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法学毕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专法学毕业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学生在写作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时候,在选题和内容以及写作方法和论文结构方面存在较多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先简单了解法学论文的特点,然后对学生在写作法学毕业论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概括分析,并找出引发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通过端正态度和合理指导等方式,有效地提高法学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第一篇:大专法学毕业论文

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摘要: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是为了把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数字统计中解脱出来,高效的完成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提高就业率和服务质量。系统开发从需求分析设计到最终系统完成并成功运行,运用了软件开发相关技术理论。系统建立了良好的平台架构,减少了各模块间的耦合性,着重解决了面向招聘单位、毕业生以及各级管理员部署该系统时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深入研究了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协调技术。

关键词:就业;UML建模;B/S模式;.NET框架

大专院校的招生就业处主要负责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毕业生就业数据以及就业信息统计的采集管理,数据量非常大,程序繁琐。因此,就业管理工作存在信息交流不够畅通,政策发布不够及时,数据处理效率较低,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要。该文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达到对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各类信息数据的搜集、处理、统计、报送、管理的目的。一方面拓宽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途径,另一方面实现信息化技术在学院就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无疑提供了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已有学院就业网站的特点,突出了实用的模块,更加实用、方便,提高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服务质量。

现在大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面对当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今年有68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大专院校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均面临在夹缝中生存的严峻考验。就业处也面临在就业数据处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测评工作中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层次,续写学院品牌特色。大专院校的招生就业处都在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首先出台文件制度、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就业帮扶、职业评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和生源地人社局,提前做好就业工作部署安排,及时处理学生就业信息数据,做好就业前指导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其次,创新现有就业工作常规模式,升级就业网站系统,充分考虑用人单位招聘需求,通过网络技术获取应聘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并且实现对录用学生的信息筛选、联系、管理。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招聘岗位,还能最大限度简化单位到校选录毕业生的繁琐程序和接待工作。因此,招就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了对繁杂就业信息数据的处理工作。实现了大专院校就业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增强了为学生、招聘单位服务的能力,这也是大专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分析了招生就业处就业管理工作的需求,就业管理系统既要在物理层面上具有分散性,采用Web访问模式,又要在逻辑上具有集中的特点,能利用已有资源独立工作。本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对就业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既能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又能体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无疑提供了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推出了适合本国的就业管理政策和措施,部署了相关信息系统。2002年6月俄罗斯教育部门颁布了《关于在教育部下属高职院校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安置和就业信息系统的法令》,由此开发了支持青年专家就业的信息分配系统由文献[1]可知,经过几年的发展,俄罗斯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立了支持青年专家就业的信息分配系统,毕业生的就业都比较顺利。在日本,政府对就业问题格外重视,在《文部省设置法》和《劳动省设置法》中专门规定了文部省在就业方面的职责,实现全国统一的就业制度。西方国家有着优良的教育体制,所以在就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很有特色,作用也很明显,像欧美的就业率比较高,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就业信息网,在就业中扮演重要角色,起主导作用。其他如法国、德国、印度等各国也都有自己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颁布了促进就业的法律政策如《就业促进法》、《平等就业法》、《反歧视就业法》等,也规定了毕业生就业的责任,这些制度和措施对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前国内关于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还缺乏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规范,各个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的就业信息网,没有统一的标准依据,因此各自为政,适应性不强。尽管2002年9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条例,作为教育行业的信息化行业标准。但是,该条例缺乏就业网站各本体的设计的标准。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高校都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许多数据信息量大的部门都使用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经费紧缺,理论不完备,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理论指导问题,而且各个部门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更新速度慢,使得整体信息化使用程度不高。有些高校只有招生就业宣传网,在就业工作使用方面作用很小,即使有了专门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的更新和使用上效率不高,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这就出现了信息传递缓慢、组织乏力、信息采集不及时等问题,因此本系统的开发除了解决这些问题之外,也将研究系统的使用状况,以促进高校正确使用信息化技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 相关技术理论概述

2.1基于Web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分析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会涉及的技术有基于Web的三层体系结构(图1)、ASP.Net技术、数据库技术、UML建模技术等。建立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平台,ASP3.0的开发环境,操作系统以Windows XP为主,选择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方便管理和使用。客户端只要支持Windows系统,IE5.0以上即可,扩大使用的范围。

2.1.1 ASP技术

ASP(Active Server Page)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活动服务器网页工具,可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操作简单、轻松,是目前网站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ASP是一项位于服务器端的脚本编写环境,通过回应用户端的需要来建立动态网页或web使用程序。ASP网页中允许包括HTML标示、普通文档、脚本操作命令以及COM组件等。ASP技术应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页面中设计交互信息,又可以创建以HTML页面作为客户界面的web程序。因此,ASP有如下特点:

1)展现动态页面技术,实现与客户交互的目的;

2)ASP代码和HTML代码可以出现在同一个文件中,方便修改和调试;

3)ASP程序产生的内容可以用HTML格式或XML格式传送到客户端,保持了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各种浏览器;

4)ASP通过一些内置对象可以从web浏览器中获取用户请求,并以脚本的形式对这些请求进行处理并响应,然后把结果反馈给用户;

5)ActiveX控件具有很强的功能,可以完成如存取数据库等各种各样的交互任务;

6)ASP代码在服务器上运行,只是将结果传送给用户,因此程序保密性很高,防止一些机密算法被窃取。

2.1.2 JSP技术

JSP(Java Server Pages)技术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JSP1.0标准是1999年9月公布的,同年12月又推出了1.1规范,目前较新的是JSP1.2规范和JSP2.0规范。JSP技术推出后,受到众多大公司的支持,纷纷开发使用JSP技术的服务器,如IBM、Oracle、Bea公司等,由此迅速推动JSP成为商业应用的服务器端标准技术。

