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全麻患者,采用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对其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手术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采用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下,患者均平稳度过苏醒期,其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对于全麻患者,采用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可稳定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安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护理干预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护理干预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基于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的影响

摘 要:目的 分析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应激状况、心理状态、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手术室诊治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基于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应激状况、心理状态、预后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情况,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应激适应理论;护理干预;手术室;心理状态;预后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虽然手术是对部分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是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紧密相关。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时会使其产生一定的创伤应激源,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情况。而且患者通常会对手术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會因担心手术疗效、疼痛、康复等问题,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1-3]。应激反应、负面心理均会患者手术顺利进行产生影响,所以需给予手术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而应激适应理论主要是人们对某种压力紧张反应的过程,通过选择应对的行为对其生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行调整,使手术室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提升[4-5]。本文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手术室诊治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于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应激状况、心理状态、预后情况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手术室诊治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9.49±4.37)岁。研究组35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9.98±4.3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的研究且签署了相关同意书,研究经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的标准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不存在交流障碍;②与相关的手术指征、标准相符。

排除标准:①患者的意识模糊;②手术之前有严重的肾、心等脏器障碍者;③并有神经系统或者精神病变者;④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手术前检查手术室的设备、仪器,协助医生做好手术相关的事项,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指导等。

研究组患者采取基于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室患者负性情绪、不良反应、对疾病担心等一些相关的应激源进行检查。②安排手术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术前访视工作,并对患者身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给患者、家属详细介绍具体的手术流程、手术目的等,对于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需耐心进行解答,叮嘱患者在开展手术之前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治疗等信心。③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积极和其沟通、交流,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关系,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侧面掌握,针对患者产生的抑郁、恐惧、害怕等心理情绪,可通过移情法、注意力转移、趣味游戏等方式疏导,并及时安抚、鼓励患者,促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和手术。④开展手术之前,给患者介绍医院手术室的环境,告知患者在术中需保持合适的体位,对其恐惧心理进行缓解。护理人员应术前完成术中所需药品、医疗器具准备工作,并仔细核对病历,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的情况等,帮助患者做好保暖措施。⑤术后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协助患者选择舒适姿势,护送患者回到病房,安排好将相应的交接工作,叮嘱患者及家属术后的各种注意事项。

1.4 观察的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其中HAMD的评分标准为:<8分表示不存在抑郁情况;8~19分表示患者有轻度的抑郁;20~34分表示患者有中度的抑郁;而≥35分表示患者重度的抑郁。HAMA的评分标准为:<7分表示不存在焦虑;7~13分表示轻度的焦虑;14~20分表示中度的焦虑;≥21分表示严重的焦虑。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甲级愈合的评判标准:切口愈合良好,无渗液、化脓、切口红肿等情况。对应Ⅰ类切口,即清洁切口)。并发症(切口化脓、溃烂、渗液等)总发生率=并发症例数之和/总例数×100%。满意度情况:通过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满意,0~59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6-7]。

1.5 統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资料选择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应激通常被称作紧张、压力。应激学之父Hans Selye将应激概括为某件事物给人生理、心理带来紧张的反应,即是人们所表现出的对某种压力产生的紧张反应[8-10]。手术作为临床治疗中一种有创性的操作,其本身就属于应激源的一种,会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及加快患者的心率、使其血压上升等生理应激反应情况,会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应激反应到患者本身的心理情绪感受出发,努力降低患者在手术的全过程中的影响是手术室护理行为研究的重点方向[11-12]。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究其原因,可能是给予手术室患者基于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通过加强患者术后的访视,并对患者身心状况进行评估,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的目的、关键性等,有效解答患者各种疑问,从而使其积极面对治疗[13-14]。且手术前帮助患者熟悉医院手术室的环境,使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得以有效消除;术中帮助患者保持适宜的体位,将手术设备、器材、药品等准备齐全,并做好患者体温的护理干预,从而保证手术的有效进行,且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15-16]。术后做好患者转移、留置管、交接工作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持续性的护理,使患者适应能力得到提升,改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从而帮助患者有效降低各种应激反应[17-18]。同时,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给予手术室患者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可根据患者性格、爱好、病情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给予其有针对性的高效、优质护理干预,且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给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且更好地获取患者、家属信任、支持[19-20]。

且该护理模式还可以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疏导,以合理、科学的方式引导患者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宣泄,从而帮助患者坚定治疗的信心,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此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P<0.05),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手术室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不仅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还要求护理人员在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需加强技术操作,帮助患者调节其身心健康,使患者的应激反应得以消除,使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保证,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健康。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通过加强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帮助患者有效消除其不良的心理情绪,增强患者面对手术、疾病的信心,提升患者切口愈合速度,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21-23]。

综上所述,基于应激适应理论下护理干预可提升手术室患者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绪,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使患者手术后快速恢复,缩短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陈苗苗.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6):175-176.

[2]宿海燕,叶芸杉.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99-101.

