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通过实践过程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篇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摘要】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教学目标设计重知识轻能力;教学内容设计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教学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发展是当下推进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中。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題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促进核心素养发展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当今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在经过系统的职前专业学习后,已基本具有必备的学科知识基础,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升的重点在于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即能否根据课程目标和实际学情分析,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做出系统、科学的规划,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当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是本文要探讨的关键。

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试图梳理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以促进教学设计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重知识轻能力

目标是行为的导向,一节高效的课堂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恰当。新课程改革规定语文教学目标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中表现出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知识教学被赋予神圣化、绝对化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倾向于认知领域,关注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用可预测、可操作、可控制的行为目标代替“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事实:“学生是以全部生命,而不是以某一方面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在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全部身心得到发展,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淡化语文目标,冲淡文化素养的培养

深入到小学语文课堂听课,往往会有一种感觉,有些语文课和其他课程没有什么区别。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通过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与赞扬之情,进而达到对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觉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对这种抽象的课程内容毫无兴趣。

(三)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评价理论方面认为:“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及时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而对预期之外的、生成的学习结果考虑得甚少,在教与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基于这种教学评价,分数成了师生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指导了教学的全部过程。

二、对策

(一)基于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1.立足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要培养有知识的人,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只要有学校的存在,就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传授,这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法脱离知识而单独存在,只有通过知识的学习,才能保证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以知识的掌握为载体,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和建构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在目标设置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的能力。切不可好高骛远、本末倒置。

2.目标设置由知识主导转向核心素养本位

核心素养下所要培养的人,是指促进人成功和解决复杂问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绪和价值观的集合体。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教育者必须权衡好掌握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素养的关系。教师要确立“通过知识而教育”而不是“为了知识而教”的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形成高于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虽然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但是学生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更取决于如何学习这些知识。只有当学生达到能够深度理解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发展智力,进而形成能力和素养。为了学生能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和灵活化。

1.以“境”育人,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化的教学场景,学生不仅能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而且丰富了学生情感的经历。这种情感经历对学生而言,是认知的一部分,是发展的过程。“去过程”“去情景”实质上就是去掉了学生必经的成长经历。所以,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化的教学场景,强化学生的感受性,以“情境,情感”激发“兴趣”,只有把教材中的文本符号赋予情境化、生活化,知识才能渗入到学生的精神

世界。

2.以“生”为本,使教学最优化

教育教学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应以关怀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核心。课堂教学只有尊重个体的生命成长规律,才能提升个体的生命品质,彰显个体的生命价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教学内容,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状态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从教材的处理中我们可以看到,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要明显多于高年级的,低年级的儿童处于感性最为活跃的时期。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多让儿童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亲自试一试,这时期的儿童对形状的敏感、色彩的敏感、声音的敏感要高于高年级儿童,教师应该抓住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为儿童创设情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3.以“美”为境,培养审美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是情感与智慧交融在一起的活动。语文教学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中不能没有美。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必须突出美,让学生 能够充分感受到教材呈现的美的画面、塑造的人物形象、抒发的情感,在儿童面前展示一个美妙的世界。茫茫田野,绿树红花,那初生的朝阳,落日的余晖,飘飞的雪花可以令学生神思飞扬。引起学生对美的感悟与鉴赏,引起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情感”与“思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健全的人。

(三)基于核心素养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学生自己能读书、自己能作文,才称得上是成功。要达到这两点,语文教学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应该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打破以往教学的弊端,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注重探究合作的历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

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让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自去探究。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察觉学生的思维过程,以便在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教师应该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从而引导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

2.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探究是盲目的探究,是流于形式的探究,探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倘若这一切 不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那么探究将是毫无意义并且是有害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该注意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还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

(四)基于核心素养全面使用教学评价

1.体现人文关怀,遵循人格的“差异性”和“完整性”

核心素养更多地关注人的培养,其目标是指向未来符合社会发展的健全人的,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更多地突出人文关怀,是“人与人”而非“人与物”的人际对话,心灵交融。教学评价不能过分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状况。小学语文课程是完善学生个性发展,充满个性色彩的教育活动,教师应尊重生命个体的完整性,不能断章取义,要以发展、长远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2.方式灵活多样,鼓励学生的“发展”和“创新”

评价方法多元化,不仅老师可以作为评价者对儿童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让儿童之间互相评价,从师评走向自评、他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让孩子有为自己作业辩驳的机会以及知错就改的可能性,打破以往语文课堂单一的评价方式。另外,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充满赏识性、鼓励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同样的一篇课文,由于每个学生先天的气质、禀赋及后天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不同,产生的审美感悟也会不一样。

3.把握关键时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光处”

课堂评价应把握住关键时机,对学生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积极可定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的预设时,教师应具有应变的能力,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或否定的评价。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学,由于學生回答的问题没有在老师的预设范围内,老师无法给予即时评价。俗话说,对的事情要在“对的时间”来做,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即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落实教学的重要环节,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教学这一环节,教学设计对于每一个教育者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燕丽,周辉,黄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

[2]郭玉英,姚建欣.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科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3]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6).

[4]郭元祥.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6).

