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022-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应植跟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音乐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音乐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传统教材文本所没有的资源集中和共享的优势,尤其是视频资源的可重复开发和利用,只要你轻轻地敲键盘、会使用鼠标,你就会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音乐及其它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做到“强化学科边界,软化学科边缘”真正体现了“大音乐”的教学观。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主要靠录音机让学生聆听音乐。欣赏音乐的教学方法较单调,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在欣赏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时,如果只听音乐或教师的述说,那么这节课就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听的兴趣也不大,但是通过多媒体功能的欣赏后,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屏幕中动人的画面与美妙的音乐交织在一起,把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如秧鸡、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五彩缤纷的森林奇景,大自然中的真实音响和各种动物的鸣叫声,全部都展现在学生们眼前,把学生们带进了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学生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在愉悦中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兴趣。

二、现代信息技术,更精彩呈现音乐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音乐旋律和歌词所承载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特征。它融声、光、情、景为一体,使提供给学生的感知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创设了美的意境,将音乐知识直观、及具吸引的、精彩的呈现给学生。

例如《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文曲兼美的音乐小作,是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宁静的山谷,充满生机的山谷。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赋予“静悄悄山谷”以动感。歌词在形象、意境上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蜷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这样的歌曲,就需要好好地感悟品味,非常适合学生美唱,但由于缺乏感性体验,对于歌曲中描写中“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飘飘?”,“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闪耀?”难以产生具体的表象。本人在教学时,就有效地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预先搜集了大量山谷云雾、杜鹃花、小野兔等的图片,以及一些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创设情境利用“制作音乐风光片”这一做法,带领学生边欣赏图片、音乐,边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因为有了大量图片的依托,再加上音乐自身的渲染、烘托。学生自然而然就仿佛置身于山谷云雾之中。创设的这些情境,不仅深化了主题,直观地、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难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运用多媒体,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体验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并不断延伸,从而达到领悟知识的目的。 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那郁郁葱葱的森林、碧绿如茵的草地,欣赏那从湖面缓缓移过的皎洁月光,欣赏天鹅那高贵典雅的身姿和安详自在的神态。钢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简洁地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旋律优美的主题,描绘了天鹅以高贵优雅的神情,安详浮游的情景。中间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固定发展而成,犹如对天鹅优雅而端庄形象的歌颂,把人带入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第三部分,钢琴以优美的琴音表现出天鹅游荡于水面时,水面波动、天鹅高雅悠闲。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在这首乐曲里,如果大提琴代表了天鹅,钢琴就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水,美丽的天鹅公主期待着王子的到来。那伤感柔情的音乐,那诗情画意的场景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们的心情也随之活跃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提高和充实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与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确实对音乐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它能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它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术手段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在唱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素材的组合、融入,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看与听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体验。

如教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用多媒体展示战场上战士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感人画面,让学生体会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表现音乐的特点。这样既能准确地表现歌曲,又能激起学生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整合,能优化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实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准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能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的特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境,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

作者:徐勇雄

第2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得到普遍的认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给课堂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作文教学方式和写作素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维度,改变了传统作文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效、合理结合,利用信息技术集图、形、声等特点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写作的欲望,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性和知识匮乏的局面,从而改变“假、大、空”的现象。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习作教学的实际情况,简述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小学作文

“我口抒我心,我手写我感”是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提出的具体要求。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最重要、最难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写作更是一道难题,学生经常一遇到写作文就苦恼,半天也憋不出几个字,甚至到了考试作文出现空白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教学目标不明确,为了应付考试甚至还出现让学生背作文的情况,这样被动地接受从而导致了学生视野不开阔,语言积累匮乏,缺少写作素材,造成流水账现象。作为一名农村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笔者根据自身了解的现状,本班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以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需要,正在努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和信息优化习作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注入课堂,努力扫除传统作文教学带来的僵化与沉闷,为作文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创作和表达的欲望。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进行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小学生由于阅历、年龄、思维、见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总感觉没有内容可写,而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学生却不得要领,对习作感到无从下手,甚至会产生厌恶的情绪,久而久之,习作就成了学生学习的头号大难题。信息技术在寫作教学中的合理、有效运用,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可视化,丰富了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途径,充实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软件生动的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微课等创设教学情景对话,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进来,拨动他们的心弦,令学生入情入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表达的欲望,同时也为学生的主动表达创设了一个信息丰富的话语环境。因此,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生生之间、素材与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产生富有表现力的愿望。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从心理恐惧变为乐于表达,从困难变为容易。

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觉自己身处其中,使课堂作文教学充满乐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老师,我想对你说》时,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熟悉的旋律,让动人的歌声带着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一位老师在深夜里伏案批改作业,作业本上的圈圈点点清晰可见……多媒体对视觉的影响,其震撼力及其效果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从现场进入心境。音频+画面唤起了六年来学生对老师的回忆,钦佩和亲密感应运而生。因为老师是学生最为熟悉不过的人,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激起回忆,激发表达的欲望,因而一篇篇内心的独白在学生的笔尖流淌而出。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材料,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写作的主体,在写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才能进入下一步文字语言的组织,从句到段再到篇。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知识的匮乏,了解新鲜事物的途径有限,导致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特别是想象类的文章,总感觉无从写起,无处下笔。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文本信息、图片资源、视频刺激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背景材料、写作过程中需要素材,为学生的书面表达提供材料支撑,避免造成流水账的现象。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S版第一单元作文教学时,主题是写一篇以科幻为主题的作文。在授课之前,笔者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当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展示图片、视频和相关的文字资料。