JSP工作原理是通过Java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事件。同时网页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服务端资源。JSP技术分开处理网页逻辑、网页设计和网页显示,加上可重用的组件技术,使得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快捷、安全。JSP与JavaServlet一样,Web服务器在收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首先在服务器端执行相应代码,然后将执行结果连同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对客户端的软硬件配置要求很低,只要有浏览器就即可。Java程序段可以实现动态网页的功能,进行诸如存取数据库、重定向网页等操作。而Java Servlet是JSP的技术基础,而且大型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Java Servlet和JSP的配合。

JSP具备Java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的面向对象,多平台支持、强大的可伸缩性、多样化的开发工具支持、服务器端组件支持且安全可靠等特点,是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首先技术工具。

2.1.3 数据库访问技术

数据库访问技术日新月异,也日趋成熟,目前有ODBC、DAO、RDO、OLE DB、ADO、RDS和ADO.NET。本系统开发使用Sqlserver数据库,因此主要介绍Sqlserver数据库的访问技术。

ODBC技术为访问各种SQL 数据库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接口,通过这一接口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共同的代码访问不同的 SQL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ODBC的结构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应用程序接口、驱动器管理器、数据库驱动器和数据源。

OLE DB仍然以ODBC为基础,并提供更高级数据访问接口的组件。OLE DB由三个组件构成:数据使用者、数据提供程序及数据服务组件,可以说是一个针对 SQL 数据源和非SQL数据源进行操作的 API。

ADO.NET是一组面向对象类库,是一种与多种数据源进行交互的.NET技术,数据源既可以是数据库,也可以是文本文件、Excel表格或者XML文件。ADO.NET包含五个对象:SqlConnection对象、SqlDataReader对象、SqlDataSet对象、SqlDataAdapter对象和SqlData Command对象。在ASP.NET中连接数据库的就是ADO.NET。

2.2 基于面向对象和UML建模的需求分析

通过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和UML建模,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如下:系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分院管理员, 那么系统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有四项。首先学生用户可以登录、查询、浏览信息,查看、修改毕业生生源基础信息;其次用人单位用户能够管理本单位基本信息以及发布公司简介、招聘简章,可检索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然后二级管理员(如分院管理员)可以对毕业生生源基础信息修改、添加、维护和审核,生成数据表;最后一级系统管理员可以实现对所有用户功能权限的设置和最终审核,对系统及数据库的整体维护。

本系统中一级管理员的需求是审核用人单位资质、发布、修改招聘信息、删除、更新招聘信息。功能需求是生成就业数据库、各类就业报表、生成毕业生生源基础信息校对表、生成毕业生派遣审批表、生成招聘单位用工信息表等。审核招聘单位资质、添加、删除、更新招聘信息;审核毕业生资质、添加、删除、更新学生基础信息、汇总、整理、上报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更新校园公告。

毕业生的需求是个人账号、毕业生生源地基础信息、求职简历和就业协议书,搜索招聘信息、查看用工信息、投递简历、填写就业协议书、查看单位回复录用情况、处理招聘单位录用情况。系统实现毕业生在就业网站填写生源地基础信息如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生源地、身份证号、学历、专业、主修外语、学制、培养方式;实现毕业生在网站制作个人求职简历,发布求职意向、实习经历、获奖情况、联系方式等。

招聘单位的需求是单位帐号、企业资质和招聘信息。角色功能是管理用人单位个人资料、管理招聘信息、搜索学生求职信息、查看学生就业信息、处理投递学生简历、选录毕业生。

2.3 基于B/S模式的系统总体与详细设计

采用B/S模式是考虑它的诸多优点,总体设计分基础数据设置模块、两级管理员管理模块、招聘单位信息管理模块、毕业生信息管理模块、综合查询系统模块。系统的功能由四类用户 (毕业生、招聘单位、学院就业处管理人员、分院就业管理人员)组成,各自能相对独立地使用系统。角色有五个分别是毕业生、招聘单位、学院就业管理员、分院就业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如图2所示。

2.4 基于软件可移植性的系统实现与测试

测试是对软件整体功能和性能的总体评估,是软件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伴有阶段性测试,使软件隐藏的错误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并纠正,通过设计测试用例,分别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数据库测试、可用性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保证系统顺利部署使用。

考虑到系统的可移植性以及用户使用的特点,本系统采用了多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主要测试系统能否满足功能要求,用户输入能否被正确地接收并输出正确结果,以及能否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文件)的完整性等。该方法侧重于软件的外部特性,而忽略软件的内部逻辑结构。单元测试考查模块功能,用于详细设计。集成测试考查模块之间的接口和联系。回归测试防止之前的测试不准而进行的重复测试。验收测试看软件最后能否满足需求,跟当初软件设计的要求是否一致。

3 结论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探索、测试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结合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分析了招生就业处就业管理工作的需求,学院就业管理系统既要在物理层面上具有分散性,采用Web访问模式,又要在逻辑上具有集中的特点,能利用已有资源独立工作。本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对就业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既能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又能体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无疑提供了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学院已有就业网的特点,突出了本校实用的模块,更加实用、方便,提高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维佳.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分析[J].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11(7):125.

[2] 李景怡.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完善[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12):102-103.

[3] 刘广明.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的新进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 朱义清,韩尚峰.香港大学生就业工作对内地高校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5] 吴冰,段锦云.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理论研讨,2010(22):138-140.

[6] 荆德刚.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9(8):38-43.

[7] 金哲.高校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

[8] 肖甦.浅谈俄罗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系统[J].外国教育研究,2007 (7): 69-70.

[9] 任青云.日本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日本政府就业促进政策分析[C].Beijing: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0:254.

[10] 王占仁,董超.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运行机制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39(261):75-79.

