地下建筑面积约32141.03m2。

平面布置方面,原设计别墅区6-26栋为天然基础,54-74栋为预制管桩基础,由于房地产行情火爆,第一期开发6-26栋别墅主体一完工,即销售完毕。此时甲方根据市场的情况,决定对二期54-74栋别墅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想把别墅建筑面积加大,并把建筑平面功能细化,使其更适合“深圳人”的味道。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施工方提出了将工程基础方案改造为浅基础与桩基础联合的方案。

2 浅基础质量监督管理

本工程中,在完成地基验槽工作后,需要安排专人将表层浮土以及扰动土彻底清除干净,确保表面无积水,并立即展开对垫层混凝土的施工作业,确保垫层混凝土振捣充分,达到密实标准,严禁晾晒基土。在完成垫层浇筑作业且混凝土强度≥1.2MPa时,需要进行表面弹线以及钢筋绑扎作业,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同时,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45°角度进行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0mm位置绑扎第一道箍筋,并于距离基础顶50mm位置绑扎最后一道箍筋,并将其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进行临时固定。最后进行其他箍筋的绑扎作业,确保柱插筋不发生变形问题(注:以上两道定位筋在施工现场基础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更换)。

完成对钢筋的绑扎作业后需要立即进行模板安装工作。本工程中应用模板为木模,通过木方进行加固。由于现场测定数据显示锥形基础坡度<30°,故应用钢丝网以避免混凝土下坠。混凝土浇筑中间歇时间需要低于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以2h为极限。为确保钢筋浇筑位置的正确,需先浇筑一层厚度在50~100mm内的混凝土固定钢筋。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振捣操作,振动棒振动长度按照每层浇筑厚度控制,避免振动期间对预埋件、预埋螺栓造成影响。最后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避免混凝土表面裂缝缺陷的发生。

3 桩基础质量监督管理

本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方案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缩径、桩底沉渣量过大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措施加以防治。具体操作要点分别如下:

①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主要产生原因是桩端没有支承载持力层上。为预防该问题,可采取的质量监督管理措施有:考虑到本工程中此类质量缺陷多出现在复杂地层当中,故建议对地层进行取芯检验。若不能孔孔取芯,则需要参考临近取芯情况、钻速、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一般钻进至微风化岩时,钻头不蹩钻,主动钻杆振动不很厉害,钻进声音感觉较好)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②缩径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受到了钻孔灌注桩施工现场塑性土膨胀的因素影响。为预防该问题,可采取的质量监督管理措施有:在成孔时,需要适当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以便能够快速通过钻孔。成孔后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加上孔壁无渗水以及诱发膨胀的因素,若发生缩径问题,则需要工作人员技术通过上下反得扫孔的方式,扩大孔径参数。

③桩底沉渣量大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对钻孔灌注桩桩底的检查不够认真,或未进行二次清孔(包括清孔作业不彻底),为预防该问题,可采取的质量监督管理措施有:要求相关人员密切检查,正确使用测绳、测锤等工具;在孔位进行一次清孔后若不符合要求,则需要通过改善泥浆性能等措施进行改进,并延长清孔时间;钢筋笼完成下放工作后,需要安排专人对沉渣量进行科学检查。如出现沉渣量超过规范的问题,需要进行二次清孔。

④钢筋笼上浮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方后,若提升导管使其低端与钢筋笼的距离不足1.0m,则会因浇筑砼自导流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的因素影响而导致钢筋笼上浮。为预防该问题,可采取的质量监督管理措施有:在砼混合料的灌注过程当中,要求工作人员密切掌握砼结构的浇筑标高,并动态记录导管埋深参数。当砼结构埋入钢筋笼低端2.0~3.0m时,需要及时将导管上提至钢筋笼端以上位置;若发现钢筋笼出现上浮倾向,需要及时停止砼混凝土浇筑作业,并对已浇筑砼混凝土标高以及导管埋深进行准确计算,通过提升导管的方式消除钢筋笼上浮现象。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经济效益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考量,将建筑工程中埋深小于4.5m的桩基础改为天然基础设计,把地下部分设计成局部的地下室,在这样的思路下,把原设计54~74共二十一栋的预制管桩基础变成六栋预制管桩基础,其余为天然基础。遵循这一设计方案,本工程中对浅基础、桩基础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要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有效预防了各种常见质量缺陷的产生,同时能够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使建筑物基础部分沉降均匀、差异沉降量小、结构沉降已经进入稳定状态,满足建筑物安全使用的要求。

作者:李汉文

第三篇: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

【摘要】本文从会计监督、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财务基础管理的一些措施。

要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整顿会计秩序,应首先从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着手。

一、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强化内部会计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据此,要强化内部控制,健全和完善与新形势要求相适应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强化内部控制,不做假账

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控制:1.组织结构控制。确定组织形式,明确职责划分,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2.授权批准控制。单位处理的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有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以保证每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3.会计记录控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进行科学分工,以保证所有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均及时、完整、准确、合法。4.资产保护控制。严格限制对资产的接触,未经授权批准的人员不得接触资产。定期盘点,保证账实相符。5.预算控制。单位各部门编制预算,由管理最高层负责决策,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6.风险控制。对每一项决策和筹资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才可以做出决定,尽量采取措施避免风险。7.检查、评价内部控制。各单位通过内部审计来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和行之有效,其标准是否恰当,并形成调查结论、意见和建议,供管理部门参考,以改进内部控制。

(二)明确相关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权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遵守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項。”对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该条又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结合各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实际情况,要求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处理所经办的每一项会计业务,使不同岗位的会计工作相互制约、相互印证。每月令人负责稽核不同来源的会计资料,并按时将其整理、装订、归档。严格遵循计算机会计处理系统的管理,做到使用和维护分离,未经授权不得接触,以保护会计系统的安全运行。不断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积极配合有关行政机关和管理部门的外部会计监督。通过上述行动切实保证所有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准确。