画面1:晴朗的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的画面。

画面2:神秘的海底世界的画面。

视频:月球、地球、太阳的运行的高清视频。

材料:据报道,火星上已经发现了地球层。宇宙飞船发现月球表面大约有12到23米高的塔楼结构。

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或令人信服的真实文本材料,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遐想,打开想象的大门,从而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感受大千世界的神奇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让想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产生各种奇思妙想,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浩瀚的银河之中,与嫦娥携手共同游月;可以伴随着海里的鱼,露出神秘的海洋面纱;可以在未来与自己交谈,欣赏高科技的魔力……运用视频、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写作素材,直观地向学生展现了大千世界的魅力,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一篇篇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文章跃然纸上,不拘于泥,每个学生都展现出独特的、丰富的想象力,少了课堂上的抓耳挠腮,他们思维火花的碰撞和笔下生花得益于丰富的素材和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

三、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突破写作教学难点

写作教学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习作具体要求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向学生介绍写作材料、写作技巧,并结合具体案例,利用PPT课件、视频、投影进行图形显示,启发学生,逐步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当学生要求写一篇关于“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时,让他们从主题开始,掌握感恩的主题,并告诉学生在写作中突出这个重点,联系自己的观点,倾听和感受,范围可以扩大到反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系列的感恩节视频,如感恩节家长、感恩节教师、感恩节协会等。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战争时期满目疮痍的城市与和平年代的大城市,进行对比,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感受,从而引出在背后为维护和平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人──解放军叔叔;接着播放《感恩解放军叔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体会解放军叔叔默默守护祖国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却体现了一种大情怀──维护和平的使者,保护祖国的钢铁巨人。通过展示相应的图片、文字、视频,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得到创造性的源泉,使学生对感恩的理解达到另一个新的高度,从小情怀到大家国,为之后的多维度写作拓宽视野和方向。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作文评改效率

纠正是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功能是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和准确使用书写材料,它是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都是在课后,有时习作却不能及时批改,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写完忘记了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虽然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之间互改,但仅仅局限在错别字和病句上的纠正,那么利用多媒体直观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还缩短了批改的时间。

例如,在评改作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习作分为以下几类:(1)学生的名字和他们的优秀习作被显示在屏幕上以被欣赏和评价;(2)从写得很好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语、句子和片段,并把它们作为优美的点提供给学生;(3)“啄木鸟治病”,把典型的文章病例通过投影仪投在屏幕上,师生共同讨论修改,讓学生清晰地看到整个批改的过程,明白哪里需要添加,哪里需要删减,哪里用词不准确……这不仅可以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而且可以教会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方式,对于写得不好的文章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致使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机会接受别人的评论,使全班学生受益,构建起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梯度。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相互促进,在交换意见时相互改进。这种作文评语不仅可以营造愉快、温暖的氛围,而且有利于学生写作思想的发展,帮助学困生相互学习,使全体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认真搜集的图片、视频、音乐、文字信息,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视频等作为写作的素材,不但可以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还为农村的学生拓宽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这些可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爱上写作。

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有效利用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优化了作文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作文教学的诸多弊端,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了多维度环境和写作素材。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开辟了作文教学的新途径,使学生的文学思想之春、写作之花盛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S].人民教育出版社.

[2]徐胜龙.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管理,2001(8).

[3]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钟丽林

第3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政治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我们实际教学中,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的素养,已成为广大政治学科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政治;教学;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已成为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性、概念性和枯燥性的特点较为突出,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初中政治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出平面转为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在教育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在能够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精练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创设教学情境,深深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接受教师潜移默化,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真实氛围环境,感受知识的产生与应用。能够较好地集中注意力和保持兴趣。

2.借用多媒体分解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中首要任务。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进行直观教学,讲解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重难点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摆脱对难点问题的畏惧感。深刻领会和突破学习障碍。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分散教学难点,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掌握重难点内容。

3.运用网络资源拓展政治教学。运用网络化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和网络资源等构成了课程的重要资源。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都是坐在座位上听课,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也都是单一的师生问答式,这种方式中教师容易成为课堂的主宰,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网络化教学中通过构建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组内的互动,小组间的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进行知识探究,学习氛围宽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学生的注意力也较为集中,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利用多媒体呈现习题。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有必要将教材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巩固,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加快教学进程,增加习题容量,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现在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深度不够。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大量的素材简单地罗列在一起,使得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资源没有繁杂,反而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好基础工作。认真将教学内容与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做好信息的甄别。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课件教学上,不能只知道运用课件进行内容的呈现,教师更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政治学科特点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自主探索和交流,实现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有机整合。

2.教学中过分地依赖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确为教师的教学和学习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和学生过度地依赖了信息技术而忽视了传统的优秀教学手段,甚至出现为了用信息技术教学而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形式主义,力求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课件的制作要精准求精,教学中要认真落实新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信息技术控制课堂教学活动,灵活运用,以使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充分发挥出积极作用。

总之,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进行练习巩固,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切实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宋向东.张弛有度有的放矢——多媒体辅助政治课教学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I].湖北教育(教学版),2008,(06).

[2]杨彩玲.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08,(31),

[3]高俊云.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J].软件导刊,2006,(16).

作者:于秋剑

第4篇: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企业管理

一、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科学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信息的质量和对信息的应用。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步为企业界所认同,其广泛应用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而其已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阶层。信息技术及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一是自动化的设计、生产系统(CAD、CAM),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化的速度:二是业务处理系统(TPS,H)P),将基层业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三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报告的功能.满足了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四是经理信息系统(EIS)和决策与集体决策支持系统(DSS,GDSS),提高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并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现代化企业的方方面面。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方向就是在外部机遇和自身能力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企业市场的范围从而竞争对手的范围从单一地区走向全球化。竞争激烈程度大大增加.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由相对稳定变得前所未有的动荡复杂和难以预测,迫使企业决策者必须拿出更多的精力去识别并管理类似“破坏性技术”所带来的机遇或威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支持又使企业在谋求“能力”提升时能够超越局限于“自身”(企业内部)的传统视角,使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能力成为可能。换句话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战略管理中技术创新管理和“竞合”战略的兴起。

