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乡村经济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富饶美丽新农村是我国的一大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保障;相应的,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实现的重要基础条件。

第一篇:乡村经济论文

乡村旅游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经济振兴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阐述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并从加大扶持力度、规划旅游建设等六个方面,着重探究了乡村旅游推动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的创新策略,为相关调研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经济振兴战略;多元化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能够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还能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加快新型农村建设。而实现乡村经济振兴这一战略目标,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立足于乡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多元模式,推进乡村旅游业生态化建设,发挥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的助推作用。

一、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关系分析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对于乡村经济振兴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一方面,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乡村经济振兴为能够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实现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可带动乡村经济振兴。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新兴产业,可以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有效改善农村经济生活条件。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有利于落实我国推行的精准扶贫政策,还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把握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乡村经济振兴相互促进的关系,有助于在保证乡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挖掘乡村乡土文化,拓宽乡村优秀文化传播途径与传播范围,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

二、乡村旅游助推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规划,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助推农村经济振兴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乡村旅游在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利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乡村旅游业在发展前,当地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用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乡村交通路线,保证乡村交通通畅,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乡村旅游转变了农村经济建设中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发展模式,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选择,调整了乡村就业发展方向。

二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给村民带来了增加收入的机会,有利于解决农村劳动人口流失问题,为农村经济建设储存人员力量。。另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政府推行征地补贴政策,旅游企业对村民进行经济补偿,也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三是有利于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农业种植为主,生产形式过于单一,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乡村旅游业兴起是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包括生态文化旅游、采摘园体验、农家乐等旅游活动),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的实施[1]。

三、乡村旅游助推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的创新路径

1.加大乡村旅游产业扶持力度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结合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旅游产业开发管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首先,政府应规划乡村旅游建设用地,推行相应的补贴政策,调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避免在旅游经营发展中出现利益纠纷问题。政府要做好市场调查,适当放宽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条件,鼓励并支持乡村企业转型,简化旅游产业经营流程,促进更多企业主体加入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其次,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旅游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确保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研发新技术和生产新产品时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加快农村旅游产业融资,缓解旅游产业经营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政府要注重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如道路规划、房屋建造等,为乡村旅游发展打好基础。最后,政府及旅游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针对从事旅游产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队伍,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振兴的助推作用。

2.坚持乡村旅游规划建设原则

首先,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在旅游景区建设中,应基于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做好景区布局规划。如对于游客相对集中的区域,可以设置大型服务站点,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休闲等旅游服务场所,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在一些游客较为分散的区域,设置小型休息区,落实好景区基础设施规划工作。通过合理布局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提高旅游景区旅游设施的利用率。其次,坚持乡土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对当地旅游资源及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应用,在乡村旅游建设发展过程中,注重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能够吸引更多外来游客观光消费。对此,乡村旅游在建设中要改变以往照搬成功旅游实例的方式,而应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挖掘地方乡土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与旅游产业同步发展。最后,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发展新型旅游产业中,更应注重对景区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本着环保与经济共同发展理念,突出旅游建设的生态性,在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强化旅游建设的环保意识,减少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旅游景区建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助推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建立乡村旅游发展新型格局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速度,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如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到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乡村旅游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方案,明确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以免出现盲目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一是坚持乡村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在维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减少旅游景区建设中对农业生产、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注重景区建设经济实用性的同时,兼顾景区建设的生态性,以免旅游因开发污染当地水源、空气和土壤。二是坚持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乡村旅游建设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在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利用当地资源,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减少旅游景区建设成本,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坚持乡村旅游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方向。发展乡村旅游要贯彻落实我国推行的精准扶贫政策,积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村民获得经济收入的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尽可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四是坚持乡村旅游文化可持续性发展方向,构建立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要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继承与弘扬乡村优秀文化,創新旅游产业发展形式。同时树立长远发展意识,从旅游产业持续发展角度,采用合理的旅游业经营模式,打造新型乡村旅游景区,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发展[2。

4.深入挖掘乡村地区旅游资源

要深入挖掘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当地悠久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将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效融合,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同时,实现对乡村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要加大乡村文化宣传力度,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平台宣传乡村文化,扩大文化传播范围,使游客进一步了解乡村地区文化特色,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同时应加强对当地传统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成立非物质遗产保护区,强化乡村文化保护效果。可以建立乡村博物馆,使游客深入了解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提高兴趣。此外,还应注重对当地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在保证旅游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包装,促进游客消费。