二、加强成本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这就要求制定成本管理方针,加强成本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一)成本管理方针

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月度成本、收入、利润滚动预算管理制度,以预算为龙头对“量——本——利”进行分析、控制,并对管理部门加以考核。

2.坚持成本市场理念:跟踪明细品种的成本、市场价格,并计算毛利揭示出毛利大的产品,为厂部在品种、产量、价格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3.有效反映管理成本:及时揭示出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引起的成本变动,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提出理顺管理的思路,落实管理部门的成本责任,为管理部门降低管理成本加压。

4.争创年效益最大化:一方面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确保销售价格及销售量预算的实现,以保证年度利润预算的完成。

(二)成本管理要做到四点

“实”——在实际成本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降成本;“准”——标准做得准,成本核算得准,存在的问题找得准;“新”——成本管理要创新,向管理要效益;“严”——考核要严。

(三)建立成本管理网络,发挥长期在现场指挥生产的白班作业长的作用

确定白班作业长为现场降成本的主要责任者,改变传统的单纯由财务人员、车间核算员管理成本的模式。成本的预算、分析,降低成本的措施也由每月两次的白班作业长成本分析会上研讨解决。实践证明,由白班作业长管理成本能够做到各项消耗数据准确、降本措施贯彻得力。

(四)加强成本细化分析

由作业长作出的成本分析必须算到几角几分,各项指标的分解和各项费用发生额也比较准确,在重点指标的管理和成本考核上有创新。

(五)严格考核

各月因成本精度超标的车间在成本考核奖里兑现。

三、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要将保证资金安全、避免资金风险放在资金管理的首位,以保证资金的迅速回笼。

(一)规避资金风险

为了避免资金风险,要进一步加强对代理商的监控,加快商业汇票的兑现速度,确保资金安全:1.结合市场销售情况,及时调整订货政策。代理商订货时,要收取一定比例的现款,减少商业汇票留存总额;2.加强对代理商的资信调查,定期走访代理商,每月审查代理商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监控代理商的财务状况,掌握代理商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库存情况,保证各企业的资金安全;3.每月督促代理商及时承兑到期商业汇票,并根据代理商的票据承兑情况,给予相应的订货政策和结算政策;4.与代理商形成定期对账制度,按照合同,代理商每期(季)合同结束后,根据代理商订货收款和合同结算情况,确定每期(季)合同结束后的欠款情况,并予以结清;5.每月根据销售部门数据,统计代理商的实际未发货量,再与财务预收账款的账面数核对,以便检验代理商的预收货款是否收足,或者是否存在超发货问题。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制订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全面分析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并制订降低应收账款的预防措施,同时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责任。主要措施有:1.尽量缩短政策性原因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要形成联系催款制度并落实到人,争取与用户协商制定双方可确认操作的结算方式和付款期限;2.仓库严格按照订货量发货,对一次性用户不允许超发;3.财务人员在收款时,应严格按照订货的品种、规格计算应收货款,充分考虑运费计价;4.加强对收取商业汇票订货的用户的管理,控制商业汇票的收取制度,防止退票;5.杜绝发生政策外的无款合同的产生;如有特殊情况,应经领导批准方可签订合同,在发货和结算开票以前收款到位,并将有关信息通知财务;6.财务部门负责与用户应收账款的对账,要做到按期、按月、按合同进行应收账款的结算,负责应收账款的准确性;7.营销人员应及时跟踪掌握本人负责的合同的付款、生产、发货和欠款情况,了解用户的企事业经营状况,并采取预防产生应收账款坏账的措施;8.营销部门应制订应收账款清欠计划,将发生的应收账款落实给具体经办的业务人员追讨清欠,并将清欠结果报告给领导,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财务部门,最大限度地降低坏账损失,以避免资金风险,加快资金周转。

作者:张龙林

第四篇: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摘 要:为了解决城市住房短缺的问题,有必要积极开发民用建筑,同时重视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土木工程的基础与桩基土木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中国推广先进科技,培养人才,不仅解决城市住宅短缺问题,而且还有助于解决城市住宅短缺。为城镇居民就业提供安全、稳定的就业生存空间。

关键词: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1地基和桩基施工难点分析

1.1现场施工条件的影响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不同,在现场施工中,很容易受到现场施工条件的影响。例如,在中国的沿海地区,由于大量的水分吸收到土壤中,土壤颗粒的密度较低,并且土壤结构不稳定,这严重增加了施工难度。东北地区气候寒冷,长期处于低温环境,表层土壤含有更多的冻土,如果温度变化并且冻结的土壤融化,则将影响基础结构的质量并导致土壤沉降不均匀。

1.2地下水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先挖深基坑,当建筑基础达到足够的深度时,必须要达到建筑结构的强度,还要增加抗荷载能力。随着地基深度的增加,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挖出大量的地下水,尤其是在施工期进入雨季时,雨水侵蚀将严重影响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深基坑中的水将直接影响后续施工,并且还会降低地基的整体质量。

1.3缺乏统一的建筑标准

由于建设项目的具有工期长、规模庞大的特征,在建筑过程中不稳定性相对较高,将对环境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在进行特殊施工作业时,地基桩期和经济效益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些公司偷工减料甚至削减建材资源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这使的建设质量得不到保障,有些公司没有按照施工程序进行,也没有按要求进行分层、分段和平衡的开挖,导致只是书面工作的管理标准,建设项目的质量下降,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施工技术分析