信息技术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制定。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营销方式、内部协调、顾客服务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当这些变革因素真正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作用时,企业原有的战略可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结果必然引起企业竞争战略的转变。没有战略观念和眼光,没有一定优势的战略竞争手段,就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和占有可靠信息,更充分地存储和处理信息,研究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般矛盾和特殊矛盾,从而作出具有超前意识和准确预测能力的决策。

三、信息技术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原来的管理方式日益落后于新的形势,企业高层管理者迫切需要创造新的管理模式。经理信息系统(EI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等可以提供给管理者多种形式的企业运营信息、外部行业信息、国家新的经济政策,甚至提供对管理者个人事物管理的能力,既加强了决策的有效性,叉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

种内,外部信息及必要的分析工具迅速确定企业战略目标,规划战略目标的实施策略.并且在实施当中及时得到反馈,迅速调整战略规划。例如当经理制定了新的营销策略后.通过经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地查看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表达的销售状况分析,因此一旦销售额很稳定,但长期客户越来越少的现象发生时,就比较容易被发现。如果不借助信息技术,这种十分严重但又非常隐蔽的问题将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也要耽搁许多时间,造成重大的

损失.信息技术可以强化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各方面信息提供以及决策支持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企业高层领导依赖下属进行评价和建议的程度,提高了决策的质量。信息技术改善了沟通方法、下放了决策权、加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培育了高素质的下属,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扩大管理辖幅、增强决策的透明度、缓解时间的压力、减少事故发生与发现之间的延误。方便的运营状况查询,形成了对下属的约束激励和评价激励,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电视会议和群决策支持减少了对会议的无效控制.经理个人事物管理系统节约了管理者时间的大量消耗,即插即用的网络系统使得管理活动不再受地点和环境的约束。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竞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方式

首先.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面对中问商(如批发商)的竞争,逐步改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其次,使企业从以往的以产品或服务设计与管理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产品或服务营销为中心的竞争:最后,由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有形竞争转变为争取消费者信心的虚拟竞争。

2.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大了竞争领域

一方面。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时空压缩”效应.使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网上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由有形向无形转化,竞争模式变得日趋隐蔽和变化多端。另一方面,Intemet的迅速发展使整个世界越来越小,形成了所谓的”地球村”,”时空放大“效应使企业可以选择的供应商、销售商、制造商、目标市场等范围扩大了,这意味着企业的竞争环境由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即竞争范围(竞争景框)的扩大。而企业本身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也越来越广.跨国企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子公司。

3.信息技术带来企业本身业务以外的新的业务

比如邮政储蓄,通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使一个不是银行的企业,到今天已经是超过12000多亿人民币储蓄的银行了,靠的就是信息化,实现了全国几万的网点的联网,实现了全国几万的网点在邮政金融、服务业上面,信息化做到统一的处理系统。也正是由于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把一个传统的邮递类企业变成了一个”准银行”的新的企业,信息化可以改变企业竞争中的游戏规则,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的规则,使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必将对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带来深刻而

重大的变革,全球化信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企业家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原有企业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寻找对策.探索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使企业能在时代的潮流中发展、壮大.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大幅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把握新的商业机会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客户管理,乃至帮助企业进行快速正确地决策,减少漏洞;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还有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使企业财务账更加透明,容易追溯,此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诸多好处。 那么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我认为企业信息化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数据的电子化。即把企业内部的数据以一定的数据库格式录入到计算机里,可以随时查询,这被称作为“数字化”的过程。此外,现在增加了一种“数字化”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传输数字化的文件、邮件等等。

第二个层面是流程的电子化。把企业已经规范的一些流程以软件程序的方式固化下来,使得流程所涉及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人为控制,同时也能提升客户满意度。

第三个层面是通过对那些电子化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从而起到对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也就是决策的电子化。

五、如何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1.利用内部网络办公管理自动化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信息交流包括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和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企业内的数据共享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利用内部网络办公使企业各种行政资源的使用公开、透明,对行政、后勤部门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也起了促进作用。实现内部网络办公管理的前提是建立企业的内联网和系统平台,能够完善地实现交流与协作。一方面要求硬件平台的构筑要合理,另一方面要求应用系统在设计、规划、实施上将交流与协作作为应用的基础进行考虑,能够全面、完善的实现知识管理。内联网建立以后,知识就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发展。联系越广越有效,信息就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共享。

硬件平台搭建起来后,可以把各部门的主要工作都搬到内部网络上来。

(1)通过网络办公,加强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领导及时决策。

(2)建立起邮件系统、公共信息系统,然后逐步深入,扩大实施范围,为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开辟了通道,通过信息化来逐步完善自己的管理。

(3)通过网络办公,节约了时间成本,使员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

2.从最基本的财务管理系统开始,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

业管理的核心 财务软件在我国的发展较早,现在大多完成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事业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阶段,所以可以在企业推广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完整地记录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达到统一,业务流程和管理监控流程的运作达到统

一。可以做到:

(1)准确的成本核算;

(2)有效的资金控制;

(3)真实的绩效考核;

(4)集中的分支机构管理;

(5)快速的财务报表。但是在实施之前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提供商。

3.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类。所谓定性的工作主要是指制度的制定、业务流程的设计、面试、员工沟通、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等,这些工作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需要经过深入的主观思考与判断才能完成;所谓定量的工作主要是指根据既定制度与流程完成对客观事务的处理,比如根据薪资制度计算本月员工工资等,这类工作的特点一般缺乏创造性,但又是需要日常处理的重复性工作。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定义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并提供信息支持决策。企业领导可以在网上查看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重要员工的状况、人力资源成本的分析、员工绩效等。

4.推动服务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

实现服务的网络化,在服务申请被受理后,供、产、销等相关部门就会按照订单的需求信息进行运作,通过系统给出最佳生产地点和供货时间,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通过系统对客户的信用和货款进行核查、处理和控制,避免了欠款销售和资金风险;按照“按单生产加安全库存”的原则,根据订单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并实现了柔性制造,达到最佳生产、经营模式。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有助于企业达到信息使用的实时、准确、共享,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第5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施网络协作备课