[11] 刘亚彬,朱亚莉.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的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职教育,2010(5): 82-85.

[12] 赵燕燕.ASP技术在Web数据库开发中的使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

[13] 回健永.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开发[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25(5):68-70.

[14] 邹治,陈万明.关于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系统理论模型的探讨[J].高教探索:教师与学生,2010(2):117-122.

作者:王海军

第二篇:护理专业大专中毕业生择业观念调查分析与对策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截至2011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24.4万人,卫生部表示,争取到2015年,全国护士队伍数量要达到286万,大专以上护士比例超过60%。河南卫生系统提出了医疗资源倍增计划,《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全省注册护士总数要达到24万,而截至“十一五”末,河南省注册护士总数为14万人,亦即,到2015年,河南省各级医院护士还有10万人缺口。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护理专业人员就业本该不存在难题,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一部分用人单位却没有招到合适的护理人员。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对大专、中专即将毕业的护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对象和方法

对象。某学院10级、11级两个年级、两个学历层次、两个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300人。其中10级为正在参加实习的100名中专护生;11级是即将进入实习的100名中专护生和100名大专护生。其中,中专护生中有男生10人,大专护生全部为女生。学生中有19%为城镇户口,81%为农村户口。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按照基本情况、择业标准、影响因素、择业过程、择业态度等五个方面共计27项内容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率达100%。问卷回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与讨论

择业标准

表1显示,学生普遍将中小城市作为首选,综合起来占到54%;其次是大城市占到38%,均不愿意到乡镇基层就业,仅仅占到8%。

表2显示,毕业生薪酬期望标准2000元以上的占到62.7%,大专生对薪酬的要求在2500以上的都占到该人群的40%,要求相对较高。

表3显示,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优势,占到71.3%,私立医院仅占3%,大专生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到私立医院就业,并且,统计数据表明,社区服务中心的就业意向太少,仅占总就业意向的4.3%,反映出就业方向选择相对不合理。

究其原因,大城市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半数以上毕业生打算到中小城市就业,显示出就业比较理性;超过80%的学生是从农村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并且,城市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基层就业。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薪酬期望标准提高,大专生因为付出的更多,因此要求较高。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由于传统的找单位要稳定、有编制、有依靠思想的影响,致使不愿到私立医院就业;社区服务中心多是基层医疗单位,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发展空间受限,因此不愿到社区卫生单位就业,表现出就业选择的不理性。

择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4显示,毕业生普遍认为专业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占到51%;而人际交往、思想品质分别为24.7%、24.3%。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处于实习阶段的中专生认为思想品德应该与专业能力相当,均达到了该人群的36%,说明该阶段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表5显示,大专生与中专生有一个明显的分歧,即大专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实践经历,占到35%,而中专生认为是学历因素,但是,两者均把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和学习成绩作为重要参考。

表6显示,有近40%的学生认为就业市场不规范,存在不公平竞争,是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26.7%的学生认为专门人才供大于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减少了。19.3%的学生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不够,也是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导致高学历的技能型人才不断增多,给中专生带来了很大压力,他们在就业时受到学历的困扰,而大专生就业时,在学历层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他们认为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是实践经历。在就业市场中,存在着依靠熟人关系就业的现象,尽管是极少部分,但是不公平竞争对就业者情感影响较大,这是社会现实。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没能顺利就业,或者出现就业难题,就把原因归结为培养人才太多,供大于求了,这是误解。

择业过程调查

表7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计划很明确,毕业后即就业;中专生中有73%左右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在实习学生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3%,说明中专生有强烈的提升学历的愿望;总体而言,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仅为5.3%,大专生没有一名学生愿意自主创业,这表明自主创业教育严重缺失。

表8显示,大专生认为是由学校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是求职的首选,占该人群的46%,而中专生认为通过家庭、托熟人关系是首选,占该人群的60%;但不管如何,均把参加招聘会作为第三考虑方案。此种情况表明,被动性选择工作,靠别人安排仍是学生的一种就业习惯。

表9显示,择业时学生最希望的得到的求职信息是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以及职场的礼仪,占到了40%;其次,是医院的介绍和招聘信息,再次是相关医院护士的现身说法,占到11.7%。

中专生由于学历层次较低,特别是参加实习后,更是发现,医疗单位中本科护生,甚至硕士护理人员也比较常见,增加了其继续深造的紧迫感;护理专业有行业的特殊性,毕业后依靠本专业自主创业的可能性较小,学校自主创业教育的缺失也导致其缺乏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中专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工作安排上多听从父母,造成依靠家庭关系或者托熟人安排工作作为首选项的局面;而大专生多是由于信任度的问题,更加愿意相信来到学校招聘的单位,或者是听从学校推荐的工作。

择业心态调查

表10显示,大专生中有40%的学生对未来能否顺利就业心里没底;中专生依赖家人找工作的相对较多,比例占到29%;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处于实习过程中的中专生,明显地表现出自卑恐惧心理,害怕畢业即失业,此类人员占到14%。

表11显示,当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时,大专生有超过76%的人愿意降低标准,接受与专业有关联的工作,显示出就业比较务实。但是中专生相比显得理性不足。

总体上看,超过30%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感到盲目、恐慌,表面上看是由于学历层次和就业形势的压力,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就业观念的误区,高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确实是大量存在的,但并不是没有工作岗位给大专生和中专生,主要是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造成的。正在实习的中专形成较大的就业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较多的高学历护理人才,因此感到就业压力较大。

对策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鼓励到基层就业

河南卫生系统实施的医疗资源倍增计划,要大力提升县级医院的病床数,大力发展民营医院,進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到2015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要达到1.5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1.5。

由此可以看出,以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意味着,护理专业目前出现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引起的。