2.1夯实碾压施工技术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时候,需要保证地基具有良好的承载力,以此地基的基础要牢固,要平展,而如何提高地基承载力,需要采用一定的施工技术来完成,即夯实碾压施工技术,其主要的施工原来是借助外界的力量来使地基的密度、强度不断提升,以此为高层建筑物更好地施工提供有利条件。在使用夯实碾压施工技术施工的时候,为了增加地基的强度,一般借用推土机、碾压机进行地基表面土层的作业,以此保证土层密度满足施工要求,处在一个较高强度的状态中。其次地基的密度在需要调节的时候可以借助工具使土层不断震动,来实现密度的调节,保证土层在适宜的状态中。通常下在进行地基建设的时候,为了保证地基的稳固,都会在地基的构建中融入夯实碾压施工技术,在具体的施工中,夯实碾压施工技术首先对地基表面进行夯实,然后对一些特殊的部分采用电动机来实现进一步的夯实,并做好土层的调节工作,以此使地基基础满足建筑施工需求。

2.2添加剂加固施工技术

随着优质地基土层的不断流失,为了提升地基的质量,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地基建设需求,需要对现有的地基基础进行人工干预,以此保证地基的强度,提升地基对建筑物的承载力。针对此可以采用添加剂加固施工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需要对土层进行分析,如果土层是非常坚硬的岩石图层,可以采用打孔的方式来完成施工,打孔之后,岩石下面的浆液就会大量的上涌,然后实现对空虚空间的填充,以此来形成稳固的地基基础层。其次当地基基础处于柔软松弛的状态中,可以采用将水泥和地基土体的融合的方式来对地基表层施压,实现地基土层的不断下降,进而使地基变得强硬和坚实。

2.3土层处理和土壤加固技术

在地基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土层不符合标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地基土层的湿度较高、土层松弛等现象,这种地基土层显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因此对于这样的土层需要进行强度升级,强度升级最有效地办法是对劣质的图层进行替换,换为高强度的坚实土体,以此来满足地基施工要求,但是尽管土层处理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土质不实的现象,但是工程量较大,而且可替代的土体资源也越来越少,因此进行土层技术施工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其次对于土壤中水分较多的地基土层,可以采用土壤加固技术对地基中的土壤进行排水,以此使土壤变得更加紧实。在具体的地基施工中,可以对土壤水分进行勘测,如果水分超标,在地基施工中应加入排水管建设。

3桩基础施工

3.1锤击法

作为桩基础施工常用技术,锤击法的原理是经由锤体向土体施加适当冲击力,确保桩体能够沉降到计划高度。若项目所在区域有大量碎石、砂土存在,则应全面清除上述杂质,保障锤击效果。

3.2振动沉桩

该技术以设备振动为依托,通过将垂直作用力施加在桩体上,加深桩体深入土层的深度,振动机规格多为20t或40t,振动频率则多被控制在800-1000次/min的范围内。由于桩体具有一定强度,土层往往会随着桩体的沉降而出现收缩及位移,通过增强密实度的方式,提升基础稳定性。但要注意一点,对该技术加以应用,通常会有振动及噪声产生,且一旦出现施工不当等问题,断桩的概率将大幅增加。因此,施工单位应将重心放在现场管理上,避免出现断桩等问题,给施工效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3.3静力压桩

与振动沉桩相比,静力压桩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其不会产生振动及噪声,可最大限度减小施工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在实际施工时,由施工人员借助设备所产生静压力,通过向软土层压入预制桩,确保有效加固建筑基础。要想使该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提前对现场情况进行勘查,确保桩位所在区域的土层没有石块等杂质存在,为桩体完整性提供保证。实践表明,该技术的优势在软土层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3.4钻孔灌注桩

对该技术加以应用的关键环节,主要有:①机械钻孔;②安装钢筋笼;③灌注水泥浆。在进行钻孔作业时,施工人员应配合使用泥浆护壁法,经由循环往复的泥浆,将钻进渣屑尽数排出,避免土层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出现坍塌。一般来说,该技术适用土质为碎石质土、沙质土还有粉质土,但相对烦琐的流程,使该技术所提出要求较其他技术更高,且确认深埋地下状态质量的难度极大。因此,若要使用该技术,施工人员应将更多精力放在质量检验、现场管理上。另外,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的树根桩,同样属于钻孔灌注桩,其直径往往在100-250mm,施工流程和钻孔灌注桩大致相同,二者唯一的区别是树根桩需要通过对多个桩体进行灌注,形成可使土体得到加固的树根桩基础。和钻孔灌注桩相比,其优势则体现在对场地要求较少且不会给既有地基带来严重破坏,符合民用建筑施工要求。

结束语:

土木基础建筑和桩基建设对整个工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施工要求严格遵循施工要求,在管理者的监督下实施,并应严格管理、审核施工质量,以确保建筑质量。由于对民用建筑的基础工程和桩基工程的质量影响,建筑业需要改进其技术,民用建筑一定要安全、稳定和可靠,才能让人们放心。在管理措施中,必须对管理者进行严格的控制,增加其责任;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必要引入新的技术知识,并为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只要做到上述工作,就能改善土木项目的经济、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刘锐锋.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J].居业,2018(03):180-182.

[2]赵学文.民用建筑地基和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及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147-148.

[3]张亮,杨灵峰.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19):116-118.

[4]陈丽萍.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術及管理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5(02):166-168.

