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奶酪课时教案

2022-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块奶酪课时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一块奶酪课时教案

11.一块奶酪(教案)

11一块奶酪(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宣、诱”等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蚁王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重点、难点)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准确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了解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懂得具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谜语导题,激发兴趣。

质疑课题:

1.问题交流:你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

(1)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评议并小结: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动物,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分有不同的种类。多数昆虫可以做标本和珍贵的药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资源。(课件出示昆虫图片)

2.提出谜语:“集体劳动好榜样,通力合作终日忙,山林花间勤往返,储备粮食防饥荒。”(打—昆虫)引导学生边读边根据谜面的提示,试着猜出谜底。

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谜底是蚂蚁。(课件出示蚂蚁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4.同学们,你平时见过蚂蚁吗?谁能把你见到的蚂蚁的样子或蚂蚁的一次活动说一说?(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谜语的理解,简单说说蚂蚁都具有勤劳、团结的精神。)

5.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辛勤地工作,他们和睦相处,生活非常幸福。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6.谈话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请

(2)

(3)

(1)

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吧。

7.板书课题(一块奶酪),引导学生读题,指导读准“奶酪”(“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奶酪”的感受(特别想吃、感觉非常诱人……)。教师适时激趣:不光你们想吃,小蚂蚁们见到奶酪也会馋得流口水呢。孩子们,小蚂蚁们面对这样美味的奶酪,他们会有怎样有趣的反应呢?接下来让我们到童话故事中去一探究竟吧!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入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激发了学生的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习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宣布

处罚

诱人

舔一下

毅力

很强

违犯禁令

稍息

犹豫

跺脚

聚到

(重点指导生字“处、稍”为翘舌音;前鼻音“宣、舔、犯”,后鼻音“强”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动作的词语:宣布

处罚

舔一下

稍息

跺脚

聚到

③用字扩词:宣告、心照不宣、处分、独处一处、诱惑、循循善诱、舔一舔、舔犊之情、强壮、自强不息、犯法、明知故犯、禁止、门禁森严、稍息立正、豫剧、不豫之色、聚集、聚精会神

(2)学习多音字:稍:shāo

shào

处:chù

chǔ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注意啦,全体都。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shāo

本义为禾末,引申为略微:稍稍、稍微、稍许、稍纵即逝。

shào

军事或体操的口令:稍息。

②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chǔ

1>居住:穴居野处。2>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3>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4>决定,决断:处理。5>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6>止,隐退:处暑。

chù

1>地方:处处、处所。3>点,部分:长(cháng)处、好处。3>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备处。

练学以致用: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这双鞋子有点小,稍(

)微再大一些就好了。(shāo)

b.体育课上,老师喊口令:“稍(

)息,立正!”(shào)

c.犯了错就该受到处(

)罚。(chǔ)

(2)

(5)

(6)

(7—12)

(13)

d.这里到处(

)是石头。(chù)

(3)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①形声字结构特点:“诱、豫、跺、舔”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

②熟字比较法:外—处,范一犯。

③组词扩展:强大

自强

禁止

团聚

(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嘀咕】

使人看了还想看的,吸引人的。

【争先恐后】

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

【诱人】

小声说、私下里说。

【七上八下】

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提醒,重点范读指导生字:“诱”读“yòu”,不要读成了“秀”的音节;“舔”读第三声,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动作理解词义;“禁”的韵母是前鼻音,且在文中读第四声;“稍”是一个多音字,在“稍息”一词中读第四声,教师同时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明确词义。)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自主读文,初步扫清了文章认读障碍,也整体感知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感知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4.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出示问题: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叙述了蚂蚁队长在搬运食物时发现了诱人的的奶酪,它不搞特权把奶酪让给了最小的蚂蚁。)

(2)根据课文前的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5.谈话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引导:

①蚂蚁队长向大家宣布了什么?