5.实行乡村旅游多元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业经营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旅游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推行乡村旅游多元化经营模式,加强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提高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一方面,乡村旅游产品应尽量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增加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要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及地域文化,打造具有乡村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购买,提高旅游产品销量。同时树立旅游产品品牌形象,扩大旅游产品宣传影响力,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游客对旅游产品多样性及个性化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乡村旅游要加强与餐饮行业、娱乐行业、房地产行业协作,构建旅游吃、住、游、行一体化模式,促进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乡村经济振兴。

6.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循环经济体系

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旅游企业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乡村生态资源,做好旅游经营及管理规划,在追求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应,减少乡村旅游开发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提高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率,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在乡村旅游经营发展中,应做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强旅游经营管理,构建规范化的监督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网络监督管理平台,实时监督旅游资源开发情况及环境保护工作,一旦发现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以免环境污染扩大化,进而影响乡村旅游业发展。旅游企业要考虑到旅游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事先做好污染预防措施,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同步发展。如在旅游区建立垃圾分类制度,明确要求游客按照景区规章制度处理垃圾。

另一方面,要打造循环经济体系。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景区生态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如投入资金完善旅游景区污水排放基础设施,构建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污水,可用于旅游景区循环利用、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以节约景区的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旅游景区发展绿色消费经济,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生态交通网络,为游客提供免费单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减少景区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此外,可以在景区附近多种植花草树木,定期进行修剪,提高观景植物的美观性,这不仅可起到净化景区空气环境的作用,还可提升景区的旅游价值,推动乡村旅游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7.注重旅游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带来了新契机,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旅游消费模式,积极引入新时代元素,发展在线旅游产业,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以农业种植为主,对于旅游服务业开发较晚,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旅游产业并不占据优势,而解决这一发展问题,需要加强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大力发展在线旅游经济。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全面性、便捷性、高效性等优势,构建网络售票平台系统,为旅游用户提供在线购票及门票预订等定制化服务,打造经营服务一体化模式,以新型旅游形式吸引游客观光消费,不仅可为游客带来极大便捷,还可增加乡村旅游景区的游客量,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3]。

同时旅游运营商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宣传乡村旅游景区文化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使更多的投资商和外商了解乡村旅游文化,以吸引其投资乡村旅游产业,如一些小型生态农业基地、种植采摘园、农家乐、度假村加盟店等。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宣传,不仅可降低宣传和运营成本,还可为乡村旅游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旅游运营商还应参考电商交易形式,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完善乡村旅游体验评价机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针对游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的改进,如住房卫生环境、饮食口味、娱乐项目等,以不断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实行乡村旅游会员积分制,例如,当游客消费达到一定金额时,将消费数额换算成积分,凭积分则可以兑换当地旅游特色产品、住房优惠券、免费旅游活动项目体验等,以丰富乡村旅游活动内容,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有效提高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

结论: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经济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乡村旅游长远发展及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目标,要更新乡村旅游业经营理念,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加大乡村旅游产业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乡村旅游发展新型格局,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做好旅游生态保护工作,促进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参考文献:

[1]孙越鑫,寇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 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J].陕西发展和改革,2020(01):27-29.

[2]赵承华.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制与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20(01):52-54.

[3]冯学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6):118-11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评估及长效机制构建研究(17BMZ094);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社区视角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节庆旅游研究”(15FMZ011)

[作者简介] 康忠慧(1983.6-),男,汉,江西南康人,桂林旅游学院文化与传播學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旅游、旅游人类学。

邮政编码:541006

E-mail:184488208@qq.com

作者:康忠慧

第二篇:县域经济:推进县乡村经济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体,是联结工农、统筹城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县域优势、补齐县域短板,加快推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是确保辽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先后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根据《辽宁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安排,未来三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发展理论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快发展“一園一区一镇一品”,大力发展新业态,积极培育新动能,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农产品深加工和旅游等特色产业为依托,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实现县(市)、乡(镇)、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到2020年,41个县(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高,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壮大工业产业园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完善现有工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2018年实现全面配套。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按照工业八大门类产业发展政策制订和实施企业培育规划,发展壮大一批“小巨人”企业。大力发展为汽车制造、数控机床、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和重点产品配套的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装模具等产业集聚,形成一批配套产业基地县(市)。到2020年,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个工业产业园区。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发展粮油、果蔬、水产品等农产品深加工业,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到2020年,每个县(市)都要建设或在已有工业产业园区内发展1个以上优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倡导“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原料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效益。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和保护,打造农产品品牌。
 