周智菁

(江山市城北中学 324100)

【摘要】:如何发挥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江山市城北中学自办学一年多以来推行教师网络协作备课,集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师集体备课为一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网络协作备课中,教师们各展特长、切磋教艺、共享资源,发掘了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使集体备课搭上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列车,拓展了无限广阔的资源空间。

【关键词】:网络协作备课

集体备课

网络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

新课程改革

教案

【正文】: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教师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赢得了诸多学校的青睐。然而,在实际运行中,集体备课出现的病象也不少:有的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窃为已有,美其名曰“集体备课”的成果。有的教师“出工不出力”,由备课组长个人包办,唱独角戏;更有教师拿了主备人的教案,依法炮制,“唱同一首歌”。

为了使集体备课真正备出实效,让教师在集体研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江山市城北中学从实际出发深化“集体备课”制度,推行网络协作备课,教师们按同年级、同学科聚集在一起,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所分配的任务,打开教参和教学网络,搜索有用的教学资源,旨在集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师集体备课为一体,为教师搭建高起点的专业发展平台,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也为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网络协作备课中,网络被赋予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信息网,即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教学信息资源;二是人才网,即同学科、同年级的科任教师共同组成一个网络。其中,互联网和人才网是相互交叉的,比如人才网,它既包括同一学校中的教师,也包括互联网中的教师。这样,教师之间各展特长、切磋教艺、共享资源,发掘了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使集体备课搭上了信息技术的快车,拓展了无限广阔的资源空间。

1、创建教学资源库

网络协作备课的优势之一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备课质量,采用电子文档实现教学资源持续利用的目标。学校在给教师配备足够的教学电脑的基础上,创建教学资源库,使网络协作备课有了广阔的资源空间。资源库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文本资源库,二是电子资源库。文本资源库包括纸质的教案和教学案例集等;电子资源库则范围要大得多,它包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可互动的教学资源等。

首先,尽量搜索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备课组长要求本年级同学科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明确训练重点和智能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并合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组建学校教学资源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教师画地为牢、坐井观天、闭门造车。

其次,开发可互动的教学资源。每位教师备好课后,在学科组教研活动中,由年级备课组长主持,教师们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形成书面修改意见,请教案设计者对原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并把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供全校教师使用。教学资源上传后,鼓励全校教师对资源进行“挑刺”。

一次又一次的集体备课,教师间的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一次又一次的提升,一次又一次的收获,真让人高兴。通过网络协作备课活动,教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组内人员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在,城北中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已达40G,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设计都已齐全,收集的多媒体课件达200个。这些资源会成为下一任教师的参与资料,供他们以后进行参考,而通过不断的更新与优化,这种“集思广益”的教案内涵会不断丰富,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研究。

2、用“特长之钻”攻坚

每逢新学期伊始,同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长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个人特长,合理分配教学内容进行分工研究,写“研究性教案”,开展研究性备课。备课的形式,包括课例、教学设计、详案、简案、教学点设计或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多种形式。学校把教师的备课成果进行汇总,每位教师都可以运用这些成果进行教学,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做既发挥了教师的个人智慧,也提高了备课的质量。

学校提倡教师们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使课程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拓宽备课思路和眼界。

由于引导教师用“特长之钻”攻坚,网络协作备课就具备了得以成功的基础。在网络协作备课中,每位科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再加上网络教学资源的巨大优势,从而摆脱了那种“个体备课抄教案,集体备课连教案都不用抄”的弊端,课堂教学研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这样,学生能在一节课里同时领受到不同教师的智慧成果,教师的备课成果也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了,可谓一举多得。

3、在研教互动中进步

备了课,教师并不等于可以万事大吉了,学校教务处和教研组还将各个教案直接发到校园备课网上,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进行多元、互动、多轮的反复研讨。

自实施网络协作备课以来,学校教务处和教研组不断加强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用前后的动态研究,在研教互动中提高网络协作备课的整体水平。执教前,要求教师特别是应用非自己撰写的“研究性教案”的教师,必须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本人教学特点等对教案进行修改,并写好点评、旁注及教学反思。执教时,教师要时刻关注教案与教材、学生、本人的教学思路的契合程度,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感悟和反思。执教后,教师要及时把自己的修改意见上传到网络,对电子教案进行点评或提出修改意见。

在汇集教师在每个单元备课过程中对每个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的基础上,每周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并形成书面修改意见,请教案设计者对原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形成更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同时,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末认真总结和撰写一学期的备课心得,并选取一个课例上交到学科教研组,届时编印成学校课例集,为下一阶段备课改革提供借鉴。

研教互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育网络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了过去那种各自为战的局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在监控激励中成长

实施网络协作备课以后,学校也加强了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监控力度。一是在动态中监控。学校教导处定期组织教研组进行备课常规检查,检查重点不仅是原来的查教案个数、教案组成环节等形式,更注重教师对教案的使用情况的检查,如教学反思、教学点评、旁注、二次教案、学生反馈意见等项目的撰写。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检查来确定教师备课质量的等第。二是以评比来激励。定期评出优秀教案,供广大教师学习观摩。通过检查评比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学习,实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我校姜龙中副校长在网络协作备课专题会上说:“网络协作备课提高了我们处理教材的能力,为我们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了空间,把原来需要备整本教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一两个单元上来,致使每一课时都成为一节展示课、精品课。”

实施网络协作备课以后,学生们对教师教学的变化也深有感受。“老师的课好象上得更加精彩了。特别是数学老师,一个个例子都是这么引人入胜。”“老师好象在上课时更加关注我了。”“一个个课件,真是太漂亮了!我们都被迷倒了。”

网络协作备课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因为注重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调动,真正地增加了教学效能,实现了有效教学的目标。