作者:田杨

第五篇:管理基础论

【写在前面】

适逢《会计之友》创刊30周年之际,为配合《会计之友》进入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将《管理基础论》一文在此刊出,谨致诚挚祝贺。

【摘 要】 文章对会计学与会计工作在研究解决经济管理问题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展开论证,并通过史证研究方式,对社会上在会计学认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求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文章的最后部分研究了作为资本市场管理控制基础的会计,论证了会计在组织资本市场有规律运作中的关键作用,认为在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控制中,如果失去了会计的基础性管理作用,那么资本市场运作也必然处于失控状态。

【关键词】 会计学; 会计理论; 管理基础; 资本市场

迄今为止,“会计技术论”依旧在国内外流传,其危害在于它模糊了人们的视野,使相当数量的一部分人对会计学不能作出正确定位,以致在会计工作方面连续造成重大失误,甚至因经济管理基础层次的严重失控,而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从根源上追究,这种错误认识之所以顽固存在,一方面是由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腐的病商观念与轻视会计的偏见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学术界对会计学和会计工作在管理学与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及作用从根本上缺乏认识的缘故。

“会计技术论”者认为,会计工作仅体现为一系列专业技术的应用,而除去一些计算原理之外,几无理论可言,这是这些人在学术认识上的短视与认识上的偏见在观点上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在经济史、管理史、法制史、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史,以及金融与财务管理史的研究中,从古代、近代与现代三个历史时期,研究总结出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基础的历史运行规律,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学者们一致认为,如果某一历史阶段发生会计失控,那么,这个阶段的经济管理便丧失了它工作的基础,最终失去了对产权与财产权益的保障,从而造成公司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重大损失。

1.从会计学科的外部关系上讲,毫无疑问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都是会计学建立与发展的理论支柱,是其立论的依据,而会计学则是通过对会计工作的指导,从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层次着手,落实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立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具体实现这些学科理论的学术价值。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为了弥补自己对簿记,尤其是商业簿记认识的不足,曾多次向恩格斯了解簿记原理与实务问题以及商人簿记的计量记录方法。恩格斯尽可能帮助马克思,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一个新的高度论证了簿记的本质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Chiapello,2007)。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经济学理论,正是从产权控制原理出发,阐明了簿记在“过程控制与观念总结”(《资本论》第二卷)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本质上讲,现代产权经济学在论及产权与权益的控制基础时也是这样,这个学派的论述,既涉及到会计学的一般原理,也涉及到成本控制问题。他们对社会经济与公司经济发生失控问题的追究,既从宏观上加以考察,也论及基础层次的管理问题,并具体联系到会计信息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由此可见,世界上任何高深莫测的理论,最终都必须通过基础性管理,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面,以此体现理论的社会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从会计学的内亲关系方面考察,在会计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顺其自然地与审计学、财务管理学形成了内生亲缘关系。尤其是至近、现代社会,它们在市场经济管理过程中形成了链接而成的一体化基础控制关系,一方面它们是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基础;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构建市场经济规范运作监控体系的基础层次。事实表明,凡是基础层次发生失控,整个经济的监控体系必然失灵,最终不可避免成为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一方面原因。

3.围绕产权与财产权益本质问题的研究,并以实现对产权的规范化控制为出发点,法学理所当然地是会计学建设的理论支柱。从以产权为控制中心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出发来研究问题,一方面这个体系上层根本法中的“权利法案”与中层的民商法、经济法是会计规范确定的根本或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这个体系基础层次的统一会计制度与统一审计制度则是把规范制约功能落到实处,达到依法治理市场经济,落实对所有者权益保障的具有基础性意义的依据。以法学的基本法理为依据,学术界对市场经济本质认识上所讲的“产权经济”、“法制经济”、“诚信经济”或“道德经济”,其着眼点无一不落实到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方面,法学中的基本法理是这些学科理论建设的依据,而它们则是落实相关法理的基础,如果发生统一会计制度与整个产权法律制度体系脱节,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这个体系的上层与中层便会成为空中楼阁式的东西。

4.自古以来,政府会计与审计都是落实国家所有者权益的基础,社会经济越向更高阶段发展,它们在保障公共权益中的基础性地位便越重要。从政府会计方面讲,其管理一是体现在对财政收入的系统控制方面;二是反映在对预算支出的系统控制方面,两方面工作的结合,在贯彻国家财政总原则方面集中体现了政府会计的能动性作用,而从具体落实国家预算角度讲则又充分体现了政府会计在财政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政府审计方面讲,它在财政管理方面的作用与政府会计相对应,其作用力在基础控制方面具有一致性。

5.在史前时期,原始数学和会计学在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中形成了同生、共进关系,只不过从逻辑关系上讲,当时,原始数学是为原始人进行计量记录服务的。后来,数学的发展成为会计学建立的一大支柱,人们正是从会计方法应用原理上看问题,一度把会计看作是应用数学之一种。不过,无论后来数学的发展如何与会计学发展千差万别,而数学的数理逻辑永远都将是会计学的逻辑,会计之所以在经济管理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这与数学的相关数理成为会计的数理支持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两类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逻辑数理不仅成为会计学建设的支撑,而且也十分鲜明地成为财务管理建设的支撑,这是通常用数学应用水平来衡量会计学、审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原因。

6.在会计理论发展中,一方面会计学中的概念框架建立自然而然有赖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理论的支持,而另一方面会计学概念框架的构建由于传承了它们的基本精神而又自然而然成为它们理论发展的基础。以上三大学科决定了会计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然而,由于数学的协同支持作用,又决定了会计方法技术体系的构建,两大体系在会计组织运作中相辅而行,才得以在经济管理的基础层面发挥作用。