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发挥县城的集聚效应,在中心城区形成生活性服务业配套齐全、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完备的服务业集聚区。到2020年,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个一定规模的服务业集聚区。加快电子商务与农村实体经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推进国有旅游资源市场化改革,鼓励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全面提升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建设产业特色小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各地区的产业、资源、文化、历史等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产业特色小镇。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塑造小城镇宜居环境,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坚持深化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改进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在建设工程项目审批领域实施“多规合一”“多评合一”等新模式。开展园区整体环境影响评价、安全生产评价等区域评估,推进“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等改革。省市继续依法下放审批权,推行网上审批、审批代办制。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简高效的县域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创新用人机制,构建全员聘用、竞争上岗、能上能下、权责统一的管理制度。

第三篇: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

摘要: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富饶美丽新农村是我国的一大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保障;相应的,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实现的重要基础条件。本文联系实际,就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展开探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些许启示。

关键词:乡村机制;乡村振兴;作用机制

新时期背景下,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与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增收,使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而要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保证乡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下面就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做具体分析。

1.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

1.1有利于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推进乡村产业繁荣发展是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结构改革、产业结构改革,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地区的产业类型日渐丰富,经济收入来源增加。但对于农村而言,农业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持续发展农村农业发展的战略并未改变。这是因为,受地理、交通、文化等多方面条件限制,农村大力发展制造业或旅游业尚不具备充分的条件,而在发展农业方面却颇具优势。如农村地区人口相对稀少,但土地资源丰富,再加之有优秀的农业种植历史,技术经验丰富。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只有加快推动乡村农业发展,在利用这一龙头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开创新的经济来源渠道,如指导农民发展手工编织、乡村旅游等业务,方能从整体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确保乡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无论在何时,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始终有利于丰富乡村产业类型,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且实际上,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的背景下,农村的产业结构已经得以优化,农耕饲养不再是农民获得经济收入的唯一途径,乡村地区有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如乡村电商、休闲农业等产业层出不穷且发展稳定,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得以不断增强。

1.2有利于增强农村创新创业动力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成功,更能为农村地区增添更多的创新创业动力,从根本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发现,青年劳动力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放弃农业种植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多是些老人与小孩,这导致农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乡村农业产业甚至难以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将高新技术、新型机械设备引进农业生产种植中,利用现代化技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改革创新,培育新型农民,以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也提出通过出台激励性政策来吸引更多的青年返乡务农,并利用优厚的条件吸引更多人才主动投身于乡村建设,从而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1.3有利于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风土人情各异,同时受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各地区均有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以及产业。新时期背景下,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以达到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具体而言,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农业种类优势,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另外,可利用乡村地区技术、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提升农产品品质,保证其市场占有率。同时,也能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着力创建农村产业园,为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鲜活力。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

2.1发挥优势,推动绿色高产产业发展

实践表明,乡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增长速度与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等各项自然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要想最大程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就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种植历史、以往特色产品等创建最适合当地外在条件、最能代表当地地区特色的产业项目,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在区域内扩大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范围,最终推动当地农业朝着规模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另外,新时期背景下,人民生活改善,大部分人已经不再担心能不能吃饱,而是关注能不能吃好,吃的是否安全。基于此,乡村地区可抓住这一市场机遇,推广使用绿色种植技术,即探索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的有效模式和工作机制,提高植保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确保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已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2.2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结构改革

当前,支撑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还是农业,乡村地区产业结构整体上相对单一,這对于发展高质量乡村经济是有害的。在当年气候条件恶劣,或农产品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农村经济收入得不到保证。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下,要想发展高质量乡村经济,还应把推进乡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人文等环境条件,推进多产业发展,并不断招商引资,为乡村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具体如,部分农村地区虽位置相对偏远,但却空气清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十分适合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那么,相关部门就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在当地自然风景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有机融合当地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旅游基地,并通过适当合理的宣传吸引更多城市群众、外国友人进入农村度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另外,相关部门也可引导农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手工制作业、电商贸易等,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2.3加强人才培养,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人才是推动农业经济长远、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背景下,要想有效推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为此,政府要通过适当的宣传与教育,积极鼓励、引导更多的高等人才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力量带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同时,相关部门需加大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培养与教育,有效提升其种植技术水平,确保农产品增收。此外,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人才流失等现象,相关部门可运用有效手段将农村的固有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以及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发展,为农村留住人才,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5】。

结语:

综上所述,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实现的重要一步。而在我国大力发展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相关部门、人员应当充分抓住这一机遇,依据党的方针政策,深入挖掘乡村有利因素,积极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喻. 为乡村振兴夯实集体经济基础[N]. 玉溪日报,2019-11-19(003).