“只因为有了你,生命中充满奇迹。”网络协作备课,伴随着城北中学的教师们走过了新课程改革最关键的阶段,使教师们能尽快地适应新课程,顺利地走上新课程之路。然而,成绩永远只是初步的,探索之路充满挑战和乐趣,网络协作备课一定有它更加光明和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城北中学集体备课制度

2、孔令权、《江苏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2期

3、覃兰燕、《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7期

【作者简介】:周智菁 女 江山市城北中学 江山市文苑路1号 324100 13567016684(576684)

第6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广阔而灵动的教学平台,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动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现代教学媒介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目标的优化,为教学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并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元交互传播,为中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42-02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以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教学辅助功能,用网络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强大的交互性增强中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领学生深化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认同,欣然遨游在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

一、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模式和效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工作于教育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生活范围狭窄、教学任务繁重,信息获取渠道缺乏,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也难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教学资源光盘构建了一个便捷获取最新教育、教学思想的平台,中学语文教师得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查阅最有借鉴价值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从海量的经验文章、优质教案、课堂实录等资源信息中感知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逐步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海量“教学参考”资源,克服了传统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局限性,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烦琐的资料查找过程。教师能够结合资源中其他同仁的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科学地优化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互动过程,归纳、选择、总结出有对应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熟悉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及使用技巧,从而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升

尽管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却往往与情感态度有关。学生之所以对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有不同的认知情绪,一个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其是否有较高的趣味性。教学内容是否能够给学生以直接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刺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喜新、求变的普遍心理出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多媒体画面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本,用图画、视频为辅助,动感地表现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提升教学趣味性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能动地投入到对语文知识的感知、思考和探究之中。例如,在学习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时,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想象和理解而感到乏味。于是我们课前制作了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伴随课文朗读一一展示相应的场景,把相对抽象的文字叙述变为历历在目的真实画面,学生得以亲眼看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深入研讨、分析课文,在兴致盎然中领会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并透过巧妙的构思和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感受到德拉和杰姆的不幸命运和美好品质以及彼此真诚相爱的心,进而经历一场圣洁爱情的洗礼。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难点内容的化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总是由直观形象到微观抽象,而抽象思维的发展应充分借助直观形象。由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与阅历相距甚远,在客观上构成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这就需要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形成丰富、深刻的认知,架设起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要点的“桥梁”。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以自身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功能,支持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的同步传输,用直观、动态、比较的方式表现抽象、静止、孤立的语文教学内容,在网络资源及数字化互动软件的灵动运用中有效降低了教学梯度,化解了教学难点。比如:在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课时,课文描述的事件与学生的生活几乎没有一点交集,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尽管教师努力启发引导,但学生依然会对范进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和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其态度的巨大变化缺乏本质性的理解。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下载《范进中举》的视频短片,让同学亲眼看看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的生活状态、中举后喜极颠狂的丑态、胡屠户前倨后恭及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在视频短片的回放和教师的重点解说中逐步看清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毒害。这样一来,知?R的来龙去脉清晰,理解的层面上浮,难点内容有效化解于真实情境之中。学生得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动地总结出范进的形象以及由此体现的主题,知识的掌握自然、平顺、水到渠成。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向新课程要求的方向发展,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开拓出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学语文教师应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主动与网络平台上的其他远程学习成员进行讨论和辨析,在充分的多元探究中发现真谛、获取新知。在比较?探究:《闲话章太炎》(叶兆言)和《论逆境》(培根)时,我们给学生推荐了新课标1

23、中学语文学习网、国家电教馆网站等现代教育信息网站,指导学生注册登录资源网站,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调取与课堂教学配套的视频资料,把知识学习与网际多边专题性自由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在开放性的学习和远程研讨中掌握和明晰语文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有效培养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五、以?F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学主张,立足课堂教学这一轴心,将语文教学内容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畴深化和拓展,全面体现了新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核心要素,是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坚持的基本方向。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学生而言,单一的语言讲述难以建立起全面、深刻的认识,需要借助用于海量信息的网络平台,通过真实、动感的媒介提供更为丰富的相关资料。现代信息平台具有大量储存和传递信息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调取信息资源库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有意义的活动,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信息的交互传输,扩大语文知识面,参与网络中的各种语文应用活动。如在学习《贾芸谋差》一课时,我们就启发学生在网上阅读《红楼梦》中的相关章回,观看视频资料,更多地掌握故事的起源、发展和结局情节,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建立丰富的感性积累,打下扎实的认知基础。而在学习《文艺随笔入门》后,我们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学生习作”征稿活动,通过习作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全面、整体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信息传递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要,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准确掌握信息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采集存储、信息智能化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将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强力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9).

[2]张立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4,(46).

[3]魏晓辉.现代信息技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J].试题与研究,2015,(11).

[4]刘英.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快乐阅读,2016,(02).

Abstract: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a broad and flexible teaching platform,which bring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s. Dynamic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organic integr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dia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can help teachers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idea,the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and the teaching goal optimization,provid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teaching,and through the multi-interactive teach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add new vigor and vitality to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Key words: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organic fusion;optimization strategy

第7篇:201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电教论文

多媒体与音乐教学

——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者: 黄

工作单位:长沙县黄龙学校

联系号码:13517315363

【摘

要】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生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多媒体就有着强大的音响与图画功能,有了它,孩子们的音乐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音乐课了

【关键词】 学习主动性

教学意境

音乐分析能力

观察能力

解决重难点 【正

文】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特点,扩展了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一段委婉动听的旋律,一首奔放激昂的乐章,一组欢快跳跃的音符„„这些,对具有一定音乐阅历的人去鉴赏不成问题,然而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因而对于一些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外名曲、器乐曲的欣赏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欣赏课呆板、枯躁,进而敬而远之,以至造成终生缺憾。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民族素质是不利的。如果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利用电教手段,学生就会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主动积极地去欣赏音乐。