课件出示: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语言描写。蚂蚁队长布置任务,制定规则。)(板书:蚂蚁队长

布置任务

制定规则)

②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什么?(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是怎么说的?(照样要受处罚。)你从中感受到什么?(队长宣布规则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不搞特权。)

③课件出示: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14)

(15)

(16)

(17)

(18)

(19)

读一读,互相交流:

a.

“争先恐后”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b.从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争先恐后写出了大家听到蚁王不搞特权,劳动的积极性很高,争着抢着干活。)

c.

蚂蚁们为什么争先恐后的搬运粮食?(蚂蚁们听到蚂蚁队长说要和大家一起遵守规则,不搞特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3)指名朗读课文1—3自然段,师生评议。

(4)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课文的那些自然段讲述的是搬运奶酪的事?(4—13自然段。)

2.学习课文4—13自然段。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13),同时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板书:发现奶酪

十分诱人)

①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这段话写出了这块奶酪很吸引人。)

②“诱人”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诱人。)

下文“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和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都是为了强调奶酪的味道很好,很吸引人。所以诱人的意思就是奶酪的味道很香,很吸引人,让人无法拒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先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读词语的前面的句子和后面的句子,把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2)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奶酪掉了一小块。)

①课件出示: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②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写出面对这点奶酪渣蚁王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③“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谁能用上这个词语说个句子?(听到期中考试我只考了八十多分的消息,我心里直七上八下的,不知老师会怎样批评我。)

“七上八下”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在平时的学习中你见到过这样的词语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心急如焚

心乱如麻

心猿意马

忐忑不安)

④课文中还有描写蚂蚁队长这种心理活动的词句或段落吗?

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他低下头,

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犹豫、终于”写出了

(20)

(21)

(22)

(23)

(24)

(25)

蚁王激烈的思想斗争。)(板书:独享奶酪

犹豫再三)

蚂蚁队长为什么两次下了同样的命令?他想干什么?(蚂蚁队长第一次下命令是想让蚂蚁们离开,自己吃了这点儿奶酪渣,因为他实在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把这点儿奶酪渣留给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从这里可以看出蚂蚁队长具有抵制诱惑的勇气,能够以身作则,也反映了蚂蚁队长关爱弱小的品质。)

⑤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蚁王以命令的形式让小蚂蚁吃掉这块奶酪渣。)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蚁王命令一只最小的小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执行命令!”)(板书:关爱弱小

执行命令)

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6-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经过。在朗读中表现出蚂蚁队长“七上八下”的心理活动,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蚂蚁队长坚持原则、关心幼小的品质。(板书:遵守规则

)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评议并小结。(板书:激励大家

干劲十足)

3.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在这件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第4-12自然段进行交流,体会蚂蚁队长和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2)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①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能以身作则,关爱弱小。)你喜欢这群小蚂蚁吗?为什么?(再次体会蚁群严格的纪律性。)(板书:以身作则

关爱弱小

)

②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

预设:也会对蚂蚁们严格纪律,自己不能犯禁令,管理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

4.选择其中一个小蚂蚁,发挥想象,以小蚂蚁的身份改编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四、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叙述了蚂蚁队长在搬运食物时抵制奶酪渣的诱惑,不搞特权,把奶酪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蚂蚁的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蚁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让我们体会出了蚁王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教育了我们要关爱弱小。

六、主题延伸:

1.学会服务,关爱他人。请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关爱身边的人或动物,开始行动吧!

2.

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请联系

(26)

(28)

(29)

(30)

生活说一说对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重要意义的理解(也可以说说不遵守纪律、不严于律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引导积累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

(1)不要过分地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2)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恩格斯

七、推荐阅读:

本文推荐阅读《花花》《谁是森林小天使》

(一)阅读《花花》思考:

山羊老师告诉花花哪四个字?花花是怎么做的?