7.会计学是对相关学科开展系统教育与培养理论结合实际管理人才的基础。事实证明,不仅理论经济学开设中相关课程的设置不可以脱离会计学方面的基础课程设置,而且诸如金融学、投资学、财政学、税务学等应用经济学科,更加不能脱离会计学相关课程设置这个基础。从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方面看,会计学原理之类的知识是许多专业课程设置的落脚点,是学习专业理论与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基点,而从学科知识的统一性与一致性角度考察,会计学的知识可以弥补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不足,它在统一、一致解决管理层面的问题方面具有切实性与针对性。

8.从公司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上来研究,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科的基础、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基础,其地位与作用具有永续性,社会经济越发展,会计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越重要。事实上,(1)会计对实体经济的控制是这样,对更加复杂化的虚拟经济的控制也是这样;(2)要防止生态环境控制方面不切实际的空谈,客观上便必须使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作朝着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向发展,它们理所当然是未来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基础;(3)经济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必须在这种经济的基础控制层面相适应地解决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全球化问题。无论那些试图领导全球经济发展的顶尖人物在这方面作出什么样的重大决策,也无论科学家与经济学家在宏观上采取多么高深的理论对策,从切实解决这方面的管理问题来看,必然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终都必须回归到解决基础层次管理问题的方面来。

从澄清一些人对会计学的错误认识出发,笔者曾于2009年在《会计研究》第8期发表了《人类会计思想的历史起点》一文,通过考证,把作为采集经济时代的基础管理思想和行为的原始计量记录思想与处事原理发生的时间,确定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二三十万年至一点五万年以前),其基本观点已受到国内外会计学界的重视。为树立“管理基础论”的观点,本文从史前人类计量记录思想与处事原理应用的角度,作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人类学家在考古研究中所作出的结论,从猿进化到猿人的过渡时期,相当于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至蒙昧时代中级阶段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先后经历了早期猿人与晚期猿人两个阶段。这时,尽管猿人已经开始有了人的思维方式,然而,由于受自然环境的束缚,其思维能力还极其有限,以致他们还不能通过思维活动考虑到对采集食品的筹措、储备与分配,解决人种的繁衍问题。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阶段(距今约二三十万年至五万年以前),由于人脑的容量已相当于现代人,故其思维活动出现了实质性进步。根据考古学家研究所作出的结论,这时的人类已经在考虑采集食品筹划、储备中的计量记录问题了(柴尔德,2008)。晚期智人就是现代人类(崔连仲,1997),他们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五至一点五万年以前。中国山西朔县的峙峪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从考古发现的刻石、刻骨、绘图与雕塑可见,解决采集食品筹划、储备与分配的计量记录行为在这里已经发生了(尤玉柱,1982)。

对待上述史实,首先,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在采集经济环境影响之下,人们开始认识到越冬之前食品筹划与储备对于维持生存的重要性,故起初围绕食品越冬储备,人们的形象思维活动渐自向理性思维活动转化,其后在理性思维活动的引导下,人们考虑到筹划越冬储备食品的数量,并联系考虑到储备食品于越冬之际在血缘家族中的分配问题。随着筹划食品储备与分配关系的复杂化,部落的主事人渐自感到不胜其烦,于是便力求在脑外寻找帮助处理筹划、储备与分配事宜的载体。由此,在上述思想支配之下,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处理规则与行为便产生了。恩格斯在论及哲学上的认识论时,曾经把人类的通晓思维作为理性思维建立的基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而这种认识的基础便包括人类史前认识的源头及其在这个源头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理性认识成就。由此推论可知,当今人们会计思维活动的心理结构,正是包括人类史前的理性认识在内,或者包括史前的“心智”活动在内,并经过历史上所有理性认识积累或沉淀下来的结果。

其次,史前认识研究者认为:“人类的认识从产生时就总是包括两个方面,即逻辑—数学的和认识论—心理学的侧面,这两个方面构成了认识的形式及其内容的统一。”(李景源,1989)从认识论—心理学的侧面,人们感知到把对食品采集的筹划、储备与分配的思想、处事原理与计量记录行为统一起来,以杜绝人食人现象再发生,维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从逻辑—数学的侧面来分析,智人,尤其是晚期智人之所以能动手进行计量记录,则完全是由他们的神经系统、感知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生理系统进步所决定的。进而言之,即取决于人类已经进化到他们的大脑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使他们产生了“口语对于计算的特殊要求”(理查德·利基,1995),这时,“语言,尤其是符号,使得抽象成为可能”(理查德·利基,1995)。同时,在此阶段,“随着脑子在进化过程中的增大,它能够更完全地驾驭更多的感觉信息的渠道”(理查德·利基,1995)。由此可见,正是从逻辑—数学的侧面,从史前开始,形成了会计学与数学共生与共建的基础,并使其从今往后在这个基础上一直相关联地发展。如前述及,一方面数学的发展成为会计学发展的一大支柱,它自始至终对会计学的发展具有主导性作用,而另一方面会计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丰富了应用数学的内容,并通过不断开拓着应用数学的新领域,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人的思想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而其中某种思想的产生则是人类理性思维进化的结果。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形成了人类的处事原理,而这种原理又支配着行为,并在经历了实践之后,又促进了处事原理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起源之际的计量记录思想、处事原理与行为发生的过程,首先是感知思维活动的启动;然后到经历通晓思维活动过程;最后再进展到理性思维活动阶段,而理性思维活动的结果,便产生了由计量记录思想支配的处事原理,最终也正是在这种处事原理的指导下,产生了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此后,会计学与会计工作便是在这个历史“原点”上发展起来的。显而易见,从史前时期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思想与行为产生之日起,其基本格局与发展方向便体现为思想、原理与方法技术活动的一体化,追根探源会计的方法技术,它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思想与处事原理而单独存在过,并且原始计量记录思想、原理与方法技术应用的一体化,一开始便是作为采集经济时代的管理控制基础而存在的。据此,可以认为“会计技术论”的形成是受到一种唯心主义的观念或者是受到一种形而上学思想方式支配的结果。