如欣赏器乐曲《金蛇狂舞》,在首先出示投影片的同时放录音,这样会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融图画与音乐为一体。投影片上相同的图形或色彩即表示乐段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欣赏时,边听音乐边看投影,这样,作品的主题、调式和基本乐段的变奏、往复、发展及表现手法、乐曲结构、音乐形象便一目了然,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接着引导学生捕捉每一个跳动的音符,按照旋律

电教论文

流动的美,辅以形象动作来表现乐曲。比如随着乐曲的进行让学生用自如的摆摇身体、踏步、拍手等动作配合情感的表达和其节奏的进行,使学生不但了解音乐的旋律,还体验到音乐所表现的欢腾情绪,进而领悟音乐作品的主题。

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欣赏音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即使平时不喜爱音乐的学生,此时也会被欢腾、热烈的气氛所包围和感染。这样,他们逐渐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的魅力诱导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意境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因为年龄的特点,他们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欣赏一段乐曲,在老师将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讲解之后,初听时学生的理解会很粗浅,很浅薄。但一幅图片,一段文字可以使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加以重点的提示,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形象,创设音乐情境,收效甚佳。如:二年级的欣赏曲目——《在钟表店里》,初听时学生能通过优美的旋律感受到各种钟表的音乐形象。但乐曲具体是描绘什么情景呢?学生们并不是特别理解。所以,复听时,将钟表店里的各种不同的钟表做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在欣赏这段音乐时能想到钟表走动的画面,仿佛耳边还在响着各种钟声。而另一段音乐出现时,出示钟表店里修钟工人休息的画面,学生仿佛联想到劳累了一天的工人在休息,连钟表也不忍心打扰他们的情景。同时让学生边体会边模仿来做动作,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而高年级的教学初听时让他们去自由地联想、体会,说出感受。复听时,将作曲家所表现的意境或教师自己体会的情境展示给学生。两者进行比较与借鉴。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领悟力和创造力。

如在歌曲《摇篮曲》的欣赏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歌曲的故事梗概,创设静谧月夜慈母手扶摇篮的动画情景,配以女歌唱家轻柔如催眠的优美声音,让学生体会如婴儿般躺在摇篮边深沉地、香甜地睡着了得感觉。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模仿着,深情地投入了其中„„当我问到:“小宝宝睡得那么甜,妈妈是那么温柔,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都说体会到了妈妈队孩子无限深情的爱。趁此让学生展开讨论,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队妈妈的爱。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课堂创设了情境,是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真正达到“耳电教论文

醉其音,心醉其情”的境界。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儿童吸收知识营养的首要渠道,是学生全部智力赖以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小学时期,可以说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缺少日常神经活动刺激因而感觉、知觉作用机会很少的环境中生活的儿童,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压抑。因此,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看”的因素,在边看投影边听录音的教学欣赏中,以使学生加深记忆、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欣赏交响乐《彼得和狼》时,由于作品中角色很多,一下子让学生记住各种乐器名称和所代表的角色是比较困难的。故在讲解作品内容、表演形式时,将整个故事中涉及到的角色及相应的乐器,制成分解的投影片逐个介绍:①彼德和弦乐器重奏;②小鸟和长笛;③小鸭和双簧管;④猫和单簧管;⑤老爷爷和大管;③狼和圆号;①猎人和木管、小号;③猎枪和定音鼓、大鼓。依次分别投映这些分解投影片,让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以加深记忆。学生从中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乐器演奏什么角色的主题音调。当学生对每个分解的投影片都理解了,那么,整个交响乐的故事情节也就结合为一体了。通过投影片的分解与组合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交响音乐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学好新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脱离了音乐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都会像水上的浮萍一样无法深入下去,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音乐表现得情绪表达两者相统一,才能使音乐实践更完美。例如:在学唱《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播放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春雨、春雷等自然现象的录像片段,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春天的魅力、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活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再请学生通过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弱)和春雷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强),来学习强、弱节拍等乐理知识,这样就使原本深奥的乐理知识变得轻松易懂。

在有关“速度”这一音乐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同样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多媒体信息,为音乐建构创设逼真的情境,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从看中想、从想中悟、从悟中学,达到轻松教、快乐学的目的。例如:三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在讨论速度这个音乐要素在作品中德作用时,教师可以电教论文

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展示两个场景:

1、随着战马的一声嘶鸣,群马飞奔的欢腾情景展现眼前;伴随着这一场景,二胡独奏《赛马》营造出扣人心弦的气氛。

2、金色的太阳使翠绿的草地沐浴着灿烂霞光,雪白的羊群像珍珠一样撒在大草原上,在优美的小提琴独奏曲《牧歌》的衬托下,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朗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动静结合,试听相辅,诗歌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们深刻而又直观地理解了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速度的变化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网络信息技术在这里对音乐的演绎自然而贴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音乐的美是思维丰富的源泉。”对此,我也有同感。在音乐中灵活、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思维、发展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教师》

《中国现代信息装备》

第8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东明镇中心小学校 张丽影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我校是吉林省双辽市东明镇的一所农村小学,从我校办学历史看,有开展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整合的基础和条件,从我校办学的现实看,需提升内涵,进位争先,有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必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3年向双辽市教育学会提出《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课题立项申请,并于2013年9月立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一般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即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用到的除了上面说的外,还应包括幻灯技术、投影技术、录音技术、电视技术等视听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也总结出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因此,在鼓励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传统视听技术的应用。

2.课程整合——指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从而成为整体的过程;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理论基础:

1.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不断地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教育的传播媒体,以实现课堂教学方式最优化、课堂效率最大化。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需要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和发现整合的本质和特点。按照学科教学论所阐述的学科性质、学科教学的目标、学科教学的规律、学科教学内容等的要求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整合的教学活动体现出学科教学的个性特点。当前,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学校的出现,远程教育的兴起,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这给学生在校教育提出了要求。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

⑴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⑵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

⑶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强调“情境、协商、会话、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的四要素。信息技术正具备创设此学习环境的技术优势。