(二)阅读《谁是森林小天使》思考:

乌鸦为什么能成为“森林小天使”?你从乌鸦身上学到了什么?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花花》《谁是森林小天使》,完成相关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基础练习”“主题探究”板块的习题。

(31—33)

(34—36)

(37—38)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布置任务

制定规则

发现奶酪

十分诱人

以身作则

遵守规则

独享奶酪

犹豫再三

关爱弱小

执行命令

关爱弱小

激励大家

干劲十足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根据积累的识字经验进行自主识字,教师相机点拨,一方面学生巩固了识字方法;另一方面,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读得课堂氛围中提高了识字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互相探究交流,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评价中进一步体会、感悟,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精心设计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引导学生对各个角色进行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走进文本,设

身处地地去进行感悟效果会更好。

第2篇:部编版语文三上《一块奶酪》教案2

11 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重、难点:

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蚂蚁搬食物吗?很远很远的地方,一只小蚂蚁找到了一块食物,它匆匆忙忙地跑回去,一会儿就带来了浩浩荡荡的一大队蚂蚁。它们是怎么搬运食物的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到的或了解到的情景。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一块奶酪》,看看小蚂蚁们在蚂蚁队长的带领下搬运食物时,遇到了什么事情吧。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奶酪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组讨论提示:

(1)想一想,蚂蚁队长集合的时候,定了什么规矩?

(2)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蚂蚁队长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蚂蚁们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3)最后,那块掉了的奶酪渣怎么处理的?

(4)思考,蚂蚁队长为什么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5)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子后,为什么大家干活劲头比刚才更足了?

(6)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汇报,答疑解难。

四、深入画面,分角色表演

1.自由组合,7—8人为一组练习分角色表演。

提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认真研究文本,注意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演好蚂蚁队长和小蚂蚁的神态表情。 2.请两组同学汇报表演。 3.点评。

五、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想一想,然后说一说吧。 2.回家后把《一块奶酪》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 3.课外搜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心里七上八下——恼火——犹豫——决定

第3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一块奶酪 人教部编版

11* 一块奶酪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评价童话中蚂蚁队长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家里冰箱里放着一块你非常爱吃的奶酪,但妈妈却不允许你吃,你会怎么做?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板书:一块奶酪)

二、初读感知,检查自学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宣布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诱人 舔一下毅力 强大 纪律 犯禁令稍息 犹豫 跺脚 聚到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①正音:翘舌音“处、稍”,前鼻音“舔、犯、禁”,后鼻音“强”。

②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诱、舔、豫、跺”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

熟字比较法:聚—娶 范—犯

组词扩展:强大 自强 犯罪 违犯 禁止

(4)学习多音字:处(chù chǔ) 稍(shào shāo)

读句子,找发现。

①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chǔ)罚。

②教官下令“稍(shào)息”,让我们稍(shāo)微休息一下。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

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一角,它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蚂蚁队长带领它的队伍在做什么?(搬运奶酪)蚂蚁队长是怎样严格要求他的队伍的?

(课件出示)蚂蚁队长的话:“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嘴就要处罚谁。”

(2)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奶酪掉了一个角)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引导学生学习第4~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经过。)

(3)在这件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第4~12自然段进行交流,体

会蚂蚁队长和蚁群严格的纪律性。)(板书:蚂蚁们——

自律、有毅力、心齐)

3.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喜欢,因为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己不搞特殊化。)你喜欢这群小蚂蚁吗?为什么?(再次体会蚁群严格的纪律性。)(板书:严于律己 纪律严明)

(2)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

预设:会对蚂蚁们严格要求,自己也不能犯禁令。

4.选择其中一只小蚂蚁,发挥想象,以小蚂蚁的身份改编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总结课文,拓展想象

1.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它们的心真齐啊!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2.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自己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想想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学习课文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面对美味诱人的奶酪的小蚂蚁,体验作为队长的蚂蚁的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不足之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机会较少。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第4篇:《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合阳县城关小学 吕松泽

教学目标

1. 认识“宣”“处”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纪律严明、关爱弱小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文中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它当时的心理,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进行情感朗读。

教学难点:

要学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2021年“感动森林”大赛中,有一只蚂蚁荣获了最佳道德风尚奖,大家想知道是谁吗?今天,让我们走进11课《一块奶酪》,一起寻找主人公吧!请大家跟着老师书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走进识字乐园。

1、学生跟着视频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

处罚 诱人 舔一下 毅力

禁令 稍息 一跺脚 犹豫

分组开火车读;

多音字:chǔ处罚;chù到处。

①读出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②学以致用,将多音字正确的读音填入句子中,并读句子。

三、课堂集中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学习单。

①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引导、总结)

奖励小秘诀:用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

2、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划上横线,体会蚂蚁队长当时的心理,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①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引导、总结)

蚂蚁队长的语言描写:

a.发布命令(语气坚定、干脆)

“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嘴就要处罚谁”

“照样受处罚。”(“照样”就是照着蚂蚁队长自己发布的命令来做,显示出蚂蚁队长严于律己,起带头作用。重读“照样”,读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决心。)

b.出现诱惑(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

“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读出犹豫的语气)。

“休息一会儿!”(读出思考的语气)。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读出较强的命令的语气)。

“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立—定!原地休息!”(读出强烈的命令的语气)。

c.战胜诱惑(语气坚定)

“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读出战胜诱惑,下定决心的语气)。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执行命令!”

蚂蚁队长的动作描写:

a.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重读“太大了”,显示出奶酪大,重读“只好”显示出蚂蚁队长会想办法,有组织能力。)

b.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拽”是拉、拖,牵引的意思。重读“拽”体显出蚂蚁队长在用力地运奶酪。)

c.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从“低下头”、“嗅嗅”显示出奶酪很香,蚂蚁队长很想吃。)

d.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犹豫”是拿不定主意的意思。“一跺脚”显示出蚂蚁队长战胜诱惑,下定决心,不吃奶酪渣。)

4.蚂蚁队长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显示出蚂蚁队长关怀弱小。

四、课堂小结

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应该把这个奖颁给谁呢?对,颁给严于律己、纪律严明、关怀弱小的蚂蚁队长!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它学习。孩子们,大家发现了吗?正是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才将蚂蚁队长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大家在以后的写作当中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让你的作文更生动。接下来我们尝试自己编童话,老师这里有一些小动物,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五、拓展延伸

出示词语“小兔子多多”、“小狗花花”、“狐狸聪聪”、“捡到50元钱”、“寻找失主”、“归还失主”、“自作聪明”、“拾金不昧”,学生根据词语编故事。

六、课后作业

继续编故事,并尝试把它写下来,比一比谁编的更精彩。七、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严于律己 纪律严明 关怀弱小

 

 

语言 动作 心理

第5篇:《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做任何一件事,有设计和没有设计效果会有差别,当然不能尽设计,人生将充满无趣,但有些事情,比如教学是可以进行设计的,因为我们的教学是有教学目标的,对于有目标的事情,做出设计会使目标得到更好地达成。那么作为老师到底该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块奶酪》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学习。

课文内容分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本课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

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

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出示句子:

①奶酪多诱(yò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ǎng)口水。

②他低下头,嗅(xiù)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

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习字词。

(1)认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宣(xuān)布 诱(yòu)人 犹豫(yù) 跺(duò)脚

处(ch?)罚 稍(shào)息

①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tiǎn)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yì)力,多强(qiáng)的纪律性啊!

②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fàn)不许偷嘴的禁(jìn)令。怎么办呢?