[2]王遥.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新型乡村经济体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2):47-48.

[3]庞艳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11-21.

[4]邢俊.乡村经济治理的主要矛盾与创新路径[J].农业经济,2019(10):33-34.

[5]刘贤伍,顾正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制建设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04):480-485.

作者:冀博

第四篇: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摘要:乡村农业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在强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乡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活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目前主要矛盾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党在新时代建设重要期间的伟大构想。

关键词: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乡村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技术和资金投入向农村倾斜,农民的收入和各项福利待遇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针对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国家先后提出了“三农”问题,发展乡镇产业经济以及一系列促进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我国目前还存在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尤其是农村经济因为本身各项基础都比较薄弱,城乡差距逐渐拉大,这就要求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加快脚步。本文通过对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在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提出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等方式详细的进行表述,为乡村农业的经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一、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农业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

国家在面对乡村农业经济发展中主要是集中在“三农”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好坏关系到几亿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准,目前国家制定各项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国情,努力解决好“农村、农民、农业”三个问题。通过乡村农业振兴,结合乡村实际的社会发展情况,为我国乡村农业的经济发展制定相适宜的发展策略,并在地方政府对策略和政策的不断落实,进而实现我国乡村的伟大复兴,更好的解决我国“三农”问題。

(二)乡村农业经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努力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民的钱袋子、教育、粮食安全和物价等,涉及到民生安全。促进乡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解决人民群众温饱等问题。农村问题是中国梦实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实现乡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规划力度不够,产业布局缺少合理性

之前我国农业经济的投入经费不够,造成了规划设计的水平普遍不高,缺少长远的考虑和眼光,导致很多农业规划经过几年发展之后,出现可行性不高的局面。同时很多镇政府和村委会因为缺少进行规划的专业人才,导致对规划的重要性和认识不足,很多情况下即使制定出规划,实际实施和执行也不到位,导致出现乡村农业经济发展混乱的局面。一些乡村规划时往往片面注重对乡村空间的布局规划,却没有对未来乡村的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考察,缺少对乡村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直接照搬其他乡村规划布局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很多乡村的规划设计雷同,缺少乡村自身的特点和亮点。

(二)资本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比较落后,虽然各级政府也会将一部分资金用作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所占比重还是非常小。因为乡村经济的地位不及城市的发展地位,而且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远离城市,受到区域位置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乡村农业的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无法与城市同步。尤其是在乡村地区的垃圾处理,因为离垃圾处理厂的距离都比较远,所以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直接焚烧的处理方法,不但破坏了乡村地区的环境,而且也造成了乡村地区脏乱差的局面。虽然我国交通路网在最近几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农村很多地区的道路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导致粉尘和泥土多发,严重影响了乡村地区的环境和精神面貌。

(三)乡村干部思想固化,干部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背景下,我国部分乡村领导干部没有深入了解国家的相关策略,导致很多乡村农业的经济发展依然处于落后的局面。第一,干部思想固化,未来发展的战略意识不强。很多乡村干部还依然停留在对农田基本建设和日常管理等事务中,采用传统的工作思路,对很多新兴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不太了解。第二,因为受到教育和眼光局限的影响,导致很多乡村领导干部在面对群众新问题的时候,不能给予准确的回答。第三,乡村经济发展不足,导致乡村集体收入受到限制,很多乡村领导干部本身收入不理想,就会形成人心涣散,对本职工作不尽责的问题产生。

(四)乡村财政收入匮乏,影响社会服务发展

传统的乡村农业依然以农业经济为主,导致税收和财政收入都相对匮乏。省市级部门对待乡村经济投入的精力和资金有限,乡村工业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进而影响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很多乡村地区因为财政收入不足,导致缺少基本的社会保障,致使年轻人去城里打工,乡村空心化。