4.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利用图文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自主学习环境;利用信息组织结构和技术,建造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设计仿真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技服务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创造作品。摆脱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堆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构建多种信息环境教学模式。

⑴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⑵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重组原有知识结构;

⑶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⑷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5.人本主义理论:根据罗杰斯理论,人的认知依赖可靠的人际关系,机器的存在不但使得这种关系日益淡薄,人在机器的运行中逐渐沦为工具。所以,信息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人性化是其效率发生的关键。

6.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重视信息技术对于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积极作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强调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独特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些理念将是我们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层次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教学现代化的问题,探究如何应用新型的数字化媒体和数字化工具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武器,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探讨不同配置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索在互联网环境下结合应用建设学校课程信息资源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培训实践模式。

主要有:

1.改变教学结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数字化学习: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开辟广阔的学习渠道,掌握强大的学习武器。

3.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教师教学时配合授课内容与教学策略所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自然和谐地融合起来。

4.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易于接受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多种渠道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并对实施重点和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具体的研究内容应与总课题的研究内容保持基本一致。鉴于本课题研究领域广泛,课题研究选择语文、数学、音乐、舞蹈、信息等学科,一到两个学段(年级)开展实验,并在师资培训中指导学员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提炼,以指导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的教学实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应用原则和实践模式研究。

2.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研究。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方式、师生或生生互动方式研究。

4.网络资源、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同步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方案研究。

5.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培训实践模式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幼师班学生和我区其他学校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现状,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现状及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了解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与优化教学方面存在的困难,收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需求与建议。

2.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目前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及时地挖掘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成果或应用规律,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榜样和借鉴。

4.教育实验法:必要时可采取定量与定性、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法,在校内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对实验对象进行分层次研究、对比研究、总结研究,并进行有序操作、阶段评价、系统分析,以增强可比性。

5.个案分析法:对部分情况特殊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研究,如对优等生、特长生、困难生等进行“由不同视角切入”的个案跟踪研究,并撰写个案分析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设计相关调查表,有目的地进行调研。

3.搜集相关学习著作、论文等供课题组成员学习。

4.课题开题论证,邀请相关成员参加,完善研究计划,明确分工。

(二)研究阶段

1.根据修改后的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认识。

2.利用实验法、比较法、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课题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一次研讨。

3.将研究的经验、成果以公开课、论文等形式展示,促进交流、学习、总结。

4.汇总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准备课题中期论证。

(三)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数据、材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善课题框架。

2.提出结题申请,进行结题。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

组 长:刘忠京

成 员:张龙、徐晓慧、任连斌、王颖超、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1.汇编论文集

2.公开课、观摩课

3.立项申请书

4.开题报告

5.结题报告

6.课题鉴定成果书

九、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

我们的整合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创新,并结合学科教学特点,进行深化与发展,经过实践的验证与修改完善,我们确定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

1.构建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方式

就教学内容而言,基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操作中,将研究切口落在“探究性”上,突出了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四个主变量形成的教学程序和结构的设计。在遵循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情境”和“问题”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将学习内容立足于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中的某知识点作为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对学科问题的深入探讨,或是从学科的角度与生活的某些关联问题进行研究,它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或是跳出教材。

不同的学科内容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从目前我校教师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分析,它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的,这就是以学生发现问题为教学的开始,以问题解决并形成新的学科认知结构为结束。

2. 形成了以“目标一过程一效果”三维评价标准

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前提和依据是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特点。为进一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在对原有的常规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基本维度,即以“目标一过程一效果”三维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整合课程的授课质量。

(二)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优化

新型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展。在研究中,我们曾以语文学科为例,利用观察、问卷、统计等方法作过简易的检测,从测试结果体现出:

1.在新型模式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有了增强;

2.对开放性和探索性问题,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具体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体现了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了学生数字化学习,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开辟了广阔的学习渠道,帮助他们掌握了强大的学习武器。

(三)体现了从维持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

三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就是旨在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中,分别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和“协作探究”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并灵活地利用这种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三种教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是充分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习者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四)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1.教师现代教学理念能够较好地通过教学体现出来。能够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并科学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活动有效、小组交流深入,教学效果良好;

2.教师基本信息技术操作熟练,计算机软硬件使用与维护知识以及网络的应用知识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地展示,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教学时配合授课内容与教学策略所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自然和谐地融合起来。

3. 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养成了及时总结写出论文、案例的习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课题组成员有8篇论文获奖,11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各类刊物。

(五)改变了教学结构

1.改变了教学结构:教师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即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技能。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能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3.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易于接受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课堂效率,发挥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十、研究成果分析与结论

(一)成果分析

我们依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所建立的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模式,体现了理论构想中“整合’教学的基本特征,且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操作性,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及教学要求而形成了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修正、完善,既保持了学科特色,又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其基本做法在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起作用。

1.从教学过程的本质分析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模式,以信息技术营造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模式的主要特点,能够将师生间的教与学关系变成一种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彼此悦纳、共同发展的关系,构建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实现自主,而自主恰恰是实践与创新的前提。

2.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分析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相辅相成。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抹杀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拓宽知识的渠道,丰富信息资源,使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师主载知识成为历史,面对信息技术,师生是平等的,甚至学生成了教师的教师。“整合”模式正是通过对教学环境、教学关系的改变以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立,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交流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

3.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效应来分析

信息技术的应用效应集中反映在:它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学习环境,形成适宜师生愉悦心态的教学情境,使教师与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这势必提高学习的投入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的丰富,将提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将使学科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更加深入。这将极大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学科及学科以外的全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l.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重组,可以改变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要素,带给教学的不仅仅是教学技术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为教学带来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意义建构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思想,带来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现代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模式是有效的。

2.以主体性、活动性、开放性为主要特征,以情境一探究、主题学习、科学实验为理论假设模型的“整合”操作模式,通过对教师教学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通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诸因素的整合,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一、存在问题及今后继续探索的方向