[3]王世娜,丁艳萍.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192-193.

[4]彭霞,邓雪,陈霞.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9,26(1):65-67.

[5]杨兰,施丽,王颖.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提高门诊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5(2):272-275.

[6]江艳,陆群峰,黄一敏.基于应激适应理论的无哭声小儿日间手术室的创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03):12-14.

[7]彭永芳,杨艳.基于互联网的卒中管理平台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心理状态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2):1592-1595.

[8]Xu PZh.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intraoperative stress injury in operating room patients and Discussion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J].Heilongjiang medical science,2021,45(20):2179-2181.

[9]胡博然,丁建才,曹杨,等.(+)-儿茶素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乙醇诱导HepG2细胞脂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1,42(13):114-120.

[10]庞小锋,许火连.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3(3):386-388.

[11]王乾,宋军红.基于应激适应理论下的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应激状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0):1405-1406.

[12]Wang YT,Wang YH,Gao L.Appli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collaborative inc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combined with damage control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fracture surgery[J].Qilu Journal of nursing,2021,27(16):58-60.

[13]宋芳,赵倩楠,赵杰.手术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9(16):15-17.

[14]王亚婷,陈桂花,董正惠.Norton量表对ICU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测价值及护理策略[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3):99-103.

[15]吴星,李娜,陈静,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79-3180.

[16]李婷婷,高兴莲,李珊.细致化舒适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0):3784-3786.

[17]高佩.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1,45(18):1961-1963.

[18]林珮,姜辉,郑朱丹.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 25(11):1429-1431.

[19]沈轶,单雪燕.人性化护理理念在眼科手术室护理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研究[J].新疆医学,2021,51(9):1082-1084.

[20]邹欣欣.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0):92-95.

[21]李常娥.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对患者应激反应、满意度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0):1245-1247.

[22]李林.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生理应激、舒适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5):104-106.

[23]楊少蓉,马国卫,殷刚,等.人本主义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6):2864-2868.

作者:魏慧丽 王沙沙 田晓楠 李田田

护理干预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2:

全麻患者在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下对其生命体征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全麻患者,采用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对其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手术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采用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下,患者均平稳度过苏醒期,其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对于全麻患者,采用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可稳定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全麻患者;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生命体征;影响

麻醉方式中全麻较为常见,患者麻醉后全身无痛觉、甚至消失、反射抑制以及骨骼肌松弛,而麻醉恢复其为患者自神志不清到苏醒的时间,该时期因为患者遭受的手术带来的创伤、麻醉药物的影响,为此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1]。据研究记载,全麻术恢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7%,为此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同时影响患者的康复,更增加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基于此,提升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认识,并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达到提升麻醉安全、手术效果的目的。详细情况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2021年01月至12月期间在我科室行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1.2符合指标

具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了;(2)手术完毕后送入苏醒室后,将气管插管拔除;(3)ASA在Ⅰ级至Ⅲ级之间;(4)符合手术指征;(5)无麻醉禁忌;(6)静脉麻醉。

1.3剔除指标

意识障碍者;(2)资料不全者;(3)精神疾病者;(4)凝血功能异常者;(5)严重心血管疾病者;(6)沟通困难者。

1.4护理方法

对于高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应尽快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并针对性给予术中、术后加强护理预防措施,对于年龄较大,且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在术前对其各个器官功能进行评估,并积极纠正其原发病,纠正血糖水平、血压水平,并给指导科学的饮食结构[2];

加大护理人员对智能性风险管理理论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并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每周举行专科培训,加大护理人员对潜在安全事件的评估能力,提高其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和培训,让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预防各种风险的措施,另外加深预防风险的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对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掌握普外科的健康教育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普外科的护理水平,确保在护理过程中不出现任何技术失误.

术前给予患者疏导不良心理、给予精神支持,让患者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

在麻醉恢复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系统等各种症状、生命体征等,应将监护仪调整至合理的报警范围之内;对于延迟清醒者,应尽快上报,并给予相应的拮抗剂药物,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做好保暖措施;

对于ASA级别较高的患者,应做好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并给予预见性护理,以此来降低并发症发生。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住院信息核对,并为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讲解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随后安抚患者焦虑的情绪,做好药物准备工作[7];而每一项操作需要完成3查7对的原则,与患者讲解相关用药的目的,在手术中要积极配合主刀医生完成手术,并准确预测下一步手术操作,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向主刀医生反映并共同处理[3].