(五)产业发展环境较差,进而影响招商引资工作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依然采取传统的耕种模式,造成农业的单产低下,同时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也更加倾向于工业,很多乡村全新的农业发展项目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因为乡村的整体产业发展环境一般,导致很多知名企业家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乡村地区,乡村农业经济本身的资源优势又不是非常明显,不能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乡村地区农民的思想也相对比较保守,不愿意主动了解新的发展模式,导致乡村地区农业发展受限。

三、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将城市中心城区和乡村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一体化发展可以对各区域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建立更加系统合理的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在规划中要对各地区的区位、人口和资源进行统筹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乡村产业布局,依托乡村当地特色的农业,建设具备农业、旅游等多种特色的乡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应该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关系,城市和乡村互为补充,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节能环保、美丽乡村的乡村农业发展面貌。

(二)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推动乡村农业发展

乡村要坚定不移的进行产业振兴战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企业家到乡村投资。乡村需要完善各项优惠政策,要充分尊重企业家和投资人。结合乡村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鼓励开展多项招商投资。同时还可以由乡村政府牵头,为有信用的农户进行担保,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让农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发展壮大。优化投资创业的环境,要让引进的资金对乡村农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三)加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力度,鼓励发展乡村公共事业

乡村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保证在民生工程中的投入比例,注重发展乡村公共事业。只有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吸引更多投资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和就业。同时还要加强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乡村教师的培养力度,推动教育事业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还要完善乡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搭建,扩大乡镇医院的规模,设立村级卫生所,保证乡村的基本医疗水平。加强对乡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在乡村可以结合各方面的文化资源,为乡村群众举办高標准的文化汇演活动,丰富乡村人民的文化生活。

(四)走特色化农业发展道路

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存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又因为各地的土壤成份不同,导致农作物种植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北方温度低气候干旱,比较适合麦子、苹果、梨等农作物。南方温暖水分充足,比较适合水稻、甘蔗、荔枝等农作物。打造特色的乡村农业经济道路,就是要求各地区结合自身的自然环境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例如淄川区有18.6万亩的天然富硒优质土壤。近年来,淄川区倾力打造富硒生态农业、绿色品牌农业,走出了依托“天然富硒”品牌发展现代农业的特色之路,成功创建为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和中国富硒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突出规模种养、加工转化、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全力打造富硒产业链条,目前已拥有山东创丰农业、淄博锦川河富硒农业,淄博百源富硒农业、淄博裕翔德富硒农业等27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3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富硒产业,富硒农产品开发面积达10万亩,形成了富硒小麦、蔬菜、果品、畜产品四大类40多个品种,上市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这是当地政府结合自然环境优势进行的科学农业探索。要着眼于区域发展的地缘优势,大力推广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加强对本乡村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业采摘园等形式,提高乡村农业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农业生态化的发展,可以发展乡村农业的旅游项目,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人群都向往乡村的田园生活,乡村振兴就可以把握好这一点,发展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精品乡村采摘园,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当地的农业,而且也可以为乡村带来额外的收入。

四、结语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针对当前乡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各项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的不断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优化乡村的经济投资环境,结合乡村的特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的不断深入,必定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促进乡村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活品质做出积极的贡献。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夯实经济基础,科学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徐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1):42-43+47.

[2]陈佳. 干旱乡村人地系统演化的脆弱性—恢复力整合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8.

[3]保虎. 新时代边境民族乡村振兴的人本理性逻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4]林巧莺,李子蓉.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5):163-164+260.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人民政府)

作者:谭振环

第五篇: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研究

摘 要:衡阳市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新时期乡村振兴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有创新思路,乡村旅游经济模式的开发和建设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和生活幸福感,同时低碳环保,有助于打造美丽乡村。该文主要围绕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展开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推动衡阳乡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乡村经济 战略 布局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Rural Tourism to Help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gyang City

JIA Dan

(Hunan Financial&Industrial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Hengyang, Hunan Province, 421002 China)

近年來,衡阳市在乡村振兴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衡阳市现有的产业建设情况和内部资源来看,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帮助农民持续脱贫工作中,有必要从乡村旅游模式入手,探索新的乡村产业道路,实现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深入完善衡阳农村的整体规划建设,让衡阳市成为湖南省的自然生态花园城市,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城市品牌,以推动衡阳旅游产业的体系化发展,维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1 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1.1 战略背景