1.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不要片面追求“外在美”,只重视直观和形象,而忽视理解和抽象,要进行必要演绎推理证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及方法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直觉能力、发现创造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考虑到利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目的,考虑到它是否能在激发学生探究、协助学生探究、检验学生探究结果中发挥它的最大潜能,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利用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一味追求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势必会带来反面效应。我们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探究”而“用信息技术”,并不是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可帮助我们从大量繁杂、重复的数据运算和验证中解脱出来,集中注意来观察和发现规律,并进一步来证明或否定这些猜想。这种实验、猜想、证明的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然而,使用计算机(尤其是编程)来解决问题,有时会把生动、丰富的探索过程都装进“黑箱”,反而使学生丧失“悟”的机会,这时的教学价值何在,“做”和“悟”的关系如何,有时不是那么明了的!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急切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到实践中去解决。

第9篇: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佛山市禅城区玫瑰小学

邓旭丽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情况,对在信息技术化境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课堂有效性 引言:

推行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的小学英语课堂一下变“活”了。却让老师感到疲惫不堪,一节充分准备的课,老师满头大汗的上了下来,却发现收效甚少,热闹过后,能记住几个新单词的没有几个。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思考,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

近几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软件的开发,使一个成熟的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成为了可能,也越来越多的教师尝到了它的甜头。图文并茂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海量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堂从“一粉笔,一板书”到高密度的课堂,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容量。但是同时也带了许多问题:课上了一半,电脑“死机”;一套先进的教学仪器平时只能当摆设搁置在那里,就像家里的高级音响,等到有人来参观时就拿来炫耀一番; 投影仪的老化,学生也不得不眯着眼睛在看;落后的电脑,无钱跟换,就像一堆垃圾堆在那里,滥竽充数的说我们也在运用现代化进行教学;而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落后,运用了几张幻灯片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大多教师缺乏电脑操控的技术,根本不能独立将一堂课的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

在21世纪信息技术普及到课堂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效率,而不是成为老师们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绊脚石头呢?北大何克抗教授认为: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情感激励的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替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何克抗,2001)。在信息技术化境下,要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一) 完善的校园数字化软、硬设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校所配备的设备,只是一堆废铁在那里摆设,用一下就“死机”,想要声音有输不出,即使信息技术有多多的好处也与教学缘。而有的学校,虽有许多先进信息化教学设备,但是用了没两年就坏了,老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课上了一半就电脑就动不了,老师又不会修,又没有专职人员,懂修的老师又要上课,精心备好的一节课,也只好草草收场。学校除了所配备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外,还应该配备一些专职的设备维修人员,这才能保证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培训老师一些简单的日常维护保养的知识。

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安装昂贵的计算机和校园网。但对于已经有良好设备的学校,当前的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发挥其潜力,服务于教学。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 互联网的应用

1) 在教学中,通过英语网站,收集世界各地的有趣新闻。据统计,在互联网上有82.3%的信息是用英语发布的(顾佩雅,1999)。学生平时上网或看新闻的时间很少,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奇趣异闻,不但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联网上还可以找到许多生动有趣的游戏和flash动画,这是中低年级最喜欢的。 2) 通过互联,可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利用学生最喜欢e-mail 或QQ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但可以了解学生还有哪些不足,而且还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对于一些胆小的学生在学校不敢与老师说的话,但这时他们会乐于“开口”和你交流。在学生生日时发个E-mail祝福,他们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这样就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如果是假期,可以让学把作业写出E-mail发给老师,学生会很乐于完成。除此还可开通博客,把学生的一些作业放到网上,让学生进行互评。把平时的听力材料放到网上,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听,把课堂延伸到家中,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的到巩固。

(二) 校园网的应用

1. 利用校园网和同事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由不同年级的老师,将任教期间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练习题上存到内部网,与大家一起分享,大大减少收索资料的时间,即不浪费资源,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 老师之间也可以同过BBS论坛,将平时在课堂上所遇到的一些难题放到论坛内进行讨论,也不必为一些小问题又要召集各个老师开会,讨论半天一下也想不到答案,最后又不了了之。但如果问题发布在论坛上,什么时候想到了,就可以随时写上去,又不耽误其它人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师是实行教育信息化,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有了米”也要有“巧妇”才行。即使有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多丰富的教学资料,如果没有“巧妇”,这“生米”也很难“煮成熟饭”。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教师必须不断的“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教师就是要做终身的学习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合作者,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与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学习现代化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的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追踪英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和成果,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在信息的获得、筛选与应用,技术还是获得和加工信息的工具,其中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如果只是停留在以前的教育理念里,可能会觉得所有的信息技术的运用都是多余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像一把双刃剑。拿剑的人把它用好了,就是一把好剑,如果没用好就成为教学上的一把毒剑。信息技术给许多老师带来了便利,为认真备课的老师带来了丰富的资料,也为一些“懒老师”带来了福音。随时到网络上那别人的教案就直接给自己班的学生上,拿着现成的课件就进行授课,不管是否合适现在的学生。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应该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服务。

除此,教师也不能迷信信息技术,无论什么内容都用电脑做几张powerpoint来展示,对于一些实物新单词,我们用实物直接教授,会更直观,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对于一些难读的单词,老师正确发音和现场示范,让学生更容易模仿。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考虑,选用哪种教学手段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有时候,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做了一副精美,生动有趣的课件,但学生的注意力却放在看课件的图片,并未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那是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根本没有提高到课堂的效率。

结语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对于教育的执行者,如何将它用得更好,值得我们不断去探讨的。它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优势。但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隐患。比如,网上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比如黄色网页,暴力游戏等等,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促进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参考

【1】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Z]惟存教育网站

【2】顾佩雅 曹岭岚 许可 编著。《漫游INTERNET英语世界——Internet辅助英语教学》[M]。

【3】杨立剑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J]《首届中国英语外语教学国际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 2002年8月

上一篇:文献综述参考样例下一篇:传统丧葬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