术完毕后的患者应加强其监护力度,并给予合理的体位调整。做好各种管道固定、引流管放置以及做好标记;密切患者患者的舌后缀、喉痉挛、呼吸遗忘、水肿等,并做好相应的护理;

如患者发生呼吸梗阻,首先确定口腔内分泌物情况,对出现的分泌物及时清理;患者体位为侧卧位,经颈部后仰,下颌抬起,防止口咽通气管;低氧血症者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通气模式;

高血压者,应及时查明发生高血压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术后疼痛者,应减少神经递质释放;心律失常者应遵循医嘱给予阿托品,并加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护力度;低血压者应及时输血、输液,及时补充血容量;呕吐者应将头侧向一侧,口腔内分泌物及时清除,帮助患者咳嗽和咳痰,以此来预防误吸和呛咳[4]。

2结果

实施全麻的患者,其恢复期的相关指标均较为稳定,生命体征正常,无异常情况,患者手术效果较高,术后清醒用时较短,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根据评估结果发现:患者的年龄、手术用时以及ASA级别为并发症相关风险因素,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增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营养不佳,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有关;手术用时越长,对患者的循环、呼吸系统造成的损伤越严重;而麻醉等级越高,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故手术风险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麻醉分级越高,代表患在的健康情况、手术耐受越低,故以上各项风险因素与患者在生命体征异常的发生呈正相关。而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是对整个手术期间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并分析的管理方案,强化整体的护理措施,加大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管理能力,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遏制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范手术过程中的一系列不良事件,通过建立良好的防御系统,来弥补手术过程中的护理缺陷。

总之,全麻术恢复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用时以及麻醉分级等密切相关,只有对以上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预防,方能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应变能力,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临床整体的护理质量,让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确保患者生命体征正常。

参考文献:

[1]姚媛媛,于丽丽,杜秀娟,桑田. 手术室强化式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8):3173-3176.

[2]栗莎莎. 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J].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24-1726.

[3]郭云萍,朱海娟,王琪,朱瑩,汤金波. 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和生命体征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1):3512-3515.

[4]赵丽静. 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感染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5):163.

作者:李婷

护理干预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3: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40例卵巢肿瘤患者为例,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常规护理对照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的实施,能够减少卵巢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腹腔镜;卵巢肿瘤;并发症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疾病,患病原因与患者内分泌失常、生活习惯不科学、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对女性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当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卵巢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腹腔镜逐渐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仍具有一定实施风险,因此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尤为关键。此次研究以卵巢肿瘤患者为例,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患者资料

本次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40例卵巢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 (53.24±3.13)岁,肿瘤直径4-12cm,平均直径(7.51±1.17)cm;观察组年龄27-65歲,平均年龄 (53.89±3.05)岁,肿瘤直径4-12cm,平均直径(7.38±1.06)cm。两组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等一般信息对比未出现明显差异,具有研究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术前疾病知识讲解、术中情绪安抚、积极配合医师操作、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观察组以此方法为基础联合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①心理护理:手术实施前和患者展开一对一沟通,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并给予患者安慰鼓励,为其展示有关成功案例和相关视频,缓解患者紧张和不安的情绪。②术前准备:提前准备好患者手术所需要的物品和药品,叮嘱患者术前常规禁食和禁饮 ,加强核实确保手术器械和药品准确无误,做好手术备皮并对患者脐部进行清洁。之后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核对,通知医生准备手术。③术中护理: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以后协助患者摆放出正确体位,之后完成常规消毒和铺巾,协助医师一同为患者建立起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帮助患者采取足高头低位,根据治疗进程和手术医师的需求进行精准器械传递,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注意为患者做好保暖,对输液可进行加温,并维持手术室环境湿度的合理。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医师对患者体内的积血及时进行清理,并利用抗生素溶液进行清洗,将患者腹腔内的多余空气排出,等到患者麻醉清醒以后再将其送入到普通病房。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记录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以腹部不适、切口感染以及便秘为研究分析指标。

1.4统计学意义

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利用(n,%)和(x±s)进行表示,并且实施x2、t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2结果

2.1治疗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卵巢肿瘤常采取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是否成功、患者预后转归情况与手术室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并且腹腔镜下卵巢肿瘤手术治疗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治疗期间需要对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进行明确,制定出针对性护理方案,从而全面提升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水平。手术室护理干预是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手术室方面的护理措施。强化手术室服务细节,兼顾对患者的身心引导,能够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舒适感,优化手术操作,有助于手术和治疗时间的缩短。此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手术室护理,相较于只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同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也得到了明显缩短。分析原因为手术室护理能够强化术前准备,对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同时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关于手术的敏感和焦虑情绪,避免机体在手术期间出现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护理人员的紧密配合与周到的机体护理能够为手术操作提供便利,并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能够提升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创伤,更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住院时间得以明显缩短。

综上所述,行腹腔镜下手术的卵巢肿瘤患者,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同时改善手术指标和治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平.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87-89.

[2]赵兰英.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实效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5):163-164.

[3]刘玲辉.卵巢肿瘤腹腔镜剥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157+159.

[4]李梅.卵巢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剥除术的手术室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1):1316-1317.

[5]雷蕾,兰勇.卵巢肿瘤腹腔镜剥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8):145+147.

作者:杨兰

上一篇:学校体育达标工作总结下一篇:全乡挂包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