衡阳市旅游产业起步较早,在南岳衡山5A国家景区的支持下,旅游产业是其除了农业、工业之外的一大支柱产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衡阳市的很多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导致很多到衡阳旅游的消费者并没有深入感受到衡阳多元化的城市魅力。当前,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衡阳工业产业正在经历改革与创新,走出一条新型高科技产业之路,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乡村经济的持续振兴、村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也不可忽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衡阳市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环境优美,有着自然原生态的绿水青山资源,也有着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模式,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先天的优势。在精准扶贫、持续脱贫的乡村经济发展任务背景下,衡阳市有必要构建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深化开展。

1.2 战略内涵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是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战略的最终目标。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的一种全新形式,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以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在旅游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乡村旅游模式,并通过乡村旅游来回归自然、摆脱繁忙的城市生活,获得身心的休憩。因此,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是衡阳市经济建设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是衡阳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品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推动农业转型的有效保障[1]。

1.3 战略特色

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具有衡阳本地特色。首先,依托本地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多元经营。衡阳市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这些资源通过整合、开发以及合理规划设计可以形成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经济模式,这些现有的本地资源对于开发旅游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节省一大笔投资,甚至乡村旅游资源本身都是农业产业模式。比如:茶园、农庄,这些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依靠农作物生产加工来创造经济效益,同样也可以通过开发旅游来增收创收,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经营,形成具有综合效益的经济模式[2]。其次,生态环境友好,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战略实施的前提在于保护乡村的原生态环境,不过度开发,坚持环境友好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乡村旅游业态的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模式。最后,丰富休闲体验,构建游览娱乐、考察学习、品尝美食、采摘采购、休憩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全新业态[3]。衡阳市在开发乡村旅游经济战略时最为关键的就是形成这种全新业态,发挥乡村旅游模式的多种作用,构建出相应的经济模式,吸引更多消费人群。

2 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策略

当前,衡阳市已经开始注重开发乡村旅游经济模式,部分乡村走在在前列,提早抓住了时代机遇,并展现出了乡村旅游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的活跃优势。但是,衡阳市想要形成稳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稳定提高的乡村旅游模式,就必须完善其战略布局,设计出系统化的战略发展方案。

2.1 规划全域乡村游,打造精品旅游环线

2.1.1 以衡阳为整体进行开发规划

衡阳市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不能浪费,也不能被随意开发。因此,衡阳市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视角下,应以衡阳为整体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形成全域乡村游的戰略模式。首先,要对衡阳市各区县、乡镇、乡村的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各乡村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乡村开发旅游模式的可行性,从而合理进行规划设计,找到乡村旅游新出口。其次,要打破现有的乡村经济发展思路,为乡村未来发展设计新的旅游路径,但是必须是在有一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不能强制都走乡村旅游模式[4]。最后,衡阳市乡村旅游产业必须统一于衡阳市的管理之下,形成有序发展。

2.1.2 打造乡村精品一日游环线

乡村旅游是基于“近郊游”所展开的,虽然依托南岳衡山资源,衡阳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地游客,但是以乡村为主体发展旅游,大多是以“一日游”为基础,既可以吸引外地游客短期驻足,又可以吸引衡阳及周边城市的居民前来休闲旅游。合理规划乡村“一日游”,必须为游客提供高效的“动线”选择。以衡阳石鼓区乡村旅游开发为例,其区域内部有较多的农业旅游资源和项目,但是分布较散,对游客来说,体验并不十分友好。然而在设计改造了“旅游环线”之后,多个游览区连接起来,大大方便了游客的游览,垂钓、采摘、赏莲、赏玫瑰、特色饮食以及养生民宿等都串联起来,给了游客“一日游”更为便捷的选择。

2.2 构建乡村游品牌,突出各个乡村特色

2.2.1 对外大IP

在规划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时,应从构建乡村旅游品牌入手,对外构建大IP,即形成衡阳市乡村旅游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衡阳市乡村旅游这一特色,并在选择乡村旅游时有限选择衡阳。乡村旅游受限于游览时间、项目和人群的限制,其辐射范围不会太广,一般是以省内区域以及城市周边区域为主,所以衡阳市乡村旅游大IP的构建并不是一件难事,其只需要完成周边辐射宣传推广、能够吸引到周边短途旅游的游客即可。而且这种乡村旅游模式与远距离的旅游模式不同,其具有重复、多次消费的特点,因此乡村旅游可以形成一种持续发展、甚至会员制的模式[5]。