[5][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张驰)

作者:尹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篇2: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摘要: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通过实践过程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1 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基本问题

1.1 教师层面:教学方式单一

尽管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方法,但是很多学校以及教师没有严格的执行新的教学目标。部分小学以及教师依然只看重学习以及教学的结果(考试成绩),而不注重过程。学生为了能够取得高分,在课堂不得不被动的听讲。除此之外,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也使得课堂相对比较枯燥,缺乏吸引力。

1.2 教师和学生层面:缺乏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保持课堂学习氛围的基础。当前,在部分学校,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占据了教师大部分的精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心二用,一边讲解一边观察教学任务完成量,与学生缺乏互动。这种课堂模式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与学生互动交流会占用部分课堂时间,可能会导致课堂任务完成不了。这种想法说明了教师以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核心,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很难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措施

2.1 设定教师合理引导角色,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负责传授语文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责。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个性发展,并及时为学生提供科学引导、全面指导,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发展综合素质。

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内容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该册第二单元进行学习思考,为保证前置性学习的整体效果,教师需对该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析,该单元主要包含《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主要文章,通过对教学文章思想进行提炼可知,该单元主要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文章学习,感受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此,教师设计“先学卡”时,可合理结合热点社会事件,调动小学生的思维主观意识,如国庆大阅兵、国家荣誉勋章颁发仪式等,通过具象化的事物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愫,促使学生对该单元内容进行前置性学习思考,为学生后续的文章学习铺垫基石,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2.2 实施分层教学

受诸多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别。语文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學生,然后区别对待。分层教学指的是将学生按照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划分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对应的教学指导,力求照顾到每个学生,提高其语文水平。教学分层也不一定只按基础知识水平来分,还可以根据思维、记忆能力等进行划分,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调动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课前要分层备课,课上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考核、分层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应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分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还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教师心中必须对全体学生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不单是对学生分层,对教学内容也要采用分层实施的方法。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将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划分成几个层次,让课堂教学由低到高向前推进,既照顾了学生心理,也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要务实,才能实现高效。不拘泥于形式,实事求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语文教学的实际意义,从实际出发完善语文课堂教学安排,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2.3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互动的基础。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在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广泛,依靠教师单一传授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质疑教材、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间以及生生间共同协作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2.4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在小学建立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帮助,假设我们满足了当今时代的教学要求,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就不再无聊了,从而提高了教学的特殊性和趣味性,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时间。比如,在创建教学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创建特定的教学情境,并使用特定而明确的教学情境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望天门山》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诗朗诵的视频,鼓励学生根据诗朗诵的内容来分割诗歌,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壮观场面,帮助学生理解“相对不”之类的深层含义及其使用之美的场景。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和感受,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高效课堂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授课效率,教学设计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为了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注意教学设计的趣味性,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的同时,不忽视教材知识内容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麻爱彦.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黑河教育,2022(01):14-15.

[2]高逸平.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清风,2022(02):63.

[3]祁艳云.关于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22(05):149-150.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73.

作者:许春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篇3: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技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质的飞跃。要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设计来优化课堂教学,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展现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模式,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本文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简要谈谈如何让课堂教学设计更为有效。

一、教师应有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静态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内容。

1. 备课和设计要“眼中有学生”。这里的学生不是一个整体概念,而是指一个个具体的、有着不同个性的学生。“眼中有学生”,离不开关注学生的知识原点。每个学生知识原点不同,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既有的知识原点,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知识原点出发,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眼中有学生”,更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运用合适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索,让书本知识变得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永远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助学者。既然是助学者,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而应该以帮助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需要的时刻。

2. 备课和设计应有学科教学的整体意识。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要进行专门的培养训练;教师的眼界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课堂,而是要关注到整个学科。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要多积累、多吸取经验,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讲求策略

1. 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操作性。优秀的课堂教学一定是通过反复地修改教学设计而产生的。教学设计是为了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只有具备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才会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教”一课为例来说明。

首先,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明确。在教学“口语交际:请教”这一课时,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向他人请教。(2)在请教过程中要懂礼貌,表述要清晰有条理,用语要严谨。(3)以实践的方式学会请教。教学设计的重点要放在第二项内容“请教的方式方法”上,这样才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其次,设计的教学过程要有可操作性。要注重学生的互动体验,要注重口语交际的实践性。在教学“口语交际:请教”时,笔者设计了“谈话激趣,引出请教—示例引路,明白请教—模拟情境,学习请教”这几个教学环节,并且让整个教学过程易于操作。如在“谈话激趣,引出请教”这一环节,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

师:同學们,寒假快要来啦,老师打算带自己的小侄子外出旅游,可老师还不知道去哪里比较好。老师是大人,对小孩子喜欢去的地方没有你们了解,现在老师想向你们请教,在你们所知道的景点中,哪些是你们觉得很好玩的,把它们推荐给老师吧!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真是受益良多,这也让老师发现,原来请教这么有用!以后老师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得多向你们请教了。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也遇到了某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麻烦或问题,你们也可以像老师这样,向身边的人请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会如何向人请教吧。

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从现实生活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容易进入角色,有话可说,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交际热情。

在“示例引路,明白请教”这一环节,笔者通过生活实例引出请教,并设计了一个“请教经验”的分享会,让更多学生参与交流和分享。在“模拟情境,学习请教”这一环节,笔者设计了小试牛刀初“请教”、搜集问题再“请教”和倾诉问题真“请教”这几个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的环节是总结、拓展、延伸,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延伸到家庭和社会。这样,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融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请教的价值,从而实现口语交际的目的。

由此可见,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如果易操作,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如果过多花哨的设计,操作性低,就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设计。另外,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穿插综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数笔画”“同类归纳”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识字的方法,让教学富有趣味,让学生爱上识字。又如,在教学《狮子和鹿》这一课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设计一份有关动物保护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 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灵活性。课堂教学是灵活的,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的。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预设,要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可能性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课堂生成也不同,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教学调整,不能完全按照自己设计的流程去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问题,顺学而导,随学处置,灵活机动。

4. 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反思。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读透教材,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熟悉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通过对课文知识点的分析,找出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反思也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所需要关注的环节。教师要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教学活动的价值,为下一次教学设计的优化做积累。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应规范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作者:陈琳

上一篇:人在矿山安全伴我行演讲稿下一篇:设计公司总经理竞聘演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