鉴于此,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基层护理人员需求情况,制定出台基层就业的鼓励办法,将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继续深造、个人发展等考虑进去,以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在对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时,积极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提倡艰苦奋斗作风,提倡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社会最需要的县级城市、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农村乡(镇)卫生院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毕业生应调整择业心态,切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要摆正位置、脚踏实地,使自己的择业原则符合社会的需要,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1],促使就业更加顺利,更加有效。

开设低学历护生专业特定方向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帮助树立自信心

由于本科护生,甚至硕士护生的批量培养,使得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招聘的同等条件下,大量选聘高学历人才,导致低学历护生,尤其是中专护生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有鉴于此,教育培训机构要结合社会、医疗单位、基层单位实际需求情况,开辟护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培养职业针对性较强的护生,让低学历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增强低学历护生的就业竞争力,树立就业的信心。比如,根据中专生踏实肯干、对待遇要求相对不高、愿意去基层工作的特点,开设适合农村、城镇居民的社区护理、家庭型护理、婴幼儿护理、特殊老人护理,甚至以此可以开展类似于钟点工、家政护理的自主创业教育,从而帮助就业、创业。

分层对待,为中职生提升学历创造条件,为大专生开展实践培训

《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全省护士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60%;二级医院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50%,并有一定比例的硕士、本科人才。

调查显示,因感受到低学历带来的压力,中专生要求提升学历的愿望比较迫切。为此,在逐步缩减中职生护理教育的同时,政府、高校要重视现有中职护生提升学历的诉求,创造条件,给该层次学生的学历提升搭建平台。

针对大专生,根据就业特点,要加强实践培训,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开展“1+1+1”培训模式,一年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临床实训课训练,一年医院顶岗实习[2];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理解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使技能型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规范就业市场行为,引导学生通过招聘会,自我推荐促进就业

调查显示,就业中确实存在着极个别招聘不规范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单位还是按照人才引进的标准进行招聘。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医疗用人单位公开招聘时,要实行公开、公正、公平,制定合理条件,进行阳光操作;医院等用人单位到学校组织自主招聘时,要面向学生公开选拔,并及时通报结果;学生在参加竞聘时,要敢于展示自我,竞聘失败时,要善于总结不足,避免下次失误,而不是一味的归结为招聘不公平。

同时,学校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甚至同类学校联合起来,联系用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招聘会,让学生自主与用人单位面谈,增进双方的了解,促进就业。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

调查显示,许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政策及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缺乏了解。许多学生比较关心有关面试额演示的技巧以及职称礼仪。针对此种情况,首先,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全面了解就业形势,及时获取各种就业资讯,动态把握就业政策,多渠道拓展就业门路,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在平时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开办就业技巧、简历制作方面的培训或讲座,邀请用人单位作医院录用标准等实用知识讲座;其次,加大对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关于指导学生合理就业的培训力度,形成全员抓就业的良好局面[3];再次,政府部门、学校可以联合医院举办不同层次的、不同范围的护理技能竞赛,提高护生参与意识,形成正确的竞争导向,以赛促练,以此提升护生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作者:金志利

第三篇:法学毕业论文写作的若干问题探讨

摘 要:学生在写作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时候,在选题和内容以及写作方法和论文结构方面存在较多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先简单了解法学论文的特点,然后对学生在写作法学毕业论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概括分析,并找出引发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通过端正态度和合理指导等方式,有效地提高法学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法学毕业论文;特点;写作;指导

我国教育的现行体制,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后才能顺利毕业。设置毕业论文的目的原本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回顾。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法学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每况愈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论是学生写作论文的过程,还是学校对学生的论文指导和答辩等,都更加趋于形式化,流于表面。于是,法学毕业论文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甚至有不少学者建议取消法学毕业论文。面对法学毕业论文如此尴尬的境地,我们着实需要对法学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一、法学毕业论文的特点

毕业论文是学生离开学校之前需要经历的最后一重考验,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行回顾和总结,并集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学过的各种法学理论知识和技巧等进行梳理,并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科学的作风。法学毕业论文是带有学术性质的文章,具有与其他议论文体不同的特点:

1.创新性

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要具有创新性,创新可以为文章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如果观点陈旧、方法老套,那么无论怎样旁征博引,也无法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整体质量较低。所以,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要尽可能的立意独特、构思精巧,具有闪光点,自出机杼,与众不同,从而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千篇一律。

2.合法性

我们鼓励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要具有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积极探索。但是,鉴于法学毕业论文的特殊性,不论是什么样的论文,其论点和论据都要合情、合理以及合法。所以,学生在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的时候,要时刻谨记文章的合法性。文章中涉及的所有论点、论据等都要以现行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为准,

而绝对不能出现与法律理论、观点违背的原则性错误。

3.逻辑性

论文在论证过程中应该具备逻辑性,对于法学毕业论文来说更是如此。不论是什么样的论点,都需要利用充足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等,进行缜密的论述和推理,条分缕析,议论要深入客观,才能够以理服人。

二、学生在写作法学毕业论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论文选题不当

(1)论文选题过大

一些学生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论文选题过大的情况。在法学领域,很多问题涉及面极广,对其的分析研究甚至连一本专著都无法完成,更不用提一篇短短的毕业论文。例如,“论民法的诚实守信原则”等题目,学生很难在毕业论文有限的篇幅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题目过于宏大,只会导致学生在论文中泛泛而谈,议论流于表面,如同隔靴搔痒,根本无法触及核心问题。

(2)论文选题陈旧

法学中有许多十分常见,并经常被人们拿来分析议论的问题,例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等。对于这些较为常见的问题,学生再拿来进行分析研究显然很难有什么突破,写出来的文章也无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目前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选题过于陈旧,立意俗套,内容雷同。