针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的会计发展规律,马克思作出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必要的论断,这一结论成为我们研究近、现代会计理论发展的支点。事实上单独从会计理论发展方面来研究,人类由古代社会演进至近、现代社会,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始终是遵循它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组织制度与法律制度体系,以及方法技术体系的路径发展的。它与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的发展相互关联与协同推进,具备了一门学科所应具有的特质,这种作为一门学科特质的客观性,是任何人也不可能否定或扭曲的。

1.导源于经济学,或者讲以经济学作为学科建立支柱的会计理论。产权经济学理论是会计学中的基本原理与各种会计理论建立的根本依据,会计学中关于会计对象、目标、原则、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以及会计的基本指标体系与报告体系的确定、会计基本概念框架建立等,莫不严格遵循产权经济学理论,以其作为论述的根本依据。契约理论也是会计学建立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各专业会计理论的建立,不可以脱离契约理论而存在,由其派生出来的一系列理论,不仅涉及到会计理论的建设,而且也涉及到审计学理论与财务管理学理论的建设。必须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它的颠不可破的科学原理,无论对传统会计学建设,还是对现代会计学建设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2.以管理学基本理论为依据所建立起来的会计理论。管理学对会计学的直接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会计学、审计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对丰富与拓展管理学理论不仅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基础性的。历史上管理学对会计学发展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理论,主要有两权分离与委托代理理论、管理责任与会计受托责任理论、业主权理论与企业主体理论、管理权益理论与会计权益理论,以及企业组织理论与指挥者理论等等。上述理论直接影响到会计学、审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中若干理论的发展,诸如会计环境论、职能论、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理论、权益博弈理论,以及投融资理论、效益与效率理论等。

3.以法学基本理论为支持的会计理论建设。以实现产权控制为目标的会计理论建设,首先是依据基本法理,解决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问题,落实宪法中“权利法案”的根本精神,以民商法为依据,在会计方面对产权、债权与所有者权益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从收入、支出、成本与盈利方面进一步明确产权要素理论,由此通过一个会计信息系统,把会计基本原理建设的落脚点置于财务报告制度及其理论的基础之上,以实现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法学基本原理的结合。其次是在会计的概念框架构建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源于法学,法学的相关理论不仅使会计对资本、资产、负债与权益的概念得到具有科学依据的解释,而且使依据法理对若干概念的解释具有权威性。再次是处于基础层次的统一会计制度建设,这种制度的确定在法理上的依据也是法学中的重要内容,而会计学中对统一会计制度原理的研究,对法学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原理建设也体现为一种贡献。最后法学对审计理论建设也具有规定性,其相关法理也是审计学建立与发展的依据。

4.数学不仅是会计方法体系建设的支柱,而且也是会计理论体系建立的支柱。如前文述及,会计学与数学的协同共进关系建立的历史起点在史前时期,此后,这种关系在发展中产生了历史性转折,其转折点在于数学的发展成为会计学数理理论建设的一大支柱,其中尤其是数学原理对于会计学原理的发展在数理逻辑上存在规定性。从两者逻辑关系建立的成因上讲,一方面起源之际数学的结构与会计学的结构都源于“自然的结构”,它们在数的逻辑运作关系上存在一致性;另一方面,数学的数理逻辑与会计学的计量记录逻辑在描述性理论建立方面具有一致性,尤其是在理论研究中通过运用数理方法进行的实证检验,使会计理论的构建与理论效用的发挥得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由此可知,即使会计方法体系的建设也是原理性的,是在数学原理指导之下会计学原理建设中的一部分,而非纯技术性的,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操作上它都不能作为“会计技术论”观点成立的依据。

5.自工业革命以来,会计学中的成本控制理论建立与实务处理,不仅与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支持有关,而且与工程技术类学科在原理上的支持相关。由于多种理论形成的交叉影响,使会计学中的成本理论建设具有专门化方面的特殊性,正是由这种特殊性的引发,促使会计学新兴分支学科产生,即以公司经济为会计控制的主体,形成了主外的财务会计与主内的管理会计相对应的两方面,这为会计学研究全方位解决管理控制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产生,还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会计学研究的空间,它开辟了会计研究的新领域,使研究中的自主性创新进一步成为可能,这不仅把现代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引向更高层次,真正体现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而且促使会计学朝着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

6.会计学作为具有重要社会性意义与价值的一门学科,其理论研究也得到哲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持,这些学科促使会计学理论研究中许多疑难问题的解决。会计学原本是一门充满哲理的学科,离开了辩证法会计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便无法得到解释。会计学者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具备唯物主义的思想范式与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由此才能正确处理好历史、现时与未来,事前、事中与事后,以及微观、中观与宏观之间的关系。此外,会计学中所研究的受托责任,无论是以会计为主体的责任、以审计为主体的责任,还是以公司为主体的社会责任,都与社会学的理论评价相关;市场经济下会计的诚信问题、道德问题也都与伦理学、心理学相关,尤其是解决会计舞弊问题,涉及到多学科与多方位的共同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故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理论研究组合,将使得会计学又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

7.就会计学研究而言,历史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思维方式,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规律表明,会计史研究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部分。会计学有着内涵深刻而外延广博的研究领域,而会计史所研究的问题则始终涉及到它的精华部分。史前的原始计量记录法的发明应用,不仅是会计方法技术的历史“原点”,而且更是会计思想与会计理论产生的历史“原点”,会计学正是在这个“原点”的基础上一直由低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再向它的高级阶段发展的,并且它们各自成一体系,形成为会计的思想理论系统与方法技术系统,最终有机结合构筑了会计学发展的实体。历史事实表明,会计学由以上要素组合而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学术整体。