2.2.2 对内小IP

衡阳市对外构建乡村旅游品牌大IP,但是对内要构建乡村旅游小IP,以保障各乡镇所发展的旅游模式存在差异性,而不是走同质化、恶性竞争的发展路线。因此,衡阳市必须对各乡村所设计的旅游规划进行逐个审核,并为其提供具体的意见,统筹规划。当前,衡阳市已经上新了一部分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衡阳县打造了清花湾亲果乐园,主要开发亲子游项目;南岳区打造的野外“星空营地”,吸引对家庭聚会、野外烧烤、民宿观星有兴趣的游客;耒阳市推出象江河生态旅游区,提供农业生态综合服务等。这种差异化模式突出了乡村特色,也帮助乡村集中优势和资金来打造核心项目,从而有效助力经济发展。

2.3 建设生态农业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2.3.1 建立农业观赏采摘基地

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布局要注重保护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实现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乡村旅游综合效益。因此,各乡村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农业观赏采摘基地,比如油菜花观赏基地、茶园观赏及体验基地、玫瑰园观赏及采摘基地、有机蔬菜及水果采摘等。这些生态农业项目本身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同时又发挥出了生态旅游的吸引效果,对于推动衡阳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2.3.2 鼓励生态园企业化运营

就当前来看,衡阳市有不少企业化运营的生态园区,这些生态园区的建设有效推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在2020年11月底所公示的湖南省第八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名录中,衡阳市有5家五星级企业(园区)、10家四星级企业(园区),这些企业(园区)分布在衡阳市各乡镇,具有促进衡阳市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比如:衡阳香樟苑生态农业园作为五星级企业(园区),其已经是衡阳市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位于石鼓区角山镇,依托乡镇农业,建立了多模式化的乡村旅游产业,内部村落集中发展,形成了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展现出了古村落、休闲农庄、乡野公寓等多种参与模式。衡阳市应鼓励各乡村开展生态园企业化运营,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完善的企业机制,或者是建立生态农业和旅游合作社,形成规范化的乡村旅游产业运营。

2.4 促进旅游产业化,增强乡村旅游收入

2.4.1 设计多元旅游项目

在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还需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从而增强乡村旅游的收入,各乡村在开发自然生态资源和休闲农业的同时,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旅游项目,以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的休闲体验。比如:衡阳县清花湾亲果乐园紧跟时代发展,上新了“摇摆桥”项目,衡阳雁峰区岳屏镇的秀美山林欢乐谷设计开放了全新的七彩滑道,而且还打造了呐喊喷泉等一系列的网红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衡阳石鼓区灵官庙村结合该村的地貌情况,开发了越野沙滩摩托项目,吸引了很多年轻游客。基于衡阳的优美自然风光,还可以开设摄影、写生基地,形成产业化发展。

2.4.2 规范特色农宿经营

在乡村旅游经济战略中,衡阳还有必要规范各乡村农业的经营,将所有农宿、农家乐项目都记录在案,并进行实地调研,要求其遵守相应的经营规范,并办理正规的营业执照,农宿经营应有特色,但是并不能乱收费、乱要价。特色民宿经营要发挥地域优势、文化优势,并形成服务优势,以维护衡阳乡村旅游品牌[6]。

3 结语

综上所述,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对于推动衡阳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是构建农业、农村、农民收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依托地方优势,展现地方特色,同时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产业化发展,解决经济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婷.构建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乡村旅游创新驱动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1):231-232.

[2] 刘晨,霍翠平,陈嘉茜.西班牙乡村旅游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以中国舟山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9):183-185.

[3] 陈虹霏,李跃军.城市化背景下近郊生态优势区旅游开发研究——以台州井马生态优势区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6):14-16.

[4] 王静.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砀山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139-140.

[5] 逯小龙.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民族体育生态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44-45.

[6] 段红艳.体验经济视角下都市近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以武汉市远城区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3):237-238,240.

①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的路径研究——以衡阳市例》(项目编号:2020C0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嘉丹(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民航服务礼仪、商务礼仪、旅游管理。

作者:嘉丹

上一篇:消费税法论文下一篇:西方管理思想史论文