2.论文内容问题

(1)论文内容陈旧

因为选题不当和分析不细致等原因,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都较为陈旧,大多只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整理,或者对相关研究成果的重组。没有提出独特的观点并进行新颖的议论,内容陈旧,缺乏活力。

(2)论文缺乏学术性

法学论文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性才会有深度,但是,许多学生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对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如同教科书般,理论知识过多,毫无学术性可言。

(3)论文观点的错误

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法律方面的问题,但是,法律条文会顺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完善,所以,在写作论文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保证论点和论据符合最新的法律规定。但是,一些学生在写作论文的时候不够科学严谨,没有充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具体内容,导致出现论文观点错误等硬伤。例如,一些法律条文早已经被修改,但学生在论文中还引用修改之前的相关内容。

3.论文结构不合理

法学毕业论文十分讲究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完整性。但是,一些学生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不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论点、论据混乱堆砌,不合逻辑。于是,整篇文章给人一种思路凌乱、议论不深入、分析不透彻的感觉,整体结构十分混乱。

4.论文格式不规范

法学毕业论文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对目录、参考文献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一些学生的态度不够认真,不注意对论文格式的调整,出现各种格式不规范的问题。例如,参考文献数量不足等,导致论文整体格式的不规范。

5.论文的写作方法不正确

目前,许多学生在写作法学毕业论文的时候采用的都是东拼西凑的方法,敷衍塞责,四处复制粘贴。在经过简单地加工整理之后即形成一片毕业论文,草草上交,应付了事,直接导致论文整体质量的低下。

三、对法学毕业论文写作中各种问题原因的分析

1.主观方面

(1)认识不够

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是导致写作论文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一项象征性的任务,并不重要,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等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气力来写作论文。

(2)态度不端正

一些学生在写作论文时的态度十分不端正,完全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所以敷衍了事,甚至有一些学生对写作毕业论文十分反感。

(3)时间安排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法学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等问题,各学校都会为学生预留下较为充足的时间来安排写作。会尽早完成选题,并安排指导教师等。但是,不少学生在实际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却没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把原本应该用来构思、写作论文的时间用于其他一些事情。导致实际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严重不足,最终需要交论文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查资料,写文章,导致各种论文质量低下的情况出现。

2.客观方面

(1)就业压力

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往往急于就业,所以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找工作上。于是,放在写作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被大大的压缩,严重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最终质量。

(2)指导问题

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很多学校的论文指导工作都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例如,一些学校负责论文指导的教师水平不高、指导方式不合理。甚至有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没有尽心尽力地进行指导。

四、提高法学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1.提高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为了提高法学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我们首先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学校要积极地宣传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写作毕业论文,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写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十分重要,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认识,端正写作态度。具体来讲,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例如,学校可以积极地举办各种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法学专业的全体毕业生进行知识讲座,对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和问题进行统一的讲解。并及时为大家答疑解惑,保证学生对毕业论文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基本知识和方法。

2.加大指导力度

(1)选题指导

针对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选题指导。首先,要注意指导学生积极地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等,选择新颖的、具有较高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论文题目。例如,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快速发展带来的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方面的法律问题,并从中构思出合理的论点进行写作。其次,要指导学生选择小的切入点,便于深入细致地讨论整篇论文,避免题目的“大而空”。另外,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题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对法学各方面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个人的具体兴趣爱好等。在充分斟酌之后再进行慎重的选题。例如,如果某个法律问题较为冷门,资料不好找,写作的实际难度较大,则指导教师要积极地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题目。

(2)写作方法指导

利用科学合理的写作方法,学生可以十分顺畅、快速地完成整篇论文。所以,在学生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写作方法。

例如,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开始毕业论文的全文写作之前先列出详细的论文提纲,将整篇论文的论点和各种论据,以及需要用到的各种实际案例等进行整理,概括出整篇文章的总体框架。然后有的放矢地根据提纲来进行全文的写作,保证整个写作过程的思路清晰、内容完整。

(3)资料收集指导

写作法学毕业论文的时候需要参考大量的资料,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至关重要。所以,指导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资料收集,以保证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要积极地建议学生多关注国家的立法动态,广泛收集各种实际案例等。并利用网络广泛浏览各种学术期刊网和论文库的优秀论文,积极予以借鉴,并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中的各种馆藏资源。

3.严格进行管理和审查

我国的教育向来是“严进宽出”,也导致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所以,为了保证论文质量,需要各院校积极地进行制度改革,加强对论文的管理和审查工作,切实提高法学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指导时,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具体规定进行写作。如果出现各种不合格的情况,一律要求其修改或者重写。并在经过导师的初稿审查之后,方可提交到学校。在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审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可以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通过评阅教师的审查,认为合格之后方可参加答辩。如果在匿名评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存在较多严重的问题,要及时退回并督促其修改或者重写。一旦发现论文抄袭现象,还要予以检举。只有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才能有效保证法学毕业论文的质量。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法学毕业论文具有创新性、合法性以及逻辑性等特点,需要学生认真撰写。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写作法学毕业论文的时候存在选题不当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可以采取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并加强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指导等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法学毕业论文写作,不断提高法学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剑平.论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14.

[2]段书臣.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66-67.

[3]梅奕敏,周宏璐.导学模式提升法学本科毕业设计有效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226-227.

[4]郭剑平.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与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关联与对策探讨:广西师范大学法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系列论文之七[J].高教论坛,2011(5):91-92.

[5]李棠洁.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模式改革的“前伸性”问题研究:以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为视角[J].科教导刊,2013(8):35-36.

[6]郑毓枫,李晟.法学本科学位论文指导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04-105.

[7]袁岳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前伸性”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25-27.

[8]付慧姝.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与创新能力培养:以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2(12):44-45.

[9]董士忠.法学本科教育在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29-31.