8.现代会计学已具有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未来会计学研究的发展方向。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发生,自然科学各门类与社会科学各门类之间成为相互渗透、融合、交叉与相互长入的发展态势。在此情况下,由会计学与会计工作的基础地位与作用所决定,一方面会计学研究不仅从纵向、横向与时向全方位获得发展,而且它所展开的研究也全方位地拓展到微观、中观与宏观经济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科技环境与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会计学研究得以开疆拓域,在研究中与周边的学科发生关联,并通过融合性与交叉性创新研究,不断更新着会计学研究的前沿,从而不仅使一国之内的市场经济有了基础性监控,而且使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监控处于更加坚实的状态。

认识论揭示出这样的规律,人类只有通过逻辑思维活动过程,理顺了自身的秩序,然后“才能认识到客观的秩序”(皮亚杰,1982)。从远古人类到现代人类,所经历的会计思想与会计理论演进的路径,正是从先解决人的主观认识问题出发;然后再解决正确认知客观秩序的过程。现代人在会计思想、理论、组织制度与法律制度,以及在方法技术体系方面的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在史前时代所创造的光辉历史起点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观点是从本质上看待会计学而非从现象上看待会计学的结果。

会计是公司经济管理的基础,是国家财政经济管理的基础,它也是资本市场管理控制的基础。论证会计和资本市场产生与发展关系,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什么要建立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运作的组织目标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以下仅作简要叙述。早期资本市场产生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资产阶级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产权关系确立。其次是工业革命发生与初步完成。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性质的公司经济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向机器大工业发展阶段推进,以公司中的实体经济为主导,市场经济建立发展起来,公司成为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单元,它决定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衰起落。最后,市场经济运作中的价值决定机制、供求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科学管理成为公司经济生存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自此,公司财务、公司会计,以及内部审计成为公司管理控制工作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产权价值运动过程中,仅凭债务融资已无法满足公司经济发展的需求,融资创新成为政府与公司乃至社会共同考虑的问题,拥有闲散资金的社会公众也渐自把视野从银行存款获息中摆脱出来,有了通过投资参与公司经营活动获得权益的需求。于是,一种有利于公司长期而稳定的股权融资方式便产生了。证券或股票成为获取公司权益的证书,在政府法律制度的保护之下,以股票与债券为主导投融资的资本市场便形成了。资本市场自诞生之日起,其主观表现在它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政府的权力是保障这些法律制度的执行,依法推进资本市场的合规运行,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资本市场的客观性则在于,一则,它迎合了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机制的要求,选择获利持久、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作为发行股票的种子选手,让投资公众以自由购买股票的方式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与公司共同承担风险;二则,上市公司要保持良好的财务形象,使本公司的股价始终处于优势状态,便须不断加强对公司投融资管理,不断创新实体经济以提高获利能力;三则,在公司会计方面,一方面围绕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努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与各项费用,通过不断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以提高对投资者的回报,另一方面全面、系统而正确地编制与披露公司财务报告,向投资者提供可以信赖的、全面而系统的财务会计信息,以正确引导公众确定投资方向;四则,在公司的内部审计方面,通过坚持执行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把握公司财务与会计工作的正确性与时效性,对公司的生产与经营起到保障作用。这些便是公司会计管理系统的基础控制作用。

资本市场建立的初期目标便在于为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提供广泛而稳定的融资渠道,改善这些公司的产权治理结构,支持公司创新投资方向,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向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厚的投资回报,向政府交纳更多的税,以在市场经济中起先进者的作用,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就英国而言,由于一度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18世纪,对联合股份公司“设立失去了限制,在相当一部分公司中,产生了无法无天的投机活动,使以投资为目的的资本市场演变成为籍股票投机的市场。在资本市场极度混乱的状况下,投资公众要求政府制定出一个‘防骗法’的呼声几乎长达一个世纪之久”(Littleton,1933)。1710年,英国证券史上的“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Company)几乎把英国逼到绝路上,之后英国为制止资本市场上的恶性投机,几乎探索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才逐步走上依法治理股市的道路,逐步实现由投机的资本市场向投资的资本市场的根本性转变。

1844年,英国颁行了著名的《股份公司法》,开创依法管理资本市场之先河。《股份公司法》体现在会计方面的内容在于:(1)批准注册上市公司上市的合法程序——必须经由具有独立审计资格的审计员审定,独立审计是会计基础管理链结中的重要一环;(2)要求注册上市的公司必须正确登记账簿,定期进行账面试算平衡,并须定期编制“全面而公允”的资产负债平衡表,提交股东大会;(3)凡注册公司的账簿、账目与报表,必须从股东中推举出监事进行审查,并须在注册上市公司开业之初,以协议方式指定一个或几个从事独立审计的人员,对公司账表进行审计,以审计报告的方式在股东大会上宣读,存档备查。1844年《公司法》的这些规定,奠定了公司财务、会计、内审与外审人员在公司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史实表明,《公司法》颁行并非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是适应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随时增补新的内容,修订不完备与不严谨的地方。1845年的英国《公司法》修订与增补的重点依然放在财务、会计与审计方面,修订《公司法》对公司的账簿设置、记账规则与会计报表编制规定系统化,并强调通过这个系统产生的信息必须正确、真实与完整;要求上市公司所编制与披露的资产负债表必须“详细而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资本、银行存款与各类财产、各项债权、债务,以及盈利的真实状况。要求编表人与主管者必须同时署名,为报表编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规定必须在本届股东大会召开之前编制用于说明本届红利分配情况与上届红利分配情况的报告,并于会后编制利润计划实现报告,提交股东会议,由会议向社会公众示知。同时,规定由公司监事聘请的审计师审计公司所编报表与利润计划的真实性。此后,英国1855至1862年之间连续修订的《公司法》、1862年至1900年之间多次修订的《公司法》以及1900年以后不间断修订的《公司法》,持续不断强化了会计各相关管理环节的基础控制作用,一方面越来越严格地规范了上市公司的财务与会计行为,对其向社会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全面性、系统性、真实性、可靠性作出越来越严厉的要求,也一次又一次加重了对披露虚假信息的公司和个人法律惩办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教育方式,让投资大众提高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计算书等会计文件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使其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进入20世纪,美国在历经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之后,它的资本市场也渐自步入依法治理的轨道,并且通过相关立法与会计准则的建设,强化了对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会计控制,发挥了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在公司经济与资本市场上的基础管理作用。此外,大陆法系国家,也从法典式会计和审计制度建立与不断强化入手,确立了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在公司经济与资本市场中的基础管理作用,尽管其间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然而从总体上讲,正因为有了会计管理链接形成的基础控制作用,才使资本市场处于有效运作状态。史实表明:

1.公司经济是市场经济运作最基本的组织单元,而资本市场是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通过市场运作机制,按照优胜劣汰原则,扶持公司经济健康发展,优化产权经济运作的投融资场所。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把发展公司经济与发展资本市场有机统一起来。

2.对于进入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须从普通公司中严格择优遴选,应把那些组织健全、财务状况完全符合资本市场投融资规定、会计管理基础扎实、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具有持续生产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强,并呈持续上升趋势的公司选拔出来,作为上市公司的主力军。

3.多大的市场经济组织规模,决定多大的资本市场规模,而多大的资本市场规模决定容纳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数量,准入是按客观标准确定的,既不可以发生与资本市场容纳限度相违的膨胀,也不能束缚优秀公司投融资对资本市场的客观需求。应注意,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客观上当遵循新陈代谢规律,衰落者退市与优胜者上市,是资本市场择优选择的基本运行规律,这一规律将永远保持资本市场处于优势状态。事实表明,凡生产经营具有创新能力、管理基础扎实者,将在资本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将必然退出资本市场的历史舞台。

4.本质上,资本市场的炒买炒卖只是投资者择优选择投融资的一种方式,投资者所把握的基本标准是投资回报,而把握投资回报,决定买进某种股票与抛出某种股票的标准则是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计算表中披露信息的认知水准。投资公众投资中的会计思想水准以及对上市公司披露财务和会计信息的认知水平、辨别水平与投资信息应用水平,是组织有效资本市场运作最重要的标志。要把一个靠差价牟取利得的投机思想转变为以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为依据,以权衡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与经济效益为标准的投资思想,既是资本市场投融资走向科学化、实现投融资运作效益正常化的基本标志,也是资本市场得以正常发挥对公司经济,乃至整个市场经济推动作用的表现。

5.组织资本市场运作的指导思想,应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主导,尤其是当把重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中高新技术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发展方面,这是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虚拟经济的发展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没有实体经济的率先发展,虚拟经济的发展也便失去了它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度出现虚拟经济发展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的现象,诸多虚拟性会计概念与计量记录原则及方法的非正常应用,也一度动摇了会计链接中的各个环节在资本市场上的基础性管理控制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注意警觉与克服的。

6.现代市场经济下对资本市场管理的基础控制层次,必须严防与打击上市公司舞弊合谋犯罪现象。所谓上市公司舞弊合谋,是指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造假、会计部门造假与独立审计造假合谋,联手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与审计信息,欺骗投资公众,严重侵犯所有者财产权益。这种舞弊合谋,一般通过伪造虚假的市场行情,使股票虚假增值,达到欺骗性占有所有者权益的目的。这是现代资本市场基础管理严重失控的一种表现,目前已成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在上市公司中,发生舞弊合谋犯罪的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的安然公司。安然公司财务部门的财务舞弊是犯罪的导火索,其利用“特殊目的实体”SPE融资,以此派生出虚假的“会计惯例”,高估资产与股东权益,夸大盈利,掩盖亏损,隐瞒负债,造成虚假财务信息,形成了无法估计的“财务黑洞”;而安然公司的会计部门在报表信息披露中,完全与财务部门串通一气,向社会投资公众编造了一个“虚假会计信息”陷阱,使“舞弊合谋”成为可能。在安然公司会计部门设定的“会计骗局”面前,美国颁行的会计准则完全成为一纸空文;担任安然公司独立审计的安达信公司,则完全丧失独立审计立场,为取得5 200万美元的审计费用,出卖了自己的审计灵魂,在审计结论上发表了“无保留意见”,从而最终成为造就这场“舞弊合谋”骗局成立的罪人。近一二十年来,在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先后都发现了类似安然公司“舞弊合谋”的案例,事实已表明目前这种犯罪存在的普遍性及其危害的严重性。“舞弊合谋”的出现,也足以证实进一步加强财务、会计、独立审计在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中基础管理控制作用的重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佩林斯,杰弗里斯.英国公司法[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4.

[4] 柴尔德.人类创造了自己[M].安家瑗,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5] 理查德·利基.人类的起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 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M].傅统先,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7] 崔连仲.世界通史(古代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8] 尤玉柱.三万年前的骨雕之谜[J].化石,1982(2).

[9] 李景源.史前认识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10] Littleton, A. C.. 1933. Accounting evolution to 1900. New York.

[11] Eve Chiapello. 2007. Accounting and the birth of the notion of capitalism.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18:263-296.

作者:郭道扬

上一篇:结构职称论文下一篇:教育统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