③当他们重新聚(jù)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小组交流,自主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等等。

(3)多音字“处”“稍”据词定音。

出示“处”字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ǔ;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读chù。

强调“稍”在“稍息”中读shào,在其他词语中都读shāo。

3.梳理故事内容。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写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答案串成故事大意: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把一块奶酪搬进洞里。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①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

起因:宣布禁令。

经过: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结果: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搬进洞里。

(3)自主练说,全班交流。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角色表演,体会心理

1.师生合作表演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表演。

请一名学生扮演蚂蚁队长,一名学生扮演小蚂蚁,其余学生扮演其他蚂蚁,教师读旁白。

(2)师生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应依据,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评议再次表演。

2.学生自主表演课文第4-13自然段。

(1)小组合作表演。

①从文中画出提示语气、动作、神态的词句。

②分角色表演。

③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再表演。

(2)上台展示表演。

请一至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学生欣赏评议。

3.教师采访,各抒心声。

教师采访时,适时出示相应语段,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说说内心想法。

四、聚焦人物,交流品评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第二项要求: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简要交流对蚂蚁队长的评价。

预设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尽管他很想吃奶酪渣,还是以身作则,遵守不贪嘴的禁令。

预设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爱护弱小,让最小的蚂蚁吃掉美味的奶酪渣。

预设三:我不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发布指令时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借以佐证自己的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

4.学生交流,阐述理由。

五、小结学法,推荐阅读

1.小结学法。

教师提示:学习童话故事,可以根据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

一本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走进王一梅的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你会发现一只另类的蚂蚁,一个崭新的世界。

【板书设计】

第6篇:11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蚁王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蚁王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了奇妙的童话王国,我们感受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和她内心的渴望;我们跟随一粒种子去体验了种子乐观积极的一生;跟着红头去牛肚子里来了一次冒险之旅;今天让我们跟随蚂蚁队长去感受发生在蚂蚁王国的动人故事。

二、检查字词

闯关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发生在蚂蚁王国里的一个美丽的故事。

三、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请你来读一下:学习提示

(1)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描写蚂蚁队长的句子,想一想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

A. 主要内容: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搬奶酪的事。

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课文先讲了出发前蚂蚁队长颁布了一条禁令,我们可以概括为颁布禁令,谁来当蚂蚁队长读读禁令的内容:好一个威严的蚂蚁队长呀!接着又发生了什么?

---生:蚂蚁队长发现了奶酪,搬运时有掉了一块奶酪渣,这可以概括我

B.交流你画出的描写蚂蚁队长的句子,蚂蚁队长是个怎样的人?

1.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明确:语言描写。蚂蚁队长布置任务,制定规则。

2.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到处罚。”

明确:蚁王制定规则一视同仁,不搞特权。

3.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1)争先恐后写出了大家听到蚁王不搞特权,劳动的积极性很高,争着抢着干活。

(2)蚂蚁们为什么争先恐后的搬运粮食?

同桌讨论,教师明确:蚂蚁们听到蚂蚁队长说要和大家一起遵守规则,不搞特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4.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1)明确:这段话写出了这块奶酪很吸引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诱人

下文“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和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都是为了强调奶酪的味道很好,很吸引人。所以诱人的意思就是奶酪的味道很香,很吸引人让人无法拒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先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读词语的前面的句子和后面的句子,把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5.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1)明确:“七上八下”是心理活动描写。写出面对这点奶酪渣蚁王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2)积累

“七上八下”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心急如焚 心乱如麻

心猿意马 忐忑不安

6.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他低下头, 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1)“犹豫、终于”写出了蚁王激烈的思想斗争。

(2)蚂蚁队长为什么两次下了同样的命令?他想干什么?

小组讨论,组内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蚂蚁队长第一次下命令是想让蚂蚁们离开,自己吃了这点儿奶酪渣,因为他实在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把这点儿奶酪渣留给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从这里可以看出蚂蚁队长具有抵制诱惑的勇气,能够以身作则,也反映了蚂蚁队长关爱弱小的品质。

7.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蚁王命令一只最小的小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执行命令!”

明确:蚁王以命令的形式让小蚂蚁吃掉这块奶酪渣。

8.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核心问题)

(1)同学们畅所欲言

(2)教师明确: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能以身作则,关爱弱小。

五、梳理结构

教学板书

上一篇:不一样的梦想下一篇:中班体育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