(作者单位 吉林市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朱丹

第四篇: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分析

摘 要:当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也面临困境。法学本科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的基础,法学本科毕业生是推进国家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学生切身利益。因此,分析当前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就业障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解决策略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2014年将增至727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致使全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尤为突出。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①显示,2009届、2010届、2011届、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是法学,就业率分别为82.3%、86.7%、86.8%、87.2%。从纵向来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横向比较而言,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与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相对的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还有213个县没有自己的律师②,涉外领域缺乏优秀的法律人才③,执业律师数量已有20万之众,分属于全国约1.8万家律师事务所④,但与发达国家人均拥有律师数量相去甚远等等。当前总体情况是,一方面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面临困境,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和领域却招不到合适的法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化解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推动法学本科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当前法学本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

1.学生个人因素

学生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就业价值观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价值观对个体行为选择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就业价值观反应着学生的择业目标和择业要求。在国家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之前,法学本科毕业生大都分配至公、检、法等国家机关法务部门,工作专业对口,社会地位较高,人们在观念中也认为法学毕业生最好的去处就是这类单位。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体制性问题的存在,法学本科毕业生在观念上更愿意进入工作性质稳定、社会地位较高、各方福利健全的国有单位。而对收入较高但竞争激烈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兴趣往往不大。

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优秀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实际上,很多法学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法学专业素养不扎实、跨学科知识储备贫乏、外语应用能力较弱、知识视野狭窄等问题。还有一些毕业生虽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但没有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现在缺乏诚信品质、团队意识不强、心理抗压能力较弱等方面,而这些方面是一个人优秀综合素质的主要构成方面。

2.学校因素

学校品牌声望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毕业生就业有着显著影响。从学校品牌声望来讲,目前法学本科毕业生供给量充足,用人单位有足够的空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择优招录,而选择的依据之一就是毕业生所在学校的品牌声望。事实上,“五院四系”、“985、211院校”的法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好于其他高校。因为用人单位倾向于招录学校品牌声望较高的毕业生,其结果就是普通大学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极不乐观。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目前市场决定需求,“出口”决定“进口”的管理机制下,各个高校都从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加大了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支持。但当前仍然存在着学校就业指导人队伍建设滞后,就业指导人员专业素养欠佳、就业指导工作办公设施落后以及就业指导与大学生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3.社会因素

市场需求、市场规则和经济发展状况对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也有重要影响。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规模,甚至决定着高校相关学科设置的存亡。随着我国法学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展,公、检、法等国家机关法务部门一方面不断提高招录门槛,另一方面也无法吸纳大规模的法学毕业生。对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来讲,他们需要大量优秀的法律人才,但是这类企业在招聘中存在的不完善的劳动保障以及性别、学历层次、毕业院校等方面的限制,阻碍了很多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之路。

规范的市场规则有利于保护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环境和创业热情。但目前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的招聘不正之风打击并影响着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法学本科毕业生具有法律人独有的对正义和公平的高度崇尚与捍卫,而失范的市场规则会打击他们的法治信仰。

4.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和父母观念也会影响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体制”进一步减弱,但目前依然存在着就业时“生源地限制”、“户籍限制”等家庭因素的负面影响。有些家长支持孩子非公务员工作不去,非国家单位不选等等,这些误导性教育导致很多应届本科毕业生错失就业机遇。

二、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解决思路

1.革新观念,提升素质

学生个人因素是就业成败的关键。对法学本科毕业生而言,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自我调适。第一,必须革除传统法学毕业生择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要解放思想,要在最具活力的各类工商企业中大展风采,用法律人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素养维护市场经济中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要破除乐于安逸,固守安稳的观念,要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关系,将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和谐统一。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校期间要致力于所学,在学有所长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专多能”的能力结构。同时要特别注重塑造自己优秀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将“立德”、“修心”作为人生至高理想追求。

2.塑造学校品牌,提升就业服务

从学校品牌效应来看,用人单位对各个高等院校法学人才培养状况并不是悉数掌握,用人单位重点关注的往往是部属重点高校,而对非部属高校等地方性或地区性高校关注不多,了解也不够。因此,这类高校法学培养单位就必须重视塑造自己的品牌。探索独具一格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积极推介自己的法学人才,提高社会认可度。

从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出发,要构建“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全员化”就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应积极配合就业指导与服务部门的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专业化”就要求高校应该有专业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及设施和设备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打造和提升专业就业指导人员业务素质;“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和现代通讯联络手段,将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及时准确地发送至每一位毕业生。

3.开拓就业空间,规范市场秩序

从市场需求方面来讲,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应灵活调整招录政策。目前法学本科毕业生进入此类单位,必须经过两次类似过独木桥的大考,一是国家司法考试,二是公务员招录考试。这两次考试的特点是参考人员多,通过率低,且均与从业直接挂钩。再加之,公、检、法等国家机关招录学历门槛逐年提高,法学本科毕业生进入此类单位的机会日渐缩小。因此,基层政法部门可否灵活调整招录政策,降低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报考门槛,灵活招录测试方式。

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应成为法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但企业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避免出现因性别、户籍、生源地等因素而拒绝录用的情况。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严厉查处各类招聘过程中出现的破坏公平正义、损坏公平竞争的事件,保障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公平竞争权利。最后,从长远考虑发展才是第一要务,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和就业机会。

4.完善社会保障,优化家庭教育

要继续推进城镇化深入发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畅通就业渠道,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用制度保障大学生就业不受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制约。作为家长,应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当代青年人的就业诉求,尊重青年人的正确选择,不应以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束缚孩子的就业选择,做到建议而不决定,指导而不干涉。

作为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审慎地进行职业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⑤。而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首要职责,也是国家、社会及家庭的重要责任。因此,各方面应积极协作加强对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引文注释

①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 http://www.mycos.com.cn/McResearch/ShowBBFJ, 参考于2014年2月8日.

②2011年度中国律师行业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J],中国律师,2012(1):82-85.

③江国青.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培养[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1):135-142.

④张志铭.回眸和展望:百年中国律师的发展轨迹[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1):121-134.

⑤中国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刘超

第五篇: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研究

[摘 要] 法学教育是法治社会建设基础,为公检法机关输送人才,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就业市场需求改变,就业难成为法学本科专业的就业现状。本文以开设法学本科专业的广东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用网络问卷对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就业意向和就业指导进行调查。从数据揭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人才竞争困境、就业指导困境和个人技能困境等状。根据毕业生就业困境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为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法学本科生;就业困境;调查分析

[

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人数,高中生考上高等院校成为常态化升学趋势,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近五年,我国登记失业率在4.1%内,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更是关系到和谐社会的稳定。选择热门专业成为当前大学生求学意向,过去,法学专业曾经是高校“热门专业”之一,截止于2008年全国已有634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在校法学本科生人数达30余万人,形成了多层次学历教育培养的局面。广东省就有23所高校设立法学院系,普通本科院校往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趋势,必然缩减文科招生人数。《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法学专业成为2017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意味着法学专业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等普遍偏低,尤其法律事务专业连续三届是红牌专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基数依然庞大,满足了就业市场对法学人才的需求。从法学毕业生就业走向看,因法律职业准入考试制度将大部分毕业生拒在公检法部门之外,企事业单位更倾向于有经验的法律专业人才,只有小部分法学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激烈的人才竞争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过度教育、准入制度并非毕业生就业难的决定因素,本文以8所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理性分析当前形势下高校、社会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开设法学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2017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包括东莞理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惠州学院、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通过对广东多所高校法学本科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掌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法学专业就业难得困境所在。

(二)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科研论文和报告,提取有价值材料为论文观点做理论支撑,参考文献包括法学教育、就业形势、学生工作等多方面。其次,参考了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里面的就业数据,准确还原就业数据。借鉴理论与数据,让研究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第二,调查问卷法。本次采用了电子问卷,分别对广东多所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毕业进行调研,为了更充分了解地方院校法学生的就业现状,设置了多方面的调查内容,例如就业影响因素、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意向等。每所高校设置了130-150份电子问卷,回收了1230份有效电子问卷。

二 调查结果

(一)就业现状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当前地方院校本科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是十分明朗,52.50%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认为求职应聘的机会较多,但是入职的要求难度大,表示就业形势普遍不容乐观;然而,还有小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16.50%)认为求职相对简单,有机会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表示当前就业形势是可观的。在整体调查人数中,女生人数占据整体的67%,在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女生的就业压力比男生大。

大学生教育和就业长期是社会的热点话题。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法学转变,法学专业就业选择面没有理工科开放,国家公检法系统作为法学专业的“对口”单位,人事机制改革使其需求量下降,而就业人口基数的越積越多,行业竞争不及理工科更具优势。从“毕业生认为法学专业竞争优势”的数据了解到,就业时不够竞争力占41.10%,就业时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占16.18%;就业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占28.16%,就业时有很强的竞争力占14.56%。

在法学专业就是形势不乐观和行业竞争力不足情况下,毕业生还是希望找到一份专业相关的工作,未找到合心意的单位的毕业生还是处于观望之中。37.86%的毕业生认为有自己有信心去竞争专业对口工作,58.4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适应非法律相关工作,极少数毕业生(3.70%)坚持寻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据广东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统计,76%的2017届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与法学无关的工作,就业岗位与专业不相符成为法学专业就业常态。

(二)就业意向

在就业意向调查统计中,41.20%的毕业生意向进入公检法系统工作,24.10%的毕业生工作意向是国有企业,16.20%的毕业生希望进入基层单位,5.30%的毕业生期望从事教师工作,可是没有一个毕业生想创业。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法学专业毕业生倾向于政府单位,很少毕业生会考虑其他单位。在选择工作性质的时候,50.18%的毕业生首先考虑工作是否是公务员单位,30.12%毕业生选择工作单位福利,选择专业对口毕业生有12.10%,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工作有2.48%。公检法系统工作是政府机关部门,这些工作岗位符合法学专业就业,其次政府单位的工作稳定性高且福利可观,但公务员岗位有限,期望的工作与实际是有差距的。反而国有企业更加需要文科类学生,尤其法学专业在国有企业是相当受欢迎,而准入制度也有一定难度。对于基层单位而言,更多毕业生都期望在一线城市发展,选择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人数会较少,不过实际中获得基层工作的机会较大。有小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师范方向,考取教师资格证从事教育工作。

在调查的8所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中,92%的毕业生生源是广东省内,就广东省生源而言,50.14%的毕业生期望在广州、深圳和珠海工作,剩余的49.86%毕业生都希望回去家乡就业。通过就业统计反馈,能够留在广州、深圳和珠海工作的毕业生只有14.20%,法学本科在一线城市立足的机会甚少,大部分毕业生流向广东的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对法学专业毕业生有更高的要求,第一要通过司法考试,其次需要研究生学历。毕业生对工作薪水的期望,62.10%的毕业生都想拿到3500以上的薪酬,与实际薪水对比,毕业生的薪水期望值是适中。

(三)就業指导

调查了地方院校在就业工作的指导情况,学校就业处为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有安排相关课程,如:大学生职业课程、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还包括了实践教学方面,如: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大学就业指导体系。还有些没有纳入课程体系,例如就业宣讲会、就业招聘会等。各个院校在就业工作上各具特色。

经过调查发现,各校就业处针对毕业生群体就业指导工作包括:就业课程、派发就业材料、整理毕业信息、招聘宣讲会、职业资格申报等。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让毕业生掌握基本就业技能,用于毕业季度求职应聘;在调查8所地方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里面,39.78%的毕业生认为该课程对就业有帮助,但没实际效果;60.12%毕业生认为该课程对就业没有帮助,纯粹理论讲授。派发就业材料一般是《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就业协议书》(简称三方协议)。毕竟很多四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都会安排专业实习,很少学生能够有时间参与招聘宣讲会。法学专业本科生,在专业资格证书方面,除了等待司法考试成绩公布,有选择师范方向的可以申请教师资格证。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上是落实到位,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三 就业困境分析

(一)人才竞争困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将“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战略,还有普及法律知识,一个法治环境需要长期的建设,这是离不开法学专业人才的贡献。当前法制环境并不完善,社会环境对就业形势是有影响,直接影响力就业岗位配置,公检法国家机构作为法学专业“对口”岗位,这类工作岗位需求量特别少且招考要求逐年提高。例如检察院的招考编制有限,报名考试资格也高,一般要通过司法考试,有些地区要研究生学历。在公检法国家机构中招聘一个岗位,采取1:3的面试比例,出现多人竞争同一个岗位,淘汰的人数肯定不少。

社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产量大、素质高的毕业生群体中,用人单位选材时是择优挑选,注重人才的学历和工作经验。现在人才竞争就是知识竞争,学历层次代表着知识量,往往高学历毕业生的择业机会比低学历毕业多。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认为,“法学专业本科层次培养的毕业生很难从事相应的工作,专业的法律人才是需要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例如法学专业学生想往教师方向发展,一线城市小学教师要研究生学历,高校教师是博士学历,就业市场需求对高学历需求成为一种趋势。律师事务所招聘要求和程序比公务员要简单,但律师入行需要通过司法考试,从极低的通过司法考试率来看,将大部分法学专业学生的律师梦给浇灭了。其次,律师职业的起步期较长,需要工作经验、实践技巧和专业理论知识,但现实工作中培养律师人才年限较长。

(二)就业指导困境

长期以来,高校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具有扎实法学理论基础的人才,从数量上补充法学人才短缺的局面,高校法学本科教育与实际律师职业还是有一定差距。虽然法学是文科专业,但其在实践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转化为技巧。本科法学教育是建立在高校理论课程体系中,既有理论教学,亦有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是注重学生法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掌握基础的法学概念。从教学体系分析和师资力量分析,当前法学本科生是以理论偏重教学。实践教学上,主要以模拟法庭、法院见习、专业实习、三下乡实践,然而实践教学环节非常缺乏“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教师立足于校内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管理与指导不到位。

通过司法考试是法学专业学生梦寐以求的,有不少院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备考,将课程压力迁移到大一、大二、大四。法学专业基本都是理论,要通过大量时间记忆和实践。一年级新生刚上大学,还处于适应性阶段,大量的课程导致出现补考现象;尤其四年级大学生,要面临一学期专业见习和实习,还有兼顾论文等,留给应届毕业是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完善课程安排,平衡考试与就业的时间,避免学生有过大压力感。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是作为指导应届毕业生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部门,为应届毕业生在职业规划与就业过程中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对应届毕业生而言,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信息成了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就业信息渠道,指导中心作为行政部门,通过上传下达的方式传达就业信息,应届毕业生对相关信息的获取并不高。其次,就业指导中心采用宣讲会、招聘会等形式进行帮助学生就业,缺乏针对性分类指导服务,岗位的应聘率极低。

(三)个人技能困境

社会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思想动向,让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尤其重要。在调查结果中看到大部分法学学生倾向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铁饭碗”单位,就业意向与毕业生的个人价值观念有关系。法学专业对口岗位是社会威望比较高的单位,由于法学专业的考证难度大,一度让法学专业学生迷失在理论备考,放弃就业最佳时机和机会。其次,法学教育不仅是本科学历教育,还有研究生、博士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定位,找到合适的岗位才有意义。

在求职的过程中,每个毕业生都有遇到一定的求职阻碍因素。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通过调查毕业生了解到,42.20%的毕业生认为“个人能力”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个人能力”是意味着学生是否通过司法考试,这个考试就是检查学生在校掌握的理论知识;“学历”(29.40%)作为第二个影响因素,第三个因素是家庭背景(19.50%),其他因素(9.90%)考试失误、错过考试时间等。随着就业市场和招聘的规范性,每个公务员岗位招聘都是通过层层考试与面试,因此,个人能力在求职中更加重要。

四 化解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正确的择业观教育

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择业观是对未来将从事的职业进行规划的一种思维观念。目前法学本科就业形势严峻下,获取一份稳定的工作来之不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有助于帮助毕业生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当前,高等高等教育并非过去精英教育,摒弃学历差距的观念,淡化本科学历优势,以一名普通求职者的心态去竞聘工作岗位。作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理应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趋势,树立积极进取的就业竞争意识,准备职前求职材料;树立积累工作经验再择业的理念,在工作中磨砺个人品质,提高求职恐惧的抗压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的创业观教育

求职市场竞争激烈,只有提高求职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去适应社会需求,才能获取一线求职机遇。党十八大对大学生就业提出新的要求,以创业带动就业,发觉和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有鼓励法学本科毕业生敢于创业,创业可以解决就业,还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在创业教育上,首先开张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理念;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教学,让学生融入创业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用人单位注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与技能的综合表现,淡化学历层次与专业背景,大学期间往往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法学本科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是个人能力提升的关键一环,也是体现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将理论转化成生产力,培养高效简洁的口语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流程,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案件的细节。提升毕业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求职市场中获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钟鑫,孙宗锋,邹晓红.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视角——TPTM[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5).

[2]康伶俐.中国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1.

作者:龚文豪

上一篇:股票投资分析论文下一篇:抽血室护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